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案例
中华五千年中以失败而告终的北伐战争故事
![中华五千年中以失败而告终的北伐战争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462ac4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6b.png)
中华五千年中以失败⽽告终的北伐战争故事 北伐,泛指中国历史上由南向北的⼤规模战略攻击,现代史中常特指1926年⾄1928年间发⽣的国民⾰命军北伐,由国民⾰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使得中国⼤陆统⼀在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之国民政府旗下。
下⾯⼩编给⼤家带来中华五千年中以失败⽽告终的北伐战争故事。
北伐战争 “北伐”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是⼀个挺时髦的词,它往往代指历代南⽅政权为恢复中原、越过长江黄河天堑、统⼀全国的举动。
但实际效果往往差强⼈意,⼤多以失败⽽告终。
说明历史上中国的北⽅⽆论是政治、军事、经济实⼒都明显⾼于南⽅,南⽅统⼀全国的条件与时机还不成熟。
本⽂将历史上历次失败的北伐简要列出,供读者参考。
东晋时期祖逖北伐 当时东晋政权刚刚建⽴,北⽅流亡到江南的⼈们为了恢复家园进⾏北伐。
⼈物⾸推祖逖,当时司马睿⼀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的⼝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私家的军队共⼀百多户⼈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光复成功,就像⼤江⼀样有去⽆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招募了⼆千多⼈然后继续前进。
经过4年多的苦战,祖逖率领的北伐军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失地,使⽯勒不敢挥兵南向。
太兴四年(321),正当祖逖抓紧积⾕练兵,准备进军河北时,东晋朝廷派戴渊都督北⽅六州诸军事指挥逖军,并扼制逖军后路。
同时东晋统治者内部⽃争⾮常激烈。
这些情形,使满腔热忱的祖逖忧愤成疾,病死军中。
北伐功亏⼀篑,北⽅领⼟为后赵⽯勒所得。
东晋时期桓温北伐 祖逖北伐失败后,东晋权⾂桓温为了建功⽴业、树⽴⾃⼰在朝廷中的威信也进⾏了北伐。
永和三年(347年),他率军⼊蜀,灭了氐⼈李⽒的汉国,声威⼤振。
后来他曾三次北伐。
第⼀次是在永和⼗年(354年),他亲率步骑四万余⼈,连破氐族苻健军,直抵霸上(今陕西长安东)。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31d15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4.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北伐战争》学科:历史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经过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难点:北伐战争的过程及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2. 运用史料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经过。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国民大革命的原因。
2. 讲述北伐战争的原因:讲解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引出北伐战争的必要性。
3. 分析北伐战争的过程:让学生阅读史料,了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就。
4. 总结北伐战争的意义:强调北伐战争对国家统一和民族解放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北伐战争原因和意义的掌握情况。
2. 讲述北伐战争的过程: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就。
3. 分析国共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国共合作对北伐战争胜利的贡献。
4. 案例分析:以某一战役为例,让学生分析国共合作在战役中的作用。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意义,分享各自观点。
6. 总结:强调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号召学生学习爱国主义精神。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史料,绘制一幅北伐战争形势图。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北伐战争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
4. 课堂小测:通过课堂小测,了解学生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d71ec3daf45b307e8719733.png)
第11课北伐战争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上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下接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的三大武装起义。
主要介绍的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
重点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问题。
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及北伐战争中表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对学生有重要思想教育意义。
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视频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国民革命歌》歌词,同时播放视频歌曲•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教师:上面这首歌曲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究竟发生了哪些大事?今天让我们走进11课北伐战争,共同感受那段令人振奋而又震惊的岁月!导入(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歌曲,能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80d9619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8.png)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本课主要内容有: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原因、过程及影响,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对、共和观念有所认识。
但对于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这些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掌握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过程及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
2.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剖析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资料:收集与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相关的资料,用于教学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于北伐战争原因、过程及影响的关键信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给出几个讨论题目,如:a.北伐战争的原因是什么?b.北伐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c.北伐战争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北伐战争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分析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共46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58e4b6733687e21af45a9e7.png)
孙中山: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深感国民党已经丧失了当年革命的勇气。 国民党急需改组,补充新鲜血液,吸收年 轻、朝气蓬勃的人。 共产党: 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 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是 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是首先考虑的对象。
3.统治全国:
1927年下半年,宁汉合流,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 京。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北伐,张作霖退往东北, 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 统一了全国。
