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与四逆汤使用法

合集下载

四逆汤标准配方

四逆汤标准配方

四逆汤标准配方一、概述四逆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寒邪侵袭引起的寒证,如寒疟、寒伤等。

其配方中主要包括四味药物,分别是附子、干姜、大枣和甘草。

下面将详细介绍四逆汤的标准配方以及各味药物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二、配方四逆汤的标准配方如下:•附子 6克•干姜 10克•大枣 10克•甘草 6克三、各味药物的功效1. 附子•性味:辛、热、有毒。

•归经:归心、脾、肾经。

•功效:温经散寒,回阳救脱,安胎固脱。

•用法用量:可入煎剂、丸剂、散剂等,一般用量为3-9克。

研末可膏敷。

2. 干姜•性味:辛、热。

•归经:归肺、脾、心经。

•功效: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散痰止咳。

•用法用量:可入煎剂、丸剂、散剂等,一般用量为3-10克。

生用更温而辛烈,生用更辛而不温。

3. 大枣•性味:甘、温。

•归经:归脾、心、脏经。

•功效:益气补中,养血安神。

•用法用量:可入煎剂、丸剂、散剂等,一般用量为3-15克。

炙用更温而补,生用更补而温。

4. 甘草•性味:甘、平。

•归经:归脾、肺、心、胃经。

•功效:和中调味,解毒利咽。

•用法用量:可入煎剂、丸剂、散剂等,一般用量为1-3克。

炙用更平和而补,生用更补而凉。

四、使用方法1.取附子、干姜、大枣和甘草各按照标准配方的用量,洗净备用。

2.在煎药专用锅中放入足够的清水,将附子、干姜、大枣放入锅中,用中火煎煮30分钟。

3.将甘草煮沸后加入锅中,再煮15分钟。

4.煎煮完成后,将药渣滤出,取汤液冷却至适合温度。

5.根据需要,可以口服或外用四逆汤。

五、注意事项1.四逆汤具有辛热的性质,对于阳虚内寒、气血亏虚等人不宜使用。

2.使用四逆汤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避免过量或滥用。

3.孕妇、哺乳期妇女、幼儿和老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在使用四逆汤时如出现过敏、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5.使用四逆汤期间应注意保持温暖,避免受凉。

总结四逆汤是一种具有温阳散寒作用的中药方剂,其标准配方包括附子、干姜、大枣和甘草。

四逆散方剂

四逆散方剂

四逆散方剂四逆散【方剂名】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组成】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十分(各6g)【用法】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泻利下重,脉弦。

2.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方解】四逆者,乃手足不温也。

其证缘于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达于四末所致。

此“四逆”与阳衰阴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质区别。

正如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唯气不宣通,是为逆冷。

”阳郁于里,而不外达,则身微热;肝郁脾滞,气机不畅,则胁肋胀闷,脘腹疼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治宜透解郁热,疏肝理脾。

方中柴胡条达肝气解肝郁,透热外出解郁热,为君药。

芍药养血敛阴,柔肝缓急,为臣药。

芍药与柴胡相配,散收同用,既补肝体,又利肝用,使柴胡升散而无伤阴血之弊。

枳实行气消痞,理气开郁,,为佐药,与柴胡相伍,一升一降,肝脾并调,加强疏畅气机,升清降浊之功。

与芍药合用,又可调理气血。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与芍药同用,又缓急止痛。

全方四药,配伍严谨,柴、芍相配以治肝;枳、草相伍以治脾,肝脾并调,为疏肝理脾的基础方,后世常以本方加减治疗肝郁气滞与肝脾不和诸证。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原治阳郁厥逆证,后世多用作疏肝理脾的基础方。

临床以手足不温,胁肋或脘腹疼痛,脉弦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等属于肝脾不和者。

3.使用注意热盛厥甚的热厥证和阳衰阴盛的寒厥证,忌用本方。

【方歌】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补,阳气内郁成厥逆,疏肝理脾此方主。

四逆散方证探讨及临床运用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有哪些异同

四逆散方证探讨及临床运用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有哪些异同

四逆散方证探讨及临床运用作者温兴滔安徽省郎溪县中医院四逆散见于《伤寒论。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

本方临床运用十分广泛然历代医家对此方解释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本人参阅名家论述结合临床实践对此方证作一探讨就正于广大同道。

原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318 方药组成甘草炙、枳实破水清炙干、柴胡、芍药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引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名医方论四逆散应该是典型的柴胡类方何以少阳病篇没有出现反而出现在少阴病篇。

历代医家对本方的解释不尽相同多数医家只是顺文解释尤其对方后加减法难以作出圆满的解释另有些医家对此提出疑问如柯韵伯说“少阳心下悸者加茯苓此加桂枝少阳腹中痛者加芍药此加附子不能不致疑于叔和偏集之误耳。

