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百草枯中毒肾损伤机制及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急性百草枯中毒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学士学位论文

急性百草枯中毒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学士学位论文

急性百草枯中毒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安莹波1,周育森2,王汉斌1*(1.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全军中毒救治中心,北京100071;2.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研究所,北京100071)中图分类号:R 9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070(2007)04-0022-03 百草枯(p a r a q u a t ,P Q )又称对草快、克芜踪,化学名为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是目前使用广泛的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除草剂,对人畜具有较强毒性,虽然国内外对于死亡率报道不一,但总的来说,急性中毒死亡率很高,大约在50%~80%以上[1]。

目前缺乏特效解毒剂,以及有效降低毒物毒性的治疗手段。

现就近年来国内外百草枯中毒的发病机制和救治进展做一综述。

1 P Q 的理化性质[2]P Q 纯品为白色结晶,常用商品以二氯化物的20%水剂,不挥发,易溶于水,酸性条件下稳定,约在30℃能分解。

不论P Q 进入机体的途径如何,很快分布于大多数组织,极易被肺细胞摄取,浓度比血液高10~90倍。

P Q 通过能量依赖过程逐渐在肺内聚集,与血浆蛋白结合很少,且不经代谢,以原形排出体外,大多由肾脏排泄,少量通过胆汁。

2 P Q 中毒机制在哺乳动物体内,P Q 首先导致肺损伤,主要是通过细支气管(C l a r a 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主动转运在肺内聚集。

形态学上,肺损伤的早期表现为肺泡上皮细胞受损;接下来是增殖期,表现为肺泡炎、肺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

除了肺损伤外,还累及其他重要脏器,但损伤程度较轻,通常情况下,多由呼吸功能不全引起死亡。

百草枯中毒引起的肺病理改变与氧中毒相似,大体分为3个征象:大量口服者24小时迅速出现肺水肿和肺出血,1~2天未死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 R D S ),而后出现肺间质纤维化,大多有呼吸衰竭致死;非大量吸收者常于1~2周出现肺部症状,出现肺不张、纤维化;无明显肺浸润、肺不张或肺间质纤维化,肺功能逐渐加重,最终发展为呼吸衰竭。

急性百草枯中毒机制及治疗进展

急性百草枯中毒机制及治疗进展

急性百草枯中毒机制及治疗进展王鸾;赵敏【摘要】As a special organic heterocyclic herbicide,paraquat is widely us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e poison into the human body can cause the damage or failure of lung,kidney,liver,heart,brain,digestive tract and other organs,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st progress,high case fatality rate,and there is no specific antidote,which can lead to death if not treated in time.At present,comprehensive support therapy is still the main clinical treatment,in addition to the commonly used basic treatment,the blood purification,glucocorticoid,immunosuppressants,anti-oxidation,and fibrosis drug therapy can also be adopted.For severe pulmonary fibrosis,lung transplantation is the only treatment.In the future,we nee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paraquat poisoning and search for the targeted therapies.%百草枯作为一种特效的有机杂环类除草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其进入人体后可使肺、肾、肝、心、脑、消化道等多脏器出现损伤或衰竭,具有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尚无特效解毒剂,如不及时救治可导致死亡.目前,临床上仍以综合性的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除了常用的基础治疗外,还可以使用血液净化、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氧化、纤维化等药物治疗.而对于严重的肺纤维化患者,肺移植则是唯一的治疗方法.未来,需进一步探究百草枯的中毒机制,寻找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7(023)014【总页数】5页(P2790-2793,2799)【关键词】百草枯;中毒机制;治疗【作者】王鸾;赵敏【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5.4百草枯的化学名称为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又名对草快、一扫光,一般以二氯化物的形式存在,属于接触灭生性除草剂,其除草效果好,喷洒后快速发挥作用,接触土壤后迅速失活,在土壤中无残留,对环境无害,对作业人员也无害。

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进展

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进展

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进展发表时间:2018-11-12T11:15:32.74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第14期作者:刘业清[导读] 进行了大量的临床探索,治疗效果一般。

包括对症支持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氧化、血液净化、严重者肺移植等治疗方法。

需进一步阐明中毒机制,进而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刘业清(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00)摘要:百草枯作为一种特效除草剂,在现代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进入人体后可使全身多器管不同程度的损伤或衰竭,尚无特效解毒剂,病情迅速恶化,死亡率很高。

因中毒机制较复杂,虽进行了大量的临床探索,治疗效果一般。

包括对症支持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氧化、血液净化、严重者肺移植等治疗方法。

需进一步阐明中毒机制,进而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治疗百草枯又名对草快、一扫光。

百草枯大多通过口服中毒,也有少数患者是经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等途径引起中毒[1]。

吸收后主要分布到肺和骨骼肌,另外,百草枯还可以引起脑损伤和周围神经损伤[2]。

百草枯中毒后,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机制复杂且不明确,目前国内外专家对其中毒机制仍存在争议。

氧自由基损伤、炎症反应、细胞凋亡与基因表达、酶失衡等学说是公认的几种常见中毒机制。

为提高救治的成功率,现对百草枯治疗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综述如下:1 阻断毒素吸收立即使患者脱离现场,皮肤污染时用用肥皂水或清水反复冲洗。

有眼部受污染者,应马上用流动清水冲洗,时间至少15 min。

对口服百草枯者,需尽快催吐、洗胃、导泻、灌肠减少吸收。

可采用“白+黑方案”或“白陶土悬液+活性炭方案”。

庞爱华[3]研究发现,使用白陶土悬液和活性炭交替洗胃或灌胃,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百草枯的吸收。

秦银芳和赵妍[4]也认为,吸附导泻加灌肠治疗百草枯中毒效果显著,可缩短毒物在体内的时间并清除体内的百草枯,降低病死率。

2 清除已吸收的毒物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采用适量补液、利尿等措施可维持肾脏组织灌注,使毒物排泄加快。

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 百草枯(Paraquat,PQ)又称克芜踪,为纯白色结晶,商品多为20%墨绿色液体,是一种非选择性!毒性很强的杂环类接触性除草剂。

近年来,我国农村应用日渐增多,百草枯中毒的病例也有上升趋势[1]。

口服中毒后,由于尚无特效液灌流是百草枯治疗中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能清除吸收入解毒剂,有报道临床病死率高达80%[2]。

