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城市及其现代化(现代城市管理学).pptx
人教版必修2复习课件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34张PPT)
![人教版必修2复习课件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5d764feaf45b307e971979b.png)
A 3.影响住宅区分化的因素是( )
A.收入的不同
B.知名度
C.种族宗教
D.历史因素
A 4.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联系,高级
住宅区则与文化区相联系
B.在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是相邻发展的
C.高级住宅区建筑密度较大
D.高级住宅区往往与低地相联系,低级住宅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和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地
租 水 平 商业用地付租能力
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市中心 远近的变化有何异同?
相同点: 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
住宅用地付租能力
距市中心越远,地租越小 不同点: 付租能力商业减小的最快,
工业用地付租能力 工业最减小的最慢,住宅居中
B 10.四城市中,最适宜发展国家级IT产业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 农历每月内逢一、四、七,集市在①地,其余各天 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如图所示(初一、十一、廿一 均为逢一,其余类推)。据此回答。
A 11.该地区( )
A.集镇等级分为两级
B.集市的周期为3天
读我国某城市住宅小区平均房价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B 图中数字为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米),完成。
11.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的市中心附近 B.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C.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最常见原因
D D.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环境质量 优美
低级住宅 区
低收入 阶层
面积小,拥
城市管理学第2章
![城市管理学第2章](https://img.taocdn.com/s3/m/0063a5f6f46527d3250ce016.png)
每一个城市的形成,具体条 件都很复杂,但从根本上来说, 有以下两点: • 剩余产品与社会大分工 • 私有制出现与阶级分化
2020/3/30
第二节 城市发展的阶段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四 个阶段:城市产生及早期发展阶段 (早期城市);封建社会时期(传 统城市) ;工业化时期(近代城市 );当代或称后工业化社会时期( 现代城市)。
• 商品与贸易中心的地位加强 ; • 经济中从事生产、购买和出售等职业的多样
性; • 具有较高水平的职业、职能的流动人口; • 具有较好的交通,经常位于陆路和河流交叉
地区;与周边乡村统治者和经济、社会结构 有密切联系。
2020/3/30
从总体上看,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人 口规模仍较小。据估计巴黎人口仅达到 27.5万人,伦敦、罗马等城市的人口只 有4万~5万人。与西欧城市规模相比, 当时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中国的北京 人口达70万,日本的大阪、东京、京都 都达30万40万人,显示了更高的城市发 展水平。
2020/3/30
近代以来,由于工业化的强有力 的推动,城市规模处于急剧而持续 扩大的过程之中,从美国芝加哥城 一百年间城市规模的变动情况我们 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2020/3/30
表2:芝加哥城1850—1950 年间城市规模的变动情况
2020/3/30
1850年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20年 1930年 1940年 1950年
2020/3/30
特点二、现代城市人口集中程度趋减
早在20世纪30年代,芝加哥学派著名学 者路易斯·沃斯就把人口密度高定义为 现代城市的特征之一。
2020/3/30
人口的集中是伴随社会活动的 集中而发生的。人口及其社会活动 的集中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与社会 效益。
现代城市管理学教材(PPT248张)
![现代城市管理学教材(PPT248张)](https://img.taocdn.com/s3/m/55207100ed630b1c59eeb5fc.png)
本课程框架结构
❖本课程共分五部分,总计19章内容。 ❖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城市管理的一般理论知识、城市及其发 展、市和市制的发展,包括3章内容。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城市管理的主体,即谁来管城市,包括2章 内容。
❖第三部分重点讲授城市管理的手段,即怎么来管城市,包括2 章内容。
❖第四部分讲授城市管理的客体,即城市管理管些什么,包括7 章内容。
3
0.3 中国城市的发展态势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城市也日益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关注 的焦点。这是因为目前中国正经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 体制的转变,生产要素流动性逐步提高,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向 大城市,2001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36%,整个国家正在 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
