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 第6章 习题解答
离散数学-第六章集合代数课后练习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作业评分要求:1. 合计57分2. 给出每小题得分(注意: 写出扣分理由).3. 总得分在采分点1处正确设置.一有限集合计数问题(合计20分: 每小题10分, 正确定义集合得4分, 方法与过程4分, 结果2分)要求: 掌握集合的定义方法以及处理有限集合计数问题的基本方法1 对60个人的调查表明, 有25人阅读《每周新闻》杂志, 26人阅读《时代》杂志, 26人阅读《财富》杂志, 9人阅读《每周新闻》和《财富》杂志, 11人阅读《每周新闻》和《时代》杂志, 8人阅读《时代》和《财富》杂志, 还有8人什么杂志也不读.(1) 求阅读全部3种杂志的人数;(2) 分别求只阅读《每周新闻》、《时代》和《财富》杂志的人数.解定义集合: 设E={x|x是调查对象},A={x|x阅读《每周新闻》}, B={x|x阅读《时代》}, C={x|x阅读《财富》}由条件得|E|=60, |A|=25, |B|=26, |C|=26, |A∩C|=9, |A∩B|=11, |B∩C|=8, |E-A∪B∪C|=8 (1) 阅读全部3种杂志的人数=|A∩B∩C|=|A∪B∪C|-(|A|+|B|+|C|)+(|A∩B|+|A∩C|+|B∩C|)=(60-8)-(25+26+26)+(11+9+8)=3(2) 只阅读《每周新闻》的人数=|A-B∪C|=|A-A∩(B∪C)|=|A-(A∩B)∪(A∩C)|=|A|-(|A∩B|+|A∩C|-|A∩B∩C|)=25-(11+9-3)=8同理可得只阅读《时代》的人数为10, 只阅读《财富》的人数为12.2 使用容斥原理求不超过120的素数个数.分析:本题有一定难度, 难在如何定义集合. 考虑到素数只有1和其自身两个素因子, 而不超过120的合数的最小素因子一定是2,3,5或7(比120开方小的素数), 也就是说, 不超过120的合数一定是2,3,5或7的倍数. 因此, 可定义4条性质分别为2,3,5或7的倍数, 先求出不超过120的所有的合数, 再得出素数的个数.解定义集合: 设全集E={x|x∈Z∧1≤x∧x≤120}A={2k|k∈Z∧k≥1∧2k≤120},B={3k|k∈Z∧k≥1∧3k≤120},C={5k|k∈Z∧k≥1∧5k≤120},D={7k|k∈Z∧k≥1∧7k≤120}.则不超过120的合数的个数=|A∪B∪C∪D|-4 (因为2,3,5,7不是合数)=(|A|+|B|+|C|+|D|)-(|A∩B|+|A∩C|+|A∩D|+|B∩C|+|B∩D|+|C∩D|)+(|A∩B∩C|+|A∩B∩D|+|A∩C∩D|+|B∩C∩D|)-|A∩B∩C∩D|-4=(60+40+24+17)-(20+12+8+8+5+3)+(4+2+1+1)-0-4 (理由见说明部分)=89因此不超过120的素数个数=120-1-89=30 (因为1不是素数)说明: |A|=int(120/2); |A⋂B|=int(120/lcd(2,3));|A⋂B⋂C|=int(120/lcd(2,3,5)); |A⋂B⋂C⋂D|=int(120/lcd(2,3,5,7)).二集合关系证明1 设A,B,C是任意集合, 证明(1) (A-B)-C=A-(B∪C)(2) A∩C⊆B∩C ∧A-C⊆B-C ⇒A⊆B(合计12分: 每小题6分; 格式3分, 过程每错一步扣1分)证明(1) 逻辑演算法: ∀x,x∈(A-B)-C⇔x∈(A-B)∧¬x∈C (-定义)⇔(x∈A∧¬x∈B)∧¬x∈C (-定义)⇔x∈A∧(¬x∈B∧¬x∈C) (∧的结合律)⇔x∈A∧¬(x∈B∨x∈C) (德摩根律)⇔x∈A∧¬x∈B∪C (∪定义)⇔x∈A-B∪C (-定义)所以(A-B)-C=A-(B∪C).集合演算法(A-B)-C=(A∩~B)∩~C (补交转换律)=A∩(~B∩~C) (∩的结合律)=A∩~(B∪C) (德摩根律)=A-(B∪C) (补交转换律)得证.(2) 逻辑演算法: ∀x,x∈A⇔x∈A∩(C∪~C) (排中律, 同一律)⇔x∈(A∩C)∪(A∩~C) (∪对∩的分配率)⇔x∈A∩C∨x∈A-C (∪的定义, 补交转换律)⇒x∈B∩C∨x∈B-C (已知条件A∩C⊆B∩C与A-C⊆B-C) ⇔x∈(B∩C)∪(B-C) (∪的定义)⇔x∈(B∩C)∪(B∩~C) (补交转换律)⇔x∈B∩(C∪~C) (∩对∪的分配率)⇔x∈B (排中律, 同一律)所以A⊆B.集合演算法A=A∩(C∪~C) (同一律, 排中律)=(A∩C)∪(A∩~C) (∩对∪的分配率)=(A∩C)∪(A-C) (补交转换律)⊆(B∩C)∪(B-C) (已知条件A∩C⊆B∩C与A-C⊆B-C)=(B∩C)∪(B∩~C) (补交转换律)=B∩(C∪~C) (∩对∪的分配率)=B (排中律, 同一律)得证.方法三因为A∩C⊆B∩C, A-C⊆B-C, 所以(A∩C)∪(A-C)⊆(B∩C)∪(B-C)|, 整理即得A⊆B, 得证.2 求下列等式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1) A-B=B-A(2) (A-B)∩(A-C)=∅(合计10分: 每小题5分; 正确给出充分必要条件2分, 理由3分)解(1) A-B=B-A方法一两边同时∪A得: A=(B-A)∪A=B∪A ⇒B⊆A; 同理可得A⊆B, 综合可得A=B.另一方面, 当A=B时显然有A-B=B-A. 因此所求充要条件为A=B.方法二∀x,x∈A-B∧x∈B-A⇔x∈(A-B)∩(B-A)⇔x∈∅所以A-B=B-A⇔A-B=∅∧B-A=∅⇔A⊆B ∧B⊆A⇔A=B因此A=B即为所求.(2) (A-B)∩(A-C)=∅⇔(A∩~B)∩(A∩~C)=∅⇔A∩(~B∩~C)=∅⇔A∩~(B∪C)=∅⇔A-(B∪C)=∅⇔A⊆B∪C所以A⊆B∪C即为所求充要条件.说明: 这类题型一般先求出必要条件, 再验证其充分性.三设全集为n元集, 按照某种给定顺序排列为E={x1,x2,…,x n}. 在计算机中可以用长为n的0,1串表示E的子集. 令m元子集A={x i1,x i2,…,x im}, 则A所对应的0,1串为j1j2…j n, 其中当k=i1,i2,…,i m时j k=1, 其它情况下j k=0.例如, E={1,2,…,8}, 则A={1,2,5,6}和B={3,7}对应的0,1串分别为11001100和00100010.(1)设A对应的0,1串为10110010, 则~A对应的0,1串是什么?(2) 设A与B对应的0,1串分别为i1i2…i n和j1j2…j n, 且A∪B, A∩B, A-B, A⊕B对应的0,1串分别为a1a2…a n, b1b2…b n, c1c2…c n, d1d2…d n, 求a k,b k,c k,d k, k=1,2,…,n.(合计15分: (1)3分; (2)12分, 每个结果正确2分, 求解过程4分)解下述运算是二进制数的位运算(1) 01001101(2) a k=i k∨j k, b k=i k∧j k, c k=i k∧¬j k, d k=(i k∧¬j k)∨(¬i k∧j k).说明: 这里c k和d k的求解可以使用主范式求解.c k,d k的真值表如下k kc k⇔m2=i k∧¬j kd k⇔m1∨m2=(¬i k∧j k)∨(i k∧¬j k).。
川大离散数学习题6
习题61.设A={1,2,3,4},B=A×A。
确定下述集合是否为A到B的全函数或部分函数。
(1) {(1,(2,3)),(2,(2,2)),(3,(1,3)),(4,(4,3))}.(2) {(1,(1,2)),(1,(2,3)),(3,(2,4))}.(3){(1,(3,3)),(2,(3,3)),(3,(2,1)),(4,(4,1))}.解:(1)、全函数(2)、不符合单值(3)、全函数要点:根据全函数定义,X中每个元素x都在Y中有唯一元素y 与之对应。
2.判别以下关系中那些是全函数。
(1){(n1,n2)|n1,n2∈N,0<2n1-n2<5}。
(2){(n1,n2)|n1,n2∈N,n2是n1的正因子个数}。
(3){(S1,S2)|S1,S2⊆{a,b,c,d}且S1 S2=Ø}。
(4){(a,b)|a,b∈N,gcd(a,b)=3}.(5){(x,y)|x,y∈Z,y=x2}.解:(1) {(n1,n2)|n1, n2∈N, 0<2 n1-n2<5}不是函数,n1=0时无定义,且(3,4),(3,5)在其中。
(2) {(n1,n2)|n1, n2∈N, n2是n1的正因子个数}部分函数,n1=0时无定义(3) {(S1,S2)|S1, S2⊆{a,b,c,d}且 S1⋂ S2= ∅}不是函数,因为({a},{b}) ,({a},{c})均在其中。
(4) {(a, b)|a, b ∈N, gcd(a,b)=3}不是函数,因为(3, 3) ,(3, 6), (3, 9)均在其中。
(5) {(x, y)|x, y ∈Z, y=x2}全函数3.在§3.1中已经定义了集合的特征函数。
