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官方报告)
201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1 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11 年 , 我国旅游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国内旅游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出境旅游市场继续快速增长。
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 1.35 亿人次 , 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484.64 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2%和5.8%;国内旅游人数 26.41 亿人次,收入 19305.39 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 13.2%和 23.6%;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 7025.00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22.4%;旅游业总收入 2.25 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 20.1%。
一、入境旅游——入境旅游人数 13542.35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1.2%。
其中:外国人 2711.20 万人次,增长 3.8%;香港同胞 7935.77 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澳门同胞2369.08 万人次,增长 2.2%;台湾同胞 526.30 万人次,增长 2.4%。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 5758.07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3.4%。
其中:外国人2194.10 万人次,增长 3.1%;香港同胞 2691.59 万人次,增长 3.2%;澳门同胞427.94 万人次,增长 8.9%;台湾同胞 444.44 万人次,增长 1.8%。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 484.64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5.8%。
二、国内旅游——全国国内旅游人数 26.41 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 13.2%。
其中:城镇居民 16.87 亿人次,农村居民 9.54 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 19305.39 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3.6%。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 14808.61 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 4496.78 亿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4.55 亿人次,实现旅——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 731.0 元。
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77.80 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 471.40 元。
2011年全国各省旅游总收入排行榜出炉 江苏再居首位
2011年全国各省旅游总收入排行榜出炉
江苏再居首位
记者日前对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旅游总收入情况进行了统计,在已经公布数字的30个省区市中,江苏省以5580亿元再列旅游总收入排行榜第一名,同比增长19.1%。
广东和浙江分别以4860亿元、3900亿元分列第二、三位。
山东省是接待游客总人次最多的省份,总数达4.15亿人次,但旅游总收入只有3700亿元,排名第四。
已经公布统计数据的30个省区市中,有6个省的总收入超过3000亿,有21个省的总收入超过1000亿。
其中北京首次突破3000亿大关,四川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河北、陕西、重庆、广西、江西、黑龙江等6个省份首次突破1000亿大关。
已经公布统计数据的这30个省区市中,有13个省的接待游客总人数过亿。
重庆去年游客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两个数字都是全国第一,人数攀升了37.3%,总收入攀升38.22%。
2011年全国各省旅游总收入排行榜(统计中)
制表:人民网旅游频道肖路。
201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 B
2∞ 0
2O1O
2O1'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Q T T S I S 0 c S A IT C
0
。3
巨 重 = 壑 垄 堕 圃= = 堕 鱼
全 市参加城镇企业职 工基本养老保 险人数6 3 0 3 .9
全 年主 城 区环境 空气质 量满足 优 良天数3 4 , 2天
万人 , 比上 年增 长 1 . % 1 1 ;参 加城 镇职 工基本 医疗 保 比上 年增加 l 天 。空气 中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和 可吸 3
产性收入437元,增长3.% 3 .1 87 ;人均转移性收入55.2 734 元,增长2 .% 3o 。城镇居 民人均消费支出1944 元,比 4 7.9 上年增长1.% 23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3. % 比上年上 9 1,
十一 、文化 、卫生和体育
全 市博 物馆 3 个 ,档 案馆 5 个 ,文化 馆4 个 , 9 0 i
积I 平方米 。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9 .% 26 。 消 费支 出4 0 . 6 ,比上年 增长 2 . % 520元 4 2 ;其 中,食 品、衣 着 、居 住 、家 庭设 备 用 品及服 务 、交 通和 通
十 二、人 口、人 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 末 全市 常 住人 口 2 1 . 0 人 ,比上 年增 讯 、文 化 教育 娱 乐及 服务 、医疗 保健 等 消 费分 别增 9 90万
40; 78 2元 83 : 4 。 新 建 中 小 学 塑 胶 运 动 场 8 8 ,农 民 体 育 健 身 工 2 . % 人 均 家 庭 经 营 收 入 2 4 . 5 ,增 长 1 . % 枚 4片
9 .6 2 3 。人 均生 活 程7 0 ,全 民健身路径工 程i 0 ,人均 体育场 地面 人 均转 移 性 收入 6 7 9 元 ,增 长 3 . % 5个 1个
践行科学发展实效显著的一年——《201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一
目投 资额达 1 5 . 0 4 0 O 亿元 。另一方 面 ,随着商 圈建设
、
民生动 力助经济快速 增长 ,跻 身 “ 万亿俱乐 提 档 升 级和 改 善 民 生措 施得 力 ,重 庆 消 费 品市场 平
部”
稳 快 速 发展 ,2 1 年全 年 实现 社 会 消费 品零 售 总额 01
《 计 公 报 》 显 示 ,2 1 年 重 庆 城 市居 民消 统 0 1 费价 格 比上年 上 涨 5 3 , 比全 国 平均 涨 幅 低 0 1 .% . 个
“ 二五 ”开局 之 年 , 国 内外经 济 形 势极 为 复 百 分 点 ;城镇 新 增 就 业 人 员 5 . 0 人 , 比上 年 增 十 50万 杂严 峻,新情况 、新 问题 、新矛盾层 出不穷 ,经济发 长 7 . % 4 5 ;全 年 各类 市场 主 体 1 3 万户 , 比上 年增 长 1 展 的不 确定和不 稳定 因素 不断增加 ,物 价上涨 、流动 2 . % 3 1 ;城 镇居 民家庭 人均可 支配 收入2 2 9 7 元 , 04 .0 性紧张 、 电油等 生产要素趋 紧、支柱产 业市场前 景微 增长 1 . % 5 5 ,农村居 民人 均纯收入6 8 . 1 , 比上年 4 04元 妙 、中小企业经营 困难加剧等 对重庆经 济保持较 快增 增 长2 . % 2 8 。与经济 发展质 量紧 密相 关 的各 项指标 全 长形成 巨大压力 。面对 错综复 杂的形势 ,市委 、市政 面 向好 。 府的审 时度势 、科 学决策 , “ 调结构 ”促发展 、 “ 保
