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合集下载

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B.探究天理的途径 D.发明本心
【解析】 本题考查朱熹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分析能力。在
世界本原上,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陆王心学主
张“心即理也”,认为本心即天理。在求理方法上,程朱理学 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 通明“理”;陆王心学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 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故A、B、D属于程朱 理学不同点。宋明理学的理是指儒家的纲常伦纪,这是其共同 之处,故C正确。
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1)世界的本原:“心”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也”。
(2)认识论:“致良知”或“发明本心”,进行内心反 省以求理。
视角2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总之,宋明儒学从理学到心学的发展,体现了文化思
想的继承与发展。心学的提出,表明了儒家思想由客观唯心 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的转变。儒学的发展也反映出儒学在不 断吸取其他思想的有益成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天理
”为核心的观念体系——理学。
3.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 程朱 ②求理方法:“ 理学 基本主张 ①天地万物的始源:“理” 格物致知 ”
二程(北宋)朱熹(南宋)
③个人修养准则:“存天理,灭人欲” ④集结四书 发明本心
陆王 心学
①核心主张:心是天地万物的②求理方法:“ 陆九渊 (南宋)

渊源
①思想核心:
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3)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 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 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
”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

2023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优秀5篇

2023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优秀5篇

2023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优秀5篇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设计篇一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

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课时:1.5课时重点难点: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教学建议:本节教材主要包含四个子目:第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第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第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第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一、导入新课: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

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

二、阅读指导:在学习中,首先要分析清楚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有助于理解理学产生后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出的思想特征。

在整体把握理学发展脉络基础之上,加深对各个发展阶段的认识。

另外,还要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理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的异同点,从而总结出理学的基本特征。

程朱理学学案岳麓版【历史老师亲自梳理随题补充】

程朱理学学案岳麓版【历史老师亲自梳理随题补充】

第4课宋明理学【课时安排】1课时课标内容: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学习目标】【重点】掌握两大派别(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方法点拨】1、要分析清楚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有助于理解理学产生后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出的思想特征。

在整体把握理学发展脉络基础之上,加深对各个发展阶段的认识。

2、要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理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的异同点,从而总结出理学的基本特征。

再与此前已归纳的儒学的基本特征相比较,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趋势的了解。

【基础知识梳理】一背景1、魏晋南北朝以来,、迅速传播,发展出现了危机.2、唐宋时期,“”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吸收融合,使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二、内容1、程朱理学(1)代表:北宋的程颐、兄弟,南宋的,是集大成者哲学思想:理是万物始源(2)主张伦理观:论证和君臣父子尊卑的合理性,存灭认识论:格物致知(3)发展①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哲学②元朝曾将作为考试的内容。

③明初,确立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4)影响: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②对其他国家也有影响,原籍朝鲜、日本2、陆王心学心学的开创者,提出陆九渊求理的方法:内心反省,反对格物致知①思想核心:王守仁②“知行合一”强调自我主动,激励三、评价1、积极(1)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

(2)强调人的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起到了积极作用。

2、消极:宋明理学用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产生了消极影响。

【问题探究】1 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材料一《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思考:诗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材料二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

凡所以修身正心,养生送死,举无其柄。

天下之人若饥渴之于饮食,苟得而已。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

三、陆王心学——理学发展的新阶段 陆王心学——
1、陆九渊: 陆九渊: 陆九渊 作为万物的本原,提出“ 就是“ ⑴把“心”作为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 主张 宇宙便是吾心, ⑵“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 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⑶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 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 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心外无佛, )更多地吸取了佛教“心外无佛, 即心是佛”的思想,宣扬“心外无物” 即心是佛”的思想,宣扬“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心外无理”的命题 (2)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知 )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 行 合一” 3合一”学说 、陆王心学的影响: 陆王心学的影响: ⑴明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明中期以后, 对中国政治、 ⑵对中国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 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积极: ⑵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凸显人性的庄严。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理学: 理学: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统治阶级需要更严密的、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统治阶级需要更严密的、更具有 欺骗性的思想控制人们的言行,维护封建秩序, 欺骗性的思想控制人们的言行,维护封建秩序,于是理学开 始发展起来。北宋的周敦颐、程颢等是理学的创始人, 始发展起来。北宋的周敦颐、程颢等是理学的创始人,至南 宋朱熹成为集大成者,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 宋朱熹成为集大成者,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 理学体系,后世把它称为“程朱理学” 理学体系,后世把它称为“程朱理学”。他们的哲学中心观 念是“ 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 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 有把“ 有把“理” 说成是封建伦理道德,宣传“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 说成是封建伦理道德,宣传“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所 以 统称为“理学” 理学”是一种新式儒学, 统称为“理学”。“理学”是一种新式儒学,是以儒学为核 心的 佛相互渗透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儒、道、佛相互渗透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它从世界观的高 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更能适合封建 统治的需要,因此被采纳为官方哲学。 统治的需要,因此被采纳为官方哲学。宋代理学受到明清统 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 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 第1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 第1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学习目标: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1.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材整理1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1)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3)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3.唐朝(1)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2)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误区警示]对“三教合一”的认识“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三教合一”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以及儒家思想的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

