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生物化学课件10:代谢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实验_代谢部分_PPT课件

生物化学实验_代谢部分_PPT课件

(3)pH7.6,mol/L的磷酸缓冲液.
(4)0.2mol/L丁酸溶液:取18ml正丁酸,用 1mol/L氢氧化纳溶液中和至pH=7.6,并稀 释至1000ml。
(5)15%三氯乙酸溶液。
(6)10%氢氧化钠溶液。
(7)10%盐酸溶液。
3. 器材
玻璃皿 试管及试管架 漏斗 剪刀及镊子 恒温水浴
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在滤纸上呈现紫红色斑 点。
实验二 脂肪酸的β-氧化
实验目的
1.了解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 2. 通过测定和计算反应液内丁酸氧化生
成丙酮的量,掌握测定β-氧化作用的方 法及其原理。
实验原理
根据β—氧化学说,机体组织能将脂肪酸氧化 生成乙酰辅酶A。两分子乙酰辅酶A可再缩合 成乙酰乙酸。在肝脏内,乙酰乙酸可脱羧生成 丙酮,也可还原生成β-羟丁酸。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总称为酮体。酮体为机体代谢的 中间产物。在正常情况下,其产量甚微;患糖 尿病或食用高脂肪膳食时,血中酮体含量增高, 尿中也能出现酮体。
根据滴定样品与滴定对照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 之差,可以计算由丁酸氧化生成丙酮的量。
试剂和器材
1. 材料
动物:家兔
2. 试剂
(1)Locke氏溶液:取0.9g氯化钠、0.042g氯化 钾、0.024g
氯化钙、0.015g碳酸氢钠及0.1g葡萄糖,溶于 水中,稀释到100ml
(2)0.1mol/L碘溶液:称取12.7g碘和约25g碘化钾, 溶于水中,稀释到1000ml,混匀,用标准硫代硫酸 钠溶液标定.
烧杯。 针、线、喷雾器。
操作方法
1. 酶液的制备 将兔击晕,迅速解剖,取出肝脏,在低
温条件下剪碎。用表面皿称取1.5g肝脏, 放入匀浆器中,再加入3ml磷酸缓冲液。 研成匀浆后,倒入离心管中,在 2500r/min的条件下,离心5min,取上清 液,即为制备的酶液。

生物化学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ppt课件

生物化学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ppt课件
第十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概述
(一)物质代谢调节的概念
正常情况下,为适应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机体 能够及时调节物质代谢的强度、速率和方向,以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代谢的顺利进行,在整 体上保持动态平衡。机体 对物质代谢的精细调 节过程称做代谢调节。
(二)代谢途 径
代谢途径是指生物 体内物质在代谢过 程中,由许多酶促 反应组成的、有秩 序的、依次连接的、 连续的化学反应。
某些代谢途径的变构酶及其变构效应剂
代谢途径 变构酶
变构激活剂
变构抑制剂
糖酵解
己糖激酶
AMP、ADP、FDP、Pi G-6-P
三羧酸循环
磷酸果糖激酶-1 丙酮酸激酶 柠檬酸合酶
FDP FDP AMP
柠檬酸 ATP、乙酰CoA ATP、长链脂酰CoA
糖异生
糖原分解 糖原合成 脂酸合成 胆固醇合成 氨基酸代谢
线粒体
胆固醇合成 细胞液和内质网
磷酸戊糖途径 细胞液
尿素合成 细胞液和线粒体
糖异生
细胞液
蛋白质合成 细胞液和内质网
糖原合成与分解 细胞液
DNA合成 细胞核
氧化磷酸化
线粒体
mRNA合成 细胞核
磷脂合成
内质网
tRNA合成 核质
脂肪酸合成
细胞液
rRNA合成 核仁
脂肪动员
细胞液
血红素合成 细胞液和线粒体
脂酸β氧化
草酰乙酸
丙酮酸
丙酮酸羧化酶
3. 级联调节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受体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受体
G蛋白(无活性) G蛋白(有活性)
腺苷酸环化酶 腺苷酸环化酶
(无活性)
(有活性)
ATP