请利用集合A和B的特征函数χA(x)和χB(x)表示出A B,A B,A-B,A以及A○+B对应的特征函数。
解:(略)4.试确定在含n个元素的集合上可以定义多少个二元关系,其中有多少个是全函数。
离散数学习题解答第6部分(图论)
离散数学习题解答 习题六 (第六章 图论)1.从日常生活中列举出三个例子,并由这些例子自然地导出两个无向图及一个向图。
[解] ①用V 代表全国城市的集合,E 代表各城市间的铁路线的集合,则所成之图G=(V ,E )是全国铁路交通图。
是一个无向图。
②V 用代表中国象棋盘中的格子点集,E 代表任两个相邻小方格的对角线的集合,则所成之图G=(V ,E )是中国象棋中“马”所能走的路线图。
是一个无向图。
③用V 代表FORTRAN 程序的块集合,E 代表任两个程序块之间的调用关系,则所成之图G+(V ,E )是FORTRAN 程序的调用关系图。
是一个有向图。
2.画出下左图的补图。
[解] 左图的补图如右图所示。
3.证明下面两图同构。
a v 2 v 3 v 4图G图G ′[证] 存在双射函数ϕ:V →V ′及双射函数ψ : E →E ′ϕ (v 1)=v 1′ ϕ (v 1,v 2)=(v 1′,v 2′) ϕ (v 2)=v 2′ ϕ (v 2,v 3)=(v 2′,v 3′) ϕ (v 3)=v 3′ ϕ (v 3,v 4)=(v 3′,v 4′) ϕ (v 4)=v 4′ ϕ (v 4,v 5)=(v 4′,v 5) ϕ (v 5)=v 5′ ϕ (v 5,v 6)=(v 5′,v 6′) ϕ (v 6)=v 6′ϕ (v 6,v 1)=(v 6′,v 1′) ϕ (v 1,v 4)=(v 1′,v 4′) ϕ (v 2,v 5)=(v 2′,v 5′) ϕ (v 3,v 6)=(v 3′,v 6′)显然使下式成立:ψ (v i ,v j )=(v i ,v j ′)⇒ ϕ (v i )=v i ′∧ϕ (v j )=v j ′ (1≤i ·j ≤6) 于是图G 与图G ′同构。
4.证明(a ),(b )中的两个图都是不同构的。
图G 中有一个长度为4的圈v 1v 2v 6v 5v 1,其各顶点的度均为3点,而在图G ′中却没有这样的圈,因为它中的四个度为3的顶点v 1',v 5',v 7',v 3'不成长度的4的圈。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6章习题解答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6章习题解答6.1 A:⑨; B:⑨; C:④; D:⑥; E:③分析对于给定的集合和运算判别它们是否构成代数系统的关键是检查集合对给定运算的封闭性,具体方法已在5.3节做过说明. 下面分别讨论对各种不同代数系纺的判别方法.1°给定集合S和二元运算°,判定<S, °>是否构成关群、独导点和群.根据定义,判别时要涉及到以下条件的验证:条件1 S关于°运算封闭:条件2 °运算满足结合集条件3 °运算有幺元,条件4 °∀x∈S,x−1∈S.其中关群判定只涉及条件1和2;独导点判定涉及条件1、2、和3;而群的判定则涉及到所有的四个条件。
2 ° 给定集合S和二元运算°和*,判定<S, °, *>是否构成环,交换环,含幺环,整环,域.根据有关定义需要检验的条件有:条件1 <S, °>S构成交换群,条件2 <S, *> 构成关群,条件3 * 对°运算的分配律,条件4 * 对运算满足交换律,条件5 * 运算有幺元,条件6 * 运算不含零因子——消去律,条件7 |S|≥2,∀x∈S,x≠0,有x−1∈S(对*运算).其中环的判定涉及条件1,2和3;交换环的判定涉及条件1,2,3和4;含幺环的判定涉及条件1,2,3和5;整环的判定涉及条件1-6;而域的判定则涉及全部7个条件. 3° 判定偏序集<S,≤>或代数系统<S,o,*>是否构成格、分本配格、有补格和布尔格. 73若<S,≤>为偏序集,首先验证∀x,y∧y和x∨y是否属于S.若满足条件则S为格,且<S,∨,∧>构成代数系统.若<S,o,*>是代数系统且°和*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吸收律,则<S,o,*>构成格。
离散数学第六章习题解答
第6章习题答案1.列举出从X到Y的关系S的各元素(1)X={0,1,2},Y={0,2,4},S={<x,y>|x+y∈X⋂Y}(2)X={1,2,3,4,5},Y={1,2,3},S={<x,y>|x=y2,x∈X,y∈Y}解:(1)S={<0,0>,<0,2>,<2,0>}(2)S={<1,1>,<4,2>}2.设P={<1,2>,<2,4>,<3,3>}Q={<1,3>,<2,4>,<4,2>}求dom(P),ran(P),并证明:dom(P⋃Q)=dom(P)⋃dom(Q)解:dom(P)={1,2,3}ran(P)={2,3,4}证明:对于任意xx∈dom(P⋃Q)⇔∃y(<x,y>∈P⋃Q)⇔∃y(<x,y>∈P∨<x,y>∈Q)⇔∃y(<x,y>∈P)∨∃y(<x,y>∈Q)⇔ x∈dom(P)∨x∈dom(Q)⇔ x∈dom(P)⋃dom(Q)所以,dom(P⋃Q)=dom(P)⋃dom(Q)3.若关系R和S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证明:R⋂S也是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
证明:设R和S是集合A上的关系。
因为R和S是自反的,所以,对于A中的任意元素x,有<x,x>∈R和<x,x>∈S。
因此<x,x>∈R⋂S,即R⋂S是自反的。
因为R和S是对称的,所以对于任意<x,y>,<x,y>∈R⋂S⇔<x,y>∈R∧<x,y>∈S⇔<y,x>∈R∧<y,x>∈S⇔<y,x>∈R⋂S因此,R⋂S是对称的。
因为R和S是传递的,所以对于任意<x,y>和<y,z><x,y>∈R⋂S ∧<y,z>∈ R⋂S⇔<x,y>∈R∧<x,y>∈S∧<y,z>∈ R∧<y,z>∈ S⇔(<x,y>∈R∧<y,z>∈ R)∧(<x,y>∈S ∧<y,z>∈ S)⇔<x,z>∈R∧<x,z>∈ S⇔<x,z>∈R⋂S因此,R⋂S是传递的。
离散数学微课版第六章课后答案
离散数学微课版第六章课后答案离散数学是一门重要的数学课程,它涉及数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如逻辑、集合、函数和图论。
离散数学微课版第六章的主要内容是图论,图论是离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主要讨论了图的基本概念、图的结构和图的表示方法。
图的基本概念是指图的元素,它由顶点和边组成。
顶点是图中的一个点,它可以是一个实体或一个抽象的概念,而边是两个顶点之间的关系。
图的结构是指图中顶点和边之间的关系,它可以是连通的、无向的或有向的。
连通的图中,任意两个顶点都有一条路径可以相连;无向图中,边的两个顶点之间没有方向性;有向图中,边的两个顶点之间有方向性。
图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邻接矩阵和邻接表。
邻接矩阵是一个二维矩阵,它用来表示图中顶点之间的关系,如果顶点u和v之间有边,那么矩阵中的对应元素为1,否则为0;而邻接表则用一维数组来表示图中顶点之间的关系,它将每个顶点与其相邻顶点列出来,以此来表示图中的边。
离散数学微课版第六章课后答案是指离散数学微课版第六章的课后习题答案,其中包括了有关图的基本概念、图的结构和图的表示方法的习题。
答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论的概念,并能够熟练地使用图的表示方法。
本章的课后习题答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论,并能够熟练地使用图的表示方法。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图的基本概念,包括顶点和边,并能够识别连通图、无向图和有向图;其次,学生需要了解图的表示方法,包括邻接矩阵和邻接表,并能够熟练地使用它们。
离散数学微课版第六章课后答案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论,并能够熟练地使用图的表示方法。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离散数学,掌握离散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和方法,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离散数学屈婉玲第六章
偶数,因此 X=S1, S2或S4. (4) XS3=意味着 X是S3的子集,因此 X=S3或 S5. (5) 由于S3是S1的子集,因此这样的X不存在.
