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上)植物形态解剖学共45页
植物学形态解剖学名词

植物学(上)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植物学(Botany)植物形态学(Plant morphology)植物解剖学(plant anatomy)原生质体(protoplast)细胞壁(cell wall)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亚显微结构(submicroscopic structure)超微结构(ultramicroscopic structure)质体(Plastid)叶绿体(chloroplast)类囊体(thylakoid)基粒(granum)基粒间膜(基质片层,fret)基质(stroma或matrix)有色体(或称杂色体,chromoplast)白色体(leucoplast)造油体(elaioplast)前质体(proplastid)液泡(vacuole)液泡膜(tonoplast)细胞液(cell sap)纹孔(pit)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后含物(ergastic substance)淀粉粒(starch grain)淀粉体(amylop1ast)脐点(hilum)拟晶体(crystalloid)糊粉粒(aleuronegrain)糊粉层(aleurone layer)胞质分裂(Cytokinesis)成膜体(phragmoplast)细胞板(cellplate)微管周期(microtubule cycle)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反分化(或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组织(tissue)分生组织(meristematic tissue或meristem)顶端分生组织(apical meristem)侧生分生组织(lateral meristem)居间分生组织(intercalarymeristem)形成层(cambium)木栓形成层(cork cambium或phellogen)原分生组织(promeri-stem)初生分生组织(primary meristem)次生分生组织(secondary meristem)保护组织(protective tissue)薄壁组织(parenchyma)机械组织(mechanical tissue)输导组织(conducting tissue)分泌结构(secretory structure)表皮(epidermis)周皮(periderm)气孔(stoma)皮孔(lenticel)保卫细胞(guard cell)吸收组织(absorptive tissue)根毛(root hair)木栓(phellem或cork)栓内层(phelloderm)同化组织(assimilating tissue)储藏组织(storage tissue)储水组织(aqueous tissue)通气组织(aerenchyma)传递细胞(transfer cell)厚角组织(collenchyma)厚壁组织(sclerencnyma)石细胞(sclereid或stone cell)纤维(fiber)木质部(xylem)韧皮部(phloem)管胞(tracheid)导管分子(vesselelement或vesselmember)穿孔(perforation)导管(vessel)筛管分子(sieve-tube element或sieve-tube member)筛管(sieve tube)筛孔(sieve pore)筛孔(sieve pore)筛板(sieve plate)原生质联络索(connecting strand)胼胝质(callose)筛域(sive area)伴胞(companioncell)胼胝体(callus)筛胞(sieve cell)腺表皮(glandular epidermis)腺毛(glandular hair)蜜腺(nectary)排水器(hydathode)吐水(guttation)水孔(waterPore)通水组织(epithem)分泌细胞(secretorycell)分泌腔(secretorycavity)分泌道(secretorycanal)乳汁管(laticifer)无节乳汁管(nonar-ticulatelaticifer)有节乳汁管(arti-culatelaticifer)组织系统(tissue system)皮组织系统(dermal tissue system)维管组织系统(vascular tissue system)基本组织系统(fundamental tissue system或ground tissue system)皮系统(dermal system)维管系统(vascular system)基本系统(fundamental system或ground system)种子(seed)胚(embryo)胚乳(endosperm)种皮(seed coat,testa)外胚乳(perisperm)胚根(radicle)胚芽(plumule)胚轴(hypocotyl)子叶(cotyledon)种脐(hilum)种阜(caruncle)种脊(raphe)有胚乳种子(albuminousseed)无胚乳种子(exalbuminous seed)胚芽鞘(coleoptile)胚根鞘(coleorhi- za)盾片(scutellum)外胚叶(epiblast)种子萌发(seed germination)子叶出土的幼苗(epigaeous seedling)子叶留土的幼苗(hypogaeous seedling)器官(organ)营养器官(vegetative organ)根(root)根系(root system)主根(main root)直根(tap root)初生根(primaryroot)侧根(lateral root)次生根(secondaryroot)不定根(adventitiousroot)定根(normal root)种子根(seminal