❖目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建设的 规模扩大、速度加快、管理内容更加复杂。大规模城市发展伴 随着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
现代城市管理学
❖ ❖ ❖
1
❖联系方式:63826636
前言
0.1 城市化的不可逆转性 ❖1800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世界人口比例为3%; ❖1900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世界人口比例为10%; ❖2000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世界人口比例为50%以上。 ❖一些专家预测:到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左右,而城市 人口约有50亿。这意味着在200年的时间里,世界城市化水平从 3%发展到62%。 ❖历史表明,城市化是人类不可逆转的过程和趋势。未来的世界 被认为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界,所以新世纪有“城市世纪”或 “城市时代”之称。
❖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
❖1949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为11.7%
❖1982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为20.6%;
现代城市管理学复习资料
![现代城市管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b8521f5f705cc175527095b.png)
【导论】1、城市的重要性①城市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和社会存在,城市文明是人类进步的象征。
②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城市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城市是创造公共财富的最大基地;▴城市又是贫穷、社会分化、污染、交通堵塞、腐败犯罪的渊薮,城市已经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
2、中国城市的发展态势(49-11 城市化率总体上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中国城镇化到了转折时期,从快速城镇化阶段正进入城镇化中期阶段,未来20年中国城镇仍将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3、城市化出现的问题:①拥挤对城市的困扰②城市失业问题③城市贫困④难治的乞丐问题⑤公共安全问题⑥环境污染第一章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1、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了解)①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带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
②健全的城市管理:内罗毕宣言★2.城市管理的含义、内涵含义:一般:个人和公私机构用以规划和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的众多方法的总和。
广义:指城市政府以城市为对象的、为实现特定目标对城市运转和发展所进行的控制行为和活动的总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就是对城市所有单位、部门、产业的综合管理和公共管理,它贯穿于城市规划、计划、指挥、建设、监督和协调的全过程之中。
狭义:市政管理。
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对城市的公用事业、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规划和建设的控制、指导。
★内涵:第一,管理不仅仅是施政。
第二,管理是一个中性概念。
第三,管理强调的是“过程”。
城市管理的内涵是动态变化的,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城市实体变化(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管理主体变化(不同的经济体制)因此,现代城市管理是指多元的城市管理主体依法管理或参与管理城市地区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属于公共管理范畴。
从现代城市管理主体的主角——城市政府角度出发,现代城市管理主要是以城市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为目标,以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源为对象,对城市运行系统做出的综合性协调、规划、控制和建设、管理等活动。
城市规划概论课件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概论课件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89f9805998fcc22bdd10da9.png)
四、嘠涅与工业城市理论
❖ 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 景中的功能组织。
❖ “建立这样一座城市的决定性因素是 靠近原料产地或附近有提供能源的某 种自然力量,或便于交通运输。”
❖ “这些基本要素(工厂、城镇、医院) 都互相分割以便于各自的扩展”。
❖ Lynch认为,意象是直接感受和以往经验的记忆两者的产物,它被转译 为信息并引导人的行动。人并不是直接对物质环境作出反应,而是根据 他对空间环境所产生的意象而采取行动的。
意象的三要素: 同一性(identity); 结构(structure); 意义(meaning)。
城市意象的五要素: 路径;边缘;地区;节点;地标
七、盖达斯和城市区域观和规划论
❖ Patrick Geddes出版了《进化中的城市》( 1915)。 ❖ 人类居住地与特定地点之间存在着的关系是一种已经存在的、由
地方经济性质所决定的精致的内在联系,因此,场所、工作和人 是结合为一体的。 ❖ 分析了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 系的影响关系,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突破了当 时常规的城市概念。
❖ 外围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住宅。 ❖ 平面式严格的几何形构图,矩形和对角
