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题及答案
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考试复习题汇总
![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考试复习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804a155f5335a8102d2205b.png)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填空1.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2.埃里克森认为在自主对羞愧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
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促进儿童情感自主性的发展。
3.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__观察_______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
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___社会技能___的方法。
4.代币疗法可能使强化的作用更加有效,尤其是对群体行为问题更实用矫治时,采用代币疗法,能使管理更方便,也能保证指导计划的一致和有效。
5.方向性原则保证了教育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_价值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___合宜性_。
6.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说明了童年__早期经验__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
7.教育目标的提出通常有知识、能力和_情感_三个维度。
8.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
9.社会测量法是确定某一特定群体内人际关系及该团体内人际关系相互作用模式的一种研究方法。
10.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
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等。
11.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有:持久性的困难、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不理会现实、幼儿生活中存在客观困难。
12.讨论法是指教师指导学前儿童就某些社会性问题、现象、事物相互启发、交流意见的方法。
13.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简答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简答题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b8987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5.png)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5 )—、简答题1.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情感支持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答:情感支持原则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与学前儿童闯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坚持这一原则是因为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具有强烈的情感驱动性。
实施该原则应注意两点:(1)投入积极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但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溺爱或偏爱;(2)激发儿童良好的社会情感,以此带动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为此,教师必须投入真情实感。
2. 简述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
答:(1)共情。
一般认为,共情是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验,即由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和情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情感。
共情可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并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 羞愧感。
羞愧感是个人知觉到自己在一定情境中的行动与这种情境要求的合理的、道德的、或公认的行动标准相背离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它是道德良知发展的基础。
(3) 内疚感。
内疚感是个体对自己的过错或过失的感知。
个体的行为违反了内部道德准则时,就产生了悔恨自责的内疚情感,与羞愧感的差别在于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到自己内心理想要求时产生。
而羞愧感更多是因为达不到外部要求时产生。
3. 应从哪些方面对社会教育活动中的儿童学习进行评价?答:(1)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
主要评价在教育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幼儿的卷入程度,以及在学习、探索、表达表现活动中的积极性、能动性程度等。
(2) 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情感态度。
主要评价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包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情感语言、动作等。
(3) 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
主要涉及对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与他人互动交流状况的评价,包括活动中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互动的次数、形式及有效性等方面。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1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0bd3a461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3.png)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16分J1.科学教育2.小实验3.时代性要求4.科学教育环境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____》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
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一、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要求而设计的。
6.一-------------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一。
8.一--------------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低幼文学作品等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的一种方法。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来建构的。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非判断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5)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非判断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5)](https://img.taocdn.com/s3/m/a4a90a6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18.png)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非判断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5)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非判断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5)盗传必究一、是非判断题1.在幼儿园五大课程领域中,语言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某)2.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刺激作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
(√)3.儿童对陌生人表现出积极的兴趣,这在依恋类型中属焦虑型儿童的表现。
(某)4.互助行为已经比较普遍地存在于幼儿的社会行为之中。
(√)5.表现性目标追求的是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反应的多元性而非同质性。
(√)6.游戏是学前儿童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
(√)7.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基础进行教育内容的组织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主要策略。
(某)8.教师言行举止的表率作用是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
(某)9.在游戏和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儿童提供的材料越丰富越好。
(某)10.幼儿园应把对本班学前儿童的评价结果与年终或学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挂钩。
(某)11.由于认知发展方面的不成熟,年幼的幼儿基本上无法严格遵守规则。
(√)12.没有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是幼儿“说谎”的原因之一。
