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标准体系
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标准明细表
GB/T 19349-2012
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为减少氢脆危险的钢铁预处理
5
5
国标
现行
GB/T 19350-2012
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为减少氢脆危险的涂覆后钢铁的处理
6
6
国标
现行
GB/T 23606-2009
铜氢脆检验方法
7
7
国标
现行
GB/T 24185-2009
逐级加力法测定钢中氢脆临界值试验方法
75
7
国标
制定中
*
加氢站氢气阀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76
8
地标
制定中
*
加氢站运营管理规范
3. 2加氢装备
77
1
国标
现行
GB/T 30718-2014
压缩氢气车辆加注连接装置
78
2
国标
现行
GB/T 30719-2014
液氢车辆燃料加注系统接口
79
3
国标
现行
GB/T 31138-2014
汽车用压缩氢气加气机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第3部分:质子交换膜测试方法
92
4
国标
现行
GB/T 20042. 4-2009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第4部分:电催化剂测试方法
93
5
国标
现行
GB/T 20042. 5-2009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第5部分:/T 20042. 6-201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第6部分:双极板特性测试方法
58
6
国标
现行
GB/T 40060-2021
液氢贮存和运输技术要求
59
7
中国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
中国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2011《汽车与配件》-平安证券新能源汽车研讨会系列报告(二)何云堂:教授级高工,全国标委会电动车分委会委员、灯光分委会主任委员、全国燃料电池标分委委员、联合国《燃料电池汽车全球技术法规》(HFCV-GTR)专家组中方负责人、联合国灯光专家组(UN/ECE/WP29/GRE)中方负责人、ISO标准《电动摩托车术语》负责人、起草人。
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整车标准,有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和电动摩托车;二是电动汽车部件标准主要是储能装置——蓄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还有电机及控制器;第三部分是基础设施标准,有能源动力、站车通信及接口、能源补给(见图1)。
在制定我国电动汽车标准时应做一下分析:·电动汽车标准是汽车标准体系新的组成部分,传统燃油汽车及部件标准也在不同程度上适用于各类电动汽车。
·以现有的国际标准法规(ECE、ISO、IEC)和应用较广泛国外先进标准(如SAE、EN、JEVS)为参照,结合我国电动汽车产品研发情况制定。
·针对燃油汽车标准不适用电动汽车的结构、部件特点,除提出基础标准、结构安全要求及部分部件性能要求,大部分为测试方法标准,避免对产品设计和技术发展的限制。
·标准仍有待完善和提高,依赖于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
·积极跟踪,参与国际标准法规的制定,如燃料电池汽车标准在国际上非常少,很多是国家自行制定的。
因此,制定电动汽车标准是环境保护及能源安全需要,是节约能源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需要。
国家在“九·五”和“十·五”期间重点进行燃气汽车、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初步建立了我国技术标准体系,并进行了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的研究,“十一五”期间重点进行燃料电池汽车、替代燃料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及基础标准的完善。
我国在制定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标准体系时得到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国家标委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国家多项政策制定,促进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制定工作。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车定义和分类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1.概述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和分类,这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和规范。
本文将对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对新能源汽车有更深入的了解。
2.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定义我国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如下: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非传统燃料作为动力驱动的车辆,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这一定义涵盖了直接使用电能、通过外部充电补充电能以及利用燃料电池产生电能的车辆,是对新能源汽车范围的明确界定。
3.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新能源汽车的分类我国工信部根据新能源汽车的驱动方式和使用燃料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类: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3.1 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BEV)是指完全依靠蓄电池供电、通过外部电源进行充电,并以电动机驱动的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其主要特点是零排放、零噪音和无需燃油,具有良好的环保性和经济性。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纯电动汽车有特斯拉、蔚来、小鹏等品牌。
3.2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是指既可以利用内部燃油发动机驱动,又可以通过外部电源进行充电,同时搭载电池和电动机的汽车。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电动模式下具有零排放和静音的特点,而在混合动力模式下又能够克服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不足的问题,兼具节能环保和续航能力。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有大众Passat GTE、宝马5系插电混动等。
3.3 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Fuel Cell Vehicle,FCV)是指利用氢气作为燃料,并通过燃料电池产生电能驱动电动机的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零排放、快速加注、续航里程远等特点,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EV、HEV、FCV的政策法规及标准
EV、HEV、FCV的政策法规及标准在汽油和石油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各国政府都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电动汽车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混合动力车的推广势在必行,而我们电动汽车未来的主要战略取向将是纯电动汽车,当前重点推进的是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
电动汽车是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和产业相互结合的产物。
由于电动汽车相对传统汽车存在的优越性,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且在推广中遭遇到一些问题。
我国政府着眼长远,超前部署,长期以来积极组织开展电动汽车的自主创新。
“九五”期间,电动汽车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
“十五”、“十一五”期间电动汽车列入国家863计划。
