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的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代史的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代史与我地家族首先必须要介绍地是我地姓:张.张姓是中国最大地姓之一,得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张姓曾有个望族,为百家姓之首.张姓,具有三个明显地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张氏族人;三是人才辈出,不可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张氏地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地繁荣昌盛贡献着力量.关于张姓地始祖,历代史书中有如下记载:“黄帝第五子清阳之孙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见《元和姓纂》)“挥造弧矢,受封于张,后为弓氏.张,望出濮阳.”b5E2R。

“晋国张氏,这就说明,晋国地张氏,并不始于解张,而是周宣王卿士张仲地后代,仕晋,晋分为三,又世仕韩,此即晋之公族以字为氏者.谱家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赐姓张氏.此非命姓氏之义也.按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世有张氏,则因张侯之字以命氏,可无疑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p1Ean。

“张姓出于姬姓,至周而氏者祖于韩,其得望者十二,曰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青河,河间,中山,曰魏,曰蜀(见袁桷《张氏宗谱序》)DXDiT。

从以上记载看,张姓之源,可追溯到五千年前中华民族地共同始祖黄帝,是黄帝地直系后裔.黄帝第五子青阳,生子曰挥.这位叫挥地黄帝之后,正是张姓地始祖.所以说张姓是黄帝地直系后裔,并不为过.RTCrp。

这位名挥地黄帝后裔,非常聪明,他观看到天上地弧星,便仿其形状做了弓矢.原来,天上有星名“天弓”,简称“弧”.属井宿,共九星,在天狼星东南. 八星如弓形,外一星像矢,在犬犬、南船两星座内.《宋史.天文志》:“弧矢九星在狼星东南,天弓也”,挥看到“天弓”,由“天弓”之形受到启发,最早发明了弓矢这个古代重要地武器. 他也由此而被“赐姓张氏”.5PCzV。

不过,当初地“张”,非命姓氏之义也“.因为弓矢发明之后,在使用之前,必须先用力气将弓张开,不然,就无法使用.挥是因为这个缘故而命为“张氏”地.从此之后,挥地后代子孙有地姓弓,有地姓张,分成两支,也是出于此因.后世地张姓,在谈及自己地姓氏时,常常解释为“弓长张地张”也是起于此故.这支源于挥地张姓,得姓甚早,是中国张姓中最早古老地一支.jLBHr。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庭)提到“中国近代史”这几个字,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最多想到的应该就是屈辱和反抗,在那样的一个特殊的时间段中无数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为的只是心中的那一抹爱国的情怀,他们希望的只是拥有一个平等、自由、有爱的国家。

近代史这一段时间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难以抹杀的,同样的在我们这些90后的父辈、祖辈心中那更是融入血液的记忆。

我的家乡在北方,而张这一个姓氏在北方属于大姓,如若回顾家族的近代史,那么不妨再多回头看看,先了解一下自己的姓氏的出处。

张姓,现为全国第三大姓。

源于姬姓,出自上古黄帝之子挥,属于以职官称谓为氏。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

”又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

”由上这两条史料的记载可看出,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

这一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张姓,因挥住在尹城国的青阳,亦即清阳,清阳在清河以北而得名(今河北清河县东),是为河北张氏。

我的祖辈正是河北人,父亲年幼时从河北跑去山西,在山西成家立业。

但是,父亲任然记得祖父的教诲,记得从祖父口中得知的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的印记。

正如一些评论员所说的“中国近代史的船只已经结束了航程,但这一百多年风云变幻的行使历程却不止影响着中国,更是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我的家族已漂过一百多年的路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的历程正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听父亲说,他从小就长在河北大平村,那是靠近西柏坡的一个小山村。

村里祖祖辈辈住着那些人,人口稀少,自然资源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每天都是正常的农民生活,交通落后封闭,整个村子的人都是自给自足的生活。

这样的封闭环境应该是很好的,但是好景不长,很快就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我没想到我们家族这样一个闭塞的村落也会成为一个深受鸦片迫害的一个典型例子。

我的家族史

我的家族史

【我的家族史】高一(9)班王恒中国近代史的船只已经结束了航程,但这一百多年风云变幻的行使历程却不止影响着中国,更是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我的家族已漂过一百多年的路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的历程正是中国近代史的在讲三代史前我先了解到了王姓的来源。

★王姓的来源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人口将近一亿,自汉代以来,王姓有至少21个著名望族,其中如琅玡王氏、太原王氏、三槐王氏、开闽王氏等,王姓是中华民族众多姓氏中文化最为渊深的姓氏,群星璀灿,光耀华夏,数千年来人才辈出,可称王者之族。

王姓的来源很复杂(1)出自妫姓,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3)出自子姓,为商朝王子比干之后;(4)历史上的外族姓氏,如王氏高丽(今朝鲜)的开国君主王建,西魏王频氏之祖王雄,钳耳氏之祖王季等。

(5)王者之子孙多号王氏,常以为姓。

(6)赐姓,如汉代燕王丹的玄孙嘉,王莽时被赐姓王;(7)冒姓,如隋代王世充本姓支氏,五代王保义、原名刘去非,皆冒姓王氏,(8)历史原因,为避仇、逃命而改姓王氏等等。

将近一亿人口的王氏除了著名的琅玡氏,山西太原王氏,名相辈出的三槐王氏,还有山东昌乐的北海王氏、山东郡城的东海王氏、山东巨野的高平王氏,陕西的京兆王氏、甘肃天水的天水王氏、山东东平的东平王氏,山东滕州的山阳王氏,河南新蔡的新蔡王氏、河北省定县的中山王氏、河北省行唐县章武王氏,山东掖县的东莱王氏,四川的广汉王氏,陕西的金城王氏、山西的河东王氏、湖南的长沙王氏以及江苏的六合王氏,河南的南郡王氏等等亦是名望家族。

有的书籍记录,王氏著名望族全国多达三十八望,比二十一望多出十七望来,可见王氏在全国分布之广,家族之兴盛,名人将相的功绩,教育、著述、书画、艺术等,对社会影响者是不可估量的。