”①郑钦安在《伤寒恒论》少阴后篇13条言“按少阴病而至四逆阳微阴盛也。

其中或咳或悸者水气上干也小便不利者阳不化阴也腹痛下重阴寒之极。

法宜大剂回阳为是而此以四逆散主之吾甚不解。

”②《新伤寒论校注》中载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干姜一两半、人参二两。

③此“四逆散”与“四逆加人参汤”组成一致仅剂量稍有不同。

另有少阴病气上逆令胁下痛甚则呕逆此为胆气不降也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方柴胡八两、芍药三两、枳实四枚炙、甘草三两炙上四味一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④此方组成与四逆散一致然剂量服法不同主治亦不同。

姚廷周认为“考《伤寒论》丸、散、汤剂同名者药物组成大致相同且宋本之四味药不能治阳虚四逆故以底本即桂林古本为是。

”⑤此外《新伤寒论校注》中辩伤风病脉证并治第535条风病头痛多汗恶风腋下痛不可转侧脉浮弦而数此风邪干肝也小柴胡汤主之若流于腑则口苦呕逆腹胀善太息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

【临床验案:四逆散合当归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腰痛、腿疼】

【临床验案:四逆散合当归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腰痛、腿疼】

孙某,女,36岁。

初诊日期:2017年5月4日
腰腿疼痛1年余。

1
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渐出现腰腿疼痛,受寒及劳累后加重,因疼痛未能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及生活,未予重视。

近日患者渐出现腰腿疼痛加重,平时休息时亦疼痛,于是经人介绍前来诊治。

刻下症见:腰痛,双下肢疼痛,时左时右,并有窜痛,口中和,平素手脚凉、恶寒,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双侧脉沉细无力。

患者腰腿疼痛、恶寒、舌淡红、苔白、脉沉细,考虑为少阴病,又患者四逆(手脚凉),故用当归四逆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以治疗少阴病;患者苔白考虑里有寒湿,亦阻滞气机,会加重四逆,同时患者时有双下肢窜痛,故气滞证确凿,故上方合用四逆散以理气化湿。

因患者腰痛疼痛明显,加一味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止痛。

综合辨证为:少阴病,处方:生麻黄8,附子10,细辛6,当归15,白芍20,桂枝10,通草10,柴胡15,枳实10,炙甘草5,鸡血藤30.。

7剂,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完3剂后,腰腿疼痛较前已明显好转,又继服4剂后,腰腿疼痛大减,双下肢窜痛消失,手脚渐温,乏力较前好转。

双侧沉细无力脉渐有力。

继服四逆散合当归四逆汤加减7剂善后,无不适。

当归四逆汤,四逆汤,四逆散

当归四逆汤,四逆汤,四逆散

当归四逆汤,四逆汤,四逆散【原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351)【组成】当归10g 桂枝10g 白芍10g 细辛10g 通草6g 炙草6g 大枣25枚【煎服】水浸20分,煎30分,约600毫升,分早、午、晚服。

【功效主治】猝中寒邪,少腹疼痛,手足厥冷,脉细欲绝。

【加减运用】内有久寒者,加吴萸10g、生姜24g、白酒30毫升。

【禁忌】1. 亡阳之手足厥冷者,忌之。

2.肝气郁结之四逆者,忌之。

3.阳极似阴、或热深厥深之四逆者,忌之。

【类方】1.四逆汤:同可治手足厥冷。

不同者,四逆汤证因吐、泻剧烈,或大汗出,致阳气衰亡,病势急迫,除四末冷外,额、耳、鼻尖、鼻息皆冷。

当归四逆汤证为血虚寒郁,病势缓慢,以指尖冷为特点。

故一者脉微,宜急治;一者脉细,宜缓图。

2.四逆散:同可治四末逆冷。

不同者,四逆散证为肝失条达,阳气内郁,其脉沉弦,而非脉细欲绝。

【临床运用】1. 喉闭塞者,不可发汗,发汗则吐血,气欲绝,手足厥冷,蜷卧不能自温。

又脉弱者,不可发汗,发之则寒栗,不能自还,并当归四逆汤主之。

(《伤寒六书》)2. 此方证,以热手按之则如蛙鸣,又腹中或左或右,病人自觉有冷处,或自腰至足股处,或左足全体觉冷证,是用此方之标准也。

(《皇汉医学.餐英馆治疗杂话》)3. 半身不遂二年,伴舌淡苔白,脉沉滑无力。

(《经方验》)4.鼻炎,子宫脱垂。

(《汉方临床三十年》)5.内科:平素血虚,寒入营络之腰股足痛,四肢关节痛,胸痛,心包络痛。

儿科:小儿发痉,小儿麻痹。

妇科:因感寒而起,特别是在月经期受寒而引起之经期腹痛,寒疝痛,行经时四肢麻木抽搐,经期手足厥寒,甚至昏迷,产后受寒成痉,阴缩,子宫下垂或脱出。

外科:脱疽、两腿郁血之红斑肿痛,冻疮,少腹部位特别是近髂窝处之肿块硬。

(《伤寒论方运用法》)5. 肢端紫绀症;肢端感觉异常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旋前圆肌综合征;肩关节周围炎;颈椎病;寒瘀头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症;运动性癫痫;拘挛症;消化性溃疡;胃痉挛;急性胆囊炎;肝炎后综合征;习惯性便秘;慢性荨麻疹;多形性红斑;冻疮;皮肤皲裂;痛经;原发性不孕。