运 行 出现 的新 情况 、新 问题 ,市委 、市 政府 审 时度 季度 增长 1 . % 6 5 ;分产 业看 ,全年 规模 以上 工业增 加 势 、科 学决 策 ,坚 持 走 民生 导 向、共 同富裕 发 展之 值增长2 . % 2 7 ,高出全 国平均 水平8 8 百分 点,始 终 .个
2011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官方报告)
2011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2011年, 重庆市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把重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旅游集散地、西部旅游高地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把重庆旅游业建设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三大战略,按照“一心两带”的战略部署,以做大全市游客总量为突破口,以搭建“1+5”旅游要素平台为抓手,强势推出“重庆非去不可”宣传主题口号,强力推进六大旅游精品景区建设,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扩大旅游消费,加强旅游监管,提升旅游服务综合满意度,推动旅游转型升级,全市旅游经济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势头,实现“十二五”开门红。
旅游业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增幅稳居全国前列。
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2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7.3%(其中过夜游客5305.17万人次,同比增长29.39%);旅游总收入1268.62亿元,比上年增长38.22%。
其中:入境旅游者186.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6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04%和37.66%;国内旅游者2.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02.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31%和38.51%。
出境旅游者56万人次,同比增长30.23%,其中,通过出境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者35.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7.18%。
(见表1)。
通过5家赴台旅行社组织的赴台旅游者4.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75%。
据初步统计测算,全市旅游业增加值50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例达5%。
一、国内旅游快速增长,国内旅游最主要的增长点是假日旅游 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22019.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31%;国内旅游收入1202.76亿元,比上年增长38.5%。
(见图1、图2)图1 2011年重庆市接待国内旅游者情况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单位:万人次图2 2011年重庆市接待国内旅游收入情况4080120160200240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单位:亿元假日旅游继续成为国内旅游最重要的增长点。
2011年重庆市区域经济分析
2011年重庆市区域经济分析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科学谋划区域经济发展思路,扎实推进“五个重庆”和“两江新区”建设,加快实施“民生十条”、“共富十二条”,全市各经济板块活力不断增强,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2011年“一圈”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5万元,“两翼”实现2.01万元,“圈翼”人均GDP之比为2.16:1,比2010年下降0.05个百分点。
一、“一圈两翼”协调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在“缩小三大差距”战略指导下,全市加快体制创新,强化项目支撑,促进“一圈两翼”协同发展,经济增长迈上新台阶。
“一圈”快速发展,增长处于历史高位。
“一圈”经济发展突出产业带动、研发创新、综合服务等功能,加快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天然气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材料、高技术、轻纺食品等产业集群的发展,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2011年“一圈”实现生产总值7762.69亿元,增长16.1%,分别比直辖以来、“十五”时期和“十一五”时期的平均增速高出3.9、4.9和1.3个百分点,仅次于2010年,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年份之一。
“一圈”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76.7%,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2.6个百分点。
“两翼”提速发展,增幅连续5年超过“一圈”。
“两翼”发挥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人口优势,重点发展绿色食品、能矿建材等劳动密集型、资源开发型特色产业,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2248.44亿元,增长17.2%,快于“一圈”1.1个百分点,保持了2007年以来快于“一圈”的增长势头,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23.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
其中,“渝东北翼”实现生产总值1710.47亿元,增长17.6%,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18.1%,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0个百分点;“渝东南翼”实现生产总值537.97亿元,增长16.0%,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5.2%,拉动全市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
2011年四川省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旅游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大力推动旅游投资,狠抓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强化旅游宣传整合营销,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449.15亿元,同比增长29.9%,旅游经济呈现持续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旅游市场增势强劲(一)入境旅游。
接待入境旅游者164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9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9%和67.8%。