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坚持了政府支持,以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系统集成为重点的原则,确立了以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整车控制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为“三横”的研发布局,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我国电动汽车自主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
如今还将电动汽车的发展列入“十二五”规划中,并逐步建立完善标准法规与产品管理体系,使之法制化、体系化、标准化,促进电动汽车进入市场。
从国家的一系列积极扶持政策可以看出我国非常重视电动汽车的发展。
首先我将介绍国内近些年颁布的一些政策法规。
就我所了解的最近国家的政策有如下:2012年12月3日,工信部对初步确定的“2012年度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拟支持项目名单”予以公示。
从名单上看,本次25个项目包含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动力电池项目,涉及江淮汽车、东风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和上汽集团等多个汽车上市公司。
2012年9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扩大混合动力城市公交客车示范推广范围有关工作的通知》,决定将混合动力公交客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推广范围从目前的25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扩大到全国所有城市。
(完整版)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汇总表
ISO/TR11955:2008混合动力电动道 路车辆——电荷 平衡检测方法指 南
ISO/TR11954:2008燃料电池道路车 辆 最高速度检 测方法
ISO 13984:1999液态氢——地面车 辆加氢口
29
ISO 6469-2:2009电动道路车辆 安 全性规范 第2部 分:功能安全方式 和故障防护
IEC 61851-2-1: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 系统 第2-1部分: 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 求
IEC60349-2:2010电力牵引.铁路 与道路车辆用旋 转电机.第2部 分:电子变流器 供电的交流电动 机
37
IEC 69786:1984电动道路车辆用 控制器
IEC 60254-2:2008牵引用铅酸蓄电 池.第2部分:电 池的尺寸、接线 柱及电池的两极 标记
序 号
标准 组织
电动汽车基础标 准
混合动力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
燃气汽车
蓄电池
基础设施
其它
1
中国 新能 源汽 车标 准
GB/T4094.2-2005电动汽车操纵件、 指示器及信号装 置的标志
GB/T
19750-2005混合动力电动汽 车定型试验规程
GB/T
24548-2009燃料电池电动汽 车术语
GB/T18437.1-2009燃气汽车改装技术 要求 第1部分: 压 缩天然气汽车
GB/T 20735-2006汽车用压缩天然 气减压调节器
8
GB/T 18388-2005电动汽车 定型试 验规程
QC/T 837-2010混合动力电动汽 车类型
GB/T 25986-2010汽车用液化天然气 加注装置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法规和标准
1规.现3.状1 1标我.3准国我新国能新源能汽源车汽的车政的策政与策法、法规和
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配套设施领域, 北京市还计划对充电桩等建设提供补贴, 补贴额度最高为建设投资的30%。同时, 北京市还将集中建成充电站100座,换电 站1座,充电桩3.6万台(套),建设新能 源汽车示范运行管理信息化平台。此外, 北京还将加大政府采购力度,鼓励企事业 单位和个人使用电动汽车,扩大应用规模;
大众途锐混合动力汽车
1.4.2 德国新能源汽车
(4)奥1迪.4Q5国混内合动、力外汽新车能源汽车一览
奥迪Q5 hybrid全混合 动 力 车 的 2.0TFSI 发 动 机 和 电动机采用直列排列、并联 连接的方式安装,形成了强 劲的混合式动力总成,能够 实 现 180KW ( 245 马 力 ) 的总系统输出功率和 480N·m的扭矩,它的百公 里油耗为7L。Q5 hybrid的 0-100km/h 加 速 时 间 为 7.1s , 而 80-120 KM/h 的 中 段 加 速 表 现 为 5 档 5.9s 。 强大的动力使其最高时速达 到225 km/h。Q5 hybrid
1.3.2 我1.3国我新国能新源能汽源车汽的车标的准政策、法规和 标电准动车辆相关的国家表准和行业表准
类型
实施项 目
标准属性
纯电动汽车
8项
GB/T
整车 混合动力汽车
6项
燃料电池汽车 4项
GB/T GB/T+QC/T(3+1)
电动摩托车
6项 GB +GB/T+QC/T(1+3+2)
基础、通用表准
4项
1规.现3.状1 1标我.3准国我新国能新源能汽源车汽的车政的策政与策法、法规和
美、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标准
该文列出了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新能源汽车标准(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日本电动车辆协会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及其关键零部件(蓄电池和电机)JEVS标准和中国新能源汽车标准。
新能源汽车应该安全、可靠、易用且成本低,而满足这些要求的一个重要保证就是它的标准化。
新能源汽车标准是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的技术保证,其规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研发、制造等环节;降低了信息不对称,规范了市场秩序;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促进了产业延伸和拓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
正是因为新能源汽车标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方案的选择、研制、商品化及产业化的巨大影响力,各国都在原有燃油车标准的基础上加快新能源汽车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如日本建立较为完善的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标准体系,美国建立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
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新能源汽车的标准针对纯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已发布了十九项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整车系统(Vehicle Systems)、蓄电池(Batteries)、充电接口(Interface)及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四大类,内容具体包括各类电动车的术语和安全技术要求;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电磁场强度等的试验、测量方法;蓄电池和蓄电池组的各种试验规程及对电动车辆用的高压电线、线束与元器件、连接件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SAE也在不断完善其标准体系,特别是在加快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车整车及通信协议等相关标准的制定,如SAE J2894 Power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Plug-In Vehicle Chargers等等(见表1)。
2001年美国成立了“SAE燃料电池标准委员会”,目前有6个工作组在工作。
他们分别负责排放和能耗、接口、性能、安全、可回收、术语这些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已经发布了氢燃料的质量要求、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性能试验和回收、氢燃料加注连接装置方面的15项标准(见表2),已形成世界上最完善的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法规和标准
动力电池等
8项
关键 部件表
电动机及控制器
2项
准
充电机(站)
4项
GB/T+QC/T(4+4) GB/T GB/T
待批表 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标准 3项
准
其他
4项
GB/T GB/T+QC/T(1+3)
1.3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法规和标准
