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名词解释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因: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
诱因:是指在疾病的条件中能够加强某一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原因或作用,从而促进疾病或者病理过程发生的因素。
脑死亡: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萎缩:因患病或其他因素作用,正常发育的细胞、组织、器官发生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体积缩小及功能减退现象。
变性:是细胞或细胞间质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并伴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功能下降),表现为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出现非生理性物质或生理性物质过度堆集。
脂肪变性:实质细胞胞质内脂滴量超出正常生理范围或原不含脂肪的细胞出现游离性脂滴的现象。
坏死:指在损伤因子的作用下,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溃疡:发生于皮肤黏膜表面,因坏死脱落而形成的缺损溃烂。
充血:机体局部组织、器官的血管扩张,含血量超过正常值的现象。
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内,称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互相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至远处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梗死:因血管阻塞导致局部组织缺氧坏死现象。
出血性梗死:因梗死灶内有大量的出血,故称为出血性梗死,又称为红色梗死。
贫血性梗死:当梗死灶形成时,病灶边缘侧支血管内血液进入坏死组织较少,梗死灶呈灰白色,故称为贫血性梗死(又称为白色梗死)。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是患者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过程中继发急性渗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指在严重感染失血创伤或休克过程中,在短时间内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休克: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在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广泛的微血栓。
导致循环功能和其他内脏功能障碍,消耗性凝血病,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产生休克、出血、栓塞、溶血等临床表现。
高渗性脱水:水和钠同时丧失,但缺水多于缺钠,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低渗性脱水: 是指水钠等比例丢失,血Na+浓度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一310mmo1/L的脱水。
等渗性脱水: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而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维持正常。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同一患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内源性致热原:产热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内源性致热原。
原位癌:癌细胞占据上皮全层,但基膜完整,无间质浸润的油。
乳腺癌:是乳腺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多数来源于导管上皮,少数来源于腺上皮。
绒毛膜癌:为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其发生比率约为2:1:1,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后,患者多为生育年龄妇女,少数发生于绝经以后,这是因为滋养细胞可隐匿(处于不增殖状态)多年,以后才开始活跃,原因不明。
畸胎癌: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或具有可分化为三胚层各种组织潜能的裂球错位所产生的恶性肿瘤。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
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分内外两层:内层为尿道周围的粘膜和粘膜下腺体;外层为前列腺体。
后者构成前列腺的主体,两层之间有纤维膜隔开。
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在内层,在膀胱颈至精阜一段后尿道的腺体间质中,现称该部分为移行带镜检可见。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属免疫系统的实体性恶性肿瘤。
霍奇金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的一个独特类型。
其特点为:①临床上病变往往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由邻近的淋巴结向远处扩散。
原发于结外淋巴组织的少见。
②瘤组织成分多样,但都含有一种独特的瘤巨细胞。
非霍奇金淋巴瘤:位于免疫系统的包括淋巴结,骨髓,脾脏和消化道的淋巴样细胞。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又称“血癌”。
其特点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中有大量无核细胞无限制地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将正常血细胞的内核明显吸附,。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
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脏器。
慢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分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慢粒,是临床上一种起病及发展相对缓慢的白血病。
他是一种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表现为髓系祖细胞池扩展,髓细胞系及其祖细胞过度生长。
毒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并不限于甲状腺,而是一种多系统的综合征,包括:高代谢症候群,弥漫性甲状腺肿,眼征,皮损和甲状腺肢端病。
非毒性甲状腺肿:由于缺碘或某些致甲状腺肿因子所引起的甲状腺非肿瘤性增生性疾病,不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状腺腺瘤: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良性肿瘤目前认为本病多为单克隆性,是由与甲状腺癌相似的刺激所致。
好发于甲状腺功能的活动期。
甲状腺腺癌:是由数种不同生物学行为以及不同病理类型的癌肿组成,主要包括乳头状腺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髓样癌四种类型。
糖尿病:一种急性或慢性代谢性疾病,以持续性血糖升高和从尿中排出葡萄糖(尿糖)为特征,患者除糖代谢障碍外,脂肪、蛋白质代谢也可能发生障碍。
病人有口渴、多饮、多尿及多食、体重减轻等症状。
