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体味文化课件1.ppt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必修三1.1.1 体味文化ppt课件
请 思 考
上面古树土堡是文化吗?将古树土堡开辟 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能称得上文化吗? 两者有什么区别?
古树土堡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将古树 土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则属于 文化。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 西,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过人的 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人精神活 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化。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政治
文 化 一 般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是什么
把握文化的一般意义 文化定位:人与社会 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文化理解:时间空间
为什么
中 国 文 化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怎么看
把握文化的核心价值 文化认同:中华文化
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文化选择 :文化生活
怎么办
视频:舞蹈《千手观音》
问题探究:
A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现象的认识。从材料看 出,山西民歌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表明不同区域的
文化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A符合题意;B、C、D表述
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
活中。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
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出行讲求“旅游文化” 等。这说明 ①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文化 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谈谈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 深刻影响。 ②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 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会把人引向 歧途。 ③ 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 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 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
1.1体味文化课件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这也就是说,文化不是从天下掉下 来的,也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在 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 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是, 文化一经产生就对人的活动具有重 要的影响。文化是人类认识和改造 自然能力的重要标识,是人之为人 的重要标志。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文化”就是“人化”。
25、优秀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品 ①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的依赖 ②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的统一 ③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④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2013·天津卷·4题)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 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粟出产的一种 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 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尔 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 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 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 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 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A. 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 文化能够增强人得精神力量 D. 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思的能 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材料中关 于“东方美人”茶的种植过程及用途的阐述 ,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英国女王品 茶时的赞叹及喝茶时所获得香气馥郁、色若 琥珀的感受,表明人们在享用文化,B 项正 确;C项说法片面化,不选:A、D 表述正确 但与材料无关,不选。故答案选B。
B
(2012年·北京卷)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 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 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 ,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回答24~25题 24.优秀城市雕塑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 ①显示城市的文化底蕴 ②活跃城市的文化市场 ③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 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1《体味文化》(共25张PPT)
A、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B、 张家界的自然风光 C、 敦煌莫高窟的飞天画 D、大汶口文化遗址 E、宗教活动和宗教建筑 F、克隆技术 G、道德观念 H、 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I 、 乡镇企业 J、 军队、警察、法庭监狱 K、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 L、 千年古树 M、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N、十届人大四次会议
•在长江以南,人们会看到另一种人。他们习惯于安逸, 勤于休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他们是 圆滑但发育不全的男人,苗条但神经衰弱的女人。他 们喝燕窝汤,吃莲子。他们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 学家,战场上的胆小鬼。
•在中国正南的广东,我们看到另一种中国人。他们充 满了种族的活力,他们有事业心、无忧无虑,挥霍浪 费,好斗,好冒险,图进取,脾气急躁,在表面的中 国文化之下是吃蛇的土著居民的传统。
第一课 体味文化
本课的逻辑线索
文化 现象
文化的 内涵 文化 的力量
数数身边的文化现象?
家庭文化
社区文化
班级文化
校园文化
文化现象:无时不有
《北京的符号》
不同地区的文化环境、不同人 群文化生活:各具特色
林语堂谈南北文化的差异(《吾国与吾民》)
•北方的中国人,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 身材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吃大葱,爱开玩笑。 他们是自然之子。他们是河南拳匪、山东大盗。他们 也为描写中国战争与冒险的小说提供了人物素材。
小结:文化是什么
二:文化的外延
即文化的形式 (丰富多彩)
艺术、科学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情景一:近年来,全国出现许多学习《论语》的 私塾。一位带着5岁的孩子来学习的母亲说:“我最想教 孩子的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便在竞争激烈的社 会,也希望我的孩子在成长中懂得做人的道理。” 情景二: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倡议的 《巴黎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 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无独 有偶,2007年12月,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参观山东曲阜孔 庙后感慨道:“孔子儒家的思想如果成为常识性的东西在 大家心里扎根的话,世界一定会变得很和平。”
1.1《体味文化》优秀课课件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2、下列活动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 、在东塔区人大代表选举大会上投票 B 、高明参加中小学校园舞比赛 C 、到桂阳电脑城买电脑 D 、农民种田,工人做工
3、“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 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体
味 文
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特征
精神现象 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化
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文化活动以物质为载体
文化的力量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本质)
转化性
文化对社会发 展产生深刻的 影响
个人 国家
【课堂练习】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 据此回答:
1、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 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千年古树、千年古刹属于文化现象吗? “千年古树”不是文化。“千年古刹”是文化。因为文化是人类
