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重阳节习俗.doc
重阳节有哪些风俗
![重阳节有哪些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ffb4ae3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8.png)
重阳节有哪些风俗重阳节有哪些风俗一,插茱萸。
古代有在九月九日插茱萸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茱萸节。
茱萸香味浓郁,有驱虫去湿、去除风邪的作用,也有消积食、治寒热的功能,可以入药,也可以制酒养生祛病。
所以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有佩带茱萸或者登高望远时插茱萸的习俗,还可以将茱萸当作礼物送给亲朋好友,以求辟邪求吉,延年益寿。
二,饮菊花酒。
菊花酒清凉甘美,有明目、补肝气、安肠胃、利血、治头昏、降血压、减肥之功效,是强身益寿的佳品。
饮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经开始盛行。
在我国民俗中,人们在菊花盛开之时,采集菊花的茎叶,与谷物掺在一起酿酒,等到来年九月九日饮用。
三,登高望远。
在重阳节这一天,民间有一个普遍的习俗,就是人们要在这一天外出登高望远。
关于它的****,有两种说法。
1,古代人们崇拜山神,认为“九九老阳,阳极必变”,所以在九月九日,要前往山上登高望远,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逐渐演化为一种娱乐活动。
2,重阳时节,农忙秋收大多已经结束,这时候老百姓比较清闲,山里的野果、药材又是成熟季节,所以人们这时候就会去山上采集野果、药材等等,后来逐渐将活动集中到重阳这一天,演变成重阳节登高望远的习俗。
四,赏菊花。
在九九重阳节期间,各种各样的菊花正是盛开的时候,观赏菊花自然就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除了观赏明目繁多的菊花,同时还会点燃菊灯,举办酒宴,乐鼓并作,大庆重阳节。
五,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是九月九日重阳节的代表性食品。
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为了庆祝粮食丰收,喜尝新粮。
因为“高”与“糕”谐音,有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后来才有了重阳节登高吃糕的习俗。
重阳节的来历简介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关于重阳习俗及意义.doc
![关于重阳习俗及意义.doc](https://img.taocdn.com/s3/m/e4021b4981c758f5f71f677f.png)
关于重阳习俗及意义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
那么你知道重阳节是什么意思吗?对于重阳节的由来你又了解多少呢!每次到了重阳节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那么你知道重阳节的习俗有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重阳节为什么叫老人节?重阳节的风俗和内涵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已有两千余年历史,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
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九"在古数中既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指地之极为"九泉",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
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九九重阳,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之意,而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所以,"九九重阳"就被认为是祝福老人长寿的好日子。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20xx年月28日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自古重阳节就被人们重视,如今这个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中国的"老人节"。
重阳节的风俗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中国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9月9日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其他节日
![9月9日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其他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f00dd0c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c1.png)
9月9日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其他节日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也称为双九节。
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各种习俗来庆祝。
一、登高赏菊
重阳节登高赏菊的习俗自古有之。
人们会登高山、爬塔楼,极目远眺,饱览壮美河山。
菊花是重阳节的象征,人们会赏菊、咏菊、画菊,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
二、佩戴茱萸
茱萸是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植物,重阳节时人们会佩戴茱萸以避邪避病。
茱萸不仅可以驱邪,还可以作为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等功效。
三、吃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美食之一,它是用米粉、芝麻、红枣等制成的。
