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比较和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2《角的比较和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2《角的比较和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比较和运算》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方法,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学会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以及学会角的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角的符号表示方法,再通过角的加减运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基本概念,对于角的画法和识别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角的比较和运算,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角的符号表示方法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方法,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
3.让学生学会角的运算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比较方法。
2.角的符号表示方法。
3.角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角的符号表示方法,再通过角的加减运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几何图形。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钟表的指针所形成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各种几何图形中的角,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这些角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操练(10分钟)让学生用尺子和圆规画出不同大小的角,并比较这些角的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符号表示所画出的角的大小。
例如,用“∠1”表示第一个角,“∠2”表示第二个角,等等。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001]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001]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掌握角的比较和运算方法;•理解角度制和弧度制的概念,能够在两种制度中相互转换;•理解同角、同向角、余角、补角、对顶角等概念。
1.2 能力目标:•能够解决与角的比较和运算相关的问题;•能够运用角度制和弧度制解决相关问题。
1.3 情感目标:•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角的比较和运算方法;•理解同角、同向角、余角、补角、对顶角等概念。
2.2 教学难点:•弧度和角度的相互转换;•角度和角的比较和运算方法。
3. 教学内容3.1 角的概念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线段所围成的图形。
其中,有公共端点的线段称为角的边,公共端点称为角的顶点。
3.2 角的度量用数字表示角的大小,统一单位是度。
常用的角的大小比较有:•小于90°的角为锐角;•等于90°的角为直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为钝角;•180°的角为平角;•小于360°的角为小角;•等于360°的角为周角。
3.3 角度制和弧度制角度制是指以度为单位的计算角度大小的制度。
弧度制是指以弧长与半径的比值来表示角度大小的制度。
•1°=π/180弧度;•1弧度=180°/π。
3.4 角的比较与运算(1)角的比较同向角:在同一侧的两个角,它们的顶点和一个公共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90°。
补角:两个角的和等于180°。
对顶角:在两条交叉直线之间的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它们的和等于180°。
(2)角的运算角的加减法即把两个角度相加或相减。
只有两个角的单位相同,才能进行加减法。
3.5 实例演练例如:有一个角的大小是30°,求出它的余角、补角和对顶角。
解题思路: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90°,即90°-30°=60°。
最新2024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6.3 角6.3.2 角的比较与运算主要师生活动一、复习导入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与梳理线段的知识点,然后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学习角可以类比线段学习,比如上节课学习的定义,到表示方法,这节课也会学习大小比较和运算,同学们可以思考能否也通过叠合法和度量法比较大小,运算是否也是计算角的和差倍分的关系.二、探究新知知识点一:角的比较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你认为该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师生活动:学生先自主思考并小组交流,再由小组代表发言,预测会有两种方法,度量法和叠合法.教师引导和规范学生操作步骤,得出结果如下:度量法:因为55°>40°,所以∠1>∠2.叠合法:想一想:你能用图形和几何语言说明两个角的大小关系吗(两个角分别记作∠AOB,∠A'O'B' )?师生活动:学生画出图形,并用符号表示,指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有且仅有三种情况.知识点二:角的运算探究1:如图,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预测学生能确定角的个数,明确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如下:3个:∠AOB、∠AOC、∠BOC∠AOC =∠AOB +∠BOC∠AOB =∠AOC-∠BOC∠BOC =∠AOC -∠AOB教师关注学生是否能发现角的和差关系,教师可引导学生类比线段的和与差,发现角的和差关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共顶点的几个角,可进行加减.探究2 :如图,借助三角尺画出15°,75°的角.用一副三角尺,你还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试一试.师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归纳,如下:用三角尺画特殊角,关键在于把它写成30°,45°,60°,90°角的和或差.凡是15的整数倍的角,都能用三角尺画出,而能用三角尺画出的,也只限于这样的角.例题精析:例1 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AOC = 53°17′,求∠BOC的度数.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予以适当的评价并整理板书.解:由题意可知,∠AOB是平角,∠AOB =∠AOC +∠BOC所以∠BOC =∠AOB-∠AOC= 180° - 53°17′= 126°43′总结:∠同单位加减(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分别相加、减);∠度分秒是60进制(相加时逢60要进位,相减时要借1作60).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总结解题思路与过程.知识点3:角平分线探究3:你能在∠AOC内找一条射线OB,使∠AOB =∠BOC吗?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巡堂指导,预测会有不同方法,教师可让这些学生代表分别展示,预测两种方法(如下):对折法:生巩固角的和与差概念外,也使学生对这些特殊角的大小有直观的认识,培养对角的大小的估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题目锻炼学生运算能力,初步学习几何语言在解题中的运用,体会几何与代数之间的联系与不同,加深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设计意图:从角的和差问题中,将射线OB的位置特殊化,并类比线段的中点,引出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不仅知识的产生、发展自然连续,也体现了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同时,也能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完善认知结构.度量法:教师追问:同学们知道图中三个角的数量关系吗?学生思考,学生代表回答,师生共同总结与填空.教师再以此引出角平分线的定义.定义总结:师生活动:教师讲解,再让学生朗读定义,加深印象.类比:仿照角平分线的结论,你能写出角的三等分线的结论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予以适当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规范完成几何书写.例2 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板书:解:360°÷7 = 51°+ 3°÷7= 51°+ 180′÷7≈51°26′答:每份是51°26′的角.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注意度、分、秒是60进制的,要把剩余的度数化成分.设计意图:进一步明晰角平分线的概念,为后续学习轴对称和研究有关图形的翻折问题打下基础.设计意图:通过类比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体会几何知识的关联性,巩固几何语言的书写.设计意图:通过题目帮助学生巩固角平分线的知识与角的运算,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运算能力.又通过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其他可能性,建立分类讨论思想,养成严谨思考的习惯.三、当堂练习例3 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OB是∠COD的三等平分线,∠BOD = 15°.则∠AOB等于( )A. 75B. 70C. 65D. 60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代表发言,教师适时评价与引导.思考:除此题所给图片的情况,你还能想出其他情况与答案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教师予以评价与指导,得出另一种结果,∠AOB = 15°.三、当堂练习1. 比较大小:60°25′60.25°(填“>”,“<”或“=”).2. 计算:(1) 180° - 98°24′30″(2) 62°24′17″×43. 如图,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若∠AOB = 50°,∠DOE = 30°,那么∠BOD是多少度?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角的大小比较.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角度的运算.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强化试图能力和运算能力.板书设计角的比较与运算一、角的概念二、角的表示三、角的度量和单位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梳理并完善知识思维导图.数形结合,培养识图能力。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2. 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3. 掌握角的加减运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学会用图形软件绘制不同类型的角,并进行运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2. 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3. 掌握角的加减运算方法。
