一年级科技制作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d82fb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e.png)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1. 科学实验——浮沉之迷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
2.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更多不同形状、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3.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物体在水中浮沉的原因,并进行讨论。
4. 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物体浮沉的规律。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是否理解了物体浮沉的原理和规律。
2. 万花筒的制作目标让学生了解万花筒的制作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万花筒的外观和原理。
2. 介绍万花筒的制作过程,提供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 学生根据指导,自行制作万花筒。
4. 学生分享他们制作的万花筒,展示彩色纸、小珠、铝箔等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教学评价评价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成果,关注他们是否理解了万花筒的原理,并能够运用创造性的元素进行装饰。
3. 动物的生长过程目标通过观察和研究,让学生了解一种动物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
教学过程1. 介绍学生常见的动物,如蝴蝶、蚕、青蛙等。
2.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际观察,展示这些动物的生长过程。
3.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一种动物的生长过程,并画出简单的生长图。
4. 学生分享他们对动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和理解。
教学评价评价学生对动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和总结能力,关注他们是否能够正确描述一种动物的生长过程。
4. 季节的变化目标通过观察和研究,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以及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四季的气候、天空、植物和动物等变化。
2.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观察,展示四季的不同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例如穿衣、食物、活动方式等。
4. 学生分享他们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思考。
教学评价通过听取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评价他们对四季变化和季节影响的了解程度。
5. 植物的养料组成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获取养料的来源和组成,培养他们对植物的养护意识。
一年级科技课教案
![一年级科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ff0ccd6294dd88d0d26b57.png)
一年级科技课教案【篇一:一年级科技教案】小学一年级科技教案第一课学习折纸飞机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让学生在观看国产飞机图片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激情;3.让学生学会纸飞机的一些儿常用折法;教学内容:1. 引题:有人说,理想是一盏明灯,指引我们由黑暗走向光明,走向成功。
老师想问一下,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呢?(注:可以让学生思考1分钟,然后让大家举手发言,亦可点名发言。
总之,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理想都很好,希望你们以后多多努力。
刚才某某同学说想当一名飞行员,请问谁能描述一下飞机的样子?你能说出几种比较著名的飞机的名字吗?2.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儿著名的飞机的图片,并对中国的飞机予以重点介绍。
3. 在生活中,我们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见过飞机,但是大家可能没有亲手没过飞机。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纸飞机的折法,满足大家的愿望。
(由教师示范几种折叠纸飞机的方法,让大家观摩) 4.让学生6人一组,运用创造性思维,集思广益地去学习和创新纸飞机的折法。
(可以点名让每个小组到讲台上展示成果,由大家进行评选。
然后,让大家相互赠送纸飞机,并写上祝福语)5.可以向学生简单讲述一下纸飞机的飞行原理,但不要求学生掌握。
(纸飞机的飞行原理与实际真飞机的飞行原理是一样的。
即飞机在飞行时,机翼上下的空气运动速度不一样,机翼上快,机翼下慢,根据伯努利流体力学方程(流体速度越快,其压力越小),机翼上下就有压力差,其差就是上升力,将飞机上举而飞行了)6.结束: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今天我学习了纸飞机的不同折法,并欣赏了一些儿著名飞机的图片。
希望大家课后积极思考,创新几种纸飞机的折法,老师可是会奖励一朵小红花的哦!好了,下课!教学评价:1.让学生以5——7人为一组,将小组的纸飞机进行评选,选出最为优秀的一个;2.将各小组选出的纸飞机统一放到讲桌上,让大家互评,选出较好的三个;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知道其简单寓意。
一年级动手制作真快乐教案
![一年级动手制作真快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5a7f5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0.png)
一年级动手制作真快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认识简单的制作材料。
2. 学习基本的制作技巧。
3. 动手制作简单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导学生观看制作好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制作材料的性质、用途和制作技巧。
3. 示范:教师演示简单的制作过程。
4. 操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材料进行动手制作。
5. 指导: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创新思考。
6. 展示: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7.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
四、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制作活动,发挥想象力,创作更多作品。
2.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与家人、朋友分享,提高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2. 学生观察、思考、创新能力的发展。
3. 学生合作、分享精神的表现。
一年级科技小制作教案
