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五年级上册第20课课文
五年级上册第20课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则说“糟糕透了”。
这两个评价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他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既不骄傲自满,也不丧失信心。
课文中,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展现了父母对他的爱。
母亲的爱是慈祥的,是鼓励的,而父亲的爱则是严厉的,是苛刻的。
这两种不同的爱,让作者在成长过程中,既得到了鼓励和动力,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课文中,作者还提到了他后来成为作家的原因,是因为他意识到了父母对他的爱,是因为他坚持写作,是因为他不断地努力和追求。
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他成为了成功的作家。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母对孩子的两种不同评价对孩子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并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母对孩子的两种不同评价对孩子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并学会感恩。
教学准备:PPT课件、课文内容解析、相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首歌曲《感恩的心》,让学生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
2. 提问:你们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想?你们觉得父母对你们的评价对你们有影响吗?3.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父母对他的评价来成长的。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母亲对作者的第一首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2)作者听了父母的评价后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3)作者为什么能够成为作家?这与父母的评价有什么关系?3. 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4.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二十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先说带点字的意思,再说整个 词语的意思。
博览群书 一袭破衫
家徒四壁 奋笔疾书
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厄运指什么?是谁遭到了厄运?他有
不思, 夜难安寝,只有两 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1、细细品味这句话, 你从中感悟到 他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2、谁能读出谈迁的 心情? 3、究竟是什么让谈迁 有这种心情?
从刚才介绍的人物身上,你们学到了什 么?
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 是不屈不挠。 幸福的泪由劳动的汗水酿成;失望的 泪只有用奋斗才能抹去。 人生的拐杖就是信念。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贝多芬一生清贫,作为世界伟大的音乐家,命运之神 当然知道贝多芬是和最美妙的声音分不开的,但它偏偏 要他和任何声音都拉开距离。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后,依 然与命运进行着顽强的抗争,坚持创作,完成了《命运 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享誉世界的作品。贝多芬的 听力虽然过早地衰竭,但他创作的脍炙人口的大量音乐 作品以及他一生所表现出来的同命运做斗争的勇气、意 志和力量,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衰竭, 它们是不朽的。
这一小节中有哪些表示数量的词, 想想你又读懂了什么。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 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 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 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 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 时间已经不多。 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清晨,凉气袭 人,当人们 ,谈迁一袭破衫,已 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中午, , 当人们 ,谈迁一袭破衫,仍然奔 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 ,当人 们 ,谈迁一袭破衫, 。但狂风吹不倒他,风沙压不垮他,困难挫不败 他,因为他心中始终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多么 令人敬佩的老人啊!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小学语文3.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4.课时:15.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情感目标: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使学生受到心灵的启迪。
三、教材分析:《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课文。
文章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教学重点:1.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
2.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四、教学方法:为了充分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求知,我采用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学生的苦学为乐学。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通过多种互动的交流,给每个学生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发问、探究,通过自主的尝试、实践升华为学会学习。
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悟,读中悟情,以情促读,读中深化认识,陶冶情操。
创设情景,引领体验,合作对话,自主构建。
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史学家谈迁,走进他那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学生齐读课题)这是什么样的信念?再读课题,读出坚定的语气。
2谁有如此坚定的信念?谈迁的信念是什么?生:写一部流传千古的名著—《国榷》师:对,老师出示了以下几个四字词,哪位聪明的同学来读一下,出示:家境贫寒博览群书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你能用几个词语来说说你所了解的谈迁吗?谁能具体说一说?【百度搜索】/view/108473.htm#1再看这组词,又是描写什么的呢?出示:翔实可信鸿篇巨制下落不明化为乌有翔实精彩明史巨著3、谁能同样选用这些词来说说谈迁所写的《国榷》。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ppt
