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清华大学法学院考研398分经验
2018清华大学法理学专业考研辅导—新祥旭考研

2018清华大学法理学专业考研辅导—新祥旭考研考研复试已经结束好几天了,楼主心情终于恢复了平静,但脑海里始终充满着各种酸甜苦辣的回忆,想到这些,便情不自禁地想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自己考研的经历,希望大家能在追梦的过程中少走些弯路。
言归正传,楼主今年考研总分409(政治82,英语76,法理131,比较法总论120),结果出来时自己吓了一跳,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得到这种分数,终于明白梦想并非遥不可及,关键看自己能否坚持到底。
但说实话,楼主复习时并非一帆风顺,同样纠结过各种问题(什么考研和司考能否兼顾,该不该报辅导班啊,清华黑不黑啊,法理题目看起来真是要命啊,究竟应该看什么参考书啊……),其中最让人产生动摇的是两点:心态问题以及复习策略,下面着重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考清华法学硕士之心态篇坦率地说,想考上清华法学研究生不是那么容易的(单看每年只招20个左右便知),其中最难的便是我们法学院的学生只要听到清华俩字便被吓到了,根本不敢尝试。
就算自己鼓足勇气下决心冲击清华,被身边同学知道后也会遭到各种冷嘲热讽(最常见的是什么某某某都没敢报,就你这水平还考清华;考上的都有关系还是早点放弃吧……),你会被那些目标不如你高的人狠狠地嫉妒,让你有孤立无援的感觉。
我想说的是,一个真正的强者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情后是不会动摇的,一个人真正的强大是内心的强大,回想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历程,我们是否有一种一直不得志的感觉?身边总是会偶尔冒出一些所谓名校的才子才女,而你认为自己如果好好努力了并不会比他们差。
可是问题就在这个“如果”,我们的生命中没有如果,我们一辈子能彻底改变命运的机会就那么几次,试想你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都没有血性为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奋斗,等你30来岁了早已是“老男孩”了你是否会嘲笑当年的自己,哀叹命运的不公?各位朋友,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看你有没有勇气下定决心去拼搏。
虽然你很想考上清华,但是你不知道应该如何着手准备,该看什么书,该读什么论文等等,朋友们,我认为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你先问问自己的心吧:准备好挑战自己了吗?一般来讲,从现在开始法学院的学生会面临如下纠结的问题:好多人都已经开始看司考了,我是不是也要看了?考研和司考能否同时进行,时间应该怎么分配?好多人进银行了,我是不是也去看看(听说薪水还不错噢),学什么苦逼的法律啊!我是不是应该为了考研搬出寝室去住?11月司考成绩出来后,找工作的大军出发了,又会想某某还不如我呢他实习了好久都有offer了,我到时考不上工作咋办啊?还有好多不会怎么办啊?放弃心有不甘,不放弃周围又有那么多诱惑,可咋办啊!12月冲刺时很多人估计都吓怕了,不知道别人复习得怎么样,自己感觉知识一大堆漏洞,于是开始找学长学姐要重点,准备拼一下RP 。
2018清华大学国际法考研经验

2018清华大学国际法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辅导班标题本来是:中大国际法初试396+省考、事业单位考试+找工作+清华国际法拟录取经验分享,但是看到郭同学的经验贴被考研帮无情地拦下来(此处应有三声哈哈哈),于是还是换个标题吧我,后来换成:一揽子干货:从中大国际法初试第二到清华国际法第二,被无情地拦下来了。
先简单介绍下个人的经历,从小自知并非天赋异禀之人,所以深知勤恳努力的重要性,不过学的多了练的多了,倒也发现了自己擅长的领域。
从小就是叽里呱啦的性格,所以高中立志报考新闻学专业,后郑大法学专业就读。
