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doc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等特点及其健康问题的学科。
以下是儿科护理学的重点整理:
1.常见疾病的护理:儿科常见疾病包括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发热、腹泻、疫苗接种等。
在对这些疾病进行护理时,需要注意患儿的饮食、休息、药物管理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的问题。
2.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护理包括新生儿的常规护理、喂养、体温调节、日常护理以及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等方面。
护士需要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掌握相关的技能,提高新生儿护理水平。
3.儿童营养护理:儿童的饮食是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护士需要指导家长正确选择食物、控制食量、合理搭配,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4.口腔护理:儿童口腔保健是防止龋齿、牙周疾病的关键。
护士需要教育儿童正确刷牙、口腔清洁等方面的知识,促进儿童口腔健康。
5.儿童心理护理:儿童心理健康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护士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走向,提供安全的护理环境,积极开展康复教育和心理干预。
6.特殊儿童护理:特殊儿童包括早产儿、新生儿窒息、皮肤病患儿、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儿童等。
护士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
况,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护士需要全面了解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掌握儿童护理的基本技能,并提高儿童护理的质量和效果。
儿科护理学重点
儿科护理学重点1、免疫特点:①小儿免疫功能不健全,抗感染能力差;②新生儿可从母体经胎盘获得IgG抗体(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形成被动免疫;③6个月后IgG抗体逐渐下降直至消失,6~7岁才能接近成人水平,因此6个月后婴儿感染的发生率增加;④新生儿体内的IgM浓度低,易发生革兰氏阴性菌感染;⑤缺乏SIgA,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2、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①胎儿期:是指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胚胎期、胎儿期),特点是依赖母体生存、易流产、孕母情绪对胎儿的影响大;②新生儿期:是指从脐带结扎到出生后28天,特点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③婴儿期:是指从出生后到满1周岁前,特点为生长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相对较大,易发生消化系统疾病;④幼儿期:是指从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特点为语言、思维、交往能力增强,但对各种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⑤学龄前期:是指从3周岁后至(6~7岁)入学前,特点为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力发展更趋完善,求知欲强、好问、模仿能力强;⑥学龄期:是指从6~7岁后至青春期前,特点为求知能力强、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逐步完善;⑦青春期:是指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特点为生殖系统迅速发育,并趋向成熟;3、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①连续性和阶段性:头3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期,至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期;②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③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发育较晚;④个体差异性;4、体重的公式(7~12岁):6kg+月龄×0.255、身长的公式(2~12岁):75cm+7×年龄6、1岁时,头围和胸围相等,为46cm。
7、前囟门出生时是1.5~2cm,1~1.5岁时闭合,前囟迟闭(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前囟饱满、前囟凹陷(脱水或重度营养不良)。
8、乳牙的计算:(2岁内牙齿数)月龄-(4~6)。
儿科护理学重点知识
儿科护理学重点知识1.儿童生理与发育: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儿童器官系统的功能和发展规律及儿童生理参数的正常范围。
儿科护士需要对儿童的生理特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以便准确判断和处理问题。
2.儿童疾病的护理:儿童常见疾病的定位、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掌握儿科护理中各种疾病的护理措施,如呼吸道感染、腹泻、发热等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
3.儿童心理与行为:儿科护士应当具备操作心理学知识的基本素养,以便更好地照顾儿童。
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能够进行科学的心理评估和干预,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4.儿童营养与喂养:了解儿童的营养需求和食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培养正确的喂养观念,掌握婴儿配方奶粉的配制和母乳喂养的技巧。
儿科护士应当能够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儿童,保证其健康成长。
5.儿童安全与事故预防:学习儿童安全知识,了解儿童患病和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和危险因素。
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提供儿童急救护理。
6.儿童护理中的特殊技术:如儿童体温的测量方法、静脉置管、静脉注射、氧气给氧等技术。
7.儿童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学习有效与儿童沟通的技巧,包括如何与儿童交流,如何帮助儿童缓解焦虑和恐惧。
与家长进行有效的合作,提供儿童护理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8.儿科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和健康促进方法,如疫苗接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等。
9.儿童护理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学习儿童护理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知识,提高儿科护士的质量意识,并能够通过质量控制手段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0.儿童患病的心理支持:儿童患病对于他们的心理和生活有很大影响。
儿科护士需要提供给患儿和家属相应的心理支持,鼓励和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以上是儿科护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儿科护士需要掌握这些知识,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整理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健康维护、疾病预防和护理的学科。