root)直根系(taprootsystem)须根系(fibrousrootsystem)原始细胞(initialcell)不活动中心(或称静止中心,quiescentcentre)根尖(roottip)根冠(root cap)分生区(meristematiczone)伸长区(elongationzone)成熟区(maturationzone)维管柱(vascular cylinder)皮层(cortex)切向分裂(弦向分裂,tangentialdivision)平周分裂(periclinalkivision)径向分裂(radialdivision)横向分裂(transversedivision)垂周分裂(anticlinaldivision)根毛区(roothairzone)初生生长(primary growth)初生组织(primary tissue)初生结构(primary structure)根被(velamen)外皮层(exodermis)内皮层(endoder-mis)凯氏带(Casparian strip)通道细胞(passage cell)中柱鞘(pericycle)髓(pith)初生木质部(primary xylem)初生韧皮部(primary phloem)外始式(exarch)原生木质部(protoxylem)后生木质部(metaxylem)木质部脊(xylem ridge)二原型(diarch)三原型(triarch)四原型(tetrarch)五原型(pentarch)六原型(hexarch)多原型(polyarch)原生韧皮部(protophloem)后生韧皮部(meta-phloem)根原基(root primordium)内起源(endogenousorigin)形成层环(cambium ring)木射线(xylemray)韧皮射线(phloemray)维管射线(vascularray)木栓形成层(phellogen或cork cambium)栓内层(phelloderm)木栓(phellem或cork)周皮(periderm)共生(symbiosis)根瘤(root nodule)菌根(mycorrhiza)外生菌根(ectotrophic mycorrhiza)内生菌根(endotrophic mycorrhiza)内外生菌根(ectendotrophicmycorrhiza)茎(stem)节(node)节间(internode)枝或枝条(shoot)叶痕(leafscar)维管束痕(bundle scar,简称束痕)芽鳞痕(bud scalescar)芽(bud)枝芽(branch bud)叶芽(leafbud)花芽(floralbud)叶原基(leaf primordium)腋芽原基(axillary bud primordium)侧枝原基(lateral branch primordium)枝原基(branchprimordium)芽轴(bud axis)定芽(normalbud)不定芽(adventitiousbud)顶芽(terminal bud)腋芽(axillary bud)侧芽(lateral bud)副芽(accessory bud)叶柄下芽(subpetiolar bud)裸芽(naked bud)被芽(protected bud)鳞片(scale)芽鳞(bud scale)鳞芽(scaly bud)混合芽(mixed bud)活动芽(active bud)休眠芽(dormant bud)潜伏芽(latent bud)直立茎(erect stem)缠绕茎(twining stem)攀援茎(climbing stem)匍匐茎(creeping stem)纤匍枝(runner)单轴分枝(monopodial branching)合轴分枝(sympodial branching)假二叉分枝(falsedichotomous branching)二叉分枝(dichotomousbranching)分蘖(tiller)原表皮(protoderm)基本分生组织(ground meristem)原形成层(procambium)生长点(growing point)生长锥(growing tip)茎端(stem apex)根端(root apex)枝端或苗端(shoot apex)茎尖(stemtip)根尖(root tip)组织原学说(histogen theory)表皮原(dermatogen)皮层原(periblem)中柱原(plerome)原套-原体学说(tunica-corpus theory)原套(tunica)原体(corpus)细胞学分区概念(concept of cytologicalzonation)叶原座(leaf buttress)初生组织(primary tissue)初生结构(primary structure)通气组织(aerenchyma)淀粉鞘(starch sheath)无限维管束(open bundle)有限维管束(closed bundle)外韧维管束(collateral bundle)双韧维管束(bicollateral bundle)周韧维管束(amphicribral bundle)周木维管束(amphivasal bundle)同心维管束(concentric bundle)中柱(stele)原生中柱(protostele)管状中柱(siphonostele)中央柱(centralcylinder)维管柱(vascularcylinder)内始式(endarch)环髓带(perimedullaryzone)髓腔(pith cavity)髓射线(pith ray)初生射线(primary ray)树脂道(resin canal)维管束鞘(bundle sheath)下皮(hypodermis)初生加厚分生组织(primary thickening meristem)束中形成层(fascicularcambium)。
植物学上

植物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陆时万、吴国芳等编著主讲人:柴素芬教学参考书1、徐汉卿主编,植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丘荣熙、祁碧霞,植物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3、吴万春主编,植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植物学绪论一、植物界(一)生物界的划分1、两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瑞典科学家林奈,十八世纪。