重阳糕具有软糯可口、香甜美味的特点,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
四、饮菊花酒
菊花酒是一种用菊花和糯米酿制的酒,具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的功效。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饮菊花酒来庆祝节日,同时也可以滋补身体。
五、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在空旷的地方放风筝,欣赏风筝在蓝天白云中飞翔的美景,感受自然的魅力。
这些是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每个习俗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在这一天,人们不仅可以享受到美食和美景,还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重阳节的六大传统习俗介绍
![重阳节的六大传统习俗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0d2381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d.png)
重阳节的六大传统习俗介绍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被称为“重九节”或“踏秋节”。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都是重阳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以庆祝和纪念重阳节。
下面是重阳节的六大传统习俗介绍:一、登高望远登高望远是重阳节最受欢迎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选择山脚下或者山顶上欣赏秋景,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登高望远不仅能增进人与自然的联系,还能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登高望远的同时,人们还会吟诗作对,互相赠送菊花,以表达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和祝福。
二、踏青赏菊踏青赏菊也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人们会选择公园、庄园或者花坛等地方,一边欣赏菊花盛开的美景,一边散步,放松身心,享受秋季的宜人气候。
菊花被赋予了高洁、坚贞的象征意义,所以人们在赏菊的过程中也会表达对坚持和忠诚的赞美。
三、佩戴茱萸重阳节这天,人们还会佩戴茱萸。
传统上,茱萸被认为有辟邪、驱邪的神奇功效,可以驱散恶气和瘟疫。
因此,人们会将茱萸制成装饰品或者挂件佩戴在身上,希望能够消除疾病和厄运,保佑身体健康和家庭平安。
四、喝菊花酒重阳节这天,人们还会喝菊花酒。
菊花被晒干后,加入白酒中浸泡,制成了菊花酒。
菊花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合秋天饮用。
饮用菊花酒不仅可以驱散身体的湿气,还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
五、赛龙舟在一些地方,特别是江南地区,重阳节还有赛龙舟的传统。
赛龙舟是体现中国古老文化的一项活动,龙舟代表着人们对水神的崇敬,也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进行的。
在赛龙舟比赛中,人们会分成若干支队伍,划着龙舟在江湖中竞赛,展示团队协作精神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六、吃重阳糕重阳糕也是重阳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
重阳糕是用黄米、糯米和红枣等材料制成的,味道香甜。
人们在品尝重阳糕的同时,还会互相赠送,传递亲情和友情。
吃重阳糕象征着希望远离瘟疫,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以上是重阳节的六大传统习俗介绍。
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珍惜。
重阳节的传统民间习俗
![重阳节的传统民间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a668402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a.png)
重阳节的传统民间习俗重阳节,又称为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人民热爱的节日之一。
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既有祭祖敬老的传统,也有登高赏菊的活动,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重阳节的传统民间习俗。
一、祭祖敬老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敬老的重要日子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提前准备纸钱、食品和酒水等供品,前往祖先的坟墓,为祖先上供并祝福家族的繁荣安康。
除了祭祖,重阳节也是敬老的日子,人们会去看望年长的亲人,送上节日的祝福和礼物,表达对他们的敬爱之情。
二、登高赏菊重阳节正值秋高气爽的时候,所以登高赏菊成为了这个节日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结伴出游,登高观景,欣赏秋天的美景。
在登高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穿上鲜艳的衣服,戴上红色的花翎,带上五彩的气球,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
而菊花也是重阳节不可或缺的元素,人们会去花展或花坛观赏各种品种的菊花,感受秋天的芬芳和盛世的美好。
三、饮茱萸酒茱萸是重阳节必备的物品之一,人们会将采摘到的茱萸枝叶装饰在身上或者佩戴在帽子上,以驱邪消灾。
此外,人们还会用茱萸酒来庆祝这个节日。
茱萸酒是一种用白酒浸泡茱萸果实而成的酒,具有辟邪驱凶的寓意。
九月初九这一天,家庭中的成员会一起品尝茱萸酒,祈求平安健康和阖家幸福。
四、佩戴菊花除了观赏菊花,佩戴菊花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在这一天用彩色丝线或者小别针将菊花别在衣服上或者别在帽子上。
菊花寓意吉祥和长寿,人们佩戴菊花的目的是祈求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和长寿。
