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课总结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罪2023-11-08CATALOGUE目录•引言•不良行为概述•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案例分析•总结与建议01引言主题的重要性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行为和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稳定。
在青少年时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孩子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沾染不良习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预防违法犯罪,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演讲的目的提高青少年对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认识和警惕性。
帮助青少年掌握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02不良行为概述不良行为是指违反道德准则、法律法规或社会公德的行为,通常表现为损害他人利益、危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等。
不良行为可能源于个人的不良习惯、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等多种因素。
不良行为的定义不良行为的表现形式盗窃、欺诈行为:如偷窃、骗取他人财物等;恶意传播谣言、诽谤他人等;吸毒、酗酒等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
侵犯他人隐私、名誉权等;暴力行为:如打人、伤害他人等;可能导致个人形象受损、社会信誉降低,甚至面临法律制裁;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可能破坏家庭和睦、影响子女成长和教育;可能危害社会稳定、扰乱公共秩序,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03不良行为的影响020103杜绝不良行为学习和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
了解法律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不违反法律规定。
遵守法律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做有损法律形象的事情。
维护法律提高法律意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因情绪失控而做出冲动的行为。
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情绪管理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不良行为,要有自我约束的能力。
行为约束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改正。
自我反思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勤俭节约,不浪费食物和水资源等。
六一班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六一班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六一班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主题班会班会主题:六一班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导语: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远离不良行为,遵守法律法规,为自己的成长和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班会旨在通过法制教育,引导大家认识法律,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一、法律的定义与重要性法律是社会管理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
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保护了人民的合法权益。
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作为学生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
从小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能让我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并帮助我们远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
二、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违法犯罪行为严重损害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安全感。
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会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情境演练,让大家深刻认识到违法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危害,从而增强自己的法制意识和远离不良行为的决心。
三、如何远离不良行为1. 自我约束:我们应该总结以往的不良行为,认识到其对我们自身成长的阻碍和危害。
通过自我反思和约束,我们能够更好地远离不良行为,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借鉴他人经验:我们应该积极寻求他人的指导和经验,借鉴他们在避免不良行为方面的做法。
我们可以向老师、家长、学长学姐等寻求帮助和建议,通过他们的经验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3. 规范自身行为: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合理规划自己的行为。
在学习、交往、使用互联网等方面,我们要遵循法律法规,远离不良行为。
四、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合法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法制教育,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对我们个人发展的意义。
只有了解了法律,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禁止的,才能正确判断事物的真伪,做出正确的选择。
五、法制教育的途径与方法1. 学习法律知识:我们应该通过学习法律相关的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法规。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5篇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5篇篇1一、引言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依然严峻。
为了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开展了一系列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
本文将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工作内容概述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通过举办讲座、培训课程等形式,向青少年普及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2. 开展心理健康辅导。
针对青少年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加强家庭、学校、社会联动。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合力。
4. 开展社区活动。
通过组织社区文化活动、体育活动等,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引导他们远离不良风气。
三、工作成效分析1. 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效果显著。
通过开展讲座和培训课程,提高了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减少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2. 心理健康辅导取得积极进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青少年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
3. 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机制初步形成。
通过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形成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合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社区活动丰富多样。
通过组织社区文化活动、体育活动等,丰富了青少年的业余生活,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 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有待加强。