1、大革命期间有不少将领称蒋介石为“校 长”,这里的“校”是指( ) A、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B、黄埔军校 C、西点军校 D、抗日军政大学 2、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突出的革命成果是 ( ) A、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B、国民政府建立并迁都武汉 C、建立了一支几十万人的国民革命军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北伐的胜利进军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个目的(北伐) 统一全国 三个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两个主战场 一支先锋 三个战役
湖南、湖北 叶挺独立团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武昌战役
推进路线(河流) 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奉系:张作霖 兵力35万
黑 吉 辽
北京
直 隶
山东
河南
安 江苏 徽 浙江
上海
湖北
湖南
江
西
北 伐 战 面对强大的 争 军阀,国民 前 政府该如何 形 北伐呢? 势 及 对 象 图
福建
广西
广东
直系:吴佩孚 兵力20万
孙传芳 兵力20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十一课北伐战争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十一课北伐战争优秀教案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2b5cf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3.png)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十一课北伐战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中主要战役的经过及英雄人物的事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共合作,那么国共合作后,他们共同进行了哪些斗争呢?(2)学生回答:北伐战争。
2.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北伐战争中的战役或英雄人物进行深入研究。
(2)小组讨论,整理研究成果,准备进行汇报。
4.课堂展示(1)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研究成果。
5.案例分析(1)让学生观看北伐战争相关视频,了解战役经过和英雄人物事迹。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7.作业布置(1)让学生结合课文,梳理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北伐战争中英雄人物的事迹报道。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了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课后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了解程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了解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在课堂展示和作业完成中,表现出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北伐战争》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
![《北伐战争》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6e606b3c77da26925c5b02b.png)
《北伐战争》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基本技能。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解决办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资源】①多媒体设备(或投影仪)。
②图片:孙中山的头像;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3b3cf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f.png)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和主要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和历史意义。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背景国内外形势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2. 北伐战争的过程战争的组织和部署重要战役和战斗战争的推移和转折3. 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消灭封建军阀统一中国的局面推动国共合作4. 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对国共关系的发展对国家现代化的进程5. 北伐战争的评价历史功绩和不足之处后人对北伐战争的研究和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重要战役和战斗,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具体情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 图片展示法:展示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战争过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北伐战争的过程:详细讲述战争的组织、重要战役和战斗,以及战争的推移和转折。
3. 分析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引导学生了解战争对封建军阀的消灭、统一中国的局面以及推动国共合作的作用。
4. 探讨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讲解战争对中国革命、国共关系和国家现代化的影响。
5. 评价北伐战争:分析战争的功绩和不足之处,介绍后人对战争的研究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北伐战争的评价和理解。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观看北伐战争纪录片,增强学生对战争的直观认识。
2. 安排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资料和文物。
3.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北伐战争中的不同角色,如士兵、民众、将领等,通过情景再现的形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战争过程和人物特点。
七、教学资源1. 北伐战争纪录片、电影片段等音视频资料。
《北伐战争》ppt课件(41张PPT)精选全文
![《北伐战争》ppt课件(41张PPT)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022fc3b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1.png)
二.北伐胜利进军
二.北伐胜利进军
2.北伐目标
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军阀
控制地区
兵力
吴佩孚
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的一部
20万
孙传芳
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20万
张作霖
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山东、察哈尔和直隶
35万
北伐战争前形势图
直隶
广东
广西
湖 南
北伐战争成功与失败?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右图漫画《同去,同去砍人去!》
蒋
汪
青红帮
材料二:“1926年9月,英国军舰公然炮击进攻武汉的北伐军……各帝国主义集结在上海……随时准备进攻北伐军。”
材料三:马林和陈独秀:中国革命目前的任务,只是进行国民革命,国民党是代表国民革命运动的党,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陈独秀下令将纠察队全体解散。所有枪支,交存政府。
B
正确的战略方针
材料三:针对敌我兵力悬殊的形势,国民革命军在以加伦为首的苏联军事顾问的建议下,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援助,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简史》
2、中共三大
3.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①时间、地点:
1924年1月,广州。
②主要内容:
a通过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主张;b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c确定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
③影响: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政治基础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权
民生