1958年在国外开始大量使用,因其对环境几乎无污染,近几年在国内得到广泛使用。

枯中毒可引起肺、心、肝肾等脏器严重损害,由于病变主要发生在肺,故又称百草枯肺。

百草枯中毒后脏器功能障碍累及的个数与死亡率明显相关[3]关键词: 百草枯;中毒; 治疗1 PQ中毒损伤机制和中毒病理生理改变百草枯中毒损伤机制复杂,尚不完全明确,可能通过以下环节损害人体组织和器官。

刺激腐蚀作用:①使组织细胞受化学性损伤而变性坏死,消化道充血、糜烂、溃疡及出血;②影响能量合成:导致还原型辅酶大量氧化消耗,使许多有还原型辅酶参与的生化反应无法进行,竞争性抑制干扰呼吸链电子传递,使能量合成减少引起细胞衰竭;③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百草枯接受电子后,经微粒体还原型辅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等催化下产生有毒的H2O2O2-及OH-等自由基,造成多种组织损害,早期引起肺水肿,晚期为肺泡损伤和肺间质纤维化等病变,导致严重的难治性低氧血症[4];④直接损伤:造成DNA的断裂;⑤引起基因的异常表达或启动细胞凋亡途径;对神经系统的损伤:其通过血脑屏障,使神经元caspase23酶活性增高,诱导大脑皮层神经元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并使多巴胺受体磷酸化抑制,产生帕金森症状。

百草枯对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是104.72mg/kg,成人>20g可致死。

国内各地因中毒剂量、就诊时间、救治方法及个体耐受性差异不同,报道的百草枯中毒病死率在40%~80%。

百草枯中毒可引起全身各主要脏器严重的组织损伤、功能衰竭及特征性病理改变,主要是肺、肝、肾、心损伤,肺以充血、水肿、纤维化改变为主;肝、肾、心的病理改变以细胞浊肿、变性和坏死为主。

百草枯中毒的毒理机制及治疗进展

百草枯中毒的毒理机制及治疗进展

的急性 百草枯 中毒 诊疗 方案 或指南 。现 就百 草枯
中毒的毒理机制 、 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
1 百草 枯的体 内代 谢特 点
1 . 1 吸收
百草枯 中毒途径 主要 为 口服 , 在 胃肠 刷
内包括 烟酰胺 腺 嘌呤 二 核 苷磷 酸 ( N A D P H) 及 细 胞 色素 P 4 5 0还原 酶 在 内的多种 酶 , 导 致超 氧 阴离子 和 过 氧化氢 水平 升高 , 并 通 过 歧 化 过 氧化 氢 生 成 羟 自 由基 , 诱 导 脂 质 过 氧 化 反 应 等一 系 列 连 锁 反 应 , 引起 细胞 膜结构 和 功能改 变 。
化的患者 , 肺移植为理论上惟一可行的方案 。 关键词 : 百草枯 ; 中毒机 制 ; 治疗进展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2 6 6 X . 2 0 1 5 . 0 2 . 0 4 0
中图分类号 : 1 1 5 9 5
2 . 3 D N A及 线粒 体损 伤导 致 细 胞凋 亡
百草 枯 一
排出 J , 肾脏 排 出百 草 枯 的效 率 较 低 , 除 肾小 球 滤 过和。 肾小 管 主动分 泌外 , 近 曲小 管 可对 百 草 枯 重 吸 收 。早期 治疗 方案 中补 液 、 利 尿 可 降低 原 尿 中百 草 枯浓 度 , 减少 重 吸收 。肾功 能 与 血 中百 草 枯 浓 度 密
少量 百草 枯 , 提示可 能存 在肝 肠循 环 , 但 在百 草枯 排
泄 中起 的作用 有 限 J 。 2 百草 枯 中毒 的毒理 机制
剂, 对人 畜具 有强 毒 性 , 可 经皮 肤 、 呼 吸道 和 消 化 道 进 人人体 , 引起 多 系 统 毒性 反 应 _ 2 J 。百 草 枯 目前 尚 无 特异性 解药 , 仍采 取洗 胃、 导泻、 灌肠、 补液 、 利尿 、 纠正 水 电解 质紊 乱 等 对症 处 理 方 法 , 国 内外 均 无 统

百草枯中毒机制与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百草枯中毒机制与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百草枯中毒机制与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薛维亮。

胡峰.杜莉百草枯(,)又称对草快、克芜踪。

化学名为1,1一二甲基-4,4一联吡啶阳离子盐,于1962年首次生产、使用。

是日前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除草剂。

对人畜有较强毒性,病死率报道不一,大约为50%一80%,但总的来说.急性中毒病死率很高[1]。

治疗难度大,预后极差,预后与中毒时间及服药剂量直接相关。

目前缺乏特效解毒剂,以及有效降低毒物毒性的治疗手段。

对于中毒的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现就近年国内外的中毒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l 百草枯的理化性质及体内代谢纯品为白色结晶,分子式为14N2-2C1,以阳离子形式存在,易溶于水,微溶于洒精,熔点为175—180℃,沸点为300 。

在酸性及中性溶液中稳定,可被碱水解,和土壤接触后能快速分解,极少残留。

可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人体内,在局部有明显的刺激、腐蚀作用。

口服吸收率为5%一15%,吸收后几乎不与血浆蛋白结合.2 h后血药浓度达峰值.15—20h后血浆浓度缓慢下降。

以原型从肾脏排出。

进人体内的百草枯被肺部细胞所摄取并于肺部蓄积.其浓度可为血液浓度的1090倍。

成人121服半数致死量(0)约50 ,,通常儿童服20%百草枯4.5 ,成人服20%百草枯一20即可致死。

2百草枯的中毒机制百草枯中毒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大致有以下几种学说。

2氧自由基产生学说目前认为,可以选择性地在肺内聚集,是由于肺内存在着胺类物质转运系统,而和二胺、多胺及二硫胱胺具有结构上的相似性,可与胺类物质竞争.通过肺泡Ⅱ型细胞的能量依赖性多胺摄取途径而积聚在肺内。

