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九年级下册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
人教版初中音乐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音乐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设计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前两句和兰花指的手势动作二、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
2、通过欣赏,了解黄梅戏的唱腔特点,表演方式。
3、能够有表情的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并能够适当表演。
4、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黄梅戏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夫妻双双把家还》ppt,视频、教学钢琴等。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夫妻双双把家还》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男女生对唱,故事讲述,董永家贫,父亡,卖身傅员外为奴三年,得资葬父。
玉帝七个女儿戏于鹊桥,窥视人间,最小的七仙女钟情于董永,只身下风,与其结为夫妻。
为将董永三年长工改为百日;七仙女邀众姐相助,一夜之间织成绵绢十匹,夫妻双双回转家门。
此时玉帝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震怒,令其即刻回宫,否则祸及董永。
七仙女无奈,忍痛泣别,留下千古憾事。
二、介绍黄梅戏播放《夫妻双双把家还》视频音乐《天仙配》是黄梅戏的优秀传统剧目,剧情描写了七仙女下凡并冲破重重阻力,劳与勤善良的董永结合的爱情故事。
《夫妻双双把家还》是其中的一段男女声对唱,表现了董永与七仙女获得自由后,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喜悦心情。
三、学习《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前两句播放《夫妻双双把家还》的视频音乐,学生跟着哼,熟悉曲调。
跟老师读第一句的歌词。
把歌词读熟练。
教唱第一句。
跟音乐唱第一句。
学习兰花指的动作。
(集体学,自己琢磨,同桌互学,)教师个别指导四、配上动作唱。
(看视频习,学自己练习,教师个别指导)五、展示表演唱。
学习第二句唱法。
六、课堂小结,课外延伸希望大家能在课外多请教长辈,多练习,下星期来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会表现得更棒!七、教学反思:(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因为上节课让大家听过一些戏曲片段,发现学生对《夫妻双双把家还》很感兴趣,所以决定先学黄梅戏唱段。
可能是因为平时有听到,所以一些学生能跟着哼,也比较感兴趣。
初中音乐《夫妻双双把家还》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初中音乐《夫妻双双把家还》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黄梅戏的相关知识,感受我国的戏曲艺术的魅力并能区别于京剧、豫剧等其他剧种。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学唱戏曲唱腔片段,熟悉黄梅戏唱腔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并能够初步了解、分辨各地方戏曲的种类及风格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和初步理解黄梅戏剧种的音乐风格特点及形式的原因。
【难点】学唱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三、教学过程环节一:组织教学1.宣布上课,全班起立2.面带微笑地问好:“同学们好!”并环视全体学生。
环节二: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唱脸谱》歌曲录音)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过的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剧种?生:(京剧)2.那么除京剧外,我们今天来欣赏一个新的剧种,我们一起来看一张剧照,同学们来猜猜这是哪个曲目呢?3.猜出来的同学能唱两句吗?(生唱《夫妻双双把家还》二句)——对,是黄梅戏看来大家对黄梅戏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今天,我们将更进一步深入地了解黄梅戏,走进黄梅戏。
环节三:新课教授1.首先,我们完整的来听一遍《夫妻双双把家还》。
多媒体示范《夫妻双双把家还》。
2.请同学们谈谈关于这首歌的相关故事。
2.教师总结黄梅戏的相关知识以及《天仙配》的剧情。
《夫妻双双把家还》是在董永当长工满期,与七仙女一同回家时的对唱,故此一也叫《满工对唱》。
还有以唱词开头的几个字为名,而称《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该唱段表现了董永与七仙女在不当长工、取得自由后的欢乐感情。
唱词以上下两个七字句为基本单位,句式简洁工整。
开头是一个优美深情的笛子做引子,接着是情绪欢快的男女对唱,该曲牌在传统的黄梅戏中称为“花腔对板”,其基本格式是男女一人一句,以相互呼应、对称的上下句为基础,节奏规整、旋律朴实、结构方整。
结尾采用了男女声二重唱的新形势,两个声部之间用自由模仿的形式构成对比,增添了音乐的色彩变化。
3.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跟着示范带一起来欣赏这个唱段,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人教版音乐九下第2单元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
人教版音乐九下第2单元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黄梅戏的部分知识。
2、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念表现手段;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片段,并能够适当表演。
4、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黄梅戏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材分析:黄梅戏是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
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地。
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的形成的,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怀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夫妻观灯》、《打猪草》等。