2015年3-12月准备司考和中山大学国际法考研;2016年2-3月准备中山大学复试后被刷;2016年4月准备省考;2016年5-6月准备毕业+事业单位考试;2016年7-8月准备第二次司考;2016年9月纪委上班;2016年10月-12月上班+清华国际法考研;2017年3月准备清华复试;2017年4月1日得知拟录取消息。
3月某日在北京准备复试时,我曾经对着北京的雾霾发誓,如果我能录取清华国际法,我一定会将我的备考经历全部分享给学弟学妹们,不要让他们那么迷茫,经受我所承受的煎熬。
这两年做的事情有点多,一件一件来说容易混乱,所以就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一来分享每件事的经验,二来可以了解我的时间安排。
一、2015年3月-6月:中山大学专业一(民法、民诉、商法、法理)+英语阅读1、专业一:参考书——民法红皮书(魏振瀛)、商法红皮书(我忘了,范健?)、法理红皮书(张文显)+法理学(高其才)、国际私法第四编国际民事诉讼法(民诉只考这个,因为第四编是谢石松老师写的)。
考试特点——只考论述、重题率高、商法只考总论和公司法,中山大学专业一的题目都是考的非常大块的内容,但是偶尔会出现一些小的知识点比如说试论述诉讼时效中止。
应对方法——第一步,把所有书上的内容先看一遍,列好框架,做到万一考这个内容,你知道这个东西在哪块,它包括哪几大块内容(e.g诉讼时效中止包括不可抗力、未定继承人、代理人死亡等等大概的印象就行),这个工作的目的是应付没有预料到的题目,可以在大方向正确,具体内容自己编(紧急立法权);第二步:根据学科重点内容、时事热点、其他专业的专业一历年真题归纳出较为重要的内容,这个工作的目的是应付有可能会考的题目,我当时把中山大学各个专业全部的题目都找齐了,然后把民法、法理、商法的题目抄下来,再加上自己的预测,法理列了30个题目,民法列了42个题目,商法十几个题目,这些题目在看书时能默记它的分支内容1、2、3、4点就可以了;第三步,对比真题、课本、时事热点,找到最重要的部分认真阅读、模拟出题并且按照考场答题的方式写,当时我写了二十几道,其中包括依法治国的内涵(当年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当年也考了此题)、商法的性质、民法与商法的关系等等。
清华大学大学2018法学考研调剂_清华大学考研调剂经验总结

《清华大学大学2018法学考研调剂_清华大学考研调剂经验总结》摘要:2.只能从高一级的单位调剂到低一级的单位,所以,调剂过程实际上也是考生与老师的博弈过程,另外,通过与招生老师的接触,你也能判断出该单位的真实实力考研难,调剂更难。
相信每一个经历过调剂的考生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我是07年的考生,虽然没能考上第一志愿,有点惆怅。
但之后经历的调剂过程,却让我获益匪浅。
现将自己的经验整理出来,希望能够给后来者一点启发。
根据教育部规定,只有”总分上了国家线,并且单科也上单科分数线的考生”才有调剂资格,调剂时通常先考虑总分,再考虑单科。
具体分以下6种情况:1.上了A类地区总分国家线,并且也上A类地区单科分数线。
这类考生可以申请调剂到ABC 三类地区;2.上了B类地区总分国家线,并且也上B类地区单科分数线。
这类考生原则上只能申请调剂到BC两类地区;3.上了C类地区总分国家线,并且也上C类地区单科分数线。
这类考生原则上只能调剂到C 类地区;4.上了A类地区总分国家线,但未上A类地区单科分数线。
这类考生原则上只能向BC两类地区的学校申请调剂;5.上了B类地区总分国家线,但未上B类地区单科分数线。
这类考生原则上只能向C两类地区的学校申请调剂;6.上了C类地区总分国家线,但未上C类地区单科分数线。
这类考生原则上不能申请调剂。
最近几年,随着报考人数的增加,考研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相信没有一个考生敢说自己一定能够被第一志愿录取。
所以,除非你确定自己的总分不会超过200分,肯定没有调剂资格,1.初试2.只能从高一级的单位调剂到低一级的单位。
如果你第一志愿报考是一所普通院校,即使你的初试分数再高,也不可能调剂到自主划线的学校;3.发达地区学校通常不接收第一志愿在中西部地区的考生。
具体原因就不说了,大家应该心里有数。
4.偏远地区的学校通常不接收发达地区的考生。
这是我根据自己经历所作的猜测。