经过氧化还原途径导致有毒的活性氧剧增。

和还原型尼克酸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及其它还原物质消耗。

进人人体内经过辅助的单电子还原为自由基,然后再与分子氧反应形成联成毗啶阳离子和超氧阴离子,后者在超过氧化物歧化酶作用下歧化形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存在下形成毒性更高的自由基如羟自由基.从而诱导脂质过氧化反应,直接损害主要细胞成分。

百草枯中毒机制及临床治疗进展

百草枯中毒机制及临床治疗进展

百草枯中毒机制及临床治疗进展(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一附院新疆石河子832000)【摘要】百草枯是毒性很强的除草剂之一,其中毒的报道屡见不鲜, 但白草枯中毒的治疗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现有的治疗方法包括洗胃、导泻、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大剂量激素及中药治疗等维持呼吸、循环功能。

现将pq中毒机制以及相关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为临床救治百草枯中毒提供依据。

【关键词】白草枯;中毒;机制;治疗【中国分类号】r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091-02 百草枯(paraquat,pq)又名对草快、克无踪、泊拉夸特、克灭踪等,是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除草剂,随着其广泛使用,引起大量中毒事件的发生,普遍认为百草枯对肺组织的损害一旦启动,逆转几无可能,死亡几乎不可避免。

由于百草枯的血浆致死浓度很低,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中毒后病死率高,国外报道病死率为40%~50%之间,而国内高达85%~95%,且存活者中绝大多数存在肺纤维化,预后极差[1]。

1毒物动力学pq可经胃肠道、皮肤和呼吸道吸收,因其无挥发性,一般不易吸入中毒。

皮肤若长时间接触,或短时接触高浓度pq,特别是破损的皮肤或阴囊、会阴部被污染均可导致全身中毒。

口服中毒是中毒的主要途径,口服吸收率为5%~15%,30min~4h内达血浆浓度峰值。

在体内分布广泛,分布容积1.2~1.6 l,其中肺分布最多,肺内浓度比血浆浓度高10~90倍,5~7h达到肺内血浆浓度峰值,存留时间也较久,故肺损害最为常见。

另外,口服后15~20h血浆药物浓度缓慢下降。

pq在体内肌肉组织中存留时间较长,平均半衰期84h。

pq与血浆蛋白结合很少,且不被代谢,以原型经肾脏排出体外。

2中毒机制2.1氧自由基产生近年来研究表明,pq吸收后经复杂的生化过程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而引起组织器官的细胞脱脂质氧化,这是多器官损伤的基础[2,3],由于肺泡细胞对pq具有主动摄取和蓄积作用,故肺脏损害最为严重。

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新进展

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新进展
进而导致 氧化应激 、 脂质 过氧化损 伤 , 最 后出现 以呼吸系统
灌流等可降低死亡率 。周小曼 选取 6 2例百草枯 中毒患者 .
分为常规治疗组( 2 7例 ) 与血 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组 ( 3 5
例)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 的治愈 率 、 有效率均高 于常
规组 , 表 明血液灌流与血液滤过联合治疗百草枯 中毒 可提高
用流动 陛清水或弱碱性液体 冲洗皮肤. 冲洗时间一般 为 1 5 a r i n
这 主要是 因为激 素可提高机体 对有害因子的耐受力 . 并 稳定 溶酶体膜 , 从 而降低机体的反应性。张久红_ l 4 ] 通过对 2 0例百
Mo d D i a g n T r e a t 现代诊 断与治疗 2 0 1 5 A u g 2 6 ( 1 5 )
・ 3 5 6 3 ・

基层医生园地 .
急性百草枯 中毒治疗新进展
陶 丽 ( 重庆涪陵中心 医院急诊科 , 重 4 0 8 0 0 0 )
摘要 : 百草枯 ( P Q ) 也称之 为对草快 , 是当前普遍使用的除草剂 , 可在土壤 中降解成无毒 物质 。 然而, 百草枯 对人 、 畜生
近几年来 . 随 着我国农业 生产 的快 速发展 。 百草枯 除草 剂在农业 中得到广泛应用 . 同时百草枯 中毒患者也 日益增 多 ,
到7 0 %左右 这主要是 由于聚 乙烯 硫酸钾可 与百 草枯相结 合, 从而减少 胃肠道吸收百草枯 , 提高生存质量 。
威胁着人们 的生命安全。尤其在农村地区 , 由于农 民的知识
到 目前 为止 , 百草枯 中毒 的机制 尚不 明确 。多数学者对 发 病机制进行 了研究 , 多数学者认 为 : 当人们 中毒后 , 百草枯 则会通过多胺摄取途径进入到肺部 . 从而使的肺部浓度 高于

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研究进展

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研究进展
百草枯的化学名称l,1一二甲基一4,4’联吡啶阳离子,一般 制成二氯化物,其纯品为白色粉末,不易挥发,易溶于水,在酸 性及中性溶液中稳定,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遇紫外线分解。 其商品多为20%紫蓝色溶液。百草枯可经胃肠道、皮肤和呼 吸道吸收。口服是中毒的主要途径,口服吸收率为5~15%, 吸收后几乎不与血浆蛋白结合,2小时血浆浓度达到峰值,并 迅速分布到肺、肾脏、肝、肌肉、甲状腺等,15~20小时后血浆 浓度缓慢下降,以原型从肾脏排出。由于肺泡细胞对百草枯具 有主动摄取和蓄积特性,故肺内含量较高。杨明等对百草枯 中毒死亡尸解发现肺部炎性细胞浸润,肺泡上皮细胞增生,肺 组织呈不同程度纤维化[3]。也证实百草枯对肺脏损害。其机 制可能百草枯在肺内产生氧自由基,造成肺、肝、肾等全身细胞 膜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结构,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 2中毒临床表现
近几年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灌流、抗氧化、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荆、血必净、中药治疗等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 有关百草桔中毒治疗方面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百草枯; 中毒, 治疗
【中图分类号】R 5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51l(z010)03一0564一03