黄梅戏《打猪草》由“二小”组成,人物是陶金花、金小毛,一个打猪草一个看竹笋。
陶金花在打猪草时.拔草用劲过大,不小心碰断了金小毛家两根竹笋,慌忙用草将笋盖上,这时,在树上看笋的金小毛看见了,认为她有意偷笋,踩破了她的篮子。
小姑娘哭着拉他去见妈妈,要他赔篮子。
金小毛无奈,将舅母让他买盐的二百文钱赔她,她知道底细后不要金小毛赔了,说:“只要心意好,人好水也甜”,金小毛又把断了的竹笋一起送她,陶金花提不动,又帮着她送到家里。
一路上边走边唱盘歌《对花》,什么花都问遍了,终于回到家中,金花妈妈不在家,金花打了三个鸡蛋,泡一碗炒米招待小毛,小戏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
在封建礼教统治森严的情况下,男女青年这种自由交往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剧中所表现的青春的活力、逗趣的语言和优美的曲调,使人如沐春风,具有亲切感人的魅力。
《打猪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毫无造作,从唱词到表演都再现了生活的真情,犹如田野吹来的风,清凉爽快,沁人心脾。
《夫妻观灯》中的王小六和王妻,两人在正月十五去看灯,只见人山人海,各种花灯造型惟妙惟肖,场面好不热闹。
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及反思
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及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使学生能够: - 了解黄梅戏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 掌握黄梅戏唱腔的基本技巧和要素; - 能够理解戏曲中的人物情感与内涵; - 通过表演和演唱,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合作意识。
2. 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和特点–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黄梅戏的唱腔、音乐和表演特点。
2.唱腔演绎–教学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唱腔练习:月琴调、下江船、停葫芦、涟漪深处、找茬。
3.剧情理解和演出–介绍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剧情;–观看黄梅戏表演并进行分析;–分配角色,进行分组表演。
3. 教学方法结合黄梅戏的特点,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 情景模拟教学法; - 周易教学法; - 集体讨论、小组合作; - 视听结合、互动教学。
4. 教学重点和难点•唱腔演绎:分清唱腔的基本要素,细致描绘音律与韵律的变化。
•剧情理解和演出:理解梳理剧情,理解角色人物情感的转折,突出表演的人物特点,注意细节的表现。
二、反思在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结合了黄梅戏的特点,借助情景模拟、周易教学法、视听结合以及小组合作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掌握唱腔和提高表演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以下几点问题和不足:1. 教学设计过于密集和繁琐我的教学计划中包含了许多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时候会让学生感到有些疲惫和困惑。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筛选、让教学更加简洁明了。
2. 学生更加注重唱腔的表演在教学中,黑板报、小组合作讨论在学生成果的评估中比重较小,而唱腔的表演在学生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追求,学生希望更多地进行唱腔的练习,提高自己的唱功和嗓音。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学生在理解剧情和角色转折方面有些薄弱一些学生在理解剧情和角色转折方面有些薄弱,影响了表演的效果和流畅度。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 梨园风采(二)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梨园风采(二)教学设计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黄梅戏的部分知识。
2、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念表现手段;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片段,并能够适当表演。
4、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黄梅戏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唱黄梅戏、创编等手段初步了解黄梅戏这个剧种。
教学难点:黄梅戏装饰音的演唱教具准备:电子琴、道具、自制课件,微机室,表演台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黄梅戏知识及其中《天仙配》《夫妻观灯》相关内容。
2、教室里面放一些戏曲演员的用品。
戏服,戏冠等创设出情境。
教学过程:课前在教室里播放《对花》发放歌谱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欣赏《夫妻观灯》5分钟1、说内容师:这节课老师先给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看完后告诉老师这段唱的什么?(生答:看花灯时十分热闹拥挤,描写不同观灯人的神态)师:说的真好![图片]正月十五元宵节看花灯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活动,老百姓在元宵节的晚上全家都要到街上看花灯猜灯谜。
虽很拥挤,但阻挡不了人们看花灯的热情! [显示歌词,带学生读一读]2、说表演师:你觉得演员表演得怎么样?(真实活泼)我们也站起来表演看灯人的神态,比比谁学的像。
(师生表演)3、引出课题师:同学们表演的比老师好!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戏吗?这是黄梅戏《夫妻观灯》的片段。
(生答,老师出示课题)师:你会唱黄梅戏吗?你了解它吗?(生答)师:我们安徽有天下闻名的黄山和黄梅戏,并称“二黄”。
做为安徽人,你们感到骄傲吗?我们更要了解安徽的文化,当有外地朋友来,你可以自豪地向他介绍咱们安徽的黄梅特色啊。
对不对。
那我们赶快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三、黄梅戏方言特色[教师边演示边介绍] 5分钟师:黄梅戏原名“黄梅调”。
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就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等地。
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以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用安庆地区方言去唱和说。