老中医:推荐两个治疗女人怕冷古方“四逆散和四逆汤”

老中医:推荐两个治疗女人怕冷古方“四逆散和四逆汤”

缩在羽绒服里,抱着热水袋、暖宝宝,厚被子一床叠一床,冰凉的手脚依然无法暖起。

不少女性一进入秋冬就变为“冰美人”,畏寒、怕冷,手脚冰凉是最常见的事。

怎么让自己暖起来?专家推荐两个古方:四逆散和四逆汤。

四逆散源于《伤寒论》,组方为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各6g,用水煎服即可。

张晋解释说,很多人手脚冰凉但到胳膊就不凉了,往往是因为肝气不舒,情绪不佳导致的,这种情况下需要舒肝理气而不是简单温阳,四逆散就是临床上最实用、效果最好的古方。

还有些人不仅四肢冰冷而且面色苍白,甚至还伴随食欲不振,张晋推荐可以配合四逆汤调理。

同样出自《伤寒论》的四逆汤,主要由6g甘草、6g干姜,还有15g的附子组成,煮水服用后能治疗心肾阳衰寒厥的症状。

冬季怕冷是人的本能反应,很多人并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

但张晋提醒,如果手脚冰凉特别严重,甚至连半个胳膊都发凉,很有可能是心冠心病或是其它心血管疾病的信号,中老年人要注意这点。

四逆散的临床使用汇总

四逆散的临床使用汇总

四逆散原文<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方十七。

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使用方法:用法水煎服。

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以温心阳;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小便;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里寒;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加薤白以通阳散结;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有热者,加栀子以清内热。

1。

消化道疾病如溃疡,胃炎,腹泻等。

可把四逆散当作胃动力药用达到脾升胃降的作用,加减方如下:四逆散合参苓白术散:适用于脾胃虚但寒热不明显者。

慢性口腔溃疡亦有效。

四逆散合厚朴人参汤:适用于脾胃虚夹湿腹胀。

四逆散合理中或良附丸:适用于脾胃虚夹寒。

四逆散合香苏饮:适用于脾胃气滞,消化不良。

四逆散合生姜泻心汤:急性胃肠炎神效。

四逆散合外台茯苓饮:适用于胃虚夹饮。

四逆散合麦门冬汤:阴虚胃痛。

四逆散加栀子黄连山查:胃热作痛。

四逆散加藿朴四苓:除湿之剂。

四逆散加丹参因陈:肝病基本方。

四逆散加青皮吴臾当归:肝寒少腹痛。

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加青皮元胡:腹部手术后肠粘慢性腹痛,妇女痛经亦佳。

四逆散合失笑散:淤血胃痛。

有时加百合丹参。

〔陈修圆的经验2。

心血管疾病:四逆散加瓜娄厚朴丹参之类:治"风心病""冠心病"心下急满者。

《皇汉医学》用"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笔者感过于激烈,现在行医环境不好还是小心为妙。

另外血府逐淤汤亦是个好方子我亦常用。

笔者最恶现在的这些中医专家教授一见心衰就用"参麦参附"早把辨证论治抛到了脑后了。

3。

泌尿系疾病:四逆散合猪苓汤:"尿感"最常用,"结石"可合’失笑散"疗效可靠。

方剂学

方剂学

方剂学复习要点一、方剂比较1.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相同点:以“四逆”为名,治四逆之证(1)四逆散:治邪热内传,阳气内郁不达四末致之“四逆’证。

其冷在肢端,不过肘膝,故以透解郁热,调和肝脾治疗以输布阳气透达四肢(2)四逆汤:治阳气衰微,阴寒内胜失以温养之“四肢厥逆“证。

其肢冷严重,冷过肘膝,见一身虚寒征象。

故急用大辛达热以回阳救逆,以速达回阳之效,使阳复厥除(3)当归四逆汤:治血虚阳弱,寒凝经脉之“手足厥寒“证。

其寒不在脏,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轻,并见面白舌淡,脉细等。

故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法,使阴血充,阳气振,经脉通,手足温,脉亦复2.血府逐瘀汤——隔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相同点:皆为王清任创制的活血化瘀名方,常与通窍活血汤一同被称为五逐瘀汤。

各方均以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等为基础药物,都有活血祛瘀止痛作用,主治淤血所致的病证。

(1)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咳,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晨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斑点,脉涩或弦紧(2)隔下逐瘀汤:治淤血阻滞隔下证。

隔下淤血蓄积;或腹中胁下有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3)身痛逐瘀汤:治淤血痹阻经络证。

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3.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相同点:三方均能清泻热结,用治阳明实热,积滞内结之便秘证;临证以大便秘结,腹痛拒按,苔黄厚,脉实有力等证候为特征。

(1)大承气汤:硝、黄相须为用,且大黄后下,泻热攻积力强,功善峻下热结;主治实热、积滞壅结肠胃所致之阳明腑实证及热结旁流、痉病、热厥、发狂,以痞、满、燥、实证俱在为特征者。