它不仅需要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还需要对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有深入的了解,以便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以下是对儿科护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儿童生长发育(一)生长发育的规律1、连续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生长速度有所不同。
2、顺序性: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
3、个体差异性:受遗传、环境等因素影响,每个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和水平都有所不同。
(二)体格生长1、体重:是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出生时体重约3kg,生后前 3 个月体重增长最快,约为出生时的两倍;生后 3 个月至1 岁,体重增长速度减慢,约为出生时的 3 倍;1 岁至2 岁,体重增长约 25 35kg;2 岁至青春期,体重增长缓慢,每年约 2kg。
2、身高(长):出生时平均身高 50cm,1 岁时约 75cm,2 岁时约85cm;2 12 岁儿童身高的估算公式为:年龄×7 + 75(cm)。
3、头围:出生时头围约 33 34cm,1 岁时约 46cm,2 岁时约 48cm,5 岁时约 50cm。
头围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情况。
4、胸围: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 1 2cm,约 32cm;1 岁时胸围约等于头围;1 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其差数约等于年龄减去 1。
(三)神经心理发育1、感知觉发育: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觉在儿童时期逐渐发展完善。
2、运动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精细的规律。
如 2 个月抬头,4 个月翻身,6 个月会坐,8 个月会爬,1 岁会走。
3、语言发育:经历了发音、理解和表达三个阶段。
二、儿童营养与喂养(一)婴儿喂养1、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
母乳喂养应按需哺乳,一般每次哺乳 15 20 分钟。
儿科护理学重点
儿科1、判断儿童体格发育主要指标是: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厚度等(15)2、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有哪些?(2)①胎儿期:受孕至生后脐带结扎特点:妻妾营养物质及氧气来自母体;生长发育最快②新生儿期: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高③婴儿期:出生至1岁特点:生长发育较快,运动功能发育快,抵抗力低④幼儿期:1岁至3岁特点:生长发育快,智力发育快⑤学龄前期:3岁至6~7岁特点:体格发育减慢,智力发育加快⑥学龄前:6~7岁至11~12岁特点:体格发育较学龄前期加快,智力发育加快⑦青春期:女孩11~12岁至17~18岁男孩13~14岁至18~20岁特点:体格发育快,生殖系统发育快3、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及临床特点(446)(1)主要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A组16型(CoxA16)(2)临床特点:五期:手足口出诊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心肺功能衰竭期,恢复期。
①发热-- 发热为HFMD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
多数HFMD患儿突然起病-- HFMD初期,部分患儿有咳嗽、流涕、头痛、恶心、呕吐、纳差等前驱症状。
约半数患儿于发病前1天~2天或发病同时伴发热,体温一般为38℃左右,持续2天~3天,少数患儿持续3天~4天-- 但有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的HFMD患儿体温常较高,伴发热的持续时间亦较长②口腔改变-- 口腔黏膜疹在HFMD的临床症状中出现比较早,起初表现为在口腔的硬腭、颊部、牙龈及舌部出现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很快破溃后形成溃疡,周围绕以红晕。
-- 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常伴有流涎、拒食等表现。
-- HFMD患儿的口腔症状也可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或无口腔损害③皮肤改变⏹1~3天后患儿的手、足、臀、膝等处出现红色斑丘疹,散在或融合,无痒感;部位为手指或足趾掌面、指甲周围或足跟边缘、肛周及会阴部多见;很快发展为2~4mm大小的水疱,内含数个至数十个不等透明液体,部分水疱长轴与皮纹一致。
儿科护理学重点考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1、小儿年龄分期(7个):①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约40周分3个阶段,妊娠早期为期12周;妊娠中期,13周至28周;妊娠晚期29周至40周。
特点:营养完全依赖母体。
②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之出生后28天止。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特点: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适应能力差,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尤其是围生期)③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
(特点:生长发育最快阶段,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④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
(特点: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自身免疫力低,乳牙出齐,识别能力差,容易发生自伤)⑤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
⑥学龄期:从入小学起到进入青春期前。
⑦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到18-20岁。
2、儿科特点(清楚):1)解剖特点:头部相对较大,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骨骼比较柔软并富有弹性,不易折断,关节发育不完善2)生理特点: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及能量的需求量相对成人多,但肠胃消化功能未趋成熟,容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3)免疫特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健全,预防能力差,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IgG。
3、儿科护理一般原则:1)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2)实施身心整体护理3)减少创伤和疼痛4)遵守法律和道德伦理规范。
第二章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规律:①生长发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婴儿期和青春期发育最快)②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性(神经系统最快、生殖系统最慢)③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④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营养、孕母情况、生活环境、疾病---追赶生长:疾病愈后,小儿升高、体重等短期内加快增长,以弥补患病期间造成的损失)3、生长:一般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改善和功能上的成熟。