教材整理2程朱理学1.形成(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2)形成: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主张(1)“二程”①哲学观(核心):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②道德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③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

(2)朱熹①道德观: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②认识论: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地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4.影响(1)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2)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日本、朝鲜和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3“学思之窗”: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方法有什么启发?【提示】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对外界事物深入细致地探究,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浅谈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浅谈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浅谈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字数4776阅读22735评论29喜欢79朱熹朱熹,字元晦,号晦庵。

朱熹生活的年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他早年不支持抗金,后来又主张抗金恢复国土。

至南宋败势已难挽回,他就不再谈论抗金问题了。

(背景)他的理论体系具有这样一个鲜明的特点:鼓吹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他大力鼓吹唯心主义,就是为了巩固地主阶级的专政,加强对农民的统治。

并且他还大力宣扬韩愈的道统论,他的哲学成为从南宋到明清的正统的官方哲学。

一、理一元论的客观唯心主义朱熹的基本观点认为理是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并且是事物的根本,在事物之先。

他所讲的理的内容主要是封建道德的基本原则,把封建道德标准绝对化、永恒化、神秘化,赋予自然世界以道德的意义,加以条条框框的束缚。

“理在事先”就是朱熹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有点类似与柏拉图的理型-现实论,但是有明显有所不同。

因为他还提出了,虽然每种事物都各有各自的理,但这些万事万物的理,都是一个最根本的整体的理的内容。

他称这个最根本、整体的理叫做“太极”,太极中最主要的是仁、义、理、智这种封建社会的道德规则。

他将仁义理智这些道德属性分别对应春夏秋冬,说成是自然界四时变化的固有规律,强调其永恒的性质。

太极包含万物之理,万物分别完整地体现了整个太极。

太极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不能分割成部分的,万物只是他的分别的整体体现。

他为了说明这个思想,引用了佛教的概念,以“月印万川”类比。

据他所言,理是第一性的,是创造物的根本;气是第二性的,是创造万物的材料。

截然区分了形而上和形而下。

他认为,从事物来讲,理气是不相离的;但从根源上来说,理在气先。

这是一种逻辑上的在先,而非时间上的在先。

他认为每一具体事物虽然都具有那整个的理,但是各物所禀受的气不同,因而整个的理在各个具体事物上表现出来时,受到气的粹驳的影响,就有偏有全。

“论万物之一原,则理同而气异;观万物之异体,则气犹相近,而理绝不同。

”前面一句是说方付与万物之初,理同气异;后一句是说,万物得气之后,理受气影响,表现有昏又明,有开有塞,故理近气异。

程朱理学教案

程朱理学教案

程朱理学教案【篇一:第2课程朱理学教案】第二课宋明理学(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分析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掌握理学形成、发展的过程、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内容;结合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来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认识到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提取信息,拓展课本知识,通过了解程朱理学的思想观点,分析其地位和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尤其是宋明理学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认识到中国古代优秀的思想文化,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程朱理学的基本内容难点:正确评价宋明理学二、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图片展示一、理学兴起(一)原因与条件【探究学习】为什么儒学的统治地位会遭到削弱,面临困境?——(1)汉代末年,儒学权威性削弱;(2)其他思想的冲击: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

王朝的短暂与分裂,使得人们饱经战乱之苦,从而逐渐对所谓的“君臣”秩序失去信心,转而求神拜佛、炼丹成仙,以求精神解脱,来世幸福.石介的《中国论》说:“乃有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民族矛盾尖锐。

把佛教和道教说成夷狄之教,激发人民对佛道的排斥厌恶心理,从而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

总结1、唐代中期以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出现一系列重大变化,延续近千年的经学体系既不符合时代的认识水平,也不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2、佛教与道教的日益流行,冲击儒家社会等级秩序和伦理纲常。

