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台港文学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被人们称为 “台湾乡土文学之父”等。他的作品被公认为“代表真正的台湾文学”。
代表作《笠山农场》: 1.自传性特点,把自己的血肉、情感和生命融入字里行间,显示了创作才华。 2.以日据时期的台湾南部为背景,以刘致平、刘淑华的同姓婚爱为明线,表现了青年男女
纯洁真挚的爱情。暗线是集中反映了咖啡农场的五年兴衰史,深刻地反映了台湾农村经 济的破产。
三、《将军族》 作为陈映真前期的代表作之一,较典型的体现了其创作思想。从题材上看,它是一个凄婉 的、动人的爱情故事。作家用细腻、婉转的现实主义叙述手法,巧妙、引人的情节安排, 同时辅之一现代派手法把一个大陆的国民党退伍兵与一个台湾本土小姑娘之间的按常理 不可发生的感情,写得真实感人。从主题上来看,正如台湾著名学者叶石涛所说:“他 的所有小说的主题大多离不开对于即寓于台湾的大陆人的沧桑的传奇,以及在台湾的流 寓的和本地的中国人的关系所显示的兴趣与关怀。”
(一)人物塑造上,以形写神手法,以言行写心理;同时运用意识流手法。 (二)结构上,将传统的“纵剖面”与西方的“横断面”写法结合起来。多种叙事视点的运用。 (三)传统的、现代的语言风格有机契合,形成典雅精美、洗练明快的语言特色。 (四)风格细腻、含蓄、深沉、优雅。
第四章 台湾乡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当代“台湾乡土文学”指以描写本省城乡生活为内容,具有台湾地区特色的文学。王拓在《是 “现实主义”文学,ຫໍສະໝຸດ Baidu是“乡土文学”》一文中说:所谓“风土”或者“乡土”,“所指的应该就 是台湾这个广大的社会环境和这个环境下的人民的生活现实;……凡是生自这个社会的 任何一种人、任何一种事物、任何一种现象,都是这种(乡土)文学所要反映和描写、都是 这种文学作者所要了解和关心的。这样的文学,我认为应该称之为‘现实主义’文学……”。 “台湾乡土文学”,的确就是台湾的现实主义文学。人们所以沿用“乡土文学”这个概念,不 过是为了强调它的地方特色──在台湾的“全盘西化”的潮流下,强调这种现实主义文学的 民族精神和民族风格。
主要作品:
《台北人》:14篇短篇小说,各篇既独立成章,又有内在联系,写的是四九年离开大陆 挣扎生活于台湾的大陆人,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暗示出小说集的主题。
《纽约客》写旅居于美国第二代台北人的失落、疏离感。 四、白先勇小说的艺术特色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其变化轨迹基本上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 向:
先西化后回归。 著有诗集 《舟子的悲歌》 《蓝色的羽毛》《钟乳石》 《万圣节》 《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一、《乡愁》
1、日常生活意象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情感线索:“幼子恋母”——“青年相思”——“生死之隔”——“思乡恋国 ” 情感节奏:一唱三叹,回旋往复
《城南旧事》包括五个短篇小说,即《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
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写了当时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 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
钟理和(1915——1960)祖籍广东梅县,客家人,出生于台湾省屏东县世代务农的小康之家。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三、《白玉苦瓜》 全诗通过对文物苦瓜的雕琢、制作成为艺术品过程的透视,实际上放大到整个中华 文化在中国母亲的乳汁的哺育下诞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歌颂了中华大地的慈母之恩, 赞誉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从而表达了愿古老文明的神州迅速崛起、富强 的浓郁感情。
(二)文学主张: 在1977、1978年台湾乡土文学论战中发表《文学来自社会,反映社会》、《建立民族文
学的风格》等文,维护乡土文学,并明确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一、反对文学全 盘西化的倾向,主张建立具有民族风格的文学;二、文学要关心民众的疾苦和为民族的 独立自由而斗争;三、文学要起到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作用,解答历史提出的问题。