儿科护理学重点考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重点考点整理1.儿童发育与生长:我们需要了解儿童在各个年龄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育情况,以便为其提供适当的护理服务。
2.儿童常见疾病:儿童常见的疾病包括感冒、发热、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消化不良等。
我们需要学习这些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案和护理要点,以便有效地进行护理干预。
3.儿童脑部损伤护理:儿童脑部损伤是儿科护理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我们需要学习儿童脑部损伤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和护理技巧,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4.儿童心理护理:儿童的心理健康对其整体健康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学习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心理问题的常见病因和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和技巧。
5.儿童营养护理:儿童的营养摄入对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学习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营养需求和饮食习惯,以及一些常见营养问题和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
6.儿童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儿童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需要了解儿童免疫接种的程序、时间表、禁忌症和常见不良反应,以及对免疫接种后的护理要点。
7.儿童康复护理:儿童康复是指通过针对儿童身体、认知、言语和社交方面的问题进行干预和康复。
我们需要学习儿童康复护理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护理技巧和评估方法。
8.儿童安全护理:儿童是非常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的群体,我们需要学习儿童安全护理的基本原则、常见伤害类型和预防措施,以及对意外伤害后的护理处理方法。
以上是儿科护理学中的一些重点考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提高对儿童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深化自己的知识,密切关注最新的儿科护理研究成果和临床指南,以提供更科学、安全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完整word版)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DOC)
儿科护理重点整理第二章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⑴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头三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⑵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的较早,生殖系统最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回缩;⑶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高级到低级,由简单到复杂;⑷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第三章:1、简述青春期少年保健的主要内容:(试题里有,但书上没画重点)1)营养保健:青春期生长发育较快。
需要增加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良好的个人卫生,充足的睡眠,以及体格锻炼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3)继续防止急性传染病以及沙眼、龋齿、近视眼、寄生虫和脊柱弯曲等疾患4)预防运动创伤、车祸、溺水,以及打架斗殴造成的意外伤害。
家长。
学校和保健人员都有责任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
第四章1、简述母乳喂养的优点:(1)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2)增加婴儿的免疫力(3)简便、卫生、经济:母乳温度适宜,不易污染,经济方便,随要随哺(4)增进母婴情感交流:婴儿安全感、信任;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建立亲密的母子关系(5)哺乳对母亲有利:产生催乳素、抑制排卵。
2、母乳喂养的禁忌症母亲感染HIV,患有严重疾病如活动下肺结核、糖尿病、严重心脏病等应停止哺乳。
乙型肝炎并非哺乳禁忌。
半乳糖血症的婴儿禁忌母乳喂养。
3、婴儿辅食的添加原则1)时间:一般在小儿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2)方式: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
3)质量:单独制作,保证质量,不能以成人食品代替4)要求:患病期间不添加新的辅食。
添加辅食后观察小儿大便情况。
4、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1)选用适宜的奶嘴2)测试乳液的温度3)避免空气吸入4)加强奶具卫生5)及时调整奶量第五章1、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识记内容)(一)体液的总量和分布: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越多(间质液比例高)(二)体液的电解质组成与成人相似(三)水代谢的特点1.水的需要量相对较大,交换率高,缺水耐受力差,易脱水2.体液平衡调节功能不成熟2、静脉补钾的注意事项1)见尿补钾2)静脉补钾浓度不超过0.3%,切忌静脉推注3)每日滴注时间不应小于8h4)一般补钾需要持续4-6天5)剂量:每日3~4mmol/Kg3、儿童用药特点(属于识记内容)(一)对药物的代谢及解毒功能较差:氯霉素-灰婴综合征(二) 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神经中枢:吗啡、洛贝林(三)不同年龄的儿童药物的毒副作用也有所差异:退热药-虚脱;四环素-四环素牙;滴鼻净-呼吸暂停(四)胎儿、乳儿可因母亲用药而受到影响(五)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利尿剂-低钠血症或低钾血症4、液体疗法的实施(PPT上红色标记)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浓后淡、见尿补钾、抽搐补钙补液“三定”:定量、定性、定时补液总量: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生理需要量综上,第1天补液总量为: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ml/kg 第2天以后的补液,一般只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于12~24小时内均匀输入,能口服者应尽量口服。
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儿科护理学是涉及儿童年龄组的护理学科,包括新生儿、婴儿、幼儿和青少年。
儿童在身体、心理和社交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需求,因此儿科护理学需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专门的关注和研究。
以下是儿科护理学的重点整理:1.儿童生理学:了解儿童的正常生理发展和各个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包括生长发育、器官功能、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
这有助于护士在实践中对儿童进行正确的评估和处理。
2.儿童心理学: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心理特点,包括情绪、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