难点:1. 理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2. 熟练使用量角器。
3. 解决角的运算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量角器。
3. 各种类型的角模型或图片。
学生准备:1. 笔记本。
2. 彩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生活中的角,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2. 基本概念:介绍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它们的特点。
3. 测量角的大小:讲解如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进行示范。
学生分组合作,互相测量角的大小,并记录结果。
4. 角的加减运算:讲解角的加减运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或使用数学软件,进行角的运算练习。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练习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2. 使用量角器测量一些角的大小,并记录结果。
3. 进行角的加减运算练习。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角的大小比较和运算方法。
2. 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实物模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动手能力。
3. 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教学目标•了解角的比较与运算的基本概念•掌握角的大小比较和角度的四则运算•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角度大小、运算相关的问题教学重点•角的比较与大小•角的四则运算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1. 角的基本概念回顾•恢复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包括角的定义、顶点、边、度数等。
2. 角的比较与大小•从涉及角大小的实例出发,让学生探究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自己找寻或者提供材料,让学生辨认出哪一个角是锐角,哪一个是直角等,并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3. 角的四则运算1.加法:将相邻的角分别以其顶点为原点,共线边为X轴,分别标记刻度,然后相加。
–举例说明:•60度 + 30度 = 90度2.减法:将被减角和减角以其顶点为原点,共线边为X轴,分别标记刻度,然后相减。
其实,可翻折角进行建模,然后应用加法原则进行运算。
–举例说明:•180度 - 60度 = 120度3.乘法:不同角度之间的乘法,能够应用余弦公式进行计算。
–举例说明:•cos(60度) * cos(30度) = (1/2) * √(3)/24.除法:只能应用余弦公式进行计算,即除以某一角的余弦值来使角度相除。
–举例说明:•cos(60度) / cos(30度) = 1/√(3)4. 实际应用•联系实际应用场景,例如使用角的比较与运算解决一个三角形问题;或者试着去解决以下问题:–一段铁棒,一端是x度,另一端是y度,在中间钳制一把夹子,勾出了z度,问夹子的大小是多少度?教学总结•总结角的比较与运算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强调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与运算的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参考资料•《初中数学》•《初中数学知识同步课程》。
教案角的比较和运算
角的比较和运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2. 培养学生运用角的性质和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角的概念和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 角的度量:度、分、秒的换算。
3. 角的比较:大于、小于、等于。
4. 角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5. 实际问题:运用角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几何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角的分类、度的换算、角的比较和运算。
2. 难点:角的运算方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认识角的概念。
2. 采用讲授法,讲解角的分类、度的换算、角的比较和运算方法。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学会运用角的运算解决几何问题。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角模型、度量工具、几何图形。
2. 教学素材:PPT、案例分析题。
3. 学具:学生角模型、度量工具、练习本。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认识角的概念。
2. 讲解角的分类:介绍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定义和特点。
3. 讲解角的度量:介绍度、分、秒的换算方法。
4. 角的比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5. 角的运算:讲解角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方法。
七、课堂练习1. 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角的分类和度量的知识。
2. 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角的比较和运算的方法。
八、案例分析1. 出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角的运算方法解决。
2.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角的分类、度的换算、角的比较和运算的方法。
2. 强调角的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十、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角的比较和运算的知识。
角的比较和运算教案
2、如图,OB是∠AOC内的一条射线
(1)∠AOC=∠AOB+____来自∠AOB=____-∠BOC
(2)若∠AOC=40,∠AOB=30°,求∠BOC
3.如图,如果∠ABC=2∠2,
(1)BD是_______的平分线
(2)若∠ABC=52°,求∠2的度数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角的比较方法有两种:度量法和叠合法,并且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学会了用三角尺画出一些特殊的角和用折纸方法折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同时明白了一个道理:到想真正掌握知识,就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勤于操作,积极思考,主动交流,善于总结.
七、作业设计
课题
4.3.2角的比较和运算(一)
总课时数
1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用两种方法比较两角的大小,知道两角的和、差的意义,了解角平分线的意义,并能用肯定语言表示.
过程与方法:
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画图、比较、归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通过角的比较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2.折痕与角两边所成的两个角的大小相等。折痕就是角的平分线吗?
3.定义:一般地,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四、合作学习
1.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能在上图中找到几个角?它们这间有何关系呢?
我们可以容易看出,
∠AOC是∠AOB与∠BOC的和,记作∠AOC=∠AOB+∠BOC,
教学难点:角的平分线的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比较各种角的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角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角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角的概念及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 角的比较:大于、小于、等于。
3. 角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角的概念、分类、比较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角的运算方法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角的概念和分类。