32
练习3
3. 一个班50个学生,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得5分,在第二 次考试中有21人得5分. 如果两次考试中都没有得5分的有 17人,那么两次考试都得5分的有多少人?
任取x, xX … xY (2) 证X=Y
方法一 分别证明 XY 和 YX 方法二
任取x,xX … xY 注意:在使用方法二的格式时,必须保证每步推理都是充 分必要的
21
集合等式的证明
方法一:命题演算法 例5 证明A(AB) = A (吸收律)
证 任取x, xA(AB) xAxAB
xA(xAxB) xA 因此得 A(AB) = A.
离散数学屈婉玲第六章
2020年4月29日星期三
6.1 集合的基本概念
1. 集合定义 集合没有精确的数学定义 理解:由离散个体构成的整体称为集合,称这些个体为集 合的元素 常见的数集:N, Z, Q, R, C 等分别表示自然数、整数、有 理数、实数、复数集合
2. 集合表示法 枚举法----通过列出全体元素来表示集合 谓词表示法----通过谓词概括集合元素的性质 实例: 枚举法 自然数集合 N={0,1,2,3,…} 谓词法 S={ x | x是实数,x21=0}
推论 S中至少具有一条性质的元素数为
12
实例
方法二 |S| = 1000 |A|=1000/5=200, |B|=1000/6=166, |C|=1000/8=125 |AB| = 1000/lcm(5,6) = 1000/33 = 33 |AC| = 1000/lcm(5,8) = 1000/40 = 25 |BC| = 1000/lcm(6,8) = 1000/24 = 41 |ABC| = 1000/lcm(5,6,8) = 1000/120 = 8
离散数学6章理解练习知识题及答案解析
离散数学练习题第一章一.填空1.公式)()(q p q p ∧⌝∨⌝∧的成真赋值为 01;102.设p, r 为真命题,q, s 为假命题,则复合命题)()(s r q p →⌝↔→的真值为 03.公式)()()(q p q p q p ∧∨⌝∧↔⌝与共同的成真赋值为 01;104.设A 为任意的公式,B 为重言式,则B A ∨的类型为 重言式5.设p, q 均为命题,在 不能同时为真 条件下,p 与q 的排斥也可以写成p 与q 的相容或。
二.将下列命题符合化 1.7不是无理数是不对的。
解:)(p ⌝⌝,其中p: 7是无理数; 或p ,其中p: 7是无理数。
2.小刘既不怕吃苦,又很爱钻研。
解:其中,q p ∧⌝p: 小刘怕吃苦,q :小刘很爱钻研3.只有不怕困难,才能战胜困难。
解:p q ⌝→,其中p: 怕困难,q: 战胜困难或q p ⌝→,其中p: 怕困难, q: 战胜困难4.只要别人有困难,老王就帮助别人,除非困难解决了。
解:)(q p r →→⌝,其中p: 别人有困难,q:老王帮助别人 ,r: 困难解决了 或:q p r →∧⌝)(,其中p:别人有困难,q: 老王帮助别人,r: 困难解决了5.整数n 是整数当且仅当n 能被2整除。
解:q p ↔,其中p: 整数n 是偶数,q: 整数n 能被2整除三、求复合命题的真值P :2能整除5, q :旧金山是美国的首都, r :在中国一年分四季 1. ))(())((q p r r q p ∧→∧→∨2.r q p p r p q ∧⌝∧⌝∨∨→→⌝)(())()(( 解:p, q 为假命题,r 为真命题1.))(())((q p r r q p ∧→∧→∨的真值为02. r q p p r p q ∧⌝∧⌝∨∨→→⌝)(())()((的真值为1四、判断推理是否正确 设x y 2=为实数,推理如下:若y 在x=0可导,则y 在x=0连续。
y 在x=0连续,所以y 在x=0可导。
华东师范大学离散数学章炯民课后习题第6章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离散数学章炯民课后习题第6章答案p992.f:x?y、有什么需要吗?x、定义f(a)={f(x)|x?a}。
(1)证明f(a?B)=f(a)?f(b)(3)举例说明f(a?b)≠f(a)?f(b)。
证明:(1)? Y∈f(a?b)??x∈a?b,使y=f(x)??x∈a或?x∈b,使y=f(x)?y=f(x)∈f(a)或y=f(x)∈f(b)?y∈f(a)?f(b)?f(a?b)=f(a)?f(b)(2)举例:设f(x)=X2,a={1,2},B={1,-2}。
则f(a?b)={1},而f(a)={1,4}f(b)={1,4}f(a)?f(b)={1,4}故,f(a?b)≠f(a)?f(b)基本正确。
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函数值是一个值而不是一个集合。
4F:x?y、以下命题正确吗?(1)f是一对一的当且仅当对任意a,b?x,当f(a)=f(b)时,必有a=b;(2)f是一对一的当且仅当对任意a,b?x,当f(a)≠f(b)时,必有a≠b。
解:(1)设立(2)不成立,如f(x)=x2,部分学生第(2)判断错误5.下图显示了五种关系的关系图。
问:这些关系中哪些是函数?什么是一对一功能?它的功能是什么?哪些是一对一的通信?解:1是一个函数,一对一,但不是顶部;2是一个高达但不是一对一的函数;3是一个函数,一对一对应;4是功能;5不是一个函数。
对的9(1).f:x?y,g:y?z。
命题“f?G是一对一的当且仅当f和G都是一对一的”这是真的吗?解决方案:不成立。
F是一对一。
假设f不是一对一的,不妨设f(a)=b,f(b)=b(a≠b)f?g(a)=g(f(a))=g(b),f?g(b)=g(f(b))=g(b)Fg(a)=f?G(b),哪个和f相同?G是一对一的矛盾。
但g不一定是一对一的。
反例:如f的论域{1,2}:f(1)=5,f(2)=6,g的论域{4,5,6}:g(4)=a,g(5)=a,g(6)=c,f是一对一的,f?g也是一对一的,但g不是一对一的部分学生判断错误。
离散数学习题答案1-2-6-7-8-9章-2009-12-17
习题1:1. 解 (1){2,3,5,7,11,13,17,19}(2){x|x=20*k,k 是自然数}(3){2,-1}2. 解 (1){2,4}(2){1,2,3,4,5}(3){1,3}(4){1,3,5}3. 解 (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φ(3)全体自然数(4){0,2,4,6,8,10,12,14,16,18,20}(5)1,3,5,7,9,11,13,15,17,19}4. 解 (1)正确(2)正确(3)错误(4)正确5. 解 (1)A={1},B={{1}},C={{1}}(2)A={1},B={{1}},C={{{1}}}6. 解 (1)正确。
由子集的定义。
(2) 不一定。
如:A={1},B={{1}},C={{1}}。
(3)不一定。
如:A={1},B={1,2},C={{1,2}}(4)不一定。
如:A={1},B={1,2},C={{1,2}}。
7. 解 A={1,2},B={1},C={2},有B A ≠,但是C B C A =成立。
A={1,2},B={1},C={1},有B A ≠,但是C B C A =成立。
8. 解 (1)φ(2){φ}(3){{φ}}(4){φ,{φ}}9. 解 (1){1,2,3,4,5,6,7,8,9}(2){0,1,2,3,4,5,6,7,8,9,10}(3){0,3,6,7,8,9}10. 解 33311. 解 2512. 解(1)454(2)124(3)22013. 解 (1){φ}(2){φ,{a}}(3){φ,{φ},{a},{φ,a}}(4){φ,{φ},{{φ}},{{φ},φ}}(5){φ,{{φ}},{φ},{a},{{φ},φ},{{φ},a},{φ,a},{{φ},φ,a}}14. 证明:假设B ≠C ,则至少存在一元素x ∈B 且x ∉C 。