生物化学 代谢调节 PPT课件

生物化学 代谢调节 PPT课件

例如
脂肪分解增强
ATP 增多 ATP/ADP 比值增高
糖分解被抑制
6-磷酸果糖激酶-1被抑制 (糖分解代谢限速酶之一)
目录
• 饥饿时 1~2天
肝糖原分解 ,肌糖原分解 肝糖异生,蛋白质分解
3~4周
以脂酸、酮体分解供能为主 蛋白质分解明显降低
目录
二、糖、脂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联系
(一)糖代谢与脂代谢的相互联系 1. 摄入的糖量超过能量消耗时
1. 化学修饰的概念
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残基在酶的催化下发 生可逆的共价修饰(covalent modification), 从而引起酶活性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化 学修饰。
目录
2. 化学修饰的主要方式
磷酸化 - - - 去磷酸 乙酰化 - - - 脱乙酰 甲基化 - - - 去甲基 腺苷化 - - - 脱腺苷 SH 与 – S — S – 互变
分布 内质网、胞液
溶酶体 线粒体、胞液 线粒体、胞液
• 酶的隔离分布的意义 —— 避免了各种代谢途径互相干扰。
目录
• 代谢途径是一系列酶促反应组成的,其速度及 方向由其中的关键酶决定 。
•关键酶催化的反应具有以下特点:
① 速度最慢,它的速度决定整个代谢途径的总速度, 故又称其为限速酶(limiting velocity enzymes)。
目录
一、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
● 三大营养素可在体内氧化供能。
三大营养素 糖 脂肪
蛋白质
共同中 间产物
乙酰CoA
共同最终 代谢通路
2H
TAC
CO2
ATP
目录
● 从能量供应的角度看,三大营养素可以互相代 替,并互相制约。
● 一般情况下,供能以糖、脂为主,并尽量节约 蛋白质的消耗。

代谢PPT演示课件

代谢PPT演示课件
和FADH2是通过呼吸链电子传递才将氢交给分子氧生成水。因此,从化学过6程看, 有氧呼吸应该是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三段的总和。
3.葡萄糖彻底氧化的总结算:
糖酵解作用:(在胞浆中进行) 葡萄糖 丙酮酸:净得2分子ATP,2分子NADH
丙酮酸转变为乙酰–CoA:(在线粒体中进行) 丙酮酸 乙酰–CoA:2分子NADH 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在线粒体中进行)
此种脱氨基并不占主导地位
17
2.转氨基作用:
一种α -氨基酸的氨基 可以转移到α-酮酸上,从 而生成相应的一分子α-酮 酸和一分子α-氨基酸。
因此转氨基作用一方面 是氨基酸分解代谢的开始 步骤,另一方面也是非必 需氨基酸合成代谢的重要 步骤。
α-酮戊二酸ຫໍສະໝຸດ 谷氨酸大多数转氨酶都需要α-酮戊二酸作为氨基的受体,这就意 味着许多氨基酸的氨基,通过转氨作用转化为谷氨酸,再经L -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导致了氨基酸的氧化分解。
粒体中进行。乙醛酸循环:只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是将乙酰-
COA转变为乙酰乙酸从而进入柠檬酸循环。催化此循环的酶存在于线
粒体和乙醛酸循环体中,特别是只存在于乙醛酸循环体中的两种酶。
乙醛酸循环对种子的发育至关重要。在种子中,很多能量是以三酰甘
油的形式贮存。当种子发芽时,脂肪分解形成的乙酰-COA通过乙醛
酸循环形成草酰乙酸可转换成糖,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和代谢
中间物的前体。脂肪酸合成:脂肪酸的合成主要在胞浆中进行,在线
粒体和微粒体中也能进行。胞浆中含脂肪酸合成的重要体系,可从头
合成。线粒体中可进行与脂肪酸β-氧化相似的逆向过程,使得一些脂
肪酸碳链加长。酮体合成:主要在肝脏线粒体中进行。
24
(10年联赛)11.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主要 终产物是以下哪一种? (1分)