部分青少年对法律法规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2. 心理健康辅导需要深化。
当前心理健康辅导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上,需要进一步深化辅导内容,提高辅导效果。
3. 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机制需要完善。
虽然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联动机制,提高合作效率。
4. 社区活动参与度有待提高。
部分青少年对社区活动缺乏兴趣和参与热情,需要进一步提高社区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五、改进措施与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主题班会: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主题班会: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触目惊心: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问题一: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一)迟到、早退、旷课;教学区打球、不按时就寝、夜不归宿(二)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带首饰、男生留过耳长发(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场所;(九)携带管制刀具;吸烟、酗酒;(十)其它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案例1 (小偷小摸导致犯罪)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一度发生多起撬盗案件,财产损失几万元,警方将作案的26人捉拿归案,查明这伙人仅半年时间作案30余起,案值人民币10多万元.更令警方吃惊的是,作案者竟然都是在校中小学生和流失生,年龄最小的仅11岁,其中女性一名。
面对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蛋,办案干警没有像往常破案后的欣喜,心情反而变得沉重起来. 警方查明,26个孩子中有些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同警察打交道,按盗窃作案的次数和案值,足以判处徒刑,但由于年龄的关系,往往只能教育后予以释放.于是他们作案后受法律惩罚的犯罪恐惧心理一次次减弱,认为自己人小法律管不了,渐渐从一个月一次小偷小摸,发展到每月偷几次,有的几乎天天作案。
有些14岁的少年曾公开宣称:“我还能偷2年”,13岁的少年不甘示弱:“我还能偷3年,比你多一年”。
问题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还有什么?1.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到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
2.欣赏“哥儿们义气",与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年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结“拜把子兄弟”,排位分,喝血酒,干坏事。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使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二、教学内容:1.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2. 常见不良行为及其危害3. 法律法规的重要性4. 学生如何遵守法律法规,抵制不良行为5. 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与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认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3. 观看教育视频:播放相关教育视频,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4. 小组互动法:开展小组互动活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思考。
2. 学习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讨论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的原因。
3. 分析典型案例: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不良行为的发展过程,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4. 强调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教师讲解法律法规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法规的必要性。
5. 学习如何遵守法律法规,抵制不良行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6. 分享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分享自己掌握的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与技巧。
9. 课后跟进: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外的表现,及时了解他们在抵制不良行为、遵守法律法规方面的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跟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023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通用5篇)
2023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通用5篇)2023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篇120xx年,戚家山街道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主线,深化挖掘“两大特色”载体,主动渗透“幸福党建三叶草”元素,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四支队伍”建设,全力服务“五水共治”项目,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全方位提升辖区基层干部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一、紧紧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主线街道参加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基层党委4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106个,合计党员1500名左右,涉及到机关、村、社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单位。
2月28日,街道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后,各级党组织认真按照活动部署,精心谋划、周密安排,推动活动分层分类展开。
1、第一环节工作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一是统筹指导组织有序。
街道成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13名党政班子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和村(社区)主要干部被统一列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每名党政班子成员建立机关科室、村(社区)、企业党组织的“三联系点”,指导各层面的活动开展。
详细制定了《戚家山街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安排21项具体活动,明确时间节点,设置高标准活动要求,科学构建活动整体框架。
二是学教充分上下联动。
106个基层党组织以区域化党建工作片区为框架,迅速召开各层级的动员部署和“比学”活动。
第一阶段,街道党工委中心组学习6次,区领导、党校老师和街道班子成员集中授课17次,各科室集中学习12次,其他各党组织集中学习40余次。
通过各类宣教活动和上下联动,辖区全体党员紧跟活动步伐,学习上齐头并进,实效上比学赶超。
其中,渡头社区的青老聚首共话群众路线、青峙社区的集中学习平台搭建、林唐村的群众路线助拆迁、逸盛石化“五水共治”党代表工作室以及寻找身边先进党员等载体特色鲜明,落地性强,成效明显。
三是意见征集全面客观。
从问需、问症、问智三个维度,诚心听取群众意见,汲取群众智慧。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预防犯罪》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观视频等手法,用活动方式组织教学。
1.播放《一个好学生的堕落》视频。【内容:中学
教学过程 生小强原本是一个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
好闲的人以后,无心学习,经常旷课。起初还觉得对不
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因偷东西、打骂同学
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不但不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
社会上聚众斗殴,多次致他人受伤,父母为此付了不少
(3)什么是犯罪?它具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得
出来的?
(4)刑罚有哪些几类组成的?你能知道小强最后
受到的处罚是什么类型的何种处罚?罚金与罚款、拘役
与拘留有什么区别?