人教版音乐九下第2单元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
人教版音乐九下第2单元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黄梅戏的部分知识。
2、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念表现手段;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片段,并能够适当表演。
4、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黄梅戏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材分析:黄梅戏是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
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地。
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的形成的,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怀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夫妻观灯》、《打猪草》等。
黄梅戏《打猪草》由“二小”组成,人物是陶金花、金小毛,一个打猪草一个看竹笋。
陶金花在打猪草时.拔草用劲过大,不小心碰断了金小毛家两根竹笋,慌忙用草将笋盖上,这时,在树上看笋的金小毛看见了,认为她有意偷笋,踩破了她的篮子。
小姑娘哭着拉他去见妈妈,要他赔篮子。
金小毛无奈,将舅母让他买盐的二百文钱赔她,她知道底细后不要金小毛赔了,说:“只要心意好,人好水也甜”,金小毛又把断了的竹笋一起送她,陶金花提不动,又帮着她送到家里。
一路上边走边唱盘歌《对花》,什么花都问遍了,终于回到家中,金花妈妈不在家,金花打了三个鸡蛋,泡一碗炒米招待小毛,小戏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
在封建礼教统治森严的情况下,男女青年这种自由交往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剧中所表现的青春的活力、逗趣的语言和优美的曲调,使人如沐春风,具有亲切感人的魅力。
《打猪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毫无造作,从唱词到表演都再现了生活的真情,犹如田野吹来的风,清凉爽快,沁人心脾。
《夫妻观灯》中的王小六和王妻,两人在正月十五去看灯,只见人山人海,各种花灯造型惟妙惟肖,场面好不热闹。
初中音乐_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梨园风采(二)——《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在学习戏曲《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唱、念、做等过程中初步了解黄梅戏的有关知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弘扬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①、在交流黄梅戏知识、欣赏视频资料过程中,感受黄梅戏的唱腔特点、表演方式等,鼓励学生分析音乐要素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②、在聆听范唱、视唱旋律、随录音、钢琴演唱等过程中,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在听辨等环节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
③、在欣赏与练习、合作过程中,学习、体验《夫妻双双把家还》中的唱、念、做等表现手段,启发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爱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④、在二声部的学习中,感受角色变化及和声效果。
3、知识与技能①、初步了解黄梅戏相关知识。
②、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腔和唱法,以及唱、念、做体验后对黄梅戏更深的理解。
③、能够有感情的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能够分角色演唱,并能够做适当的表演。
④、学生在学念、学做、学唱等学习活动中,锻炼和提高了对黄梅戏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黄梅戏的有关知识,在唱、念、做的过程中感受黄梅戏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戏剧音乐的感情。
2、能够有感情的分角色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并能够做适当的表演。
3、装饰音的自然、圆润、流畅。
教学难点:1、二声部合唱2、对作品情感的表达,以及黄梅韵味的诠释。
重难点突破方法:师生互动法,实践体验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创作体验法,师生交流法等等。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五、教学过程课间播放——(课件2)一段精彩的戏曲视频。
【设计意图】课间播放一段情绪激昂的精彩戏曲视频,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1、回顾——随伴奏演唱初二下册所学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播放课件3——《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伴奏)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戏曲的了解,知道中国的五大戏曲剧种,引出课题《夫妻双双把家还》。
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及反思
教学内容 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前两句和兰花指的手势动作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黄梅戏的起源和唱腔特点。 2、初步学会《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前两句唱法。 3、基本学会兰花指的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 《夫妻双双把家还》视频。 教学过程 教师 学生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戏曲吗? 可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吗? 是啊,那动听的唱腔,亮丽的扮相,优美的动作都是那幺令人喜爱! 我国的戏曲艺术历史悠久,种类很多,你能说出你知道的剧种吗?比如: 越剧。 那幺今天,我们先走进黄梅戏的世界吧。 自由发言 二、介绍黄梅戏 播放《夫妻双双把家还》视频音乐 小朋友,这段戏曲好听吗?