★三代史我的爷爷,是湖北仙桃人,生于1940年。

由于家中贫寒,只读了几年书。

为了谋生,小时候为别人放鸭子。

3000字家族发展史

3000字家族发展史

3000字家族发展史篇一:我的家庭发展史我的家庭发展史聊起我们家的发展史,我的话就多了,可以说上整整一天也说不完,下面让我向你简单介绍一下。

我的太外婆出生在南京,当时的年代是中华民国,生活十分艰苦,别说是上学了,连吃饭都是每天考虑的问题。

战火的硝烟围绕着中国领土,每天能吃上稀饭已经是非常满足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日军侵占上海租界,上海完全沦陷。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下,上海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百姓手中一有钱,首先想到的就是马上去购物。

上海的金融系统更是危机四伏。

而在上海的私营银行,犹如失舵之舟,惊涛之间,令人心悸。

那一幕幕的场景,凄惨的画面,让人寒心,现在的我们根本想象不出。

当时的等级制度十分分明,高层官员贵族豪华奢靡,而低层的劳动人民被压迫作农奴,自己的劳动只能换来一日三餐的稀粥。

我的外公是党员,他出生于1943年,当时是刚刚解放,经济并不稳定,正当他青春年华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爆发了,许多热血青年在那个时期因为受不了压制和屈辱都自杀了,那种被冤枉的扣上反政府的头衔,难以想象。

当时政府的不平等规定,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对,但结果是惨不忍睹。

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简直是一贫如洗。

到了我的妈妈那个年代,七十年代初,她正好迈过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开始正常生活,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住在七八户人家在一起的拥挤的房子,共用的厕所和厨房,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生活用品简陋,以自行车为主。

虽然没有电脑和游戏机,但生活仍然很充实。

我——出生在国际化大都市上海,高科技四处可见,上海经济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迈入新的时代。

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能“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绿色食品等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房条件面积日益增长,装修越来越精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

坐火车,飞机不再稀奇。

汽车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当街的叫卖声变成了汽车的鸣笛......这一切都见证了上海一点一滴的变化,我们何不珍惜着如此美好的生活呢?篇二:家族史中国近代史纲要家族史论文电子商务一班1254200103米瑞婷他们的故事家族史,这个题目让我有点束手无策,并非我的家族没有历史,只是少了知道历史的人。

读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读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读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作者:孙倩来源:《锋绘》2020年第06期摘要:《中国近代史》是蒋廷黻先生1938年应《艺文丛书》编者之一陈之迈的邀请所写的一部著作。

全书共四章,分析了中国从乾隆寿诞,英国想打开中国门户进行通商,到孙中山过世的一段历史。

先生没有详述近百年间中国近代史上具体事件的过程,而是在总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深入浅出,展现了先生深厚的史学功底以及对近代某些社会问题的独特认识,非常值得阅读。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蒋廷黻(1895-1965年),湖南邵阳人。

年幼入私塾读书,接受旧式教育。

11岁起,他先后入新式学堂和外国在华教会学校学习,初步接触到自然科学和英语。

17岁以后他只身赴美,相继读完中学和大学。

在大学时代,他主修的专业是历史学;除阅读大量的史学著作外,他还选修了数门自然科学课程,接受西方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

24岁时,他再返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较为系统、深入地接受了进化史观,深受美国“新史学”及汉学家马士的影响。

可以说,蒋廷黻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

回国后,他先出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和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此后以学者身份步入政界。

1 《中国近代史》的写作宗旨与写作框架关于该书的写作宗旨蒋廷黻先生在全书的“总论”中就有交代,“现在我们要研究我们的近代史,我们要注意帝国主义如何压迫我们。

我们要仔细研究每一个时期的抵抗方案。

我们尤其要分析每一个方案成败的程度和原因,我们如果能找出我们近代史的教训,我们对于抗战建国就更有所贡献了。

”也就是说,先生写这本书是想以史为鉴、救亡图存。

除去总论,先生用四章内容对中国近代的历史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叙述。

其中,第一章“剿夷和抚夷”与第二章“洪秀全和曾国藩”,讲述的是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也就是一般教材上通常所说的“内忧与外患”;后两章“自强及其失败”“瓜分与民族之复兴”,讲述的是中国社会各阶层在面对内忧外患时所作出的反应: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是先生所说的四个救国方案。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5篇)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5篇)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5篇)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篇1)提起中国近代史,似乎就是说中国落后挨西方列强打的一部屈辱史。

可是看过这本书以后,感觉有很多观点被刷新了。

首先,洋人的动机原先并非一开始就是以政治颠覆的诉求为先,而是想来做生意的。

是中国先不给予洋人以平等地位,洋人才要用炮舰来求得这个“平等”,最终反而是占了优势,中国变成不平等的殖民之所了。

其次,中国方面并不是一向被压着打的,中间其实是有很多次没有让洋人占到便宜,很多历史教材上斥为卖国的旧官僚表现出来的强大学习本事和执政水平令人动容,而另一些所谓的民族英雄其实不仅仅思想守旧,客观上也让国家付出沉重代价。

再次,中国民众始终未能得到唤起和组织,成为国内斗争和国际争端的一再牺牲品,甚为可惜可叹,他们在所有的权贵眼里都可是是随时可供消费的数字而已。

上层的一切,看似一边倒,看似结果可期,其实都有研究、有较量、有逻辑,只可是中国方面始终没有十分准备好,吃亏面大些,但并不能说没有努力过。

本书的史料很精当,举了很多奏折和批文的原文,还有不少英国方面的文献。

作者功底深厚,不仅仅解其总意,并且注意字句选用的细节,推导出双方博弈的心理活动,以及当事人在其本国和谈判对手之间的周旋的余地。

这样读史,才是能还原历史的全貌,并留给读者足够的空间自我独立得出可能和书本上不一样的结论,而非只说林则徐销烟好、李鸿章签马关坏。

销烟到底是不是当时博弈的最好手段?马关条约是不是已用尽谈判的空间?中国看重的是什么,英国看重的是什么?这些问题如果不分析,不回答,结论自然也是站不住脚的。

只愿锁国自大的历史杯具不要再重演,因为我们都是百姓,出了事情大抵是要被牺牲的那群人。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篇2)我实在没有想到,蒋廷黻的这本《中国近代史》会这样单薄,篇幅会这样短小。