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
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
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
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非胞生物界(类病毒、病毒),七十年代,我国学者。
本教材采用两界系统。
(二)植物界的发生发展生物:无机物→有机物→非细胞→细胞1、简单→复杂(单细胞执行全部生活功能→多细胞,有分工现象。
)2、水生→陆生(苔藓是过渡类型,从而产生根、茎、叶和维管组织。
)3、低级→高级(不能适应的,趋于衰退或灭亡,适应的,从生理功能到形态结构都将发生变异。
)二、内容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
分支学科:植物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学、植物生态学、地植物学等。
三、作用主要讲光合作用叶绿素6CO2+6H2O C6H12O6+6O2太阳能①贮能:太阳能→化学能,并以化学键能的形式贮存在碳水化合物的分子中,植物也就成为地球上其它生物的能量供应者。
②放氧:动、植物人类的呼吸,物质的燃烧,使地表大气中CO2和O2的浓度基本恒定。
③无机物→有机物:自身营养,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
绿色植物的三大宇宙作用。
四、学习方法观察、比较、实验。
认真上好理论课和实验课,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植物细胞的一般形态和大小,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及植物细胞后含物的类型;掌握植物细胞的繁殖方式。
《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复习总结

马丽霞《植物学》课程教学平台(二)06生物技术班《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复习要点本课程的教学要求1.形态解剖部分主要掌握种子植物的根、茎、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
2.植物的基本类群部分主要掌握七大类群的基本特征,代表植物和起源演化。
3.被子植物分类部分主要掌握分类单位、学名、形态结构的演化规律,重要目、科的特征及起源和演化。
下面将按各章顺序进行学习指导:第一章绪论一、本章教学内容为:1.植物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2. 植物科学的重要作用3.植物界划分和植物科学的分支学科4.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5.学习植物学的方法二、本章思考题:1.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2.什么光合作用和矿化作用?它们在自然界中各起什么作用?3.为什么说,植物对环境具有保护作用?4.如何学习植物学?第一编种子植物的形态与解剖第一章种子与幼苗一、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二、本章复习思考题1.学习植物各器官的形成与发育,为什么从种子开始,为什么说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原始体?2.总结种子的基本结构有哪些?比较有胚乳种子中双子叶植物种子与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的种子有何异同。
3.种子里有哪些主要的贮藏物质?4.种子萌发的内外条件是什么?萌发的主要过程如何?从胚发育为幼苗可以见到哪些形态方面的变化?5.何谓"子叶出土幼苗"和"子叶留土幼苗"?第二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一、本章重点内容:(一)植物细胞1、原生质体2.细胞壁3. 质体4. 液泡5.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二)植物的组织1.植物组织2.植物组织的类型3. 维管系统二、本章复习思考题1.简述植物细胞的结构。
2.说明质体的亚显微结构。
3.简述细胞壁的结构。
4.简述植物细胞后含物及其显微鉴定方法5.什么叫细胞的分化?6.什么叫植物的组织?7.分别说明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结构的概念,细胞的特点、功能和分布。
植物形态学与解剖学

植物形态学与解剖学植物形态学与解剖学是植物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学科,它们研究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和内部组织构造。
通过对植物形态和解剖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适应环境的特性,以及植物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一、植物形态学植物形态学研究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植物的大小、形状、颜色、表面特征等。
通过形态学的观察,我们可以判断出植物的种类,并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分类学特征。