![一年级科技小制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ff84f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13.png)
一年级科技小制作教案.doc教案第一章:认识科技小制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小制作的定义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科技小制作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科技小制作的定义和意义。
2. 展示一些简单的科技小制作实例。
教学活动:1. 引入科技小制作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定义和意义。
2. 展示一些简单的科技小制作实例,如自制指南针、小风车等。
3.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感兴趣的科技小制作项目。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科技小制作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收集学生的想法和计划,了解他们对科技小制作的认知程度。
教案第二章:探索科技小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科技小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科技小制作中常用的工具和材料,如剪刀、胶水、电线等。
2.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
教学活动:1. 介绍科技小制作中常用的工具和材料,如剪刀、胶水、电线等。
2.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如剪裁纸张、粘贴零件、连接电路等。
3.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进行简单的制作活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情况,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正确使用的方法。
2. 收集学生的作品,评估他们的制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案第三章:学习科技小制作的基本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学习科技小制作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科技小制作中常用的技巧,如切割、焊接、编程等。
2. 演示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制作活动。
教学活动:1. 介绍科技小制作中常用的技巧,如切割、焊接、编程等。
2. 演示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制作活动,如切割纸板、焊接金属零件、编写简单的程序等。
3.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如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方案等。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技巧的掌握程度,了解他们是否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一年级科技活动教案(精选12篇)
![一年级科技活动教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a50056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ed.png)
一年级科技活动教案〔精选12篇〕一年级科技活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2、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教学重点1、将自己制作小磁针的方法告诉别人;同时,能学习别人的方法。
2、能说出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用自己的话描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用自己的话解释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方向的原理。
教具准备: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玩具小汽车、缝衣针、大头针、曲别针、指南针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你能使缝衣针吸起曲别针吗?二、活动:磁极的相互作用1、确定教室里的南北方向2、学生判断磁铁的S极与N极的指向。
3、提出问题:把两个磁铁的两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讨论、猜测。
并提出考前须知:实验时,周围不能有其它磁铁的干扰。
4、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
小组实验:把两个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个玩具小汽车上,屡次变换磁极相对的方向〔1〕观察发生什么现象?〔2〕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5、尝试用其他方法验证刚刚得出的结论〔水浮法、悬挂法〕。
6、全班交流,汇报实验结果,7、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指导填写实验记录。
8、组织学习“科学在线〞。
板书设计:磁铁的正负极磁极的相互作用出现的现象作业:总结观察现象课后反思:通过磁极小游戏,吸引孩子们观察磁铁正负极原理,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探究,在课堂上通过动手实验,课堂气氛活泼。
一年级科技活动教案篇2教学目标1、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1、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2、情感、态度、价值观:3、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保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一年级科技小制作教案
![一年级科技小制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ac344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68.png)
一年级科技小制作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科技制作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认识科技制作工具和材料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常见的科技制作工具和材料,如剪刀、胶水、彩纸、塑料管等。
教学活动: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科技制作工具和材料,并进行简单的操作演示,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体验。
2. 第二课:制作简单的科技小作品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掌握基本的科技制作技巧,如剪、切、粘、卷等。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科技小作品制作,如制作纸飞机、小风车等。
3. 第三课:探索科技制作的奥秘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科技制作中的科学原理。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制作实验,如制作简易的放大镜、潜望镜等,并让学生解释其原理。