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惊异,是因为其书名与篇幅长短呈现出的奇异的负相关。

中国近代史——这个范畴如此宏大又如此狭窄,它覆盖着中国最屈辱和辛酸的百年记忆,尽管在中华五千年的浩荡长河中,犹如浮光掠影。

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家族宋氏家族

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家族宋氏家族

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家族宋氏家族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家族——宋氏家族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对中国的民主发展具有影响力和推动力的大家族——宋氏家族。

宋家惟一的全家福前排:宋子安;二排左起:宋霭龄、宋子文、宋庆龄;后排:宋子良、父亲宋嘉树、母亲倪桂珍、宋美龄宋氏家族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家庭,其影响力之深之大之最,鲜有望其项背者。

这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家族成员已纷纷辞世,他们显赫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但他们在现代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仍是研究历史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是小说家有兴趣不断去演绎的世纪传奇。

宋嘉树,号耀如,英文名为查理(Charles Jones Soong),是宋氏家族的奠基人。

宋氏家庭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创造了极其丰富而多彩的传奇故事,而这一切都发轫于其奠基人宋嘉树的首次越洋之旅。

在美国神学院就读的宋嘉树。

宋嘉树本想继续学医,却被任命为牧师回到祖国传教这是1913年3月7日,孙中山等人与日本军界人士的合影。

并排左四为孙中山,左二为宋嘉树。

倪桂珍,有着一双大脚,受过西式教育,能在钢琴上弹奏出美妙的乐曲,这样的女子,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简直是凤毛麟角。

倪桂珍,当年那个温婉美丽的女子,用她博爱的胸怀孕育了一群不平凡的女儿。

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所谓“宋家三朝”成员最完整的一枚照片。

这幅照片中的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宋嘉树:由海南文昌一个贫寒的农民之子,成为上海滩上声名显赫的实业家和革命者,他为宋氏家族日后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倪桂珍: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

这种独特的身世背景为她的丈夫带来了好运气,对其命运的改变功不可没。

宋蔼龄:与执掌民国财权数年之久的孔祥熙结合,成为20 世纪中国最有钱的家族中最有权力的女人。

宋庆龄:与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结合,是20 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女性。

宋子文:中国第一代哈佛学子,民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

宋美龄:她与蒋介石的联姻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曾经贵为“第一夫人”的她,以106 岁的高龄书写了跨越三个世纪的生命传奇。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前言关于中国近代史。

说来有点惭愧,身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常人眼中的如同天之骄子一般存在的中国大学生,对于所谓的“中国近代史”这个概念依然是模糊不清------记得高考之前的历史课上是讲过,不过,大家心知肚明,那仅仅是为了高考而已,高考式的“过河拆桥”总是很常见的……抱歉,扯远了,说回中国近代史这个概念------上网以及到图书馆查找了相关的资料,总算得到了官方的还算权威的定义,现引用如下:“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这便是“中国近代史”的定义。

通过这个定义,我了解到,中国的近代史,最晚也是六十二年前的事,彼时之我应该还是某颗原子、彼时之我的爸妈应该也还是某些颗分子,而彼时之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还是十岁左右的小孩子(叙述需要,请原谅我的不敬。

)……总而言之,这是一段十分遥远的过去,于是如今要就《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这个标题写点什么就显得天方夜谭了,毕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代,能了解那个时代的人并不是很多,很遗憾的,我也并不在那“并不是很多”的集合内,于是,我只能退而求其次,大概地就自己所知写写,经过从前爷爷的口头述说,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所以,内容方面多少有点擦边球的意思,还请谅解。

正文关于我的家族。

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黄姓由来。

黄氏宗族,最早可上溯到公元前648年。

“黄为赢姓十四氏之一,出于陆终氏,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12里,犹有黄国故城。

黄既为楚所灭,子孙散之四方,以国为氏。

”○1从东晋末年开始(后在唐末至五代),远在江夏繁衍生息的黄氏,为避免战乱,大举向东南迁移。

到了宋代,已繁衍成为闽南八大姓氏之一,而且遍及福建各地。

南宋末年至元代间,黄氏又从福建南迁入潮汕。

大约在明末清初,黄氏其中包括我们这一支的6个宗支流入主要分布在、等十几个村落。

百年家族史2000字陈

百年家族史2000字陈

百年家族史2000字陈陈姓在我国众多的姓氏中,若按人口来说,是中国的第五大姓。

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

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这个地方,建立陈国。

到了陈闵公的时候,陈国被楚灭掉了,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氏,于是有了陈姓。

陈姓除了源于国名,还有从其他姓氏改名而来的,其中有一支是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成的。

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时期鲜卑贵族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侯莫陈改为单姓陈。

一、陈姓迁变经过数千年的繁衍生息,陈姓人已遍及中华大地,形成了以颍川、汝南、下邳、广陵、东海等地为中心的陈氏家族。

陈姓由发源地向南迁移,始于西晋太尉陈伯,他举家南迁到今江苏丹阳县。

后来,他的孙子陈世达做了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令,于是陈姓人又迁居到了浙江。

陈霸先建立南朝陈,使陈氏家族显赫一时,遍布长江和粤江之间的广大地区。

唐高宗时候,陈姓人进入福建和广东等地。

五代十国以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又有大批陈姓人南迁,甚至向海外发展,从而进一步壮大了江南陈姓人的队伍。

今日,陈姓已成为中国大陆第五大姓,台湾第一大姓。

二、陈姓辉煌耀乾坤纵览古今,陈姓人在其家族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春秋时有孔子弟子之一陈元。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先河。