3.巡视指导。
4.根据小组展示内容归纳:①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严
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②刑罚
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5.播放《罚金与罚款、拘役与拘留的区别》微课。
面,从而不能自觉守法。还有部分学生在认识上有误区,
认为自己年轻不会违法,更不可能犯罪,即便有犯罪行
为但因年龄小不要紧。
心理和生理特征的“缺陷”:八年级学生已有法律
知识学习较少,加上正是青春期的躁动(易冲动),“哥
儿们义气”的作祟,正值叛逆期,容易出现违纪违法乃
至犯罪苗头。
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学生易受负面因素环境
课例研究综
本节课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
述
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的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内容。
第五课旨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要求,同时也是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的高度,阐明尊
预防青少年犯罪主题班会总结
预防青少年犯罪主题班会总结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对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我们开展了以预防青少年犯罪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活动内容1.主题演讲:邀请心理专家就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专题演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犯罪行为的危害。
2.案例剖析:分析近期发生的青少年犯罪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反思,提高警惕意识。
3.角色扮演:设计青少年犯罪现场模拟,让学生扮演犯罪者、受害者等角色,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法治观念。
4.小组讨论:针对青少年犯罪常见问题,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共同寻找解决之道。
活动效果1.学生认知提升:学生对青少年犯罪认知得到了提升,意识到犯罪行为的严重性及后果。
2.法治观念强化: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法治观念,使他们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规定,远离犯罪行为。
3.团队合作: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加强,形成了良好的班集体氛围。
未来计划1.继续开展类似主题班会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
2.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共同为预防青少年犯罪贡献力量。
3.持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因心理问题导致的犯罪行为发生。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相信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的支持与配合!特殊应用场合及对应条款更新特殊场合1:校外实践活动新增条款:1.安全考虑:在组织校外实践活动时,应加强安全意识,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紧急处置:指导学生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做好紧急处置工作。
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问题:在校外实践活动中可能遇到交通拥堵、天气突变等情况,导致学生安全受到威胁。
•解决方法:提前规划好行程路线,配备导游或领队负责带队,妥善安排好交通工具和救援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特殊场合2:社区宣传活动新增条款:1.社会影响:强调社区宣传活动的社会影响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升社会责任感。
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2篇)
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工作的一项任务,为了全面贯彻上级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文件精神,不断加强我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我校要根据实际高度重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理顺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起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长效机制,积极动员,广泛宣传,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使各项任务落到了实处,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健全组织,明确职责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书记牵头,政教处、团委、班主任、政治课教师等组成的学校防控在校生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团委书记、政教主任为具体责任人,班主任为班级主要责任人;学校领导包控重点对象。
在校内形成较为完整的防控网络,将学生违法情况纳入班主任实绩考核范畴,激励班主任重视防控。
二、争取支持,联防联控在上级的支持下,我校主动与防控对象所在社区、派出所联系,由社区、派出所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对学生在校外的活动情况实施监控。
同时联系有关部门对学校周边的小卖部、街道上游戏娱乐场所的不规范经营行为进行整治,有效铲除引诱学生违法犯罪的土壤。
三、重视家教,加强沟通。
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教育家长要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不能只顾赚钱,否则会误了孩子一生。
要求他们每周与班主任通一次电话,每两周与班主任见一次面,并严格控制学生零花钱。
四、正面教育,积极引导。
学校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
通过法制讲座、法律课程、班会、宣传橱窗等向学生宣传法律法规;要求全体任课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防控对象,鼓励他们积极上进,要求全校学生不歧视他们,主动帮助他们;新学期班主任普遍找防控对象谈心,帮助他们分析违法后果,指明成长道路。
五、加强防控,防微杜渐。
一控在校外自由活动时间。
将学校作息时间通报给家长,要求防控对象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到家、到校,一旦迟到、缺勤,班主任即与家长联系,查找原因。
二控交友。
安排品学兼优的好同学与其同路,督促他们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接触。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二、教学重点1.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2. 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3. 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2. 如何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习惯。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3. 讲座法:邀请法制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内容1.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介绍不良行为的概念、特点,以及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违法犯罪行为。
2. 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讲解法律、法规的作用,以及遵守法律、法规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讲座等方式,检验学生对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其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短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真实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历,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5. 讲座环节:邀请法制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6. 总结发言: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远离违法犯罪。
七、课堂作业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如何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的作文。
中学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总结8篇
中学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总结8篇篇1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中学阶段作为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旨在回顾和总结我校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方面的工作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工作总述本年度,我校围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开展了系列活动和措施。