4. 第四课:科技制作与生活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技制作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中的科技制作活动,如制作简易的笔筒、收纳盒等。
5. 第五课:科技制作展示与评价教学目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科技制作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制作成果展示,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科技制作的基本技能和原理。
2. 运用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科技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的科技制作成果,如作品的创意、美观、实用性等。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作品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一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一年级科技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a6346bf7ec4afe04a1df8f.png)
一年级科技活动教案【篇一:小学科技活动教案】第一单元活动一:几个叶片的电风扇使用效果好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电风扇的使用原理。
2、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实验分析教具:小电风扇、布条、直尺、记时器教学过程:一、小调查询问同学们调查使用效果好的电风扇的标准。
1、启动要快。
2、风量要大。
3、噪音应该很小。
二、设计实验方案1、告诉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
2、小组开始实验 2人操作,1人记录,1人观察,再轮流3、分析实验数据让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用1个和3个叶片时,布条开始飘动时所需的时间最短。
4、评价自己的实验把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写在书上。
活动二:神奇的风帆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风帆的知识。
2、知道风帆可以使船走得更快。
3、懂得如何投稿。
教学重、难点:风帆知识的收集。
教具:幻灯图片、风帆模型、信封教学过程:一、导课出示“征稿启事”二、寻觅风帆宝库1、哪里会有关于风帆的知识?(1)出示一些有用的网址,让学生去查找资料。
(2)找一些有关风帆知识的书。
三、整理收获1、风帆百态2、风帆助行3、出示风帆的图片,让学生知道风帆助行的原理。
四、构思稿件1、怎么投稿?2、投稿的内容是什么?准备从几个方面来写。
五、如何修改稿件同学互相交流。
活动三:让小电珠亮起来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风力发电机的工作方式。
2、让学生学会连接电路。
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动手实验教具:小电珠电线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风力发电机的工作特点。
二、设计风力发电模型要注意:1、风力发电模型示意图2、风力发电说明3、风的来源及风力大小4、操作场地和时间三、演示并介绍开关的功能和使用方法1、功能:用来控制电流的通断。
当开关合上,电流可以从开关上流过;当开关断开,电流不能从开关上流过。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在一个电路中,要分别控制电路中两个小电珠的亮、灭,其方法是把两只开关并列地连接在电路里。
一年级科技小制作教案
![一年级科技小制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c11e1083c4bb4cf7ecd196.png)
科技小制作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进一步培养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科学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青少年科技教育环境,促进品学兼优的青少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本学年,我校要积极参与区市中小学科技节活动,组织好我校的科技工作。
二、活动主题做中学——快乐体验成长三、参加对象全校对科技小制作比较感兴趣的学生。
四、活动内容第一课:转动的风车课题:转动的风车材料准备:卡纸,直尺,剪刀,小棒,钉子,锤子,打孔器等。
制作过程:1、把卡纸裁剪成正方形;2、从对角线处剪开(合适的长度);3、用打孔器在卡纸中心和四角上打孔;4、钉子按顺序窜过孔;5、再用锤子把钉子钉到木棒上。
第二课:鞋拔子课题:鞋拔子材料准备: 1.25升的饮料瓶一个,剪刀制作过程:1、利用剪刀把饮料瓶先剪开;2、再把下口修剪成“u”型就可以用了。
如果装上装饰带就更漂亮了。
第三课:手臂模型课题:手臂模型材料准备:塑料酒瓶盒或卡纸,剪刀,螺丝销钉,牛皮筋,线,打孔器等。
制作过程:1、把塑料剪成手臂的形状;2、用打孔器打孔;3、装上销钉;4、在边沿安装上模拟肌肉的橡皮筋。
第四课:水火箭课题:水火箭材料准备: 1.25升的饮料瓶两个,剪刀,胶带,胶塞,气门嘴,打孔器等。
制作过程:1、把其中一个瓶横向剪开;2、一半做火箭的头,另一半做火箭的尾;3、用胶带绑紧;4、用打孔器把胶塞中间打孔;5、把气门嘴装上去。
第五课:烤夹课题:烤夹材料准备:一米长的铁丝一根,细铁丝,老虎钳制作过程:1、把粗一点的铁丝弯曲成锅铲一样的形状;(两个)2、再把细铁丝编织上去,成网状;3、最后把两部分连接起来。
第六课:独脚平衡小鸡课题:独角平衡小鸡材料准备:橡皮泥,铁丝,小棒制作过程:1、用橡皮泥做成小鸡的形状;2、把长的铁丝窜进去;3、铁丝的两端固定住橡皮泥小球;4、鸡的下端插上尖棒。
第七课:滤汤汤匙课题:虑汤汤匙材料准备: 1.25升的塑料瓶,剪刀,打孔器,木棒,胶带制作过程:1、把塑料剪成汤匙的形状;2、舀汤口留长一些;3、在长一些的地方用打孔器多打一些小孔;4、安装上长柄。
一年级下册手工制作教案
![一年级下册手工制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5eb27058fb770bf78a5561.png)
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风与帆、风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准备:
1.准备有关风与人们生活关系的资料.
2.课件:帆船比赛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示课题
1.学习制作“穿插式”纸结构小玩具.提高学生的制作兴趣.
2.引导学生联想“小猫钓鱼”编讲一段故事或一段话.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说话能力.
3.熟练使用剪刀和刻刀.
重难点:
学习制作“穿插式”纸结构小玩具.提高学生的制作兴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使用:
材料:32开“小猫钓鱼”彩印卡纸一张、胶水或糨糊.
工具:剪刀和刻刀.
课后小结:学习制作“穿插式”纸结构小玩具.提高学生的制作兴趣.
9、摇摆小熊
教学目的:
1.学习制作简单的“重心玩具”.初步了解“重心玩具”的道理.
2.使学生初步体会“重心“的意思.
重难点:
学习制作简单的“重心玩具”.初步了解“重心玩具”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使用:
材料:32开“摇摆小熊”彩印卡纸、透明细吸管、橡皮泥、透明胶带.工具:剪刀、锥子.
2.把1-2图、3-4图、5-6图三幅连环画沿边框实线剪下来.并按图中的(﹉﹉)和点实线(﹎﹎)将画面正折和反折.
3.按粘贴标记把1-2图、3-4图、5-6图依次顺序粘连起来.
4.将彩印纸下侧的三幅小图沿轮廓线仔细剪下并将粘贴标记部分正折.把各图沿虚线正折.然后.把三幅小图粘贴到相应的1-2图、3-4图、5-6图上.这样.一幅《司马光砸缸》立体连环画就做成了(图一).