生物化学--代谢总论 ppt课件

生物化学--代谢总论  ppt课件

异构化及重排
消除反应的机制
反应
消除反应伴随碳
-碳双键的生成,可
通过协同机制、碳正
离子机制或碳负离子
机制完成,形成顺式
或反式消除产物。
在生物化学中,
常见的异构化反应是
双键移位。如酮糖-
醛糖互变。
重排反应伴随碳
-碳键的断裂和重生
成,使碳骨架发生变
化。
ppt课件
13
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
2.异构化反应
1
1
2
基团发生反应。
若有氢负离子的受体存在,C-H键
断裂时电子有可能留在氢原子一侧形成
碳正离子和氢负离子,缺电子的亲电基
团容易与富电子的碳负离子(为亲核基
团)发生反应。
ppt课件
9
(一)基团转移反应(group— transferreaction)
在生物化学反应中,通常为亲电基团 从一个亲核体转移到另一个亲核体常见的 转移基团有酰基、磷酰基和葡萄糖基等。
1点1线或1点2线:410个;
1点3线:71个;1点4线:20个;
1点5线:11个;1点6线或6线
以上:8个;1点1线在1个途径
的末端;1点2线在1个途径的
中间;1点3线参与2个途径;
其余类推。
ppt课件
3
(四)分解代 谢的三个阶段
(三)代谢途径的类
型:
(a)多种游离酶构成的
代谢途径;
(b)多酶复合体构成的
第19章




ppt课件
1
一、新陈代谢的一般规律
(一)基本概念 新陈代谢是体内化学反应的总称,体内的化学反应通常由
酶催化,一系列的连续反应构成代谢途径,代谢途径的个别步

《代谢调节生物化学》课件

《代谢调节生物化学》课件

岛素和生长因子等相关。
3
MAPKs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死亡等重要
mTOR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4
过程,与多个代谢疾病相关。
参与细胞生长和代谢调节,对于蛋白质 合成和能量平衡起重要作用。
2. Hardie DG. (2014). AMPK - sensing energy while talking to other signaling pathways. Cell Metab. 20(6): 939-952.
3. Lin SC, Hardie DG. (2018). AMPK: Sensing Glucose as well as Cellular Energy Status. Cell Metab. 27(2): 299-313.
糖皮质激素
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影响细胞能量平衡和炎症反应。
胰高血糖素
反调节胰岛素,升高血糖水平, 在饥饿状态下保持血糖稳定。
代谢调节的细胞信号传导机制
1
蛋白激酶A (PKA)
通过磷酸化酶和蛋白质结合,调节多种
蛋白激酶B (PKB)
2
酶和转录因子的活性,影响能量代谢。
参与细胞生长、存活和代谢调控,与胰
代谢物及其在代谢调节中的作用
ATP
作为能量储存和释放的分子,ATP在细胞能量代 谢以及信号传导中起着关键作用。
cAMP
腺苷环化酶产生的第二信使,调节多种细胞功 能和代谢途径。
A MPK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参与调节能量代谢平衡, 对疾病如糖尿病和肥胖症具有调节作用。