离散数学答案 屈婉玲版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DOC
离散数学答案屈婉玲版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6设p、q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0∨(0∧1)⇔0(2)(p?r)∧(﹁q∨s)⇔(0?1)∧(1∨1)⇔0∧1⇔0.(3)(⌝(4)(176能被2q:3r:2s:619(4)(p(5)(p(6)((p答:(pqp→q⌝001111101101111001001111001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5)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方法如上例)(6)公式类型为永真式(方法如上例)第二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3.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1)⌝(p∧q→q)(2)(p→(p∨q))∨(p→r)(3)(p∨q)→(p∧r)答:(2)(p→(p∨q))∨(p→r)⇔(⌝p∨(p∨q))∨(⌝p∨r)⇔⌝p∨p∨q∨r⇔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3)P qrp∨qp∧r(p∨q)→(p∧r)0000010010014.(2)(p→(4)(p∧证明(2(45.(1)(⌝p→q)→(⌝q∨p)(2)⌝(p→q)∧q∧r(3)(p∨(q∧r))→(p∨q∨r)解:(1)主析取范式(⌝p→q)→(⌝q∨p)⇔⌝(p∨q)∨(⌝q∨p)⇔(⌝p∧⌝q)∨(⌝q∨p)⇔(⌝p∧⌝q)∨(⌝q∧p)∨(⌝q∧⌝p)∨(p∧q)∨(p∧⌝q)⇔(⌝p∧⌝q)∨(p∧⌝q)∨(p∧q)⇔∑(0,2,3)主合取范式:(⌝p→q)→(⌝q∨p)⇔⌝(p∨q)∨(⌝q∨p)⇔(⌝p∧⌝q)∨(⌝q∨p)⇔(⌝p⇔1∧(p⇔(p∨⇔∏(2)⌝(p→q)⇔(p∧(3)⇔⌝⇔1∧1⇔1所以该式为永真式.永真式的主合取范式为1主析取范式为∑(0,1,2,3,4,5,6,7)第三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4.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2)前提:p→q,⌝(q∧r),r结论:⌝p(4)前提:q→p,q↔s,s↔t,t∧r结论:p∧q证明:(2)①⌝(q∧r)前提引入②⌝q∨⌝r①置换③q→⌝r②蕴含等值式④r⑤⌝q⑥p→q⑦¬p(3证明(4①t②t③q④s⑤q⑥(⑦(⑧q⑨q⑩p15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附加前提法证明下面各推理:(1)前提:p→(q→r),s→p,q结论:s→r证明①s附加前提引入②s→p前提引入③p①②假言推理④p→(q→r)前提引入⑤q→r③④假言推理⑥q前提引入⑦r⑤⑥假言推理16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归谬法证明下面各推理:(1)前提:p→⌝q,⌝r∨q,r∧⌝s结论:⌝p证明:①p②p③﹁④¬⑤¬⑥r⑦r⑧r3.:(1)均有2=(x+)(x).(2)其中(a)(b)解:F(x):2=(x+)(x).G(x):x+5=9.(1)在两个个体域中都解释为)(x∀,在(a)中为假命题,在(b)中为真命题。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命题逻辑基本概念课后练习题答案1.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1)p∧q,其中,p:2是素数,q:5是素数,真值为1;(2)p∧q,其中,p:是无理数,q:自然对数的底e是无理数,真值为1;(3)p∧┐q,其中,p:2是最小的素数,q:2是最小的自然数,真值为1;(4)p∧q,其中,p:3是素数,q:3是偶数,真值为0;(5)┐p∧┐q,其中,p:4是素数,q:4是偶数,真值为0.2.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1)p∨q,其中,p:2是偶数,q:3是偶数,真值为1;(2)p∨q,其中,p:2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1;(3)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0;(4)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1;(5)┐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0;3.(1)(┐p∧q)∨(p∧┐q),其中,小丽从筐里拿一个苹果,q:小丽从筐里拿一个梨;(2)(p∧┐q)∨(┐p∧q),其中,p:刘晓月选学英语,q:刘晓月选学日语;.4.因为p与q不能同时为真.5.设p:今天是星期一,q:明天是星期二,r:明天是星期三:(1)p→q,真值为1(不会出现前件为真,后件为假的情况);(2)q→p,真值为1(也不会出现前件为真,后件为假的情况);(3)p q,真值为1;(4)p→r,若p为真,则p→r真值为0,否则,p→r真值为1.返回第二章命题逻辑等值演算本章自测答案5.(1):∨∨,成真赋值为00、10、11;(2):0,矛盾式,无成真赋值;(3):∨∨∨∨∨∨∨,重言式,000、001、010、011、100、101、110、111全部为成真赋值;7.(1):∨∨∨∨⇔∧∧;(2):∨∨∨⇔∧∧∧;8.(1):1⇔∨∨∨,重言式;(2):∨⇔∨∨∨∨∨∨;(3):∧∧∧∧∧∧∧⇔0,矛盾式.11.(1):∨∨⇔∧∧∧∧;(2):∨∨∨∨∨∨∨⇔1;(3):0⇔∧∧∧.12.A⇔∧∧∧∧⇔∨∨.第三章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本章自测答案6.在解本题时,应首先将简单陈述语句符号化,然后写出推理的形式结构*,其次就是判断*是否为重言式,若*是重言式,推理就正确,否则推理就不正确,这里不考虑简单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1)、(3)、(6)推理正确,其余的均不正确,下面以(1)、(2)为例,证明(1)推理正确,(2)推理不正确(1)设p:今天是星期一,q:明天是星期三,推理的形式结构为(p→q)∧p→q(记作*1)在本推理中,从p与q的内在联系可以知道,p与q的内在联系可以知道,p与q不可能同时为真,但在证明时,不考虑这一点,而只考虑*1是否为重言式.可以用多种方法(如真值法、等值演算法、主析取式)证明*1为重言式,特别是,不难看出,当取A为p,B为q时,*1为假言推理定律,即(p→q)∧p→q ⇒ q(2)设p:今天是星期一,q:明天是星期三,推理的形式结构为(p→q)∧p→q(记作*2)可以用多种方法证明*2不是重言式,比如,等值演算法、主析取范式(主和取范式法也可以)等(p→q)∧q→p⇔(┐p∨q) ∧q →p⇔q →p⇔┐p∨┐q⇔⇔∨∨从而可知,*2不是重言式,故推理不正确,注意,虽然这里的p与q同时为真或同时为假,但不考虑内在联系时,*2不是重言式,就认为推理不正确.9.设p:a是奇数,q:a能被2整除,r:a:是偶数推理的形式结构为(p→q┐)∧(r→q)→(r→┐p) (记为*)可以用多种方法证明*为重言式,下面用等值演算法证明:(p→┐q)∧(r→q)→(r→┐p)⇔(┐p∨┐q) ∨(q∨┐r)→(┐q∨┐r) (使用了交换律)⇔(p∨q)∨(┐p∧r)∨┐q∨┐r⇔(┐p∨q)∨(┐q∧┐r)⇔┐p∨(q∨┐q)∧┐r⇔110.