在调剂过程了,我与中西部学校也有过联系,但最后给我复试机会的9所学校全部来自沿海发达地区( 我是浙江人);5.有人帮忙是你的福气,没不帮你是最正常的。
2018年清华法学院考研复试科目复试时间复试分数线流程及复习技巧

2018年清华法学院考研复试科目复试时间复试分数线流程及复习技巧2018年考研复试即将开始,启道教育小编根基2017年复试资料,整理相关复试参考信息如下,仅供参考:一、复试科目(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066 法学院030100 法学01(全日制)法理学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容:西方法律思想史。
241 德语或242 法语③617法学综合卷(含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④861比较法总论241 德语或242 法语③617法诉讼法学或行政诉讼法学综合卷(含法理学、宪法学、学,选其一作答。
民法学)④881证据法学06(全日制)经济法学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容:经济法综合卷(含竞241 德语或242 法语③617法争法、劳动法等)。
241 德语或242 法语③617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学综合卷(含法理学、宪法学、法等)。
民法学)④885知识产权法学10(全日制)比较法与法文化学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容:中国法制史、比较法241 德语或242 法语③617法总论,选其一作答。
241 德语 或 242 法语 或251 职培养),报考类别为定 单考英语一 或 252 单考俄语 向就业,在学期间不转档或 253 单考日语③617 法学综合 案和户口,不提供住宿。
卷(含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 考生必须符合单独考试生④879 刑法学 的报考条件,并选择单独考试的考试方式。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一③398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容:政治、经济、历史、逻法学)④498法硕联考综合(非辑、语文、一般科技知识法学)等综合测试。
二、复试时间及安排(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复试日程安排如下:资格审查时间:3月16日8:15-11:30;资格审查地点:明理楼107室(法学硕士);明理楼108室(法律硕士)专业笔试时间:3月16日下午1:30-3:30;专业笔试地点:明理楼214教室(法律硕士);明理楼4楼大会议室(法学硕士)综合面试时间:1、法学硕士(除法理学、国际法学、国际仲裁与争端解决方向)3月17日上午8:30开始;法学硕士(法理学、国际法学、国际仲裁与争端解决方向)3月18日上午8:30开始。
2018清华大学法学院考研398分经验

2018清华大学法学院考研398分经验清华大学法学院考研398分经验拟录取通知已下,如愿以初试、复试都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入读法理学专业。
在此,将我考研的高分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
【一】选择清华:我是跨专业考研,就我本科专业而言,想申请国外大学好的专业并不容易。
因而选择不问你本科的硕士研究生统考,先在国内取得硕士学位。
既然选择在国内学法,那就一定要去最好地法学院——对我而言,备选学校只有清华、北大、人大三所。
对于我想学的法理学专业而言,人大稍逊于清北,而在清华和北大之间,我又更偏爱清华的法理学老师和明理楼,因而最终报考清华。
虽然清华法学院在国内的排名上并不数一数二,但清法是国内前三水平是不容置疑的。
不仅因为每年QS全球法学院的排名中,清华总是高居全球前30左右,更重要的是大量法学二级学科、三级学科的权威教授都汇集于清法。