生物化学课件第七章 代谢总论

生物化学课件第七章 代谢总论

酸酐键
ATP
UTP、CTP、 GTP
ATP水解时,一个高能磷酸 键断裂的同时释放出能量
ATP + H2O ——> ADP+Pi G = -30.5 KJ/mol ATP + H2O ——> AMP+PiPi G = -32.2 KJ/mol
ATP在能量代谢中作用 (能量货币,蓄电池)
光能
ATP
第七章 新陈代谢总论
Metabolism introduction
自养生物:利用CO2作为碳源,伴随太阳能
向化学能的转变
异养生物:利用有机物作碳源
太阳能是生物体能量的最终来源
光合自养生物
异养生物
分解代谢释放能量;合成代谢消耗能量
新陈代谢的特点
新陈代谢由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所组成 反应步骤繁多,具有严格的顺序性,还能 自动调节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采取不同的途径,而 且位于细胞的不同部位 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代谢
对于一个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aA + bB → cC + dD
△G<0,可; =0,可逆;>0,否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G = 0
K′是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故△ G′Θ也是一个常数。
根据自由能变化可以判断中间物质代谢方向
自由能变化的可加和性
❖在偶联的几个化学反应中,自由能的总变化
等于每一步反应自由能变化的总和。
某些代谢途径为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所共 有,但是合成代谢不是分解代谢的逆过程
三、代谢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自由能 ❖标准自由能变化及其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自由能变化的可加和性 ❖高能化合物
化学反应中的自由能
能量的传 递形式

生物化学课件:11 代谢导论

生物化学课件:11 代谢导论

N CH3 NH2 CH2CH2CH2CHCOOH
磷酸肌酸 10.3千卡/摩尔
磷酸精氨酸 7.7千卡/摩尔
这两种高能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起储存能量的作用。
磷酸胍基
磷酸肌酸 + ADP
肌酸 + ATP
二者为动物肌肉中的贮能物质, 是ATP的缓冲器。
磷酸肌酸和磷酸精氨酸统称为 磷酸原。
磷酸肌酸、 磷酸精氨 酸的贮能 作用
同位素示踪:经常使用的同位素有放射性同 位素和稳定同位素两类,前者包括14C、32P、 35S和3H等,后者有18O和15N等。
代谢抑制剂的使用 代谢遗传缺陷型突变体的使用 基因操作和生物信息学
代谢研究的主要内容
确定参与每一个代谢反应的酶与辅酶的结 构与功能,这需要对有关的酶进行分离、 纯化和定性的研究。
生物化学
第10章 代谢导论
细胞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网络
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内涵
小分子 大分子
合成代谢(同化作用)
需要能量












释放能量
分解代谢(异化作用)
大分子 小分子
新陈代谢是动态的:生物体不断地进行同化、异化作用进 行自我更新。
大分子降解成 基本结构单位
分 解 代 谢
小分子分解成 共同的中间产 物(丙酮酸、 乙酰CoA等)
代谢的基本特征 ① 反应条件温和 ② 高度调控 ③ 每一个代谢途径都是不可逆的,至少存在1个
限速步骤 ④ 一条代谢途径上的酶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在一起 ⑤ 各种生物在基本的代谢途径上是高度保守的 ⑥ 代谢途径在细胞内特别在真核细胞是高度分室
化的 ⑦ 不同的生物使用不同的途径获取能量和碳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合成与酶解
酶促反应的反馈和前馈 产能反应与需能反应的调节 激活剂和抑制剂 共价修饰与连续激活

酶活性的调节



2、细胞水平的调控



一种酶可以被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所公用;一种 代谢产物也可以被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所公用。 细胞内膜将细胞分隔成不同的区域,如线粒体、 内质网、细胞核等。 细胞水平的区域化将相反途径分隔在细胞的不同 区域,防止两条途径对相同酶和代谢物的竞争; 也保证同一种酶、同一种代谢物和别构分子在不 同区域维持不同的水平上。
4、基团转移反应
Y: + A-X → Y-A + X: 亲电基团( A )从一个亲核体( X: )转移到另 一个亲核体(Y:)