亲手制作的机械小车一年级教案
![亲手制作的机械小车一年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a3d38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a.png)
很多小学生都会对机械小车产生兴趣,想要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机械小车。
因此,在一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兴趣,设计一堂关于亲手制作机械小车的课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写字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一、设计活动目的】1、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4、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活动的准备】1、机械小车的制作材料:纸板、电动马达、导线、轮子、型材、胶水等;2、需要的工具:剪刀、大钳子、量角器、扳手、锤子、电动钻等;3、机械小车的制作方法和步骤;4、教学实例和示范视频;5、书写材料:纸笔,进行记录。
【三、活动的过程】1、导入环节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先从学生已知的事物或故事开始引导,如汽车、飞机等,从中引导学生对机械小车有初步的认识。
2、活动的讲解教师将机械小车的制作过程和步骤讲解清楚,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需要的材料、工具和制作过程。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实物进行学习。
3、分组制作小车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不超过 5人。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基础的模型图案,或者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进行创作。
每个组需要完成一个机械小车的制作。
4、制作过程中的指导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比如指导学生进行切割,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剪刀的使用方向,量角器和扳手的使用方法等。
5、小车质量检验每个小组成功制作出机械小车后,教师需要对小车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所有的机械车都是符合标准的,没有问题的。
6、展示讲解每组小车制作完成之后,听取小组代表的汇报,探讨各小组之间的设计思路、方法和制作难点,让学生在分享和交流中相互学习。
【四、总结回顾】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整个制作过程总结回顾,包括设计思路、经验、难点和解决方案。
同时,也要对学生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能力进行肯定和奖励,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努力拼搏。
一年级科技劳动教案:学习折纸飞机
![一年级科技劳动教案:学习折纸飞机](https://img.taocdn.com/s3/m/d2b31d1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1.png)
一年级科技劳动教案:学习折纸飞机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会:•学习如何折一架简单的纸飞机;•理解纸飞机的基本原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制作出不同样式的纸飞机。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如何折一架简单的纸飞机;•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纸飞机的基本原理。
3. 教学过程3.1 师生互动环节1.导入:老师问学生是否喜欢折纸飞机,了解学生对折纸飞机的认知情况;2.解决问题:老师询问学生们对纸飞机的认知以及对纸飞机的制作和使用的问题;3.分享经验:老师请愿意分享纸飞机制作经验的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3.2 课堂实践环节1.展示示范:通过制作一个简单的纸飞机,向学生展示如何折纸飞机,让学生掌握一般步骤;2.模拟练习:老师通过动手演示,让学生在班内进行模拟练习,初步掌握基本折叠技巧;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合作,通过折纸飞机的方式,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4.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在纸飞机制作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提供更多的材料和方法,让学生体验到制作的乐趣;5.展示成果:每个小组展示自己设计的纸飞机,同学们互相评价和交流。
4. 教学评估1.学生自评:让学生自评自己对于纸飞机的制作和飞行掌握的程度;2.教师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和展示成果,对每位学生进行评估。
5. 教学素材1.折纸飞机的介绍和制作方法;2.飞机模型的图片,供学生参考;3.一些绘画材料和材料,供学生创新设计和制作纸飞机使用。
6.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实践折纸飞机的方式,达到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在制作纸飞机中享受到了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在小组合作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小学一年级手工制作教案
![小学一年级手工制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87d24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c.png)
小学一年级手工制作教案
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
-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专注力
- 帮助学生体会手工制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学内容
1. 第一课:剪纸制作
- 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剪刀剪纸
- 指导学生剪出简单的图形,如果
- 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设计自己的剪纸作品
2. 第二课:折纸飞机制作
- 教会学生简单的折纸技巧
- 指导学生制作折纸飞机
- 让学生自由发挥,设计自己的飞机样式
3. 第三课:手绘明信片制作
- 教授简单的手绘技巧,如描绘简单的动物形象
- 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明信片图案
- 演示学生如何用颜料和彩铅进行上色
教学步骤
1. 介绍本节课要进行的手工制作项目,并展示样板作品。
2. 分步指导学生完成每个项目,讲解基本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3. 督促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创作完成作品。
4. 每个项目完成后,鼓励学生互相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欣赏彼此的劳动成果。
5. 总结课程,回顾学生的创作过程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评价方式
-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投入程度和动手能力
- 评估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设计能力
- 赞扬学生的努力和成果,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手工制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