1.3.2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标准
电动汽车标准制定的原则 1)电动汽车属于汽车,与传统汽车标准一致的不再重新规定,执行现 有传统汽车标准。 2)与传统汽车标准没有抵触只是需要针对电动汽车特殊方面增加少量 内容的,修订原有标准,补充相关内容,对电动汽车特有、不能与传统 汽车标准兼用的,要单独制定。 3)为了不限制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考虑制定为推荐性标准,且主要 为性能测试评价标准,不涉及产品使用材料、结构(安全要求除外)等。 4)借鉴国外先进标准,充分考虑国内产品的研发经验和成果制定我们 自己的标准,不照搬国外标准。 5)积极参与国际电动汽车标准法规的制定,将我国的电动汽车成果充 分体现到国际表准、法规中。
大众途锐混合动力汽车
1.4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一览
1.4.2 德国新能源汽车
(4)奥迪Q5混合动力汽车
奥迪Q5 hybrid全混合动力车的 2.0TFSI发动机和电动机采用直列排列 、并联连接的方式安装,形成了强劲 的混合式动力总成,能够实现180KW ( 245 马 力 ) 的 总 系 统 输 出 功 率 和 480N·m的扭矩,它的百公里油耗为 7L。Q5 hybrid的0-100km/h加速时 间为7.1s,而80-120 KM/h的中段加 速 表 现 为 5 档 5.9s 。 强 大 的 动 力 使 其 最高时速达到225 km/h。Q5 hybrid 靠电力驱动时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 110km,如此性能在混合动力车领域 十分罕见。
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体系研究概要
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体系研究刘毅(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东广州510330引言作为新能源汽车中关键必备的储能设备,动力电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广阔前景推动了动力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也表现出了极高的关注度,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投资热潮。
目前,我国的动力电池产业还存在着不少隐患,面临着标准体系缺失、技术不成熟、安全性重视不足等多方面问题,生产水平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除了已有的少数几项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标准外,仍存在大量缺口。
各个厂家生产的电池单体、电池组在规模、尺寸和性能等方面难以统一,缺乏相关标准,已经对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动力电池相关的安全标准、测试标准空缺,无法提供有关证明,影响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出口、运输等方面。
本文客观、科学地评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体系现状,提出了适应动力电池产业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发展策略,这对于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的产品整体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建设节约型社会及发展循环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及主要内容1.1我国与动力电池相关标委会我国负责电动汽车相关标准制修订的机构主要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工业和信息化部,前者负责管理全国的标准化工作,后者负责汽车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及备案工作。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下设的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全国碱性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TC77、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9、全国燃料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2、全国电池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57、全国原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TC176等负责制修订动力电池相关标准(如图1。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是1988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成立,由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主管,委员来自与汽车产品相关的各政府部门及汽车行业骨干单位。
国内电动汽车相关标准
已公布的国内外电动汽车相关标准GB/T 工业车辆 电动车辆牵引用铅酸蓄电池17938— 1999 用的电压GB 24155— 2009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GB/T 16318-1996 旋转牵引电机差不多试验方法GB/T 4094.2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2005装置的标志GB/T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GB/T18332.1—2009GB/T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18332.2—2001 电池GB/T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 1 部分:18384.1—2001 车载储能装置GB/T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 2 部分:18384.2—2001 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GB/T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 3 部分:18384.3—2001 人员触电防护GB/T 18385 — 电动汽车 动力性能 试验方法 GB/T2005国内电动汽车相关标准优先选18332.1 18385 —20012001GB/T18386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GB/T 18386—2001 2005程试验方法GB/T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GB/T 18387 —200118387—2008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30MHzGB/T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GB/T 18388—200118388—2005GB/T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18487.1—2001求GB/T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18487.2—2001辆与交流/ 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18487.3—2001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GB/T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操纵器第1GB/T 18488.1—200118488.1—2006部分:技术条件GB/T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操纵器第2GB/T 18488.2—200118488.2—2006部分:试验方法GB/T电动汽车术语19596—2004GB/T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19750—2005程GB/T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19751—2005GB/T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19752—2005验方法GB/T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台匕岳j罟19753—2005耗量试验方法GB/T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台匕岳j罟19754—2005耗量试验方法GB/T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19755—2005排放测量方法GB/T19836 —电动汽车用仪表2005GB/T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20234—2006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GB/T24156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2009动力性能试验方法GB/T24157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能2009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GB/T24158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2009用技术条件GB/T24347 —-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2009GB/T24548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2009GB/T 2454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2009GB/T 24552 —电动汽车风窗玻璃除霜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2009GB/T 24554 —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2009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GB/Z18333.1—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GB/Z18333.2—2001QC/T 741—2006车用超级电容器QC/T 742—2006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QC/T 743—2006电动汽车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QC/T 744—2006QC/T 791—2007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定型试验规程QC/T 792—2007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用电机及操纵器技术条件QC/T 816—2009加氢车技术条件******GB/T 23645 —乘用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测试方法国际标准化组织 / 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标准 电动车——安全技术规范——第 1 部 14 分:车载电能储存装置 电动车——安全技术规范—— 2 部分: 12 功能安全性措施及失效防护 电动车——安全技术规范——第3 部 19 分:人员电气损害防护电动车辆——词汇24 电动车辆——能源消耗参考值和范围30——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试验程序 电动车辆——道路运行特性22 燃料电池道路车辆——最高速度检测12方法混合动力电动道路车辆——电荷平衡16检测方法指南燃料电池道路车辆——安全技术条件 ——第 1 部分:汽车功能安全性 燃料电池道路车辆——安全技术条件 ——第 2 部分:对以压缩氢为燃料的 车辆氢损害的防护20091.2.3.4. 5.6.7.8.9.10.11.12.13.14. ISO/TR11954-2008 15. ISO/TR11955-2008 燃料电池道路车辆一一安全技术条件--- 第3部分:人员电气损害防护混合动力电动车——排放污染物和燃料消耗量的测量一一非外部充电式车辆燃料电池道路车辆一一能源消耗量检测一一压缩氢燃料汽车燃料电池道路车辆一最高车速的测量混合动力电动车一充电平衡测量指南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动道路车辆和电动载货车技术委员会标准46481. IEC 60254-1 铅酸动力电池-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测试方法2. IEC 60254-2 铅酸动力电池-第2部分:电池和接线端子尺寸,电池电极标记3. IEC 60349-1 电力牵引-轨道和道路车辆用旋转电机-第1部分:除电子变流器供电的交流电动机之外的交流电机4. IEC 60349-2 电力牵引铁路和公路车辆用旋转电机第3部分:用损耗总和法来确定变流器供电的交流电动机的总损耗电力牵引 铁路和公路车辆用旋转电 机第3部分:用损耗总和法来确定变 流器供电的交流电动机的总损耗铅酸动力电池的充电时机 铅酸动力电池监测系统使用指南电动道路车辆动力二次电池-第1部分:测试参 数 电动道路车辆动力二次电池-第2部分:动态放 电性能测试和动态耐久性测试电动道路车辆动力二次电池-第3部分:性能和 寿命测试(道路和都市车辆)TR 电动汽车线束及连接器TR 电动汽车检测设备TR 电动汽车旋转电机TR 电动汽车操纵器5.6. 7. 8. 9.10.11. 12. 13. 14. 15. 16. IEC 60349-3 IEC TR 61044 IEC TR 61431 IEC 61982-1 IEC 61982-2 IEC 61982-3IEC60783-1984 IEC60784-1984 IEC60785-1985 IEC60786-1984 IEC61851-1-2001 IEC24182232电动道路车辆传导充电系统 第1部 86分:一般要求电动道路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第21部 3861851-21-2001 分:道路车辆与直流、交流电源传导连接的要求17. IEC 电动道路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第22部61851-22-2001 分:道路车辆交流充电站18. IEC62576-2009 19. IEC62196-2009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双层电容器一试验方法和电气特性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第1部分:不超过250A a.c.和400A d.c.的充电56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汽车法规1. ECE R83关于就污染物的排放方面批准汽车的统一规定(修订版)2. ECE 关于就结构和功能安全性的专门要求方面批R100 准蓄电池电动车辆的统一规定3. ECE 关于就CO排放和油耗的测量方面批准装用R101 内燃机的乘用车和就电消耗量和续驶里程的测量方面批准装用电传动系的M和Ni类车辆的统一规定(修订版)10 26 1750。
电动汽车标准
电动汽车整车标准1. GBT 18384.1-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2. GBT 18384.2-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3. GBT 18384.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4. GBT 18385-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5. GBT 18386-2005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6. 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30MHz7. GBT 18388-2005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8. 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9. GBT 19750-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10. GBT 19751-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11. GBT 19752-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12. GBT 19753-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最消耗量试验方法13. GBT 19754-2005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14. GBT 19755-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15. GBT 24548-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16. GBT 24549-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17. GBT 24554-2009 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18. GBT 26779-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口19. GB/T 26990-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技术条件20. GBT 26991-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21. GBT 27930-2011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22. GBT 28382-2012 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23. GBT 4094.2-2005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24.