有什幺收获啊? 希望大家能在课外多请教长辈,多练习,下星期来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会表 现得更棒! 自由发言 认真倾听要求 教学反思:(包括对学生的评价) 因为上节课让大家听过一些戏曲片段,发现学生对《夫妻双双把家还》很 感兴趣,所以决定先学黄梅戏唱段。可能是因为平时有听到,所以一些学生 能跟着哼,也比较感兴趣。在后来学兰花指的时候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男 同学也能克服羞怯心理,认真地表演。虽然孩子们唱得不是很标准,但是他 们很开心,我觉得这是一个好兆头。美中不足的是因为场地限制,学生表演 动作还放不开。
你知道吗?它可是黄梅戏非常有名的段子。听说过黄梅戏吗? 黄梅戏以前也叫黄梅调,主要起源于安徽省那边,所以是安徽省的地方 戏。唱腔委婉动人。是受很多人喜欢的一个剧种。 欣赏音乐 初步了解黄梅戏 三、学习《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前两句 小朋友,刚才看大家也跟着在唱,一定觉得很好听吧。 那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段戏曲好不好? 播放《夫妻双双把家还》的视频音乐,学生跟着哼,熟悉曲调。 跟老师读第一句的歌词。把歌词读熟练。 教唱第一句。 跟音乐唱第一句。 学习兰花指的动作。 (集体学,自己琢磨,同桌互学,教师个别指导) 配上动作唱。 (看视频学习,自己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展示表演唱。 学习第二句唱法。 认真倾听 跟唱 跟老师一起做动作 表演唱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小朋友,今天你学得开心吗?
初中音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唱戏曲 夫妻双双把家还》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唱戏曲夫妻双双把家还》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并能够初步了解、分辨各地方戏曲的种类及风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学唱戏曲唱腔片段,熟悉黄梅戏唱腔的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黄梅戏的相关知识,感受我国的戏曲艺术的魅力并能区别于京剧、豫剧等其他剧种。
2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牢固,对乐曲的分析、理解能力较好,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唱、练、赏、游的方式进行教学。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戏曲学习、戏曲欣赏
教学难点:戏曲二声部重唱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学领航
(课前播放《海岛冰轮初转腾》)
师:同学们,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剧种?
生:(京剧)
师:那么除京剧外,我们今天来欣赏一个新的剧种,我们一起来看一张剧照,同学们来猜猜这是哪个曲目呢?猜出来的同学能唱两句吗?
生:…。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梨园风采——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设计
- (学生跟随老师分析,发表自己的看法)
4. 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
- (老师分段示范唱腔,讲解音准、节奏、情感等)
- (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注意音准、节奏的准确性)
- (老师逐一纠正学生的发音、唱腔,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 (学生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
5. 学习京剧表演动作
- (老师示范剧中角色的表演动作,如手势、步伐、眼神等)
- (学生跟随老师学习,模仿表演动作)
- (老师逐一纠正学生的动作,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
- (学生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
6. 小组讨论
- (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 京剧中的角色行当如何体现人物性格?
8. 课堂小结
- (老师再次播放《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 (老师强调学生对京剧的尊重和传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学生跟随老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京剧经典剧目介绍:《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空城计》等,让学生了解京剧中的经典剧目及其特点。
- 京剧唱腔如何表达情感?
- 京剧表演动作对整部戏曲的作用是什么?