- 双面彩纸和普通白纸
- 剪刀和胶水
- 彩色铅笔和颜料
- 折纸纸张
- 相应的教学示范和展示素材
以上是我准备的小学一年级手工制作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小学一年级生活与技术教案学习简单的手工制作
![小学一年级生活与技术教案学习简单的手工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92f28af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d.png)
小学一年级生活与技术教案学习简单的手工制作引言:在小学一年级的生活与技术课程中,手工制作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教学方法。
通过手工制作,学生们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简单手工制作教案。
一、教案一:折纸飞机制作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材料:方形纸张步骤:1. 向学生展示折纸飞机的图案和效果。
2. 跟学生解释飞机的基本原理。
3. 教学生们按照图示的步骤折叠纸张。
4.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一些改进和创新。
5. 在课堂结束前,让学生们进行飞机飞行测试,并分享他们的体验。
二、教案二:手工画制作目标:培养学生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材料:彩色纸、颜色笔、剪刀、胶水步骤:1. 向学生展示一些手工画的样本。
2. 教学生如何运用彩色纸和颜色笔进行剪切和绘制。
3. 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创意进行手工画的创作。
4. 学生完成手工画后,可以互相欣赏并分享他们的作品。
5. 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小规模的手工画展览,让学生们展示他们的成果。
三、教案三:纸板拼图制作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材料:不同颜色的纸板、剪刀、胶水步骤:1. 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案,在纸板上进行剪切。
2. 将每个图案分成几块,并将这些拼图块放入一个袋子中。
3. 让学生们从袋子中抽取一块纸板拼图块,然后根据图案拼凑在一起。
4.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自由组合和创新。
5. 最后,学生可以将拼凑好的图案展示给其他同学,并进行分享。
结论:通过在小学一年级的生活与技术课上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学生们可以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手工制作也可以激发学生们对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希望以上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在生活与技术课程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一年级科技小制作教案
![一年级科技小制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70896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b.png)
一年级科技小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技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科技制作的方法和技巧;(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尝试、不断改进的科学态度;(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情感;(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不断进步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科技制作的基本方法1.1 了解科技制作的概念和意义1.2 学习科技制作的基本方法1.3 掌握科技制作的步骤第二章:动手实践2.1 制作简单的科技作品2.2 练习使用科技制作工具2.3 学会整理和保养工具第三章:团队协作3.1 学习团队协作的重要性3.2 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3.3 完成团队科技制作项目第四章:创新思维4.1 激发创新思维4.2 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4.3 创新科技制作作品第五章:科技制作的应用5.1 了解科技制作在生活中的应用5.2 学习科技制作的相关知识5.3 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资源1. 科技制作教材或教辅资料;2. 科技制作工具和材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科技制作作品的质量;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3. 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建议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4.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科技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5. 定期组织科技制作比赛或展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六、教学过程6.1 导入:通过展示有趣的科技作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6.2 讲解:讲解科技制作的基本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6.3 实践:学生动手实践,制作简单的科技作品;6.4 讨论:学生相互交流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解决问题;6.5 总结:教师点评学生作品,总结课堂内容。
科学小制作教案
![科学小制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03252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5.png)
科学小制作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科学小制作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材料和工具进行科学小制作。
3. 学生能够观察、实验和记录科学小制作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
4. 学生能够通过科学小制作培养创造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准备课件或实物展示例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准备适合学生年龄的科学小制作项目的材料和工具。
3. 准备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记录表格。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a. 展示一些科学小制作的例子,如风车、水钟、太阳能车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b. 讨论科学小制作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小制作的作用和意义。
2. 实践操作(30分钟)a. 分发材料和工具,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科学小制作项目。
b. 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实践操作,注意安全和正确使用工具。