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生,但以肺结核最多见。
细菌性痢疾: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大脑灰质和神经核团内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为病理特点。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原发综合症: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
伤寒:(1)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的统称;(2)泛指外感热病。
脊髓灰质炎:又名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梅毒:感染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以阴部糜烂,外发皮疹,筋骨疼痛,皮肤起核而溃烂,神情痴呆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
病理学:是—门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
病理学的任务:是研究疾病的病因、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进一步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代谢性碱中毒:是以血浆HCO;浓度原发性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原因造成的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力衰竭患者夜间入睡后因突感气闷而被惊醒,在坐起咳嗽和喘气后逐渐缓解,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为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
肝硬变: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
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的结节状再生等病变反复交错进行,使肝脏正常结构破坏,肝变形变硬,晚期出现不同程度的门脉高压和肝功能不全的表现。
劳力性呼吸困难;轻度心力衰竭患者,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消失,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为左心衰竭的最早表现。
氮质血症:肾功能不全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素、肌酐和尿酸在体内蓄积,因而血中非蛋白氮的含量增加,称为氮质血症。
发热:是由于致热源的作用是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以调节性体温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急性肾小球炎:简称急性肾炎,广义上系指一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一,但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故也常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临床上绝大多数属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炎:简称为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以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
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肾性贫血:是指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终末期常见的并发症。
A贫血性梗死:发生于组织结构较致密,侧枝循环不充分的实质器官的梗死,如脾,心肌和脑
羊水栓塞:分娩过程中,羊膜破裂,早破或胎盘早期剥离,又逢胎儿阻塞产道时,由子宫强烈收缩,宫内呀增高,可将羊水压入子宫壁破裂的静脉窦内,经血液循环进入动脉分支,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内引起羊水栓塞。
萎缩: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可伴发细胞数量减少。
细动脉硬化症: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
表现为细动脉壁玻璃样变。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中动脉,以内膜的脂质沉积性,内膜的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为基本病变,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并引起一系列激发病变
风湿小体:风湿病的肉芽肿期,在心肌间质中出现巨噬细胞的增生,聚集,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后形成,聚集称为风湿小体,是风湿病额特征性病变。
心绞痛:由于心肌急剧暂时性缺血,缺氧所造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症。
嗜酸性小体:嗜酸性变累计单个或几个肝细胞,散在于小叶内,肝细胞胞浆水分脱失浓缩,嗜酸性染色增强。
进一步发展,胞浆更加浓缩之外,胞核也浓缩以至消失。
最后剩下深红色均一浓染的圆形小体,即是嗜酸性小体。
为单个细胞坏死,属细胞凋亡。
急性肾炎综合症:主要见于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特点为发病突然,明显血尿和少尿轻-中度尿蛋白水肿和高血压,严重者出现氮质血症
凋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凋亡的发生与基因调节有关,也有人称之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CD)
阿米巴肿:肠阿米巴病的慢性病变,因肠壁肉芽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局限性包块称为阿米巴肿,多见于盲肠,可引起肠梗阻,易误诊为肠癌。
腺瘤:是起源于腺上皮的恶性肿瘤。
肉眼观,菜花状,结节状及溃疡状,浸润性生长。
镜下为具有腺体结构的导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和囊腺癌。
腺瘤adenoma由腺体,导管或分泌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呈息肉状,结节状,有包膜。
性固缩肾:肾动脉粥样硬化时,可因斑块合并血栓形成致肾组织梗死,引起肾区疼痛、尿闭及发热。
梗死灶机化后遗留较大瘢痕,多个瘢痕可使肾脏缩小,称为AS性固缩肾。
(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形性,肿瘤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肿瘤组织的成熟程度。
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淀粉样变:在细胞外的间质内,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处,有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蓄积,并显示淀粉样呈色反应,即遇碘液后变为棕褐色,再遇稀硫酸由棕褐色变为深蓝色。
动脉性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是主动过程,表现为局部组织或器官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展,血液输入量增加。