汉朝初年的陈平曾辅佐刘邦,汉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学家陈琳。

西汉后期的陈汤曾多次出击匈奴。

王莽统治时期的陈遵,权重一时,被封为嘉威侯。

三国时有陈登,曾与父合谋离间吕布与袁术。

晋朝陈寿的《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欢迎的史书之一。

南北朝时期则有名将陈庆之、陈伯之等,而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陈姓人就是南朝陈的建立者陈霸先了。

唐宋时期,陈姓人也是名家荟萃、人才辈出。

在政治上,唐朝时期有宰相陈叔达、陈希烈、陈夷行;宋代有与宦官斗争的陈禾、刚正不阿的陈俊卿。

在文学、诗歌上,唐代有陈子昂、陈鸿、陈陶;宋代有陈彭年、陈师道、陈与义。

此外,还有思想家、文学家陈亮,画家陈居中。

我的家族史

我的家族史

我的家族史中国这艘巨船在近代已经航行了一百多年,经历风云变幻的行使历程,却不止影响着中国社会,更是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我的家族已漂过一百多年的路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历程正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我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邯郸市赵国的古都。

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而大名县来源于水浒传中大名府的。

我出生于1993年,却赶上当时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

我的家庭成员及他们的生活。

我的爷爷,是河北邯郸人,生于1940年。

由于家中贫寒,只读了几年书。

为了谋生,小时候为别人放鸭子。

15岁时母亲病故,从小学会独立谋生。

听爷爷说,在他们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鱼肉吃,有时候家里收成不好,最艰难的时候还吃过米糠草根,菜粥,衣服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过年的时候爷爷说最开心的事就是能吃上几块肉。

解放前,爷爷他们村子里没有学校,直到快要解放了,来了共产党,才办起了一所学校,爷爷12岁才在这所学校上学,学校只有一间草房当教室,吃饭桌子当课桌。

学生没有课本,是爷爷的爸爸妈妈用鸡蛋到集市上换来纸张订成本子,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课文,学生用笔在本子上抄。

,爷爷不得不辍学帮家里做事,养全家。

爷爷做事可是一能手,放牛,喂猪,种菜做饭,种庄稼的所有活爷爷样样精通。

爷爷家当时五口人,两个劳力,分的粮食远远不够,爷爷的大姐经常给予接济,听爷爷说,亲戚给他一只母山羊,给爷爷家做了不少贡献,那只母羊真能干,每年要下两窝羊崽,每窝最少生六只,最多的时候生七只,反正没有生过五只一下,一只羊只有两只奶,生得多了也养不活,每窝羊崽留下两个,其余的都卖掉,那羊也真争气,下的羊崽都是烫发毛,每只羊羔可以买到三块钱,,三四个羊羔就可以买到十几块,那时红薯干一毛钱一斤,十块钱可以买一百斤红薯干,这样一来既可以迁就好长时间。

爷爷回忆起来,对他那只养了好几年的母山羊特别有感情。

他帮助爷爷度过了难关,有时候爷爷上学还是靠买羊羔的钱交的学费。

中国近代史之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代史之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冒昧地回忆我家族的过去,显得有点唐突,不如我们先看看当下,看能不能引起我们对过去的思考?经过半个多世纪,中国经济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从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20多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加速了前两步战略目标得实现。

1987年提前3年实现第一步翻番目标的基础上,到1995年有提前5年实现了第二部再翻番的目标,到20世纪末,城乡居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两个阶段的历史性跨越。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的崛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2、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

3、人民生活实现了两个历史性跨越。

4、市场供求格局从短缺变为全面的买方市场……而试想一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1、消费需求扩张潜力巨大。

2、投资需求扩张的空间广阔。

3、劳动力资源丰富,比较优势突出。

4、城市化加速推进……说真的,如今的中国发展得是那么的如火如荼,它仿佛一支新生的力量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生活在如此美好的当代,我们当中不免缺少那些遗忘过去的,数典忘祖的“朋友们”,为了让我们能铭记过去,更好地借古识今,让笔者好好地回忆一下我的家族史吧!笔者姓邝,由于老师不能过多地写姓氏的起源,但是我觉得一笔轻轻地带过,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以下简要地概述了邝氏的起源。

邝氏之先,始自方姓。

据《姓苑》载:“广东南海多此姓。

”江南方氏支系七世祖方廷英,生三子,长子以平,讳询,号三七,改取邝姓。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邝询在宋朝廷任内侍(传达皇命的小官吏)。

三月,发生“苗刘之变”,邝询忖思朝政动乱不安,于1129年4月全家南迁广东南海县大镇乡尚书朗里,构庐建业,教子成名。

邝询也就是广东邝氏始祖,南海县大镇乡也就是广东邝姓发祥地。

以平,生四子曰谚、让、诚、谆。

邝谆生三子,长子一元、次子一声、三子一俊。

中国近代史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代史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史说来甚是惭愧‎,在接触到这个‎题目之前,我对家族史了‎解并不深刻。

虽略微知道家‎族在这一百年‎间发生的一些‎大事,但也只是仅限‎于此罢了。

在经过深入了‎解后,我才发现,原来我的家族‎的历史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竟‎有着这样千丝‎万缕且不可断‎绝的联系。

我的家庭便如‎一颗裹挟在中‎国近代历史浪‎潮中的沙粒,跟随着时代的‎潮流而沉浮。

除了我的家庭‎,还有千千万万‎这样的家庭。

在这些家庭发‎展的轨道上,总能看出中国‎历史的痕迹。

我父亲这一方‎的家族史,只能追溯到我‎曾祖父那一代‎。

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的时‎候,当时中国的社‎会还轰轰烈烈‎地闹着革命。

然而这一切,却并不很影响‎我曾祖父家的‎生活。

因为他生活在‎湖南浏阳县农‎村的一个偏僻‎的角落,革命的星火尚‎未燎及此处。

说起来,我曾祖父还称‎得上是当时的‎富户、地主。

富到什么程度‎呢?当时他家中有‎许多亩土地,还常年养着二‎三十名长工,长期为家中干‎活。

像是种田耕地‎这一干粗重活‎儿,是向来不必亲‎自动手的。

这种程度,足以让他舒舒‎服服地生活了‎。

我的曾祖母,则是从浏阳县‎的县城里改嫁‎给我曾祖父的‎。

她改嫁时一并‎带着我的祖父‎,我的祖父,也就顺理成章‎地过继到我曾‎祖父膝下,随了曾祖父的‎姓氏。

然而好景不长‎。

在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七年‎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浩‎浩荡荡地展开‎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就是如今为‎人们所熟知的‎土地革命。