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 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 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喜好博综﹐子史百家无不致力﹐ 对明代史事尤所注心。
《国榷》为记载明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 作者:谈迁(1594年—1658年)。鉴于经 史官员垄断了明历代实录,很多地方忌讳 失实,而各家编年史书又多肤浅伪陋,谈 迁寻访到各种资料,广征博采,力求征信。 天启元年(1621年)始编著,初稿六年后 完成,据称此书“六易其稿,汇至百卷。” 顺治四年(1647年)全稿被窃,他又发愤 重写,顺治十年,应弘文院编修朱之锡邀 请,携稿赴北京,访问前朝遗老、皇室、 宦官、降臣等,阅读公家档案,重新校订 《国榷》,以三十余年编成《国榷》一书, 署名“江左遗民”。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阜宁师范附属小学 郑沁雨
• “厄运”指困苦的遭遇,文中指谈迁花费20多年的心血完 成的400多万字的巨著被盗一事。书稿的遗失没有击垮谈 迁,他很快从痛苦中崛起,下决心再次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从谈迁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得知: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 坚定的信念,就会有成功的希望。
•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2.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 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 • 3.通过朗读课文,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 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 zhè • 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qiān 迁
bó 博
chāo suǒ zhèng dàn 抄 锁 挣 诞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同步练习(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同步练习一、基础与运用1.根据拼写汉字。
téng xiěpiān fu chū bǎncí xiáng qí tújǐn shèn2.读句子,用一个词概括出“我”的情感。
(1)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2)我再也受不了了。
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3.根据画横线部分的意思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成语。
哥哥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地跑回家,然后从书包里拿出奖状,非常得意地对爸爸说:“我的诗歌获得了一等奖!”爸爸拍拍他的肩膀说:“不要骄傲,要完全和过去一样地努力,创作出更多好作品。
”4.下列词语中书写不正确的一组是()A.断言鼓舞把握一如既往B.灵感修改严厉得意扬扬C.精彩赞赏紧张迫不极待D.自豪期待幸运满怀信心5.按要求改写句子。
(1)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的诗写得很糟糕。
母亲仍一直鼓励我。
(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课文结尾的特点属于?选一选A.画龙点睛,点明主题B.首尾呼应,照应全C.总结全文,括文意D.展望未来,寄深写远(1)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据落的阵阵花雨。
(3)醒来,枕边一片湿。
(4)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教案大全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9篇
教案大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9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49教学目标:1、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数字)的意思。
3、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学生齐读)2、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看一看,这些词语会读吗?出示:家境贫寒博览群书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年老体弱奋笔疾书翔实精彩明史巨著3、个别读(一气呵成,正确),齐读4、我们知道它们都是写谈迁的,你能用上几个词语来说说谈迁吗?能说一个是一个,能说两个是两个。
5、小节:用得很恰当。
我们在学习每一篇课文的时候,都有遇到很多好的词语,对于这些词语我们不仅要善于积累,还要学会运用,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
同学们对谈迁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要一块儿走近史学家谈迁,看看他是怎样战胜厄运,又是如何在逆境中站起来的。
二、学习一、二自然段1、课文中的厄运指什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仔细找一找。
2、书稿的遗失为什么对谈迁来说是“厄运”呢?请读读第一段,谈谈你们的理解。
3、交流:从小立志要写一部史书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努力。
相机理解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a、默读句子,注意句子中的数字,通过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可以针对某一个数字,也可以整体说)b、交流:感受到20多年中,谈迁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20多年——时间长,6次——反复地查证、修改,50多岁——从30岁的青年写到了老年,500多万——书稿的工程浩大)c、这20多年中,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大雪纷飞的冬天,谈迁都坚持不懈,其中经历了多少辛酸苦辣,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数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含答案)【知识点】一、我会认组词誊:téng(誊写、誊抄、誊清)励:lì(鼓励、奖励、励志)篇:piān(一篇、篇章、篇幅)版:bǎn(出版、头版、版面)祥:xiáng(祥和、慈祥、吉祥如意)歧:qí(歧途、歧视、歧路)谨:jǐn(谨慎、谨记、谨防)兴:xīng(兴奋)xìng (高兴)行:háng(行业) xíng(行走)冲:chōng(冲击)chòng(冲着)埋:mái (埋头)mán (埋怨)嚷:rǎng(叫嚷) rāng(嚷嚷)三、近义词赞扬——颂扬腼腆——害羞自豪——骄傲誊写——抄写敬仰——敬重赞赏——赞美鼓励——鼓舞希望——期望慈祥——慈爱严厉——严肃奇妙——奇特谨慎——小心四、反义词精彩——糟糕赞扬——批评腼腆——大方自豪——自卑湿润——干燥沉重——轻盈全面——片面慈祥——严厉谨慎——马虎得意扬扬——垂头丧气五、理解词语糟糕:指事情、情况坏得很。
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得意扬扬: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誊写:照底稿抄写。