国共合作的实现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5901a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a.png)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主要介绍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及合作后的成果: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史实,这部分内容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本课内容重点在于强调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带来的成果,讲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年多的学习历史的经历,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但在大历史背景中了解历史事件的意识还不够强;掌握了一定的历史表述能力,但总结和动手能力还须提高;对胜利的原因分析有了一定的直接经验,可以给他们机会自己总结;对于历史事件的成功与否有了一定的判断标准的认识,有利于独立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思路】本课的史实包括: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及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等,对这些基本史实的内容,采取的处理方式是让学生课前预习,独立完成导学案,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如国共两党为什么合作、北伐为什么会胜利进军、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等深层次问题,采取的处理方式是教师提示思考思路或提供材料,让学生思考、交流、解答,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最后,引导学生探讨“今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该怎么做?”及从“国共两党从合作到破裂,我们得到什么认识?”等问题,升华教学主题。
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3.通过分析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dda71143323968011c924e.png)
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教材分析:本课以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涌动、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破裂为主要内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的过程中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本课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才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所以,在单元教学中,本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收集和讲述北伐战争的小故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展示自我的意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系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史实,使学生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北伐胜利进军。
难点: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黄埔军校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
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
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课:北伐战争,了解那段悲壮的历史。
(二)教师引领,探究新课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原因: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中共三大的召开时间:1923年6月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北伐战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03e77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15.png)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生动展现了北伐战争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全貌。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了解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北伐战争对于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国共合作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好教材、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北伐战争的插曲《国民革命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然后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北伐战争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重要战役和人物。
同时,教师简要讲解战争过程,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情况。
然后,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讨论国共合作的作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
北伐成功的案例
![北伐成功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d5f271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e.png)
北伐成功的案例
北伐成功是指指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统治的朝代被汉族人建立的南朝取代的历史事件。
其中,以刘裕领导的宋朝北伐成功最为著名。
以下是北伐成功的案例:
1.刘裕领导宋朝北伐
宋武帝刘裕在416年开始北伐,417年攻占了南朝梁的都城建康,结束了四百多年的南北分裂状态,统一南北,建立了南朝宋。
刘裕领导的北伐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北伐战争之一,奠定了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基础。
2.南华山之战
南华山之战发生在北朝南北朝过渡时期,南朝梁武帝萧衍率领大军北伐北魏,最终成功攻占了北魏的都城洛阳,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第一座都城被南方军队攻陷。
南华山之战标志着隋唐时期之前南北统一的开始。
3.隋朝北伐
隋朝开皇年间,大舜为北周凉州总管,乘机挑起叛乱,杨坚趁机征召大舜,派他进攻刘黑闼,大舜露出马脚,脱离隋军,趁空袭击后方,让隋军陷入了困境。
但杨坚依然坚定其北伐决心,组织大规模的军队并得到各地居民的支持,成功收复了北方失地,并在隋炀帝时期统一了中国。
以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三次北伐战争,这些成功的案例展现了中国军事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也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社会和军事环境。
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案例二
![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案例二](https://img.taocdn.com/s3/m/abecc95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8.png)
(4)作战部队及英雄人物: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 被誉为“铁军”,叶挺。
(5)进军路线 :广州 湖南、湖北 江西 南京、 上海
(6)成果: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 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 的主力,震动全国。
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 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 鲜血液。
革命者来
升
贪
官
生
发
畏
财
死
请
勿
往
入
他
斯
处
门
(1)背景: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苏联和中 国共产党的帮助。
(2)基本概况:①时间:1924年5月。 ②地点: 广州黄埔。③创办人:孙中山。 ④领导人物:军校总理孙中山、 校长蒋介石等,周恩来不久后 担任政治部主任。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务组 1924年1月
根据简报的内容可以看出,大会主要介绍了哪 些方面?
会议基本情况、会议内容、会议影响。
请问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还 有哪一方面的内容需要我们去掌握?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
(1)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 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强、除军阀,而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于 1924年国共合作的实现,结束于1927 年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那么,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呢?它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同学们,这两幅图片反映了哪一次会议的场景?