(2)小承气汤:无芒硝,枳、朴用量减轻,且大黄同煎,故其泻热攻下之力较逊,功能轻下热结;主治阳明热结之轻证,以痞、满、实而燥证不甚为特征者。

(3)调胃承气汤:无枳、朴,大黄同煎,芒硝后下并加重用量,再加炙甘草和中调胃,使下不伤正,故泻热攻下之力较为缓和,功能缓下热结;主治阳明燥热实结,而痞满不甚者。

四逆汤的用法解析

四逆汤的用法解析

四逆汤的用法解析制附子20-100克,干姜15-50克,炙甘草20-40克。

方证引用:一:四肢厥逆,身体疼痛,精神萎靡,2便清利,脉微欲绝属于寒甚者。

二:汗、吐、下不当造成津伤损阳而四肢冷,疼痛,畏寒,喜睡,舌暗,苔白腻或白滑而脉沉细微等无力者。

如果没有以上阳虚症状,切不可乱用。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何谓阳虚?全身冷,恶寒,四逆脉微的重要特征,表现在病人全身冰冷,脉微欲绝,鼻中气息变冷,寒入少阴。

也可使病人暴哑,这个时候四逆汤效果极好。

四逆汤治疗寒症,但寒证不等于无热证,有些病人发热无休,头昏神倦,汗出,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此乃元阳大伤。

投清热则误诊,很多病人夏季受凉而腹泻,常用到此方,不可概用苦寒清泻。

但一定要掌握舌淡苔白,脉无力的特征。

不可乱用,四逆汤是急救之方,姜,附子用量一定要大,病人面如白纸,息如游丝,四肢冰冷,元阳衰,阳气不能通四肢,附子用200克也是必然。

现在很多医生,好好的健康之人,孩子,也动不动附子50多克,这样怎么不让人心寒。

不是害人又是什么呢?真正的名医把阳虚看的很清楚,既然看清楚了,也就不怕了,舌红也有阳虚,苔黄也有阳虚,重要的是你能辩证出阳虚的特点。

某病人睾丸疼痛,牵引少腹,常感寒凉疼痛,脉像沉微细,舌淡舌根苔黄腻厚,此乃少阴阳衰,四逆汤用之。

但必须有阳虚特征,脉沉微细,舌淡,虽然苔黄厚腻,但不是主证,如果用湿热方,势必没有效果,本方是温热之剂,面色红润,口臭声粗,便燥,小便短赤,脉数有力,千万不可用。

现在的医生,已经把阳虚这概念更新了。

不辩虚实,都认为老人小孩,阳气决定一切,不辩脉,不辩舌。

入笔就是附子,干姜切重,这不能不违背伤寒论原义。

什么是假热真寒,现在的医生都认为阴虚是假,真寒是真,完全把假热真寒的概念搞的一塌糊涂。

虽然有时候寒热难辨,但可以从面色来判断,四逆症就是阴寒体质。

脸色缺少光彩,多灰暗,苍白,肌肉松,按之无力,嘴唇色暗淡干涸,舌淡胖,多齿痕,皮肤多干燥,晨起多浮肿,目精无神。

四逆汤解,再学李可的四逆汤,药师法门四逆汤的做法

四逆汤解,再学李可的四逆汤,药师法门四逆汤的做法

四逆汤解,再学李可的四逆汤,药师法门四逆汤的做法四逆汤是用来排除体内寒邪的。

寒邪排除了,才能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才谈得上养生。

所以,并不存在“养生的“四逆汤,只有”排病“的四逆汤,也就是说,四逆汤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养生“的。

李可先生推荐大家服用四逆汤,是看到大多数现代人寒邪入少阴,病得不轻,而发了慈悲心。

四逆汤没有“大剂”、”小剂“之分,按照《伤寒论》的标准剂量,是:炙甘草30克,干姜25克,生附子5-10克(或炮附子20-30克),六碗水,用小火煎1-1.5小时,煎成2碗,一天内服完。

平时就可以按这个剂量服用。

但是,这是药汤,不是菜汤,可“常常”服,不可“久久"服。

也就是说,可以隔三差五地服一两剂,但绝不能误以为这是”养生汤“,而天天喝,一喝就是大半年。

【主治】少阴病。

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或太阳病误汗亡阳〖功用〗回阳救逆。

〖病机〗寒邪入里伤及肾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能温煦生化五脏六腑─→周身虚寒,恶寒踡卧。

清阳实四肢,阳气不得温养─→四肢厥冷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釜底无薪”,故其消化吸收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呕吐不渴,腹痛下利。

阳气者“精则养神”,阳气充实,精神才能旺盛,今阳虚,神失所养─→神衰欲寐阳虚脉气鼓动乏力─→脉沉细而微,舌苔而滑。

为太阳病误汗亡阳。

【方解】君附子──大辛大热,温肾壮阳,祛寒救逆。

┐├助阳散寒臣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助阳通脉。

┘┌固护阴液,缓姜、附的燥烈之性。

│佐使炙甘草┤制附子毒性。

│└伍干姜温健脾阳。

【运用】1.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剂。

除四肢厥冷外,应以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微为证治要点。

2.现代常用本方作为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或某些急证大汗出而见休克,属亡阳虚脱者的急救方剂。