有最好的教授和最好的学生,这样的法学院能不是最好的吗?在此稍微提个醒,有些同学觉得自己策略性选校很聪明,但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
去年清华法学院各专业都普遍分很高,今年却各专业都很低,反观人大、北大都偏高。
民商这种清华热门专业今年复试线更是反常的低,相反某几个去年的低分专业今年却相对地偏高,我猜测就是策略性选校的结果。
清、北、人,以及各个专业,到底哪年会分高分低,大家几乎不可能猜到,不如就跟着兴趣走。
【二】真题与书单:考研的学生应该明白,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出题风格。
虽然明面上不公布参考书目,但根据往年考题和教授名录,大致上也能猜出考点主要集中于那些教材。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高效地考取研究生,就要根据考试风格有针对性地复习。
因此,历年真题和书单就是指明备考风向的灯。
具体而言,复习应根据不同科目的考察方式分为两种复习方式。
第一种是能准确识别参考书目即考点来源的。
例如清华617法学综合试卷的法理学和宪法学部分,前者主要来自于高其才老师的《法理学》,后者考点主要出自林来梵老师的《宪法学讲义》。
我的清华法硕考研成功之路

我的清华法硕考研成功之路今年报考的清华大学,成绩不算高,尤其是比之前预想的低很多,但总算是初战告捷,现在就把我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
每年都有很多人考研,考研也是一个十分辛苦的过程。
现在招收法律硕士的学校在逐渐增多,所以,大家最好在考研之前或是考研复习的初期就明确好自己的目标,这样在复习阶段也好让自己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不至于分散自己的精力。
决定要考研的尤其是报考法律硕士的同学们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毕竟,法硕相对于其他有的专业来说,难度系数很低。
英语篇我的英语是从5月份开始复习的,英语是我在金钱上投资最少,时间上投资最多的一科了。
我复习英语的时候共用了四本书:考研词汇——就是大家所说的红宝书。
我在5月份复习的时候就开始用这本书了。
考研阅读长难句注释与解析——这本书收录了97年到最近一年的真题的阅读部分。
我是在6月份开始看这本书的。
张锦芯的阅读200篇——是人大出的,这本书的出题逻辑思维和真题很接近,属于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本书。
我是在7月份买这本书的,一天练一篇,没有全部做完。
高分写作——这本书是我在12月份才买的,复习的时候发现完全没有必要浪费钱买它。
(只是个人的观点)前面两本书我是反复看的,尤其是真题,我把真题阅读起码是看了3遍,而且也翻译了两遍,我说的翻译,是自己把阅读翻译成中文,一句一句的写下来,然后再和正确翻译对照。
这样可以让你照顾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单词,每一种语法。
而且其实真题里面有很多句型都很好,可以拿来为写作所用,也算是为考研作文复习积累了。
本来有前辈说,只要把考研真题阅读背出来,英语绝对没有问题,但我个人觉得没那个必要,只要挑出一二十篇反复阅读到熟就行,还能顺便练练口语,为复试做准备。
考研词汇那本书我也是一直用到复习结束的。
我个人觉得里面的例句很好,很多都是真题里的例句。
词汇在前期花的时间比较多,后期的时候基本上是一个月看一遍,反复记忆。
平时也可以看看英语电影放松一下自己,就算是练练听力也好。
清华大学法学考研经验

清华大学法学考研经验自从知道录取结果之后,没有写过考研经验心得,以前就写过一篇关于清华考研的回忆,现在再写一篇关于考研心得的日志,希望能给诸位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我就读于上海大学法学院,客观的说,上大法学并不出色,而且我是大二的时候才转入法学院学习法学,专业知识并不好。
平时并没有和同学高谈阔论正义、公平的喜好,也没有探讨政治、历史的热情,只是喜欢在图书馆乱翻书。
因此我的成绩在法学院仅为中流水平,没有获得过奖学金。
我是从十月份开始复习准备考研的。
九月之前在准备司法考试。
很遗憾,但也是没有努力所造成的——司法考试后来并没有通过。