酰基转移:酰基为亲电子基团 磷酰基转移:磷酰基为亲电子基团 葡萄糖基转移:葡萄糖基为亲电子基团
六、新陈代谢的调控
1、分子水平——酶水平的调控

酶浓度的调节

三、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物质循环需要大量的能量,开始于光合生物捕获太阳 能并利用太阳能合成富含能量的碳水化合物和其他有 机营养物质;这些有机物被异养生物用作能源。 在代谢过程及能量转化过程中,有一部分有用能量 (自由能)耗失,并有一定数量的能量不可逆地被转 化成了无用能(热和熵)。 与物质循环相比,能量只以一种方式流向生物圈,生 物不能再利用以热和熵散失的自由能;物质的(碳、 氧、氮)循环是连续的,而能量不断地被转化为无用 的形式,如热。
生物圈氮的循环
所有生命体都需要氮源,为合成氨基 酸、核苷酸及其他化合物所必需。



植物可利用铵或硝酸盐作为唯一氮源; 脊椎动物的氮源必须是氨基酸或其他有 机化合物; 少量的生物 — 蓝细菌和与部分植物根部 共生菌可以转变(固定)大气氮为氨; 硝化细菌氧化氨生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一些细菌把硝酸盐转化为N2。
3、整体水平的调控

激素和神经介质对生物体的整体调控
七、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体内研究(in vivo)
对生物整体、器官、组织、细胞水平上进行研究

体外研究(in vitro)
分子水平上研究
两者之间的结果要相互印证
1、同位素示踪法

体内研究:
C14标记的葡萄糖喂老鼠来研究糖原的合成。

O
-
体外研究
SCoA
O
14
O R
C
CoA
MgsB/H R O
14
MgsB/H OH
C O O
O-
R=H, Me
SDS-PAGE
放射自显影
2、抗代谢物、酶抑制剂的应用

抗代谢物:5-溴尿嘧啶干扰尿嘧啶参与的生物合成 酶抑制剂: 1,6-二磷酸果糖 醛缩酶 磷酸二羟丙酮 + 3-磷酸甘油醛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生物圈氧和二氧化碳的循环



许多自养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 作为能量来源,而异养生物通过分解自养生 物产生的有机营养物获得能量。 生物圈中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生活在一起, 自养生物利用 CO2 建造自己的有机生物分子, 有些还分解水产生O2;异养生物利用这些有 机物作为营养物质,把 CO2 排放到大气中去, 有些在氧化反应中消耗O2产生水。 其中 CO2 、 O2 和 H2O 在自养和异养间不断循 环,太阳能是其中的驱动力。
草酰乙酸
Asp,Asn Phe,Tyr 延胡索酸
三羧酸循环
α-酮戊二酸 Glu Arg,Gln,His,Pro
琥珀酰CoA
Ile,Met,Ser,Thr,Val
二、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

自 养 生 物 ( Autotrophs ) : 可 利 用 大 气 中 的 CO2作为唯一碳源构建所有含碳分子,如光合 细菌和高等植物。 异养生物( Heterotrophs ):不能利用大气中 的 CO2,必须从环境中获得相对复杂的有机碳 分子如葡萄糖,如高等动物和多数微生物。
碘乙酸是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抑制剂,从而造 成果糖-1,6-二磷酸的累积。
3、基因型(genotype)到表型(phenotype)

(传统方法)利用遗传缺陷症研究代谢途径 基因敲除——消除蛋白(酶)——细胞、组织、生物 表型的改变——推测蛋白的功能

基因定点突变——改变蛋白(酶)活性位点——研究 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能量代谢


生长旺盛时:合成代谢 > 分解代谢
成长的生物:合成代谢 = 分解代谢
衰老或饥饿:合成代谢 < 分解代谢
糖 磷酸丙糖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la,Cys,Gly, Ser,Thr,Trp Ile,Leu,Trp 丙酮酸
脂肪
甘油 脂肪酸
酮体
乙酰CoA
柠檬酸
乙酰乙酰CoA Leu,Lys,Phe, Tyr,Trp
四、新陈代谢过程