形态学主要关注植物的根、茎、叶和花等部分。
根是植物的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器官,根的形态特征包括根长、直径、分枝情况等。
茎是植物的支撑结构,茎的形态特征包括高度、分枝方式等。
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叶的形态特征包括叶片的大小、形状和叶缘的特征等。
花是植物进行繁殖的器官,花的形态特征包括花冠的颜色、花瓣的形状和花序的排列等。
二、植物解剖学植物解剖学主要研究植物的内部组织构造,包括细胞构造和组织结构。
通过解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物质运输途径和抗逆能力等。
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特征之一,它保护细胞并赋予植物形态结构的稳定性。
细胞膜则是控制物质进出的屏障,细胞质包含各种细胞器,细胞核则负责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
组织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功能单位,包括表皮组织、维管束组织、绒毡组织等。
表皮组织位于植物的表面,它保护植物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
维管束组织负责植物内部的物质运输,通常包括导管细胞和木质部细胞等。
绒毡组织则位于根部,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三、植物形态学与解剖学的意义植物形态学与解剖学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生态特性和分类关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植物的形态与解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生长方式。
此外,植物形态学与解剖学的研究对于植物的分类学和系统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组织构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分类位置和相互关系,因此,通过形态学和解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判断植物的分类归属和演化关系。
植物学解剖学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 种子是有一定寿命的,超过了 一定的期限,就会丧失它的活力不 再萌发。 • 一般植物种子的寿命是几年到 十几年。莲的种子可以活到150年 ,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和种 子,一般能活2--3年。
种子的休眠
种子休眠:成熟种子在合适的萌发条件下仍不能萌发的现象。
1、胚 是构成种子的最主要部分
•(1)胚芽 由生长点和幼叶组成。禾本 科植物,有胚芽鞘。 •(2)胚轴 连接胚根胚芽和子叶 •上胚轴 子叶着生点至第一片真叶之间部 分 •下胚轴 子叶着生点至胚根之间的部分 •(3)胚根 由生长点和根冠组成 • 禾本科植物有胚根鞘 •(4)子叶 有单,双和多数的区别 • 功能:贮藏(大豆),光合作用(棉
•2、胚乳 有或无 • 功能:贮藏营养物质糖类(淀粉,糖, 半纤维素)油脂和蛋白质。 •3、种皮 保护功能 •不同的情况:厚薄,质地,颜色,表皮毛 ,颖果种皮萎缩 •种脐:种子脱离果实时留下的痕迹(如蚕 豆一端黑色的眉条) •种孔:在种脐一端,珠孔留下的痕迹 •种脊:维管束集中分布的地方,为种子腹 面中央一条稍隆起的纵向痕迹。倒生胚珠才 有,由株柄和珠被合生发育而成。
一、种子休眠的原因和破除
(一)种皮限制 种皮不透水、不透气;种皮太硬等;
物理、化学方法破除; 氨水(1:50)处理松树种子, 98%浓硫酸皂荚种子—冲洗—浸泡
(二)种子未完成后熟 后熟(after-ripening):种子在休眠期内发生的生理生化过程。 可用层积处理的方法破除休眠。
(三)胚未完全发育
二、种子的主要类型
•(一)有胚乳种子 •1、蓖麻种子的结构(双子叶) •2、小麦种子的结构(单子叶) •(二)无胚乳种子
•1、蚕豆种子的结构(双子叶) •2、慈姑种子的结构(单子叶)
《植物形态解剖学》电子教案

教案课程名称:植物形态解剖学学时:50学时适用专业:植物科技学院本科专业任课教师:张美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形态解剖学》电子教案一、课程编号:B1013101适用专业:农学专业、植保专业、园艺专业、资源与环保专业本科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期:第二学期总学时:50学时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30学时、实验课学时数20学时二、学时数的分配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教学进度表课程名称:植物解剖学学时:50 任课教师:张美萍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三、单元教学计划四、教学内容:课目一: 绪论与细胞结构2学时1、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学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学习目的。
掌握植物细胞基本结构与功能,明确植物细胞的繁殖方式。