(√)13.超超在擦自己的桌子时把抹布里的水挤在教室的桌子上,后又边跑边挤水,把教室的地板弄湿一大片,老师制止了他的行为,并要求他拿干抹布把弄湿的桌子和地板擦干净。
老师对超超行为的指导方法属于自然后果法。
(某)14.以人为指向的,攻击的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这种类型的攻击性行为是敌意性攻击。
(√)15.使用代币疗法时,当幼儿的目标行为反应达到期望满意程度后,应继续使用代币。
(某)16.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刺激作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
(√)17.在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定向”是第3阶段的特征。
(√)18.儿童对陌生人表现出积极的兴趣,这在依恋类型中属安全型儿童的表现。
(√)19.3岁儿童的羞愧感已经与恐惧感完全分离。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5fc4e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3.png)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试卷代号:2505)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把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五大领域, “社会领域”课程正式成为幼儿园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 是 ( ) 。
A. 《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B. 《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C.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D.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
“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体验自己的行动后果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这一理论假设来自于( )。
A. 精神分析理论B。
社会学习理论C. 认知发展理论D. 现代生态学理论3. 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是( )。
A. 埃里克森B. 柯尔伯格C. 皮亚杰D. 班杜拉4. 英国学者鲍尔比将儿童情绪社会化分为4个阶段,其中,7-24个月的婴儿处于( )。
A. 无分化的社会性反应阶段B. 分化的社会能力发展阶段C. 形成依恋阶段D。
伙伴关系发展阶段5. 儿童缺乏对待陌生情境的一致策略,行为组织性很差,过于任性;同时表现出寻求亲近与回避的矛盾行为,而且行为缺乏完整性。
这样的儿童的依恋类型属于( )。
A. 安全型依恋B. 不安全——回避型依恋C. 不安全——拒绝型依恋D。
无组织无定向型依恋6. 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原则的是( )。
A. 全面均衡原则B。
由近及远原则C.由易到难原则D.D。
综合贯通原则7. 与教学活动相比,游戏和区域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自主性B. 计划性C. 娱乐性D. 目的性8. 教育评价的根本原则是( )。
A.实践性原则B. 科学性原则C. 导向性原则D. 一致性原则9. 幼儿的多动症属于行为问题的类别是( )。
A. 轻度的可以忽略的行为问题B. 需要指导帮助的行为问题C. 需要特殊干预的行为问题D. 品德性的行为问题10.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5d444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6.png)
一、名词解释1. 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 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
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3. 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 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5. 访谈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
6. 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7. 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8. 内容选编的时代性原则: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9. 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10. 社会资源: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11. 探究性教学: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12. 系统性原则: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2021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_1(Word最新版)
![2021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_1(Word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549d0311da38376bae1faede.png)
2021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通过整理的2021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相关文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观看!2021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号码:2505。
资料整理于2021年9月10日。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萌芽阶段的幼儿社会教育以(C)为主。
A.宗教教育B.社会生活常识教育C.家庭中随机的礼仪伦常生活教育D.道德教育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是(B)。
A.总结历史发展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思想及实践经验,为当今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思想资源B.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C.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水平和效果D.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影响因素,提高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理论水平 3.个人童年期的生活经验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是(A)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A.弗洛伊德B.皮亚杰C.柯尔伯格D.班杜拉 4.婴儿能够区分母亲和陌生人,陌生人的出现会引起婴儿恐惧、焦虑,而陌生人离去后又会平静下来。
这属于(A)。
A.陌生人焦虑B.分离焦虑C.母婴依恋D.陌生人恐惧 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是(D)。
A.社会发展需要B.我国的教育目的C.《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D.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 6.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基本策略的是(D)。
A.基本活动的渗透式组织B.基于核心主题的整合性组织C.基于经验的拓展性组织D.基于学科特征的系统性组织7.毛毛是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
一个周末,毛毛和爸爸妈妈去爷爷奶奶家玩。
到了爷爷奶奶家,毛毛的爸爸很自然地帮爷爷做事情,妈妈则帮奶奶剪指甲。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及答案4好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及答案4好](https://img.taocdn.com/s3/m/a858b19a65ce05087632134b.png)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
共20分)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应用性与—-------—的复杂学科。
2.从素质内涵角度看:公民是具有公共事物知识、——----和政治参与技能的人。
3.-------有助于整理、归纳学前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能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引发思考,使他们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并发展语言。
4.—------—有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的特点,适用于活动对象少、活动相对集中、需要收集资料比较具体的活动。
5.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表现有:行为不足、-----------、不适当行为。
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其主要领域包括对幼儿园开展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的判断和对教师从事的社会教育工作产生的--------- 的判断。
7.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社会发展需要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 ;我国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
二、简述题(每小题6分。
共30分)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
2.简述观察学习的一般过程。