来川旅游的外国游客人数,亚洲排第一、欧洲第二、美洲第三。
入境旅游人数位居前五位的国家为:日本、美国、韩国、英国、新加坡。
(二)国内旅游。
国内旅游者3.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410.5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9%和29.5%。
旅行社组团游客中,来川旅游前10为的省(市、区)是四川、广东、上海、广西、北京、重庆、海南、云南、天津、江苏。
(三)出境旅游。
出境旅游者56.9万人次,同比增长20%。
出国游目的地国家前五位为:泰国、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
(四)假日旅游。
2011年,假日旅游继续成为国内旅游最重要的增长点。
“春节”和“十一”两个黄金周,“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五个“小长假”全省共接待旅游者9851.35万人次,占2011年全省国内旅游总接待人数的28.2%。
二、旅游企业效益提升(五)旅游景区。
2011年全省纳入统计的318个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15亿人次,同比增长60.5%;共实现营业收入155.62亿元,同比增长52.3%,其中,门票收入29.09亿元,同比增长10.5%。
(六)旅行社。
全省汇总的602家旅行社共接待入境游客82.6万人,同比增长34%,累计接待入境游客人天数610万人天,人均停留7.38天;接待国内游客628.53万人,同比增长40.2%;共实现营业收入69.08亿元,同比增长57.1%。
(七)旅游住宿设施。
2011年,全省647家旅游住宿设施累计接待游客3060.5万人次,同比增长23.3%;平均房价为290.44元,同比增长18.1%;客房出租率达到61.5%,同比增长5.6%;实现营业收入总额105.47亿元,同比增长31%。
重庆2011经济报告
2012年,重庆确定的目标除GDP增长13.5%以外,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确定为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均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和海外投资分别保持在100亿美元和5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增长5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新增市场主体17万户,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和18%。城乡区域差距缩小到3∶1和2.15∶1,基尼系数降至0.4左右。
本报重庆讯 1月8日,重庆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称,2011年重庆全市生产总值接近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增幅跃居全国第一。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为13.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报告显示,2011年重庆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908.8亿元,增长46.1%。商品销售额突破1万亿元,增长30%。工业总产值达到1.38万亿元,增长26.2%,企业利润突破500亿元。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达到1.5万亿元。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到113万户,增长23%。
此外,重庆的内陆开放高地基本形成,民生改革也取得重大突破。黄奇帆称,2011年,重庆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00亿美元,增长58%,新增海外投资项目5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接近300亿美元,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多。民生方面,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户籍制度改革开全国先河,平稳有序转户322万人。累计开建公租房2871万平方米,配租11万套,规模、进度和配套水平全国领先。创办微型企业5万户,带动40万人就业。“两翼”地区农户户均累计增收7500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5.5%和22%,达到20250元和6438元。城乡差距缩小到3.15∶1,“圈翼”人均GDP差距缩小到2.17∶1,全市基尼系数降至0.421。
重庆旅游业统计公报2010
2010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出炉[日期:2011-03-01] 来源:作者:市旅游局[字体:大中小] 2010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 1.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1. 54%;旅游总收入917.85亿元,比上年增长30.52%。
其中:入境旅游者 137.0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 7.0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30.74%和 30.9%;国内旅游者 1.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 868.3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31.55%和 30.32%。
出境旅游者 43万人次,同比增长 22.86%,其中,通过出境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者 19.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3 3.99%。
通过 5家赴台旅行社组织的赴台旅游者3.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4%。
1.假日旅游。
2010年,假日旅游继续成为国内旅游最重要的增长点。
“春节”和“十一”两个黄金周,“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五个“小长假”全市共接待旅游者4312.85万人次,占2010年全市国内旅游总接待人数的26.89%。
2.出入境旅游。
来渝旅游的外国游客人数,亚洲排第一、美洲第二、欧洲第三。
入境旅游人数位居前五位的国家为: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加拿大。
出国游目的地国家前五位为:泰国、日本、新加坡、柬埔寨、马来西亚。
3.旅行社。
2010年末,共有旅行社406家,比上年增加53家,增长 15.01%。
其中:出境旅行社 24家,比去年增加 4家;一般旅行社 382家,比去年增加 49家。
4.星级饭店。
2010年末,共有旅游星级饭店 271家,比上年增加 5家,增长 1.9%。
其中:五星级 14家,比去年增加 3家;四星级 60家,比去年增加 7家;三星级 128家,二星级 68家,一星级 1家。
旅游星级饭店共拥有客房 31242间,比上年增加1369间,增长 4.58%;床位 53578张,比上年增加 1840张,增长 3.56%。
重庆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12年3月15日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314”总体部署和国发〔2009〕3号文件[1]精神,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民生幸福为追求,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全面建设“五个重庆”[2],努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务实推进“民生十条”[3]、“共富十二条”[4]和“民主法治十五条”[5]。