- (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7. 总结和反馈
-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京剧艺术的魅力和重要性)
- (老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 (老师布置课后作业:每人选择一部京剧曲目,分析其唱腔、表演动作和角色行当)
- 京剧表演艺术家介绍:梅兰芳、尚长荣、谭鑫培等,通过了解这些艺术家的生平和成就,加深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理解。
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及反思[001]
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及反思教案设计课程背景本教案针对的是一个中学校园文化节活动中的戏曲表演环节。
选用的是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在学生群体中,戏曲文化的传承面临困境,通过这次演出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加深对黄梅戏的了解和传承。
教学目标•了解黄梅戏及其基本表演技巧;•学习《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掌握其中角色性格、故事情节和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修养;•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学习和表演;•难点:对于黄梅戏不熟悉的学生来说,其奇特的声腔和表演风格可能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黄梅戏表演形式和演唱技巧;2.《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中人物关系、情节及唱腔。
教学方法1.知识讲授:老师为学生介绍黄梅戏基本表演形式和演唱技巧;2.视听教学:老师播放黄梅戏表演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风格;3.合作学习:将学生分组,分别扮演选段中的不同角色,扮相、唱腔、表演姿态均需认真准备;4.互动评价:每组学生在合适的时间内进行一定量的演出,其他组对其进行评价,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意见改进。
教学步骤第一步:黄梅戏基础知识讲解教师介绍黄梅戏基本表演形式和演唱技巧,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第二步:视听欣赏播放一段黄梅戏表演视频,引导学生体验黄梅戏独特的音乐、唱腔、舞蹈、表演、戏剧和语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艺术风格。
第三步:分组表演将学生组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不同的角色,并且要求同组之间分工合作,设计好每一个细节:扮相、化妆、唱腔、表演姿态等等。
第四步:互动评价每组学生在约定好的时间内进行表演,其他组对其进行评价,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意见改进,并在展示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交流。
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分组合作演绎传统文化作品,实现了“学以致用”。
在创设情境的教学活动环境下,学生可以克服一些基础知识和技巧方面的难点,提高了学生文化素质和戏曲文化的认知。
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及反思
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及反思选段简介《夫妻双双把家还》是一出黄梅戏剧目中的选段,讲述了主人公陈天佑与妻子林徽因为家庭纠纷而产生矛盾,最终通过对话,化解误会,并共同打理家庭事务。
此选段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夫妻间的矛盾和解决方法,同时也为观众呈现了黄梅戏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教学目标1.了解黄梅戏剧目;2.掌握黄梅戏吟唱的基本方法;3.通过表演,了解人物形象和角色性格;4.理解家庭纠纷产生的根源和解决方法;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提问:你们了解过黄梅戏吗?你们都听过哪些黄梅戏剧目?介绍黄梅戏的表演形式,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风格。
第二步:文本分析与学生一起阅读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理解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帮助学生分析文本特点和韵律特点。
第三步:吟唱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学习黄梅戏的吟唱方法,包括说唱配合、声音抑扬顿挫和韵律节奏等。
第四步:角色扮演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分配不同角色,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督促学生模仿黄梅戏演员的表演风格,并根据文本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不断探索。
第五步:团队合作将角色扮演练习进行合作展示,在团队配合中真实表演角色,并通过展示优缺点和意见交流对表演进行改进。
第六步:个人总结请每个学生写下他们对表演的感受以及对黄梅戏的认识和理解。
反思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2.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有序,紧凑,并能引发学生兴趣?3.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4.学生表现是否积极,是否充分参与?5.自己的教学中,是否存在有待改进的方面,并对自己尽职程度进行评估?通过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并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二单元 学唱戏曲 夫妻双双把家还》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学唱戏曲夫妻双双把家还》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初中音乐课程《学唱戏曲夫妻双双把家还》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的作业设计旨在使学生:1. 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戏曲音乐知识。
2. 熟悉并学唱戏曲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3. 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欣赏能力和音乐表演的自信心。
二、作业内容1. 音乐知识学习:- 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资源,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特点、流派和唱腔等知识。