2.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各种角的大小。
3. 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掌握角的运算方法。
4.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角的模型、卡片、黑板、投影仪。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角的概念和分类。
2. 新课:讲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各种角的大小。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角的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巩固练习1. 填空题:判断下列各组角的大小关系,填入“大于”、“小于”或“等于”。
2. 选择题:根据给出的图形,选择正确的答案。
3. 解答题:运用角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八、拓展与应用1. 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现象涉及到角的比较与运算?2. 教师举例:讲解如何运用角的比较与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练习:自主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九、课堂小结十、课后作业1. 完成学生用书上的练习题。
2. 搜集生活中的角,进行比较和运算,下周分享给大家。
3.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进行角的进一步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角的比较与运算方法。
2. 新课:讲解角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引导学生理解角的运算规律。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第一章:角的概念1.1 角的基本定义介绍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和这两条射线的非公共部分组成的图形。
强调角的形成:将一条射线绕其端点旋转,形成的图形称为角。
1.2 角的类型锐角:大于0°且小于90°的角。
直角:等于90°的角。
钝角:大于90°且小于180°的角。
平角:等于180°的角。
周角:等于360°的角。
第二章:角的比较2.1 角的度量介绍使用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大小。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度数。
2.2 角的比较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观察角的度数或使用量角器进行比较。
强调角的单位:度、分、秒。
第三章:角的运算3.1 角的加法介绍角的基本加法规则: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演示如何将两个角相加:将两个角的度数相加,保持角的单位一致。
3.2 角的减法介绍角的基本减法规则: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演示如何将一个角从另一个角中减去:将减去角的度数从被减角的度数中减去,保持角的单位一致。
第四章:角的乘法4.1 角的乘法规则介绍角的乘法规则:角的乘法等于两个角的度数相乘。
强调角的单位在乘法运算中保持一致。
4.2 角的乘法应用演示如何进行角的乘法运算:将两个角的度数相乘,保持角的单位一致。
举例说明角的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五章:角的除法5.1 角的除法规则介绍角的除法规则:角的除法等于两个角的度数相除。
强调角的单位在除法运算中保持一致。
5.2 角的除法应用演示如何进行角的除法运算:将一个角的度数除以另一个角的度数,保持角的单位一致。
举例说明角的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六章:补角与余角6.1 补角的概念介绍补角的概念:两个角的度数之和等于180°。
强调补角的性质:互补的两个角互为补角。
6.2 余角的概念介绍余角的概念:两个角的度数之和等于90°。
强调余角的性质:互余的两个角互为余角。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3教学目标1.角的定义和相关概念,用运动的观点理解角、直角、平角、周角,掌握角的表示方法;2.能进行度与度分秒之间的转化,能够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方法和步骤.教学重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角的准确度量及度、分、秒的换算.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观赏画面(找挂图)和实物,请在画面中的共同点――――角.(二)探求新知:1、请举出生活中角的实例.2、归纳、总结角的概念: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提醒:平时画角时,只能将边画成两条线段,即用角的一部分来研究角. 3、小学曾接触到角,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角是如何来表示的?角的大小用什么表示呢?用什么工具去度量呢?它的单位是什么呢?4、结合图形讲解角的表示方法(四种方法)O B AO B AOO (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的顶点的字母写在中间∠A O B ;(2)用数字:∠1,∠2;(3)用希腊字母:∠α,∠β;(4)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角的顶点的字母∠O .5. 钟表上的时针与分针是如何构成角的?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学生活动设计:观测钟表,发现角是由线旋转而成的,从而可以从运动的观点定义角. 角的第二定义:角也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说明角的始边、终边、角的内部、角的外部、直角、平角、周角等概念,进而得到两种特殊的角:平角和周角.平角:当射线O B 绕O 点旋转,当终止位置O A 与起始位置O B 在一条直线上时,形成平角; 周角:当射线O B 绕O 点旋转,当终止位置O A 与起始位置O B 重合时,形成周角.终边始边O A O )平角 周角6、角的度量(1)我们常用量角器度量一个角的度数,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把一个周角分成360份,一份就是1°,把1°分成60份,一份就是1′,把1′分成60份,一份就是1″,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就是角度制,从角度制不难发现,角的度数在进行运算时,是60进制的.(2)填空:1周角= 0 1平角= 010= ′ 1′= ″(三)实践与应用例 1 如右图:在∠A O B 的内部有两条射线O C ,O D ,请问图中有几个角?(小于平角的角)例2如图:用另一种方法来表示角:(1)∠а表示为 (2)∠F C G表示为(3)∠r表示为(4)∠1表示为(5)∠BD E表示为例3 (1)把3.620化为度、分、秒.(2)把50023′45″化成度.例4一天24小时中,时钟的时针和分针共组成多少次平角?多少次周角?(四)小结与收获1.角的两种定义、2.四种表示方法、3.度分秒的转化、角度制(五)作业设计课本第144页习题4. 3第7题。
【教案】角的比较与运算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3 角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角的大小的含义,会通过观察或用量角器比较角的大小.2.知道角的和、差的意义,会用一副三角尺通过和差画出特殊角.3.知道角平分线的意义,会画一个角的平分线.4.会结合图形进行角度的运算.【过程与方法】实际观察、操作,体会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的测量和折叠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角的大小比较方法2.角平分线的意义,角度的运算.【教学难点】1.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2.结合图形进行角度的运算.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圆规、量角器、三角尺、角的纸片数张等。
学生:三角尺、圆规、量角器、三角尺、角的纸片数张、铅笔。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天学生小明和小华各带了一把折扇(如图所示),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 小明:我的折扇张开大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 (出示课件2-3)小华:我的折扇长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同学们有办法帮他们进行判断吗?怎样比较∠ABC和∠DEF的大小?(二)探索新知1.师生互动,探究角的大小与比较教师问1:我们知道,线段可以比较大小,观察下图,说一说谁长谁短?(出示课件5-6)线段长短的比较:学生回答:AB>CD学生回答:AB=CD学生回答:AB<CD教师讲解:线段的和、差:AB=BC+ACBC=AB–ACAC=AB–BC线段中点: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AC = BCAC = BC = 1AB2AB = 2 AC = 2 BC教师问2: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你认为该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出示课件7)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可以用度量法,量角器直接测量出角度再比较大小教师问3:还有其他方法吗?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叠合法。
将两个角放在同一个顶点进行比较。