儿科护士需要具备与儿童建立良好关系的技巧,以便能够正确评估和照顾他们的心理需求。
3.儿童卫生:掌握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和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了解预防、治疗和护理这些常见疾病的方法,以便能够提供正确和有效的护理。
4.儿童急救:掌握儿童急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
护士需要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作出反应,保障儿童的安全和生命。
5.儿童营养:了解儿童的营养需求和饮食习惯,包括母乳喂养、婴儿配方奶、固体食物等。
护士需要能够提供正确的营养指导和管理,以确保儿童得到健康的营养。
6.儿童成长和发育:了解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成长和发育特点,包括身体发育、智力发展、运动发展等。
护士需要能够评估和促进儿童的发育,同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7.儿童心理社会支持:理解儿童在面对疾病、医院环境和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和社会困扰。
护士需要能够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儿童和家庭应对这些困难。
8.儿童家庭护理:帮助儿童和家庭适应和管理疾病和治疗过程,包括药物管理、伤口护理、家庭健康教育等。
护士需要与家属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9.儿童安全:了解儿童的安全需求和相关的安全措施,包括预防意外伤害、保护隐私等。
护士需要通过提供安全环境和教育来保护儿童的安全和福祉。
10.儿童特殊需求护理:了解和处理患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包括残疾儿童、慢性疾病患者等。
儿科护理学重点
第一章1.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怀胎8周为胚胎期,是小儿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
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天止称新生儿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称围生期。
3.婴儿期:出生后到满一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4.幼儿期:1周岁后-3周岁前为幼儿期,智力发育较前突出。
5.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6.学龄期:从小学起(6-7岁)到进入青春期(12-14周岁)为止。
生殖系统发育接近成人。
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
7.青春期:从第2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第二章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⑴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头三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⑵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的较早,生殖系统最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回缩;⑶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高级到低级,由简单到复杂;⑷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2.生长:一般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改善和功能上的成熟。
3.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②性别③孕母情况④营养⑤生活环境⑥疾病和药物。
3.体重公式:1-6月:体重kg= 出生时体重 + 月龄 * 0.7kg。
7-12月:体重kg= 6kg + 月龄 * 0.25kg。
2-12岁:体重kg= 年龄 * 2 + 7(或8)kg4. 身长: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到2岁时约85cm2-12岁身长公式:身高cm = 年龄* 7 + 70cm5. 头围:出生时相对较大约33-34cm,2岁时约为48cm,较小头围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快则提示脑积水。
6.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胸围大小与肺、胸廓发育密切相关。
7. 头颅骨的发育:颅骨缝出生时尚分离,约3-4个月时闭合,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前囟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前囟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等,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至迟约生后6-8周闭合。
儿科护理学重点
名词:生长发育:生长是指小儿各器官和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分化完善和功能上的成熟。
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第一周内由于哺乳不足、多睡少吃、肺及皮肤蒸发水份、胎脂脱落胎粪排出,可出现体重比出生时下降3%~9%。
人工喂养:婴儿以牛奶,羊奶或其它代乳品代替母乳喂养称为人工喂养.预防接种:有针对性的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之产生免疫力,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是指根据小儿传染病的免疫特点和发生规律按科学制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预防接种,使人体获得免疫水平,从而达到控制消灭传染源的目的。
中性温度:又称适中温度,系指能维持正常体温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
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低于100次/分)并出现紫绀及肌张力减低小儿贫血: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新生儿窒息:指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以呼吸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综合征。
新生儿硬肿症: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多发生于7至10天以内)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局部甚至全身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和低体温为主要。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皮肤、粘膜、巩膜发黄的临床现象。
胆红素脑病:新生儿发生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时,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沉积于基底神经核、丘脑、丘脑下核、顶核、脑室核、尾状核、以及小脑、延脑、大脑皮质及脊髓等部位,抑制脑组织对氧的利用,导致脑损伤,称胆红素脑病,过去称核黄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由此造成全身各系统损伤的严重病变。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是一种程度不同的临床综合征,同时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缺乏的特点,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渐进性消瘦或水肿,常伴有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从而使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