c.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观察和记录(10分钟)a. 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科学小制作项目,并记录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b. 学生可以使用记录表格或绘制图表、图像等方式记录实验结果。
4. 分享和讨论(10分钟)a.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科学小制作项目和观察结果。
b. 引导学生讨论彼此的观察结果,分析其中的科学原理和规律。
5. 总结(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实践过程,总结所学的知识和体会。
b. 强调科学小制作对培养创造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设计和制作新的科学小制作项目,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学生可以组织展示会或科学小制作比赛,与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学生分享和竞争。
3.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查找更多有趣的科学小制作项目,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制作小物品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制作小物品](https://img.taocdn.com/s3/m/7987334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2.png)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制作小物品教案名称:制作风车教学目标:1.了解风是空气的运动,明白风能转动物体。
2.学习制作风车,掌握风车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3.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思维导图。
2.彩纸、剪刀、直尺、铅笔、胶水、牙签、塑料杯。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导入风的概念。
老师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风是什么吗?风是什么样的?请大声说出来。
2.引入风能转动物体的概念。
老师请一个学生站在风扇前面,当风扇吹到学生的时候,学生是否会感受到风的力量。
请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
二、讲解(15分钟)1.制作风车的原理。
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向学生讲解风车的原理:风吹到风车上,风压使风车转动。
引导学生理解风是空气的运动,明白风能转动物体的原理。
2.示范制作风车。
老师向学生展示制作风车的步骤,并逐步讲解每一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学生自主制作风车。
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使用彩纸、剪刀、直尺、铅笔、胶水和牙签等材料,自己动手制作风车。
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辅助。
2.学生交流成果。
学生制作完成后,进行互相展示,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和体会。
四、总结展示(10分钟)1.总结风车的制作方法和原理。
学生回答问题:制作风车的步骤有哪些?风车是通过什么力量使其转动的?2.向学生展示其他小物品:如运用风力制作的风筝、风铃等,并请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是如何利用风力运动的。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联想实例。
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思考其他利用风能运动的小物品,如离心风扇、风力充电器等。
2.制作拓展物品。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制作其他利用风能运动的小物品。
六、课堂小结(5分钟)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2.学生回答问题:制作风车的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什么?最喜欢的是什么?教学反思:通过这次制作风车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风的概念,还进一步明白了风能转动物体的原理。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发展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制作笔筒》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制作笔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e6718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17.png)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制作笔筒》教案一. 教材分析《制作笔筒》是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笔筒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材中,已经给出了笔筒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的方式,完成笔筒的制作,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对于一些精细的操作,可能还不是很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制作笔筒的技巧。
同时,学生对于新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笔筒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笔筒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2.精细操作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笔筒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2.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笔筒,通过实践掌握制作技巧。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和教师用书。
2.准备制作笔筒所需的材料:纸张、剪刀、胶水等。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笔筒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笔筒的用途和种类。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制作一个笔筒呢?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笔筒制作方法,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制作笔筒有哪些步骤?每一步骤的要点是什么?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制作笔筒的实践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制作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欣赏并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制作笔筒的技巧。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制作笔筒的创意,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例如:在笔筒上绘制图案,制作一个独特的笔筒。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制作笔筒的技巧。
一年级下册手工制作教案