通过加强法制教育、深化德育课程、家校联合共建、加强校园管理等手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全校师生法律意识普遍增强,校园氛围和谐稳定,未发生一起违法犯罪事件。
三、具体工作实施情况(一)法制教育普及化1. 课程设置:将法制教育纳入课程教学计划,定期开展法制知识讲座,确保每名学生都能接受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
2. 主题班会:组织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主题的班会,通过案例剖析、角色扮演等形式,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3. 校园文化活动: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化对法律的认识。
(二)德育课程深化发展1. 德育课程整合:将德育内容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 德育实践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 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导致的行为偏差。
(三)家校联合共建平安校园1. 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家校共同育人合力。
2. 家访制度:落实教师家访制度,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及时纠正不良行为。
3. 校外辅导员制度:聘请公安、司法等部门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来校指导,增强家长和学校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视。
(四)校园管理精细化1. 安全制度:完善校园安全制度,确保学生在校安全。
2. 纪律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严格管理校园秩序,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
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7篇
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7篇篇1一、引言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依然严峻。
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校积极开展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活动,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篇报告将对我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总结,旨在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工作内容概述1.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通过开展法制教育课程、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态。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辅导活动等,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
3.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举办文艺比赛、运动会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广泛兴趣爱好。
三、工作成效总结1. 学生法律意识明显提高。
通过法制教育课程的开展,学生对法律法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法律意识明显提高。
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学生的守法意识明显增强,违规违纪行为有所减少。
2. 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以及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解决了许多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 家校合作更加密切。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
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能够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在家校共同努力下,学生的成长环境更加和谐。
4. 学生兴趣爱好更加广泛。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举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广泛的兴趣爱好。
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发展个人潜能,还能在活动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四、工作反思与改进建议1. 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
虽然学生法律意识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违规违纪行为。
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预防青少年犯罪主题班会总结5篇
预防青少年犯罪主题班会总结5篇篇1一、班会背景鉴于当前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我校高度重视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为此特别组织了一场以“预防青少年犯罪”为主题的班会。
本次班会旨在提高同学们对青少年犯罪的认识,增强法治观念,掌握预防犯罪的知识和方法,从而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二、班会准备1. 搜集相关资料:班会前,班主任及班委成员积极搜集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数据及相关法律法规,为班会做好充分准备。
2. 制定班会计划:明确班会的目的、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确保班会的顺利进行。
3. 邀请专家讲座:联系学校法制专家,为同学们进行专题讲解,增强班会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三、班会内容1. 引入话题: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同学们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关注。
2.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和危害,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青少年犯罪的严重性。
3. 专家讲解:邀请法制专家进行讲座,讲解相关法律法规,普及预防犯罪的知识和方法。
4. 小组讨论:组织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对青少年犯罪的认识,提出预防措施和建议。
5.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法庭、情景剧等形式,让同学们亲身体验案件处理过程,增强法律意识。
6. 互动问答:针对班会内容,进行互动问答,检验同学们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班会效果1. 提高了认识:同学们对青少年犯罪的危害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法治观念。
2. 掌握了知识:同学们了解了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了预防犯罪的知识和方法。
3. 增强了意识:同学们认识到了自身责任,纷纷表示要遵纪守法,远离犯罪行为。
4. 促进了交流: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心得,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了解。
5. 提升了能力:通过模拟法庭、情景剧等形式的角色扮演,同学们的法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提升。
五、班会总结本次班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学们对青少年犯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法治观念,掌握了预防犯罪的知识和方法。
小学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7篇
小学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7篇篇1一、引言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性,并一直致力于开展相关工作。
本篇总结将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内,我们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二、加强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1. 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我们定期邀请法律专家为青少年们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向他们传授基本的法律知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让青少年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2. 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模拟法庭活动,让青少年们亲身体验法律程序,了解违法犯罪的严重性,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心态1. 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通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向学生们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测评,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防止心理问题积累导致违法行为的发生。