百草桔(paraquat,PQ)又名克芜踪、对草快。是目前世界 范围内普遍使用的有机杂环类速效触杀型脱叶剂及除草剂。其 在土壤中能降解成无毒物质。百草枯对人畜有很强毒性,急性 中毒死亡率极高,国内文献报道死亡率在80%以上[1]。目前。 对于百草枯中毒无特效解毒剂。随着我国农业生产上的广泛 应用,百草枯中毒也日趋增多,尤其在农村地区[2]。因此如何 救治百草枯中毒,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成为我们临床 医生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百草枯中毒救治 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l百草桔的理化性质及毒理作用

百草枯中毒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百草枯中毒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2 中毒 机 制
P Q进 入人 体 内后可 引起 多脏器 受损 , 中 以肺 其 受损 最 为严 重 , 多数患 者最 终 死 于肺损 伤 引起 的呼 吸衰竭 。 目前 认为 , Q的毒理 作用是氧 化还 原反应 P
产生 的毒性物质 对机 体造 成 了损伤 。 0通过 肺泡上 P
皮细 胞和气 管 Caa细胞 进入 肺 内 , 由还 原型 辅酶 lr
_ 8 _

I (A P ) I N D H 辅助 的单 电子 还 原 为 自由基 , 然后 再
与 分 子 氧 形 成 超 氧 阴 离 子 , 经 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O ) 成过氧 化 氢 , ~ 步 形成 毒性 更 高 的羟 自 SD形 进 由基 ( H一 , H一 O ) O 通过 与生物 分子 如蛋 白质或 膜脂 肪酸互相 作用产 生更 多 自由基 , 破坏细 胞功 能 , 导致 细 胞死亡 。 同时 P Q导致大量 N D H 消耗 , A P 使肺 内 许 多需要 N D H参与 的 生化反应 中断 ,从而 导致 A P
作 者单 位 :5 1 1 云南 省 昆明 , 明医 学 院 第 二 附属 医 院 60 0 昆 急诊 科
3 治 疗 进 展
P O可 以引起 体 内多种酶 的活性 改变 , 使糜 蛋 可
白酶活 性增加及 血管 紧张素转 化酶活 性 降低 。 目前 , 科 研 人 员 开 始 关 注 肺 纤 维 化 时 的 各 种 酶 的变 化 , R i等 1 认 为胶 原酶和 金 属蛋 白酶 的组 织抑 制 物 uz 5 1
肺 顺应性 降低 , 呼吸功 增加 。 L 的一个显 著病理 学 Al 特 点是肺 泡有 大量 的炎性细胞 聚集 ,主要 是肺 泡 巨 噬 细胞 。 泡 巨噬细胞 能合成 和释放大 量细胞 因子 、 肺

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机制及治疗

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机制及治疗

r i s h rg s ntem cai n et et o aueP o oig e e epor s ehns adt a ns f ct Qp i nn . vw t e o h m r m s
[ e od ] Pr ut Pi n g A u n j ; ui e r nds ntns do e K y rs w a qa; o oi ; ct l g n r M hp g y uco nr a s n eu iu y loa f i y m
[ 关键词 】 百草枯 ; ; 中毒 急性肺损 伤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中图分类号 】 R 3 . 1 3 9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0—19 21 )7 74 5 08 9 (000 - 7- 8 0 0
Meh ns a dtet n f c t p r u t i ig r oa p o
l m fa mao y m e a o s a tv to fnti x d y t a e s se a d DNA a g tr ditr , c iai n o irc o i e s n h s y t m n d ma e,e c Theg nea l c lte t ntwa o u e n t. e rlci a r ame sfc s d o ni

77 ・ 4
匡堂
生堂拯 Q生 !旦 筮 垫 鲞 第 7期 JMe ot a o.2 ,N . , uy 2 1 dP s r,V 1 3 o 7 Jl。 0 0 g


急 性 百 草 枯 中毒 的 机 制 及 治 疗
李 伟 综 述 , 文杰 审 校 唐
【 摘要 】 百草枯 (a qa P ) pr ut Q 是有机杂环类除草剂 , a , 因除草效果好 , 遇泥土分 解而对 环境无 公害 , 故在全 球广泛使 用。

百草枯中毒的损伤机制和治疗进展

百草枯中毒的损伤机制和治疗进展
量 E 。P 中毒 肺 损 伤 还 可 能 与 联 吡 啶 阳 离 子 产 生 胞 内钙 稳 4 3 Q 态 失衡 、 0 以及 基 质 金 属 蛋 白 酶 、 性 细 胞 、 胞 因 子 及 趋 化 N 炎 细 因子 等 有 关 , 终 导 致 不 可 逆 肺 间 质纤 维化 最
2 P 中毒 病 理 生 理 改 变 Q
P 进 入 机 体 后 肺 组 织 中浓 度 是 其 他 组 织 1 ~ 9 Q 0 O倍 , 其 损 害程 度 重 于 其 他 组 织 。早 期 表 现 为 急 性 肺 损 伤 , 部 表 现 主 肺 要 有肺 纹 理 增 多 、 毛 玻 璃 样 变 及 肺 实 变 等 ; 组 织 病 理 变 化 肺 肺 表 现 为 炎症 细 胞 浸 润 , 织 细 胞 水 肿 、 组 出血 , 至 有 肺 泡 透 明 膜 甚 形 成 , 响 气体 交换 。晚 期 表 现 主 要 为肺 纤 维 化 , 分 病 例 伴 影 部 支 气 管 扩 张 , 以 双 肺 下 叶 基 底 段 多 见 , 组 织 病 理 检查 可 见 尤 肺 肺 泡 上 皮 及 基 膜 破 坏 , 泡 Ⅱ型 细胞 凋 亡 或 死 亡 , 问 质 及 肺 肺 肺
服 致 死 量 为 3 ~ 4 mg k , 害 浓 度 大 于 0 1 mg m。 由于 目 O 0 /g有 . / ,
1 3 对 基 因 表 达 的 影 响 S tmi [ 用 D A 芯 片 技 术 对 . ao 等 3 N P Q亚 急 性 中毒 大 鼠进 行 基 因 检 测 , 现 用 P 处 理 后 表 达 的 发 Q 基 因有 5个 神经 递 质 受 体 基 因 、 传 输 基 因 、 个 电压 门控 离 4个 4 子通道基因 、 脂代谢 酶基 因、 2个 2个 G 蛋 白参 与 的胞 饮 与 胞 吐基 因 、 7个 细 胞 因 子 基 因 、 4个 涉 及 细胞 死 亡 与 再 生 的 A P D 核 糖 基 化 基 因 以 及囊 性 纤 维 化 跨 膜 传 导 调 节 因子 与 I型 神 经