这种习俗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且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
五、品尝重阳糕重阳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那就是品尝重阳糕。
重阳糕是一种由糯米粉和豆沙等多种原料制成的糕点,口感细腻,甜而不腻。
人们相信吃重阳糕可以消灾延寿,所以每年的重阳节都会有很多人争相购买和品尝重阳糕。
吃重阳糕也成为了这个节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结: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
重阳节民间习俗有哪些
![重阳节民间习俗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92107350d0d233d4b04e6958.png)
重阳节民间习俗有哪些重阳节民间习俗1.吃重阳糕大家都知道中秋节要吃月饼,然而知道重阳节要吃重阳糕的人,却少之甚少.重阳糕与年糕相比较,前者要小得多.重阳糕是以米粉.豆粉为原料,外加栗子.杏仁等作为馅,制成糕点.后来人们为增加美感,将重阳糕制作成各种颜色的糕点,并在糕点上撒上桂花.因此重阳糕也有桂花糕之称.2.登高.插茱萸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从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可知,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风俗习惯早在唐代时期盛行.古时候的人们认为,在重阳节的这一天登高能够躲避凶邪;佩戴茱萸所制成的香囊能够消除灾难.如今消灾避难的寓意慢慢淡化,仅存过节的欢庆,而重阳节爬山登高的习俗仍然被沿用.3.赏菊.饮酒每年的重阳节恰逢是菊花盛开的金秋,诗人陶渊明以爱菊.诗酒出名.于是,后人效仿他并召集文人雅士赏菊.宴饮畅谈,故重阳赏菊.品酒的风俗由此而来. 4.拜祭祖先珠三角地区有着重阳节祭扫祖墓.纪念先人的习俗,而福建沿海地区不仅有三月小清明,重阳大清明之说,而且每年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离世的日子,信奉妈祖的人们也纷纷到妈祖庙祭祀.拜拜以求得庇佑.因此,这些地区的人们十分重视重阳节祭祖的风俗.5.艾叶水洗澡重阳节也叫老人节,年轻的人会将重阳糕赠送给长辈品尝,而长辈们就会将事前准备好的艾叶回赠给他们,并让他们在这一天用艾叶水洗澡,除去身上的凶邪.现代医学也指出,用艾叶水能够有效地驱除痱热,避免蚊虫叮咬.目前,海南的部分地区还存在着用艾叶水洗澡的风俗习惯.重阳节各地的传统习俗【浙江省】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四川省】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广东省】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 ,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陕西省】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江苏省】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重阳节的来源九九重阳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老吾老〞的浓浓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风范._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重阳节成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_年_月28日,>进一步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作为老年节,并于_年7月1日起实施.因此重阳节这天又是〝敬老日〞.〝敬老节〞或〝老年节〞.〝老人节〞.重阳节期间,中国各地会举办丰富多彩的节日主题活动和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努力营造尊敬老年人.关爱老年人的社会氛围. 重阳节传说南朝梁人吴均之>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於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丶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後杀死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丶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唐代的>和宋代的>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王勃的>就是在重阳节这一天写出来的.当时王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视父亲,九月九日路过南昌时,洪州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宾客及部属,他想夸耀女婿吴子章(孟学士)的才气,便事先拿出纸笔请宾客动笔作序,所有的宾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人敢作.却不料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用心,於是毫不谦让接过纸笔.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气,立即派人在旁边看王勃书写,谁知道王勃才气不凡,蓄积已久的心情完全发泄出来,文章越写越好,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词句时,忍不住拍案叫绝,王勃从此一举名震诗坛.重阳节气象谚语◆重阳晴,一冬凌;重阳阴,一冬温(京)◆重阳晴,一冬晴;重阳阴,一冬冰(苏)◆重阳无雨一冬晴(苏.浙.鄂等)◆重阳无雨,九月无霜(皖)◆重阳无雨,冬至多雨(湘)◆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赣)◆重阳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雨晴一冬(闽)◆重阳有雨,下年雨缺(陕)◆过了重阳节,一怕霜来二怕雪(鄂)重阳节民间习俗有哪些。
[九九重阳节有哪些风俗.doc] 九九重阳节