四、加强家校合作,构建良好成长环境1. 定期举办家长会:我们定期举办家长会,与家长们交流学生在校表现及存在的问题,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预防子女违法犯罪。
2. 建立家长微信群:通过建立家长微信群,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五、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学生远离不良风气1. 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我们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引导学生远离不良风气。
2. 建立学生兴趣小组: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六、建立预防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1. 制定预防方案: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等制定详细的预防方案,明确各项预防措施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8篇
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8篇篇1一、背景概述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我校始终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积极贯彻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校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同时提出今后工作的改进方向。
二、工作内容1.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我校通过举办法治讲座、模拟法庭等形式,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邀请法律工作者、公安干警来校进行法律知识普及,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
同时,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媒介,定期更新法治教育内容,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2. 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通过主题班会、德育课程、志愿服务等形式,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环节。
我校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服务。
同时,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和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4. 强化家校合作与社区联动构建家校联系机制,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同时,通过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社会融入的机会。
5. 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安全制度建设,完善校园安全设施。
加强门卫管理,严格出入校园制度。
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校园安全无死角。
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控和管理,预防学生受到不良影响。
三、工作成效1. 法治意识普遍提高通过广泛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学生的法治意识普遍提高,遵纪守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 道德素质明显提升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明显提升,校园风气更加和谐。
3. 心理健康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和心理咨询服务的提供,学生心理困扰得到有效解决,心理抗压能力得到增强。
2024年预防青少年犯罪主题班会总结(2篇)
2024年预防青少年犯罪主题班会总结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班的XX同学,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总结我们班级举行的主题班会。
本次班会的主题是预防青少年犯罪,旨在加强同学们对青少年犯罪的认识,提高大家的法制意识,帮助大家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首先,我们邀请了一位社会工作者作为本次班会的主讲嘉宾,给我们讲解了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预防方法。
通过她生动的案例和实际的数据,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青少年犯罪的危害性和对个人未来发展的影响。
她还向我们介绍了一些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常见方法,比如加强家庭教育、培养良好的伙伴关系、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提高社交能力等。
接下来,我们开展了一场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讨论活动。
同学们积极参与,畅所欲言,纷纷分享了自己在面对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和压力。
通过互动交流,我们不仅找到了很多共鸣和理解,更学到了很多管理情绪和应对压力的方法。
大家都意识到,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于预防犯罪非常重要。
此外,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法律的了解,我们还组织了一场模拟法庭活动。
同学们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庭审的过程体验法律的公正和严肃,同时了解到违法行为带来的法律后果。
大家通过这场活动更加明白,遵守法律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保护自己权益的重要途径。
最后,为了加深同学们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认识,我们还策划了一场警示教育片的放映。
这部教育片以真实的案例为基础,反映了一些同龄人因犯罪行为而走上毁灭性的道路。
同学们在观看过程中深受触动,进一步认识到犯罪行为的后果是不可逆转的,并对此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之心。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同学们对青少年犯罪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增强了自身的防范意识。
我们相信,只有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才能更好地远离犯罪,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希望我们班的同学们能将这次班会的收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将其变成我们健康成长的助力,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园欺凌防治主题班会总结(精选)
校园欺凌防治主题班会总结(精选)为贯彻落实《教体系统工作方案》精神,营造学校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和氛围,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共建平安和谐校园。
我校开展“扫黑除恶”主题班会。
情况如下:班会课上,班主任就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以及现阶段学生容易受到的伤害给大家作了介绍,并向学生们告知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积极宣传打击黑恶势力和违法犯罪的重要性。
同学们围绕应该如何做遵纪守法好公民、如何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等内容积极展开了讨论,大家从中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
通过班会,增强了同学们远离黑恶、预防犯罪、遵纪守法的意识。
学校还将通过电子屏、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方式扩大的社会影响力,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校教导处工作安排,上周,元通小学各班开展“严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活动。
各班主任带领学生观看了“防校园欺凌”的视频,视频通过模拟现场和动画的方式,再现了一些学校生活中同学之间欺凌的情景,演示和模拟了被欺凌后如何正确处理的方式。
引导学生不要参与欺凌行为,一旦被欺凌就要及时采取适当方式解决。
视频向学生展示了当前各地都存在的新的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
然后进一步带领学生认识校园欺凌的种类。
同时,列举了小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乱花钱、讲哥们义气等,提醒大家要及时改正,防止犯罪;教育学生要听老师、父母的话,不要到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懂得了如何避免和预防校园欺凌、面对校园欺凌“四忌”、学会保护自己、不做校园欺凌的施暴者等知识。
这次主题班会,学生明白了避免和预防校园欺凌的方法,了解到即使是未成年人,犯错也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了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不仅明白了知法、懂法,还懂得要遵纪守法,不欺凌弱小,共同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
为认真贯彻落实某某某印发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精神,治理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xx县第五中学召开“专项治理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 还有什么?