3、有学者大声疾呼:复兴儒学,直接继承孔孟“道统”。

4、经学中摆脱传统羁绊的新说新解不断出现。

(二)内容和概念【探究学习】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

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篇一: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案第3课宋明理学【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开展。

【教学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根本内容和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知识点一:三教合一【自主学习】1.西汉:汉武帝以后,_儒学_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3.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

4.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合作探究1】试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挑战的原因?要点提示: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儒学本身的缺陷和问题〔如理论上的缺陷〕【难点突破1】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有了新开展?要点提示:①从内容上看,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②从传播的范围看,北方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力崇儒兴教;③从影响上看,儒学不仅成为汉族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

★知识点二:程朱理学【自主学习】1.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

2.主要思想:〔1〕程颢、程颐,①世界观: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②伦理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③认识论:“二程〞提出“致知〞的认识论。

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

①世界观: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

②伦理观: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存天理,灭人性〞。

③认识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_明道德之善___,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___南宋__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高中历史每日一题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含解析)

高中历史每日一题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含解析)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2019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高三联考)有研究者撰文指出,在现代儒学研究史中,一般看法是把王学(即王阳明心学)作为程朱理学的对立面,这种看法掩盖了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很多实情。

实际上,王学是有元以来在“合会朱陆”的趋势下产生的。

黄宗羲也称其“范围朱陆而进退之”。

作者认为“王学”A.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B.主要上承陆九渊的学说C.对朱陆的思想兼有承袭D.与程朱思想具有一致性C【参考答案】朱熹认为“理”在心外,提倡“格物致知”以通“天理”;王阳明强调“理”在心中,主张“致良知”以知“天理”。

这一变化A.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B.不利于理学精神的推广C.有利于儒家信仰的强化D.否定了天理涵盖的内容“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

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

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

”这首古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思想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C.朱熹的理学思想D.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嘉靖元年(1522年),礼科给事中上奏疏说:“三代以下,论正学莫如朱熹”,不指名地批判了王阳明。

世宗立即下诏:“不许妄为叛道之经私自传刻,以误正学(程朱理学)。

”当时的明廷批判王阳明,可能是因为阳明心学A.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解放C.否定了封建纲常合理性D.提升了人的主体地位1.【答案】C【解析】王阳明强调格心获得天理,有利于强化儒学对个人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朱、王二人都信奉天理,即传统儒学伦理,故A错误;朱、王从不同角度阐释天理,有利于理学的推广,故B错误;材料反映朱、王二人对获得天理的路径有分歧,而非否定天理涵盖的内容,故D错误。

2.【答案】D3.【答案】D【解析】汉武帝以来,儒学就处于正统地位,而宋明理学以孔孟为正宗,故排除A;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解放是对李贽的评论,排除B;阳明心学从根本上是要维护封建纲常,排除C;阳明心学认为人人都可以通过内心反省而成人致圣,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与程朱理学墨守封建统治秩序不符,故选D。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儒学在两汉取得独尊地位之后,随着魏晋以来的思想流变,逐渐受到冷落。

直到宋代,才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观念系统,被称为“理学”(性命义理之学)。

它以儒学内容为主,同时吸收了佛、道思想,在唐代三教融合与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在理学内部,又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之争,一个认为“性即理”,一个认为“心即理”;一个深沉博大,持敬穷理,一个超然峻拔,直指本心。

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相通之处首先,在内容上是相通的,二者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他们都承认“理”的存在。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从根本而言,他们都认为人性本善,无论是程朱的“性即理”,还是陆王的“心即理”,他们都是善的,都是宇宙中最本质的东西。

其次,在道德修养上,二者都主张“存天理,去人欲”,即通过学习、教育及修养功夫“变化气质”,“克私去弊”,“改过迁善”,以恢复“善之本性”或“善之本心”。

再次,二者的实质目的是相通的。

无论是程朱的“体天理达于至诚”、“学为圣人”,还是陆王的‘明心见性”、“致良知”,他们在实质目的上是一致的。

他们都强调人作为道德的存在,“理”是人所必须追求的,道德修养或人生的目的在于体悟“天理”,“明心”、“复性”,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与天理为一。

其最终目的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

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首先,在思想内容上的分歧:程朱理学以“理”为本,是一个理本论的哲学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理”是万物的本原和依据,是万物的主宰。