- 教授学生戏曲的节奏、音韵和表演技巧等基本要素。
2. 歌曲学习与演唱:- 学习《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歌词,并准确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 通过聆听范唱,模仿戏曲演唱的嗓音特点和唱腔韵味。
- 学习并练习歌曲的旋律,熟悉每一句的音高、节奏和唱腔。
- 分段练习歌曲,重点攻克难点部分,如换气、高音等。
3. 实践与创作:- 分小组进行戏曲片段的编排与演绎,可加入简单的动作和表情。
- 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歌曲创作,尝试改编部分歌词或增加新的旋律元素。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在课后完成音乐知识的学习,并掌握《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歌词和基本旋律。
2. 学生需反复聆听歌曲范唱,并尝试模仿戏曲的演唱风格,注重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3. 分组进行编排与演绎时,需充分理解歌曲情感,并适当添加表演元素,体现戏曲的表演特点。
4. 创作部分要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将创意与现有歌曲元素相结合,形成新的作品。
5. 所有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至教师邮箱或课堂平台。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进行评价,包括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歌曲演唱的准确性和表演能力等方面。
2.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3. 结合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形成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一部分。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逐一反馈,指出学生在演唱和表演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对于存在的不足,教师将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下一课时的学习任务。
初中音乐_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梨园风采(二)——《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在学习戏曲《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唱、念、做等过程中初步了解黄梅戏的有关知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弘扬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①、在交流黄梅戏知识、欣赏视频资料过程中,感受黄梅戏的唱腔特点、表演方式等,鼓励学生分析音乐要素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②、在聆听范唱、视唱旋律、随录音、钢琴演唱等过程中,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在听辨等环节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
③、在欣赏与练习、合作过程中,学习、体验《夫妻双双把家还》中的唱、念、做等表现手段,启发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爱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④、在二声部的学习中,感受角色变化及和声效果。
3、知识与技能①、初步了解黄梅戏相关知识。
②、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腔和唱法,以及唱、念、做体验后对黄梅戏更深的理解。
③、能够有感情的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能够分角色演唱,并能够做适当的表演。
④、学生在学念、学做、学唱等学习活动中,锻炼和提高了对黄梅戏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黄梅戏的有关知识,在唱、念、做的过程中感受黄梅戏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戏剧音乐的感情。
2、能够有感情的分角色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并能够做适当的表演。
3、装饰音的自然、圆润、流畅。
教学难点:1、二声部合唱2、对作品情感的表达,以及黄梅韵味的诠释。
重难点突破方法:师生互动法,实践体验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创作体验法,师生交流法等等。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五、教学过程课间播放——(课件2)一段精彩的戏曲视频。
【设计意图】课间播放一段情绪激昂的精彩戏曲视频,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1、回顾——随伴奏演唱初二下册所学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播放课件3——《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伴奏)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戏曲的了解,知道中国的五大戏曲剧种,引出课题《夫妻双双把家还》。
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
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夫妻双双把家还”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代民歌,描绘了一对夫妻团圆的感人故事。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感受夫妻间深厚的感情,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1.2 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
(2)了解歌曲的背景及意境。
(3)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热爱。
(4)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第二章:歌曲解析2.1 歌曲概述《夫妻双双把家还》是一首曲调优美、词意深刻的民歌,表达了夫妻之间深厚的感情和回家的喜悦。
歌曲以对唱的形式展开,旋律悠扬,富有感染力。
2.2 歌词解析(1)第一段:描绘了夫妻离别时的不舍和期盼团圆的心情。
(2)第二段:表现了夫妻重逢的喜悦和回家的渴望。
(3)第三段: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夫妻相互扶持的意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歌曲演唱,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3.2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对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3 任务驱动法设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歌曲。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学会歌曲旋律(1)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