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
❖ 中心区的交通干道由三层组成:地下走 重型车辆,地面用于市内交通,高架道 路用于快速交通。
二、勒·柯布西埃与现代城市理论
❖ 勒·柯布西埃的集中主义城市观点 可以概括为:
❖ 传统的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中心 拥挤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 老朽,但市中心地区对各种事物都 具有最大的聚合作用,需要通过技 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
第二单元城市及城市化
![第二单元城市及城市化](https://img.taocdn.com/s3/m/dfc5c97ca1c7aa00b42acb6b.png)
第二单元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命制人:赵生海审核人:李成栋/ 【课前预习案】【学习目标】理解各种等了解城市的等级及其服务范围;理解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 级城市在空间上的组合关系及服务范围的关系。
【自学思考】1、城市不同等级划分标准?2、服务范围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3、城市等级体系的概念及其高低与数量关系?城市等级体系的分布成什么形状?【我的疑惑】请同学们将预习中感觉困难或不理解的问题写在下面:【课堂探究案】【温故知新】联系实际情况,理解城市等级不同所提供的服务高低情况不同【情景激趣】20世纪初期,石家庄村只有93户人家,578人,面积约平方公里。
由法国和比利时修建的从这里经过,设立一个站点,因石家庄名气不大,就以相距不远的振头镇命名,称为振头站;(正定到)通车,正太铁路为了避免在上建桥,在石家庄和京汉铁路连接,将正太铁路起点由正定改为石家庄,石家庄成为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并逐渐成为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
同一年,横跨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的河北省第一座铁路公路"竣工,从此石家庄以大石桥为界分为了、。
石家庄现辖7个区、12个县、5个,总面积万平方公里,万人,其中市区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万人(2010年人口普查)。
思考:石家庄城市等级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你们还能联想到哪个城市【探究活动】探究一:联系教材第27页案例2,思考哪些因素促使上海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结合图,充分考虑上海所处的地理位置回答)探究二:阅读上述”情景激趣”案例,思考交通为什么会对城市等级产生如此大的的影响?探究三:克里斯塔勒曾经敏锐地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人们探索这个原因,为什么城市有大有小?人们相信,城市一定有什么安排它的原则在支配着,仅仅是人们仍然不知道而已!”由此,他开始探索城市的分布规律。
通过对德国南部城镇的调查,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发表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系统地阐明了中心地的数量、规模和分布模式,建立起了中心地理论。
《现代城市管理》PPT课件
![《现代城市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b10a88a32d7375a517804a.png)
管理课件
37
社会治安与维护秩序管理
社会治安与维护秩序管理是为居民提供良好 生活环境的重要保障。对于人口流动量大, 社会关系复杂,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法制机 构体系来有效地维持社会的安宁和稳定,保 护人民的安全。
管理课件
38
物质文化生活管理
提供物质文化管理,提供相应的服务,在信 息时代的城市社会管理,还应对信息的传递 和沟通进行管理和建设,通过传统媒体和现 代媒体积极引导居民接收健康信息,抑制和 控制不健康信息。
管理课件
45
战略制定
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导城市各项管理工作的纲 领,是对城市发展的长远的、全局性的根本 谋划。包括指导思想、指导方发展目标、战 略重点和战略措施。
管理课件
46
规划计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总 体规划,一般具有长期性。
城市各项计划是各项产业、各项工作中的短 期计划。
管理课件
21
四、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
现代城市管理是多元化的城市管理主体依法 管理或参与管理城市地区公共事务的有效活 动。
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各种组织的生产 经营活动都需要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公 共事务。包括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设施、 社会福利、公共安全、交通、环境、卫生、 住房、公用事业,公共设施等等。
管理课件
22
小知识
公共事务包括那些内容? 解答:
基本的公共事务包括道路、桥涵、排水、供 水、路灯、市容,等等。现代城市的公共事 务具有更为广泛和复杂的内容。
管理课件
23
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城市规划管理 (二)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 (三)城市交通管理 (四)城市生态环境管理 (五)住房管理 (六)经济管理 (七)社会管理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PPT57页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PPT57页](https://img.taocdn.com/s3/m/1840b7490029bd64793e2c78.png)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为“双向 互促共进关系”