“理”是整个世界的根据,未有天地之先它已存在,天地塌陷之后它仍存在,它自身无生灭,却对万事万物的生灭运动起着主宰作用。

“理”作为本体虽抽象却不空洞,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理”的内在核心就是儒家伦理纲常。

“理”的主宰地位也是为了证明儒家伦理纲常的合理性、至上性、绝对性和永恒性。

高中历史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3

高中历史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3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2019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高三联考)有研究者撰文指出,在现代儒学研究史中,一般看法是把王学(即王阳明心学)作为程朱理学的对立面,这种看法掩盖了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很多实情。

实际上,王学是有元以来在“合会朱陆”的趋势下产生的。

黄宗羲也称其“范围朱陆而进退之”。

作者认为“王学”A.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B.主要上承陆九渊的学说C.对朱陆的思想兼有承袭D.与程朱思想具有一致性【参考答案】C【解题必备】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项目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相同点本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内容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儒学发展的新形式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不同点理学思想“理”是世界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方法论强调“格物致知”强调“发明本心”或“致良知”道德观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朱熹认为“理”在心外,提倡“格物致知”以通“天理”;王阳明强调“理”在心中,主张“致良知”以知“天理”。

这一变化A.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B.不利于理学精神的推广C.有利于儒家信仰的强化D.否定了天理涵盖的内容“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

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

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

”这首古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思想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C.朱熹的理学思想D.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嘉靖元年(1522年),礼科给事中上奏疏说:“三代以下,论正学莫如朱熹”,不指名地批判了王阳明。

世宗立即下诏:“不许妄为叛道之经私自传刻,以误正学(程朱理学)。

”当时的明廷批判王阳明,可能是因为阳明心学A.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解放C.否定了封建纲常合理性D.提升了人的主体地位1.【答案】C【解析】王阳明强调格心获得天理,有利于强化儒学对个人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朱、王二人都信奉天理,即传统儒学伦理,故A错误;朱、王从不同角度阐释天理,有利于理学的推广,故B错误;材料反映朱、王二人对获得天理的路径有分歧,而非否定天理涵盖的内容,故D错误。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以儒家思想的发展为主。

从春秋到汉朝,讲述儒家思想由出现到独尊的发展,但魏晋以来的动荡和外来文化的传播,使儒学的独尊地位受到打击和威胁,为重振儒学地位才出现了融合各家思想的理学,而理学对于巩固专制皇权起了重要作用,但其禁锢人性的消极思想也成为明清批判思想批判的对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三、教学过程(一)宋明理学出现的背景可以提出两个问题:1、从春秋到汉代儒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如何?2、佛教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怎样的发展?对中国的文化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1、程朱理学:讲解理学的概念,然后学生看书掌握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2、陆王心学:学生看书掌握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结合王阳明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心外无物”等让学生探讨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三)宋明理学的影响消极影响:对人的压抑,对人性的扼杀积极影响:对人的气节、品德的塑造(四)巩固小结:孔子贵仁,孟子贵义,儒家重伦理,讲信修睦,通仪礼。

程朱理学直承孔孟而又继续发展,使之从传统启蒙思想上升为中国传统哲学。

这种传统的中国哲学,是中国人对宇宙现象与人的生存原则的一种领悟和把握,并把这种领悟和把握的基本精神贯彻于实际践履之中。

孔孟儒学乃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启蒙,至程朱理学才使中国哲学形成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体系。

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里程碑。

反思:本课内容较难理解,儒学思想在宋明时期逐渐发展到一种极致,并于日后为统治者借鉴,成为统治人民、禁锢百姓的思想武器。

我们常说的“三纲”、“五常”,《四书》、《五经》都是在这个时候为人们熟知。

通过本课的讲述,学生心里仅仅知道了理学当中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观点,但这还远远不够。

纵览必修三思想文化历程,其中每一个时期的思想内容都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即便是在思想专制时期。

1--3程朱理学

1--3程朱理学

拓展训练 一、单项选择 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B 佛教、 A、统治者反对儒学 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C、佛教占统治地位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B 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A、禅宗 B、理学 C、心学
二、程朱理学
北宋:复兴儒学、打击佛道
以“理”为核心 (新儒学
体பைடு நூலகம்)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