全市呈现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生态改善、民生幸福的新景象,实现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又好又快与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001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4.52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5542.80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增加值3623.81亿元,增长10.8%。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4%,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4%,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500元,比上年增长15.2%。
图1 2006-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6]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76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5%;渝东北翼完成1710.47亿元,增长17.6%,占全市的17.1%;渝东南翼完成537.97亿元,增长16.0%,占全市的5.4%。
“圈翼”人均GDP之比由上年2.21:1缩小到2.16:1。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3.32︰1缩小到3.12:1。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7]比上年上涨5.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8%。
重庆市2011年A级旅游景区名单
2002年
重庆市缙云山园艺公司金果园
400701
68220808
4
重庆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
2A级
2002年
万州区天城镇大垭口
重庆市万州区铁峰山林场
404047
58410337
5
重庆万州区盐井龙洞
2A级
2002年
万州区新田盐井
万州区盐井龙洞旅游公司
404020
58598143
6
重庆江津骆騋山风景区
重庆市A级旅游景区名单
(截止2011年12月31日,共108个)
序号
景区名称
质量
等级
评定
年度
通讯地址和管理单位名称
邮政
编码
游客咨询
电话
一、5A级景区3个
1
重庆大足石刻旅游区
5A级
2007年
大足县北山路7号
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
402360
43785774
43729600
2
重庆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
5A级
云阳县望江大道886号
云阳县文物管理所
404500
55381666
17
重庆黔江小南海
4A级
2005年
黔江区西沙北路100号
重庆市黔江区旅游天地公司
409002
79856399
18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
4A级
2006年
渝中区朝东路1号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
400011
63730777
19
重庆湖广会馆
4A级
2006年
9
重庆宋庆龄旧居陈列馆
2A级
2003年
渝中区两路口新村5号
重庆市旅游业2011年统计公报
2011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2011年, 重庆市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把重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旅游集散地、西部旅游高地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把重庆旅游业建设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三大战略,按照“一心两带”的战略部署,以做大全市游客总量为突破口,以搭建“1+5”旅游要素平台为抓手,强势推出“重庆非去不可”宣传主题口号,强力推进六大旅游精品景区建设,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扩大旅游消费,加强旅游监管,提升旅游服务综合满意度,推动旅游转型升级,全市旅游经济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势头,实现“十二五”开门红。
旅游业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增幅稳居全国前列。
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2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7.3%(其中过夜游客5305.17万人次,同比增长29.39%);旅游总收入1268.62亿元,比上年增长38.22%。
其中:入境旅游者186.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6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04%和37.66%;国内旅游者2.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02.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31%和38.51%。
出境旅游者56万人次,同比增长30.23%,其中,通过出境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者35.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7.18%。
(见表1)。
通过5家赴台旅行社组织的赴台旅游者4.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75%。
据初步统计测算,全市旅游业增加值50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例达5%。
表1 2011年重庆市旅游接待及收入情况一、国内旅游快速增长,国内旅游最主要的增长点是假日旅游 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22019.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31%;国内旅游收入1202.76亿元,比上年增长38.5%。
(见图1、图2)图1 2011年重庆市接待国内旅游者情况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单位:万人次图2 2011年重庆市接待国内旅游收入情况4080120160200240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单位:亿元假日旅游继续成为国内旅游最重要的增长点。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11年国庆节假日旅游工作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11年国庆节假日旅游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9.20•【字号】渝办发[2011]257号•【施行日期】2011.09.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11年国庆节假日旅游工作的通知(渝办发〔2011〕257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2011年国庆旅游黄金周即将到来,为实现“安全、质量、秩序、效益”四统一的假日旅游工作目标,确保全市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国庆节假期,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保障假日旅游安全(一)坚持安全第一。
国庆节假期历来是出境游、自驾游等较为集中的时段。
今年以来,境内外影响旅游安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多,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把保障假日旅游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开展安全检查,认真排查安全隐患。