3.简述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4.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一致性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5.简述幼儿不加节制与选择地看电视对其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
三、论述题(共15分)试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其他领域课程的关系。
四、分析题(共l0分)案例:小班的小里正在沙箱旁边玩,他专著地用沙子装满自卸卡车,然后倒出沙子,将沙子堆成一座小沙丘。
而小可也在他旁边玩一个玩具推土机。
交然小可开着他的推土机跃过了小里的沙丘,把沙丘轧平成了一条道路。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c1c268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a.png)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的?A. 提高社交技能B. 培养自理能力C. 提升认知能力D. 培养合作精神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A. 观察和模仿B. 奖励和惩罚C. 游戏和角色扮演D. 听说读写3.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在以下哪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A. 培养动手能力B. 培养情商C. 培养思维能力D. 培养审美能力4. 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什么?A. 指导者B. 监督者C. 管理者D. 管理者和指导者5.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最佳时间段是在以下哪个阶段?A. 出生至3岁B. 3岁至6岁C. 6岁至9岁D. 9岁至12岁二、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其目标是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促进儿童在社会环境中的适应和发展。
2. 请列举三种适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活动,并简要说明其教育价值。
- 角色扮演: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儿童可以模仿并学习正确的社会行为,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 团队游戏:通过参与团队游戏,儿童可以学习合作与竞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 社区参观:带领儿童到社区参观,让他们与社会环境互动,认识社区的各种角色和职责,培养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论述题请结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并从教师和家长两个角度,分别论述如何有效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和家长作为儿童的主要教育者,肩负着培养和引导儿童的责任。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有效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需要以下几点:1. 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和计划:教师应该明确社会教育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2. 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教师应该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互动、富有挑战和启发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其发展和学习。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试题及答案1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试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ef8a154ccf84b9d528ea7a9c.png)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肥胖症:因过量的脂肪储存使体重超过正常20%以上的营养过剩性疾病称为肥胖症。
超过标准体重20—30%者为轻度肥胖症;超过30—50%者为中度肥胖症;超过so%以上者为高度肥胖症。
2.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包括各种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具有锻炼身体,富于娱乐,丰富生活,发展智力和陶冶情操的特点。
3.采光系数:是指幼儿园各室窗户的透光面积与该室地面积的比,4.游戏疗法:是以游戏作为治疗的手段或方法帮助学前儿童处理恐惧、愤怒、敌意等情绪障碍的一种途径。
1.晕厥是指因短时间大脑供血不足而失去知觉。
常因疼痛、精神过度紧张、闷热、站立时间过久等引起。
2.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3.脂类包括脂肪与类脂(如磷脂、糖脂、胆固醇等)。
4.沙盘疗法又称箱庭疗法,是指给被治疗者提供一个沙盘,让被治疗者通过沙盘来呈现发生在个人内在或外在的世界状况。
1.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
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2.优质蛋白质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与豆类(大豆)蛋白质所含的必需氨基酸比较齐全,称为优质蛋白质,其营养价值及吸收利用率都比较高。
3.易感者是指机体内缺乏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或免疫力较弱,病原体侵入后可能发病的人。
4.家庭治疗是把家长、孩子及其他家庭成员当作一个自然单位,旨在改进这一家庭单位的整体功能的治疗过程,即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来造成个体的变化。
3.环境污染指有害物质对大气、水质、土壤和食物的污染,并达到致害的程度,以及噪声、恶臭、放射性物质等对环境的损伤。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影响人体健康的四大因素环境因素、卫生保健服务因素、生物学因素、生活方式2.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包括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价、健康服务的评价、健康环境的评价3.传染源有三类,具体指病人、病原携带者、动物传染源。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及答案4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及答案4](https://img.taocdn.com/s3/m/6576ef002af90242a895e5a3.png)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
共20分)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应用性与—-------—的复杂学科。
2.从素质内涵角度看:公民是具有公共事物知识、——----和政治参与技能的人。
3.-------有助于整理、归纳学前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能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引发思考,使他们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并发展语言。
4.—------—有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的特点,适用于活动对象少、活动相对集中、需要收集资料比较具体的活动。
5.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表现有:行为不足、-----------、不适当行为。
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其主要领域包括对幼儿园开展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的判断和对教师从事的社会教育工作产生的--------- 的判断。
7.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社会发展需要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 ;我国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
二、简述题(每小题6分。
共30分)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
2.简述观察学习的一般过程。
3.简述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4.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一致性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5.简述幼儿不加节制与选择地看电视对其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
三、论述题(共15分)试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其他领域课程的关系。
四、分析题(共l0分)案例:小班的小里正在沙箱旁边玩,他专著地用沙子装满自卸卡车,然后倒出沙子,将沙子堆成一座小沙丘。
而小可也在他旁边玩一个玩具推土机。
交然小可开着他的推土机跃过了小里的沙丘,把沙丘轧平成了一条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1.皮亚杰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主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 的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