曾祖父的土地‎被人分给了其‎他的一些贫农‎。

对于农村的人‎家来说,土地可谓是立‎身之本。

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土地,也再供养不起‎长工,曾祖父家便迅‎速地衰败了下‎去。

到我祖父这一‎代时,家中状况便变‎得与其他农民‎家庭别无二致‎,甚至更糟糕。

我祖父则经历‎了当代国人最‎为熟知地一段‎历史。

小时候,我祖父尚且享‎受过一段富足‎的生活,然而在土地革‎命之后,一切化为乌有‎,之后他便度过‎了一段贫苦的‎少年时光。

家族历史作文1000字

家族历史作文1000字

家族历史作文1000字篇一:历史的选择作文1000字历史选择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时间的长河中,历史会做出种种选择,就像人走路时遇到岔路一样,人们要选择一条路,历史也一样,在九十年前的中国,历史选择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再过几个月,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就将迎来她九十岁华诞。

90年前正是历史抉择的关键时刻,命运多舛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从此中华民族走上了民族振兴的伟大征程。

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新中国正在取得前所未有的建设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曾几何时,拥有五千年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曾自豪的傲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在整个十九世纪上半叶以前,中国都是世界上一流的强国,东方文明的光辉照耀整个世界,文明灿烂,经济发达,就像当今的美国一样,在世界上拥有无可匹敌的巨大影响力。

然而,历史的河流在1840年悄然转向,中国的命运开始发生逆转。

以英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腐朽的清王朝在侵略者的枪口下签署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从此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中华大地在敌人的铁蹄蹂躏下,痛苦的呻吟,中国人民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奴隶。

,内忧外患之际,伟大的中国人民不曾屈服。

1851年,以洪秀全为代表的中国农民阶级奋起反抗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者的压迫。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然而,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农民起义,在取得初步胜利的情况下,起义领袖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内部发生纷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注定了太平天国最终失败的命运。

十九世纪中后期,在中国相继发生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改良派为贫穷积弱的中国开出了一剂良方。

然而对于当时清廷统治下的中国,改良不是良药,当时之中国需要的是一剂猛药,于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

1911年,武昌起义的炮声终于撼动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王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时代的弄潮儿——胡景瑊家族的百年传承

时代的弄潮儿——胡景瑊家族的百年传承

时代的弄潮儿——胡景瑊家族的百年传承文/胡济温州地区从满清王朝走向共和国的百年近代史(从1851到1950年)中,温州市首任市长胡景瑊家族的四代人中接连出现了5位杰出人物。

他们是我们的外高祖父陈虬、曾祖父胡润之、外曾祖父姚养吾、祖母姚平子、父亲胡景瑊。

他们用自己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客观规律──以全球化的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探路;因而,他们的主观意图与活动被纳入了温州近代百年史的客观阐释,对温州近代史的客观演进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姚平子与四个儿子合影(从左到右依次为三子景濂、长子景瑊、姚平子、四子胡景琛(燊)、次子胡景镠)CULTURE胡景瑊的外曾祖父陈虬遗像一外高袓陈虬(字志三,号蛰庐),1851年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城内一个以军功起家的家庭。

陈虬的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探讨着“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为此,他先后在理伦与实践上尝试过“经世变法救国”“维新变法救国”“中医实业救国”“空想社会主义救国”,并且在每个方面都做出了创发性的贡献。

陈虬一生膝下无子,仅有两位千金,于是由二哥国桢的第三子陈冶夫(熔)继嗣。

他将长女陈顺姑嫁与自己的得意门生、医学上的主要助手胡润之。

胡润之和陈顺姑是胡景瑊的袓父母,陈虬是胡景瑊的外曾祖父。

1872年,陈虬与好友许启畴等人创办为地方上贫民百姓中的读书人提供免费借阅书籍的图书馆——心兰书社,开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先河。

1881年,陈虬等人创建求志社,力求在社内人人平等、公正、公平,进行了一次空想社会主义性质的尝试,陈虬也因此成为我国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一。

1885年,陈虬创建利济医院,同时开设利济医院学堂,招收学徒,培训医士。

利济医院与利济医学堂的创建,开启了我国第一所中医院与中医学校,比以前公认的我国最早的中医学校——1915年丁甘仁在上海建立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还要早30年。

以陈虬为首,以利济医院、利济学堂为中心,医疗卫生、医学教育、医学编辑出版并举,开创了温州医学文化和医药事业的崭新局面,也成为中国医学史和医学教育史上的闪光篇章。

梁启超--近代史传奇家族:一门三院士父子九专家

梁启超--近代史传奇家族:一门三院士父子九专家

梁启超--近代史传奇家族:⼀门三院⼠⽗⼦九专家梁启超是近世中国翘楚⼈物,⽂事政治,迄今⽆可与匹。

其于公务繁剧之余,⼦弟教育亦颇成功,⼗个⼦⼥,除了早逝的思忠和⽣下不久即夭折的“⼩⽩⿐”外,其余⼋位全部成才,其中思成、思永、思礼三⼈,分别是1948年中研院院⼠和新中国成⽴后中科院的院⼠。

⼀门三院⼠,这在20世纪中国绝⽆仅有,也是极为罕见的。

培养出⼀门三院⼠20世纪中国,以培养⼦弟整齐,于⽂化界、学界有重⼤影响者,主要以两⼤⽂化世家最为著名:⼀是建德(或东⾄)周馥、周学熙家族,再就是新会梁启超、梁思成家族。