要针对国庆节假期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多的特点,加强安全审查和管理,严格审批把关,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管理”的原则,认真做好各项安全工作,严防发生群死群伤事故。
(二)保障出行安全。
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等部门要强化假日旅游交通等重点环节的动态监管,加强安全警示和警力部署,严查非法运营和超时超载运营,严防重特大旅游交通事故发生。
铁道、民航、交通等部门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科学调配运力,避免大规模游客滞留,并做好航班延误、旅客滞留的应急和后续服务工作。
要密切关注国庆节假日期间的气象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监测与防范。
要采取提前预订、增加售票窗口、网上购票等方式,方便广大群众出行购票。
要根据通行流量的情况,增设临时收费道口,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三)落实安全责任。
旅游、铁道、民航、交通、外事、公安、卫生、安监、质检、气象等部门要明确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并将责任落实到人。
重庆市旅游业2012年统计公报
2012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2012年,重庆市旅游行业坚持实施‚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三大战略,加速推进六大旅游精品景区建设,成功创建‚世界温泉之都‛,集中推出‚重庆非去不可‛品牌和旅游精品景区形象广告宣传,切实加大境内外旅游营销力度,国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三大旅游市场呈现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0.73%(其中过夜游客6411.79万人次,同比增长20.86%);旅游总收入1662.15亿元,比上年增长31.02%。
其中:入境旅游者224.2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1.6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32%和20.69%;国内旅游者2.8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576.6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82%和31.09%。
通过出境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者68.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9.58%。
(见表1)表1 2012年重庆市旅游接待及收入情况一、国内旅游快速增长,国内旅游最主要的增长点是假日旅游 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28806.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82%;国内旅游收入1576.67亿元,比上年增长31.09%。
(见图1、图2)图1 2012年重庆市接待国内旅游者情况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55006000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单位:万人次图2 2012年重庆市接待国内旅游收入情况4080120160200240280320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单位:亿元假日旅游继续成为国内旅游最重要的增长点。
‚春节‛、‚中秋和十一‛两个黄金周和‚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四个‚小长假‛全市共接待旅游者7022.67万人次,占全年全市国内旅游总接待人数的26.55%。
(见表2、图3、图4)表2 2012年黄金周和‚小长假‛旅游接待及收入情况图3 2012年黄金周和‚小长假‛旅游接待情况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和十一图4 2012年黄金周和‚小长假‛旅游收入情况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和十一单位:亿元二、入境旅游高位增长2012年在全国入境游增幅普遍下滑的形势下,我市旅游入境游逆势而上,全年以东南亚市场为主导,欧美市场为境外营销重点,其他新兴市场为补充,制定促进入境旅游的4 个奖励办法,实施境外营销计划21项,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43家境外旅行社签订入境旅游营销协议,强势营销长江三峡。
重庆游客市场分析
66.70%
三峡旅游 历史文化类 都市风貌类 其他 2
“最据美重重庆庆市”旅20游11局年调度最查受,游来客渝欢迎游景客区反”映的西缺部少最体受公验众娱喜乐爱项的目排名成前为3最0景凸区显中的重问庆题入之围一景。区
长江三峡
景区 长江三峡
名次 2
仙女山·天生三硚 乌江画廊·阿依河
大足石刻
9
天生三硚
15
黑山谷·龙鳞石海 融汇温泉
加勒比海水世界 金佛山 长寿湖
重庆游客需求分析
出游意愿强烈,注重休闲、体验性,家庭亲友结伴出行为主
重庆人出游意愿强烈,停留时间为1-3日
➢重庆市民的出游动机以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主,占70%。 ➢2012年,重庆市有24.7%的居民选择了外出旅游,外出旅游平均次数达到 2.5次。
喜好休闲游,注重体验
➢重庆市民重庆游多选择生态好、体验性强的产品,花费多在1000元以内。
14%
68%
亲友自助 工作单位组织 独来独往 旅行社
资料来源:《重庆市民旅游偏好研究》(西南大学)
1
重庆旅游产品偏好
重庆以都市风情、主题乐园、温泉产品最吸引周边省市游客,目前体验性需求尚未被满足
来渝出游动机主要是休闲、观光和度假,其次是商务旅游。
一半以上的出游动机是休闲、观光和度假。
喜爱重庆的山水景观,其次是历史文化类和都市风貌类景点。
重庆市民旅游产品偏好
其他 宗教圣地 游乐园 都市景观 草原森林 历史遗迹 海滨沙滩 民俗风情 自然山水
1% 3% 3% 4%
12% 12%
13% 16%
0%
10%
20%
30%
35% 40%
重庆市民出游动机
重庆市民出游方式10% 7% Nhomakorabea12%35%
重庆市江津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江津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千亿工业强区、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三大战略,提速建设“五个江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经济增长处于历史最快时期,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全年实现江津区生产总值38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5.3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0.9亿元,增长23.3%,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05.8亿元,增长23.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7.7亿元,增长12.7%。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76.5%、18.5%,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69.1%。
三次产业比重由2006年的17.7:44.2:38.1调整为14.4:60.1:25.5。
图1:2006—2011年江津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1%。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3%。