【注意事项】1、真热假寒者忌用。

2.热厥及阳郁厥逆之证,禁用。

3.服药呕吐者,可采用冷服法李可演讲------------治未病!――兼论扶阳的运用问题之摘录昨天是冬至节,我的身体出现了一些特殊变化,所以没有跟大家一块儿,很对不起!关于这次治未病的问题,大家谈得很多。

四逆汤

四逆汤

四逆汤文章目录*一、四逆汤概述*二、四逆汤功能主治*三、四逆汤服用方法*四、四逆汤副作用*五、四逆汤注意事项*六、四逆汤药典记载四逆汤概述1、定义四逆汤同名方剂约有四首,其中《伤寒论》记载者为常用方。

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之功效,主治因寒入少阴、阳衰厥逆所致的伤寒少阴病,是回阳救逆的基础方剂。

现代常用于治疗各种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肺源性心脏病、肺炎、中毒性休克、急慢性胃肠炎、关节炎、胃下垂、放射性白细胞减少症、泄泻、大汗虚脱证等属阳衰阴盛者。

2、别名四逆汤。

3、组方附子(制)300g、干姜200g、炙甘草300g。

4、制法以上三味,附子、甘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

干姜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另器保存,姜渣再加水煎煮1小时,煎液与蒸馏分离挥发油的溶液合并,滤过,再与附子、甘草的煎液合并,浓缩至约400ml,放冷,加乙醇1200ml,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减压浓缩成稠膏状,加水适量稀释,冷藏24小时,滤过,加单糖浆300ml、防腐剂适量与上述挥发油,加水至1000ml,搅匀,灌封,灭菌,即得。

5、性状本品为棕黄色液体;气香,味甜、辛。

四逆汤功能主治1、功效作用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方中附子辛甘大热,走而不守,能温肾壮阳以袪寒救逆,并能通行十二经,振奋一身之阳,生用则逐阴回阳之功更捷,是为君药;干姜辛温,守而不救逆,并能通行十二经,振奋一身之阳,与附子相配,可增强回阳之功,是为臣药;甘草甘缓,和中缓急,温养阳气,并能缓和姜附燥热之性,是为佐药。

三药合用,功专效宏,可以奏回阳救逆之效。

2、临床应用本方临床用于休克、腹泻、阳虚发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手足寒厥证、毒血证和食管痉挛性狭窄等。

四逆汤服用方法1、适宜人群一般人群适用。

2、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10-20毫升,一日三次;或遵医属。

四逆汤副作用尚不明确。

四逆汤注意事项1、本品乃治阳衰阴盛之厥逆,如属真热假寒者,当禁用。

【优秀文档】当归四逆汤中药方剂

【优秀文档】当归四逆汤中药方剂

当归四逆汤中药方剂
中医看病都是看脉象,看气色。

所以很多中药在配置的过程中都是温经通脉为主,例如小编下面要说的这味当归四逆汤中药方剂,当归四逆汤组成配置还是算比较简单的,但是功效却一点都不简单!想要了解当归四逆汤功效的朋友一起看看吧!
方剂名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
当归三两(12g) ,桂枝三两去皮(9g) ,芍药三两(9g),细辛三两(3g) ,甘草二两,炙(6g),通草二两(6g),大枣二十五枚,擘(9枚)。

用法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
血虚寒凝经脉证。

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或寒人经络,腰、股、腿、足疼痛等。

方解
本方证由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

素体血虚而又经脉受寒,寒邪凝滞,血行不利,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遂呈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其手足厥寒只表现为掌至腕、踝不温,与四逆汤之四肢厥逆有别。

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既补营血之虚,又行血脉之滞;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共为君药。

芍药养血和营,助当归补血充脉;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行血,共。

伤寒厥阴病经验方当归四逆汤乌梅丸四逆散

伤寒厥阴病经验方当归四逆汤乌梅丸四逆散

伤寒厥阴病经验方当归四逆汤乌梅丸四逆散厥阴病是伤寒发展过程中出现阴阳消长、寒热错杂的复杂病变,为六经病的最后阶段,多由传经而来,或病邪直中,或治疗不当,邪气内陷所致。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刘启廷从医70余年,善用经方,现将其临床运用《伤寒论》厥阴病四方经验整理如下。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辨证要点:手足厥寒,麻木,甚至青紫,脉细欲绝。

证属血虚寒厥。

药用:当归9g,桂枝9g,芍药9g,细辛9g,炙甘草6g,通草6g,大枣25枚。

上七味,以水1600ml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日3次。

方解:本方以当归、甘草甘辛苦温为主药,合桂枝、细辛、通草辛通而散经络寒邪之凝滞,则厥寒、疼痛、麻木等可解。

桂枝与芍药、甘草、大枣合用,调和营卫,可内可外,其间虽有芍药酸苦,仍不失辛甘发散为阳,在表以祛寒邪,在里以解凝涩。

而当归与芍药合用,则更有养血活血之妙,共成温经散寒、养血通络之功。

当归四逆汤为桂枝汤类方,主要用于血虚寒凝、阳虚脏寒、经脉不利之证,其辨证要点是“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临床中只要掌握这一内涵,灵活变通,效果明显。