儿科护理学重点内容整理
儿科护理学重点内容整理一、生长发育规律:(1)连续性和阶段性:不断进行;2个生长高峰;出生后第一年(尤其前3个月)、青春期。
(2)各器官系统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早,生殖系统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慢;皮下脂肪发育年幼时较发达;肌肉组织则须到学龄期才发育加快。
(3)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对事物的认识也是先观看和感觉事物,认识事物,再发展到记忆、思维分析和判断。
)由简单到复杂。
(4)个体差异:遗传、性别、环境。
女孩青春期比男孩早1-2岁,因此在青春期女孩发育速度较男孩快,之后又被男孩超过。
二、小儿体格发育体重:出生时:3.33±0.39kg(男) 3.24±0.39kg(女)我国2005年九市城区调查-3.3kg(男);3.2kg(女) WHO参考值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1周内,由于奶量摄入不足、水分丢失、胎粪排出,体重可暂时性下降3-9%,3-4日最低点,7-10日回复到出生体重。
如下降幅度>10%或第10天仍未恢复到出生体重,则为病理状态,应分析原因。
体重为最重要、最灵敏。
近期营养状况。
随年龄的增加儿童的体重增长逐渐减慢。
出生后前3个月增长最快,生后3个月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2倍。
1岁时婴儿体重为出生时的3倍。
第1年内婴儿前3个月体重的增加值=后9个月体重的增加值。
体重公式:1-6月:出生时体重+月龄×0.7 3-12月: (月龄+9)/27-12月:月龄×0.25+6 1-6岁:年龄×2+812月:10kg 7-12岁:(年龄×7-5)/2 1-12岁:年龄×2+8身高/身长:反映长期营养状况。
在生后第1年增长最快,平均年增长25cm。
其中前3月增长值约等于后9月的增长值。
第2年增加10-12cm。
2岁以后每年增长6~7cm。
2岁以后每年增长<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身高公式出生时:50cm1岁时:75cm2岁时:85cm2-12岁:年龄×7+75cm囟门:在新生儿,组成头颅的的各骨彼此分离。
儿科护理学重点考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重点考点整理一、儿童生长发育规律1.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一般特点:由快速生长期进入缓慢生长期、四肢先长后长体干、头部相对较大、骨骼生长发育成熟、生殖器官发育等。
2.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体格生长指标(身高、体重、头围等)和功能发育指标(语言、精细动作等)。
二、儿童生理特点1.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呼吸频率较快、呼吸深度较小、外周呼吸道狭窄、咳嗽反射较弱等。
2.儿童心血管系统的特点:心率较快、心脏较小、心音较清、血压较低等。
3.儿童消化系统的特点:消化能力不完善、胃容积小、肠道易发生感染等。
4.儿童泌尿系统的特点:肾小球滤过率较低、尿液浓缩能力差、膀胱容量小等。
5.儿童免疫系统的特点:免疫功能不完善、易感染等。
三、儿童疾病特点1.儿童常见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传染病等。
2.儿童特殊疾病:如先天畸形、遗传性疾病、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
3.儿童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如肺炎、腹泻、脑膜炎等常见儿童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等。
4.儿童心理特点:儿童在疾病过程中常出现焦虑、害怕、娇气等心理反应,护士应了解儿童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四、儿童护理技术1.儿童入院护理技术:包括接诊、综合评估、床边安全、护理记录等。
2.儿童体温测量:包括体温计的选择、体温测量方法的选择等。
3.儿童静脉输液:包括静脉穿刺技术、输液载体的选择、输液速度的控制等。
4.儿童导尿:包括导尿管选择、导尿技术、导尿后护理等。
5.儿童身体护理:包括洗澡、更换尿布、口腔护理等。
6.儿童药物给予:包括药物剂量计算、给药途径选择、药物副作用的观察等。
五、儿童家庭护理1.儿童家庭护理技巧:如家庭环境的调整、家庭常备药品的选择、常见儿童疾病的家庭护理等。
2.儿童家庭护理的意义:儿童属于特殊的群体,他们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有效的家庭护理可以提供更好的康复环境和护理质量。
以上是儿科护理学的重点考点整理,希望可以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整理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健康维护、疾病预防和护理的学科。
它涵盖了从新生儿到青春期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对儿科护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儿童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规律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例如,婴儿先学会抬头,然后才会坐、立、行。
2、体格生长包括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等指标的测量和评估。
体重是反映儿童营养状况最灵敏的指标,出生后前 3 个月体重增长最快。
身高(长)受遗传、营养、睡眠等多种因素影响。
头围在出生时相对较大,1 岁时约为 46cm。
3、神经心理发育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包括感知觉、运动、语言、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如 2 个月的婴儿开始微笑,4 个月能认出母亲,1 岁左右开始说话等。
二、儿童营养与喂养1、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具有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等优点。
母乳喂养应按需哺乳,通常 6 个月内纯母乳喂养。
2、人工喂养当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时,可选择配方奶。
冲调奶粉时要注意浓度和温度适宜。
3、辅食添加随着婴儿生长发育,4-6 个月时应逐渐添加辅食,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
4、儿童饮食营养幼儿和学龄儿童应保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三、儿童预防保健1、计划免疫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
2、定期健康检查通过体检及时发现儿童生长发育中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干预。
3、口腔保健从婴儿期开始,就应注意口腔清洁,预防龋齿。
4、安全教育教导儿童注意交通安全、防火防电、防溺水等,避免意外伤害。
四、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1、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
护理要点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给氧、观察病情变化等。
2、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消化不良等。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整理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健康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的学科。
它不仅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还注重其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以下是对儿科护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儿童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规律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比如,婴儿先会抬头、翻身,然后才会坐、爬、站、走。