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试验方法25.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车载测量方法26.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节油率与最大电功率比检验大纲27. QCT 816-2009 加氢车技术条件28. QCT 837-2010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类型29. QCT 838-2010 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30. QCT 842-2010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通信协议31. QC/T 894-2011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车载测量方法32. CJT 5004-1993 无轨电车系列33. CJT 5007-1993 无轨电车技术条件34. CJT 5008-1993 无轨电车试验方法二、35. GBT 17938-1999 工业车辆_电动车辆牵引用铅酸蓄电池_优先选用的电压36. GBT 18332.1-2009 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37. GBT 18332.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38. GBT 23645-2009 乘用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测试方法39. GBT 7169-1987 碱性蓄电池型号命名方法40. GBZ 18333.1-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41. GBZ 18333.2-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42.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测试规程第2部分高能量应用43.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系统测试规程第1部分:高功率应用44. QCT 741-2006 车用超级电容器45. QCT 742-2006 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46. QCT 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47. QCT 744-2006 电动汽车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48. QCT 840-2010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49. QC/T 897-2011 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50. 【201411】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三、51. GBT 16318-1996 旋转牵引电机基本试验方法52. GBT 18488.1-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控制器技术条件53. GBT 18488.2-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控制器试验方法54. GBT 29307-2012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55. GBT18488.1-201X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第一部分)56. QC/T 896-2011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接口57. QC/T 893-2011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故障分类及判断四、58. GBT 19836-2005 电动汽车用仪表59. GBT 24347-2009 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60. GBT 24552-2009 电动汽车风窗玻璃除霜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五、电动汽车充电标准61. GBT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62. GBT 841- 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标准63. GBT 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64. GBT 18487.2-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65. GBT 18487.3-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66. GBT 20234.1-2010 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67. GBT 20234.1-201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68. GBT 20234.2-201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69. GBT 20234.3-201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70. QCT 839-2010 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供电系统71. QCT 841-2010 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72. QCT895-2011 电动汽车用传导式车载充电机73. GB/T 29781-2013 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六、74. ISO 11898-1-2003 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络.第1部分数据链层和物理信75. ISO 11898-2-2003 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络.第2部分高速媒体存取单元76. ISO 11898-3-2006 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络.第3部分容错收发器标准77. ISO 11898-4-2004 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络.第4部分时间触发通信78. ISO 11898-5-2007 道路车辆.控制器区域网络.第5部分低功率模式的高速媒体访问单元七、01北京市79. DB11-Z 933.1.2013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一部分)80. DB11-Z 933.3.2013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三部分:车载终端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81. DB11Z 728-2010 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充电站82. DB11Z XXXX-2010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非车载充电机能用要求83. DB11Z797-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供电系统84. DB11Z798-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监控系统85. DB11Z799-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_交流充电桩86. DB11Z800-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商用车动力蓄电池包87. DB11Z801-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动力蓄电池包编码88. DB11Z802-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计量系统89. DB11Z823-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充电设施标志与设置90. DB11Z878-2012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体系:电池维护、梯次利用与回收91. DB11Z879-2012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安全技术防范系统92. DB11/Z 993.2-2013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2部分:车载终端02上海市93. (上海)电动乘用车示范运行安全和维护保障技术规范03深圳市94. SZDBZ 29.6-2010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6部分:充电站监控管理系统95. SZDBZ 29.9-2010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9部分:城市电动公共汽车充电站96. 