(2)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4.2 理解歌曲意境(1)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及歌词的含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曲的理解。
4.3 合唱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对唱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姿势。
4.4 表演展示(1)学生进行课堂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5.2 歌唱技巧评价学生在演唱歌曲时音准、节奏、发音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5.3 课堂展示评价学生在课堂表演中的表现,包括歌曲演唱、情感表达等。
第六章:拓展活动6.1 歌曲接龙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接龙游戏,要求每组成员轮流唱出一句歌词,下一句歌词需以前一句歌词的一个字开头。
通过此活动,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歌唱技巧。
学唱戏曲 夫妻双双把家还-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学唱戏曲夫妻双双把家还-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基本情节和人物。
2.理解京剧基本唱腔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3.学会练习《夫妻双双把家还》中的唱段。
4.增强学生的京剧文化意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唱腔的基本特点。
2.准确地演唱出《夫妻双双把家还》中的唱段。
三、教学准备1.练习时间表2.学生的练习指导材料3.教师的辅助材料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关于京剧的一些表现形式和文化底蕴,加深学生的认识和认识,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步:介绍《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师简单地介绍《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情节,人物,让学生有个大概的了解。
(注: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放一段视频,在学生观看视频时介绍。
)第三步:学习唱腔1.教师演唱本唱腔,学生观看,听取教师的讲解。
2.学生自己跟着唱一遍,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唱腔的技巧和要点。
3.教师和学生对唱,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唱腔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意图。
第四步:练习《夫妻双双把家还》1.教师向学生介绍《夫妻双双把家还》中的唱段,并分别帮助学生练习每段唱腔。
2.教师和学生对唱,帮助学生纠正唱腔的不足和问题。
3.学生分组练习唱腔,教师在旁边指导。
第五步:模拟演出与分享1.学生按照小组进行彩排,模拟演出。
2.及时分析演出的问题和不足,做好优化和改进。
3.学生进行演出,与家长和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夫妻双双把家还》中的唱腔和相关技巧,对京剧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教师还需做得更好的,比如引导学生在更深入的梳理、欣赏、分析京剧文化方面。
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设计[2]
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黄梅戏的起源与开展。
2、通过欣赏,了解黄梅戏的唱腔特点,表演方式。
3、能够用有气息支撑的声音,并有表情的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并能够适当表演。
4、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黄梅戏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学习音乐,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并能坚持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为此,我力求音乐课新鲜、奇特、活泼。
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主要通过〃听〃、〃唱〃、〃演〃、〃创〃等手段,让学生感受戏曲的情绪,体会戏曲的思想内涵,通过图像资料和作品内容来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前倚音的演唱,用有气息支撑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唱、演唱二重唱局部。
教学用具:多媒体白板教学,钢琴等!教学过程:1、引用故事情景导入,调动学生学习黄梅戏的兴趣。
首先让学生欣赏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让学生初步、直观的了解黄梅戏,从而产生学习黄梅戏的兴趣。
引导学生在课外搜集整理有关黄梅戏的素材,并在课堂上把自己的搜集内容分享给大家,表达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
和学生一起分析歌谱,讲解歌谱中的乐理知识,例如:反复记号;前倚音等!2、教唱歌曲首先在唱歌之前,带着学生练声;13 53 I 1- I教师完整的范唱一遍,然后带着学生用有气息支撑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复调局部是这首歌曲的难点处,我会单独提出来给学生首先分声部单独练习,然后两声部合唱练习。
唱熟歌曲后,老师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来变现歌曲进,例如:各小组推荐唱的好的一组同学给大家进行表演唱;还有用舞蹈的形式来表演歌曲的等;然后学生对自己的表演进行自评,互评,老师最后以表扬的形式总结评价!3、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黄梅戏,学习了黄梅戏,从而也产生了学习黄梅戏的兴趣,也就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_《梨园风采——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黄梅戏的有关知识,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并能适当地表演。
2、通过二声部的学唱,让学生感受角色变化及和声效果。