深入学生心理的《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调研案例
![深入学生心理的《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调研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e66318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04.png)
深入学生心理的《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调研案例引言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由于历史学科本身的复杂性和跨学科性,教师在历史教育中需要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复杂。
同时,学生的认知、情感、道德和社交发展等因素也会影响历史教育的效果。
深入了解学生心理,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和需求的历史教案,可以提高历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以北伐战争为例,探讨如何从学生心理出发,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历史教学案例,提高历史教育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学的核心,也是设计教案的基础。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层次、情感需求和社交互动,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本例中,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时间、地点、参战方等基本信息。
2.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掌握历史分析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和策略教学内容是历史教学的基础。
历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是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形成舞台式教学,通过故事、战争相关事迹、个人经历、地图等有趣的方式传达历史知识。
教师需要尝试多种教学策略。
在本例中,教学内容如下:1.历史背景:介绍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为学生铺垫北伐战争的背景。
2.北伐战争的过程和影响:以北伐战争的计划、实施、进展、胜败、和平谈判和结果等方面为主线,让学生深入了解北伐战争的经历和影响。
3.历史分析和研究方法:通过研究文献和翻找历史资料,让学生知晓如何使用文献、地图等相关资料以及如何进行历史分析和研究。
4.社会发展与历史战争:通过讨论当代战争的发生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让学生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战争。
教学策略和手段如下:1.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知不断深入,并促进其情感和思维的发展。
2.舞台式教学:将枪炮战争情节以场景式呈现,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历史事件。
3.文献翻阅和整理:通过研究各种历史文献和地图,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场景和人物的认知。
北伐战争小剧本
![北伐战争小剧本](https://img.taocdn.com/s3/m/ea49804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e.png)
《北伐风云》小剧本角色: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蒋介石:北伐军总司令。
周恩来:中共代表。
吴佩孚:北洋军阀。
孙传芳:北洋军阀。
张作霖:北洋军阀。
北伐军战士若干。
百姓若干。
第一幕:决策时间:1926年地点:广州孙中山(严肃):如今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必须进行北伐,统一全国,实现民主共和。
蒋介石(立正):谨遵总理遗命,定当率北伐军奋勇作战。
周恩来(坚定):中国共产党将全力支持北伐战争,为实现国家统一和人民幸福而努力。
第二幕:出征时间:1926年夏地点:广州蒋介石(振臂高呼):北伐军将士们,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未来,出发!北伐军战士们(齐声高呼):打倒军阀,统一全国!第三幕:激战吴佩孚时间:1926年秋地点:湖北战场吴佩孚(嚣张):哼,北伐军不过是乌合之众,我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北伐军战士(英勇无畏):冲啊!为了胜利!经过激烈战斗,北伐军击败吴佩孚主力。
第四幕:对决孙传芳时间:1926年冬地点:江西战场孙传芳(怒目圆睁):我孙传芳岂会轻易败北。
北伐军战士们(奋勇向前):杀!北伐军再次取得重大胜利,孙传芳势力遭受重创。
第五幕:形势变化时间:1927年地点:上海周恩来(忧虑):蒋介石的野心日益暴露,我们必须保持警惕。
蒋介石(暗自盘算):北伐即将成功,我的地位也将更加稳固。
第六幕:危机四伏时间:1927年春地点:南京张作霖(冷笑):看你们能蹦跶多久。
蒋介石开始背叛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北伐战争形势急转直下。
第七幕:希望仍在时间:1927年以后地点:各地周恩来(坚定):虽然北伐遭受挫折,但革命的火焰不会熄灭,我们将继续为了国家和人民而奋斗。
百姓们(充满期待):希望早日迎来和平与安宁。
(落幕)。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北伐战争》教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北伐战争》教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87e813f111f18583d05a66.png)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班级姓名教师寄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学习目标:1、知道北伐的背景,过程。
熟记北伐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并分析北伐胜利的原因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2、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习本课,增强建设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黄埔军校1、国共第一次合作:___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___召开,标志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的合作。
2、创建:___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在___创办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简称“”校长;政治部主任:作用:培养了大量的____人才,为建立____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目的:为了推翻的统治,。
北伐战争:___年北伐战争开始,主战场在___和___,主要针对___、___、___三个军阀。
任北伐军总司令,第四军___独立团英勇善战,取得___、___和___的胜利。
不到半年,北伐军就从___流域打到___流域。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___、___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______也破裂了。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间:___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___成立“国民政府”。
政府性质:代表_________的利益。
(二)合作探究1、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2、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方面: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联合绞杀。
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主观方面:陈独秀及共产国际代表妥协退让,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