深圳《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2部分: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97. 深圳《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3部分:非车载充电机》98. 深圳《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4部分:车载充电机》99. 深圳《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100. 深圳《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7部分:非车载充电机电气接口》03山东省101. Q 3700 DSL 001-2011山东省低速电动汽车通用技术条件八、重要企业标准01国家电网102. QGDW 237-2009_电动汽车充电站布置设计导则及编制说明103. QGDW233-2009国家电网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通用要求、接口标准及充电站典型设计104. QGDW485-2010 国家电网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105. QGDW_233-2009_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要求及编制说明106. QGDW_234-2009_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气接口规范及编制说明107. QGDW_238-2009_电动汽车充电站供电系统规范及编制说明108. QGDW_478-2010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技术导则。
电动汽车国家及行业标准-新能源汽车标准清单
GB / T 24347—2009
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
GB / T 18384.1—2001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
GB / T 18384.2—2001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
GB / T 18384.3—2001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GB / T 18385—2005
电动汽车 动力性能 试验方法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污染物排放 测量方法
—燃料电池汽车标准—
GB / T 24549—2009
燃料电池汽车安全要求
GB / T 24554—2009
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GB / T 816—2009
加氢汽车技术条件
—储能装置、电机及充电等标准—
GB / T 20234—2006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动汽车 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 试验方法
GB / 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30MHz
GB / T 18388—2005
电动汽车 定型试验规程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标准—
GB / T 19750—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定型试验规程
已发布部分电动汽车国家及行业标准
标准号
标准名称
— 基础标准—
GB / T 4094.2—2005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 / T 19586—2004
电动汽车术语
GB / T 19836—2005
电动汽车用仪表
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117项
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117项
2022年5月10日
截至2022年5月10日,已批准发布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国家标准(GB、GB/T)共117项,将各标准的编号、名称、实施日期进行汇总,共大家参考。
其中纯电动汽车9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7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系统/加氢21项、甲醇燃料电池汽车2项、基础通用17项、电驱动系统4项、车载储能系统19项、充换电系统27项、其他系统及部件11项。
现行的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国家标准汇总如下:
一、纯电动汽车
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有需要某项标准内容的可以发信息到*************留言进行技术交流。
中国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中国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建设基本情况1.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工作概述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服务、引领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重要进展,2017年产销量有望突破70万辆大关;与此同时,我国电动汽车标准体系也已初步建立,截止目前,在汽标委的归口和组织下,已发布电动车辆标准80余项,产业发展促进标准完善,标准体系也有力支撑了行业发展。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整车的核心零部件,对整车的安全性、成本、续驶里程、用户体验有着直接影响。
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差异,关键在于车辆的高能量存储方式和高电压系统,而动力蓄电池正是高能量和高电压的主要来源,是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突出其区别于传统汽车的核心特殊性。
我国最新的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包含20余项标准,涵盖电池单体、模块、电池包和系统,对电池电性能、循环寿命、安全性、互换性、回收利用以及关键附件进行了系统性规定,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多于国际标准法规,引起国际关注,有力支撑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和“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等行业管理政策的发布和实施。
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今后在不断修订完善现有标准的基础上,还将重点推动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新型电池标准化等新标准制定工作。
2.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基本情况概览如图1红色的部分所示,依据目前电动汽车产业化应用的情况,超级电容和锌空气电池也是动力电池的有益补充,因此也纳入作为动力电池标准化工作的一部分;同时对可充电储能系统和车载储能系统共同的关键附件,如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箱等制定了标准。
锌空气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储能飞轮动力蓄电池可充电储能系统车载储能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箱…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铅酸电池锂硫电池固态电池…图1动力电池标准化工作涉及的范畴(图中红色字体部分)图2 我国动力电池标准关键领域与典型标准图2所示为我国动力电池标准关键领域与典型标准,主要包括电池单体、模块、电池包和系统的电性能、循环寿命、安全性、互换性回收利用及关键附件相关的技术规范。