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各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植物细胞的重点是徒手切片和临时制片方法、植物绘图技术;植物细胞、植物细胞后含物的鉴定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植物组织类型、初生保护组织-表皮、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
难点是徒手切方法、植物绘图技术,在显微镜下寻找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
绪论第一节植物与植物界一、植物的多样性(10分钟)1.种类多样性。
2.植物在地球上分布的多样性。
3.植物形态的多样性。
4.植物体的内部结构简繁差别很大。
5.植物的营养方式不同。
6.植物体寿命长短不同。
二、植物界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界的划分(10分钟)(一)植物共有的基本特征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构成。
2.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行自养生活。
3.多数植物在后天生活中,能不断产生新的植物体部分或新器官。
4.植物对环境的变化一般不能作出运动反应,而在形态出现长期适应的变化。
如仙人掌科植物。
(二)生物界的划分1.二界系统:2. 三界系统:3. 四界系统:4. 五界系统:5. 六界系统:第二节: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0分钟)一.植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细胞内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能,把简单的无机物(CO2和H2O)合成碳水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植物学-名词解释--形态解剖部分

植物学常用术语解释(形态解剖部分)二体雄蕊一朵花中的雄蕊 , 九个花丝联合 , 一个单生 , 呈两束。
如蝶形花亚科植物。
十字形花冠十字花科植物花冠由 4 片花瓣组成,排列成十字形,称为十字形花冠,如白菜、萝卜等。
上升(向)覆瓦状排列 (ascending imbricate arrangement) 苏木科的假蝶形花冠。
最上方的一枚花瓣最小,处于最内方,依次被包于2枚侧生的花瓣和最下方的1对花瓣最小,处于最内方,依次被包于2枚侧生的花瓣和最下方的1对花瓣中。
个体发育植物种类的每一个体都有发生、生长、发育以至成热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个体发育。
子房子房是被子植物花中的雌蕊的主要组成部分,子房由子房壁和胚珠组成。
当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
孑遗植物 (relict plant) 在某个较老的地质历史时期,曾经非常发达,种类很多,分布很广,但到较晚时期或现代,则大为衰退,只有一二种孤立地生存于个别地区,并有日趋绝灭之势的植物,称为孑遗植物,如仅产于我国的银杏、水杉等。
小坚果 (nutlet) 一种小坚果状的干果,由合生心皮的上位或下位子房形成,在果实形成过程中,子房分离而形成一颗种子的坚硬小果,如唇形科、马鞭草科大部分种类的果实。
小花(floret) 组成禾本科小穗中的一个单位,典型的小花包括外稃、内稃、浆片、雄蕊和雌蕊。
小孢子 (microspore) 又称雄孢子。
在某些蕨类植物中,减数分裂产生一种较小的减数孢子,叫小孢子。
种子植物单核细胞的花粉粒,也称小孢子。
小孢子发育后形成雄配子体。
小孢子叶 (microsprophyll) 具有小孢子囊的叶状器官。
小型叶蕨类植物的小型叶为原始类型,只有 1 个单一的不分枝的叶脉,无叶隙和叶柄,是由茎的表皮突出形成的。
如松叶蕨、石松等拟蕨类植物的叶子。
小核果(drupelet) 在一朵花中具有多数雌蕊,以后每个雌蕊形成一个小果实,它们全由单心皮组成,通常仅含一粒种子,因形状很小,故称小核果。
植物学(完整课件)

CONTENTS
• 植物学概述 • 植物细胞与组织 • 植物的营养器官 • 植物的繁殖器官 • 植物的生长发育 • 植物的分类与进化
01
植物学概述
植物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来自植物学的定义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生命现象和植 物界演化规律的科学,涉及植物 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分 类、进化等方面。
生活在水中,无根、茎、叶的分化,通过光合 作用制造有机物。
01
地衣植物
由藻类和真菌共生而成,具有独特的 形态和生理特征。
03
蕨类植物
具有真正的根、茎、叶和孢子囊,生活在阴 湿环境中。
05
02
菌类植物
包括细菌、真菌等,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 合作用,通过吸收其他生物体或有机物的营 养而生活。
04
苔藓植物
开花与传粉
受精与结实
花粉在柱头上萌发,产生花粉管,将 精子输送到胚珠内与卵细胞结合,形 成受精卵,进而发育成种子。
植物开花后,雄蕊产生花粉,雌蕊柱 头接受花粉,完成传粉过程。
植物生长与发育的调控
01
激素调节
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生长素、赤
霉素、细胞分裂素等。
02
环境因子
根的类型
主根、侧根、不定根
茎的结构与功能
茎的基本结构
节、节间、叶痕、芽
茎的主要功能
支持叶、花和果实,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贮藏营养物质
茎的类型
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
叶的结构与功能
叶的基本结构
01
叶片、叶柄、托叶
叶的主要功能