急性炎症:起病急骤,持续时间短,几天到一个月,渗出为特征,炎症细胞浸润以粒细胞为主。
心绞痛:常见于冠心病。
由于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造成一种临床综合症。
表现为阵发性心前区疼痛或压迫感,持续数分钟,使用硝酸脂制剂或休息后可缓解。
气球样变:由于肝细胞受损后水分增多引起肝细胞胀大、胞浆疏松化,进一步发展肝细胞胀大如球形,胞浆几乎透明,称为气球样变。
桥接坏死:发生于连接两个中央静脉之间,或汇管区之间,或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的桥带状干细胞坏死,坏死处伴有肝细胞不规则再生及纤维组织增生,后期增生的纤维组织则成为纤维间隔而分隔肝小叶。
菌痢:)痢疾杆菌由口进入消化道侵入肠粘膜内增值,随坏肠粘膜,菌体内毒素吸收入血,引起全身毒血症。
菌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全身无中毒症状,但血液中可查到细菌。
干酪性坏死:彻底的凝固性坏死,结核病特征性病变。
镜下不见坏死部位原有组织结构残影,甚至不见核碎屑,肉眼观坏死呈白色或微黄,细腻,似奶酪,因而得名。
凝固性坏死:坏死的细胞的蛋白质凝固,还常保持其轮廓残影。
这可能是由于死死局部的酸中毒使坏死细胞的结构蛋白和酶蛋白变性,封闭了蛋白质的溶解
向心性肥大:不伴心腔扩大的心肌肥厚,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心腔不扩张,相对缩小。
绒毛心:当风湿性心包炎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包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搏动牵拉而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干性心包炎)。
冠心病:冠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心肌功能障碍和和器质性病变。
CHD 冠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由慢性肺疾病,胸廓畸形或肺血管的病变而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
绒癌:绒毛膜癌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滋养层细胞肿瘤,简称绒癌。
其特点是滋养层细胞不形成绒乱或水泡状结构,而成片高度增生,并广泛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其他脏器及组织
趋化作用:是指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移动的速度为每分钟5~20um。
这些化学刺激物称为趋化因子。
原位癌:指粘膜鳞状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几乎累及上皮或上皮的全层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
原位癌是一种早期癌,因而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可防止其发展为浸润癌从而提高癌瘤的治愈率。
绒毛心:当风湿性心包炎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包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搏动牵拉而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干性心包炎)。
空洞:在有天然管道与外界相通器官(例如肺、肾等)内,较大块坏死组织经溶解后由管道(支气管-口腔、输尿管尿道)排出后残留的空腔,称为空洞。
癌肉瘤:如一个肿瘤中既有癌的结构,又有肉瘤的结构,则称为癌肉瘤。
慢性炎症:持续时间长,数月到数年,常以增生为主,其炎症细胞浸润以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
慢性支气管炎: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性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咳嗽或伴有咳嗽,咳痰或伴有喘鸣音为特征的疾病。
胃癌:消化道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胃窦部,尤以胃小弯侧多见,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胃酸缺乏,贫血及上腹肿块等,分为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
慢性消化性溃疡chronic peptic ulcer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疼痛,反酸,嗳气症状,易反复发作,呈慢性过程。
以胃或十二指肠粘膜形成为主要表现。
乳腺癌:乳腺癌乳腺导管上皮及腺泡上皮发生的恶行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有浸润性癌和非浸润性癌。
变性: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是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蓄积,伴有功能下降。
不典型增生:上皮性癌前病变的形态学改变。
增生上皮细胞出现一定程度的异质性,但不足以诊断为癌。
发生在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据异形性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级。
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形成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栓子:阻塞血管异常物质
乙脑:由嗜神经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流行性脑膜炎:由脑膜炎耐受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糜烂:皮肤、粘膜处的浅表性坏死性缺损称为糜烂。
较深的坏死性缺损称为溃疡
水肿:组织间隙内的体液增多。
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水肿。
游出:血流缓慢,停滞使白细胞边集,接着通过粘附分子粘附于内皮细胞,后经阿米巴样运动形式游出血管外。
脂肪变性:变质细胞内脂肪的异常蓄积称脂肪变性
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蛋白及纤维素。
常由细菌毒素,各种内外源型毒物引起,常发生在浆膜,粘膜和肺。
纤维素性样坏死变性:发生于结缔组织和血管壁,是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病和急进性高血压的特征性病变。
镜下,坏死组织成细丝、颗粒状的红染的纤维素样,聚集成片块。
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可能是肿胀、崩解的胶原纤维或是沉积于结缔组织中的免疫球蛋白,也可能是由血液中渗出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的纤维素。
肉芽组织: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坏疽:继发有腐败菌感染感染的大块组织坏死常发生于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内脏。
坏疽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三种。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Ⅰ型RPGN为抗肾上球基底膜疾病,在GBM内出现IgG和C3的线状沉积,部分患者的抗GBM抗体与肺泡基底膜发生交叉反应,临床反复出现咯血,并有肾功能改变,此类病例称为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肾炎:胃粘膜的炎症性病变,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急性胃炎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病变特征,而慢性胃炎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特征,同时伴有肠上皮化生和胃粘膜腺体的萎缩。