(出示课件8)教师问4:你能用图形和几何语言说明两个角的大小关系吗?( 两个角分别记作∠AOB,∠A'O'B' )教师讲解:教师问5:我们知道,两条线段可以相加,可以相减,那么两个角也可以相加、相减吗?观察图片说一说图中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课件9)师生一起解答:图中有3个角:∠AOC,∠AOB,∠BOC.它们的关系:∠AOC 是∠AOB 与∠BOC 的和,记作∠AOC = ∠AOB +∠BOC;∠AOB 是∠AOC与∠BOC的差,记作∠AOB = ∠AOC–∠BOC;类似地,∠AOC–∠AOB = .学生回答:∠BOC教师讲解:求角的度数例如图,O 是直线AB 上一点,∠AOC=53°17′,求∠BOC 的度数.(出示课件11)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因为∠AOB 是平角,∠AOB=∠AOC+∠BOC.所以∠BOC=∠AOB–∠AOC=180°–53°17′=179°60′–53°17′=126°43′.易错警示:计算180°–53°17′时,可以向180º 借1º,化为179°60′.教师讲解:角的度数的计算例:把一个周角7 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出示课件15)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360°÷7 = 51°+3°÷7= 51°+180′÷7≈ 51°26′.答:每份是51°26′的角.易错警示:计算3°÷7时有余数,可以把度的余数化成分后再除,即3°化为180′.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6)涉及到度、分、秒的角度的加与减,要将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分别相加、减,分秒相加时逢60要进位,相减时要借1作60.2.师生互动,探究角平分线的定义动手做一做:在纸上画∠AOB,然后将其剪下来,将其沿经过顶点的线对折,使边OA与OB重合.将角展开,折痕上任取一点记作点C. 如图所示教师问6:类比线段中点的定义,你能在横线上把问题补充完整吗?(出示课件18)∠AOC_____∠COB;∠AOB=_____∠AOC.学生回答:∠AOC=∠COB; ∠AOB=2∠AOC.教师讲解:一般地,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如图OC即为∠AOB的角平分线数学语言: 因为 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所以 ∠AOC =∠BOC = 1 2∠AOB ,∠AOB =2∠BOC =2∠AOC.考点1:利用角平分线求角的度数例:如图,OB 是∠AOC 的平分线,OD 是∠COE 的平分线.(出示课件20-22)(1) 如果∠AOC=80°,那么∠BOC 是多少度?(2) 如果∠AOB=40°,∠DOE=30°,那么∠BOD 是多少度?(3) 如果∠AOE=140°, ∠COD=30°,那么∠AOB 是多少度?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1) 因为 OB 平分∠AOC ,∠AOC=80°,所以 ∠BOC= 21 ∠AOC= 21×80°=40°.(2)解:因为OB 平分∠AOC ,所以 ∠BOC=∠AOB = 40°.因为OD 平分∠COE ,所以∠COD=∠DOE = 30°,所以∠BOD =∠BOC+∠COD = 40°+30°= 70°.(3)解:因为∠COD=30°,OD 平分∠COE ,所以∠COE=2∠COD=60°,所以∠AOC=∠AOE –∠COE=140°– 60°= 80°.又因为OB 平分∠AOC ,所以∠AOB= 21 ∠AOC= 21 ×80°= 40°. 考点2:利用比例或倍分求角的度数例:如图,已知∠AOB=40°,自O 点引射线OC ,若∠AOC :∠COB= 2:3.求OC 与∠AOB 的平分线所成的角的度数.(出示课件25)解:分以下两种情况:①如图,在∠内部,平分∠,设∠AOC=2x,∠COB=3x,因为∠AOB=40°,所以2x+3x=40°,得x=8°,所以∠AOC=2x=2×8°=16°.因为OD平分∠AOB,所以∠AOD=20°,所以∠COD=∠AOD–∠AOC=20°–16°=4°.②如图,OC在∠AOB外部,OD平分∠AOB,(出示课件26)所以设∠AOC=2x,∠COB=3x,因为∠AOB=40°,所以3x–2x=40°,得x=40°,所以∠AOC=2x=2×40°=80°,因为OD平分∠AOB,所以∠AOD=20°,所以∠COD=∠AOC+∠AOD=80°+20°=100°.所以OC与∠AOB的平分线所成的角的度数为4°或100°.总结点拨:(出示课件27)涉及到角度的计算时,除常规的和差倍分计算外,通常还需运用方程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9-36)1.已知∠MON=40°,∠NOP=15°,则∠MOP等于( )A.55°B.25°C.55°或25° D.50°2.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且∠1比∠2大40°,则∠2的度数是( )A.25°B.40°C.50°D.65°3.如图,过直线AB上一点O作射线OC,∠BOC=29°18′,则∠AOC的度数为_______ .4.计算:86°23′12″–67°36′50″=_________.5.如图,∠AOB=170°,∠AOC =∠BOD=90°,求∠COD的度数.6.计算:(1)15°24′×5;(2)31°42′÷5.7.如图,已知∠AOC=60°,∠BOD=90°,∠AOB是∠DOC的3倍,求∠AOB的度数.8.如图,∠AOB=120°,OD平分∠BOC,OE平分∠AOC.(1) 求∠EOD的度数;(2) 若∠BOC=90°,求∠AOE的度数.参考答案:1.C2.A3.150°42′解析:因为∠BOC=29°18′,所以∠AOC的度数为180°–29°18′=150°42′.4.18°46′22″解析: 86°23′12″–67°36′50″= 86°22′72″–67°36′50″= 85°82′72″–67°36′50″= (85–67)°(82–36)′(72–50)″=18°46′22″.5.解:因为∠BOC =∠AOB–∠AOC=170°–90°=80°,所以∠COD=∠BOD –∠BOC=90°–80°=10°.6.解:(1)15°24′×5=75°120′=77°;(2)31°42′÷5=6°+1°42′÷5=6°+102′÷5=6°+20′+2′÷5=6°20′+120″÷5=6°20′+24″=6°20′24″.7.解:设∠COD=x ,因为∠AOC=60°,∠BOD=90°,所以∠AOD=60°–x ,所以∠AOB=90°+60°–x=150°–x ,因为∠AOB 是∠DOC 的3倍,所以150°–x=3x ,解得x=37.5°,所以∠AOB=3×37.5°=112.5°.8.解:(1)因为∠AOB =120°, OD 平分∠BOC ,OE 平分∠AOC ,所以∠EOD =∠DOC +∠EOC= 21(∠BOC +∠AOC )= 21∠AOB = 21×120°=60°.(2)解:因为∠AOB =120°,∠BOC =90°,所以∠AOC =120°–90°=30°.因为OE 平分∠AOC ,所以∠AOE =21∠AOC =21×30°=15°.(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1.角的比较方法(1)度量法;(2)叠合法.2.角的计算(1)利用角平分线;(2)利用角的比例或倍分.(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4.3.3)的相关内容。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比较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差,能理解两个角的和、差的意义。
2、能力目标①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演示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经历“观察——类比——归纳”的学习过程,并培养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类比的数学思想。
②通过角的和、差、的意义,进一步训练学生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及几何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物演示对角的大小进行比较这一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教学重点:比较角的大小,计算角度的和差教学难点:计算角度的和差教具准备:三角形纸板、一套三角尺、量角器教学过程:问题: 学生张虎和王鹏各带了一把折扇(如图),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张:我的折扇大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王:我的折扇长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同学们你们有办法帮他们进行判断吗?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活动一小组讨论老师所给三个角的大小关系,并说出你们的比较方法:观察法1周角=360 ° 1平角=180 °钝角:90 °<∠α < 180 °1直角=90 °锐角: 0 °<∠β < 90°1周角>1平角>钝角>1直角>锐角度量法用量角器分别测量出两个角的度数,通过度数大小来判断两个角的大小.量角器使用口诀: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度数看另一边叠合法移动一个角使它的顶点和一条边与另一个角的顶点和一边重合,而其余的边在重合边的同侧,通过不重合两边的位置来判断两个角的大小.说明:1、两角的顶点必须重合;2、一边必须重合,另一边落在重合的一边的同侧.思考若∠1= ∠2,∠2= ∠3,则∠1__ ∠3若∠1 >∠2,∠2 >∠3,则∠1___ ∠3角的大小具有传递性认识角的和差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图中∠AOC 是∠AOB 和∠BOC 的和,记作 ∠AOC=∠AOB+∠BOC图中∠AOB 是∠AOC 和∠BOC 的差,记作∠AOB=∠AOC-∠BOC那么,图中∠AOC-∠AOB=∠BOC如图,用〝=〞或 〝>〞或 〝<〞填空活动二利用三角尺还可以画出哪些度数的角?30°、45°、60°、90°、15°、75°、105°、120°、135°、150°、 180°(15的整数倍)例如图,O 是直线AB 上一点, '5317AOC ∠= ,求BOC ∠的度数。
人教版数学七上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4.增加实践活动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角的比较与运算的理解。
5.课后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根据今天的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我在课堂总结时强调了角的比较与运算的重要性,希望学生们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并在解决实际பைடு நூலக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但从学生的提问来看,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在课后进行进一步巩固。
1.加强度、分、秒之间换算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换算方法。
2.课堂教学中,多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举例:
-难点突破:通过使用图形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角度换算的实际意义。
-比较技巧:教授学生使用直尺或量角器辅助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以及通过角的度数直接比较。
-补角理解:通过具体图形,展示补角的概念,并用具体数字进行讲解,如180度减去一个角的度数得到其补角。