• 1: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 到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 • 2:欣赏“哥儿们义气”,与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 年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结“拜把子兄弟”,排位分, 喝血酒,干坏事。 • 3: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逐 渐发展到违法犯罪。 • 4:从小骄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称王称霸 乃至行凶打人。 • 5:小偷小摸会发展成盗窃抢劫。
常去这些场所随时有可能受到他人的不法侵害,
法律信箱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 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 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 进入的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 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 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 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一)偷窃
偷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量较少 的财物的行为。青少年中有的不满足自己生活
的欲望,看到人家吃得好、穿得好,心里很羡 慕,而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非法去窃取 公私财物。一些未成年人因缺少良好的教育环 境,平常喜欢贪点小便宜,从拿人家一本书、 一支笔、一块橡皮开始,逐渐养成小偷小摸的 习惯。任何事物总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有句老话叫做贼偷菜起,任其发展就会演变成 盗窃。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 讲文明礼貌,待人恭敬谦让,已成为时代风尚。 要求我们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抛弃动辄动手 打人,出口骂人的不良行为。如果从小养成了这 种不良行为,危害无穷。好多犯罪分子从小染着 了打架、怒骂别人的不良行为。 • 谦让名人轶事: 美国著名政治家帕金斯30岁那年任芝加哥大学 的校长,有人怀疑他那样年轻是否是能胜任大学 校长职位,他知道后说了一句“一个30岁的人所 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依赖他的助手兼代理校长 的地方是那么多”。就短短这一句话,使那些原 来怀疑他的人一下子放心了,对他敬意倍增。我 们经常讲一句话,叫有理也要让三分。我们在平 时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应学习这位校长忍让的胸 怀。
中度不良行为:
•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 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 (一)旷课、夜不归宿; • (二)携带管制刀具; •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 舞等场所; • (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 • (十)吸烟、酗酒。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触目惊心: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 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 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 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 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 外界因素影响外, 青少年违法犯 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法律词典
•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 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 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 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 侵犯, •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 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殷切的希望
• 1、勤奋学习,掌握必要的政治、文化、科学、法律知识 和劳动技能,提高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 2、遵守社会公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 爱社会主义,敬爱父母、尊重老师、敬老爱幼,艰苦朴素, 不做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事情,应当诚实谦虚,接受 别人的帮助教育,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 3、遵纪守法,不吸烟、不饮酒、不打架骂人、不赌博、 不早恋、不逃夜逃学、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仅向 成年人开放的娱乐场所、不观看不良的影视读物、不做其 它危害自身和他人身心健康的事。 • 4、努力锻炼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 • 5、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互学互助,共同进步。
轻度不良行为
• 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 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 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 • 轻度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对其相 关群体及其个人的危害上。 • 如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 染发、带首饰、男生留过耳长发、光头、 教学区打球、不按时就寝等各种违反学校 规章制度的行为,。
• 《死囚犯写给弟弟的一封信》
•
一失足成千古恨:
弟弟,父母这一辈子,养了你我两个孩子,现在我走了,孝 敬父母的重担全靠你一个人挑,哥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你。 我现在唯一能够做的,是给你留一句话:千万要学好,决不可 做坏事,就是很小很小的坏事也不可做。自从我被送进死牢房 里,就一直在想,我是怎么落得这样可悲的下场?追根寻源, 就是开始干坏事的时候,一点也不在乎,总认为没有什么了不 起的。记得我第一次做的坏事,是在小摊贩那里偷了两个苹果, 虽然心里害怕,但没有被人发现,平安无事,心里觉得占了便 宜,所以后来就不断地干些小偷小摸的事。占了一点小便宜, 慢慢地就想占大一点的便宜,在后来就想占更大的便宜。见了 好的东西,眼睛就盯住不放,心里发痒,手也痒了,总控制不 住自己。有时也很害怕,心里说别干了,别干了,可手伸出去 了。偷得多了,十次八次不被发现,但总有一天会被发现的。 为此,我两次被送劳教。本来,这是改掉坏毛病的好机会,管 教干部也都很和气,天天组织学习,讲道理,也尽了心。好多 像我这样的人都改好了,重新做人了,可我表面装着改好了, 但心里没改,出来后干得更厉害,心也变得狠了,终有今日的 结局。
二、携带管制刀具
•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条规定: 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
强簧刀或其他管制刀具的,处十五日以下拘 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警告。这些刀具之所
以禁止携带,因其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携 带管制刀具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件,特别是 青少年正是身体发育阶段,精力旺盛,但由 于法制观念和是非观念淡薄,争强好胜,行 动盲目而不计后果,携带管制刀具,极易一 时冲动,酿成不该发生的悲剧。
《少年犯主题曲》
• 妈妈妈妈,儿今天叫一声妈,禁不住泪如雨下,高 墙内春秋几度,妈妈呀,你墙外哭泣,泪雪染白发,想 昨天,儿像脱将野马,无法无天乱踢乱踏,妈妈呀,儿 跌入激流,几经沉浮不能自拔,几经沉浮不能自拔, 又恰似狂风暴雨,吹走了微放的花. 妈妈妈妈,儿今天叫一声妈,早见你泪腮边挂,高 墙内春风吹拂,妈妈呀,你墙外苦盼,枯枝发新芽,为 明天洗刷满身污泥,去旧迎新引装待发,妈妈呀,幼 苗回春,残枝败叶又发新芽,残枝又发新芽,儿已被 扶上骏马,去追回失去的年华,妈妈呀妈妈呀,妈妈 呀妈妈呀,妈妈呀妈妈,待儿回家时,再叫你亲爱的 妈,妈妈呀妈妈呀,妈妈呀妈妈呀,妈妈呀妈妈呀,妈 妈.