出血:血液从血管或心腔逸出
出血性梗死:器官原有严重淤血且组织较疏松时,血管阻塞引起的梗死,
心衰细胞:慢性肺淤血中,吞噬了红细胞并将其分解后在胞质内形成含铁血黄素的肺泡巨噬细胞
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增生:实质细胞的增多称为增生,增生可导致组织、器官的增大。
细胞增生也常伴发细胞肥大。
水变性:只要细胞膜依赖能量的离子泵功能障碍使细胞不能维持离子和液体的平衡即可导致细胞肿胀。
此型可逆行损伤称水变性。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成人收缩压≥18.4kPa(140 mmHg)和/或舒张压≥12.0kPa(90mmHg)】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葡萄胎:也称水泡状胎块,临床表现为闭经及阴道流血或阴道排出水泡状物,分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
完全
性葡萄胎有三个特点:①滋养层细胞包括合体滋养层及细胞滋养层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生;②绒毛间质水肿,致绒毛扩大;③绒毛间质一般无血管,或有少数列功能的毛细血管,见不到红细胞。
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的愈合。
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的愈合。
肿瘤的异质化:由一个克隆来源的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成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有所不同的亚克隆的过程。
玻璃样变:泛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间质或细动脉壁等,在HE染片中呈现均质、粉染至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循环血管内,主要在毛细血管内,由纤维素构成,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大。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
炎症介:急性炎症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白细胞渗出这些炎症反应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因子的介导而实现的,这些化学因子称为化学介质或炎症介质。
侵袭性葡萄胎:介于葡萄胎和绒毛膜上皮癌之间的交界性肿瘤。
核碎裂:表现为染色质崩解成致密蓝染的碎屑,散在于胞浆中,核膜溶解。
核溶解:染色质中DNA和核蛋白被DNA酶和蛋白酶分解,核淡染,只见或不见核轮廓。
角化珠keratin pearl镜下在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的癌巢中,细胞间还可见到细胞间桥,在癌巢的中央可出现层状的角化物,称为角化珠或癌珠。
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因酶性分解而变为液态。
最常发生于含可凝固的蛋白少和脂质多的脑和脊髓,又称为软化。
大叶性肺炎:主要有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通常累及肺大叶的全部或大部。
小叶性肺炎:由化脓菌引起,以肺小叶为病变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常以细支气管为中心,故又称支气管肺炎。
小叶原位癌:来自小叶的终末导管及腺泡,主要累及小叶,癌细胞局限于管泡内,未穿破其基底膜,小叶结构存在。
肝硬化:反复发生的弥漫性干细胞变性,坏死,显微组织增生和干细胞结节状再生,导致肝结构改建,肝变形,变硬。
早期无明显症状,晚期出现门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
混合血栓:在心脏和主动脉壁上形成的血栓,肉眼和镜下都为层状,有灰白色的血小板,纤维素层和暗红色的红细胞层相间而成。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
心肌梗死:常见于冠心病。
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中段,引起供血区持续缺血而导致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分为心内膜下梗死和透壁性梗死。
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引起供血中断引起供血区持续缺血导致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
髓样肿瘤:向髓细胞分化方向克隆增生的形成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和单核细胞系统的白血病,统称为髓样肿瘤。
髓样癌:由滤泡旁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属于APUD瘤,髓样癌约90%能分泌降钙素,电镜下胞浆内有大小较一致的神经分泌颗粒。
粘液性水肿::少年及成年甲状腺功能低下,各器官功能降低,组织间质内氨基酸,多糖分解减退,出现大量类粘液聚集而引起
转移:恶性肿瘤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不连续的迁移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心肌纤维化:是由于中、重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引起心肌纤维持续性和(或)反复加重的缺血缺氧所产生的后果
肿瘤的间质:肿瘤的间质成分不具特异性,一般系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有时还可有淋巴管,起着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的作用。
粘液样变性:是指间质内有粘多糖(透明脂酸等)和蛋白质的蓄积。
常见于间叶组织肿瘤、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营养不良时的骨髓和脂肪组织等。
镜下:间质疏松,有多突起的星芒状纤维细胞散在于灰蓝色粘液样的基质中。
分子槟榔肝: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淤血严重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互相连接,而肝小叶周边区的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使肝组织在切面上呈现红黄相见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
坏死:以自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病理性死亡,其中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等。
肾病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三高一低即大量尿蛋白,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尿症和脂尿,可见于轻微病变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阶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单纯性甲状腺肿:单纯性甲状腺肿是机体缺碘、存在致甲状腺肿物质,以及甲状激素合成酶缺陷而引起代偿性甲状腺增生肿大,一般无甲状腺功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