*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同样的投入在 第一、二、三产业中所创造的价值大约为 1∶100∶1000,可见第二、三产业发达 的城市,其生产效率得以大大提高,从而 推动了经济增长的速度。
(2)经济类型影响城市化水平
马克思指出,资本有机构成越高,一定资本对劳力的吸 收能力就越低;反之,则越高。一般说来,轻工业多属于劳 动密集型行业,资本有机构成低;而重工业多属于资金、技 术密集型行业,资本有机构成高。
7.影响城市化的经济规律
❖ 集聚经济效益 ❖ 规模经济效益 ❖ 优位经济效益 ❖ 外部经济效益
集聚经济效益
亦称聚合经济效益,是指由于劳动和资本 等生产要素的集中所产生的高效益。它有两 种表现形式:
o
同类企业的集聚:便于开展专业化协作,
相互促进、加强联合;且有助于平等竞争、
共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
4.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1979年美国地理学家R·M·诺瑟姆发现,世界城市化的轨迹可 以描述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发展 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 在30%以下为初期,或称 起步阶段,发展速度比较缓 慢; ❖ 30%--70%为中期,或称 加速阶段,发展速度明显加 快; ❖ 在70%以上为后期,或称 成熟阶段,发展速度再次低 落,直至基本停滞。
扩散型城市化
它意味着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基本功能 向外扩散,将其周围的农村地域转化为 城市。在城市化的中期和后期,扩散型 城市化是主要趋势。
就地型城市化
它是在并无城市直接作用的情况下,由 于某种资源的开发,或由于对外交通地位 的突变,使得农民脱离土地从事非农业生 产,农村地区迅速转化为城镇。它是城市 化的一种特例。
2019-人教版必修二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共22张PPT)-文档资料
![2019-人教版必修二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共22张PPT)-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f263ba8daef5ef7bb0d3c15.png)
思考
多
近
大
少
远
小结:城市的等级、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相对应的。
小结:
本节知识结构:
城市等级
划分标准 我国城市的主要等级
服务功 能不同
等级体 系分布
城市服务范围 的嵌套理论
课后作业:
1.阅读“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形成”、“城 市服务范围的嵌套”图,理解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 形成过程,以及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的 理论模式。参照案例3“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 了解该理论的应用价值。
(2)石家庄原来是河北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 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向南迁了几十千米,建在了石家庄。 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在这里与京汉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 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成为了河北省的行政 中心。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了100万,属于特大城市,而正 定县城仍不过是座3万人的小城。
(1)上海的城市规模
曾经不如南京和广州,
甚至不如宁波,在20世
纪初却跃居全国第一,
到底是什么优越的条件
促使了上海城市等级的
提高呢?
上海市地理位置示意图
上海的发展变化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①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②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连接长江流域和北京、广州 等市,使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和农产品供应。 ③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 提供了广阔、平坦的土地 。
大庆的兴起与石油资源的开采有关。
煤矿与城市
油田与城市
总结: 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
到一定的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 置、发达的交通、丰富的资源有关。
3.影响城市等级的因素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等收入国家中城市化水平约为 62%左右,若21世纪前20年,每年中国城市 化率增长1个百分点左右,则到2020年左右, 中国城市化水平为55%~60%左右,届时, 城市人口将为6.7~7亿左右。
现代城市:
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 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变等
导致: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 大都市连绵区
第二节 城市化的进程
一、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一)城市化的概念P23 (二)城市化的衡量指标P23
二、城市化的动力 三、城市化的表现形式
吴良镛:“城市聚集了一定数量的人口;城市以非农业 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城市是 一定地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范围 中心的职能;城市要求相对聚集;城市必须提供物 质设施和力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是根据共 同的社会目标和各方面的需要而进行协调运转的社 会实体;城市有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绵延发展的 使命” 。