![[九九重阳节有哪些风俗.doc] 九九重阳节](https://img.taocdn.com/s3/m/2846a2bab8f67c1cfbd6b805.png)
[九九重阳节有哪些风俗.doc] 九九重阳节九九重阳节有哪些风俗重阳节,又称“踏秋”,“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下面是wtt整理的九九重阳节有哪些风俗相关资料,欢迎查看。
1、重阳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人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的记载。
明清时,北京地区登高颇盛,《燕京岁时记》云:“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
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
”故宫御花园里也有登高之山。
而近代的北京香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等等,也都是登高胜地。
尤其是滕王阁,因唐代王勃于重阳节时在阁上写出千古名文《滕王阁序》,更闻名天下。
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源于古人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
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上山游玩,躲避灾祸。
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
另一种说法是,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
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和药材。
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
2、重阳赏秋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
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79c3a510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1.png)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表达对长寿和健康的祝福。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生命的敬重和对长寿的追求。
一、登高祈福重阳节的一个重要传统习俗是登高祈福。
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民间信仰,在这一天登高可以祈求长寿和健康。
人们会选择一座山峰或丘陵,结伴而行,攀爬至山顶,远眺美景。
登高的过程既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也是一种向自然致敬的方式。
在登高过程中,人们会唱歌、跳舞,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二、佩戴茱萸重阳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是佩戴茱萸。
茱萸是一种常见的植物,被认为具有驱邪和辟邪的功效。
人们会将茱萸挂在身上,或者放在家中,以祈求平安和健康。
茱萸的香气也被认为可以驱走疾病和不幸。
佩戴茱萸的习俗不仅在重阳节中流行,也在其他一些重要的节日中出现,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
三、饮菊花酒重阳节还有一个特色的传统习俗是饮菊花酒。
菊花是重阳节的象征之一,因为它在秋天盛开,给人们带来了美丽和希望。
人们会将菊花浸泡在酒中,制成菊花酒。
这种酒有清香的味道,被认为有助于驱邪和延年益寿。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聚餐,品尝菊花酒,共同庆祝节日。
四、赏菊花除了饮菊花酒,重阳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赏菊花。
人们会前往公园或者菊花展览,欣赏各种各样的菊花。
菊花展览通常会在重阳节期间举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众。
赏菊花不仅能够欣赏到美丽的花朵,还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魅力。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菊花比赛,评选出最美丽的菊花,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氛围。
五、祭祖祈福重阳节也是祭祖祈福的重要时刻。
人们会前往祖坟或者祖庙,烧香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祭祖祈福是中国人民传统的文化习俗,也是一种传承和弘扬家族传统的方式。
在这一天,家人会聚在一起,共同祭拜祖先,加强亲情和家族的联系。
综上所述,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反映了中国人民对长寿和健康的追求。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8198fe3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61.png)
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来纪念这个节日。
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有着丰富多样的习俗,这些习俗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智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重阳节的习俗。
1. 登高远足重阳节的一个重要习俗就是登高远足。
人们会选择那些风景秀丽的地方,如山岳、公园或者郊外,与家人、朋友一同登高远行。
在重阳节这一天,天气通常是秋高气爽的,正好适合户外活动。
登高远足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能欣赏到秋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 喝菊花酒重阳节是菊花盛开的时候,人们常常会采摘一些菊花,用来制作菊花酒。
菊花酒是一种传统的饮品,在重阳节当天,人们会用菊花和白酒一起泡制,使其具有独特的花香。