2、体格生长(1)体重:是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出生时平均体重约 3kg,前 3 个月体重增长最快,约等于后 9 个月的体重增长。
1 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 3 倍,2 岁时约为出生时的 4 倍。
(2)身高:出生时平均身高 50cm,1 岁时约 75cm,2 岁时约85cm。
2 岁以后身高每年增长 5 7cm。
(3)头围:出生时头围约 33 34cm,1 岁时约 46cm,2 岁时约48cm。
头围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情况。
3、神经心理发育(1)感知觉发育:新生儿已有视觉、听觉,但不敏锐。
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逐渐完善。
(2)运动发育:大运动如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精细运动如抓握、涂鸦等。
(3)语言发育:经历发音、理解、表达等阶段。
二、儿童营养与喂养1、营养需求儿童的营养需求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有所不同。
2、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富含营养物质和免疫因子。
母乳喂养应按需哺乳,初乳富含免疫物质,尤为珍贵。
3、人工喂养如果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应选择合适的配方奶。
冲调奶粉时要注意浓度和卫生。
4、辅食添加(1)时间:一般 4 6 个月开始添加辅食。
(2)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
三、儿童保健1、计划免疫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及时为儿童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
2、定期体检定期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3、口腔保健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龋齿。
(完整word版)儿科护理学重点考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1、小儿年龄分期(7个):①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约40周分3个阶段,妊娠早期为期12周;妊娠中期,13周至28周;妊娠晚期29周至40周。
特点:营养完全依赖母体。
②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之出生后28天止。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特点: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适应能力差,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尤其是围生期)③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
(特点:生长发育最快阶段,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④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
(特点: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自身免疫力低,乳牙出齐,识别能力差,容易发生自伤)⑤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
⑥学龄期:从入小学起到进入青春期前。
⑦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到18-20岁。
2、儿科特点(清楚):1)解剖特点:头部相对较大,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骨骼比较柔软并富有弹性,不易折断,关节发育不完善2)生理特点: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及能量的需求量相对成人多,但肠胃消化功能未趋成熟,容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3)免疫特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健全,预防能力差,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IgG。
3、儿科护理一般原则:1)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2)实施身心整体护理3)减少创伤和疼痛4)遵守法律和道德伦理规范。
第二章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规律:①生长发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婴儿期和青春期发育最快)②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性(神经系统最快、生殖系统最慢)③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④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营养、孕母情况、生活环境、疾病---追赶生长:疾病愈后,小儿升高、体重等短期内加快增长,以弥补患病期间造成的损失)3、生长:一般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改善和功能上的成熟。
儿科护理学复习重点
儿科护理学1,生长:指随年龄的增长,儿童各器官、系统的长大,主要表现为形态变化,可以通过具体的测量值来表示,,是量的改变。
2,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上的分化与成熟,是质的改变,包括情感—心理的发育成熟过程。
3,生理性体重下降: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粪便及水分的排出,可导致体重暂时性下降。
4,坐高:指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3岁以下取仰卧位测量,称顶臀长。
5,性早熟:女孩在8岁以前,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
6,儿童计划免疫: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婴幼儿体中,以确保儿童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6,优质蛋白:蛋白质氨基酸的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的模式接近的食物,生物利用率高,称为优质蛋白。
7,分离性焦虑:指由现实的或预期的与家庭、日常接触的人、事物分离时引起的情绪低落,甚至功能损伤。
8,脱水:dehydration: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除失水外,尚有钠、钾等电解质的丢失。
9,等渗性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正常。
10,低渗性脱水:多见于营养不良伴慢性腹泻、腹泻时补充非电解质溶液过多时。
电解质丢失比例大于水的丢失,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正常。
10,高渗性脱水:水丢失比例大于电解质的丢失,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正常。
多见于腹泻伴高热、不显性失水增多而补水不足。
11,多见于腹泻伴高热,不明显性失水增多而补水不足,口服或静脉输入含盐过高液体时。
水丢失比例大于电解质的丢失,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正常。
12,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259~293天的新生儿。
13,早产儿:指胎龄<37周(<259天的新生儿。