刘启廷曾治疗一男性患者,李某某,75岁,1992年10月15日就诊,主诉全身怕冷,手足发凉,腹痛呕吐,关节疼痛。

患者素体虚弱,稍受风寒则全身发凉,关节冷痛,近期外出受风,上症加重,伴见脘腹冷痛,吐痰涎清稀,口淡无味,食欲不振,刻诊见患者精神萎靡,形体消瘦,活动欠灵活,面色青暗,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弱无力。

证属寒盛血虚,经脉痹阻。

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经。

方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药用当归20g,桂枝15g,白芍20g,细辛5g,通草5g,甘草10g,吴茱萸15g,大枣25枚,生姜3片。

水酒(黄酒)各半煎服,每日1剂,分4次温服。

服药5剂后,家人来述,患者自觉身体渐有温暖感,关节疼略减,精神改善,食欲增加;原方再服10剂后,肢冷减轻,腹痛呕吐消失,稍能活动;连续服用50余剂后,患者体质明显改善,活动自如,疼痛消失,食欲增加,但仍不耐寒,停药后嘱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以助阳暖身。

《李可四逆汤标准配方》

《李可四逆汤标准配方》

《李可四逆汤标准配方》李可(四逆汤)四逆汤是用来排除体内寒邪的。

寒邪排除了,才能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才谈得上养生。

所以,并不存在“养生的“四逆汤,只有”排病“的四逆汤,也就是说,四逆汤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养生“的。

李可先生推荐大家服用四逆汤,是看到大多数现代人寒邪入少阴,病得不轻,而发了慈悲心。

四逆汤没有“大剂”、”小剂“之分,按照《伤寒论》的标准剂量,是:炙甘草30克,干姜25克,生附子5-10克(或炮附子20-30克),六碗水,用小火煎1-1.5小时,煎成2碗,一天内服完。

平时就可以按这个剂量服用。

但是,这是药汤,不是菜汤,可“常常”服,不可“久久'服。

也就是说,可以隔三差五地服一两剂,但绝不能误以为这是”养生汤“,而天天喝,一喝就是大半年补气:黄芪为当归的一倍四逆汤标准配方四逆汤标准配方处方一四逆汤的标准配方附子(制) 300g 干姜200g 甘草(蜜炙) 300g四逆汤的做法以上三味,附子、甘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

干姜通水蒸气蒸镏提取挥发油,另器保存,姜渣再加水煎煮1小时,煎液与蒸镏分离挥发油的溶液合并,滤过,再与附子、甘草的煎液合并,浓缩至约400ml ,放冷,加乙醇1200ml,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减压浓缩成稠膏状,加水适量稀释,冷藏24 小时,滤过,加单糖浆300ml、防腐剂适量与上述挥发油,再加水至1000ml,搅匀,灌装,熔封,即得。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

处方二四逆汤的组成:甘草2两(炙),干姜1两半,附子1枚(生用,去皮,破8片)。

功效: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主治:伤寒太阳病误汗伤阳,及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霍乱病等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欲绝者,以及瘟疫、疟疾、厥证、脱证、痛证见有上述症状,属阴证者。

现常用于心肌梗塞、心衰、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各种高热大汗所致之虚脱,各种因素所致的休克等属于阳衰阴盛者。

临床常用方剂之四逆散

临床常用方剂之四逆散

临床常用方剂之四逆散四逆散是《伤寒论》经典名方,对此方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学习经方医学提升疗效的前提,是在解读条文时前后合参,尽量契合仲圣思维,深入思考条文内涵和方证病机。

对于四逆散,只要正确理解条文含义与方证病机,就能准确运用并拓宽临证应用范围。

现将自己的思考和应用方法解析如下:一、四逆散方证《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注:裂开);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二、四逆散条文解析1.“少阴病,四逆”的含义张仲景在“四逆”前冠以“少阴病”,是有阴证、阳证鉴别意义的,并不是说四逆散就是“少阴病”方,而是告诫我们见到“四逆”时不可只考虑少阴证,应与少阳或阳明证做鉴别。

仲圣常以此行文方式教医者学会鉴别,依据如下:一是本条列于《伤寒论》317条“通脉四逆汤”证之后,有鉴别深义。

《伤寒论》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通脉四逆汤主之。

”此“手足厥逆”就是“四逆”,为里真寒外假热所致阴盛格阳、阴阳气不相顺接而津血不达四末的“四逆”。

二是《伤寒论》还有三条承气汤证条文,被后世称为“少阴三急下证”。

此三条也常被随文衍义地解读,认为是少阴病,或少阴热化证等。

试想,少阴病多见于素体虚弱或慢性虚损证中,津血虚衰,正气极弱,基本上不会热化到正气强、邪气盛实的阳明里实证阶段。

《伤寒论》320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322条:“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倪海厦经方使用经验之当归四逆汤和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