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
灵感: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源泉: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
歧途:歧路,比喻错误的道路。
平衡: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或相抵。
交织: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极端:绝对;偏激。
六、句子解析1.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迫不及待”“立刻”极为准确地写出了“我”当时想让父亲看到“我”写的诗的迫切心情。
2.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
父亲还没有回来。
三个关于时间的词语单独成句,说明了“我”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突出了“我”盼望父亲回来的急切心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课堂笔记多音字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课堂笔记:多音字一、概述多音字是指一个汉字有多种不同的发音和意思。
在中文中,多音字数量众多,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
本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多音字的用法和发音规则,从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二、多音字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多音字是指一个汉字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不同的读音和意思。
2. 分类:(1)同音多义: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但读音相同,如“打”(dǎ/dá)。
(2)同义异音: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但意思相同,如“鱼”(yú/yǔ)。
(3)多音多义: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和意思,如“长”(cháng/zhǎng)。
三、多音字的例子1. “打”字:(1)意义1:用手或器具用力碰撞或击打。
读音1:dǎ(2)意义2:用器具打出声响。
读音2:dá2. “鱼”字:(1)意义1:水里的动物。
读音1:yú(2)意义2:面部表情认为像鱼的人。
读音2:yǔ3. “长”字:(1)意义1:描述空间上的延伸。
读音1:cháng(2)意义2:时间上的延续。
读音2:zhǎng四、多音字的学习方法1. 多音字的记忆:可以通过记忆常用的多音字和其不同的读音和意思,加强记忆。
2. 多音字的运用:在阅读和写作中多加练习,增加对多音字的熟练度。
3. 多音字的拼音:学生可以通过多音字的拼音来辅助记忆和学习。
五、多音字的使用场景1. 阅读文章:在阅读文章时,会经常遇到多音字的使用,学生需要根据上下文理解正确的读音和意思。
2. 写作作文:在写作中,正确运用多音字可以丰富文采,但也要小心使用,避免混淆。
3. 汉语课堂: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会使用多音字来丰富教学内容,学生需要灵活掌握。
六、多音字的学习意义1. 丰富语言表达:多音字的存在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增加词汇量。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正确理解多音字的读音和意思对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0课
送你们几句话
• 1.如果在胜利前却步,往往只会拥抱失败,如果 在困难时坚持,常常会获得新的成功。 • 2.不能因为人生的道路坎坷,就使自己的身躯变 得弯曲;不能因为生活的历程漫长,就使求索的 脚步迟缓。 • 3.我坚守自己的信念,沉默而顽强地走自己认为 应该走的路。 • 4.如果大海没有风浪,那海燕绝不会美名远扬。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 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 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 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 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1.“20多年的心血”指的 是 鸿篇巨制《国榷》 。
2.联系上下文,想想谈迁此时此 刻会想些什么?
答:小偷真是太可恨了,害得 我20多年的心血化为了乌有, 但我不能就此罢休,我要从头 撰写这部史书。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读准字音
què zhuàn yì
qǐn qí qū
è kǎn kě
国榷 夜难安寝 厄运
撰写 逸闻 崎年的 心血化为乌有。
信念指 谈迁重新编写翔实可
信的明史的决心。
理解词语
博览群书:博指多,数量大。 形容一个人广泛地阅读各种 书籍。
张海迪(1955年9月16日-),生于济 南,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 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 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山东省 作家协会副主席。1960年张海迪五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 1970年又随父母下放至山东聊城莘 县,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 学习,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 1983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张海迪树 立为宣传偶像。张海迪得到了两个赞 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 个是“当代保尔”。张海迪历任第九、 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11月当 选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重难点策略第二十课
20《学会看病》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到文中母爱的真谛是让孩子学会独立。
2、领会作者在表达母亲心情时将“愿意”与“不愿意”交叉描写达到引起读者认知冲突的方法。
教学策略:
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边度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了解“决定让儿子独自看病——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勇气又回到心里”是母亲感情变化的过程,从这一过程中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情深。
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十课
教学内容
20*﹒学会看病
单元
六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
五、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六、总结升华,拓展延伸(作业)
◆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表示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a.用卡片认读11个生字.