设p:a,b两数之积为负数,q:a,b两数种恰有一个负数,r:a,b都是负数.推理的形式结构为(p→q)∧┐p→(┐q∧┐r)⇔(┐p∨q) ∧┐p→(┐q∧┐r)⇔┐p→(┐q∧┐r) (使用了吸收律)⇔p∨(┐q∧┐r)⇔∨∨∨由于主析取范式中只含有5个W极小项,故推理不正确.11.略14.证明的命题序列可不惟一,下面对每一小题各给出一个证明① p→(q→r)前提引入② P前提引入③ q→r①②假言推理④ q前提引入⑤ r③④假言推理⑥ r∨s前提引入(2)证明:① ┐(p∧r)前提引入② ┐q∨┐r①置换③ r前提引入④ ┐q ②③析取三段论⑤ p→q前提引入⑥ ┐p④⑤拒取式(3)证明:① p→q前提引入② ┐q∨q①置换③ (┐p∨q)∧(┐p∨p) ②置换④ ┐p∨(q∧p③置换⑤ p→(p∨q) ④置换15.(1)证明:① S结论否定引入② S→P前提引入③ P①②假言推理④ P→(q→r)前提引入⑤ q→r③④假言推论⑥ q前提引入⑦ r⑤⑥假言推理(2)证明:① p附加前提引入② p∨q①附加③ (p∨q)→(r∧s)前提引入④ r∧s②③假言推理⑤ s④化简⑥ s∨t⑤附加⑦ (s∨t)→u前提引入⑧ u⑥⑦拒取式16.(1)证明:① p结论否定引入② p→ ┐q前提引入③ ┐q ①②假言推理④ ┐r∨q前提引入⑤ ┐r③④析取三段论⑥ r∧┐s前提引入⑦ r⑥化简⑧ ┐r∧r⑤⑦合取(2)证明:① ┐(r∨s)结论否定引入② ┐r∨┐s①置换③ ┐r②化简④ ┐s②化简⑤ p→r前提引入⑥ ┐p③⑤拒取式⑦ q→s前提引入⑧ ┐q④⑦拒取式⑨ ┐p∧┐q⑥⑧合取⑩ ┐(p∨q)⑨置换口p∨q前提引入⑾①口┐(p∨q) ∧(p∨q) ⑩口合取17.设p:A到过受害者房间,q: A在11点以前离开,r:A犯谋杀罪,s:看门人看见过A。
离散数学第6章习题解答
第6章习题解答6.1 A: ⑨;B:⑨;C:④;D:⑥;E:③分析对于给定的集合和运算判别它们是否构成代数系统的关键是检查集合对给定运算的封闭性,具体方法已在5.3节做过说明.下面分别讨论对各种不同代数系纺的判别方法.1 °给定集合S和二元运算°,判定<S, ° >是否构成关群、独导点和群.根据定义,判别时要涉及到以下条件的验证:条件1 S关于。
运算封闭:条件2。
运算满足结合集条件3 °运算有幺元,条件 4 ° - x S, x J S.其中关群判定只涉及条件1和2;独导点判定涉及条件1、2、和3;而群的判定则涉及到所有的四个条件。
2 °给定集合S和二元运算°和*,判定<S, ° , *>是否构成环,交换环,含幺环,整环,域.根据有关定义需要检验的条件有:条件1 <S, ° >S构成交换群,条件2 <S, *> 构成关群,条件3 * 对°运算的分配律,条件4 *对运算满足交换律,条件5 *运算有幺元,条件6 *运算不含零因子一一消去律,条件7 |S|_2,-x・ S,x = O,有x J S (对* 运算).其中环的判定涉及条件1,2和3;交换环的判定涉及条件1,2,3和4;含幺环的判定涉及条件1,2,3和5;整环的判定涉及条件1-6;而域的判定则涉及全部7 个条件.3°判定偏序集:::S,「或代数系统:::S, ,* •是否构成格、分本配格、有补格和布尔格.若:::S, 一为偏序集,首先验证-x, y y和x y是否属于S.若满足条件则S为格,且:::S,,.构成代数系统•若:::S, ,*是代数系统且。
和*运算满足交换 律、结合律和吸收律,则:::S, ,* •构成格。
在此基础上作为分配格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不含有与图格。
而有补格和布尔格的判定只要根据定义进行即可。
离散数学函数复习题答案
第6章 函数一、选择题(每题3分)1、设{,,},{1,2,3}A a b c B ==,则下列关系中能构成A 到B 函数的是( C ) A 、1{,1,,2,,3}f a a a =<><><> B 、2{,1,,1,,2}f a b b =<><><> C 、4{,1,,1,,1}f a b c =<><><> D 、1{,1,,2,,2,,3}f a a b c =<><><><>2、设R Z N 、、分别为实数集、整数集,自然数集,则下列关系中能构成函数的是( B ) A 、)}10(),(|,{<+∧∈><y x N y x y x B 、)}(),(|,{2x y R y x y x =∧∈>< C 、)}(),(|,{2x y R y x y x =∧∈>< D 、{,|(,)(m o d 3)}x y x y Z x y <>∈∧≡3、设Z 为整数集,则二元关系{,23}f a b a Z b Z b a =<>∈∧∈∧=+ ( B ) A 、不能构成Z 上的函数 B 、能构成Z 上的函数 C 、能构成Z 上的单射 D 、能构成Z 上的满射4、设f 为自然数集N 上的函数,且1()0x f x x ⎧=⎨⎩若为奇数若为偶数,则f ( D )A 、为单射而非满B 、为满射而非单射C 、为双射D 、既非单射又非满射 5、设f 为整数集Z 上的函数,且()f x 为x 除以5的余数 ,则f ( D )A 、为单射而非满B 、为满射而非单射C 、为双射D 、既非单射又非满射 6、设R Z 、分别为实数集、整数集,则下列函数为满射而非单射的是( C ) A 、:,()6f R R f x x →=+ B 、2:,()(6)f R R f x x →=+ C 、:,()[]f R Z f x x →= D 、6:,()6f R R f x x x →=+7、设R R Z +、、分别为实数集、非负实数集、正整数集,下列函数为单射而非满射的是( B )A 、2:,()71f R R f x x x →=-+- B 、x x f R Zf ln )(,:=→+;C 、:,()f R R f x x →= D 、:,()71f R R f x x →=+8、设Z N E 、、分别为整数集,自然数集,偶数集,则下列函数是双射的为( A ) A 、f : Z E → , ()2f x x = B 、f : Z E → , ()8f x x =C 、f : Z Z →, ()8f x =D 、f : N N N →⨯, (),1f n n n =<+> 9、设3,4X Y ==,则从X 到Y 可以生成不同的单射个数为( B ). A 、12 B 、24 C 、64 D 、81 10、设3,2X Y ==,则从X 到Y 可以生成不同的满射个数为( B ).A 、6B 、8C 、9D 、64 11、设函数:f B C →,:g A B →都是单射,则:f g A C → ( A )A 、是单射B 、是满射C 、是双射D 、既非单射又非满射 12、设函数:f B C →,:g A B →都是满射,则:f g A C → ( B )A 、是单射B 、是满射C 、是双射D 、既非单射又非满射 13、设函数:f B C →,:g A B →都是双射,则:f g A C → ( C )A 、是单射B 、是满射C 、是双射D 、既非单射又非满射 14、设函数:f B C →,:g A B →,若:f g A C → 是单射,则( B ) A 、f 是单射 B 、g 是单射 C 、f 是满射 D 、g 是满射 15、设函数:f B C →,:g A B →,若:f g A C → 是满射,则( C ) A 、f 是单射 B 、g 是单射 C 、f 是满射 D 、g 是满射 16、设函数:f B C →,:g A B →,若:f g A C → 是双射,则( D )A 、,f g 都是单射B 、,f g 都是满射C 、f 是单射, g 是满射D 、f 是满射, g 是单射二、填充题(每题4分)1、设,X m Y n ==,则从X 到Y 有2m n 种不同的关系,有m n 种不同的函数.2、设,X m Y n ==,且m n ≤,则从X 到Y 有m n A 种不同的单射.3、在一个有n 个元素的集合上,可以有22n种不同的关系,有n n 种不同的函数,有!n 种不同的双射.4、设f 为自然数集N 上的函数,且1()2x f x xx ⎧⎪=⎨⎪⎩,若为奇数若为偶数,,则(0)f =0,[{0}]f ={0} ,[{1,2,3}]f ={1},[{0,2,4,6,}]f = N .5、设,f g 是自然数集N 上的函数,x x g x x f N x 2)(,1)(,=+=∈∀,则()f g x = 21x +,()g f x = 2(1)x +.