02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收和分泌作用
叶的类型
03
4.2.44.2.2花雄蕊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

雄蕊群—花药破裂方式
横裂Leabharlann 2)花药着生位置(三)雄蕊的形态
1、雄蕊类型
四强雄蕊 二强雄蕊 单体雄蕊 二体雄蕊 三体雄蕊 多体雄蕊 聚药雄蕊
四强雄蕊:即雄蕊6枚,彼此分离,4枚较 长,2枚较短(如十字花科植物的雄蕊)。
二强雄蕊:即雄蕊4枚,彼此分离,2枚较长,2 枚较短(如唇形科、玄参科植物的雄蕊)。
金鱼草
单体雄蕊:即雄蕊多数,于花丝下 部彼此联合成管状,成为一体。如 锦葵科植物的雄蕊。
二体雄蕊:即雄蕊10枚,于花丝下部 9枚彼此联合,另1枚单独存在,形成 2束(如蝶形花科植物的雄蕊)。
多体雄蕊:即雄蕊多数,于花丝下 部彼此联合成多束(如金丝桃科、 山茶科植物的雄蕊)。
南山茶
聚药雄蕊:即雄蕊5枚,花药彼此联 合成管状,花丝分离,着生于花冠筒 上。如菊科植物的雄蕊。
4、被丝托
由花被、花丝的基部和 花托的延伸部分联合而 成的碟状、杯状至坛状 的结构。
植物学(上)

《植物学》(上)绪论一、植物界(一)生物界的划分在自然界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植物只是自然界多种多样生物中的一员。
整个生物界的划分,关系到植物界的范围、细致的分类和进行其他的研究。
生物界究竟应该分成几个界,长期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18世纪就将生物界分成植物和动物两界,这种两界系统,建立得最早,也沿用得最广和最久。
以后出现了三界系统,即在动、植物界外,又另立原生生物界。
后来又有了四界系统,即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或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
所谓五界系统,即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
在70年代,我国学者又把类病毒(viroids)和病毒(virus)另立非胞生物界,和植物界、动物界、菌物界(即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共同组成了六界系统。
在不同生物界的分界系统中,植物界的范围大小不一。
在同一分界系统中,由于各学者的看法不同,植物界所包括的具体植物种类也不完全一样,例如在五界系统中,魏泰克(R.H.Whittaker,1969)提出植物界包括维管植物、苔藓植物、红藻、褐藻和绿藻;动物界包括多细胞动物;真菌界包括真菌和粘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和金黄藻;原核生物包括蓝藻和细菌。
而马古利斯(L.Margulis,1974)提出的五界系统除动物界和原核生物界包括的内容与魏泰克的相同外,植物界包括维管植物和苔藓植物,真菌界包括无鞭毛真菌,原生生物界包括鞭毛真菌、粘菌、红藻、褐藻、金黄藻、绿藻和原生动物。
但是从进化关系上看,生物界的划分,却把许多通常认为的植物划入了其他界,而不少分界系统中所谓植物界,又只包括维管植物和苔藓植物,因此,对广泛地了解植物界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书作为植物学基础课的教材,仍采用两界系统,以便范围较广,易于理解,有利于初学者。
(二)植物的类型和分布生物界按上述两界系统分类,现在已经知道的植物种类多至50余万种,包括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等。
植物的形态与功能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叶的变态
叶卷须
叶刺
捕虫叶
植物的器官由各种组织和细胞组成
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 或不同类型细胞群组成的 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组织。
被子植物的三大组织即:表皮 组织、维管组织和基本组织
表皮组织系统是覆盖和保护植物 的一层排列紧密的表皮细胞。
维管组织系统具有输导水分及养 分和机械支持的功能。
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形成新个体的过 程。这些性细胞称为配子,为单倍体。两个配子结 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由合子再发育形成新的个体。
植物的繁殖
无 性 繁 殖
营
养
繁 殖
有 性 繁
殖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和世代更替
孢子体世代与配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 交替出现,这就是植物生活史中的世代交替现象。
产生于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两侧的叶原基,而芽则产生于叶腋 处的芽原基。
植物茎的分枝是由叶腋处的 芽原基产生的
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双子叶茎的初生结构
次生结构
茎的生长与结构
茎的顶端分生组织衍生出的细胞经过分裂、延长生长和分化,
形成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3部分组成的茎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维管束 环状,环的内部为髓, 外 部 为 皮 层 , 在 维 管 表皮
马铃薯等 荸荠、芋、慈菇等 洋葱、水仙、百合等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茎的变态类型