表1: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年末全区就业人员79.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2万人。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7.0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2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6.30万人,增加0.30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26.16万人,增加0.24万人。
全区就业人员中城镇就业人员19.99万人,净增0.61万人,新增2.12万人。
全区就业人员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16%,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0.8亿元,是2006年的8.74倍,比上年增加30.7亿元,增长76.5%,五年间年均增长54.3%。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8.8亿元,比上年增长46.9%,其中税收收入17.9亿元,增长41.2%;基金预算收入42.0亿元,增长104.7%。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2011都市旅游主题年活动的实施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2011都市旅游主题年活动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1.20•【字号】渝府发[2011]4号•【施行日期】2011.0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2011都市旅游主题年活动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1〕4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把旅游业加快培育成我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旅游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现就我市开展2011都市旅游主题年(以下简称都市旅游年)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深化认识,明确都市旅游年活动总体要求都市旅游是指以现代化的城市设施为依托,以都市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周到的服务为吸引要素的旅游方式,是发生在都市范围内商务会议、探亲访友、文化修学、观光购物以及各种游乐休闲活动的总称。
重庆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景观丰富,文化底蕴厚重,具备加快发展都市旅游的良好条件。
市政府将2011年确定为都市旅游年,旨在通过主题年活动,打造一批都市旅游精品,大力提升我市旅游形象,加快建设主城现代特色都市旅游圈和区县(自治县)各具特色的城市旅游区域中心。
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314”总体部署和“五个重庆”建设为统领,继续实施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三大战略”,全面落实国发〔2009〕41号、渝委发〔2010〕35号文件精神,按照《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以都市旅游为主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市场营销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推动都市旅游与城市协调发展,促进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全市实现接待旅游过夜游客5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5%;接待入境旅游过夜游客16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8.4亿美元,同比均增长20%以上。
二、周密安排,确保完成都市旅游年各项任务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积极谋划,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好都市旅游年各项活动,确保都市旅游年“三百工程”(即开工建设100个都市旅游项目、开展100项都市旅游宣传营销活动、都市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当年到位资金100亿元)目标圆满完成。
2011年涪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涪陵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摘要]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527.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2%;商品房竣工面积100.2万平方米,增长8.8 %;商品房销售面积103.2万平方米,下降3.7%;销售额46.50亿元,增长12.0%,其中,住宅销售额38.17亿元,增长0.5%,占商品房销售额的82.1%。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1】(渝委发〔2010〕37号)为主线,围绕“项目拓展年”建设,以“一天当着两天用,五年干成十年事”的精气神,攻坚克难,奋勇前行,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民生环境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7.34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0.5%【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29亿元,可比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346.09亿元,可比增长25.7%;第三产业增加值173.96亿元,可比增长14.7%。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51840元,按年末汇率换算为8228美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2.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2%。
三次产业结构从2010年的7:59:34调整为6.7:62.1:31.2,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2%,从八大类指数构成看,食品价格上涨最高,达13.9%。
主要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2.9%、油脂价格上涨10.7%、猪肉价格上涨47.5%。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5.3%。
2011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指标比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5.21、食品13.92、烟酒及用品3.63、衣着0.6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0.6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0.76、交通和通信-2.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3.58、居住3.9年末全区从业人员为69.3万人,比上年增加0.76万人,增长1.1%,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9.54万人,乡村39.76万人。
重庆:2011年春节黄金周旅游接待超过1500万人次