九月下旬考完后就已经感觉大势已去,索性连答案都没有去对。
考研的打算虽有,但是并没有想好报考什么专业什么学校。
因为那时候我没有特别喜欢的专业,只是对知识产权法、国际法略有好感。
一开始想报上海的学校,但是看着复旦、华政的复习资料就知道想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复习出来,对于我这样没有平时积累的人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就把视野放开,去看看北京的学校。
首先看了外交学院的国际法系,感觉这个学校虽然小,但是国际法出色,而且考试科目也仅仅为专业课,所以刚开始我是考虑外交学院。
后来又看了看北大、中政、清华的招生专业目录,我才决定清华法学是最后的出路。
毕竟一直以来我都认为,985中的综合性大学更适合我。
后来又仔细比对清华大学法学院的招生专业目录,才发现清华大学虽然以前有知识产权方向,但一直是在民商法学考完之后,在复试时确定选择民商法学方向或是知识产权方向。
而2010年是清华知识产权第一年单独招考,所以我才最后决定,选择清华知产。
现在回想起来,我能够考取的最重要因素是在于,志愿填得好。
清华法学虽然高风险,但是知识产权法今年首次单列独招,我还是觉得要赌一赌的。
在网上找过一些人的考研经验,考研论坛的清华法学考研谈的那篇日志给我很大帮助:一是帮助我了解清华考研的大致流程,二是告诉我具体应该复习哪些书。
大四我只有七个学分的课,也就是说一周只有七节课。
[学习经验] 我的清华法学院法硕失败经验
![[学习经验] 我的清华法学院法硕失败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fb563dc3aa00b52acfc7ca9b.png)
[学习经验] 我的清华法学院法硕失败经验2010年,我以政治71,英语35,专业基础118,专业综合122,总分346的分数,还算体面地落榜清华法学院。
我还是相对坦然地接受了这个结果。
只要我认真过、付出过,最后的结果,我以为都不会是羞耻的。
小黑哥、木屐DD、魔头姐都出了成功经验贴的Beta版,等到最终各名校录取完毕,Leo、BB、花卷妹妹、小丹、不要命、西瓜教主等也可能推出属于自己的经验贴,推广成功的学习经验以帮助更多的考弟考妹们。
成功的经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却因人而异。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成功的经验,未必会使你一样成功。
但是相反,吸取别人失败的经验教训,却可以避免同样的失败。
我写这个失败的经验贴的目的也在于此。
大二我开始在法学院旁听,刑法民法宪法法理我都听过两遍。
但是实事求是地讲,法学的课程能让你更好地理解法律,但是这却不一定同样对你的法硕考试有直接帮助。
因为在法学院,特别是高水平的法学院,你会接触到更多的法律思想,其中不乏与《分析/指南》相背的观点。
从考试的意义上讲,你也许会被一些高水平的法学教授“误导”。
我在刚进入《分析》复习时就经常感到困扰,老对比课堂教授与《分析》上的观点,为一些小问题钻牛角尖,浪费了不少时间。
因此我建议决心考法硕(非法学)的考生,诚心信《分析》吧,在任何情况下,坚持小黑哥提出的“《分析》至上”第一原则。
考法学还是考法硕,这个问题我挣扎了很久。
大三上学期我终于决定选择了法硕,原因是法硕全国统考,招生量大。
但我真正开始进入复习状态是去年暑假的时候,因为大三下学期,我还有很多课程。
学院考勤非常变态(三次缺勤取消考试资格),所以我不得不去上课。
下面我针对我这半年来各科的学习经历谈一下我的失败经验。
一、政治我的政治是12月份才开始学习的,学习资料是红宝书和配套的1600题。
任汝芬的“序列二”我也买了,但是觉得太偏太怪了,跟真题相差太远,所以做了哲学一部分我就扔了。
2018清华大学国际法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

2018清华大学国际法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在2016考研复习过程中,无数学子往往沉迷于题海之中拼杀、苦熬,结果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效果却差强人意。
“题海战术”该如何看待,又是什么导致考生们纷纷迷恋于做题呢?今天,都教授就为大家提出了几点建议。