根状茎
根
节
匍匐茎(草莓)
根状茎(鸢尾)
土豆(块茎)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千姿百态的叶
被子植物的叶
叶柄、叶鞘、叶脉
单子叶植物通常为 平行的叶脉,双子 叶植物为网状叶脉。
叶的形态多种多样, 通常体现在排列方 式(叶序)、复叶 的类型、叶形、叶 缘和叶脉的形态等 各个方面。
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

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科学,其中的形态解剖部分主要关注植物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包括植物的根、茎、叶、花及果实等部分的构成和特征。
形态解剖学的研究对于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讨论植物的形态解剖特征及其在生态学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根根是植物的下部器官,主要功能是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为植物提供营养,同时还起到支持和固定植物的作用。
根的主要结构包括原生根和次生根两种。
1、原生根原生根是从胚芽产生的第一根根,其结构简单,由根头、根冠、根发生区、根毛和侧根等组成。
根头是根最末端的部位,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其表面密布着根毛,可以扩大根的表面积,增强吸收能力。
根冠位于根头的上方,主要作用是保护根发生区并控制根的前进方向和速度。
根发生区是原生根的生长中心,其细胞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不断向前延伸。
2、次生根次生根是在原生根的基础上发生的分支根,其形态和结构复杂。
次生根与原生根不同的是,其发生在已经成熟的根部,其根冠和根发生区已经不存在,根头则由根尖代替。
次生根一般生长较浅,其侧根和分支数目很多,可扩大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面积。
二、茎茎是植物的上部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支撑叶片和花果,并将水分和养分输送到根部。
茎的主要结构包括节,节间、叶子、花和果实等部分。
1、节茎上的节点是茎的最基本单位,其结构如下:节有两侧形成的枝与茎之间相互延伸,称为节的基部;末端与其他节相连结,称为节的顶端。
茎上的节是茎长过程中的分界点,茎的不同部位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
2、节间节间是相邻节之间的部位,其长度代表一段茎长的大小。
茎的不同部位之间节间长度不同,例如竹子的节间长度为150-200厘米,而干旱地区植物生长的茎则可能只有几毫米。
3、叶叶是茎的附属物,具有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光合产物,向植物提供能量和营养。
叶的主要结构包括叶片、叶柄、叶翼和叶柄基等部分。
叶柄将叶片与茎相连,叶柄基则是叶柄与茎相连的地方。
植物学(上)植物形态解剖学

2019年5月6日星期一
一、植物界
3.四界系统和五界系统—魏泰克(1959-1969) 真菌界(1959):将不含叶绿素的真核菌类(真菌和粘菌)从 植物界划出,建立真菌界。 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和真菌界。 植物界包括:具有光合色素的所有多细胞生物(多细胞藻类、 地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原核生物界:将四界系统中归入原生生物界中的细菌和蓝藻 分出,建立具有原核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界。 五界系统(1969):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 核生物界和真菌界(菌物界)。
植物胚胎学(Plant embryology):研究植物胚胎结构、 发生和分化的学科。
2019年5月6日星期一
三、植物学的内容
2.植物系统学:研究植物类群的分类、鉴定和亲缘关系, 从而建立植物进化系统和鉴别植物的学科。 包括两大领 域: 植物系统学(狭义):研究植物系统发育的学科。即研 究从最原始的原核生物到最高级的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 过程。 植物分类学:研究植物各分类群的分门别类,直至分类 鉴别到种,并建立科学的分类系统的学科。
2019年5月6日星期一
三、植物学的内容
3.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研究植物体生理功能、 各种功能的变化、生长发育的情况,以及在环境条件影 响下所起的反应等的学科。
4.植物遗传学:研究植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学科。 5.植物生物化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中化学本质的学科。
如植物新陈代谢的过程等。 6.分子植物学:本专业将开设一门分子生物学课。 7.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个体与环境条件间相互关系的学
㈡ 植物学内容简介
1.植物形态学:研究植物体内外形态和结构,器官的形成和 发育,细胞、组织、器官在不同环境中以及个体发育和 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学科。 三个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