新能源汽车 国标 soc百分比
新能源汽车国标 soc百分比
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非传统燃料(如燃料电池、纯电动、混合动力等)作为动力源的汽车。
国家标准(GB/T)是指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强制性标准,对产品、工艺、方法、服务等进行规范。
SOC(State of Charge)是电池的电荷状态,以百分比表示电池的充电量。
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标准和SOC百分比有一些具体规定。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标准,中国制定了一系列GB/T标准,涵盖了新能源汽车的整车、零部件、充电设施、动力电池等方面的规范。
这些标准旨在规范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使用和管理,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互操作性。
至于SOC百分比,中国国家标准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SOC 范围也有规定,一般来说,动力电池的SOC范围应该在20%到90%之间,这个范围既能保证电池的安全和寿命,又能满足车辆的日常行驶需求。
此外,中国也在不断完善相关标准和政策,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标准和SOC百分比是保障新能源
汽车安全、性能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规定和指标,它们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燃料电池标准体系
燃料电池标准体系
燃料电池标准体系是指规范燃料电池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及评价等方面所需标准的集合体。
燃料电池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燃料电池系统性能标准:包括燃料电池堆的功率密度、能量效率、起动时间、可靠性等性能指标的要求。
2. 燃料电池材料标准:包括燃料电池堆所使用的膜电解质材料、催化剂、氧化物等材料的质量要求、性能测试方法等。
3. 燃料电池系统安全标准:包括燃料电池系统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等方面需要考虑的安全因素,如氢气泄漏、电解质渗漏、过压过充等。
4. 燃料电池系统评价标准:包括燃料电池系统的性能评价方法、测试方法、试验规程等,用于对燃料电池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价。
5. 燃料电池系统认证标准:包括对燃料电池系统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等环节进行认证的标准要求,确保燃料电池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性能稳定性。
燃料电池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于推动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促进燃料电池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燃料电池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同时也为燃料电池产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质量保障。
燃料电池公路车辆 标准
燃料电池公路车辆标准
燃料电池公路车辆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燃料电池系统的额定功率与驱动电机的额定功率比值不低于30%。
比值介于(含)-的车型按倍补贴,比值介于(含)-的车型按倍补贴,比值在(含)以上的车型按1倍补贴。
2. 乘用车燃料电池系统的额定功率不小于10kW,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的额定功率不小于30kW。
3. 燃料电池汽车纯电续驶里程不低于300公里。
4. 燃料电池汽车所采用的燃料电池应满足《道路车辆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块》(标准号GB/T 标准中的储存温度要求。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燃料电池公路车辆的详细标准,建议咨询专业机构或专家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标准体系
一、我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的建立
我国在“十五”初期进行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标准体系研究。
作为标准制定的指南,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标准体系表是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标准制定工作的规范。
体系表中不仅可以体现产品的结构、技术内涵和发展方向,而且对于科技开发和标准制定计划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有以下方面。
1.确定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在汽车标准体系中的位置。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本身是汽车的一类,并不能独立于传统汽车之外。
因此,它必须满足传统汽车的相关标准要求,同时还要满足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所需的特有标准要求。
2.确定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特有的构造、系统,以此确定标准体系中的项目。
3.确定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共性和特性。
具有共性要求的可以考虑共用一个标准;具有独特性的,标准项目在体系表中单独列出。
这样,即保证标准项目的齐全,又可减少标准数量、标准制定过程中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4.参照国外现有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标准项目,结合我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开发的实际需求进行编制,标准项目尽量齐全。
体系表中的一些项目是考虑与我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政策相配套的支撑标准和我国特有的标准,例如: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5.标准体系表是动态的,现在编制的体系考虑了近期急需和长远的标准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标准项目应进行适当的调整。
6.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标准体系表与我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产品的发展目标相适应。
标准体系包含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产品本身的术语、试验方法、技术条件,以及保证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正常、方便、安全运行的基础设施的相关标准,如: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整车、车载氢系统、氢燃料、加氢站、加氢机、燃料电池系统等。
同时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标准体系中还涉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管理标准、产品认证、企业认证、从业人员资格等诸多方面。
二、我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相关标准
1.概况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委会从整车性能、安全、接口部件的互换性等方面考虑。
目前正在开展以下方面的工作。
(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通用基础类标准研究。
如术语标准,主要内容涉及到整车、配套件、其他关键部件、基础设
施接口。
(2)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类项目研究。
如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一般安全要求,主要内容:车载能源装置的安全要求