建德周⽒“明”、“良”两辈⼈才辈出,出了周叔弢、周叔迦、周季⽊、周志辅、周梅泉,及周⼀良、周珏良、周炜良、周煦良、周绍良、周呆良、周以良、周与良、周景良兄弟,于⼈⽂社科及理⼯科诸领域,⼤放异彩,令世界瞩⽬。

⽽新会梁⽒,亦不逊⾊,梁启超后,“思”字辈14⼈,除早夭的5⼈外,其余9⼈全部成才,且每⼀个在各⾃的领域均成绩斐然,臻臻⼀流,其中思成、思永、思礼3⼈,更分别是1948年中研院的院⼠和新中国成⽴后中科院的院⼠。

⼀门三院⼠,这在20世纪的中国,虽不能说是绝⽆仅有,但也⾄少是极为罕见的。

这些都是与他们各⾃对⼦弟的培养分不开的。

以建德周⽒⽽论,周馥使这个家族由安徽乡下穷乡僻壤⼀蓬门⼩户,⼀跃⽽为仕宦⼈家。

其晚年所著《负暄闲语》,敦厚之门风及家训,早已寓于中。

周学熙再使这个家踏⾜民族⼯商业,南张北周,与南通张謇家族南北各领风骚,为近代民族⼯商业的领军家族。

⽽⾄周叔弢,则以⾝教为法度,以“⼈能笃实,⾃有辉光”教⼦弟,以是⼦弟多向学、求智慧者、眼界之⼤、个⼈情操均远迈侪辈。

⽽新会梁⽒家族,梁启超亦以科第起家,康梁维新,赖其擘画者多,由是天下知名,虽⼀度亡命海外,其声誉不稍杀,民国政坛,皆有参与,是近世中国⼀时⽆两的翘楚⼈物,⽂事政治,莫与其匹。

但过去对新会梁⽒之注意⼒,或在梁与戊戌之关系、与民国之关系,或梁思成林徽因爱情,鲜有论及其家族⽂化者。

中国近代史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代史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历史由人类创造,人类活动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中,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既然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中,这说明在之前婉转的一百六十年间,我们的家族没有被历史所抛弃,紧随时代的进展。

一爷爷的那代追溯前缘,大家一般会追溯到家族宗族的鼻祖,或者自己同姓的有几个多么多么辉煌,但是,我不会这样哈,因为那样不现实,而且我觉得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的关系,那样最终影响到的是我们自己,如果写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到头来似乎不能影响到我们啊。

而我的这份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我会从我爷爷写起,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我也只是从我父母那里听到零丁关于爷爷的事情,至于和接触嘛,因为历史原因,连我妈妈也没见过她这位公公,而我爸爸虽然和爷爷接触过,但那时他才是两三岁,所以也算做作废了,好吧,开始讲讲我这位我家里人都没怎么见过的爷爷吧。

爷爷生于1911年,今年刚好百年生辰,所以我爸和他哥哥几个到爷爷的坟墓里举行祭祀。

1911年似乎是个不错的年代,刚好民国成立,中国告别封建社会。

我太爷爷貌似有几亩地,所以勉强算得上是地主吧,虽然这个身份在当时可以让我爷爷活的不错(最起码可以活下去)但是却影响到他的儿子之一——我大伯,这是后话,后面会说的。

再回到我爷爷时代,因为相距太久,所以不能具体知道我爷爷他的成长经历,只能知道他成年时成为本村的村长,而且娶了三个老婆,而我爸的亲生妈妈也就是我亲奶奶是第二个老婆,但不幸的是,在三年天灾时期(至于是不是天灾,你懂的)我奶奶因为没食物可以吃而只能喝水,最后水肿而死而当时我父亲才三岁,为了不至于儿子也紧跟其母而去(或者是觉得一个三岁的孩子太难养了,麻烦)于是乎,我爷爷把我爸过继给我奶奶的外甥也就是我爸的表哥,而我奶奶一家是姓邓的,爷爷本姓刘,就这样,我们这一房的都变成刘邓大军哈。

再回到我爷爷的附近,我爷爷膝下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好像是这样吧,因为太多历史原因,所以至今我都不知道他有多少个儿女),而农村的封建思想貌似在他大脑根深蒂固了,我三位姑姑在灾难时期给卖出去了(地方方言)指把女孩给别人当童养媳,三位姑姑都是到广西那边去了。

蒋廷黼《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蒋廷黼《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蒋廷黼《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2018级历史学本科生郝梦婷我所阅读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近代史》,全书分为总论和四个章节,只有五万余字,文笔精炼,用史恰当,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用性,反映了国民党政府官方对历史的看法和运用。

此书写于1938年,其作者蒋廷黻是中国近代着名的历史学家、外交家。

蒋先生1911年接受教会资助,赴美留学,主修历史,是美国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新史学流派鼻祖詹姆斯·罗宾逊再传弟子,这段经历对他的治史方法影响重大。

192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教授。

1929—1934年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主任。

1935年后从政,先后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处处长、驻苏大使、驻美大使、驻联合国安理会代表等职。

1938年,蒋廷黻已辞去驻苏大使任务,还未恢复其他任职,那时的他文思如泉,虽手头资料无几却完成了这部《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写至民国初年。

蒋廷黻写作《中国近代史》的基础来源于其扎实的史学功底和辉煌的前半生政治经历,身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国民党政权为了维护统治合法性,作为知识分子自觉地以学术为工具为国民党政权辩护,其写作目的在于痛定思痛,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分析民族之殇从而唤醒人民意识,促使人民救亡图存,希望在国民党政权的主持下,推动现代化。

接下来,我将对本书内容进行大概的解读:一、总论:开篇便指出中西方的交流虽历来有之,然十九世纪到了一个特殊的时期。

嘉庆、道光时期的中国对于来找麻烦的西方世界甚不了解甚至“素不相识”。

而中国何以在近代落后于世界?作者给出了三个解释,第一“我们的科学不及人”;第二“西洋已于十八世纪中年起始用机器生财打仗,而我们的工业、农业、运输、军事仍保存唐、宋以来的模样”;第三,“西洋在中古的政治局面很像中国的春秋时代,文艺复兴以后的局面很像我们的战国时代。