-运算应用:设计实际应用题,如“一个角度为75度,求其补角;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50度和60度,求它们的和与差”,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角的基本概念和度量单位。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顶点)所围成的图形部分。角的度量单位有度、分、秒,它们之间的换算是60进制。掌握这些概念对于进行角的比较和运算至关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比较两个角的度数,我们可以判断它们的大小,并且在一些实际问题中,如分割图形或计算角度总和,我们需要进行角的运算。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角的度量和运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角度的换算,我会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角的比较和运算教案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动)(一)、从实际生活中建立角的概念1.类比联想,提出问题前面学习了线段的概念之后,紧接着就学习了比较线段的大小以及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画法问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类似的,今天我们也要学习如何比较角的大小,以及角的和、差、倍、分的画法问题.(板书课题)2.类比联想,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1)师生共同回忆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以及和、差、倍、分的画法.(2)分组讨论,发现方法.提出问题:如图1-26(a),试比较∠AOB和∠COD的大小并画出∠AOB+∠COD.1.习角的有关概念二:引入新课(动)三:新课:((板书))2:角的大小可以有两种比较方法:重叠比较法和度量法.(1)重叠比较法:由线段的重叠比较法知,将要比较的两条线段一端重合,再看另一端的位置.角的比较也类似,提问谁能用两个三角板演示一下,然后总结,在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要让角的顶点和角的一条边都重合,看另一条边落在角内还是角外.(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三种不同的结论,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形,量角器可起移角的作用,先测量的度数,然后以的顶点为顶点,其中一边为边作一个角等于.)记作:∠AOB=∠COD记作:∠AOB>∠COD记作:∠AOB<∠COD(2)度量法:因为角可以用量角器来量出度数,度数大的角大于度数小的角,通过角的度数来比较角的大小.(注意写法)例1如图4.6。
8,比较∠AOB与∠CDE的大小.(书上的154页的3图)因为量得∠AOB=35°,∠CDE=65°.所以∠CDE>∠AOB.(当然,书上的角不能剪下来,我们可以把一个角画到一张描图纸上,放在另一个角上面比较比较角的大小,也可以用量角器分别量出角的度数,然后加以比较.1:画角(做一做)3;画特殊的角30;45;60;75 ;15;105;(角的运算的一种)提出问题:如图1-26(a),试比较∠AOB和∠COD的大小并画出∠AOB+∠COD.4:角的运算(和差)我们可以对角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如:(1) 34°34′+21°51′=55°85′=56°25′(2) 180°-52°31′=179°60′-52°31′=127°29′(如图并列式子)4.角的和、差、倍、分也可以有两种方法:作图法和度量计算法.(1)作图法:在图中作出两个角的和、差、倍、分.例2 已知∠AOB ,∠CED 且∠AOB >∠CED ,如图1-28.求作(i)∠AOB 与∠CED 的和;(ii)∠AOB 与∠CED 的差;(iii)∠CED 的二倍.教师在黑板上以草图的形式为学生演示,依照线段的和、差、倍、分的作法,从而发现作图中的问题,怎样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由于这个基本作图没学,因此作图法暂时不能具体操作,所以目前切实可行的方法只有度量计算法.(2)度量计算法.依然选用例2,解法如下解:量得∠AOB=50°,∠CED=20°,∠AOB 与∠CED 的和是70°. ∠AOB 与∠CED 的差是30°.∠CED 的二倍是40°.6:例子练习(1)如图1-29,∠AOB=130°,∠AOE=50°,∠OEA=60°,求∠BOE ,∠OEB .(2)如图1-30,量出∠BAC ,∠ABD ,∠BDC ,∠ACD 的度数,并求出四个角的和,∠BAC 与∠ACD 的和.(3)如图1-31,已知∠A=∠B=25°,若∠A+∠B+∠BCA=180°,求∠ACE .2.如图1-35,1-36,∠AOD=∠BOC=90°,∠COD=42°,求∠AOC ,∠AOB .二、角平分线的概念(由)教师提问:1.回忆怎样求线段的中点.2.怎样平分一个角.总结:在现阶段只能用度量法解决这两个问题,由于在求一个角的几分之几的情况中,最特殊的就是求一个角的二分之一,它的地位相当于求线段的中点,因此我们下面重点研究角的二等分.将线段二等分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由此,我们得一个新的概念——角平分线.(由4的和差引入一个特殊关系;做一做)角平分线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对这个定义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不是一条直线,也不是一条线段.如图1-32,它是由角的顶点出发的一条射线,这一点也很好理解,因为角的两边都是射线.2.当一个角有角平分线时,可以产生几个数学表达式.如图1-32,可写成因为 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所以 ∠AOB=2∠AOC=2∠COB(1)∠AOC=∠COB(2)反过来,只要具备上述的式子之一,就能得到OC 为∠AOB 的角平分线.这一点学生要给以充分的注意. (在角的比较中有一个好题)练习:1.画一个三角形ABC ,然后作出这三个角的平分线.观察它们是否交于一点,如果交于一点,则交点的位置在哪里?2.如图1-33,若∠AOB=∠COB=∠DOC ,进行下列填空.(1)∠AOD=( )+( )+( );(2)∠AOB=( )∠AOD ;(3)∠AOD=( )∠COB ;(4)∠DOB=( )=( )+( ).3.如图1-37,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CAO=90°,∠CBO=90°,比较∠ACO 与∠BCO 的大小.(三)、总结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和主要的思维方法?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够全面,或者比较零散,教师最后给以归纳.1.学习的内容有三个:(1)比较角的大小.(2)角的和、差、倍、分.(3)角平分线的概念.2.学习了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七、练习设计1. 156页的中1,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比较与运算》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角的计算”的第3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分类以及度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方法,以及学会运用角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引导学生探究角的比较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角的运算规则,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单位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角的运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量角器的使用不熟练,对角的运算规则理解不深刻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方法,学会运用角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比较方法,角的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量角器的使用,角的运算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角的比较和运算。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量角器、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2.教学资源:教学课件、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的比较与运算。
如:在几何画图中,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如何计算两个角的和?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角的比较与运算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单位。
同时,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对角的运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角的比较与运算
(一) 设疑引入:同学们你们还记的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吗?
a .用刻度尺度量 b.叠合线段比较
那么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与线段长短的比较相类似,我们可以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他们的大小,也可以把它们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
方法(板书):(1)。
先用量角器分别亮出两个角的度数,并写出来(演示)
(2)向同学们演示叠合比较法。
1.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
如图4.3-7.图中共有几个角?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图中, 的和与是BOC AOB AOC ∠∠∠,
计作BOC AOB AOC ∠+∠=∠,
当然还有其他两个BOC AOC AOB ∠-∠=∠
和=∠-∠AOB AOC .
2.探究:同学们,借助三角尺画出的︒15和︒17角的角?试一试!
分析:这一副三角尺里面一共包含了哪些角?这些角分别可以怎样的组合得到什么样的角?他们的大小事多少?(给同学们演示出来)
3.举一些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度数的一些有关运算
4.图4.3-9中,如果BOC AOB ∠=∠那么22=∠=∠AOB AOC , 2
1=∠=∠BOC AOB ,像OB 这样,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叫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类似地,角的三等分线.
5.例1;O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7153'︒=∠AOC ,求BOC ∠的度数.