社会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自然”的东西不 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人的文化修养是与生俱来的吗? 不是。因为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
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践
(1)人类的产社会特有的现象
物
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探索规律
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确立道德规范
《师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语义】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能没有疑难问 题呢? 【注释】孰:谁。 惑:疑难问题。 【出处】(唐)韩愈《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 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1 体味文化PPT
活动及其产品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④唯有读书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②③
命题点3 文化的形式
岁月的舞台,一年一启幕一落幕。子鼠值岁,丑牛接班, 寅虎继任,卯兔候补……此生肖,彼属相,十二年一登
台,十二岁一循环。由此可见,生肖文化( B )
①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②不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③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A.①③ C.①④ B.②④ D.②③
之一,而不是文化的全部,文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板书设计】
文化 “万花筒” 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体 味 文 化
文化 是什么
1.定义: 2.内涵:
1)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 2)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 3)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
文化 的力量
1.影响个人的成长 2.影响社会的发展
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
化的特点 ④人们创造和发展文化,也获得和享用文化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阅读能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拓展思路,阅读能净 化心灵、修身养性。阅读离不开书籍,书籍是人类进 步的阶梯。这说明( B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材料二中的文化强国、 文化强省战略的提出,正是发挥文化精神作用的体现。
①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影响 ②文化对个人成长有影响
盲点清除 1.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活动。( × )
【解析】文化不仅包括人类社会的精神活动,而且包括精神产品。其中包括
命题点3 文化的形式
岁月的舞台,一年一启幕一落幕。子鼠值岁,丑牛接班, 寅虎继任,卯兔候补……此生肖,彼属相,十二年一登
台,十二岁一循环。由此可见,生肖文化( B )
①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②不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③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A.①③ C.①④ B.②④ D.②③
之一,而不是文化的全部,文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板书设计】
文化 “万花筒” 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体 味 文 化
文化 是什么
1.定义: 2.内涵:
1)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 2)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 3)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
文化 的力量
1.影响个人的成长 2.影响社会的发展
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
化的特点 ④人们创造和发展文化,也获得和享用文化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阅读能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拓展思路,阅读能净 化心灵、修身养性。阅读离不开书籍,书籍是人类进 步的阶梯。这说明( B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材料二中的文化强国、 文化强省战略的提出,正是发挥文化精神作用的体现。
①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影响 ②文化对个人成长有影响
盲点清除 1.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活动。( × )
【解析】文化不仅包括人类社会的精神活动,而且包括精神产品。其中包括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1.1体味文化课件(共28张PPT)
6)从文化的作用看:是精神力量,
对个人和社会万花筒” 文化现象
文化特色
体味文化
二、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内涵及本质 文化的特点
三、文化的力量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影响的表现 不同性质文化的影响
广义的文化: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 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 果,与文明相近。
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人们的教育程度。
在《文化生活》中,我们要讲 的“ 文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 ,它既不同于广义的“文 化 ”,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 。
练一练:
答案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2)、
(2)参加学校运动会
(3)、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购买蔬菜水果
(5)、
(5)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6)、
(7) (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8)某国议员竞选
探究一:
山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 将山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 则属于文化。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 西,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过 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 人的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化。
1 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 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 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既有活动又 有产品
不是物质力 量
注意:区分广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以及此处的文化概念
文化
“文化”与“文明”相同吗?
思考:
• 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对月亮有不 同的认识,为什么?
对个人和社会万花筒” 文化现象
文化特色
体味文化
二、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内涵及本质 文化的特点
三、文化的力量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影响的表现 不同性质文化的影响
广义的文化: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 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 果,与文明相近。
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人们的教育程度。
在《文化生活》中,我们要讲 的“ 文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 ,它既不同于广义的“文 化 ”,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 。
练一练:
答案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2)、
(2)参加学校运动会
(3)、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购买蔬菜水果
(5)、
(5)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6)、
(7) (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8)某国议员竞选
探究一:
山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 将山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 则属于文化。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 西,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过 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 人的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化。
1 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 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 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既有活动又 有产品
不是物质力 量
注意:区分广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以及此处的文化概念
文化
“文化”与“文明”相同吗?