这是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3、国民革命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一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二是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北伐战争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北伐战争的著名战役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a2db733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0.png)
北伐战争的著名战役有哪些在北伐战争中,著名的战役有哪些?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北伐战争的著名战役有哪些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北伐战争著名战役:汀泗桥战役一九二六年五月,国民革命军在北伐征战的征途中曾在咸宁的汀泗桥、咸宁县城、贺胜桥与直系军阀吴佩孚的军队进行过激烈战斗。
其中的汀泗桥战役威震中外,闻名寰宇,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北伐战争由叶挺独立团一九二六年五月二十日奉命进入湖南,增援唐生智部而拉开序幕。
七月九日国民革命军正式誓师北伐,当时国民革命军的军事力量与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三大军阀相比,显然是敌强我弱。
据此,北伐军采取了先打吴佩孚,再打孙传芳的战略部署。
于是,国民革命军入湘作战,攻克湖南以后便迅速形成挺进湖北、直逼武汉的态势。
为了打开通往武汉的道路,肃清湖北境内的军阀,国民革命军分几路军向武汉进逼,其中以共产党人叶挺率领的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从湖南进入湖北后,从蒲圻的中伙铺、官塘驿一带一直追敌至咸宁汀泗桥与敌人展开了激战,史称汀泗桥战役。
北伐战争著名战役:贺胜桥战役为了挽救直系军阀败亡的厄运,吴佩孚调重兵退守另一军事要隘——贺胜桥。
1926年8月27日,叶挺独立团在攻克咸宁后,向贺胜桥乘胜追击。
吴佩孚亲自率军主力赶赴贺胜桥迎战。
8月30日拂晓,叶挺独立团在杨林塘猛攻突入敌人主阵地,向桃林铺攻击前进。
战斗十分激烈,双方展开了肉搏战。
独立团很快突破了敌方防线,向纵深推进。
吴佩孚部从侧翼友军阵地反击,企图对叶挺独立团实施包围,独立团遭到敌军三面炮火的袭击,伤亡很大;第10师第28团和第12师第36团适时增援,协力抗敌,突破吴佩孚部桃林铺防线,向贺胜桥发展进攻。
第7军攻占王本立后,迅即向贺胜桥东侧的南桥攻击。
吴佩孚部正面失利加上侧背受敌,全线动摇,吴佩孚的督战队连杀数位旅团级军官,仍不能挽回败局。
最后独立团从正面攻克了吴佩孚的指挥阵地,吴佩孚乘专列仓皇逃往武昌,手下军队纷纷溃退。
部编历史八上《第15课 北伐战争》[杨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部编历史八上《第15课 北伐战争》[杨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https://img.taocdn.com/s3/m/494d076c76c66137ef061927.png)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沈阳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学校杨晓丹一、教学思想及理念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二、教学内容(1)内容: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的第一课《北伐战争》。
讲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及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目的使学生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2)教学重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的失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识读《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史实,使学生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学情分析:由于北伐战争与学生生活的交叉点很少,因此学生难以对历史事件形成完整准确的认识,这就需要课外资源的补充作依托,教师的讲解作辅助,如“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原因”。
学生的思维意识需要进一步培养,对问题的分析还不够全面细致,教师的点拨引导非常必要。
(2)教学难点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1)教学资源: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需要,选择了照片资源,地图资源,音乐、视频资源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播放《国民革命歌》的前奏,请同学们猜测是哪首歌?由学生们都熟悉的《两只老虎》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介绍和它旋律一样的《国民革命歌》,听歌看词,找处歌词中的不理解的词语:列强、军阀、国民革命,进入本课的新课讲授设计意图:将歌曲与历史事件紧密结合,切入本课学习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探究本课的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北伐战争》案例
----- 宜城市龙头中学赵廷红
一、课程标准
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两历史事件,通过丰富
的联想,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感知大革命的时代特征。
2.识读"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讲述英雄故事,加强对北伐战争过程的
感性认识。
3.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背景及其政策的了解,初步认识南京国民
政府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科书的小字、史料、形势图及人物肖像图等,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创设逼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感悟惊心动魄的大革命时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大革命时代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使学生认识到先烈们的壮举是顺应时代发展、敢为人先的英勇行为,培养学生立报效祖国志、做现代文明人的情感。
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做出正确判断。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四.教法与学法: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
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大家认识这些人物吗?他们可都是著名的黄埔军校的第一期毕业生,在北伐战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踏着这些革命先行者的足迹,重走北伐路,去探寻北伐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
教授新课。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节课的历史背景。
请同学们看资料,注意提取有效信息。
(播放有关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资料)。
生: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
国共合作以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师:国共合作的第一个产物就是黄埔军校的建立。
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 "黄埔军校"。
(展示幻灯片)请同学们自读52页第一段大字,解决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军校建立的时间和地点)。
生: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师:军校由谁担任校长?由谁担任政治部主任?