city(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利, 过着一种公共生活的地方。
相关的字,如citizenship(公民)、civil(公民的)、 civic(市政的)、civilized(文明的)、 civilization(文明、文化)等就是说社会组织行为处 于一种高级的状态,城市就是安排和适应这种生活的一 种工具。
2、相关学科对城市的定义 (1)经济学 J. Button: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
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 统”。 Hirsh: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户集 中,以致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 片地理区域”。
(2)社会学
Bardo & Hartman:“……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 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
考古证明,消失于公元79年的 庞贝古城在公元前400-500年就开始 了极为严格的城市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都市管理(清末民初以前):
1、没有单独的、区别于乡村的管理 机构,采用封建地方政权分割制。
2、依照国家法典中有关市政管理的 条例,如唐朝大法《唐律疏议》中的市 政管理内容。
北京古城平面图
参看视频---《城市的形成》
人口相对较多,密集居住,并有异质性; 至少有一些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并有一些是专业人员; 城市具有市场功能,并且至少有部分制定规章的权力; 城市显示了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其中,个人并非是作为一个
完整的人而为人所知,这就意味着至少一些相互作用是在 并不 真正相识的人中间发生的; 城市要求有一种基于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会联系”,更多 的是基于合理的法律。
近代城市阶段(1800’S-1900‘S)
背景:资本主义社会 工业革命
特征:数量迅速扩张、规模急剧膨胀。
城市功能呈现多元化、出现工业区、商业 区和居住区。
城市中社会问题与环境问题逐渐突出。现代城市阶段(20世纪)
城市发展出现空前高峰 城市成为人类居住活动的中心
和经济发展中心。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到近现代, “市”引 申为一级 城镇聚落 性质的行 政建制单 元。
“镇”: “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 之镇”。
到宋代,镇才 摆脱军事色彩, 以贸易镇市出 现于经济领域
近现代,引 申谓一级政 区单元
古代中国都市: 宫城(皇帝、皇亲)→皇城(臣相、官府、贵族)
→廓城(手工业者、服务者)。 城市功能:城以卫君 城市特点:有城无市,先城后市
人类自从有了城市文明,就开始了城 市管理的实践。
“随着城市的出现,也就需要行政机 关、警察、赋税等,一句话,就是需要公 共的政治机构。”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二)城市的基本特征P22
1、空间上的集聚性 2、经济上的非农性 3、构成上的异质性
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古代西方城市的形成: 集市、交易→聚居→议政→行政中心
城市功能:商品流通、交换 城市特点:先市后城
原始城市阶段
城市规模较小、居民活动分散。
城市的政治统治功能突出,经济中心的功能较弱。 代表:雅典、罗马城。
封建城市阶段
城市功能趋于多元化—逐步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 传播中心。代表 唐代的长安、威尼斯。
具有自然优势:耕地肥沃;交通便利;
能得到淡水供应等。 经济发展水平 政治组织
早期城市: 农业革命,出现剩余产品
导致: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城市 文化中心城市
“城”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的防御设施,主要用 于防御野兽侵袭,后来演化为防御敌方侵袭。
中国最早的 城起源于传 说的三皇五 帝之都。考 古发掘最早 的古城为 4000多年前 夏代所筑。
第二章
城市及其发展
第一节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的定义和特征P21
(一)“城市”在不同学科中的定义
1、字源学的解释 中文:
城:“城,廓也,都邑之地,筑此 以资保障也”。
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 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 其所”。
英文:
urban(城市的、市政的),源自拉丁文urbs,意为城市 的生活。
(3)地理学 F. Ratzel:“地理学上的城市,是指地处交
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 屋的密集结合体”。
4、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理解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 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 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李铁映(1986)从系统科学角度对城市定义的概括: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 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 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 域系统。”
“内之为城, 外之为郭”。 早时的城不具 备宗庙、宫室、 商业市场、手 工业工场等一 般城市应具备 的物质要素。
有人认为,原始 的只有防御功能 而没有商品交换 为目的的商业市 场的城不能作为 城市。有的认为 应将其作为城市 的雏形。
“市”:商品交易的场所。
“市井”
随商品经济发 展,市逐渐被 吸引到人口比 较集中,又是 奴隶主居住的 城中,并有固 定位置。城市 始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