在列强争雄的生活中,西洋人养成了热烈的爱国心,深刻的民族观念。

我们则死守着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

中国近代史之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代史之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现代史和我的家族我从网上,经常可以看到有人骂河南人。

我觉得很是生气和好笑。

生气的是作为中国人。

似乎还是比拟擅长窝里斗,好笑的是我会因此怒气冲于冠,时而破口出脏。

其实,多数明事理的人不会无聊到搞地区歧视。

经济的高低直接影响地方人民素质的高低,下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恰我以前中原官人们呼少数名族为南蛮北戎。

我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河南这些贫困乡亲逐渐富裕起来了,素质也会逐渐提高。

我来至河南东南信阳市的一个偏远小县,邻安徽,淮河,故称之淮滨。

祖辈父辈们,一代一代的在斯地,披星荷月,春耕秋收,不辞苦辛。

曾经的他们最希冀的就是年年有五风十雨的光景,最欢欣的是吃不愁,穿不愁,还有几两二锅头。

我从祖父那得知,我们这吕氏一脉,本自江西徙山东,再由齐鲁迁豫南,大概明朝后期我曾经以为我们还可能和南宋诗人吕本中有点瓜葛,东莱先生确是江西诗派,实乃安徽寿县人。

祖父,上过几年私塾,写了一首漂亮的毛笔字,然而他的学问似乎也只是讲讲瓦岗寨的故事。

祖父,年老时逢人总是絮说他曾经的事迹。

我也在十多年的濡染下,渐渐知晓了他都生平。

祖父生于1929年,今年数来已经八十二岁。

他六十多岁的时候的哮喘,十多年过去,庄里有不少老人溘然辞世,祖父在药物维系生命。

祖母常常叨唠着,一辈子的享福命,年轻时没干多少活,老了死不掉。

祖父幼时,读过私塾。

彼时,下学对一个农村人来说,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祖父有三个兄长,太爷爷便说了,老大老二你们管老幺的饭,我出钱让他进几年学堂。

几年的私塾,让祖父识了不少字,也知道孔孟圣人。

这些圣人们,在那个年代自己就岌岌可危,并不能带给他什么,识字的目的是当个会计之类罢了。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有更先进的小学教育,陶行知先生更是为此兀兀穷年。

但是蔽塞的乡村里,存留的只是几间破落的土房和一把暗淡的戒尺。

信阳,古来兵家必争之地,隋唐时的瓦岗寨,再推至春秋战国纷争时期,更有息国,黄国,期始国。

而如今,那些昔日弱小的诸侯们,倒是成了息县,潢川,期始镇。

3中国近代史和我的家族

3中国近代史和我的家族

3中国近代史和我的家族中国近代史和我的家族诸城市相州镇郭家屯初中八年级一班李文杰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新中国的成立,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国家有着波澜壮阔的起伏。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反抗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战史。

我的家族也走过了这一百多年的历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的历程更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通过追溯家族更中国近代史的联系使我更加知道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我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下面我介绍一下关于我的家族中华第一大姓李姓的起源。

李姓是怎样来的呢?说来还有一段荣耀的历史。

相传李姓的始祖为皋陶,为帝少昊的后裔。

皋陶在著名古帝尧手下做官,主管司法,官名“大理”。

他尽职尽责,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

他有一头独角奇兽,能辨善恶真伪,见有罪之人,就用角去冲顶,见人说假话就发怒,有了这样一个好帮手,皋陶断案从不出差错,威震朝野,名扬天下。

他的子孙世袭大理职务,历经虞、夏、商三代,于是以官职为姓,被人称为“理氏”。

商朝末年,皋陶的子孙理征因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得罪了暴君商纣王,被处死。

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在家奴的帮助下,带着儿子理利贞逃往伊侯之墟。

当时正值果实成熟季节,沿途的李子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李子。

母子俩一路逃命,饥饿不堪,只得摘取路边的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

为了纪念这段蒙难的历史,感谢李子的活命之恩,母子俩便决定改姓“理”为“李”,这就是李姓的由来。

我的爷爷,他经历了战争年代,所以能反映战争年代的一些情况。

还是先简单地记一下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吧。

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5 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全国主要矛盾。

1936 年12 月12 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华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
前言
关于中国近代史。

说来有点惭愧,身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常人眼中的如同天之骄子一般存在的中国大学生,对于所谓的“中国近代史”这个概念依然是模糊不清------记得高考之前的历史课上是讲过,不过,大家心知肚明,那仅仅是为了高考而已,高考式的“过河拆桥”总是很常见的……抱歉,扯远了,说回中国近代史这个概念------上网以及到图书馆查找了相关的资料,总算得到了官方的还算权威的定义,现引用如下:
“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这便是“中国近代史”的定义。

通过这个定义,我了解到,中国的近代史,最晚也是六十二年前的事,彼时之我应该还是某颗原子、彼时之我的爸妈应该也还是某些颗分子,而彼时之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还是十岁左右的小孩子(叙述需要,请原谅我的不敬。

)……总而言之,这是一段十分遥远的过去,于是如今要就《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这个标题写点什么就显得天方夜谭了,毕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代,能了解那个时代的人并不是很多,很遗憾的,我也并不在那“并不是很多”的集合内,于是,我只能退而求其次,大概地就自己所知写写,经过从前爷爷的口头述说,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所以,内容方面多少有点擦边球的意思,还请谅解。

正文
关于我的家族。

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黄姓由来。

黄氏宗族,最早可上溯到公元前648年。

“黄为赢姓十四氏之一,出于陆终氏,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12里,犹有黄国故城。