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 主要内容
理学的宇宙观
材料一 “理”是世界的本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原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 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 主义, 主义,即认为世界 为性;其张之为三纲, 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 统一于人的意识之 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 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 外的精神存在物如 而不在。绝对精神、 而不在。绝对精神、上帝的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韩愈在《原道》和《论佛骨表》中, 韩愈在《原道》 论佛骨表》 对佛教进行了尖锐的抨击。他指出佛 对佛教进行了尖锐的抨击。他指出佛 教耗费大量财富,加重了百姓负担, 教耗费大量财富,加重了百姓负担, 民不穷且盗” 使“民不穷且盗”。 又指出“佛本夷狄之人” 佛徒“ 又指出“佛本夷狄之人”,佛徒“口 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 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 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让佛教 凌驾于儒学之上,有被同化为夷狄 同化为夷狄的 凌驾于儒学之上,有被同化为夷狄的 危险。 危险。 他认为佛教自外与天下国家,灭弃封 他认为佛教自外与天下国家, 建伦常, 子焉而不父其父, 建伦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 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及差异性的透析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及差异性的透析

“程朱理学”与“陆王⼼学”的异同及差异性的透析⼀、概念程朱理学:⼴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的整个哲学思潮;狭义理学专指程朱学派(⼴义的理学包括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学。

本⽂的理学特指程朱理学)。

理学肇始于北宋的周敦颐,奠基于程颢、程颐,完成于南宋的朱熹。

朱熹集前⼈之⼤成,建⽴了理学体系。

他把太极之理作为哲学的最⾼范畴,提出了系统的格物致知说和知⾏学说,建⽴了完整的⼈性学说和有关修养⽅法的学说。

陆王⼼学:是中国宋明时期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哲学流派。

南宋时,针对朱熹等⼈的“理”在⼈⼼之外,陆九渊提出“⼼即理”;针对朱熹“即物”才可“穷理”的理论,陆九渊提出更为便捷的“发明本⼼”的主张。

到明代中期,王守仁提出“⼼外⽆物”“⼼外⽆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主张“致良知”和“知⾏合⼀”(“致良知”指磨练吾⼼内在的良知,将良知推⼴扩充到事事物物,这个过程即为“知⾏合⼀”。

“⼈之……所不虑⽽知者,其良知也。

”)。

⼆、程朱理学和陆王⼼学的⽐较1.相同点①思想来源: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在儒学基础上吸纳融合佛学、道教⽽发展起来的。

②思想主张:都强调意识(理或⼼)第⼀,物质第⼆,都属于唯⼼主义;都是⾼调的道德主义。

③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的⾃然欲求。

④根本⽬的:都要求⼈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个⼈⾏为,从⽽维护社会秩序。

⑤地位:都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成就,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义的理学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学等)。

⑥影响:促进了思辨哲学的发展,是⼈类历史上的⼀⼤进步;重视主观意志,注重⽓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我节制、发奋⽴志,强调⼈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品性起了积极作⽤。

在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压制⼈的⾃然欲望,有消极作⽤。

2.不同点①宇宙构成: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理”在⼈⼼之外,主张“即物⽽穷理”,是客观唯⼼主义。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历史)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历史)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历史)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儒学在两汉取得独尊地位之后,随着魏晋的思想流变,逐渐受到冷落。

直到宋代,才逐渐确立了一个“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观念系统被称为“理学”(性命义理之学)它以儒学内容为主,同时吸收了佛、道思想,在唐代三教融合与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在理学内部,又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之争,一个认为“性即理”一个认为“心即理”一个深沉博大,持敬穷理,一个超然峻拔,直指本心。

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相通之处首先,在内容上是相通的,二者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他们都承认“理”的存在。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从根本而言,他们都认为人性本善,无论是程朱的“性即理”还是陆王的“心即理”他们都是善的,都是宇宙中最本质的东西。

其次,在道德修养上,二者都主张“存天理,去人欲”即通过学习、教育及修养功夫“变化气质”“克私去弊”“改过迁善”以恢复“善之本性”或“善之本心”再次,二者的实质目的是相通的。

无论是程朱的“体天理达诚”“学为圣人”,还是陆王的…明心见性”“致良知”他们在实质目的上是一致的。

他们都强调人作为道德的存在,“理”是人所必须追求的,道德修养或人生的目的在于体悟“天理”“明心”“复性”,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与天理为一。

其最终目的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

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首先,在思想内容上的分歧:程朱理学以“理”为本,是一个理本论的哲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理”是万物的本原和依据,是万物的主宰。