![一年级下册手工制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fdfe9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7c.png)
一年级下册手工制作教案1.风车教学目的:1.通过制作纸风车,使学生知道用圆规或其他方法画圆的技巧:知道三等分、四等分、六等分、八等分圆的方法。
2.激发学生的创建情趣,引导学生制作其他式样的风车。
重难点:通过老师演示,使学生理解画圆的几种方法和等分圆的方法。
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具运用:材料:圆形彩色向日葵花图案铜版纸、塑料管、细塑料轴、用来卡固风轮的橡胶管。
工具:剪刀、粗针或锥子。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你玩过纸风车吗?在节日或庙会上,常会见到各种各样的纸风车孩子们拿着它跑来跑去,特别兴奋。
让我们也来做一只纸风车,看谁的风车转得欢。
二、活动过程:1.拿出向日葵花铜版纸,细致探讨上面的实线和虚线,数一数你要做的风车有几个叶片。
2.剪圆片:用剪刀细心地沿葵花图案的圆形边把它剪下来。
3.扎小孔:用粗针或锥子在葵花圆片中心位臵扎一小孔,尽量使小孔边缘光滑。
4.把葵花圆片上的虚线剪开,并沿相邻的实线折成如图二的风车叶轮。
5.将风车叶轮装到塑料轴细的一端上,再把橡胶管插入塑料轴中,试试叶轮在轴上转动是不是敏捷,然后把塑料轴大的一端插入塑料管中。
6.这增,一只向日葵风车就做成了。
7.参考图四,自己独立做一只纸风车。
板书:剪圆片↓扎小孔↓折叶轮作业:自己用一张纸做一个风车。
小结:通过学生自己做风车,既熬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又培育了学生的创建情趣。
课后小结:通过老师演示,使学生理解画圆的几种方法和等分圆的方法。
2、机器人(剪纸)教学目的:1.学习简洁对称的剪纸方法,熬炼学生的手眼协调实力,增加学生的审美实力,培育学生耐性细致的性情。
2.通过剪纸,培育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爱好,对剪纸艺术有初步的理解。
重难点:通过学习简洁对称的剪纸方法,熬炼学生的手眼协调实力。
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具运用:材料:“机器人”活动图片,胶水工具:剪刀,刻刀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包头剪纸是我国特别出名的一种剪纸艺术。
它汲取了北方游牧和中原农耕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具有别样的塞上风情。
一年级制作扭扭棒教案
![一年级制作扭扭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bf645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8.png)
一年级制作扭扭棒教案教案标题:一年级制作扭扭棒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扭扭棒的概念和制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按照指导制作扭扭棒,并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3. 学生能够通过制作扭扭棒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材料:饮料瓶、彩色纸、剪刀、胶水、颜料、彩色绳子。
2. 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白板、黑板、粉笔/白板笔。
3. 教学辅助资源:图片或视频展示扭扭棒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扭扭棒的外观和使用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见过或使用过扭扭棒吗?你们知道它是如何制作的吗?主体:步骤一:理解扭扭棒的原理(10分钟)1. 通过图片或视频简单介绍扭扭棒的原理:扭扭棒内部有一个螺旋形的金属丝,当我们转动扭扭棒时,金属丝会发生变形,产生电流。
2. 解释扭扭棒的工作原理:当金属丝发生变形时,内部的电荷会产生电流,从而使灯泡发光。
步骤二:制作扭扭棒(30分钟)1. 分发材料给学生,并一起讨论如何制作扭扭棒。
2. 指导学生使用剪刀将饮料瓶切成两半,保留瓶口部分。
3. 引导学生将剩余的瓶底部分用彩色纸包裹,并用胶水固定。
4. 指导学生将彩色绳子穿过瓶口,形成一个环。
5. 提醒学生将绳子两端系在一起,确保扭扭棒能够转动。
6.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装饰扭扭棒,可以使用颜料给瓶底上色。
总结:1. 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扭扭棒,并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创意和装饰。
2. 提醒学生在使用扭扭棒时要小心,避免受伤。
3. 引导学生回顾制作过程,总结扭扭棒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制作更多不同形状和装饰的扭扭棒,并与同学分享。
2. 邀请学生在下节课时带来自己制作的扭扭棒,进行展示和交流。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2. 学生制作的扭扭棒是否能够正常转动,并产生电流使灯泡发光。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
一年级科技教案
![一年级科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64958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6.png)
一年级科技教案
科目:科技
年级:一年级
主题:认识计算机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 计算机
2. 电子白板或者投影仪
3. 图片或者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
引入:
1. 引导学生回顾并分享他们对计算机的认识和了解。
2. 通过展示一台计算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计算机的外观和功能。
探索:
1. 通过图片或者视频资源,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计算机,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观和功能。
2. 引导学生思量计算机的作用,如何匡助人们工作和生活。
实践: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台简单的计算机模型(可以用纸板和彩色纸制作),让学生合作完成组装。
2.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组装的计算机模型的外观和功能。
总结:
1. 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计算机的新认识和体味。
拓展:
1. 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和了解家里的计算机,并与家人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认识。
2. 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操作和游戏,培养他们的计算机技能和兴趣。
评估:
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计算机外观和功能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科技制作活动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科技活动的总目标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二、学生情况分析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技活动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徽章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
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教材分析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创意游戏等方面的内容。