三、问答计算题(每题10分)1、设{234}A =,,,}12,10742{,,,=B ,从A 到B 的关系},,,{b a B b A a b a R 整除且∈∈><=,试给出R 的关系图和关系矩阵,并说明此关系R 及其逆关系1R -是否为函数?为什么?解:}12,4,4,4,12,3,12,2,10,2,4,2,2,2{><><><><><><><=R ,则R 的关系图为:R 的关系矩阵为 1101100001011RM⎡⎤⎢⎥=⎢⎥⎢⎥⎣⎦关系R 不是A 到B 的函数, 因为元素2,4的象不唯一逆关系1R -也不是B 到A 的函数 因为元素7的象不存在.2、设Z 为整数集,函数f :Z Z Z ⨯→,且(,)f x y x y =+,问f 是单射还是满射? 为什么?并求(,),f x x (,)f x x -.解:x Z ∀∈, 0,x Z Z ∃<>∈⨯,总有(0,)f x x =,则f 是满射; 对于1,2,2,1,Z Z <><>∈⨯,有(1,2)3(2,1)f f ==,而1,22,1<>≠<>,则f 非单射;(,)2,(,)0f x x x f x x =-=.3、设{1,2}A =,A 上所有函数的集合记为A A , “ ”是函数的复合运算,试给出A A 上运算“ ”的运算表,并指出A A 中是否有幺元,哪些元素有逆元?解:因为2A =,所以A 上共有224=个不同函数,令},,,{4321f f f f A A =,其中:14(1)1,(2)2;(1)1,(2)1;(1)2,(2)2;(1)2,(2)1f f f f f f f f ========1f 为AA 中的幺元,1f 和4f 有逆元.4、设R 为实数集,函数f :R R R R ⨯→⨯,且(,),f x y x y x y <>=<+->, 问f 是双射吗?为什么?并求其逆函数1(,)fx y -<>及(,)f f x y <> .解: 1122,,,x y x y R R ∀<><>∈⨯,若1122(,)(,)f x y f x y <>=<>, 有11112222,,x y x y x y x y <+->=<+->,则1122,,x y x y <>=<>,故f 是单射;,u v R R ∀<>∈⨯,令2u v x +=,2u v y -=,则,x y R R <>∈⨯,且(,),,f x y x y x y u v <>=<+->=<>,则f 是满射,故为双射;1(,),22x y x y fx y -+-<>=<> ;(,)(,)(2,2)f f x y f x y x y f x y <>=<+->=<> .四、证明题(每题10分)1、设函数f :A B →,g :B C →,g 和f 的复合函数g f :A C →, 试证明:如果g f 是双射,那么f 是单射,g 是满射. 证明:12,x x A ∀∈且12()()f x f x B =∈,则1122()[()][()]()g f x g f x g f x g f x === ,因g f 是单射,有12x x =,故f 是单射;c C ∀∈,因g f 是满射,a A ∃∈,使()[()]c g f a g f a == ,而()f a B ∈,故g 是满射.注:如果g f 是单射,那么f 是单射;如果g f 是满射,那么g 是满射. 2、设f 是A 上的满射,且f f f = ,证明:A f I =.证明:因f 是满射,则对A a ∈∀,存在A a ∈1,使得1()f a a =, 则11()[()]()f f a f f a f a == ,由 f f f = ,知1a a =, 于是()f a a =,由a 的任意性知A f I =. 3、设函数f :A B →,g :B A →,证明:若11,f g f g--==,则,A B g f I f g I == .证明: 因1f g -=,则y B ∀∈,1()()g y fy x A -==∈,有(),()g y x f x y ==,于是,对y B ∀∈,有()[()]()()B f g y f g y f x y I y ==== ,知B f g I = ;又1f g-=,则对x A ∀∈,1()()f x gx y -==,有(),()f x y g y x ==,于是,对x A ∀∈,有()[()]()()A g f x g f x g y x I x ==== ,知A g f I = . 4、设函数f :A B →,g :B A →,证明:若,A B g f I f g I == ,则11,fg f g--==.证明:因恒等函数A I 是双射,则g f 是A 上的双射,有f 是单射,g 是满射; 同样,恒等函数B I 是双射,则g f 是B 上的双射,有f 是满射,g 是单射; 所以,f 和g 都是双射函数,其反函数都存在,故有11,f g f g--==.注:设函数f :A B →,g :B A →,证明: 11,fg f g--==⇔ ,A B g f I f g I == .5、设函数f :A B →,g :()B A ρ→,对于b B ∈,(){()}g b x x A f x b =∈∧=,()A ρ为A 的幂集,证明:如果f 是A 到B 的满射,则g 是B 到()A ρ的单射.证明:12x x B ∀≠∈,因f 是满射,12,y y A ∃∈,使1122()(),f y x x f y =≠=则12y y ≠; 又由g 的定义知,1122(),()y g x y g x ∈∈,故有12()()g x g x ≠,则g 是B 到()A ρ的单射.。
离散数学第6章作业答案
第六章习题答案2. 设P = {< 1, 2 >, < 2, 4 >, < 3, 3 >},Q = {< 1, 3 >, < 2, 4 >, < 4, 2 >}找出P⋃Q, P⋂Q, dom(P), dom(Q), ran(P)及ran(Q),并证明:dom(P ⋃ Q) = dom(P) ⋃ dom(Q)ran(P⋂ Q) ⊆ ran(P) ⋂ ran(Q)解P ⋃ Q ={< 1, 2 >, < 2, 4 >, < 3, 3 >, < 1, 3 >, < 4, 2 >},P ⋂ Q ={< 2, 4 >}dom(P)={1, 2, 3},dom(Q)= {1, 2, 4},ran(P) = {2, 3, 4},ran(Q) = {2, 3, 4}。
x∈ dom(P⋃Q)⇔∃y (< x, y > ∈ P ⋃ Q)⇔∃y (< x, y > ∈ P∨ < x, y > ∈ Q)⇔∃y (< x, y > ∈ P) ∨∃y (< x, y > ∈ Q)⇔ x∈ dom(P) ∨ x∈ dom(Q)⇔ x∈ dom(P) ⋃ dom(Q)y∈ ran(P⋂ Q)⇔∃x (< x, y > ∈ P⋂Q)⇔∃x (< x, y > ∈ P ∧ < x, y > ∈ Q)⇒∃x (< x, y > ∈ P) ∧∃x (< x, y > ∈ Q)⇔y∈ ran(P) ∧ y∈ ran(Q)⇔y∈ ran(P) ⋂ ran(Q)如上例,ran(P⋂ Q) = {4}⊂ {2, 3, 4} = ran(P) ⋂ ran(Q)3. 若关系R和S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证明:R⋂S也是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
4~离散数学习题解答习题六(第六章 图论)6
15.给出有向图如下所示:
1)求它的邻接矩阵A;
2)求A2,A3,A4,指出从v1到v4长度为1,2,3,4的路径各有几条?