、运行操作安全要求、漏电和人员防触电要求等。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燃料系统安全要求为储存或处理燃料或其他有害物质的系统提供标准规范,主要针对燃料储存装置,燃料处理过程,燃料电池堆等提出要求。
(3)互换性标准研究。
如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口,主要内容为加氢口互换性、安全性、通信、型式、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鉴于国内暂时没有液氢,因此,只考虑了使用气态氢气为工作介质、工作压力为35MPa、工作环境温度为-40。
C~60。
C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口。
(4)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整车动力性、能耗等的研究。
动力性主要包括加速性能、最高车速等。
能量消耗试验方法
,将根据国内现状考虑以下方面:电流法,通过测量燃料电池堆的输出电流来计算氢的消耗量,因为燃料电池是通过氢离子的流动而形成电流的,所以,可以用电流值来确定氢消耗量;压力法,通过测量试验前后高压储氢罐中气体压
力和温度算出氢消耗量。
把测得的压力和温度值通过计算储藏罐中气体分子数量的改变,确定氢的消耗量;重量分析法,通过测量试验前后高压燃料罐重量得到氢消耗量。
试验用燃料罐应适于测量重量;流量法,用流量计测量供给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氢和被消耗掉的氢。
(5)示范运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规范研究。
我国目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已经进入示范运行阶段,这个期间可
以对示范运行出台一些过渡性规范和必要的管理措施,以便能够使车辆上路行驶,从而对已经存在的规范进行验证和积累经验,达到示范运行的目的。
依据现有的标准,对于氢车辆整车认证,排放、能耗、发动机功率暂时不进行试验,因为目前还没有现成的试验标准、试验程序、标准油(气)。
另外,现存的标准或法规没有相关车载氢系统安全标准。
为了达到氢车辆认证的要求,可以对传统汽车的标准进行适当的补充,以满足车辆示范运行的要求。
2.已经完成的报批稿
(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该标准报批稿考虑了我国已有的GB/T 18384.1-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GB/T18384.2-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第2部分:功能安全与故障防护》GB/T
18384.3-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GB/T 19751-2005《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标准的要求》,同时借鉴了日本法规(附件100)和SAE的相关标准草案条款。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整车的安全要求与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相比,主要差异体现在氢系统上,所以,《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针对已有的标准或法规中有关氢系统的内容进行了补充。
该标准规定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燃料系统安全要求、燃料电池系统安全要求、动力电路系统安全要求、功能安全要求、故障防护要求(紧急情况下的反应)等,同时提出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使用和保养要求。
(2)《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
国外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标准方面,比较成熟的有SAE J2574《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
SAEJ2574标准于2002年3月13日发布,它主要包含7部分:一般术语――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通用部件和特性术语,燃料电池种类,燃料――燃料电池的燃料和燃料储存,燃料电池部件,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系统以及燃料电池车基础构件的术语及定义。
我国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标准编制时,采用了国外燃料电池部件、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系统这几个部分的一些术语。
此外,该标准报批稿还参照了GB/T19596-2004《电动汽车术语》、GB/T20042.1-2005《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术语》、SAEJ2574:2002《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术语》的相关内容。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术语》标准主要涉及了通用术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系统、车载供氢系统、燃
料电池电动汽车整车系统、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整车性能及试验方法等方面的术语及定义。
(3)《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一个重大特征是燃料电池发动机提供动力源,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作为第一批推出的标准,以满足现实急需。
该标准规定了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起动特性、稳态特性、动态响应特性、气密性检测、绝缘电阻检测等试验方法。
在性能试验方法中,该标准提供了冷机方法和热机方法。
此外,分别就起动特性试验、额定功率试验、峰值功率试验、动态响应特性试验、稳态特性试验、紧急停机功能测试、燃料电池发动机气密性测试、绝缘电阻测试、燃料电池堆和辅助系统[包括氢气供应系统(不包括高压氢气瓶)、空气供应系统、控制系统、水热管理系统(不包括散热器总成)等,以及冷却液及加湿用水]的质量提供了测试方法。
该标准还提供了试验数据的计算方法,如燃料电池发动机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效率、燃料电池堆的功率、燃料电池堆效率等参数。
(4)《加氢车技术条件》
为了弥补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我国已经研制出了移动加氢车。
如何保证它的安全运行,还制定了加氢车
技术条件。
该标准是一个专用汽车标准,规定了用于装运和加注高压氢气的车辆的术语、定义、要求、标志和随车文件。
该标准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加氢车的要求,如整车基本要求、电气及导静电装置、防泄漏及消防装置、储氢装置、增压装置、加注装置、氢气管道及附件。
此外,标准还规定了车外标志;加氢车装运氢气、加氢车长短期停放的要求。
鉴于加氢车使用的特殊性,该标准还规定了随车文件的要求,如加氢车应配备使用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应包括车辆的安全操作要求、应急措施与防险对策、加氢车维修保养及停放的特殊规定等内容。
三、未来将出台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标准
至此,我国已经推出或即将推出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标准,除了上述4项标准外,近期还会推出车载储氢系统标准
、加氢口、加氢枪、FCEV动力性、FCEV氢气消耗量测量方法标准。
这些标准的完成,加上对于FCEV同样适用的传统汽车标准,可以初步满足国内的需求。
目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在国内外仍然处于产业化初期准备阶段,与之相关的高新技术与产品还依赖于配套供应商的支持,尚未形成新的工业体系。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新兴产业,从技术上讲,我国的产品开发能力、试验手段同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同传统汽车与国外的差距相比,这种差距不大。
尽快制定出我国自己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标准,能够促进我国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
加强同国际的交流,直接参与国际上一些标准或法规的制定工作,有利于加快我国标准的制定进程,减少国际协调中的理解偏差和困难,同样有利于把我国的观点意见在国际标准中反映出来。
目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全球数量很少,我国也不多,还是处在示范运行阶段。
积累数据、验证方法,对于未来标准制定工作至关重要。
原文地址:/tech/6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