在过分依赖题海的考生中,主要存在着三大误区:误区1.认为时间等于效率,打疲劳战这是最大误区,保证学习时间并不能保证成绩。
我们在复习中不在于学了多少时间,而在于掌握了多少知识。
不少考生到现在还“挑灯夜战”,经常熬到凌晨,此时大脑已经很疲劳,效率可想而知。
懂得劳逸结合、适时休息和锻炼的人,才是考研学子中的智者。
误区2.做题只看答案,重结果轻过程一些考生在做题时,得出答案就结束了,没有反思,没有归纳,没有总结,过分追求结果,不重视解题的思维过程。
其实,把思维过程整理和展示出来是学习的好方法。
要学会用慢镜头展示思维的关键处,学会用放大镜放大思维的细节。
平时在这些地方花时间“感悟”一下,使这种思维方法形成习惯,复习效果将会妙不可言。
误区3.认为题海战术收获多,重数量轻质量不少考生潜意识中认为习题做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
反思一下,考生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做多少题?有多少题目是白做的?现阶段做题要学会舍弃,偏题、难题、怪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果断抛弃,要重视做题的质量而非数量。
那么,如何才能顺利跳出“题海战术”呢,都教授给大家提供四种小技巧:搞懂基础知识一道题不会做有两种情况,一是知识点不会,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有漏洞;二是概念和规律都知道,但不会运用,这些都是要在做题中逐步补充完善的。
所以复习的第一步是重视看课本或者教辅材料里面对知识点的归纳。
研究考研真题研究生考试题目类型已经定型,知道了考什么、怎么考,平时复习就不会盲目,复习内容时才能学会取舍。
拿来几套历年的真题研究一下,是极其必要的,这比做多少重复劳动的效果要好得多。
做题并反思做完一道题目,还没有结束,还要总结解题的收获,总结解题的方法,重温解题的思路。
清华大学刑法学专业考研经验谈

外语,80分,跟我预期差不多。
我外语考的是英语(一),去年学长跟我聊起过,说我如果学的是日语或者德语,考上的几率可能会更大些,因为清华刑法学基本上是引进最先进的德日刑法理论来的。
我一时也深引以为恨。
可是在我14号去明理楼交复试材料的时候,却听到了另一套说法。
“去年一个家伙面试一上来就用德语做自我介绍,于是导师决定全程用德语面试,于是这家伙悲剧了,最终复试被刷了。
”所以福祸相依,优势什么的往往也是死穴所在。
个人以为自己英语功底还是不错的,但还是决定不能太不把英语当回事。
我单词用的是新东方的考研英语词汇(乱序版),这本书我是这样用的,首先我花了差不多两个星期的时间,将50个list的词汇都看了一遍,将完全认得的单词划去,注意力放在不认得的单词和旧词新意上,我喜欢用红笔做标记,这样显得很醒目。
然后,听从一位考研成功的学姐的建议,我将随书配套的词汇录音拷到mp3里,每天晚上听若干list(学姐的建议是每晚都把所有单词听一遍,每天循环地听,就记住了。
我毅力和注意力颇为有限,每晚只听10个list,每10个list听一个星期),这样我大概花了一个月将考研词汇过了一遍,然后又花了一个月复习了一遍,到五月初,我把所有的考研词汇基本上都记个差不多了。
记得有一阵子听得疯了,我吃饭也听,上课走在路上也听,坐公交也听,现在想来,也确实疯狂得可以。
考研江湖有云:得阅读者得天下。
考研英语中,阅读的是十分重要,四十分。
就阅读而言,我先是买了新东方的阅读理解(提高篇),结果被虐的差点没放弃考研。
后来经同学介绍,用的张剑的考研英语基础阅读150篇,果然提高效果显著。
因此就训练题集而言,我推荐后者。
当然就阅读的训练,有一点要说明的就是,千万不能一天就只练习一篇,做了一篇,感觉刚上来,就不做了,这样很不好。
我前期一天一篇地练习(用张剑的书的前期),每天该错多少还是多少,根本没有提高。
偶尔一天做的全对了,又没能马上把这种感觉用下一篇巩固一下,这样的练习还不如不练习。
2018清华大学比较法与法文化学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

2018清华大学比较法与法文化学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
学会使用习题