重庆:2011年春节黄金周旅游接待超过1500万人次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西部》》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近年来,重庆市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旅游局的大力
支持下,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文件和认真实施“温泉旅游主题年”活动为主线,紧紧围绕“一心两带”发展定位,以大力实施“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三大战略为抓手,着力打造“一带五区”和六大旅游精品,特别是突出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充分利用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暨首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全国旅游饭店发展暨五星级饭店质量提升工作会议在重庆召开以及第十四届中国重庆山水都市旅游节等节会平台,大力宣传营销和招商引资,全市旅游经济继续呈现强劲发展势头,重庆旅游业越来越充满影响力和吸引力,在今年春节黄金周更是得到充分体现,旅游接待超过1500万人次,为2011年我市旅游发展开了好头。
【总页数】1页(P9-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
【相关文献】
1.2011年中国新疆游客将超过3230万人次 [J],
2.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上海科技节圆满闭幕\r群众性科技活动超过2.1万项,参与人数超过
3.1亿人次 [J],
3.2011年北京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598万人次,最高日达758万人次 [J],
4.楼观台森林旅游服务公司圆满完成春节黄金周旅游接待工作 [J], 曹崇文;马红梅
5.龙岗图书馆全力打造环境优美、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图书馆——今年7月1日开馆以来至10月份接待读者量超过10万人次,超过以前在区政府大院时10年接待读者的总量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2011年, 重庆市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把重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旅游集散地、西部旅游高地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把重庆旅游业建设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三大战略,按照“一心两带”的战略部署,以做大全市游客总量为突破口,以搭建“1+5”旅游要素平台为抓手,强势推出“重庆非去不可”宣传主题口号,强力推进六大旅游精品景区建设,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扩大旅游消费,加强旅游监管,提升旅游服务综合满意度,推动旅游转型升级,全市旅游经济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势头,实现“十二五”开门红。
旅游业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增幅稳居全国前列。
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2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7.3%(其中过夜游客5305.17万人次,同比增长29.39%);旅游总收入1268.62亿元,比上年增长38.22%。
其中:入境旅游者186.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6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04%和37.66%;国内旅游者2.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02.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31%和38.51%。
出境旅游者56万人次,同比增长30.23%,其中,通过出境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者35.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7.18%。
(见表1)。
通过5家赴台旅行社组织的赴台旅游者4.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75%。
据初步统计测算,全市旅游业增加值50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例达5%。
一、国内旅游快速增长,国内旅游最主要的增长点是假日旅游 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22019.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31%;国内旅游收入1202.76亿元,比上年增长38.5%。
(见图1、图2)图1 2011年重庆市接待国内旅游者情况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单位:万人次图2 2011年重庆市接待国内旅游收入情况4080120160200240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单位:亿元假日旅游继续成为国内旅游最重要的增长点。
“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和“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五个“小长假”全市共接待旅游者5847.11万人次,占全年全市国内旅游总接待人数的26.55%。
(见表2、图3、图4)表2 2011年黄金周和“小长假”旅游接待及收入情况图3 2011年黄金周和“小长假”旅游接待情况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十一单位:万人次图4 2011年黄金周和“小长假”旅游收入情况510152025303540455055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十一单位:亿元二、入境旅游接待快速增长得益于今年我市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渐入佳境,加上旅游资源得以充分挖掘和境外旅游宣传营销力度的加大,出台入境旅游、三峡旅游、包机旅游等奖励政策,我市吸引了大量海外客人来渝投资兴业、商务考察和旅游观光。
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86.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04%。
其中:港澳台游客53.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2.68%,占入境旅游者的28.86%(香港游客28.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2.08%;澳门游客0.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7.78%;台湾游客24.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2.62%);亚洲44.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3%,占入境旅游者的23.83%;欧洲44.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3.28%,占入境旅游者的24.07%;美洲28.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17%,占入境旅游者的15.23%;大洋洲7.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5.61%,占入境旅游者的3.86%;非洲1.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16%,占入境旅游者的0.68%;其他6.4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3.98%,占入境旅游者的3.47%。