3、通过欣赏不同的戏曲作品,让学生感受体会各种戏曲的不同表现形式,各有其特征,又相互联系,激发学生对戏曲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学唱黄梅戏,初步了解黄梅戏这个剧种;掌握黄梅戏的韵味并有感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做到声音均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教学过程:一、戏曲欣赏,渲染主题大家知道,我们泱泱中华,五千年漫长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精彩的戏曲世界。
老师先考考大家:我们国家的戏曲种类很多,你都知道有哪些呢?(学生发言)师:听一听这三段戏曲,分别是哪一种?(播放京剧《都有一颗洪亮的心》、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生:回答师:你能唱几句吗?师:老师还带来了一段,你听这又是哪种戏曲?(教师演唱《谁料皇榜中状元》)【设计意图:通过听赏与师生交流,为课题的出现创设情境,使学生投入到其中。
】二、走进黄梅戏师:刚才老师唱的是什么戏曲剧种?(黄梅戏)看来大家对黄梅戏并不陌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黄梅戏,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梅。
1、黄梅戏简介:黄梅戏是安徽的地方戏,在安徽特别的流行。
黄梅戏又叫“黄梅调”、也叫“采茶戏”,其实黄梅戏并不是起源于安徽,而是起源于湖北的黄梅县,后来在安徽安庆地区长期发展,用安庆地方方言演唱。
代表剧目:两三个人的小戏:《打猪草》《夫妻观灯》正本大戏:《女驸马》《天仙配》2、剧情简介:提起《天仙配》,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我请一位同学讲述一下剧情:美丽善良的七仙女爱上了勤劳憨厚的青年董永,私自离开天庭下凡,冲破重重阻力与董永结为夫妻的动人故事。
三、学唱黄梅戏师:接下来我们来欣赏《天仙配》中家喻户晓的一个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请同学们打着拍子随着音乐哼唱一下。
3、出示第一部分歌谱:A、随琴唱歌谱——用“lv”模唱旋律(提出要求:坐姿、口腔打开、声音位置、气息支持)——用普通话读词——随琴演唱(第一段歌词,提示:字正腔圆)这样听起来咱们唱的像歌不像戏,因为黄梅戏在演唱时运用的是安庆方言,欣赏时请同学们侧耳倾听,找出方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黄梅戏的部分知识。
2、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念表现手段;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片段,并能够适当表演。
4、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黄梅戏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材分析: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
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地。
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的黄梅县形成的,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夫妻观灯》、《打猪草》等。
黄梅戏《打猪草》由“二小”组成,人物是陶金花、金小毛,一个打猪草一个看竹笋。
陶金花在打猪草时.拔草用劲过大,不小心碰断了金小毛家两根竹笋,慌忙用草将笋盖上,这时,在树上看笋的金小毛看见了,认为她有意偷笋,踩破了她的篮子。
小姑娘哭着拉他去见妈妈,要他赔篮子。
金小毛无奈,将舅母让他买盐的二百文钱赔她,她知道底细后不要金小毛赔了,说:“只要心意好,人好水也甜”,金小毛又把断了的竹笋一起送她,陶金花提不动,又帮着她送到家里。
一路上边走边唱盘歌《对花》,什么花都问遍了,终于回到家中,金花妈妈不在家,金花打了三个鸡蛋,泡一碗炒米招待小毛,小戏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
在封建礼教统治森严的情况下,男女青年这种自由交往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剧中所表现的青春的活力、逗趣的语言和优美的曲调,使人如沐春风,具有亲切感人的魅力。
《打猪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毫无造作,从唱词到表演都再现了生活的真情,犹如田野吹来的风,清凉爽快,沁人心脾。
《夫妻观灯》中的王小六和王妻,两人在正月十五去看灯,只见人山人海,各种花灯造型惟妙惟肖,场面好不热闹。
一路上夫妻俩说说唱唱,历数各种灯名,描述各种观灯人的不同神态,十分生动风趣,整场戏表现了表年农展丰收后的喜乐心情和生活情趣。
观众看了有亲切感。
《天仙配》本片根据同名黄梅戏改编。
云海深处,玉帝的小女儿七仙女在仙宫过着孤单寂寞的日子。
一天,大姐等姐妹七人去拨开云雾,见到人间男女婚嫁、勤劳耕作的生活,十分羡慕。
七仙女看到为葬父而卖身为奴的董永忠厚老实,遂生爱慕之情。
下凡后,七仙女与董永结为夫妻。
为赎丈夫,两人同去傅员外家做工。
做工期满,夫妻返家过着幸福的生活。
天庭知道七仙女私自下凡,将七仙女捕回天庭,董永痛不欲生。
这个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叙述了
七仙女下凡的曲折经历,融合了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向往美满爱情的善良愿望,以及对封建专制统治者的仇恨和控诉。
在美丽动人的七仙女和勤劳忠厚的董永这两个形象身上,集中了劳动人民的高尚品格,体现了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该片的一些经典性唱段,饮誉长久,流传不衰。
音乐和舞蹈、特技和神话描写的自然结合,为本片添加了浓郁的艺术气氛。
该片参加1954年华东区戏曲会演,曾获剧本奖、导演奖、音乐奖和优秀演出奖。
饰演七仙女、董永的演员严凤英和王少舫,均获演员一等奖。
本片还曾获1956年文化部颁发的优秀舞台艺术片二等奖。
[
教学重点:通过学唱黄梅戏、创编等手段初步了解黄梅戏这个剧种。
教学难点:黄梅戏装饰音的演唱
教具准备:电子琴、道具、自制课件,微机室,表演台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黄梅戏知识及其中《天仙配》《夫妻观灯》相关内容。
2、教室里面放一些戏曲演员的用品。
戏服,戏冠等创设出情境。
教学过程:课前在教室里播放《对花》发放歌谱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夫妻观灯》 5分钟
1、说内容
师:这节课老师先给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看完后告诉老师这段唱的什么?
(生答:看花灯时十分热闹拥挤,描写不同观灯人的神态)
师:说的真好![图片]正月十五元宵节看花灯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活动,老百姓在元宵节的晚上全家都要到街上看花灯猜灯谜。
虽很拥挤,但阻挡不了人们看花灯的热情! [显示歌词,带学生读一读]
2、说表演
师:你觉得演员表演得怎么样?(真实活泼)我们也站起来表演看灯人的神态,比比谁学的像。
(师生表演)
3、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表演的比老师好!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戏吗?这是黄梅戏《夫妻观灯》的片段。
(生答,老师出示课题)
师:你会唱黄梅戏吗?你了解它吗?(生答)
师:我们安徽有天下闻名的黄山和黄梅戏,并称“二黄”。
做为安徽人,你们感到骄傲吗?我们更要了解安徽的文化,当有外地朋友来,你可以自豪地向他介绍咱们安徽的黄梅特色啊。
对不对。
那我们赶快进入今天的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