二、《鲁冰花》 这部小说的问世,奠定了钟肇政扎根乡土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虽然这部小说不是专门写 给少年儿童看的,但它的发表却是台湾儿童文学“乡土意识”和现实特征的最早体现,标 志着战后第一代台湾省籍作家用国语创作的、反映台湾这块土地上少年儿童成长和生活 的本土少年小说的萌芽与发端。钟肇政的《鲁冰花》成为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崛起的先 兆。
第一章 台湾乡愁文学
第一节 林海音、钟理和的乡愁小说 一、林海音生平与创作 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具实力的台湾女作家之一,林海音对于台湾女性文学的奠基与
开拓,对于当代台湾文坛的培植与建树,曾经构成令人怀念的“林海音时代”与“纯文 学岁月”。“林海音跨越族群鸿沟,游走于写、编、出版,她集闽、客及北京经验的多元 的身份与经历向来为人所乐道。 林海音(1918年-2001年12月1日)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 头份镇。童年随父母又举家迁往北平居住。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担任“世界日报” 记者,1948年去台湾,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以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闻名, 是关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则小故事,曾改编成电影。
二、《夜行货车》
小说以台湾工商社会的跨国公司为背景,以女职员刘小玲的感情生活为线索,描写了她
和詹亦宏的艰难相恋。小说通过“宴会”场面的描写,集中对比刻画了在外国主子面前 卑躬屈膝的林荣平和最后以辞职与外国主子决裂的詹亦宏两个人物形象,刘小玲被民族 主义爱国主义的感情打动,最后与詹亦宏一起夜归乡土。作品形象地表现了民族主义、 爱国主义抗争的胜利,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帝国主义对台湾的经济掠夺和对中国政治的 粗暴干涉。小说意象鲜明,人物心理和感情的刻画十分细腻,对比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也 很有特色。
为台湾文坛的主流。1960年台大外文系学生白先勇、王文兴、陈若曦、欧阳子、刘绍铭、 李欧梵、戴天等人成立《现代文学》社,出版《现代文学》杂志,标志着现代派小说的 崛起。
第二节 白先勇 白先勇(1937年-),笔名白黎、肖雷、郁金等,生于南宁。父亲白崇禧是原国民(和谐)党 高级将领。
1957年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63年到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从事创作研究,1965 年获硕士学位。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任教,讲授中国语言文学课程。
社”,同年10月,张默、洛夫、痖弦成立“创世纪”诗社,形成台湾早期现代诗创作三足鼎立 的局面。
至70年代,台湾现实主义诗潮进入高峰,主张反归传统,拥抱乡土,关怀现实。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1、受存在主义思想影响,宣扬悲观主义、虚无主义、颓废主义思想情绪。 2、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提倡描写人的潜意识、梦境、恋父或恋母情结。 3、受超现实主义影响,提倡“自动写作”(不受思想意识控制)、“梦境记录”等。 4、受意识流小说影响,专注表现人的内心与意识。 5、受象征主义影响,多运用象征、暗示、神秘主义等表现手法。
第二节 余光中的乡愁诗
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 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 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 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等。
郑愁予的诗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他的诗主要抒写漂泊人生中的浪子情怀,表现技巧和手法是现代的。 善于运用精致的“叙述”,表达抒情的意图,引发读者的遐想与思考。擅长形象描绘,