(见图5)图5 2011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分地区比例情况0.68% 3.47%入境旅游人数位居前三位的地区为:欧洲、亚洲、美洲。
入境旅游人数位居前五位的国家为: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法国。
三、出境旅游大幅增长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明显提高,增强了出境旅游需求,我市出境旅游大幅增长,全年出境旅游人数达到56万人次,同比增长30.23%;新增出境旅行社3家。
其中:通过27家出境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者35.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7.18%;通过5家赴台旅行社组织的赴台旅游者4.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75%。
在27家出境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者中,港澳游16.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2.18%;出国游19.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76%。
出国游目的地国家前五位为:泰国、新加坡、日本、柬埔寨、韩国(见图6)图6 2011年出国旅游目的地前五位国家四、旅游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2011年,因我市经济好中加快,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政策保障有力,旅游业宣传、营销、行业监管全面加强,六大精品景区提档升级,各大景区建设全面发力,全市旅游专项补助资金增加,旅游业态进一步丰富,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持续壮大,旅游宣传营销、旅游规划及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重庆旅游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各项指标大幅增长。
(一)旅游总收入增幅超过38%,接待数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2011年,旅游总收入为1268.62亿元,比上年增长38.22%。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为1202.76亿元,比上年增长38.51%,占旅游总收入的94.81%;旅游外汇收入9.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66%,占旅游总收入的5.19%。
“春节”和“十一”两个黄金周,旅游收入达89.36亿元,比上年增长34.23%,占旅游总收入的7.04%;“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五个“小长假”,旅游收入114.71亿元,比上年增长38.54%,占旅游总收入的9.04%。
国内旅游外地游客在渝平均停留3.59天,人均天花费490.25元,一日游游客人均花费184.15元;入境游客在渝平均停留3.9天,人均天花费176.39美元。
(二)旅游品牌创建和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旅游市场退出机制逐步建立和实施1.旅行社2011年末,共有旅行社457家,比上年增加51家,增长12.56%。
其中:出境旅行社27家,比去年增加3家;一般旅行社430家,比去年增加48家。
2.旅游星级饭店2011年末,共有旅游星级饭店263家,比上年减少了8家,减少2.9%。
其中:五星级19家,比去年增加5家;四星级56家,比去年减少4家;三星级123家,二星级64家,一星级1家。
五星至一星旅游饭店分别占旅游星级饭店总数的7.2%、21.3%、46.8%、24.3%和0.4%。
旅游星级饭店共拥有客房30781间,比上年减少461间,减少1.5%;床位52341张,比上年减少1237张,减少2.3%;员工47102人,比上年减少1525人,减少3.1%。
建立旅游市场退出机制,全年共取消20家星级饭店称号。
2011年末,共有绿色旅游饭店53家,比上年增加3家,增长6%。
其中:金叶级33家,银叶级20家。
2011年末,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的经济型饭店有80家,拥有客房7000余间。
其中:品牌经济型饭店有宜必思、如家快捷、锦江之星、美国速8、速朋、格林豪泰、7天、莫泰168、金地、重宾之星等。
3.A级旅游景区2011年末,全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09个,比上年增加14个,增长13.54%,国家3A级旅游景区增加最多达9家。
其中:5A级旅游景区3个,4A级旅游景区41个,3A级旅游景区37个,2A级旅游景区26个,1A级旅游景区2个,分别占全市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2.75%、37.62%、33.95%、23.85%和1.83%。
2011年末,共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8个。
2011年末,共有红色经典旅游景区14个。
2011年末,共有“中国旅游强县”1家—巫山县。
2011年末,共有“中国温泉之乡”1家—巴南区4.旅游船2011年末,共有旅游船90艘。
其中:五星级及五星级标准的豪华游轮有25艘。
其中:已挂牌五星级游轮14艘,比去年增加4艘;已向全国星评委申报并受理进行检查评定的五星级标准游轮1艘;有10艘五星级标准游轮待评。
2011年末,经营重庆“两江游”企业3家,有“两江游”游船6艘。
5.旅游汽车2011年末,全市有专业旅游车595辆,从事旅游包车客运的普通车有266辆。
6.旅游商品2011年末,全市有旅游商品生产和经营企业265家,旅游商品3360余种,其中,旅游商品新品增加60余种。
旅游商品企业就业人数比上年增长8%,旅游商品销售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3%,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纳税总额比上年增长21%。
7.高尔夫球场2011年末,全市有保利、佰富江景、红鼎、上邦、巴南国际、庆隆南山等7.5个标准高尔夫球场和4个练习场。
8.温泉旅游景区2011年末,全市已建成并开业温泉景区34个,在建温泉旅游景区40个。
国土资源部正式授予重庆“中国温泉之都”称号。
9.旅游青年文明号2011年末,共有旅游青年文明号83个。
其中:全国青年文明号17个,市级青年文明号66个。
(三)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继续壮大2011年末,全市直接从事旅游的从业人员有30.9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与之相联系的间接从业人员达154.2万人,比上年增加8.7万人。
在旅游从业人员中,全市共有导游人员9208名。
其中:特级1名,高级17名,中级167名,初级9023名。
全市旅游行业职工培训量为21.9万人次;设有旅游专业的院校、旅游职高及旅游职业培训机构91所,旅游类专业在校学生4.5万人。
(四)旅游宣传营销工作成效显著2011年,强力推出“重庆非去不可”旅游主题口号,宣传效果明显。
借助各类媒体资源,旅游行业共发布电视、广播新闻6000余条,报刊新闻20000余条,网络新闻60000余条,在报刊杂志上刊发旅游专版3000余版,出版重庆旅游特刊3期;开展“都市旅游主题年”宣传推广活动100余项;全市制作各类旅游宣传品500余万件,发放旅游宣传品450余万件,发布旅游信息约50000余条。
打造旅游宣传推广平台,成立了重庆旅游信息中心,完善重庆旅游文化传媒(集团)平台,成立重庆昌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重庆旅视影视传媒公司,并于6月18日正式推出重庆电视台旅游娱乐频道;成立重庆旅游新报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非去不可”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重庆旅游》、《中国西部旅游》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