2.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3.从“学”的方面看,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涉及幼儿的(参与度)、情感态度、互动程度、(学习习惯)几个方面。 4.焦虑具有两个关键特征:即强烈的(负面情绪)和(恐惧成分)。 5.小班和中班儿童只在成人面前才感到羞愧,大班儿童在同伴面前也会感到羞愧,表明(集体舆论)开始发挥作用。 6.(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7.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 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 于(自然后果法)。 8.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1.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 需要。 2.(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 而(反社会行为)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 3.(共情)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 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 、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 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 5.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试误与练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良好行为进行经常性 的(强化练习),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 6.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答:从有利的方面看,儿童通过电视开阔了视野,认识了社会角色,学习了相应的行为规范;健康的电视节目有助于培养儿 童合作、友好、自制的行为,有助于增加词汇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负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电视有可能使儿童在认 识上与现实产生距离。(2)电视可能会影响到儿童现实的交往关系,影响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3)-些不健康的电视节目可 能导致儿童学习模仿,对其社会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2.简述使用陶冶法应注意的问题。 答:(1)陶冶法利用的是整个环境条件、生活氛围,因此幼儿园要协同每个成员,步调一致地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 形成良好的幼儿园文化。(2)教师在创设良好环境时应当有明确的目的,要制定计划,使整个幼儿园环境氛围具有整体性, 而不能零敲碎打。(3)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3.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 答:(1)幼儿能逐步学习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2)幼儿的社会性行为须与年龄相称。(3)幼儿能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4) 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逐步学会遵守纪律,能懂得奖惩的意义,并能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5)幼儿社会性行为与当地 的社会文化相适应。(6)幼儿通过学习能掌握、使用所处社会的语言等,能参与社会生活及相互交往。 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 答:(1)生活性与适宜性原则。选择幼儿生活需要并为幼儿所熟悉的内容,即选择幼儿生活中经常体验到的内容;选择幼儿 可以理解的、有益于幼儿发展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
三、论述题(20 分) 1.试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全面性与基础性原则的内涵、依据与应用要求。 答题要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它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从生活的维度看它涉及个人生 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社区生活、人类生活的内容;从心理结构的维度看它涉及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方面的内容;从社会关系的维度 看:它涉及儿童与自我的关系,儿童与他人的关系,儿童与社会的关系。如果要培养完整的儿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则要尽可能的涉及这方方面面的内容。基础性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是浅显的、具体的、启发性的知识,是为儿童 发展所必须学习的基础性的知识。这两条原则的提出主要是根据培养健康与完整的儿童而提出的。幼儿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 期,心理学家一直强调幼儿生活经验塑造了人格发展的基本形态,身心健康的儿童,才能享 受愉快的生活,才是幸福的儿 童。因此选择教育内容时,应根据幼儿年龄、体力、智力的发展水平,提供幼儿快乐的活动,以满足其健康需要。完整的儿 童是和谐、平衡发展的儿童,这种和谐与平衡是与多方面的内容学习分不开的,由此,教育的内容应有智力上的完整性。基 础性原则提出还因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为儿童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打基础的阶段,基础意味着让儿童明白初为社会之人 应掌握的一些基本能力与规范。幼儿期的模仿性、可塑性、及学习的欲望都很强,应把握这一时期,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这些习惯的培养应从基本的生活习惯与态度的培养开始,逐渐深入伦理与道德观念的培养。
7.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在儿童自控行为 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 觉行为。
1.社会测量法是确定某一特定群体内人际关系及该团体内(人际关系相互作用模式) 的一种研究方法。 2.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有:(持久性的困难)、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不理会现实、(幼儿生活中存在客观困 难)。 3.代币疗法可能使强化的作用更加有效,尤其是对(群体行为问题)矫治时,采用代币疗法,能使管理(更实用、更 方便) ,也能保证指导计划的一致和有效。 4.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是:确定指导对象,(制定指导方案),建立个人档案,行为观察记录,(指 导研究设计) ,选择教育材料。 5.幼儿的(自我中心) 常常使儿童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 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萌芽阶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古代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相一致, 古代幼儿教育也是以道德教育为主,强调(以德养性、童蒙养正) ,具有典型的生活性与道德性。 7.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有:规范性、共通性、学习结果导向性、可分析性、(可扩充性)。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的复杂学科。 2.从素质内涵角度看:公民是具有公共事物知识、(公民美德)和政治参与技能的人。 3.(谈话)有助于整理、归纳学前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能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引发思考,使他们产生相 应的情感态度,并发展语言。 4.(观察法)有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的特点,适用于活动对象少、活动相对集中、需要收集资料比较具体的 活动。 5.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表现有:行为不足、(行为过度)、不适当行为。 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其主要领域包括对幼 儿园开展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的判断和对教师从事的社会教育工作产生的(促进作用实际成效)的判断。 7.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 社会发展需要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外在依据);我国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 标制定的(操作性依据)。 二、简述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简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答:同伴交往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主要表现在:(1)同伴关系构成了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使其获得社会支持和 安全感的重要源泉;(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2.简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要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答:(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的材料。(2)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增强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和自我控 制能力。(3)教师要适时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中,以增进师幼情感,并给予一定指导。 3.简述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答:(1)根据幼儿的具体行为问题的表现类型、性质,选择与此相匹配的指导方法。(2)依据幼儿的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指 导方法。(3)考虑幼儿家庭教养状况,选择有效的指导方法。(4)要征求家长的意见,选择家长愿意接受的指导方法或使家长 可以接受的指导方法。 1.简述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