案例1 (小偷小摸导致犯罪) 2001年,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一度发生多起撬盗案 件,到2002年底,失窃案件多达几十起,财产损失几万元, 警方将作案的26人捉拿归案,查明这伙人自2001年3月至12 月间作案30余起,案值人民币10万元。更令警方吃惊的是, 作案者竟然都是在校中小学生和流失生,年龄最小的仅11岁, 其中女性一名。面对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蛋,办案干警没有 像往常破案后的欣喜,心情反而变得沉重起来。 警方查明, 26个孩子中有些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同警察打交道,按盗窃作 案的次数和案值,足以判处徒刑,但由于年龄的关系,往往 只能教育后予以释放。于是他们作案后受法律惩罚的犯罪恐 惧心理一次次减弱,认为自己人小法律管不了,渐渐从一个 月一次小偷小摸,发展到每月偷几次,有的几乎天天作案。 有些14岁的少年曾公开宣称:“我还能偷2年”,13岁的少 年不甘示弱:“我还能偷3年,比你多一年”。
大家谈
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 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 行为: •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 (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 (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 (六)多次偷窃; •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 (八)吸毒、注射毒品; • (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 犯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法律知识链接
• 《刑法》第二 百六十三 条规定,以 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 务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二)故意损坏财物
• 故意损坏财物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
公私财物的行为。
•
日常生活中的故意损坏财物,多出于报 复的动机,你对我不义那我就将你的财物 损坏,使你生活不好或叫你破破财等。青 少年中多出于嫉妒或寻找刺激,而偷偷地 把别人的东西损坏。这种行为既损害了别 人也害了自己。行为严重的构成犯罪,被 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要按《中华 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 通常称“敲竹杠”这种行为小则违法,大则犯罪。 • 如我市某技校一团委副书记文秀,乘全校教师开会 时溜进老师的办公室,在抽屉中发现出好的期中考 试的《数学》试卷,就用纸抄下来,抄的时候被同 班同学月娥发现。那次的期中考试文秀考了98.5分。 月娥因掌握文秀抄试卷的事,就经常以借为名向文 秀索要钞票和好的衣服。过了一阶段,文秀偷看试 卷的事也在同学中间传开了。文秀认为是月娥说出 去的,“你不仁,我不义”,主动向班主任坦白了 偷看试卷,月娥敲其钱、衣服的事。一星期后,两 人分别被学校作了处分。
宣
誓
• 我们郑重宣誓: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 不良行为习惯,提高法制意识,远离 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中学生,做一 个合格公民,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交上一个坏朋友 /programs/view/F9c4XUe03qg/
为了母亲的微笑 /show/wKEraZ6NR2GNvRUq.html
六、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 不适宜进行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 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营业性歌舞厅、酒吧、夜总会、通宵影剧 院;(二)带有赌博性的娱乐室、游戏厅; • (三)营业性台球房; • (四)卡拉OK厅和电子游戏厅在学校上课期间, 不能向中小学生开放。 • 未成年人识别能力较差,缺乏社会经验,辨别是 非的能力不强,进入这些场所易受到负面影响。 另外,这些地方往往是不法分子浪迹的地方,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