真题的重要性每个考生都非常清楚,但是真题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可以使用习题进行自我考查,利用知识点和习题的完美组合,考生在复习的时候既可以通过知识点练习体系,也可以通过习题反馈知识点的把握。
多做习题可以加强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且通过多种习题展示出来的考查方法,锻炼考生灵活理解、善于思考的能力,更充分的掌握知识体系。
学会利用真题
学会利用真题寻找专业课历年来考试重点、题型类别以及知识点分布情况,总结试卷考试规律。
每年的专业课试卷都是目标院校老师自己出的题目,而且有的科目可能会二考、或者三考。
当不确定自己的复习方向时,不妨多用心在真题上,认真研究真题的考查方式和命题规律,实在不行就背真题。
学会运用热点
学会运用热点便于考生灵活掌握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专业课的考试不仅考的是背诵记忆,更多的是如何使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解决问题。
就拿新闻传播类考研来说吧,每年的新闻事件都很多,特别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新闻热点,更容易出现在试卷中考查考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是否牢固,是否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应用框架图
对于文科类专业课来说,知识点都是非常琐碎的,但是每个知识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此,考生为了更好地加深知识点的记忆,可以借助框架图帮助自己。
这样的复习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会记得特别牢固。
总之,要想考研路上有所收获,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用汗水证明自己的付出,用成绩证实自己的实力。
2017考研人,坚定信念、合理规划、全情付出,把答案留给时间吧,默默等待最终成绩揭晓的那一刻。
清华法硕经验

当我行走在漫长的考研路上时我就在想,如果我有一天考上了,我也一定要写一篇文章,就像当年我在复习中沮丧消沉时,看到那些师兄师姐的文章一样,能给后来者一点鼓励,一点信心。
可被清华录取后,曾几次下笔,都因种种原因未能完成。
现在开学已经两周了,考上清华的喜悦也早已变成坐在图书馆里看书的平静。
也许,此时笔下的东西能多一点思考,多一份理智。
希望我的经历带给你疲惫的复习哪怕一丝丝的安慰,那我就很高兴了。
初战败北:北大历史我的本科是山东一所普通的二本大学。
和大多数的孩子一样,我很小就有一个清华北大梦。
高考时自己年幼无知,不知不觉就进大学,考研是最后一次机会,如果还抓不住,也许一辈子就永远错过了。
第一次考研,我选择的是北大历史,当然这是考研中难度最大的,跨校跨专业,跨的是名校里的招牌专业。
但是我没有考虑这些。
我喜欢历史,大学四年里,我很少参加学校的班级社团活动,我把那段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图书馆。
前两年里,我每天在四书五经、史记、资治通鉴里徜徉,在西方那些文学大师的思想里汲取营养。
我甚至背下了整本论语。
我像一个为书疯狂的人一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我是那么深爱着历史,笔记做了一本又一本。
从秦始皇到溥仪,我几乎能说出大部分皇帝的生卒年,从古典文学到唐诗宋词,我如数家珍,并深深为之迷恋。
我相信北大的老师一定能看出我的执着。
从09年3月备考到10年3月复试被刷,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能考上。
付出还是有回报的,初试下来,我已报考方向第二名的成绩进入复试。
这个分数应该在全国都是一个很高的分数,我向往着期待着,感觉20年最大的一个梦想就要实现。
可是我错了,尽管已经1年半过去了,可是我依然清晰记得那个复试被刷的下午。
我看到最后录取名单中没有我的名字。
我故作平静的告诉舍友我被刷了下来。