“理”是整个世界的根据,未有天地之先它已存在,天地塌陷之后它仍存在,它自身无生灭,却对万事万物的生灭运动起着主宰作用。

“理”作为本体虽抽象却不空洞,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理”的内在核心就是儒家伦理纲常。

“理”的主宰地位也是为了证明儒家伦理纲常的合理性、至上性、绝对性和永恒性。

2、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49页PPT

2、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49页PPT
2、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 历史地位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9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现存 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 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
洛阳奉先寺,建于唐初,主佛卢舍那高17.14 米,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 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
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 主。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 信奉道教,对阴阳、五行、星算 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 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 “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 道释佛,随着他“舍身”同泰寺, 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崇佛教 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课程标准: 1、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 2、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汉至唐哲学思想的发展
汉武帝以后 儒学繁盛,确立正统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盛行并本土化,道教传播广
隋朝时期 儒学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唐朝时期 “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受挑战
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
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 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 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因而被称为“理 学”。
二、程朱理学
1、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 ★ 隋唐五代分裂混乱,伦理道德严重破坏,急需 恢复社会人伦秩序; ★ 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者重文轻 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 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科技的进 步,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思考增多 ★ 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与融合的结果 ★ 北宋有宽松的思想环境,学者相互辩论、大胆 创新
二、程朱理学
2、理学的含义和代表人物: 朱熹和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指自然 的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 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他们把儒家 传统的“天人合一”用“天人一理”的形式来 表达,中国上古哲学中“天” 的具象地位, 开始被抽象的“理”所代替。
道、佛
含义: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 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 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 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 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 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 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 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清· 丁云鹏
处处留痕——三教合一
孙悟空
泰山红门宫
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
一、三教合一
1、隋唐时期的儒学面临挑战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传播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 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 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起义失败 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在江南江北广大 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 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 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
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刻画的是道家宗主 老子洞悉世间沧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
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4座道教 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
一、三教合一
1、隋唐时期的儒学面临挑战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缺陷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
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 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 些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一、三教合一
2、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 地结合在一起; 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道教 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
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 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 隋唐时期,儒学发展进入三教合一时期,三 教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隋唐佛教道教的发展 1、隋朝重视佛教,隋文帝广建佛寺;隋末,道 教徒积极参与灭隋建唐; 2、唐初,李渊、李世民尊道抑佛,确立道教特 殊地位;李世民又利用佛教“因果报应”宣传 政治,并亲自为玄奘译经写序文; 3、武则天用佛教篡位,佛教位于道教之上; 4、唐睿宗、玄宗父子迷信道教; 5、唐肃宗、代宗崇佛,出现第二次崇佛高潮; 6、唐武宗废禁佛教,独尊道教,道教第三次胜 于佛教优势。 7、唐懿宗时期出现第三次崇佛高潮。
一、三教合一
三教
佛教是外来的宗教,它创自古代印度,西汉末东
汉初传入中国内地,佛教宣扬人生一切皆苦、现实世 界一切皆空的苦空二谛学说,主张超脱尘世,出家修 行,落发为僧。 道教则是中国土地上自生的宗教,它正式创始于东 汉末年,其思想渊源则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神仙方术 思想,乃至上古时代的民间巫术等。道教追求长生不 死成神仙,也掺杂了道家学说。 儒家讲的是入世主义,宣扬治平之道,即所谓正 心,诚意、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重视的是现实 社会的治理。
儒学的发展 三教争论中,儒学日益处于劣势地位,明显来 自佛道两家的压力。
韩愈:“道统说”。他积极援佛入儒、援道入儒。 提出“仁、义”为儒学之“道”,以尧舜禹汤文 武周公孔孟为儒家传授谱系,并以自己的道统继 任,开“道统”先河。 柳宗元:“元气论”。他以“阴阳元气”为“天 道”、以“仁、义”为“人道”,并由此构筑了 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 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学之端绪。
一、三教合一
1、隋唐时期的儒学面临挑战 ①佛教盛行 ★ 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 ★ 动荡和战乱时代,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给予 人民精神寄托; ★ 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户籍,可逃避 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形成独立的寺院 经济; ★ 佛教为了适应中国而进行自我改造。
白马寺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 官修寺院,被尊为中国佛教“祖庭”和“释 源”,“中国第一古刹”。
儒(根本) (目的)
二、程朱理学
2、理学的含义和代表人物: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二、程朱理学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理”是世界的本原 天,地得之而为地。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 材料二: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 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 五常。 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 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请概括: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理学还涵盖了哪些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