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黄大鹏,李倩(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急诊内科,安徽芜湖241001)摘要:百草枯(PQ)中毒目前已成为急诊科常见的中毒症之一,临床上病死率高达70%以上。

P Q可导致全身多个器官损害,尤其以肺出现进行性纤维化为常见死亡原因,其损伤机制尚不明确且临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目前主要采取联合治疗的方式予以对症治疗。

治疗方式包括早期洗胃、抗自由基联合免疫药物、干细胞移植等。

研究发现有效的综合治疗能使部分口服致死量患者存活,但P Q的致死率仍然很高,故需对P Q中毒的治疗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环磷酰胺;地塞米松;甲强龙d o i:10.3969/j. iss n.1009 -6469.2018.01.007Research progress and clinical treatment of acute paraquatpoisoningHUANG Dapeng,LI Q i an(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The Yijishan Hospital of Wannan Medical College,WuUu,Anhui241001,China)A bstract: Paraquat (P Q) poisoning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poisoning in emergeecy departm eet, the mo seen to be more than 70% . PQ can lead to multiple organ damage,especially progressive fibrosis of lungs,which is the common cause ofdeath. The injury mechanism hasn^ been clear and no effective medicines are available in clinics. Therefore , the main therapy is com­bined treatment , which includes early gastric lavage , a n ti-free radical immune drugs , an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Studies have fou that effectiv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will help some patients who take lethal oral doses survive. However, the high ,the treatment of which needs to be further researched.K eyw ords : paraquat poisoning ; pulmonary fibrosis ; cytoxan ; dexamethasone ; methylprednisolone百草枯又叫克无踪(PQ)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我 国的除草剂,文献报道的PQ口服致死率可达60.0% ~87.5%以上,国外文献指出摄入30 mg •kg-PQ就可致命,PQ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等进入人体,并作用于心脏、肺、肾脏、肾上腺,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等,严重者可导致多功能脏器衰竭 (MODS)[13]。

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治疗研究进展百草枯(PQ)是季胺类高效除草剂,由于毒性较强,大量摄入会导致消化道腐蚀,肠道吸收后会导致肺、肝、肾、胰等器官急性功能衰竭而使患者迅速死亡。

幸存者4~15天内出现不可逆性肺纤维化后,常因难治性低氧血症而死亡。

由于PQ中毒目前尚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故中毒后患者治疗效果极差,死亡率高达75%~80%。

现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急性PQ中毒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治疗加强医患对PQ中毒认识,并作及早处置:中毒后多数患者无不适症状,实验室检查也无特殊表现,易被患方及缺乏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忽视,延误最佳抢救时间。

但在尚无特效解毒药的情况下,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服毒后第一时间的失活和吸附处理以减少PQ的吸收。

减少PQ的吸收、促进其排泄:经口摄入PQ患者宜早期彻底洗胃,可使用2%碳酸氢钠溶液、1%皂土溶液或3%漂白土混悬液。

由于PQ对粘膜有腐蚀性,易导致穿孔,洗胃时需谨慎操作。

洗胃结束后建议注入15%漂白土混悬液、活性碳及双八面蒙脱石散行吸附治疗。

皮肤接触中毒者用肥皂水彻底清洗皮肤;眼睛污染者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

由于摄入的PQ在胃内吸收较少,大部分在肠内吸收,故中毒后的导泻很重要。

洗胃结束后注入15%的漂白土混悬液500ml 或100g活性碳等吸附剂配合25%硫酸镁40ml或20%甘露醇250ml行导泻作用肯定。

研究表明矿物质吸附剂沸石ZSM-5的疗效也较好。

血液净化:血液净化是治疗PQ中毒的重要手段。

用于PQ中毒的血液净化手段有: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血浆置换(PE)。

相比之下,HP为优,其次PE,再则为HD。

Dinis-oliveira认为HP是目前体外消除PQ中毒惟一有效的净化手段。

国内林涛等也认为PQ中毒者给行上述三种血液净化方法,其中强化HP,2次/日,连用3天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在三种方法中疗效最显著。

而BotellaMajlia J分析认为HP治疗与否与患者存活率无明显关系。

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进展

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进展

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进展摘要】百草枯会通过不同途径危害人体,如皮肤黏膜、消化道等。

肺、肾脏、肝脏、皮肤黏膜等单一或者全身多脏器损伤是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

急性百草枯重度患者早期的临床症状比较轻,甚至没有症状,在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后病情会立即加剧。

现阶段在对急性百草枯中毒进行治疗时,并没有特效治疗方法,而较长的潜伏期则是治疗的关键时间窗。

本研究主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进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375-02百草枯也叫对草快和克芜踪,是现阶段使用比较普遍的有机杂环类速效触杀型除草剂和脱叶剂,在土壤中百草枯能降解成没有毒性的物质[1]。

对人畜百草枯都有非常强的毒性,急性中毒后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临床研究报道称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死亡率超过80%。

现阶段针对百草枯中毒并没有特效的解毒剂。

在我国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百草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而也导致了百草枯中毒人数的快速增加,特别是在农村。

所以对百草枯中毒进行有效救治,让抢救成功率得到有效提升,从而让患者的死亡率降低成为了当前临床医务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综合治疗是现阶段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主要方式,本研究主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百草枯的理化性质和毒理作用分析百草枯的化学名称为1,1-二甲基-4,4-联吡叮阳离子盐,基本上都制作为二氯化物,百草枯的纯品是白色的粉末,容易溶于水,不容易挥发,在中性溶液和酸性溶液中的性质比较稳定,但是在碱性介质中性质却不稳定,遇到紫外线会分解。

百草枯的商品大部分都是20%的紫蓝色溶液。

皮肤、呼吸道以及胃肠道都能吸收百草枯。

百草枯的中毒途径主要为口服,口服百草枯的吸收率大约为5%-15%,在吸收后百草枯基本上不会和血浆蛋白结合,2小时血浆浓度会达到最高,同时很快分布到甲状腺、肌肉、肝、肾脏以及肺等,在15~20小时后,血浆的浓度会逐渐降低,通过原型的方式从肾脏排出。