喝菊花酒不仅可以驱散寒气,还有助于消除湿气和油腻,对身体健康有很好的作用。
3. 佩戴菊花重阳节,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
菊花作为重阳节的象征,寓意着吉祥和长寿。
人们会将菊花插在帽子上、衣领上,或者用丝带将菊花固定在胸前,以示庆祝和纪念。
佩戴菊花也是希望自己能够像菊花一样,经受住岁月的考验,坚强不屈地活下去。
4. 吃重阳糕吃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重阳糕是一种用糯米粉制作的点心,通常搭配着豆沙馅或者核桃仁。
重阳糕有着圆满团结的象征,寓意着家人团聚和幸福安康。
家庭成员通常会一起制作重阳糕,增进亲情,传承家传的美食文化。
5. 配对九重阳节的另一个有趣的习俗就是配对九。
人们会写下自己的名字、年龄和住址,然后将其贴在墙上或者大树上,以示他们的存在。
然后,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配对对象,相互之间通过暗中交流来认识彼此。
这个习俗不仅增加了重阳节的乐趣,还有助于人们扩展社交圈子,结交新朋友。
总的来说,重阳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拥有丰富多样的习俗,每个习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这些习俗不仅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9a79b6c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3.png)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在这一天以庆祝丰收、祈福祈福为主题,同时也是向老人们表达敬意和关怀的时刻。
以下是重阳节的一些传统习俗。
一、登高祈福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便是登高祈福。
人们会约上家人或朋友一同去郊外或山上,欣赏秋天的美景,同时向天地祈福。
登高除了锻炼身体,也寓意着向上、向进的生命力。
在山上,有些地方还会设有供奉重阳老人的庙宇,人们会在那里烧香祈福。
二、赏菊饮酒重阳节还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赏菊饮酒。
菊花在秋天绽放,值此佳节,人们会到花坛或园林欣赏菊花,赏心悦目。
同时,人们还会品尝菊花酒,这是将菊花泡在白酒中制成的一种饮品。
菊花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养肝明目的功效,而菊花酒则是提神醒脑、舒缓情绪的良好选择。
三、佩插茱萸重阳节时,人们会佩戴茱萸,这是一种有香气的植物。
茱萸的叶子形状像阳光,象征着光明,而它的果实则被认为具有驱邪、辟邪的作用。
佩插茱萸意味着保佑、平安。
在传统观念中,茱萸还可以驱除邪气,预防疾病。
四、饮菊糕重阳节的时候,人们还会吃一种特殊的糕点——菊糕。
菊糕是用糯米、象眼红豆、菊花制成的一种传统美食。
它的造型像一个小菊花,口感软糯,香甜可口。
吃菊糕被认为可以驱邪挡瘟疫。
五、祭祖扫墓重阳节也是祭祖扫墓的时候。
人们会前往祖坟或墓地,祭奠祖先,并整理坟墓。
这是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追思的一种方式。
在墓地,人们还会点燃纸钱或燃香,以供奉祖先。
六、煮新酒插茱萸重阳节当天,民间有一种习俗是煮新酒并插茱萸。
人们会将新酒煮沸,然后加入茱萸,相信这样会带来好运和吉祥。
煮新酒插茱萸的活动也是家庭团聚、共庆佳节的象征。
七、戴茱萸脱秋凉在重阳节期间,人们还认为戴茱萸可以辟秋凉。
茱萸被认为有一定的驱寒作用,因此将茱萸挂在身上,戴在帽子上或别在衣服上,以保暖防寒。
总结:重阳节是一个寓意吉祥、庆祝丰收以及关怀长辈的节日。
无论是登高祈福、赏菊饮酒,还是佩插茱萸、吃菊糕,都是传统习俗的一部分。
重阳节的传统节日习俗
![重阳节的传统节日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8f5b99a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4.png)
重阳节的传统节日习俗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被称为“老人节”。
每逢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节日习俗,以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祝福。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重阳节的传统节日习俗。
一、踏秋登高重阳节正值秋季,气候宜人,所以这一天人们喜欢踏秋登高。
这一习俗源自唐代,当时有一个叫孟浩然的诗人写了一首《登鹳雀楼》,描述了自己九月九日登高的情景。
从此,踏秋登高成为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人们会选择一些山水秀丽的地方,登上高山或攀爬小山,以表达对良辰美景的向往。
在山上,人们可以欣赏到秋天的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二、佩戴菊花菊花是重阳节的代表花卉,人们在这一天会佩戴菊花,以寓意吉祥和永生。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被称为“花中君子”。
重阳节期间,人们会采摘菊花,制作成花饰品,佩戴在衣帽上,或者插在花瓶里供人们赏观。
这既能欣赏到菊花的美丽,又能寄托人们对长寿和吉祥的美好祝愿。
三、饮菊花酒重阳节还有一个重要习俗就是饮菊花酒。
菊花被晒干后,可以泡在白酒中,饮用时,散发出淡淡的菊花香气,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饮菊花酒是重阳节的传统之一,人们相信它具有驱邪避祟、祛病延年的功效。
而且,菊花酒的味道鲜美,适宜于秋天饮用,更是和亲朋好友共享团圆的时刻。
四、吃重阳糕重阳节也是吃重阳糕的时候。
重阳糕是由糯米、核桃、红枣等食材制作而成,味道香甜可口。
人们相信吃了重阳糕可以祛病健身、延年益寿,因此在重阳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些重阳糕,与亲朋好友一同品尝,传递健康和祝福。
五、祭祖扫墓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祭祖时间。
在这一天,很多人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献上鲜花和食物,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也是重阳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祭祖扫墓,人们可以维系与先辈的联系,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六、做菊花糕除了吃重阳糕,人们还会在重阳节这一天自制菊花糕。