例2;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注意:这里的加与减,要将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分别相加、减,分秒相加是逢60要进位,相减时不够要借061'︒作。
O A。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同步练习、导学案(3篇)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教学目标】1.会比较角的大小,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重点)2.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能够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相关计算问题,会用量角器画角的平分线;(难点)3.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用量角器画角平分线、用折纸法确定角平分线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重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有一天聪聪和明明各带了一把折扇(状态如下).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聪聪:“我的折扇张开大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明明:“我的折扇长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同学们有办法帮他们进行判断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角的比较如图,射线OC,OD分别在∠AOB的内部,外部,下列各式错误的是( )A.∠AOB<∠AOD B.∠BOC<∠AOBC.∠COD<∠AOD D.∠AOB<∠AOC解析:A.∠AOB与∠AOD的边OA重合,OB在∠AOD内,所以∠AOB<∠AOD,A 正确;同理B、C正确;D.∠AOB和∠AOC的边AO重合,OC在∠AOB内,所以∠AOB>∠AOC.D错误,故选D.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角的比较大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比较大小的方法.探究点二:角度的有关计算【类型一】利用角平分线进行角度的计算如图,∠AOB=120°,OD平分∠BOC,OE平分∠AOC.(1)求∠EOD的度数;(2)若∠BOC=90°,求∠AOE的度数.解析:(1)根据OD平分∠BOC,OE平分∠AOC可知∠DOE=∠DOC+∠EOC=1 2(∠BOC+∠AOC)=12∠AOB,由此即可得出结论;(2)先根据∠BOC=90°求出∠AO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解:(1)∵∠AOB=120°,OD平分∠BOC,OE平分∠AOC,∴∠EOD=∠DOC+∠EOC=12(∠BOC+∠AOC)=12∠AOB=12×120°=60°;(2)∵∠AOB=120°,∠BOC=90°,∴∠AOC=120°-90°=30°,∵OE平分∠AOC,∴∠AOE=12∠AOC=12×30°=15°.方法总结:能够根据图形正确找到角之间的和差关系,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利用三角板叠合进行角度的计算如图,将一副三角板折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点O,则∠AOC +∠DOB=( )A.120° B.180° C.150° D.135°解析:由图可得∠AOC+∠DOB=∠AOB+∠COD=90°+90°=180°.故选B.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角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示,发现几个角之间的关系.【类型三】折叠问题中角的计算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C点落在C′,D点落在D′处.若∠EFC =119°,则∠BFC′为( )A.58° B.45° C.60° D.42°解析:∵将矩形ABCD沿EF折叠,C点落在C′,D点落在D′处,∠EFC=119°,∴∠EFC′=∠EFC=119°,∠EFB=180°-∠EFC=61°,∴∠BFC′=∠EFC′-∠EFB=119°-61°=58°,故选A.方法总结:掌握折叠的性质,要善于发现题中的隐含条件:折叠前后两图形是完全重合的,其角不变.探究点三:角度的换算计算:(1)153°29′42″+26°40′32″;(2)110°36′-90°37′28″;(3)62°24′17″×4;(4)102°43′21″÷3.解析:(1)相同单位相加,超过60向上一位进1即可;(2)先借1°化为分和秒,然后同一单位分别相减即可得解;(3)每一个单位分别乘以4,分、秒超出60的部分向上一个单位进1即可;(4)从度开始计算,余数乘以60继续除以3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1)153°29′42″+26°40′32″=179°69′74″=180°10′14″;(2)110°36′-90°37′28″=109°95′60″-90°37′28″=19°58′32″;(3)62°24′17″×4=248°96′68″=249°37′8″;(4)102°43′21″÷3=102°42′81″÷3=34°14′27″.方法总结:角度的运算规律为:(1)加减法时将同一单位进行加减,加法够60进1,减法不够减要借1当60;(2)乘法时将数与度、分、秒分别相乘,然后从小到大逢60进1;(3)除法时用度先除,把余数化为分,再加上原来的分,用这个数除以除数,把余数化成秒,再加上原来的秒,再用这个数除以除数,如果除不尽,就按题意要求,进行四舍五入.三、板书设计1.角的比较方法(1)度量法;(2)叠合法.2.角的计算(1)角平分线;(2)角的折叠.3.角度的换算【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角的大小的比较、角的和差关系,角的平分线.可利用类比线段的学习方法引出角的大小的比较的两种方法:度量法、叠合法.对于本节教学要把握以下几点:1.首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对旧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使学生能对角的知识有一个更深的记忆.2.在角的形象比较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3.重叠法是一个难点,但此法比较适用于实际中的比较.对于角度的计算要设计各个类型的教学.《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同步练习能力提升1.如图,如果∠AOB=∠COD,那么 ()A.∠α>∠βB.∠α<∠βC.∠α=∠βD.∠α+∠β=∠COD2.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OD是∠BOC的平分线,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COD=∠AOCB.∠AOD=∠AOBC.∠BOD=∠AOBD.∠BOC=∠AOB3.如图,把矩形ABCD沿EF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1=50°,则∠BFE=()A.70°B.65°C.60°D.50°4.用一副三角板,不可能画出的角度是()A.15°B.75°C.165°D.145°5.已知∠AOB=30°,∠BOC=45°,则∠AOC=()A.15°B.75°C.15°或75°D.不能确定6.如图,将一副三角尺折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点O,则∠AOC+∠DOB= .7.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COB,若∠EOB=55°,则∠BOD的度数是.8.如图,∠AOC=40°,∠BOD=50°,OM,ON分别是∠AOC,∠BOD的角平分线,则∠MON= .9.计算:(1)153°19'42″+26°40'28″;(2)90°3″-57°21'44″;(3)33°15'16″×5.★10.如图,OD是∠AOB的平分线,OE是∠BOC的平分线,且∠AOC=130°,求∠DOE的度数.★11.如图,∠1∶∠2∶∠3∶∠4=1∶1∶3∶4,求∠1,∠2,∠3,∠4的度数.创新应用★12.在飞机飞行时,飞行的方向是用飞行路线与实际的南北方向线之间的夹角大小来表示的.如图,用AN(南北线)与飞行线之间顺时针方向夹角作为飞行方向角,从A到达B的飞行方向角为35°,从A到C的飞行方向角为60°,从A到D的飞行方向角为145°,试求AB与AC之间夹角及AD与AC之间夹角的大小.参考答案能力提升1.C2.A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知,∠BOC=∠AOC=∠AOB,∠BOD=∠COD=∠BOC,所以选项A中,∠COD=∠BOC=∠AOC正确.3.B根据折叠后的两个角相等,可知∠BFE=(180°-∠1)÷2=65°.4.D用三角板只能画出度数是15的整数倍的角,因为145不是15的整数倍,所以用三角板不能画出145°的角.5.C本题没有给出图形,所以∠AOB和∠BOC的位置不确定,有两种情况.6.180°由图可知,∠AOC+∠DOB=∠AOB+∠COD=90°+90°=180°.7.70°由OE平分∠COB,得∠BOC=2∠EOB=2×55°=110°,所以∠BOD=180°-∠BOC=180°-110°=70°.8.135°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COM=∠AOC=×40°=20°,∠DON=∠BOD=×50°=25°,所以∠MON=180°-∠COM-∠DON=180°-20°-25°=135°.9.解:(1)153°19'42″+26°40'28″=179°59'70″=179°60'10″=180°10″.(2)90°3″-57°21'44″=89°59'63″-57°21'44″=32°38'19″.(3)33°15'16″×5=165°75'80″=165°76'20″=166°16'20″.10.分析:OD,OE分别是∠AOB,∠BOC的平分线,而∠DOE刚好是∠AOB与∠BOC 和的一半.解:因为OD是∠AOB的平分线,OE是∠BOC的平分线,所以∠DOB=∠AOB,∠EOB=∠BOC.因为∠DOE=∠DOB+∠EOB,所以∠DOE=∠AOB+∠BOC=(∠AOB+∠BOC)=∠AOC=×130°=65°.11.分析:∠1,∠2,∠3,∠4构成一个周角为360°,再根据题目中∠1∶∠2∶∠3∶∠4=1∶1∶3∶4,所以可以用代数方法解决本题.解:设∠1=x°,则∠2=x°,∠3=3x°,∠4=4x°.依题意,得x°+x°+3x°+4x°=360°,9x°=360°,则x°=40°.故∠1=40°,∠2=40°,∠3=120°,∠4=160°.创新应用12.解:由题意,知∠NAB=35°,∠NAC=60°,所以∠BAC=∠NAC-∠NAB=60°-35°=25°.因为∠NAC=60°,∠NAD=145°,所以∠DAC=∠NAD-∠NAC=145°-60°=85°.答:AB与AC之间的夹角为25°,AD与AC之间的夹角为85°.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3 角《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导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2.理解角平分线和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及数量关系,能够用几何语言进行相关表述,并能解答相关问题.3.会进行涉及度、分、秒的角度的计算.【重点】:掌握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理解角平分线和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及数量关系,能够用几何语言进行相关表述.【难点】:能够解答角平分线和角的和、差、倍、分有关的问题,会进行涉及度、分、秒的角度的计算.【课堂探究】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角的比较与计算合作探究: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你认为该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观察与思考:图中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针对训练如图所示:(1) ∠AOC是哪两个角的和?(2) ∠AOB是哪两个角的差?(3) 如果∠AOB=∠COD,则∠AOC与∠BOD的大小关系如何?例1填空:(1) 如图①,若∠AOC=35°,∠BOC=40°,则∠AOB=度.