百草枯中毒机制及诊疗进展

百草枯中毒机制及诊疗进展

百草枯中毒机制及诊疗进展发表时间:2020-08-24T07:26:49.744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12期作者:于晓钧[导读] 病死率超过50%[2]。

目前,仍无急性PQ中毒的特效解毒剂,只能缓解病情的进展。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广西梧州 543002)【摘要】百草枯中毒(PQ)是临床上常见中毒,可能与氧自由基的产生以及氧化应激反应有关,临床上是通过症状体征及体液中PQ 含量判断中毒程度。

目前还未有特效的PQ中毒解毒剂,更多是通过血液净化等方式缓解病情进展,现将PQ中毒机制及诊疗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机制【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2-0011-02Mechanism 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raquat poisoningYu XiaojunEmergency Department, Wuzhou Red Cross Hospital, Wuzhou, Guangxi 543002,China【Abstract】Paraquat poisoning (PQ) is a common poisoning in clinic,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production of oxygen free radicals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clinic, the degree of PQ poisoning is judged by symptoms and signs and the content of PQ in body fluids. At present, there is no specific antidote for PQ poisoning, which can alleviate the disease progress through blood purification and other ways. Now, the mechanism 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gress of PQ are reviewed..【Key words】Paraquat; Poisoning; Mechanism百草枯(Paraquat,PQ)误服或自服可引起急性中毒,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吸收引起机体多系统的毒性反应,口服是主要中毒途径之一[1],早期多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急性肺损伤,后期出现肺纤维化而引起死亡,病死率超过50%[2]。

急性百草枯中毒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急性百草枯中毒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急性百草枯中毒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安莹波;周育森;王汉斌
【期刊名称】《中国医刊》
【年(卷),期】2007(42)4
【摘要】百草枯(paraquat,PQ)又称对草快、克芜踪,化学名为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是目前使用广泛的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除草剂,对人畜具有较强毒性,虽然国内外对于死亡率报道不一,但总的来说,急性中毒死亡率很高,大约在50%-80%以上。

目前缺乏特效解毒剂,以及有效降低毒物毒性的治疗手段。

现就近年来国内外百草枯中毒的发病机制和救治进展做一综述。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安莹波;周育森;王汉斌
【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全军中毒救治中心,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研究所,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全军中毒救治中心,北京,10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96
【相关文献】
1.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J], 黄大鹏;李倩
2.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J], 徐静(综述);燕宪亮(审校)
3.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J], 龙勇;曾俊峰;江乾;饶淑萍
4.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机制和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J], 雷亚莉;张新彧;刘瑛
5.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机制和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J], 王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百草枯中毒肾损伤机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百草枯中毒肾损伤机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百草枯中毒肾损伤机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摘要】百草枯又名克芜踪,是我国农业上最常用的一种除草剂,其对人体毒性较大,口服中毒后可引起肺、肝、肾、心脏等多脏器功能损害。

关于百草枯中毒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肺损伤方面,对肾损伤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肾损伤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早发现、早治疗和改善预后提供帮助。

【关键词】百草枯;肾损伤;机制;相关因素【中图分类号】R5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6-0005-02【Abstract】Paraquat aka Kewuzong,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herbicides in China agriculture and its toxicity to the human body is large, oral poisoning can cause lung, liver, kidney, heart and other organ function damage. Research on paraquat poisoning are mostly concentrated in the study of lung injury, kidney injury is relatively small,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factors related to the progression of kidney injury,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prognostic factors for early detection and early treatment, improve the prognosis and help.【Key words】Paraquat; Kidney injury; Mechanism; Related factors百草枯(paraquat)是农药当中毒性最强的一种除草剂,接触患者预后均较差,他们大多来自于农村等偏远地区,对百草枯中毒的认识参差不齐,来诊时接触剂量大者在短时间内便死于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接触剂量相对较少的也有一定程度的脏器功能的损伤,临床医生只能根据患者的描述以及血、尿百草枯浓度检测、各脏器功能损伤程度以及其他相关的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综合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XYJ-20141872);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基金资助项目;浙江省医学创新学科(11-CX26);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计划(2012-XK-A28)作者单位:317000 临海,浙江省台州医院重症医学科(郑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吴斌、卢中秋)通讯作者:卢中秋,电子信箱:lzq640815@163.com急性百草枯中毒肾损伤机制及治疗进展郑 丹 吴 斌 卢中秋摘 要 百草枯目前仍是我国农业上最常用的一种除草剂,但其对人体毒性较大,口服中毒后可引起肺、肝、肾、心脏等多脏器功能损害。

对于百草枯中毒引起的肾损伤研究仍较少,其机制主要有氧自由基的损伤、炎性因子的激活、细胞凋亡、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等。

由于百草枯中毒目前仍无特效解毒药,对于百草枯中毒合并肾功能损伤时可进行综合治疗,早期进行血液灌流减少毒物吸收、促进排泄,使用抗氧化剂及抗炎药物保护肾脏功能。

关键词 百草枯 肾损伤 机制 治疗中图分类号 R595.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15.04.047 百草枯(paraquat)是一种广谱有机杂环类除草剂,喷洒后能很快发挥作用,接触土壤后迅速失活,一般在土壤中无残留。

但百草枯对人体毒性较强,急性中毒后可引起肺、肾、肝等多脏器功能损害,早期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晚期死于肺纤维化、呼吸衰竭。

在临床上发现百草枯中毒常合并肾脏功能异常,文献表明,百草枯中毒时急性肾损伤比例达40%~60%,合并肾脏损害者比无肾脏损害者病死率高[1]。

胡蜂等[2]回顾性分析中得出百草枯中毒急性肾损伤发生与服毒量有关,服毒量≥15ml患者AKI发生率为78畅2%(服毒量<15ml患者AKI发生率为13.6%)。

并且在中大剂量百草枯中毒时早期就可出现肾功能损伤,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因此合并急性肾损伤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一、毒物的代谢动力学百草枯属中等毒性,主要中毒途径是口服,其次是皮肤接触、吸入等。