儿科护理学重点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1.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 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科学2.儿科护理学的任务: 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小儿, 对小儿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 以增加小儿的体质, 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 提高人类的整体健康素质。
3.儿科护理学范围:正常小儿身心方面的保健、小儿疾病的预防和护理, 并与儿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有着广泛联系。
4.胎儿期: 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 怀胎8周为胚胎期, 是小儿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
妊娠早期, 12周。
是小而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
流产或先天畸形的高发期。
妊娠中期, 13至28周。
肺泡结构基本完善。
妊娠晚期, 29至40周。
肌肉脂肪的累积。
5.新生儿期: 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天止称新生儿期。
围生期: 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包括了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期, 死亡率最高。
6.婴儿期:出生后到满一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生长发育第一次高峰。
头长占身长的1/4.6个月以后, 胎盘获得的被动免疫逐渐消失, 自身免疫功能尚不成熟, 应有计划的预防接种。
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
7.幼儿期:1周岁后-3周岁前为幼儿期, 智力发育较前突出。
防病是保健重点。
8.学龄前期: 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
加强早期教育9.学龄期: 从小学起(6-7岁)到进入青春期(12-14周岁)为止。
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已接近成人。
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
应注意预防近视、龋齿、端正姿势。
10.青春期: 从第2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 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第二个生长高峰。
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的问题。
11.对营养物质及能量的需求相对比成人多, 但胃肠消化功能不成熟。
12.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IgG, 六个月后降低, 到6-7岁达到成人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儿科护理重点整理第二章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⑴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头三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⑵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的较早,生殖系统最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回缩;⑶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高级到低级,由简单到复杂;⑷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第三章:1、简述青春期少年保健的主要内容:(试题里有,但书上没画重点)1)营养保健:青春期生长发育较快。
需要增加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良好的个人卫生,充足的睡眠,以及体格锻炼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3)继续防止急性传染病以及沙眼、龋齿、近视眼、寄生虫和脊柱弯曲等疾患4)预防运动创伤、车祸、溺水,以及打架斗殴造成的意外伤害。
家长。
学校和保健人员都有责任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
第四章1、简述母乳喂养的优点:(1)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2)增加婴儿的免疫力(3)简便、卫生、经济:母乳温度适宜,不易污染,经济方便,随要随哺(4)增进母婴情感交流:婴儿安全感、信任;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建立亲密的母子关系(5)哺乳对母亲有利:产生催乳素、抑制排卵。
2、母乳喂养的禁忌症母亲感染HIV,患有严重疾病如活动下肺结核、糖尿病、严重心脏病等应停止哺乳。
乙型肝炎并非哺乳禁忌。
半乳糖血症的婴儿禁忌母乳喂养。
3、婴儿辅食的添加原则1)时间:一般在小儿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2)方式: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
3)质量:单独制作,保证质量,不能以成人食品代替4)要求:患病期间不添加新的辅食。
添加辅食后观察小儿大便情况。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4、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1)选用适宜的奶嘴2)测试乳液的温度3)避免空气吸入4)加强奶具卫生5)及时调整奶量第五章1、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识记内容)(一)体液的总量和分布: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越多(间质液比例高)(二)体液的电解质组成与成人相似(三)水代谢的特点1.水的需要量相对较大,交换率高,缺水耐受力差,易脱水2.体液平衡调节功能不成熟2、静脉补钾的注意事项1)见尿补钾2)静脉补钾浓度不超过0.3%,切忌静脉推注3)每日滴注时间不应小于8h4)一般补钾需要持续4-6天5)剂量:每日3~4mmol/Kg3、儿童用药特点(属于识记内容)(一)对药物的代谢及解毒功能较差:氯霉素-灰婴综合征(二) 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神经中枢:吗啡、洛贝林(三)不同年龄的儿童药物的毒副作用也有所差异:退热药-虚脱;四环素-四环素牙;滴鼻净-呼吸暂停(四)胎儿、乳儿可因母亲用药而受到影响(五)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利尿剂-低钠血症或低钾血症4、液体疗法的实施(PPT上红色标记)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浓后淡、见尿补钾、抽搐补钙补液“三定”:定量、定性、定时补液总量: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生理需要量综上,第1天补液总量为: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50~180ml/kg第2天以后的补液,一般只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于12~24小时内均匀输入,能口服者应尽量口服。
5、简述口服给药的注意事项(按照试题写的)1)口服法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多用溶剂、滴剂,可适当添加糖浆以矫味,片剂要压碎后再喂。
2)给小婴儿喂药时应将小儿抱起使之成半卧位,用小勺慢慢将药液从口角灌入,有困难者可用拇指及食指紧按两额,使上下颌分开,将小勺留在上下齿之间,直至将药咽下去为止。