(2) 如图②,若∠AOB= 60°,∠BOC=40°,则∠AOC=度.(3) 若∠AOB=60°,∠AOC=30°,则∠BOC=度.易错提醒:在计算角的度数时,若无图,一定要注意分类讨论.试一试:如图,借助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出15°和75°的角,你还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例2计算(1) 120°-38°41′;(2)67°31′+48°49′.要点归纳:涉及到度、分、秒的角度的加与减,要将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分别相加、减,分秒相加时逢60要进位,相减时要借1作60.针对训练1.用一副三角板不能画出()A.15°角 B.135°角 C.145°角 D.105°角2.已知∠AOB=70°,以O为端点作射线OC,使∠AOC=42°,则∠B OC 的度数为()A.28° B.112° C.28°或112° D.68°3.计算:(1)20°30′×8.;(2)106°6′÷5.探究点2:角的平分线互动探究动手做一做:在纸上画∠AOB,然后将其剪下来,将其沿经过顶点的线对折,使边OA与OB重合.将角展开,折痕上任取一点记作点C.类比线段中点的定义,填空:∠AOC_____∠COB;∠AOB=_____∠AOC.要点归纳:一般地,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_________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应用格式:∵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AOC =∠BOC =________∠AOB,∠AOB =________∠BOC =________∠AOC.例3如图,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1) 如果∠AOC=80°,那么∠BOC是多少度?(2) 如果∠AOB=40°,∠DOE=30°,那么∠BOD是多少度?(3) 如果∠AOE =140°, ∠COD =30°,那么∠AOB 是多少度?例4 已知∠AOB=40°,自O 点引射线OC ,若∠AOC :∠COB=2:3.求OC 与∠AOB 的平分线所成的角的度数.方法总结:涉及到角度的计算时,除常规的和差倍分计算外,通常还需运用方程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针对训练1. 如图:OC 是∠AOB 的平分线,OD 是∠BOC 的平分线,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COD =21∠AOCB. ∠COD =21∠AOCC. ∠COD =21∠AOCD. ∠COD =21∠AOC2. 如图,OC 是平角∠AOB 的角平分线,∠COD =32°,求∠AOD 的度数.二、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 如图,∠AOB=∠COD=90,∠AOD=146°,则∠BOC=____.2. 已知∠AOB=38°,∠BOC=25°,那么∠AOC的度数是 .3.如图,∠AOB=170°,∠AOC =∠BOD=90°,求∠COD的度数.4.计算:(1) 12°36′56″+45°24′35″; (2) 79°45′+61°48′49″;(3) 62°24′17″×4; (4) 102°43′÷3.5.如图,已知∠AOC=60°,∠BOD=90°,∠AOB是∠DOC的3倍,求∠AOB 的度数.6.如图,∠AOB=120°,OD平分∠BOC,OE平分∠AOC.(1) 求∠EOD的度数;(2) 若∠BOC=90°,求∠AOE的度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c.新课讲解:详细讲解角的度量,进行度、分、秒之间的换算练习。
d.课堂练习:角的和差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e.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6.作业布置:
a.完成教材课后练习。
b.观察生活中角的实例,进行角的度量与运算练习。
二、核心素养目标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能够积极参与,相互协作。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量角器的使用不够熟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将在下一节课中增加量角器使用的练习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悉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1.强化基础知识,特别是度、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设计更多具有实际情境的例题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1.知识点:角的分类、角的度量、角的和差运算。
2.教材内容:
a.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b.角的度量:度、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c.角的和差运算:角的加法、减法,以及其性质和规律。
a.利用直观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判断两个角的大小关系。
b.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判断角度大小的方法和规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角的比较与运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角的大小或进行角的运算的情况?”(举例:比如在制作风筝时,如何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关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角的比较与运算的奥秘。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教案标题: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目标:1. 理解角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描述角的特征和性质。
2. 掌握角的比较方法,能够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关系。
3. 学会角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角的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1. 角的定义和性质。
2. 角的比较方法。
3. 角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1. 角的比较方法的灵活应用。
2. 角的加减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投影仪等。
2. 学生准备: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或白板,呈现一些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角。
2. 引导学生回顾角的定义和性质,复习相关知识。
二、角的比较(15分钟)1. 角的比较方法:a. 角的大小关系:利用量角器或直尺对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b. 角的度数比较:利用度数的大小进行角的比较。
2. 给出一些角的比较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
3. 引导学生总结角的比较方法和技巧。
三、角的运算(20分钟)1. 角的加法运算:a. 角的度数相加:将两个角的度数相加得到新的角的度数。
b. 角的边相加:将两个角的边相加得到新的角的边。
2. 角的减法运算:a. 角的度数相减:将两个角的度数相减得到新的角的度数。
b. 角的边相减:将两个角的边相减得到新的角的边。
3. 给出一些角的加减运算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
4. 引导学生总结角的加减运算规则和注意事项。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2.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解题方法和答案。
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提出一些角的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2.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探索角的比较与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角的乘法运算:引导学生思考角的乘法运算,并进行相关练习和讨论。
2. 角的应用拓展: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应用拓展,如角的测量、角的构造等方面的知识。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第一章:角的定义与分类1.1 角的概念引入角的定义: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做角。
强调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1.2 角的分类锐角:大于0°且小于90°的角直角:等于90°的角钝角:大于90°且小于180°的角平角:等于180°的角周角:等于360°的角第二章:角的测量2.1 量角器的使用介绍量角器的结构:中心点和两个可转动的刻度盘演示如何测量角的度数:将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将刻度盘对准角的一条边,读取另一条边的刻度。
2.2 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角度的度量单位,1度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
第三章:角的比较3.1 角的比较方法比较角的大小:通过观察角的度数或使用量角器进行测量。
强调锐角、直角、钝角的比较。
3.2 角的排序练习将给定的角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第四章:角的运算4.1 角的加法介绍角的两边可以进行加法运算,强调结果仍为角的度数。
示例:30°+ 45°= 75°4.2 角的减法介绍角的两边可以进行减法运算,强调结果仍为角的度数。
示例:135°45°= 90°第五章:综合练习5.1 角的大小比较给出不同大小的角,练习比较它们的大小。
5.2 角的运算练习给出角度的加减运算题目,练习计算结果。
第六章:角的应用6.1 角的实际意义解释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钟表、自行车把手、房屋设计等。
引导学生理解角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6.2 角的问题解决提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问题。
示例:一个自行车的车把形成的角度是多少?第七章:邻补角的定义与运算7.1 邻补角的定义介绍邻补角的概念: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当它们的度数之和为180°时。
强调邻补角的互补性质。
7.2 邻补角的运算演示如何计算邻补角的度数之和。
示例:若一个角的度数为50°,求其邻补角的度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动)
(一)、从实际生活中建立角的概念
1.类比联想,提出问题
前面学习了线段的概念之后,紧接着就学习了比较线段的大小以及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画法问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类似的,今天我们也要学习如何比较角的大小,以及角的和、差、倍、分的画法问题.(板书课题)
2.类比联想,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师生共同回忆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以及和、差、倍、分的画法.