人口服的致死剂量30~40mg/kg。

百草枯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在体内不进行生物转化,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以原形从肾脏排出。

肾脏功能正常的前提下,90%可在12~24h内排出,而剩余10%则进入组织,并缓慢释放,再次进入血液经肾脏排出,未排出的再次被组织吸收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对人体造成持续伤害[3]。

二、急性百草枯中毒肾损伤机制百草枯中毒时肾脏病变主要在肾小管,尤其是近曲小管,其病理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小管管腔狭窄或闭锁,肾小管可见蛋白管型,肾间质充血、水肿,肾小球损伤较轻微,以急性期为主,慢性期逐渐恢复。

百草枯中毒肾损伤的机制如下:氧自由基损伤及氧化/抗氧化失衡、炎性因子及细胞因子的网络激活、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诱导细胞凋亡、毒物本身影响等。

1.氧自由基损伤及氧化/抗氧化失衡:百草枯中毒时,毒物进入体内,作用于细胞膜还原性辅酶Ⅱ(NADPH)电子传递过程,经由NADPH辅助的单电子还原为自由基,然后与氧反应形成超氧阴离子,后者能诱导产生更多的活性氧(ROS),如:过氧化氢、羟自由基、一氧化氮自由基等。

NADPH氧化增强,脂质过氧化物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氧化/抗氧化失衡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

丙二醛(MDA)是反映机体内脂质过氧化程度的可靠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2-Px)可反映机体清除活性氧、抵抗氧化应激的能力。

PQ中毒大鼠血浆及肾脏组织中SOD活力降低,GSH2-Px含量减少,MDA含量增加,提示中毒大鼠体内存在氧自由基损伤以及氧化/抗氧化失衡,这可能是PQ导致急性肾损伤的机制之一[3,4]。

2.炎性因子及细胞因子的网络激活:TNF-α是由活化单核-吞噬细胞产生分泌,是PQ中毒导致急性炎性反应的始动因子和枢纽因子,其通过激活NF-κB并与其他细胞因子构成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引起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王伯良等[5]发现百草枯中毒小鼠的血浆及肾脏・761・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4月 第44卷 第4期・综述与进展・ 组织中的TNF-α及IL-10水平均显著性升高,在中毒72h后TNF-α开始降低,说明TNF-α介导了炎性反应的产生和持续过程,而炎性抑制因子IL-10对机体损伤有保护作用。

孔庆福等[6]报道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PDGF、IGF-1、TNF-α明显升高,从而使炎性细胞在肾小管上皮浸润、聚集,且进一步释放氧自由基加重肾损伤。

焦路阳等[7]发现大鼠急性百草枯中毒后不同时期的IL-2、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认为炎性因子参与百草枯中毒肾损伤的全过程。

3.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毒物中毒时,各种毒素会造成肾小管间质的微血管内皮损伤,引起血管收缩/舒张因子失衡及微血栓的形成,导致血流量减少,引起肾功能损害[8]。

在百草枯中毒时,缺氧引起肾动脉收缩,肾脏缺血缺氧,造成肾小管损伤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从而引起肾功能损伤及衰竭。

百草枯中毒时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心排出量减少,肾脏灌注不足加重肾损伤。

4.诱导细胞凋亡:很多实验研究均证实细胞凋亡是PQ中毒后肺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但对PQ中毒后肾脏损伤是否存在细胞凋亡仍需要进一步证实。

张志坚等[9]发现PQ染毒后24h大鼠肾组织中caspase-3蛋白表达在肾小球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膜及胞质中呈阳性表达,并随时间推移较对照组明显增强,认为PQ中毒后启动了细胞凋亡级联反应,并参与肾损伤的过程。

5.毒物本身的影响:百草枯在经过肾脏排泄时可直接作用于肾小管上皮,造成过氧化损伤,使其对毒物的排泄能力下降,导致肾脏功能损伤,并间接加重了肺、肝等其他重要脏器的中毒程度[10]。

毒物本身可损伤细胞膜,细胞膜及线粒体、溶酶体功能受累,引起ATP合成减少,Ca2+超载,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凋亡[11]。

三、急性百草枯中毒肾损伤的治疗目前百草枯中毒仍无特效解毒药,当出现肾功能损害时,会延长毒物排泄,从而加重肾脏本身及其他脏器的损伤,因此减少毒物吸收、促进排泄、保护肾脏功能是百草枯中毒肾损伤的治疗重点。

1.减少毒物吸收、促进排泄:百草枯口服中毒后早期进行洗胃、导泻,减少毒物吸收。

洗胃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后注入白陶土、活性炭及大剂量思密达行吸附治疗。

目前普遍认为百草枯中毒的血液灌流(HP)清除作用要比血液透析好,HP通过吸附作用清除血液中的毒物,减低毒物的血浆浓度。

有动物实验显示[12],口服PQ达峰时间为1.6h左右,半减期较长,约31h左右,HP治疗组PQ半减期明显缩短,清除率明显增大,在24h内清除效果明显,后期清除率下降。

Qiu等[13]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和金属蛋白酶(MMPs)可能导致PQ患者的组织损伤,血液灌流可有效降低氧化应激和肺脏、肝脏、肾脏中MMP-2、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的表达。

在百草枯急性中毒中,对于血液灌流的时机,认为越早越好,Senarathna等[14]研究认为在急性PQ中毒后6h内进行血液灌流的效果最佳,甚至有研究认为,百草枯中毒后2h之内血浆浓度达到峰值,然后迅速分布到肾脏等器官,故认为口服中毒后2h之内开始血液灌流效果最好,这样可以把尚未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百草枯吸附出来,防止其进一步在体内分布和蓄积,但这在临床工作中很难实现[15]。

对于血液灌流的次数及持续时间,目前更多认为早期反复应用HP可减少PQ在各组织的蓄积,防止进一步多脏器损伤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16,17]。

2.抗氧化剂及抗炎药物应用保护肾脏功能:氧自由基损伤是百草枯中毒肾损伤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抗氧化剂对百草枯中毒的肾脏保护作用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在百草枯中毒大鼠实验中发现乌司他丁可抑制体内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氧自由基对肾脏细胞的损伤[18]。