b.读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c.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a.说说你画出的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是哪些句子.b.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c.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看法.)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使用批注
或个性思考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作者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查字典弄清划线字的字义,再说说 整个词语的意思。
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形 容读书很多。 家徒四壁:徒:只有、仅有。家里只剩下四面墙壁, 形容十分贫穷。 一袭破衫: 指一 袭:在这里是量词,指成套的衣服。 套破衣服。 奋笔疾书: 疾:急速。形容挥动笔杆急速书写的样子。
读一读下面的名人名言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好学校。
——【中】梁启超 我成功,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 ——【法】拿破仑
本文档支持任意编辑, 下载使用,定会成功!
本文档支持任意编辑, 下载使用,定会成功!
家境贫寒 一袭破衫 年老体弱 翔实精彩
博览群书 终日奔波 奋笔疾书 明史巨著
补充阅读资料:
为了纠正前人修编的明史之错, 他登门求教了123位藏书家和 达官名士,并经常将誊抄好的 书稿请人审查。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
在不停流淌。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 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 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
到了晚上……
补充阅读资料:
《囯榷》共428万4千字,104卷, 记载了从明太祖朱元璋诞生到福王 政权灭亡为止的317年间的历史。 史学家认为这是现存第一部最完整 的编年体明史,史料价值很高,是 一部“可以信今而传后”的著作。
从文中表示数据的词语中,你读 懂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我读懂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 的坚定。这样写更体现谈迁不屈 不挠、意志顽强的可贵品质,从 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
写这部史书。
四处寻访
亲赴郊外
搜集逸闻
考察遗迹
面对孤灯
奋笔疾书
1、为了《囯榷》,谈迁背井离乡,来迁孤身一人,风餐露宿,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批注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批注一、字词部分。
1. “腼腆”:2. “迫不及待”:二、句子部分。
1.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 描写方法:这是对母亲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
“眼睛亮亮的”写出母亲看到巴迪的诗时的惊喜;“兴奋地嚷着”通过语言和激动的神态表现出母亲对巴迪诗作的高度赞扬;“搂住了我”这个动作,体现出母亲对巴迪的喜爱和鼓励。
- 表达效果:从母亲的反应可以看出她对巴迪的爱,这种爱是直白的、毫无保留的,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赞扬给孩子信心。
2.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 描写方法:简单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与母亲的热情赞扬形成鲜明对比,父亲的评价简洁而直接,“糟糕透了”这一评价看似冷酷,却反映出父亲的严谨和他对孩子更高的期望。
“把诗放回原处”这个动作,表现出父亲的冷静态度。
- 表达效果:父亲的评价让巴迪感到沮丧,也为后文巴迪对父母不同评价的理解做了铺垫。
3.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 含义理解:“两种声音”指的是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
“交织在我的耳际”表明这两种评价对巴迪影响之深,多年来一直伴随着他。
把这两种评价比作“两股风”,形象地写出了它们对巴迪成长的推动和约束作用。
- 主题体现:“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说明巴迪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理解了父母不同评价的意义,母亲的赞扬给予他自信和创作的热情,父亲的批评让他保持清醒,不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体现了文章关于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的主题。
五年级上册20课课文
五年级上册20课课文五年级上册第20 课有不同版本的课文,以下是常见的两篇课文。
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作者:蒋光宇•原文: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
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
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经过20 多年的奋斗,6 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 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 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quē)》。
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
可是,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从此,这部宝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
20 多年的心血转瞬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许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楚中摆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经过 4 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精确,59 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新写的《国榷》共104 卷,428 万 4 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坎坷和挫折,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者:美国的巴德・舒尔伯格,译者唐若水.•原文: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篇课文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的概括语句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