菊花糕是用糯米粉和菊花制作而成,形状圆润,色香味俱佳。
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doc-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
![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doc-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976de6435f0e7cd1842536d5.png)
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doc|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下面就是wtt整理的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菊——赏菊、簪菊、菊花酒、菊花茶、菊花馔金风送爽、秋菊怒放,菊花使重阳充满了清新馥郁的气息。
菊是品种繁多分布广泛的药用植物,菊花也是花中四君子之一。
民间在重阳节赏菊、簪菊、酿菊花酒、饮菊花茶、做菊花馔,围绕着秋菊,产生了丰富多彩的重阳节俗。
1 赏菊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源于晋代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菊花在我国栽培广泛,品种非常丰富,秋日菊花傲霜绽放,因其品格的高洁而被称为花中君子。
九月亦有“菊月”之称。
古人赏菊非常讲究,宋代《东京梦华录》载,时人喜爱多种菊花品种,“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
”明代《陶庵梦忆》载:“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
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
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
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
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
古人赏菊、咏菊,流传下来的咏菊诗词浩如烟海。
2 簪菊汉民族女子自古便有簪花之俗,依节令不同簪戴不同的花卉。
春天多簪牡丹、芍药,夏天多簪石榴、茉莉,秋天多簪菊花、秋葵等。
重阳节簪菊风行,唐杜牧诗《九日齐山登高》云,“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簪菊之俗唐代已有,历代盛行,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不仅女子簪菊,男子也可簪菊,这可不是什么异常风习,古时汉族男女皆留长发插笄,人们在重阳登高赏菊时在发上插上几朵,颇显热爱生活的灵动和俏皮,且古人认为菊花可避邪、增长寿,重阳簪戴男女老少皆宜。
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活动
![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891aca6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3.png)
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活动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活动1、喝重阳酒、菊花酒重阳节很早就有喝菊花酒的习俗,但它的起源有很多说法。
一是起源于古代,由杜康创造,二是起源于汉初,起源于宫廷。
但无论如何,菊花和葡萄酒都是紧密相连的,并被赋予文化陶渊明在晋代有着深远的内涵和影响。
陶渊明一生热爱菊花和葡萄酒。
他在《九日闲居》诗中写道:“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糯无敌,空服九华,寄托于言”。
魏晋以后,唐代也盛行饮菊花酒。
权德舆《嘉兴九日寄丹阳亲故》诗中说:“草露荷衣冷,山风菊酒香”。
历代文人喜欢菊花酒,这一方面与菊花酒的健身功能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士大夫对菊花文化风格的大力尊重密切相关。
当然,山茱萸和菊花并不是完全分开的,山茱萸也可以吃,菊花也可以插。
正如《梦梁录》所说:“今生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中,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姑假这两件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
而杜牧在《九日齐山登高》诗中:“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必须插满头归”。
可以看出,除了喝菊花酒,还有发夹菊花的习俗,山茱萸不仅可以插在头上,还可以吃,也可以戴在手臂上,或者用香包把山茱萸放在里面。
这一习俗后来发展成各种习俗,如在重阳节门窗上挂菊花枝叶或贴剪纸,或将彩色丝绸剪成山茱萸、菊花形状相互佩戴等。
2、登高啸咏,群聚宴饮攀登是重阳节的典型习俗。
无论是驱邪祈寿还是宴饮嘉年华,古人通常都把它与攀登习俗紧密结合起来。
攀登是一项古老的活动,主要与先民的狩猎、采集等活动有关。
后来,它逐渐与人类对祭祀、山神崇拜、攀登避灾、攀登升仙等活动的理解或联系起来,从而赋予攀登一种特殊的意义。
3、重阳骑射,重阳竞射先秦九月举行大规模田间狩猎和军事训练的习俗也在汉代流传。
据《南齐书》记载,南宋武帝刘裕规定,9月9日为骑马射箭、回顾军队的日期——这可能是后世“沙场秋点兵”的起源。
后世流行的重阳糕据说是当年送给士兵干粮的遗产。
唐代,“重阳骑射”发展成为“重阳竞射”,成为唐宋重要的重阳节竞技习俗。
重阳节有哪些风俗习惯_重阳节
![重阳节有哪些风俗习惯_重阳节](https://img.taocdn.com/s3/m/76744ec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8.png)
重阳节有哪些风俗习惯重阳节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文化瑰宝之一,你知道重阳节风俗习惯吗?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重阳节风俗习惯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重阳节风俗习惯1、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2、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3、佩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4、吃重阳糕: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