生:蒋介石。
周恩来。
师: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呢?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展示幻灯片)生: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军校校门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
革命者来"。
师:(展示幻灯片)从这幅对联我们可以看出,想升官发财的,贪生怕死的请不要进黄埔军校,军校招收的是那些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也就正如对联横批中说的"革命者来"。
这就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
那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一所培养革命者的学校呢?请同学们阅读52页最下面一段小字,找出答案。
生:孙中山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师:那黄埔军校的创办,为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起到了什么作用?生: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师:也就为北伐做好了军事上的准备。
我们来学习第二部分内容:(二)、北伐胜利进军。
请同学们自读53页前三行,解决大屏幕上的四个问题。
(展示幻灯片)生:......
师:那北伐开始后,它的战况怎样呢?(展示幻灯片,提出自读要求并请学生叙述北伐过程。
)
生:......
师:通过大家刚才自读教材以及讲述北伐的过程,可以看出北伐军作战怎样?(英勇。
)北伐军中有一支著名的部队就是他们的代表。
是(叶挺独立团)。
53页小字部分就是一个有关叶挺独立团的故事。
请同学们自读一遍。
这个故事很感人,我把它改编成了话剧。
同学们看大屏幕。
(展示幻灯片)如果我请你表演其中一个角色,你应该怀着一种什么心情去塑造他呢?请同学们考虑一下。
1分钟后,我们请四位同学来表演这个话剧。
(指导学生表演)
......
这四位同学表演的很好,充分表现出了北伐官兵那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剧中人物都是共产党员,由此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看出共产党员在北伐中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共产党员不仅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还积极领导工农运动,支援北伐。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声势震动了全国。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内容,说一说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展示幻灯片,指导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总结。
学生能够答出北伐军英勇善战和工农运动的支援,但应提醒学生:北伐是在国共合作下进行的,离不开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
)
然而,就在北伐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进入高潮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展示关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片段。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北伐胜利进军的时候,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却公开叛变革命。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师:请同学们迅速阅读最后一段,解决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
(展示幻灯片)
生:1927年4月。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师: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也破裂了。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的内容学完了,我们把它回顾一下。
大家还记得这节课一开始播放的资料记录了哪次会议吗?(国民党一大)这次会议标志着......(展示幻灯片)国共合作的第一件产物就是......(展示幻灯片)请同学们回忆括号里的几个知识点,看谁回答的又快又准。
......
黄埔军校的创办,为北伐做好了军事准备。
(展示幻灯片)请同学们回忆括号里的几个知识点,看谁回答的又快又准。
......在北伐胜利进军的关键时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展示幻灯片)请同学们回忆这两个知识点,看谁回答的快。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也破裂了。
(五)、课堂练习:同学们可以结合这个图示进一步理解、掌握本课内容。
下面,我们再通过几道练习题巩固一下对本课内容的掌握。
1、关于黄埔军校的综合选择题。
2、关于北伐的综合选择题。
学生回答出答案即可。
3、对于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有两种观点。
(展示幻灯片,指导学生讨
论。
)
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旧军阀,但随着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
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代表者。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改变,所以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4、关于国民革命失败原因的选择题。
指导学生讨论。
从这道题目可以看出,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应从敌我两方面去寻找答案。
从敌人方面来说......,从共产党方面来说......。
结束语:今天我们回顾了国民革命从兴起、高潮到失败的历史过程,我们深知,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是惨痛的。
但是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吓倒。
他们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投入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
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