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
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创造性、怪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纵使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特别是一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学科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和知识积累。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3.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起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情操。
五、教学措施1.把科技活动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节课。
2.把握学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优为科技活动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引导学生的科技活动学习。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
六、课时安排(10课时)1.实验探索降落伞(1课时)风动纸杯(1课时)红纸的变化(1课时)2.科技制作“神舟”五号飞船模型(1课时)创意小船(1课时)3.科技应用会旋转的纸(1课时)4.创意游戏变色转盘(1课时)会跳的纸青蛙(1课时)拼图游戏(1课时)取物竞赛(1课时)第一课降落伞一、活动目标1.经历降落伞的制作过程,初步感受制作的乐趣。
2.通过不断的尝试,感受不同降落伞的速度。
二、器材准备细线、塑料衣夹、大小不同的塑料纸、布、剪刀、胶水等。
三、制作过程与方法方案(一):师生准备正方形纸,每人一张。
剪4根纸条做伞绳,粘贴好,合并伞绳,装上塑料衣夹。
方案(二):师生准备长方形纸,每人一张。
折叠,拉开。
在四角上粘上伞绳,装上塑料衣夹。
方案(三):师生准备正方形纸,每人一张。
沿对角线对折,折叠四角,四角粘上伞绳,装上塑料衣夹。
四、活动提示1.比赛时,塑料衣夹的重量应相同。
2.从指定高度放下降落伞,降落时间长的降落伞获胜。
3.反复试验,不断改进才能取得好成绩。
五、活动评价1.我做了()只降落伞。
2.成功了()只降落伞。
3.最好的降落伞是()形状的,降落时间是()秒。
第二课变色转盘一、活动目标1.体会色彩的间隔,初步感受色彩的变化。
2.有喜欢制作的愿望。
二、器材准备硬纸板、细绳、白纸、胶水、剪刀、铅笔、彩笔等。
三、制作过程与方法1.剪2片大小相等(茶杯口大小)的圆形纸片,对粘起来。
2.用剪刀尖在纸片中间钻2个小孔,穿一根细绳。
3.在白纸上涂上颜色,贴在转盘上。
四、活动方法双手甩动转盘,使细绳绞合,然后一拉一松,转盘就来回旋转,色彩也会随之改变。
五、活动提示1.多剪几个纸圈,涂上不同的颜色,观察变色情况。
2.用其他方法制作变色转盘,做成陀螺拧,风车……六、活动评价:1.我做了()组颜色变化的转盘。
2.我准备再做一个()样的变色转盘。
第三课会跳的纸青蛙一、活动目标1.学会用硬纸板和橡筋制作纸青蛙。
2.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器材准备硬纸板、橡筋、剪刀、铅笔等。
三、活动过程与方法1.在长方形的硬纸板上画线。
2.剪2个缺口。
3.对折后打开,再反向对折。
4.将橡筋剪断后卡在缺口中。
5.反向对折后放在桌面上,松手试跳。
四、活动提示1.画上青蛙图案更好玩。
2.制作大小、式样不同的纸青蛙。
3.比赛时,每人操控纸青蛙跳3次,取最好的1次计成绩。
四、活动评价1.我做的纸青蛙()(好、很好)2、我觉得应该()纸青蛙才跳的高。
第四课“神舟”五号飞船模型一、活动目标1.用印有“神舟”五号模型的硬纸,制作“神舟”五号。
2.渗透我国科技的发展,国家的变化。
二、器材准备三、硬纸板、胶水、剪刀四、活动过程与方法五、1.根据模型研究结构。
六、2.把图样贴在硬纸板上然后剪下来。
七、3.折叠粘贴。
八、九、活动提示十、1.给飞船涂上颜色。
十一、2.底座用橡皮泥加重更稳定。
十二、3.自己设计制作飞船模型。
十三、活动评价十四、1.我的飞船做得()(很好、比较好、不太好)十五、2.给飞船涂上()色真好看!十六、3.我想()(一个人、几个人)设计制作飞船模型。
六、课外知识小拓展第五课拼图游戏一、活动目标二、1.巩固对图形的认识,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2.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学会观察和推理。
四、器材准备五、硬纸板、图片、胶水、剪刀等。
六、活动过程和方法七、1.动手制作拼图八、(1)图片反复对折后摊开。
九、(2)在图片背面涂胶水。
十、(3)把图片在硬纸板上铺平粘牢。
十一、(4)剪成大小相同的小方块。
十二、2.比一比十三、把纸片拼成完整的图片,看谁拼的快。
十四、活动提示十五、1.把图片打湿后,再在背面涂满胶水,就容易粘贴平整了。
十六、2.纸片越多,拼起来难度越大,可以从12片开始练习。
十七、3.纸片可以剪成其他形状,比如三角形,试试看。
十八、十九、五、活动评价二十、1.我的拼图制作成功了,它是由()片方块组成的。
二十一、2.我粘贴的图片()(平整、较平整、不够平整)二十二、3.老师说我的表现可以得()颗星。
第六课创意小船第七课一、活动目标第八课 1.学会用废旧的塑料瓶制作小船模型。
第九课 2.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第十课 3.培养细心、细致观察地习惯。
二、器材准备三、小塑料瓶、纸胶带、剪刀、吸管、橡皮泥四、三、活动过程和方法五、1.动手做六、(1)往瓶子里装入一些水。
七、(2)沿水平线贴上纸胶带。
八、(3)挖剪前船舱。
九、(4)去瓶头,挖后舱,除包装。
2.比一比(1)看谁的小船行的路程最远。
(2)看谁设计的小船最有创意。
四、活动提示1.选用薄塑料瓶,便于挖剪制作。
2.贴纸胶带是为了将水平线定位,挖剪地更漂亮整齐。
3.建议给小船设计安装桅杆、风帆和方向舵。
二十三、活动评价二十四、1.我学会了用()(画线、贴胶带)的方法找水平线。
二十五、2.我制作的小船()(成功了、不成功)。
第十一课风动纸杯第十二课一、活动目标第十三课 1.用纸制作一个可以行驶的坦克。
第十四课 2.培养不服输、坚持不懈的心态。
第十五课二、器材准备第十六课纸条、剪刀第十七课三、活动过程和方法第十八课 1.动手做第十九课(1)把纸条粘成纸环。
第二十课(2)试一试,什么样的纸杯能在风的作用下向前滚动?第二十一课(3)改变纸环的形状,再试一试。
第二十二课 2.比一比第二十三课(1)什么样的纸环能向前滚动?第二十四课(2)什么样的纸环向前滚动地最快、最远?第二十五课第二十六课十、活动提示十一、1.试一试,纸的厚薄、长短与纸环的滚动有什么关系吗?十二、2.参照图片,自己制作履带式纸环。
十三、五、活动评价十四、1.我明白了什么样的纸环能在风的帮助下向前滚动。
十五、2.我的表现可以得到()颗星。
十六、第八课红纸的变化十七、一、活动目标十八、1.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变化,找到阳光带来的秘密。
十九、2.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学会制作观察记录表。
二十、二、器材准备二十一、红纸、黄纸、小刀、剪刀、大头针等。
二十二、三、活动过程与方法二十三、1.在两张黄色纸上画图案。
二十四、2.分别剪下来。
二十五、3.用大头针固定在红纸上。
3.一张放在室内,一张放在室外的阳关下。
4. 5.五天后,揭去黄色纸,红纸有什么变化?5. 6.讨论一下,看看大家是怎么想的。
四、活动提示1.如果将纸放置更长的时间,可能有什么变化?2.生活还有哪些这样的现象?五、活动评价1.我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较满意)2.我准备用()色的纸做实验。
第九课会旋转的纸一、活动目标1.学会纸的科学玩法。
2.在游戏中体会“科学”的乐趣,喜欢上科学。
二、器材准备纸条、剪刀三、活动过程和方法1.动手做(1)准备长方形的小纸片。
(2)左右各剪一个小开口。
(3)下部向内折叠。
(4)顶部剪一开口。
(5)翻折成叶片。
2.比一比(1)谁的小纸片能在空中飞旋?(2)谁的小纸片旋转最快?四、活动提示1.想一想,叶片折叠的方向与飞旋旋转的方向有关吗?2.试一试,飞旋旋转的快慢与叶片折叠的角度有关吗?第十课取物竞赛一、活动目标1.想办法完成取物游戏。
2.学会开动脑筋,培养学生会动脑、多思考的习惯。
二、器材准备饮料瓶、方便筷、纸篓、粗棉线等。
三、活动过程和方法1.动手做(1)钓瓶杆(2)套瓶线2.比一比每组只能用一根粗棉线和一双方便筷,用最短的时间将瓶子移出纸篓。
四、活动提示1.说一说“钓”瓶子的基本方法。
2.设计更有趣的取物比赛题目。
五、活动评价1.我会用()种取瓶子的方法。
2.小组比赛中,我们小组成功了()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