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端砚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肇庆端砚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摘要]:肇庆端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集雕刻、绘画、诗词、书法、篆刻等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品,历代文人骚客都喜爱并收藏。端砚和肇庆文化紧紧相连,肇庆有“中国砚都”之称。肇庆人深深知道中国砚都沉甸甸的份量。中国砚都的称号固然使人感到欣喜和荣耀,更使肇庆人感到继承、保护、发展端砚事业的任重道远。

[关键词]:肇庆端砚中国砚都发展人才未来

虽然我们这一代已经是不需要再用到端砚的一代了,但是身在浸染端砚文化的肇庆,对于她的过去还是从老一辈口中听得耳熟能详的。

砚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不称砚而称为“磨器”,后来将“磨器”改称为砚。砚的品种很多,有石砚、砖砚、陶砚、玉砚、漆砚、金属砚等。在种类繁多的砚中,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砚、甘肃的洮砚、山西的澄泥砚为我国的四大名砚。

端砚在四大名砚中最为称道,端砚始于唐、盛于宋、精于明清、延至今天。而端砚在唐代已经被列为贡品,历代帝王、文人雅士留下了大量赞美端砚的诗词、著述、砚铭、传说、故事、对联、谜语、书画等,形成了完整的端砚文化体系。端砚是集雕刻、绘画、诗词、书法、篆刻等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品。

俗语云:“武士爱剑,文人爱砚”。在端砚历史上,共有六十多位皇帝与端砚结缘,文人雅士更是数不胜数,历代文人墨客大都爱砚,爱收藏砚,常与砚相随相伴,因而有文人就有砚,如美人之有镜之说。李贺、刘禹锡、苏轼等历史上的文人对此都曾挥毫留诗赞叹。李贺诗中有名句“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文人不仅爱砚、藏砚,大都喜欢把座右铭刻在砚上,亦称砚铭。纪晓岚被贬新疆时,多次上呈请求随身携带与他相伴多年的一方砚,行前在砚首自题砚铭:“枯砚天嫌似铁顽,相随同出玉门关。龙沙万里交游少,只尔多情共往还。”身陷逆境中的文人,远离家乡,亲朋旧友随之离去,只有怀揣的砚台相随相伴成为苦闷中的“朋友”。

民族英雄岳飞也喜欢在砚上留砚铭,他在一方用了多年的砚台上自刻着“坚持、守白、不磷、不淄”几个字,充分显示出矢志不渝的民族气节。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一次为宋徽宗写御屏,书毕颇得徽宗好评。米芾趁机捧着案上的端砚,跪在皇帝面前请求说:“这方砚台已经被我沾染,不能再送回皇上的书房了。”徽宗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当场把这方砚赐给了他。米芾高兴得手舞足蹈,千恩万谢地退出去,徽宗又笑着说:“米芾的‘癫’果真名不虚传啊”!

而端砚和肇庆文化紧紧相连,当然也有不少典故,如宋代名臣包拯在肇庆端州任知郡事三年,铁面无私,公正廉明,减少贡砚,为端州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包拯离任时,船出羚羊峡,突然波浪翻腾,狂风骤起。包公事感跷蹊,经查问得知端州砚工为了表达他们的敬仰,特意托人送来了一方用黄布裹着的名贵老坑端砚。包公便将这方端砚抛进西江。刹时,江上风平浪静。后来,那方砚化成了一块陆洲,这就是砚洲岛。包砚的那块黄布形成了一片黄色的沙滩,人称"黄布沙"。后来人们在砚洲岛上建起了包公祠,至今香火不断。即便是走在今日的砚洲岛上,随着导游的脚步,他还会亲切地把这一切为你娓娓道来。

翻开端砚的近代发展史,她的路也曾荆棘满途,民国时期的战乱,使端砚发展基本停顿,只有个别作坊以雕刻端砚勉强维生,而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坑、坑仔岩与麻子坑三大名坑的重新开采。

这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商议和决定中国大事的庄严场所一一人民大会堂见证了这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2004年9月5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举行中国文房四宝特色区域荣誉称号授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砚都——“肇庆”的金色牌匾郑重授予肇庆市人民政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肇庆又增添了“中国砚都”的桂冠。

肇庆人深深知道中国砚都沉甸甸的份量。中国砚都的称号固然使人感到欣喜和荣耀,更使肇庆人感到继承、保护、发展端砚事业的任重道远。

西江羚羊峡两岸的旑旎山岭,北岭的逶迤山麓,分布着唐代至今数十个历朝历代开采的砚坑,出产天惠优渥于我们的端砚制作原料。这些石质细腻、娇嫩、致密、坚实,石色丰富多彩,具有绚丽多姿石品花纹的端砚石,是非再生性和分布地域性的珍稀矿种,是大自然惠赠给我们的独有珍宝。

端砚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端砚雕刻从业人员对雕刻艺术的传统继承和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推陈出新。政府关爱端砚人才,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在端砚创作,多出好作品,悉心培养人才,深入进行理论研究,为端砚事业的长盛不衰再作新的贡献。

人才,是端砚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市端砚人才队伍拥有职称和称号的人员116人,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承人1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4人、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7人,“肇庆市制砚名师”16人,一批对端砚事业作出了贡献的有功人员获得了表彰。充分显示了市委市政府对端砚人才的关注和敬重。市人事局、肇庆学院和端砚协会多次举办端砚理论知识培训班,培养了一批端砚设计、雕刻、理论研究、文化传播等方面的人才。端砚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和制砚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不少书画家、文学家也参与端砚艺术创作活动,有的还直接从事端砚的雕刻制作,出现了一些既从事书画创作,又从事端砚创作的双栖艺术家。

2006年5月,“端砚制作技艺”入选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砚艺人经过千百年形成的端砚制作技艺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保护。端砚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又被选为2008奥运会指定礼品,进一步增加了端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观望端砚未来的发展之路,不仅需要加强人才的培养,质量的提高,仍需要深化端砚文化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到端砚的历史价值所在,注重端砚文化和旅游名城互相渗透。现在,肇庆巳初步形成了以端砚文化村——砚坑紫云谷——砚洲岛为依托的端砚文化旅游专线。端砚业推进了旅游业,旅游业又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十七大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激发文化创造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发展文化生产力”等新思路、新要求。这为我市端砚业发展注入新思想、新动力,肇庆市委市政府正在加大力度,推动端砚业发展,力争在不远的将来把中国砚都建成我国南方文房四宝产品集散地,中国砚文化旅游基地,打造我省乃至全国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作为中国砚都居民的我们,也应该参与到推广端砚文化的力量中去,为更辉煌的明日端砚文化作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