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5、饮菊花酒: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
重阳节介绍纵观整个重阳节的发展历史,庆祝重阳节的活动最开始只是宫廷或者是官方的庆祝活动。
直到唐朝,重阳节被定为正式的节日之后,宫廷和民间开始一同庆祝,在节日期间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朝的重阳节最为热闹,《武林旧事》一书中详细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便第二天隆重玩乐一番。
明清时期则是沿袭了传统,并且从农历九月初一就开始吃花糕庆祝,九月九日重阳节当天,帝王还要登高揽胜。
重阳节养生粥1、菊花粥“九九”重阳有赏菊、餐菊、饮菊、插菊等风俗。
菊花也是能食用的,古医籍《神农本草经》中有“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之妙效。
故古人赞美菊花为“延寿客”,其功可知矣。
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要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ffef69d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8.png)
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这个节日源自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以尊老、敬老、享受秋天的美好意境为主题,人们在这一天会有一系列的习俗活动来庆祝。
传统重阳节的主要习俗包括登高、赏菊、饮酒、佩香囊等,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习俗。
首先是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也是寓意吉祥如意、向上发展的象征。
在这一天,人们会选择山水秀丽、景色宜人的地方,如山顶、旮旯地或附近的小山丘等,与亲友一同登高,欣赏秋天的美景。
登高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也能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同时也有促进亲情、友情和团结合作的作用。
其次是赏菊。
赏菊是重阳节习俗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庆祝节日的传统活动。
重阳节正逢秋天,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因此人们会到各种公园、花坛或园林中赏菊。
菊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着高尚、坚贞和富贵,赏菊不仅能欣赏到各式各样的菊花品种,还能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和秋意的浓厚。
其次是饮酒。
重阳节饮酒是传统的庆祝方式之一。
人们会选择在这一天与家人、朋友相聚,品尝美酒佳肴,共同庆祝节日。
在饮酒过程中,还会借机表达彼此的祝福和关怀,加深亲情和友情的纽带。
重阳节的酒宴通常会选用新鲜的菊花、桂花等花酒,有清香怡人的口感,喝了后更能增添节日的气氛。
最后是佩香囊。
佩香囊在重阳节是一种传统的习俗,也是表达对亲友祝福的一种方式。
重阳节那天,人们会用绸缎、丝线等材料制作香囊,里面装有香草、香粉等香料,然后绑在自己的身上或是佩戴在手腕上。
佩香囊的习俗来源于古代,人们相信香囊可以驱邪、祛病、避灾,同时也是一种祝福和保佑的象征。
总结起来,重阳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过登高、赏菊、饮酒、佩香囊等一系列的习俗活动,表达了对长辈的敬爱和尊重,也增进了亲情、友情和团结合作的感情。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重阳节的习俗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重阳节习俗及传说
![重阳节习俗及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a7c1359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2.png)
重阳节习俗及传说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举行。
这个节日有着丰富多样的习俗和传说,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对长寿健康的美好祝愿。
一、登高远足重阳节的一个重要习俗是登高远足。
人们会选择到青山绿水之处,攀登高山,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登高习俗起源于早期饮桂子酒以避邪的传说。
据说饮用上等的桂子酒,可以辟除凶邪,保佑健康平安。
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登高活动,人们通过登高来祈求吉祥和幸福。
二、佩插茱萸重阳节当天,很多人会佩戴茱萸。
茱萸是一种常绿灌木,花果同株,果实呈红色,香气扑鼻。
它寓意着驱邪、辟瘟和祛毒。
人们相信,佩戴茱萸可以避灾消病,保佑平安健康。
有些地方还会将茱萸插在门上或者悬挂在屋内,以驱邪祛病。
三、喝重阳糕重阳糕是重阳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
它是用糯米粉和豆沙等材料制成的一种点心。
重阳糕外形圆润,寓意团圆和吉祥。
据传,这种糕点有驱邪辟邪的功效,吃了可以祈求平安和健康。
四、寄托哀思重阳节也是寄托哀思的时刻。
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赵元的人,九月初九这一天失去了儿子。
为了纪念儿子,他每年都到山上祭拜。
人们久而久之,将这一天定为重阳节,也把它作为悼念逝去亲人的日子。
因此,在重阳节这一天,很多人会前往祭拜墓地,祭扫故人的坟墓,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五、重阳传说重阳节有许多与传说有关的故事。
最有名的传说之一是《九峰亭》。