3)较大儿童鼓励自己吃药4)注意:①不可混于奶中哺喂②应在喂奶前或两次喂奶之间喂药6、分离性焦虑和失控感应该是考查名词解释,后面有分离性焦虑(separation anxiety):分为三个阶段(1)反抗期(protest):哭闹、拒绝(2)失望期(despair):沮丧、顺从,退化现象(3)否认期(denial) :能克制情感,配合诊疗,信任关系破坏,影响人际交往失控感(loss of control):(1)婴儿期:不安全感(2)幼儿及学龄前期:强烈反抗,明显退化行为(3)学龄期:对恐惧产生失控感(4)青春期:挫折和愤怒,对外部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难以接受第六章1、简述正常足月儿的外观特点精品文档.精品文档、足月儿出生时的原始反射2 早产儿上述反射常引不出)拥抱反射 4)觅食反射2)吸吮反射3)握持反射1、足月儿几种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3①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初生数日内,因进食减少、水份丢失、胎粪排出、出现体重下降,但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10一般不超过10②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一般生后 14天消退。
5天最明显,10~2~3天开始出现,4~④口腔内改变:马牙和螳螂嘴⑤假月经⑥粟粒肿③乳腺肿大、早产儿的护理措施4%%-65℃,相对湿度在1)维持体温稳定(保暖):24-2655 ,尽早开奶,以防止低血糖合理喂养2) 3)维持有效呼吸(呼吸管理) 4)密切观察病情)预防感染5 )健康教育6 7)发展性照顾 5、胸部物理治疗次。
目的:预防或治疗肺内分泌物堆积,促进12:1)翻身适用于有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每小时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受压部位肺扩张2)叩击拍背:适用于肺炎、肺膨胀不全、气管插管及拔管后患儿目的:通过胸壁的震动,促进肺循环,使小气道内的分泌物松动,易于进入较大的气道,有助于吸痰6、新生儿复苏方案复苏方案—“ ABCDE ”方案A (airway) 通畅气道B (breathing) 建立呼吸C (circulation) 恢复循环D (drug) 药物治疗E (evaluation ) 评价初步复苏:A+B+C+触觉刺激。
整个步骤需在20秒内完成。
D药物治疗: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应用7、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一)胆红素生成多(二)运转胆红素的能力不足(三)肝功能发育未完善,导致红细胞摄入胆红素能力差,排泄能力差啊(四)肠肝循环增加,重吸收未结合胆红素增加8、加重黄疸的诱发因素:饥饿、缺氧、胎粪排出延迟、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9、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强呼吸道管理2)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维持PaO260~80mmHg3)维持体温正常4)供给足够的能量及水分5)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急救准备10、新生儿脐部、皮肤黏膜护理①脐带脱落前应注意脐部纱布有无渗血,保持敷料不被尿液污染;脐带脱落后应注意脐窝有无分泌物及肉芽,保持干燥。
②脐部创面有少量澄清渗液者先用75%酒精擦拭再用95%酒精涂抹创面③局部有脓性、血性分泌物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后再用碘伏涂抹并保持干燥④有肉芽形成者,可用硝酸银溶液点灼。
1)PPT上脐部的护理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皮肤护理2)预防感染- 勤洗澡,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勤换尿布,防止红臀或尿布疹发生保持脐带残端清洁和干燥口腔黏膜不宜擦洗衣服宜宽大,质软,不用钮扣选用柔软、吸水性强的尿布、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特点:11周内消退,24-5天达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1)生理性黄疸的特点:生后2-3天出现, 3-4早产儿可延迟至周。
2)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24小时内出现。
1、黄疸在出生后mol/L 85μ2、黄疸程度重,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周;>2周,早产儿>43、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黄疸退而复现;4 。
μmol/L5、直胆>2612、简述新生儿重症监护的对象 1)需要进行呼吸管理的新生儿2)病情不稳定、需要急救的新生儿 <1500g 的所有新生儿 <28 <30 胎龄周、生后 48 小时内,或胎龄周、出生体重3) 小时内的患儿4)大手术后,尤其是术后24 严重器官功能衰竭及需要全胃肠外营养、换血者5)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3、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1)不同时期,表现不同早期:胎动增加,胎心率加快≥160次/分晚期:胎动减少或消失,胎心率减慢<100或停搏,胎粪排出,羊水污染呈黄绿或墨绿色2)程度不同,表现不一轻度:全身青紫,呼吸表浅、肌张力增强或正常重度:全身苍白,呼吸微弱或无呼吸,肌张力松弛14、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措施:1)复苏:—严格按照A→B→C→D步骤进行,顺序不能颠倒—复苏过程中严密心电监护—复苏后监护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肤色和窒息所导致的神经系统症状,注意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大小便异常、感染和喂养等问题2)保暖3)家庭支持15、Apgar评分法:重度窒息:0~3分轻度窒息:4~7分正常:8~10分16、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表现:1)黄疸 2)贫血 3)肝脾肿大 4)胆红素脑病(核黄疸)17、胆红素脑病四联症:①手足徐动;②眼球运动障碍;③听觉障碍;④牙釉质发育不良。
18、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病因:寒冷、早产、感染和窒息;19硬肿发生的顺序:小腿-大腿外测—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硬肿的特点:红、肿、硬、亮。
DIC。
潜在并发症:肺出血、护理措施:⑴积极复温:①轻中度患儿用温暖襁褓包裹,置余温暖环境中,加用热水袋保暖;②⑷密切观察病情:⑶预防感染④病情观察。
⑵保证热能供给早产儿置于温箱中③其他复温措施、硬肿范围及程度、患儿面色。
R、PT、BP、、复温20以恢复和保持正常目的是在体内产热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环境温度(减少散热或外加热),体温。
小时内恢复126~:减少散热使体温回升。
于中性温度的暖箱中,TA-R1)若肛温>30℃,≥0时正常体温。
~121℃时当肛温2)<30: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的暖箱中进行复温。
每小时提高箱温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5℃,不超过34℃,12 ~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然后根据患儿体温调整暖箱温度。
3)如无上述条件者,可采用温水浴、热水袋、电热毯或母亲怀抱等方式复温,但要防止烫伤。
21、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表现:1)生后6小时内出现呼吸窘迫、呼吸急促(>60/min)、鼻翼扇动、呼气性呻吟、吸气三凹征、发绀2)呼吸窘迫呈进行性加重是本病特点3)可出现肌张力低下,呼吸暂停甚至出现呼吸衰竭4)生后第2、3天病情严重,72小时后明显好转22、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要点:1)纠正缺氧: 根据患儿情况可予头罩吸氧、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吸氧(CPAP)、气管插管、机械呼吸2)替代治疗:表面活性物质制剂的使用3)维持酸碱平衡:呼吸性酸中毒以改善通气为主;代谢性酸中毒用5%碳酸氢钠纠酸治疗4)支持治疗:保证液体和营养供给23、肺透明膜病的供氧:①头罩用氧②C PAP的调节方法:氧流量为3~5L/min, 压力为4~5cmH2O, 必要时每分钟增加2 cmH2O,当压力为10 cmH2O,氧饱和度为60%,氧分压仍<50mmHg应使用人工呼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