思考:
• 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对月亮有不 同的认识,为什么?
《体味文化》ppt优质课件1
化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的 文化对社会发展 对个人 力量 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民族和国家
文化的影响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
1、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 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
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A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3)认识文化的力量 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①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的 、腐朽的文化会把人引向歧途。 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 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
文化现象无 时不在
(4) 文化 生活
各具特色
二、
文化是什么
文化 是什么
1
含义: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 内容: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二、文化是什么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
C、也可以是天生的
D、家庭教育最重要
体 味文化
课件制作:黄卫国
时间:2018.08.01
自主 学习
1
文化形式、文化现象
2
什么是文化
3
文化现象的实质
4
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5
认识文化的力量
一、 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体味文化 PPT教学课件37 人教课标版
起来 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 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 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 实现 从来就没有什麽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 我们自己
煽动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入卢浮宫。
绘画的力量; 音乐的力量; 思想的力量
形成理念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 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 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文化力量的影响
(1)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的影响
(2)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小结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
5、付出努力却没能实现的梦想,爱了很久却没能在一起的人,活得用力却平淡寂寞的青春,遗憾是每一次小的挫折,它磨去最初柔软的心智、让我们懂得累积时间的力量;那些孤独沉寂的时光,让我们学会守候内心的平和与坚定。那些脆弱的不完美,都会在努力和坚持下,改变模样。
•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C.①③④
D.②③④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我 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革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直至引导中国人民 建立了新中国。
思想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一场弘扬理性,把人们的思想 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发展了人文主义,主 张人权自由,反对教权,反对专制。它不 仅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 利的思想武器,而且对亚洲的影响也很大, 推动了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维新变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化“万花筒”
1、发展:文化无时不在 2、范围:文化无处不在(丰富多彩) 3、比较:文化各具特色
探究共享
1、“文化”是什么? 2、“文化”与“文明”相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1)人类特有 人=动物+文化
(2)来源于人类实践 人类通过实践创造文化
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
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D )
A.蒙古包 C.深山老林
B.蒙古草原 人与自然
D.深山古庙
2、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D )
A. 广义的文化就是文明 (和文明相近)
B.《文化生活》所讲的“文化”是狭义的文(化介于两者) C.《文化生活》所讲的“文化” 就是文(明文化包括过程)
贤
海纳百川, 自强不息。
个人通过实践培养文化素养
3、文化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3、文化传承需要物质载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全面正确理解“文化” 三个面向
特点 民族的 科学的 大众的
(三)文化的力量
静态:形式、现象 1、文化的外延(丰富)
动态:过程 2、文化的实质:社会精神力量 (1)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D.《文化生活》所讲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文化
文化与文明
区别: • 文化(culture):与“自然”相对,
重点强调“化”的过程。 • 文明(civilization):与“野蛮”
相对,主要指“明”的结果。 联系: • 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箪食,一瓢 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 其乐。
1、发展:文化无时不在 2、范围:文化无处不在(丰富多彩) 3、比较:文化各具特色
探究共享
1、“文化”是什么? 2、“文化”与“文明”相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1)人类特有 人=动物+文化
(2)来源于人类实践 人类通过实践创造文化
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
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D )
A.蒙古包 C.深山老林
B.蒙古草原 人与自然
D.深山古庙
2、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D )
A. 广义的文化就是文明 (和文明相近)
B.《文化生活》所讲的“文化”是狭义的文(化介于两者) C.《文化生活》所讲的“文化” 就是文(明文化包括过程)
贤
海纳百川, 自强不息。
个人通过实践培养文化素养
3、文化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3、文化传承需要物质载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全面正确理解“文化” 三个面向
特点 民族的 科学的 大众的
(三)文化的力量
静态:形式、现象 1、文化的外延(丰富)
动态:过程 2、文化的实质:社会精神力量 (1)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D.《文化生活》所讲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文化
文化与文明
区别: • 文化(culture):与“自然”相对,
重点强调“化”的过程。 • 文明(civilization):与“野蛮”
相对,主要指“明”的结果。 联系: • 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箪食,一瓢 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 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