黄既为楚所灭,子孙散
之四方,以国为氏。

”○1从东晋末年开始(后在唐末至五代),远在江夏繁衍生息的
黄氏,为避免战乱,大举向东南迁移。

到了宋代,已繁衍成为闽南八大姓氏之一,而且遍及福建各地。

南宋末年至元代间,黄氏又从福建南迁入潮汕。

大约在明末清初,黄氏其中包括我们这一支的6个宗支流入主要分布在、等十几个村落。

清乾隆年间,即距今两百多年前,又从迁出一部分人口至山脚
下,形成了我而今所在的村落------ 。

○2
日月相易,流光飞逝,转眼便到了十九世纪中期,间期发生过许多大事,而最让人刻骨铭心的就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了,也就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战争
以及当时社会性质的悄然转变并没有太大地波及到我们这里的山野村落,连鸦片也不曾流入这里,犹记得年幼时期听爷爷讲过,当时全村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个秀才也没有,所以都是勤勤恳恳地劳作,发展也不是很快,大概也就十几户人家。

在当时那个不太稳定的社会里,我们村子算是“偏安一禺”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林姓的一个宗支也流入了我们村,从此村里面就有了两个姓氏,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时光荏苒,历史的脚步走到了二十世纪初期。

这期间,中国的变化无疑是巨大的,巨大的耻辱!中、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让彼时之中国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让每一次尝试几乎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鸦片战争我们输了,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我们输了,先后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我们又战败了,继而签订了《马关条约》……一条一条不平等的条约在嘲笑当时我们这个千年古国的无能!一次又一次的起义被镇压、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也失败了……中国危矣!我华夏民族危矣!一直到了1911年,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国家在进步,社会在变革,如此巨大的冲击波也终于扩散到我们这里的边远小村落,然而村里的村民们终究是世代皆为农民,没有太多的文化,也没有多高的思想觉悟,得知了清政府被推翻,以为只是皇帝换了一个而已,对民主共和这个概念没有多大的理解,依旧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想想也是,毕竟这里太过偏僻,民风也十分保守,连当时一些先进的洋玩意儿都没有怎么见过,大伙的视野并不开阔,思想境界自然也就高不到哪里去了。

不过,听爷爷说,当时也有县里的一些进步人士到我们村进行演讲,尽管大部分人不太清楚人家讲的民主啊、共和啊之类的词汇意味着什么,但是也有几个上过几天学堂的青年响应,这也就算是一种进步了吧。

时间再次推移到二十世纪中期,全国抗日战争也开始了。

在此之前所发生的几件大事,诸如袁世凯称帝、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合作以及合作破裂、红军长征……由于思想觉悟等方面的原因,我们村子一直没有多么优秀的表现,也有出过多少响应爱国运动的进步人士,明哲保身,安分守己,这是普遍劳苦大众所能想到的。

不过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全中国作为抗日战争的战场,老百姓就是要明哲保身也保不住了,于是,在当时红军反围剿失败后转入广东的一支部队的带领下奋起反抗,至此,我们村也终于——按照时下流行点的说法——牛气了一回。

还是先简单地记一下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吧。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全国主要矛盾。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华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彼时,我爸爷爷也已经出生了,对这段时期所发生的故事我大多是从他那里听来的,而这其中有些是爷爷的父辈们讲给他听的,有些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

小时候听他讲抗战故事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他总是那么激动,现在想想,不激动能行吗?那是怎样一种屈辱的现实啊!日本人都打到自个儿家门口来烧杀抢
掠了,不激动那还算是家里人吗?爷爷回忆说,当时尽管我们这里是偏僻之地,但也有一小股日本鬼子找上门来,好在当时也有一支红军队伍转入广东地区,而且走的也是农村群众路线,村里一些成年男子在其带领下,一边掩护老人妇女小孩到附近黄岐山上避难,一边利用对地形熟悉的优势对日本鬼子进行反击。

山顶岐山塔底下那个幽深的防空洞至今还在,就是那个时期全村人抗争的见证。

这里还有一两个有趣的传说,是真是假已不可考。

据说当年来犯的日本鬼子里是有骑兵的,然而就在他们要经过村口榕树下的庙宇时,那些马儿全部受惊似的把骑兵摔倒在地,老人们说那是庙里供奉的马将军显灵了。

还有就是传说日本鬼子怕脏东西,所以,当时妇女们一边逃到山上避难一边还往路边泼粪……凡此种种,当然个人觉得有些传说不可信,但这些也正好反映了当时村民们对日本人的痛恨!爷爷还告诉我,当时村里有几个年青力壮的还参加了榕江边上的几场小战役,战役当然是有名称的,不过爷爷没读过书,所以也没办法记得太多,只是依稀记得当时打了几个小小的胜仗,把战死的日本人的尸体都丢进榕江的一口旋涡里……
1945年9月抗日战争结束,中国人民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爷爷告诉我,知道日本鬼子被赶走这一消息后,大家无不欢欣鼓舞,大家舞狮开堂会来庆祝这一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了,按理说中国应该迎来一派和平的景象,可惜好景不长,抗日战争胜利不久,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单方面挑起内战,人民期待的和平并没有来到。

为筹措经费,在国统区,国民党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外,还无限制发行纸币,导致物价飞涨。

恶性通货膨胀让百姓深受其害,爷爷回忆说:“48年用的金圆券一元可以买五升米,到49年连一粒米也买不了了,家里的钱都被拿去叠纸飞机了。

”甚至到了战争中期,国民党更是到处抓壮丁,幸运的是,当时村子的地理优势再次发挥作用,再加上有过跟随红军抗战的基础,我们这一片地区算是最早摆脱国民党控制的地区之一了。

经过三年多的内战,国民党在大失民心的前提下败局已定。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消息传来,举国欢庆。

至此,中国近代史结束了,而我的家族史也可以告一段落了。

后记
有关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

坦白地说,在这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里,我的家族——作为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存在——并没有给中国做出多么大的贡献,然而,要说我的家族史与中国近代史没有太多的关系也不尽然,正如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反过来说又何尝不是有家才能有国呢?中国的近代史影响着每一个中国家族、家庭,而大大小小家族的家族史也堆砌而成这部中国近代史啊!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我想,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的关联了吧。

注释:
○1引自《诸暨孝义黄氏族谱》
○2引自《县区区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