1、消化吸收:从食物摄入到进入胃后,通过一系列 酶作用,分解成简单的分子而进入细胞的过程。 2、中间代谢:在细胞内所进行的代谢中一系列酶促 反应。生物通过这些反应,营养物质发生转变,释放 出细胞或机体生长和维持所需的能量。

糖(淀粉、多糖、糖原)→ 单糖(G)→ 丙酮酸 → 乙酰-CoA → CO2+ H2O+能

整体水平上,激素或激素伴同神经系统进行的综合调节 细胞水平上,胞内酶布局的区域化而实现 分子水平上,酶的反馈抑制和基因表达的调控等实现
三类非线性代谢途径
五、新陈代谢的反应机制
1、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NAD+ + 2H+ + 2eNADH + H+
2、碳-碳键的形成与断裂反应

亲核的负碳离子向亲电子的正碳原子攻击
新陈代谢的功能

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 将外界引入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需要的结 构元件。

将结构元件装配成自身的大分子。 形成或分解生物体特殊功能所需的生物分子。 提供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能量。
新陈代谢内容

物质代谢

指生物将无机化合物、CO2和水转变为有机化合物 (同化作用)或将有机化合物又分解成无机化合 物、CO2和水的相反过程(异化作用)。强调的是 物质之间的转换过程。 指生物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或在物质代谢过程中 进行能量转移及释放的反应。强调的是能量转换 过程。
代谢作用中的能量关系


分解代谢是代谢作用的分解过程,有机物(糖、脂和 蛋白质)被转化为更小、更简单的终产物(如乳酸、 CO2和NH3等),分解代谢释放能量,部分被转化为 ATP 和 还 原 的 电 子 载 体 ( NADH 、 NADPH 和 FADH2),其余的作为热量散失。 合成代谢也称生物合成,小、简单的前体物质形成更 大、更复杂的分子,如脂、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 合成代谢需要能量的输入,通常需要ATP分子磷酸酯 键的转移和还原力(NADH、NADPH和FADH2)。
1、叶绿素的光合作用: 6CO2 + 6H2O → 葡萄糖 + 6O2
光能在叶绿素作用下合成 NADPH 和 ATP (光能 → 化学能),CO2转化为己糖,H2O → O2和H+(为 NADP+接受)
2、酒精发酵: 葡萄糖 → 乙醇 + CO2 + H+
释放的H+转交给 NAD+ ,最终形成 ATP(化学能 转变)葡萄糖分解产生乙醇和CO2(物质转换)。

C:
+
C=O
C
C
OH

羟醛缩合反应 克莱森酯缩合反应 β-酮酸的氧化脱羧反应
3、消除、异构化及重排反应

消除反应(双键的形成): 从底物上消除掉H2O、NH3、R-OH、或R-NH2


异构化反应: 在底物分子内质子的转移,即质子从一个碳原子脱离, 转移到另一个碳原子上,由此发生了双键位置的改变。 分子重排: 底物分子内部 C—C键的断裂,并重新形成新的 C—C键。

3 、排泄阶段: CO2 通过呼吸系统、 H2O 通过尿、汗 等、能量通过发热方式排出体外。
代谢作用的特点

1、代谢过程所包含的化学反应通常不是一步完成,


由一系列的中间代谢过程所组成,反应数目虽多, 但有极强的顺序性。 2、代谢作用需要温和的条件,绝大多数反应都由 酶所催化。 3、代谢作用具有高度灵敏的自我调节。
生物化学
浙江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江 辉
第十章 代谢总论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二、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 三、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四、新陈代谢过程 五、新陈代谢的反应机制 六、新陈代谢的调控 七、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分解和 合成作用,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一方面:从环境中摄取养料,通过体内系列 化学变化,同化为组成生物的种种物质(合 成代谢或同化作用); 另一方面:生物组成物质不断分解(分解代 谢或异化作用)。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