相传九峰亭是汉代时期的一位隐士寿昌公居住的地方。
传说他每逢重阳节都会到此游玩,饮用菊花酒,以求延年益寿。
后来,九峰亭便成为重阳节庆祝的象征之一。
另一个重要的传说是关于屈原的《重阳》。
据传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他被誉为中国的爱国诗人。
在重阳节的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这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自尽的英勇壮举。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称粽子是用来喂鱼,以避免鱼咬屈原的身体。
总之,重阳节是一个富有习俗和传说的节日,这些习俗和传说既反映了人们对长寿健康的向往,也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
重阳节的习俗和活动
![重阳节的习俗和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c121c84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f.png)
重阳节的习俗和活动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庆祝。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各种丰富多样的习俗和活动,以表达对老人的尊敬和祝福。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重阳节的习俗和活动。
一、登高望远登高望远是重阳节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
人们会选择一些风景秀丽且环境清幽的山岳,或是高楼大厦的顶层,远离尘嚣,一同登高远眺。
登高望远不仅能让人放松心情,亲近自然,也寓意着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精神。
二、祭祖扫墓重阳节也是祭祖扫墓的重要时刻。
人们会前往祖坟或家族墓地,向祖先祭拜、烧香,表达对祖先的缅怀之情。
与此同时,也会清理墓地的杂草,整理墓碑,使墓地焕然一新。
三、佩戴菊花菊花被视为重阳节的象征花卉,因为菊花在农历九月开放,正值重阳节。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佩戴菊花,有的人佩戴鲜花,有的人佩戴由金银丝制成的菊花花饰。
佩戴菊花不仅能增添节日气氛,还被认为有避邪驱凶的作用。
四、饮茱萸酒茱萸是重阳节的特色水果,也是重阳节的传统药材,有祛寒、驱邪、健胃的功效。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饮用茱萸酒,将茱萸浸泡在白酒中,既能增添节日气氛,又能增强身体健康。
五、插茱萸除了饮茱萸酒,插茱萸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之一。
人们会在重阳节这一天,将茱萸枝插在门前、窗前,或是佩戴在衣帽上。
插茱萸有辟邪的作用,也被视为祈求平安、驱逐疾病的祝福。
六、品尝重阳糕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传统美食,它由糯米和各式馅料制成,口感软糯,甜而不腻。
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会品尝重阳糕,这不仅是对传统美食的享受,也是对节日的庆贺。
七、赏菊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会组织观赏菊花的活动。
有的人会去花坛、花展赏菊,有的人则在家中养花,欣赏家中盛开的菊花。
赏菊不仅能提升生活情趣,还能感受秋日的美好。
八、诗会、音乐会重阳节也是举办各类文艺活动的好时机,人们会组织诗会、音乐会等文化庆典。
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可以聆听音乐、吟诵古诗,共同感受文化的魅力,增进交流和友谊。
综上所述,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对老人的尊敬和祝福的象征。
9月9日重阳节有哪些习俗_重阳节
![9月9日重阳节有哪些习俗_重阳节](https://img.taocdn.com/s3/m/df8bb2c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0.png)
9月9日重阳节有哪些习俗_重阳节重阳节信任大伙再熟识不过了,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的节日。
以下是第一为你介绍的9月9日重阳节习俗,欢迎阅读。
9月9日重阳节习俗一、赏秋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
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二、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三、吃重阳糕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任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福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四、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五、饮菊花酒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利酒'。
六、佩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重阳节小故事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奇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
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
」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於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丶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开染瘟疫。
他和瘟魔搏斗,最後杀死了瘟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阳节:重阳节习俗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