(2)分组讨论,发现方法.
提出问题:如图1-26(a),试比较∠AOB和∠COD的大小并画出∠AOB+∠COD.
1.习角的有关概念
二:引入新课(动)
三:新课:((板书))
2:角的大小可以有两种比较方法:重叠比较法和度量法.
(1)重叠比较法:由线段的重叠比较法知,将要比较的两条线段一端重合,再看另一端的位置.
角的比较也类似,提问谁能用两个三角板演示一下,然后总结,在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要让角的顶点和角的一条边都重合,看另一条边落在角内还是角外.(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三种不同的结论,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形,量角器可起移角的作用,先测量的度数,然后以的顶点为顶点,其中一边为边作一个角等于.)
记作:∠AOB=∠COD记作:∠AOB>∠COD记作:∠AOB<∠COD
(2)度量法:因为角可以用量角器来量出度数,度数大的角大于度数小的角,通过角的度数来比较角的大小.(注意写法)
例1如图。
8,比较∠AOB与∠CDE的大小.(书上的154页的3图)
因为量得∠AOB=35°,∠CDE=65°.
所以∠CDE>∠AOB.(当然,书上的角不能剪下来,我们可以把一个角画到一张描图纸上,放在另一个角上面比较比较角的大小,也可以用量角器分别量出角的度数,然后加以比较.
1:画角(做一做)
3;画特殊的角
30;45;60;75 ;15;105;(角的运算的一种)
提出问题:如图1-26(a),试比较∠AOB和∠COD的大小并画出∠AOB+∠COD.
4:角的运算(和差)我们可以对角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如:(1) 34°34′+21°51′=55°85′=56°25′
(2) 180°-52°31′=179°60′-52°31′=127°29′(如图并列式子)
4.角的和、差、倍、分也可以有两种方法:作图法和度量计算法.
(1)作图法:在图中作出两个角的和、差、倍、分.
例2 已知∠AOB ,∠CED 且∠AOB >∠CED ,如图1-28.
求作(i)∠AOB 与∠CED 的和;(ii)∠AOB 与∠CED 的差;(iii)∠CED 的二倍.
教师在黑板上以草图的形式为学生演示,依照线段的和、差、倍、分的作法,从而发现作图中的问题,怎样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由于这个基本作图没学,因此作图法暂时不能具体操作,所以目前切实可行的方法只有度量计算法.
(2)度量计算法.依然选用例2,解法如下解:量得∠AOB=50°,∠CED=20°,∠AOB 与∠CED 的和是70°. ∠AOB 与∠CED 的差是30°.∠CED 的二倍是40°.
6:例子
练习(1)如图1-29,∠AOB=130°,∠AOE=50°,∠OEA=60°,求∠BOE ,∠OEB .
(2)如图1-30,量出∠BAC ,∠ABD ,∠BDC ,∠ACD 的度数,并求出四个角的和,∠BAC 与∠ACD 的和.
(3)如图1-31,已知∠A=∠B=25°,若∠A+∠B+∠BCA=180°,求∠ACE .
2.如图1-35,1-36,∠AOD=∠BOC=90°,∠COD=42°,求∠AOC ,∠AOB .
二、角平分线的概念(由)
教师提问:1.回忆怎样求线段的中点.2.怎样平分一个角.
总结:在现阶段只能用度量法解决这两个问题,由于在求一个角的几分之几的情况中,最特殊的就是求一个角的二分之一,它的地位相当于求线段的中点,因此我们下面重点研究角的二等分.将线段二等分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由此,我们得一个新的概念——角平分线.(由4的和差引入一个特殊关系;做一做)
角平分线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对这个定义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不是一条直线,也不是一条线段.如图1-32,它是由角的顶点出发的一条射线,这一点也很好理解,因为角的两边都是射线.2.当一个角有角平分线时,可以产生几个数学表达式.如图1-32,可写成
因为 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所以 ∠AOB=2∠AOC=2∠COB(1)∠AOC=∠COB(2)反过来,只要具备上述的式子之一,就能得到OC 为∠AOB 的角平分线.这一点学生要给以充分的注意. (在角的比较中有一个好题)
练习:
1.画一个三角形ABC ,然后作出这三个角的平分线.观察它们是否交于一点,如果交于一点,则交点的位置在哪里
2.如图1-33,若∠AOB=∠COB=∠DOC ,进行下列填空.(1)∠AOD=( )+( )+( );(2)∠AOB=( )∠AOD ;(3)∠AOD=( )∠COB ;
(4)∠DOB=( )=( )+( ).3.如图1-37,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CAO=90°,∠CBO=90°,比较∠ACO 与∠BCO 的大小.
(三)、总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和主要的思维方法
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够全面,或者比较零散,教师最后给以归纳.
1.学习的内容有三个:(1)比较角的大小.(2)角的和、差、倍、分.(3)角平分线的概念.
2.学习了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
七、练习设计
1. 156页的中1,2。
3
2. 课后作业:179页:7;8;159页的3
八、板书设计
1.
如图,填空: (1) ____
∠+∠=∠ABD ABC ____
∠-∠=∠ADC ADB
角的比较
(一)知识回顾(三)例题解析(五)课堂小结
例1、例2
(二)观察发现(四)课堂练习练习设计
6.以下思考题供参考:(基础较好的学校选用)
七:作业:课本第159页的:1;2;4;6
八:【同步达纲练习】
教学小结1.本教案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45分钟.
2.由于前面学过线段的大小比较和线段的和、差、倍、分.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运用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3.在本课的练习中,在可能的情况下,将以后经常遇到的图形,提前让学生见到,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4.在角的和、差、倍、分的计算中,由于度、分、秒的四则运算还没有讲到,因此只
进行度的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