倪海厦经方使用经验之当归四逆汤和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

倪海厦经方使用经验之当归四逆汤和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倪海厦经方使用经验之当归四逆汤倪海厦当归四逆汤,来源于倪海厦伤寒论视频。

故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并兼见肢体疼痛等症。

当归四逆汤的配方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擘,二十五枚)。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日三服。

当归四逆汤条文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2.下利,脉大者,虚也,以强下之故也。

设脉浮革,因尔肠鸣者,属当归四逆汤。

倪海厦当归四逆汤的讲述摸到脉微细,冬天会生冻疮。

[当归四逆汤]专门治疗冻疮。

糖尿病的病人到后来要截肢,也是当归四逆汤症。

只要是截肢要用到当归四逆汤。

这是专门在手脚冰冷的时候使用。

倪海厦经方使用经验之当归四逆汤——手脚冰凉的首选处方!我们都知道,人体的四肢属阳,如果一个人平常手脚冰冷,我们就会想到他是阳虚了,治疗就要补阳。

手脚冰凉这个症状在《伤寒论》有个特别的名称——“四逆”,“逆”有气机逆乱的意思,治疗“四逆”的方子有两个:四逆散和四逆汤,四逆散是治疗肝气郁滞导致的手脚冰凉,四逆汤是治疗阳虚里寒导致的四逆的,那么,有人就说了,阳虚引起的手脚冰凉不是应该用四逆汤吗?倪海厦老师说,之所以不用四逆汤,是因为四逆汤力道太大,不是不能用,而是用了就太过了。

四逆汤一般用于病情较重,甚至是危重病人抢救时候才用得到,这么猛的方子轻易就用给普通人当然太过了。

倪师推荐的处方是当归四逆汤。

其中,细辛可以运送里阳到表面上去,当归有油脂,可以润滑肠道,木通也可通利大便,但是它没有大黄的力量大。

病人吃了当归四逆汤以后,手脚马上就会温热起来,如果出现大便次数多,把木通拿掉就行了。

如果病人原来有便秘,吃了这个方后还有一点便秘,那把当归和木通多加一点,这样来做加减。

如果病人还有静脉曲张,那就加重白芍的量,可以重用到40克,如果病人说手还很冷,把桂枝加重。

以上就是倪师运用当归四逆汤的经验,笔者曾用过此方治疗手脚冰凉,患者只吃了一剂就热了,真的是一剂知,你学会了吗?红枣主津液。

四逆散治半夜醒案例

四逆散治半夜醒案例

四逆散治半夜醒案例
四逆散是一种中医药方,主要用于治疗寒邪所致的病症。

根据中医理论,半夜醒常常与寒邪入侵胃经有关,可以选择四逆散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个案例分析:
患者:男性,40岁。

主诉:半夜醒来,难以入睡。

症状:半夜醒来后感到胃部不适,有冷痛感,同时伴有头痛、寒战、腹泻等症状。

舌苔:舌苔白,薄而湿。

脉象:脉沉弦。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舌脉情况,可以初步判断为寒邪入侵胃经所致的半夜醒。

可以使用四逆散进行治疗,药方组成为:干姜、附子、白术、甘草。

用法用量:
干姜:3克
附子:3克
白术:3克
甘草:1克
将以上药材加水煎煮,煎煮15分钟,去渣留汤,分两次服用,一次服用一半,温热服用。

患者服用四逆散后,可以缓解胃部的冷痛感,同时改善睡眠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四逆散属于温热性质的药方,对于体质偏寒或者有阳虚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总的来说,四逆散可以作为一种中医药治疗半夜醒的选择,但是使用前最好还是咨询医生的意见,以确保药方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四逆汤知识点总结

四逆汤知识点总结

四逆汤知识点总结一、四逆汤的药物组成1. 细辛:它是四逆汤中的主药,性味辛温,具有辛温解表、宣窍通阳的功效。

细辛主要用于治疗寒邪外袭、表证不解而致的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2. 干姜:干姜是四逆汤中的辅药,性味辛温,具有温中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

干姜主要用于治疗肺寒咳嗽、胃寒呕逆、肠寒泄泻等症状。

3. 甘草:甘草是四逆汤中的辅药,性味甘平,具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的功效。

甘草主要用于治疗肺胃寒证、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

4. 炙甘草:炙甘草是四逆汤的辅料,性味甘平,同样具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的功效。

炙甘草主要用于增强甘草的作用,起到调和药性的作用。

以上四味药物的组合,相互配伍,以达到产生协同作用、互相增强的效果。

二、四逆汤的适应症1. 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头痛、鼻塞、流清涕、声重、恶寒等症状。