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自成风格。
《水手刀》、《错误》
第三节 “创世纪”及其主要诗人
音乐手法用于诗作中。
《红玉米》
第四节 席慕容的诗
席慕蓉,蒙古族,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
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心灵的 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
第三章 台湾现代主义小说
第一节 概述 20世纪60年代,在全盘西化和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现代主义文学成长壮大,成
2、文化乡愁蕴涵:
思乡恋国与民族文化认同的结合。
二、《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等创办的《创世纪》和“创世纪诗社” 。
2、小说领域达到高潮: 1960年白先勇等创办《现代文学》,其次还有《文学杂志》、《笔汇》、《前卫》、《这
一代》等。
3、香港的主要阵地有《文艺新潮》、《浅水湾》、《诗朵》、《好望角》等。
第二章 台湾现代诗潮
第一节 概述 1953年,纪弦创办了《现代诗》季刊,1954年钟鼎文、覃子豪、余光中等成立了“蓝星诗
第二节 钟肇政 一、钟肇政创作历程
笔名有九龙、钟正、赵震、路加等。1925年生于台湾省桃园县龙潭乡。1943年淡水中学毕 业,1944年进入一年制的彰化青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他被日本统治者征召入伍,为“学 徒兵” 。光复后就读台湾大学中文系,因听觉障碍,旋又退学,回龙潭任小学教员,决 心自学,苦读中文。开始涉猎一些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和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品。他有了 写作欲望。开头,他以日文拟草稿,然后再译成汉文,后来,逐渐习惯以日文构思,再 用汉语写作,最后才达到用汉语构思,再直接用汉语写作。
一、洛夫的诗 洛夫,原名莫洛夫。1928年5月11日生于湖南衡阳,1946年开始创作新诗。 洛夫敢于大胆创新,是个富有进取心和探索精神的诗人。诗歌风格几经转折,大致经历
了从明朗到艰涩再回归明朗的过程。 二、痖弦的诗
原名王庆麟,笔名有王麟、伯厚等。1932年生于河南南阳县东庄。 痖弦用忧郁的眼睛看人世,表达对现代生活的困惑。 抒情诗大多具有戏剧性,善用重叠的句法,具有甜美饱满的格调,好用典,且善将绘画、
绪论 当代台港文学发展脉络
第一节 50年代文学 一、台湾:“战斗文学”“反共文艺” 内容上歪曲历史、颠倒是非、丑化中共、鼓动反攻倒算。 形式上“八股”、单调、僵化。 二、香港:”绿背(美元)文化、自由文艺 人世感怀之作、回忆录盛行 如:张爱玲《秧歌》、 《张国涛回忆录》
第二节:60年代文学 一、现代主义文学流行 1、台湾现代主义文学首先在诗歌领域掀起:纪弦创办《现代诗》和“现代诗社”;痖弦
第三节 陈映真
一、创作活动与文艺主张 (一)作者简介
陈映真,本名陈永善,笔名许南邨,1937年11月6日生于台湾西海岸的竹南,1957年考
入淡江文理学院外文系。1961年大学毕业,任中学教师,又曾在印刷公司、跨国公司、
外国制药厂工作。1966年和尉天骢等共同创办了《文学季刊》杂志,1967年,被台湾当 局以“阅读毛泽东、鲁迅著作”、“为共产党宣传”和“涉嫌叛乱”的罪名而逮捕,饱 受铁窗之苦,1975年才获释回故乡。1979年12月,在台湾“高雄事件”前夕,陈映真被 台湾当局再度以莫须有的罪名拘捕,在台湾舆论界和海外文学界的声援下,很快获释1985 年11月,创办纪实摄影篇深度报道《人间杂志》
三、风格 民族抒情体的现代诗: 民族风格、抒情风格、现代风格的融合。
第二节 “现代诗”及其主要诗人
一、纪弦的诗 纪弦,本名路逾,1913年生于河北清苑县,原籍陕西。1929年,以“路易士”笔名开始写
诗。
前期的诗受西方现代派影响,有浓重的自我中心、极端个人主义的特征,表现“现代人” 的精神创伤,特别注重渲染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幻灭感和失落情绪。
第三节:70年代文学
一、台湾:乡土文学与报导文学崛起 1、背景与原因 2、主要成绩:推动了现实主义的发展;涌现一批关注民生、关怀本土、揭示现实矛盾的
优秀作品。
二、香港:本土文学思潮 1、本土文学新人的成长 2、提倡 表现香港意识反映香港社会问题。
第四节:80年代以来的文学
一、多元化发展趋势 二、通俗文学的新天地 1、武侠小说 2、言情小说 3、商界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