3)求AT,ATA,AAT,说明ATA和AAT中元素(2,3)和(2,2)的意义;
4)求A(2),A(3),A(4)及可过矩陈R;
(v2)=v2′(v2,v3)=(v2′,v3′)
(v3)=v3′(v3,v4)=(v3′,v4′)
(v4)=v4′(v4,v5)=(v4′,v5′)
(v5)=v5′(v5,v6)=(v5′,v6′)
(v6)=v6′(v6,v1)=(v6′,v1′)
(v1,v4)=(v1′,v4′)
(v2,v5)=(v2′,v5′)
若存在着一个项点v∈V,使得deg(v)=0,则图G中各项点的度最大不超过n-2。因此n个项点的度在集合{0,1,2,…,n-2}里取值,而这个集合只有n-1个元素,因此,根据鸽笼原理,必有两个项点的度相同。
若不存在一个度为零的项点,则图G中各项点的度最大不超过n-1。因此n个项点的度在集合{1,2,…,n-1}中取值,这个集合只有n-1个元素,因此,根据鸽笼原理,必有两具项点的度相同。
m=m1+m2+…mk
=(n-1)· ·((n1-1)+(n2-1)+…+(nk-1))
= (n-1)((n1+n2+…+nk)-k)
= (n-1)(n-k)
≤ (n-1)(n-2) (k≥2)
这与已知M> (n-1)(n-2)矛盾。
因此假设错误,G是连通图。
11.设G=(V,E)是无向完全图(无自环),|V|=n
离散数学(屈婉玲版)第六章部分答案
τ=(1634)(25)
(2): 1. στ= (15423)
2.τσ=(15462)
3. 1 = (1256)(34)
6.11 判断以下映射是否为同态映射。如果是,说明它是否为单同态和满同态。
(1)G 为群, :G →G, (x)=e,xG,其中 e 是 G 的幺元。 (2)G=<Z,+>为整数加群, :G→ G , (n) =2n,nZ .
对 2∈Z, x∈Z 有 x °2=x+2-2=x=2°x,
可见 , 存在幺元,幺元为 2。 对 x∈Z 有 4-x∈Z,使 x ° (4-x)= (4-x) °x=2
所以 x-¹= 4-x 所以 Z 与运算 ° 能构成群 。
6.7 下列各集合对于整除关系都构成偏序集,判断哪些偏序集是格? (1)L={1,2,3,4,5}. (2)L={1,2,3,6,12}. (3)L={1,2,3,4,6,9,12,18,36}. (4)L={1,2,2(2),…,2(n)}.
设 a={1,3} b={3,4,5} ∴a,b∈p(A) ∵<p(A), >构成群 a x=b ∴a-1 a x= a-1b
e x= a-1b x= a-1b
e= a-1=a ∴x=ab={1,3}{3,4,5}={1,4,5} (2)由 B 生成的循环子群<B>为 {,{1,4,5}}
6.10
6.4 设 Z 为正数集合,在 Z 上定义二元运算 ° , x,y∈Z 有
x °y=x+y-2, 那么 Z 与运算 ° 能否构成群?为什么?
解: 设 a,b,c ∈Z
(a °b)°c = (a+b-2) °c = a+b- 2+ c-2 =a+b+c-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 习题解答6.1 A:⑨; B:⑨; C:④; D:⑥; E:③分析 对于给定的集合和运算判别它们是否构成代数系统的关键是检查集合对给定运算的封闭性,具体方法已在5.3节做过说明. 下面分别讨论对各种不同代数系纺的判别方法.1°给定集合S 和二元运算°,判定<S, °>是否构成关群、独导点和群. 根据定义,判别时要涉及到以下条件的验证:条件1 S 关于 °运算封闭:条件2 °运算满足结合集条件3 °运算有幺元,条件4 °.,1S x S x ∈∈∀-其中关群判定只涉及条件1和2;独导点判定涉及条件1、2、和3;而群的判定则涉及到所有的四个条件。
2 ° 给定集合S 和二元运算 °和 *,判定<S, °, *>是否构成环,交换环,含幺环,整环,域.根据有关定义需要检验的条件有:条件1 <S, °>S 构成交换群,条件2 <S, *> 构成关群,条件 3 * 对 °运算的分配律,条件4 * 对运算满足交换律,条件5 * 运算有幺元,条件6 * 运算不含零因子——消去律,条件7 ,0,,2||≠∈∀≥x S x S 有S x ∈-1(对*运算).其中环的判定涉及条件1,2和3;交换环的判定涉及条件1,2,3和4;含幺环的判定涉及条件1,2,3和5;整环的判定涉及条件1-6;而域的判定则涉及全部7个条件.3° 判定偏序集≤><,S 或代数系统><,*, S 是否构成格、分本配格、有补格和布尔格.若≤><,S 为偏序集,首先验证y y x ∧∀,和y x ∨是否属于S.若满足条件则S为格,且>∧∨<,,S 构成代数系统.若><,*, S 是代数系统且°和*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吸收律,则><,*, S 构成格。
在此基础上作为分配格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不含有与图6.3所示的格同构的子格。
而有补格和布尔格的判定只要根据定义进行即可。
注意对于有限格,只要元素个数不是2的幂,则一定不是布尔格。
但元素个数恰为n 2的有限格中只有唯一的布尔格。
以本题为例具体的判定过程如下:(1) 由12S n n n ∉=+可知1S 对+运算不封闭,根本不构成代数系统。
(2)由242*2S ∉=可知2S 对*运算不封闭,也不构成代数系统。
(3)3S 关于,* 运算封闭,构成代数系统。
且3S 关于模n 加法 满足交换群的定义,关于模n 乘法*满足关群的定义,且*对 有分配律。
因而><,*,3 S 构成环。
但当n=6时,有6.02*33*2S ==中含有零因子2和3,不是整环,也不是域。
类似地分析可知,当n 为合数时,n S 不是域,但n 为素数时n S 构成域。
(4)4S 是偏序集。
对于小于等于关系},max{},,min{,y x y x y x y x =∨=∧≤,显然有4,S y x y x ∈∨∧,构成格。
但4S 不是有补格,2和3没有补元,也不是布尔代数。
(5)容易验证5S 关于矩阵加法构成群。
6.2 A:②; B:③; C:⑦; D:⑩; E:⑨分析 此处的G 实际上是n Z Z .4关于模n 加法构成群,但关于模n 乘法只构成独导点,而不构成群,因为0没乘法逆元。
>⊕<,G 是循环群。
2是2阶元 ,1和3是4阶元。
如何求群G 中元素的阶?如果n G =||,则,G x ∈∀||x 是n 的正因子。
首先找到n 的正因子,并从小到大列出来,然后依次检查每相正因子r 。
使得e x r =的最小的正因子r 就是x 的阶。
本题的4||=G 4的正因子是1,2,4。
由于.0221≠=.02222=⊕=所以,2|2|=。
类似地有,033333,1333,2333,34321=⊕⊕⊕==⊕==⊕==而3|3|=6.3 2 A:②; B:④; C:⑤; D:⑦; E:⑧分析 (1)根据布尔代数定义可知 和 运算适合交换律、结合律、幂等律、分配律、D ·M 律等,适合消去律。
11,11,0,0,====∈∀Vx xV x xV X VX L x ,所以,0是V 运算的幺元,1是V 运算的零元。
由于在布尔代数的表示>∨∧<1,0,',,,L 中,0和1是作为代数常数列出来的,所以,最小的子布尔代数应包含所有的代数常数。
经验证}1,0{恰构成子布尔代数,因而是最小的子布尔代数。
(2)表达式的等价式与对偶式是两个要领,应加以区别.容易看出,由吸收律、交换律、分配律有)()()(c b c b a b a ∧∨∧∧∨∧=)()(c b b a ∧∨∧ 吸收集=)()(c b a b ∧∨∧ 交换集=)(c a b ∧∧ 分配律这说明该表达式与)(c a b ∨∧是等价的,而其他两个表达式都不满足要求。
6.4 易证Z 对 °运算是封闭的,且对任意Z z y x ∈,,有,42)2()y (-++=-+-+=x y x z y x z x,42)2()2()y (-++=--++=-+=z y x z y x z y x z x结合律成立。
2是 °运算的幺元。
x Z x -∈∀4,是x 关于 °运算的逆元。
综合上述,<Z ,°>构成群。
6.5 根据矩阵乘法可以得到G 的运算表如下:由运算表可以看出a 是幺元。
又由a b c c c a b ====22242,。
.2224a b d d d ===知道.4||||,2||===d c b 当||G 与G 中元素x 的阶相等时,有>=<x G 。