基于以上特点,本教案设计遵循“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一理念,首先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在自学生字、新词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再自主、合作学习课文,体会“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的含义及作者逐渐理解父母的评价中包含的爱,感受父母的评价对“我”一生健康成长所起的巨大作用。
本节课着眼于学生的自我感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读自悟的方法。
注重知识的延伸,结合实际说一说、写一写发生在身边的事,做到学以致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起期待1.导入:一个人最终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
同学们都写过不少文章,如果听到“精彩极了”这样的评价,会想些什么呢?可是一旦听到“糟糕透了”的评价,又会怎么想?(板书课文题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请你试着用不同的语气来读一下。
2.过渡: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就是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成长起来的,他是如何看待这两种评价的呢?这给他带来了哪些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以课文题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切入点,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同时,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轨。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全班交流。
语文书五年级上册第20课时的课程
语文书五年级上册第20课时的课程摘要:一、课程概述1.课程名称:五年级上册第20课时2.课程类型:语文3.课程年级:五年级二、课程内容1.课文:《草原上的牧羊人》2.生字词:草原、牧羊人、帐篷、牛羊、炊烟等3.课文解析:草原的美景、牧羊人的日常生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三、课程目标1.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2.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3.学生能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四、课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草原的美景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讨论草原上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五、课程总结1.学生通过学习《草原上的牧羊人》,对草原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学生通过学习生字词,扩大了词汇量,提高了阅读能力3.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正文:《草原上的牧羊人》是语文书五年级上册第20课时的课程。
本课程是一节语文课,针对五年级的学生。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文《草原上的牧羊人》、生字词以及课文解析。
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学生能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课程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
通过展示草原的美景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讨论草原上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草原上的牧羊人》,对草原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们不仅能欣赏到草原的美景,还能了解到牧羊人的日常生活。
此外,学生通过学习生字词,扩大了词汇量,提高了阅读能力。
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年级语文20课教案
五年级语文20课教案五年级语文20课教案五年级语文20课教案1教学目的:1、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2、有感情地朗读文中重点刻画武松的有关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的性格。
4、培养学生学习古典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清条理,理解人物个性。
教学难点:1、理解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增强文章生动、形象性的写法。
2、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武松的性格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提醒课题。
课前请学生听《好汉歌》,引入课题师:这是什么歌?(生:《好汉歌》)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生:《水浒传》)师:《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请问同学们书中一共刻画了多少位英雄好汉?五年级语文20课教案2【教学目的】1.认识11个生字。
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体会武松豪放倔强、英勇机智的英雄性格。
3.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课文的重点,而“打”那么是“重中之重”。
【教学难点】理解武松豪放、英勇机智的英雄性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听歌曲,聊水浒1.(播放课件《水浒传》主题曲)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请跟着一起唱。
你知道刚刚我们唱的是哪部连续剧的主题曲吗?(《水浒传》)2.《水浒传》塑造了多少位(108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一、谈话引入,激趣读文今天咱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武松。
他因何而知名?(在景阳冈上打虎而知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景阳冈》。
拿出手指跟着教师把冈字写一写板书课题:景阳(冈)二、检查预习。
根据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这些字词都是同学们预习单上认为比拟难读难记的字词,你会了吗?指名读。
因为课文是选自古典小说,所以有些字词意思与如今的不一样,你能理解吗?大家在预习时都提了自己的问题,教师整理了一下,大家看看哪些问题,是提的有价值,有程度的。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20
办法
从两端同时 向中间凿进。
示意图
居庸关
八要 把铁路设计为人字形?
想一想, 生活中哪些时 候也用到这个 办法?
你认为詹天佑是个怎么的人?
为国争光的爱国思想 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勇于创新的智慧才干
当我们坐 火车去八达岭, 途中路过青龙 桥车站时,会 看到这样一座 铜像,这就是 詹天佑。此时 此刻,你会想 些什么呢?
居庸关。 此山山势高,岩层厚。 詹天佑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
办法。
• 图2是什么山?此隧道有什么特点?詹天佑是采用怎样的开凿方法?