2. 风寒咳嗽:主要表现为寒邪外袭、肺气郁结、呛咳气粗等症状。

3. 风寒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寒、发热、鼻塞等症状。

4. 腹胀腹痛:主要表现为腹部胀痛、恶寒、胸闷、呕吐等症状。

如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以考虑使用四逆汤进行治疗。

三、四逆汤的禁忌症1. 阴虚火旺者:因为四逆汤单方的性质偏热,对于阴虚体质、阳盛火旺的患者不宜使用。

2. 患有肝阳上亢者:因为四逆汤中的细辛具有辛温的性质,会使肝阳更加上亢,不宜使用。

3.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这些特殊人群因为身体机能的特点,不宜使用四逆汤。

四、四逆汤的用法用量1. 四逆汤剂型:四逆汤主要为颗粒剂、丸剂、珠剂等,也可现场煎煮后服用。

2. 用法用量:成人口服,一次3~6克,一日3次,煎服。

儿童酌减。

五、四逆汤的药理作用1. 辛温解表:四逆汤的主要功效之一是辛温解表,可以辅助机体驱邪散寒,加速风寒邪气的排出。

2. 散寒温肺:四逆汤的药物成分有助于散寒温肺,对肺部的寒邪有一定的祛寒作用,可以缓解寒邪引起的咳嗽等症状。

3. 温中止呕:四逆汤也有一定的温中止呕的功效,可以帮助胃肠功能的恢复,减轻恶寒引起的呕吐、腹泻等症状。

四逆散的临床运用

四逆散的临床运用

四逆散的临床运用
赵俊峰;秦宗昌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02(022)004
【摘要】@@《伤寒论》治疗厥证有四逆汤与四逆散两类方剂。

诸四逆汤多见于少阴篇,为阴寒厥冷之证而设,属补火回阳之剂。

四逆汤见证有内竭外脱(证见恶寒肢厥,脉微细,下利清谷而汗出不止)与上厥下竭(证见肢厥气喘,额汗出而下利不禁),两证之分,均可用四逆汤补火回厥;四逆散属柴胡类,见于厥阴篇,为阳热内郁所致恶寒肢冷之证而设,属宣通疏散之剂。

由于阴阳格拒,亦可表现为内外格拒、上下格拒两证,故亦……
【总页数】1页(P30)
【作者】赵俊峰;秦宗昌
【作者单位】巨野县人民医院,山东巨野 274900;巨野县人民医院,山东巨野2749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1.3
【相关文献】
1.四逆散临床运用举隅
2.孙玉信教授临床运用四逆散经验
3.转“阴枢”名方四逆散临床运用体会
4.四逆散化裁的儿科临床运用
5.四逆散方证分析及临床运用举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四逆散、四逆汤寒热有别
手足厥冷由于伴随症状的不同,而病因、治法大相径庭。

若手足厥冷伴有畏寒、神疲、脉沉细微或欲绝等,此为阴寒内盛,阳气衰微的寒厥证,治疗宜用四逆汤。

若手足厥冷伴有身热、脉弦等,此为肝气郁滞,阳气内郁的热厥证,治疗宜四逆散。

可以看出,四逆散、四逆汤都能治疗手足厥冷,但因其病因病机的不同,而组方用药不同。

下面分别表述之。

四逆汤的组成:生附子、干姜各9 克,炙甘草12 克。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少阴病或亡阳证。

症见手足厥冷,恶寒蜷卧,神疲欲寐,呕吐腹痛,下利清谷,舌淡苔白滑,脉沉微。

亡阳者症见手足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

四逆汤的方义:由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大汗亡阳导致真阳衰微欲绝,阳气不足,不能温熙四肢,则手足厥冷,脉微欲绝。

治宜回阳救逆。

方中附子大辛大热,通行十二经,温阳祛寒,尤其是生用,迅达内外,回阳救逆力量更强,为君药。

干姜辛温之品,温中散寒,其药性“守而不走”,以补附子“走而不守”之不足,与君药配合,共奏回阳救逆之功,为臣药。

炙甘草甘缓和中,即可缓和附子、干姜之燥烈、峻猛之性,使其温阳破阴而无劫阴之弊,又可协助附子更好地发挥回阳救逆的作用,并助干姜温健脾阳,为佐药。

诸药相合,共奏回阳救逆之功。

四逆汤的辨证要点:手足厥冷,恶寒蜷卧,神疲欲寐,舌淡苔白滑,脉沉微。

四逆散的组成:柴胡、积实、芍药、炙干草各9 克。

功效:透解郁热,疏肝理脾。

主治:热厥证。

症见手足厥冷,身热,或院腹痛,或泻利下重,脉弦。

四逆散的方义:由于肝胆之气为外邪所遏,不得疏泄,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成手足厥冷。

治宜透解郁热,疏肝理脾。

方中柴胡疏肝理气,调畅气机,辛散之性,透解郁热,使阳气外达,为君药。

积实行气理脾,消痞导滞,调理中焦之气,为臣药。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和柴胡一起恢复肝的体阴用阳之功。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透解郁热、疏肝理脾之功。

四逆散的辨证相点:手足厥冷,身热,脉弦。

在治疗手足厥冷时,一定要辨证准确,不能寒热不分,四逆汤、四逆散不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