因此G 是4阶循环群。
G 的子群有G b a a },,{},{三个。
令}},,{},{{G b a a S =,则⊆><,S 的哈斯图如图6.4所示。
分析 这里对怎样求一个循环群的生成元和子群做一点说明。
1 °若>=<a G 是无限循环群,那么G 只有两个生成元,即a 和1-a 。
G 的子群有元数多个,它们分别由k a 生成。
这里的k 可以是0,1…。
将k a 生成子群的元素列出来就是},,,,,,{22 k k k k k a a a a e a -->=<该子群也是一个无限循环群。
不难证明当l k ≠时,子群>≠<l k a a }{。
例如,>=<a G 是n 阶循环群,那么},,,{1-=n a a e G 。
G 的生成元有)(n φ个,这里的)(n φ是欧拉图函数,即小于等于n 且与n 互素的正整数个数。
求生成元的方法是:先找到所有有小于等于n 且与n 互素的正整数.对于每个这样的正整数r,r a 就是G 的d 阶子群.以本题为例.4||=D ,与4互素的数是1和 3.因此>=<c G 的生成元是.,31d c c c ==再考虑子群.4的正因子是1,2,4所以,G 的子群有3个,即}.{414a a c c >=>=<>=<< 1阶子群}.,{224a b c c >=>=<< 2阶子群.14G c c >=>=<< 4阶子群 根据包含关系不难得到图6.4所示的哈斯图.6.6 ][i Z 对普通加法和乘法是封闭的,且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乘法满足结合律,第六法对加法满足分配律.又知道加法的幺元是0,bi a i Z bi a --∈+∀],[是bi a +的负元.从而][i Z 关于加法和乘法构成环.容易看出这是一个整环,但不是域.6.7 (1) 不是格,(2),(3)和(4)都是格.6.8 任取,,S y x ∈由S 的性质有S y x y x y x ∈∧∨∧=⊕)()('',S 关于⊕是封闭的,构成代数系统.,>⊕<S 容易验证⊕运算满足结合律. 幺元是0,因为S x ∈∀有.0)0()1()0()0(0'''x x x x x x x =∨=∧∨∧=∧∨∧=⊕同理有.0x x =⊕且S x ∈∀有.000)()(''=∨=∧∨∧=⊕x x x x x x6.9 (1) }5,4,1{=X(2) }.},5,4,1{},{2∅=>=<B B B分析 设G 为群,G b a ∈,.群方程b ax =在G 中有唯一解.1b a x -=类似地,群方程b ya =在G 中也有唯一解1-=ba y .代入本题有}5,4,1{}5,4,3{}3,1{}5,4,3{}3,1{1=⊕=⊕=-X由于对任何)(A P B ∈有∅=⊕B B ,因而有⎩⎨⎧∅=为偶数为奇数n n B B n尽管><B 中包含了B 的所有幂,但只有两个结果,即B 和∅.6.10 (1) ).25)(1634(),356)(124(==τσ (2) ),15462(),356)(15423(==τσστ ).34)(1256()421)(563)(15423(1==-στσ分析 为了求出σ的轮换表示,先任选一个元素,比如说1,从上述表示式中找到).1(σ如果1)1(=σ,则第一个轮换就找到了,是(1).如果1,)1(11≠=i i σ,接下去找.)(21i i =σ继续这一过程,直到某个k i 满足1)(=k i σ为止.通过这样的挑选,从},,2,1{n 中选出了一个序列:,,,,,121k i i i 其中的元素满足k k i i i i i ===-)(,,)(,)1(1211σσσ ,1)(=k i σ.这就是从σ中中解出来的第一个轮换).,,1(21k i i i 如果该轮换包含了},,2,1{n 中的所有元素,那么分解结否,并且有),,1(21k i i i =σ;否则任取},,2,1{n 中没有剩下的元素为止.以本题的σ为例.由σ的置换表示知道.,1)4(,4)4(,4)2(,2)1(====σσσσ从而得到第一个轮换(124).接着从}6,5,3{中选取3,继续这一过程,得到3)5(,5)6(,6)3(===σσσ,这就是第二个轮换(365).所有的元素都出现在轮换之中,分解结束,并且).365)(124(=σ在求置换σ的轮换表示时可将表示式中的1轮换省略.例如, )5)(46)(2)(13(=σ中的(2)和(5)都是1-轮换,可将σ简记为(13)(46).此外要说明的是表示式中的轮换是不相交的,即同一个元素不能出现在两个轮换之中.如果交换了轮换的次序,或者选择了轮换中不同的元素作为首元素而保持顺序不变,那么所得的轮换表示是相同的.例如, )365)(124(=σ也可以写作)124)(365(=σ或)365)(124(=σ等.给定n 元置换σ和τ,怎样求στ或11,--τσ呢?根据复合函数的定义,只需求出στ(1), στ(2),…, στ(n)就可以得到στ的置换表示或轮换表示.以本题为例,.5)6())1(()1(===στσστ类似地有,4)5(,2)4(,1)3(,3)2(====στστστστ6)6(=στ,从而得到στ=(15423)(6),化简为στ=(15423).逆的计算比乘法简单.设k τττσ 21=为σ的轮换表示式,那么111211,----=τττσ k ,其中的j τ若为轮换),(21l i i i ,则有.,,2,1),(211k j i i i l j ==-τ例如, )365)(124(=σ,则)421)(563(1=-σ.从而).421)(563)(15423()(11==--σστστσ而,5)1()2(,,2)4()1(11====--στστσστστσ,3)2()4(,4)5()3(11====--στστσστστσ,1)3()6(,6)6()5(11====--στστσστστσ因此,得到)34)(1256(1=-στσ.在)5(1=-στσ的计算中有)6(στ出现.观察到στ的表示式(15423)中不含有6,这就意味着στ(6)=(6).6.11 (1) 是同态映射. 当}{e G =时为单同态,满同态和同构.而当G 不是平凡群时,ϕ既不是单同态,也不是满同态.(2) 是同态映射,且为单同态,不是满同态.(3) 是同态映射,也是单同态和满同态.6.12 (1) 哈斯图如图6.5 所示.(2) 可以构成布尔代数.y x A y x ∨∈∀,,是x 与y 的最小公倍数,y x ∧是x 与y 的最大公约数.而A 关于∨和∧运算是封闭的.容易验证∨和∧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吸收律,且是互相可分配的,因此,该偏序集构成分配格. y x A y x ∨∈∀,,是x 与y的最小公倍数, y x ∧是x 与y 的最大公约数.而A 关于∨和∧运算是封闭的.容易验证∨和∧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吸收律,且是互相可分配的,因引,该偏序集构成分配格. xA x 110,∈∀是x 的补元,这就证明了该偏序集构成分配格.即布尔代数.6.13 (1) 图6.1中的(3),(4),(5),(8)图不是格.(3)图中的},{g f 没有最小上界;(4)图中的},{e a 没有最大下界;(5)图中的},{e d 没有最大下界;(8)图中的},{e d 没有最小上界.(2) 图 6.1中的(1),(2)图为分配格,但不是有补格和布尔格;(6)图不是分配格和布尔格,但是有补格;(7)图不是分配格,也不是有补格和布尔格.分析 图 6.1中格(1)和(2)的所有五元子格都不与图6.3中的格同构,因而它们都是分配格.但对于图6.1(6)和(7)中的格都能找到与图6.3(2)中的格同构的子路.例如,图 6.1(6)中的},,,,{f d c b a 和(7)中的},,,,{g f c b a ,因此,它们都不是分配格.再考虑补元.(1)图中格的d c b ,,元素都没补元;(2)图中格的e d c b ,,,元素都没补元;(7)图中格的d 元素没有补元.它们不是有补格.而(6)图中格的每个元素都有补元,是有补格.6.14 (1)图中0与1互为补元; d c b a ,,,都没有补元.(2)图中0与1互为补元;a 的补元是b 和d; c 的补元是b 和d 的补元为a 和c;d 的补元为a 和c.(3)图中0与1互为补元;b 与c 互为补元;a 和d 都没有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