八达岭。 此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 的三倍长。 詹天佑决定
先从山顶往下 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的办法。
表格
名称
地点
特点
山势高,岩 层后。 长一千一百多 米。
学习课文板书
阻挠 要挟 嘲笑 接受任务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勘测线路 主持修筑 开凿隧道
部编五年级上20课《枫桥夜泊》精讲
导入语
新知讲解
枫桥夜泊
解诗题
诗题:唐代著名诗人张
继途径寒山寺时,写下了 千古名篇《枫桥夜泊》。 诗题又叫《夜泊枫江》或 《夜泊松江》。
新知导入
读古诗
新知导入
读古诗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新知讲解
fēng 枫桥 sì 山寺
读准字音
2、诗歌在景物描写中巧妙地运用冷暖对比、 动静结合。
其中月落、霜天是“冷色”,江枫、 渔火“暖色”;一、二句是“静景”,第 四句是“动景”。
悟诗情
拓展提高
3、“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中的“愁”指 的是什么?
指的是一种思乡的感情,诗中的客字 可以与之引证。 4、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导入语
新知导入
一座桥,一座寺,看似很平常的地 方,凡是去苏州市的人大多要去看一 看枫桥,要去听一听寒山寺的声音, 甚至日本、韩国的朋友都特地来到中 国苏州亲耳聆听一下那儿的钟声,用 手抚摸一下那儿的桥,这是为什么呢? 对,这是因为唐代诗人张继写了一首 有名的诗,叫做《枫桥夜泊》。这首 诗,千百年来,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 魅力呢?这节课,咱们将一同去感受。
bó 夜泊
chóu 愁
新知讲解
知作者
张继,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 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 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 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 (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 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 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 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 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词语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海口景山学校海甸分校毛立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重点学习课文2——4自然段,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结全文。
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
2、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亮点预设:
1、第一自然段关于数据使用的认识,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上教师引导,学生应该能读出感情,体验到《国榷》的宏大,体会到《国榷》的来之不易。
2、第三自然段词语组块教学法。
把重要的词语拎出来,先理解词,再理解句,再体会作者感情,达到在熟读词句的基础上感情朗读课文,有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齐读一下课题。
2、通过读文章,你都了解了哪些内容呢?谁来说说!
3、总结过渡。
我从大家的汇报中捕捉到了两个重要的信息,一个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叫。
一个是他写了一部史书叫。
谈迁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国榷又是一部怎样的史书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慢慢体会吧。
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有关国榷信息的句子来。
(2)学生汇报读。
相机出示多媒体。
看看大屏幕,大家再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把有关国榷的信息读得更清楚些。
(学生读)
(3)从这几个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学生说,教师总结:从这几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这部书的来之不易。
(5)师生合作读。
(6)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谁能说出一个表示数据的有关国榷的信息来,一人只能说一处。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如此一部国榷,付出了几十年心血的国榷,遇到什么厄运了呢?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到谈迁遭受厄运的句子。
(1)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读。
学生概括。
教师范读过渡: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教师极小声)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谈迁,你会怎样呢?请自由读读这两句话。
看谁最能理解谈迁。
(3)学生汇报读
(4)学生自由练读
(5)齐读。
(6)出示下一段,教师范读导入: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孩子们,是什么力量让这位体弱多病的老人又重新站了起来!是信念,是的信念。
来齐读课题。
再读一遍。
读出气势来,不错,边读边做个手势。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面对苦难,谈迁没有被打倒,他又顽强的站起来了,可一部500万字的书稿,从头再来,谈何容易。
文章哪一自然段是写他重新写国榷的。
让我们和老人一起去感受艰辛吧。
(1)请大家小声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一些你认为重要的四个字的词语来。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词语组块。
(4)读词语。
横排读,竖排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分组读。
(5)学生再练读,指名读,齐读。
(6)把词语放进句子中读。
出示三句话,学生练读。
(7)指名读。
(8)教师总结:
就这样经过了几年的努力,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三、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谈迁战胜了厄运,取得了成功,古今中外,像谈迁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让我们静静的来领略一下他们的风采,来聆听一下他们的声音。
(播放课件。
贝多芬、霍金、海伦、桑兰等人的事迹及名言的图片。
)
(2)类似的人、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大家课后可以阅读关于他们的书籍和文章,进一步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伟人如此,我们普通人也一样,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有崎岖和坎坷,但我们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信念就像一轮光芒万丈的太阳,他会驱散笼罩在我们人生路上的每一块阴云。
(3)读最后一段。
女生读,男生读,学生齐读。
(4)背诵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来之不易
谈迁下落不明信念在,希望在。
从头再来
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