Harrison等[19]研究发现百草枯中毒大鼠肝、肾、肺等组织维生素C转运蛋白(SVCT2)mRNA降低,通过增加SVCT2表达,组织抗坏血酸维生素C(ASC)增加,拮抗百草枯引起的氧化损伤。

姜黄素通过抗氧化、抗炎性反应对肾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也证实姜黄素能减轻顺铂、奥沙利铂、阿霉素等药物导致的肾损害[20]。

蒋丽[21]总结临床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74例,根据服药量分为<50ml组及≥50ml组,两组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激素治疗组、常规治疗+姜黄素治疗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5.8%、22.2%、21.7%,说明姜黄素能降低百草枯中毒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疗效与激素相当。

激素在百草枯中毒中起到抑制炎性反应,阻止炎性细胞因子的网络级联反应发展,在临床应用中较广泛,但对于激素使用剂量仍不统一,有研究发现早期给予糖皮质激素干预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肾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30mg/kg・d)干预并不优于小剂量[5mg/(kg・d)],且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机体的不良反应小[22]。

・861・ ・综述与进展・JMedRes,Apr2015,Vol.44No.4 3.维持内环境稳定,恢复脏器功能:对于中重度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可出现急性肾损伤(AKI),根据2012年KDIGO-AKI指南定义AKI为48h内血肌酐增高>0.3mg/dl(26.5μmol/L);或血肌酐增高值≥基础值的1.5倍,且明确或经推断其发生在之前7天之内,或持续6h尿量<0.5ml/(kg・h)[23]。

当达到上述AKI的诊断标准时,早期行床边血液净化替代肾脏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逐渐恢复肾脏功能。

肾脏作为百草枯中毒后排泄器官及靶器官,加强了人们对百草枯中毒肾脏损伤的研究。

保护肾脏功能,促进毒物排泄,能有效减轻毒物对其他各脏器的进一步损害。

百草枯中毒吸收入血很快,对于百草枯中毒治疗最主要是促进毒物排出、减少吸收,及脏器功能的支持治疗。

要提高百草枯中毒救治成功率,需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寻找特效解毒药物,研究开发高效、低毒药物替代百草枯等,从根本上消除百草枯中毒。

参考文献1 KimSJ,GilHW,YangJO,et al.Theclinicalfeaturesofacutekidneyinjuryinpatientswithacuteparaquatintoxication[J].NephrolDialTransplant,2009,24(4):1226-12322 胡峰,张贺,陈洁,等.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征.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J],2012,21(4):341-3453 Dinis-OliveiraRJ,DuarteJA,Sanchez-NavarroA,et al.Paraquatpoisonings:mechanismsoflungtoxicity,clinicalfeatures,andtreatment[J].CritRevToxicol,2008,38(1):13-714 WeiT,TianW,LiuF,et al,Protectiveeffectsofexogenousβ-hydroxybutyrateonparaquattoxicityinratkidney[J].BiochemBio-physResCommun,2014,447(4):666-6715 王伯良,涂艳阳,仲月霞,等.急性百草枯中毒不同时间段大鼠肺、肾组织及血浆TNF-α和IL-10变化[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5):375-3786 孔庆福,张华,王丽,等.急性百草枯中毒早期脏器损伤与细胞因子的变化[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7):710-7117 焦路阳,宋志善,郭庆合,等.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肾损害时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变化[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1,29(3):227-2298 PatschanD,PatschanS,MüllerGA.Inflammationandmicrovasculop-athyinren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J].JournalofTransplant,2012,2012:7641549 张志坚,周从阳,罗雅娟,等.百草枯中毒大鼠肾组织Livin蛋白与caspase-3的表达及干预[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7):717-72110 LiQ,PengX,YangH,et al.Deficiencyofmuhidrugandtoxinextru-sion1enhancesrenalaccumulationofparaquatanddeteriorateskidneyinjuryinmice[J].MolPharm,2011,8(6):2476-248311 张辉,易著文.药物性肾损伤发病机制及防治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2,39(2):115-11712 刘瑶,邱俏檬,葛赘,等.血液灌流对百草枯急性中毒兔血药浓度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1,29(10):735-73913 QiuQM,LiuY,SongQ,et al.Effectsofhemoperfusiononoxidativestress,matrixmetalloproteinasesandtheirinhibitotsinacuteparaquatpoisoningrabbits[J].ZhonghuaLaoDongWeiShengZhiYeBingZaZhi,20l2,30(2):89-9614 SenarathnaL,EddlestonM,WilksMF,et al.Predictionofoutcomeaf-terparaquatpoisoningbymeasurementoftheplasmaparaquatconcen-tration[J].QJM,2009,102(4):251-25915 ChenJG,EldridgeDL,LodesertoFJ,et al.Paraquatingestion:achal-lengingdiagnosis[J].Pediatrics,2010,125(6):e1505-150916 贺晓艳,邱俏檬,卢中秋,等.1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救治分析.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J],2009,4(4):231-23317 薛兰芬,陈敏,刘娜,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疗效分析.中国血液净化杂志[J],2014,13(2):82-8418 张志坚,周从阳,罗雅娟,等.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8):718-72119 HarrisonFE,BestJL,MeredithME,et al.IncreasedexpressionofSVCT2inanewmousemodelraisesascorbicacidintissuesandpro-tectsagainstparaquat-inducedoxidativedamageinlung[J].PLoSOne,2012,7(4):e3562320 TrujilloJ,ChirinoYI,Molina-JijónE,et al.Renoprotectiveeffectoftheantioxidantcurcumin:recentfindings[J].RedoxBiol,2013,1(1):448-45621 蒋丽.姜黄素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2012,13(3):169-17222 豆周林,马玉英,赵文鹏,等.不同剂量甲泼尼龙对大鼠急性百草枯中毒肾脏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2011,11(16):3055-305823 KidneyDisease:ImprovingGlobalOutcomes(KDIGO)AcuteKidneyInjuryWorkGroup.KDIGOClinicalPreacticeGuidelineforacutekid-neyinjury[J].KidneyInternational,2012,(Supplement):1-138(收稿日期:2014-09-15)(修回日期:2014-09-19)・961・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4月 第44卷 第4期・综述与进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