然后瘫坐在床上,听见室友用不相信的眼神看着我,一直不停地安慰我。
我却瘫坐在床上,再也动不了一下,那种极度的悲伤突然降临,痛入骨髓,让人肝肠寸断。
那天下午,我躺在床上再也没能说出一句话。
2018法律硕士:三战考研人谈法律硕士联考经验

2018法律硕士:三战考研人谈法律硕士联考经验睡过了一夜平静了些,昨天最后一门综合科左眼充血严重,几乎是在独眼的状态下完成了整张试卷的作答,今天尽量客观的想了想这几年的备考和考试情况,以我本人的经历和一些看法说说我眼里的法硕联考及其它,希望对想要考法硕或仍旧需要继续考的朋友(包括存在我本人)一点启发和参考。
(我于10年11年两战北大,一次进入复试,二次初试总成绩仅提高了一分,无缘复试。
于10年398分通过司法考试。
于11年参加企业法律顾问考试(2年过4门,企业管理知识79分,过线84分,还需要再考一次,其它三科均已通过)。
三战中国政法。
)1.拿证有什么用?拿到司法考试A证已经快一年了,至少到现在这个证没有对我的境遇有任何改善,而曾经看过日本韩国的影视作品,一个大衰哥经历各种抛弃和人生痛苦磨砺通过本国的司法考试后变成了另一个人,所谓的成功人士,大帅哥。
但没有名牌法学院的证,还是不好使,至少在北京是不好使的。
于是继续考法硕。
2.法硕联考的命题规律或方向是什么?客观题司考化,很少有题目是可以直接在分析上直接勾选或原文设计的题干,需要先理解题意,再通过书本文字下的理解来筛选、排除。
12年综合题这种思路尤其明显。
主观题强烈的反押题倾向,重者非恒重、考过的照样考、本该拿客观题考察的考点以主观题考察,如12年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宪法中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大量重点且没有考察过的主观题大量一分都不考察,如12年对双务合同的抗辩、格式合同、债的撤销以及所有对比区别异同的主观题考点,如地役权与相邻权的区别等,都没有考察,且连客观题的考察都没有。
半数以上题目突破《分析》,即便是开卷考试让你拿着书抄都不好使,因为题量大,时间紧,绝大部分题目书上都没有直接答案。
仅仅会背分析,连90分都拿不到。
题目本身的设计存在一定缺陷,主客观题都存在这种情况。
问题也并不都是题目材料中所蕴含的最重要的一类考点,而可能是二类或三类考点,题目本身以及问题本身就有一定的模糊性,致使考生在考场上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案情,理解问题,而不是运用知识。
清华大学刑法学考研感悟与体会

一、科目:刑法学,110分,个人觉得不甚理想。
其实最开始选择清华刑法主要是为了图省事,因为司法考试的刑法部分用的是清华大学老师的观点,考清华刑法就可以跟复习司法考试一起进行了。
去年有不少人都跟我说,建议我司法考试不要考了,因为时间总共就那么多,又要司考,又要考研,两个都想要,最终往往是两个都得不到。
就这个问题,我问过我的刑法老师,也做了一些思考,最终决定两个都考,当然作为代价,我放弃了北外英语学院给我们开的双学位(其实深以为英院的双学位价值真的有限,心中真正知道自己想走法律或法学道路而不是法律翻译的同学,不妨甩开这块鸡肋)。
整个二月和三月,我都是在看张明楷老师的《刑法学》第四版,总论差不多一个月,分论差不多一个月,看着看着就欲罢不能了,张老师观点独到,论证清晰,反驳有力,得出的结论既符合刑法学中的大原则,也符合国民心中朴素的法感情,人们常说刑法学是正义的学问,可是究竟怎样达到正义的效果,张老师的教材里有答案。
在这期间,我还把张老师、周老师、黎老师前些年的论文找出来阅读,论文是对教材的补充,有的是学术争论,有的是提出新观点,有的是就新问题或者新法条作出法律分析,都是十分有益的法学资源。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复习业务课二,切忌对结论死记硬背,做机械的理解。
法学,不管怎么说,从某方面来说,是人文学科,而人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逻辑学。
常言道: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我们做学术类阅读,只有在对方说服我们的情况才能接受他的观点,如果不弄清论者的思维线索,只是单纯记住结论,那么这样的学习效果非常有限,而且尤其像清华大学刑法学这样其内部学术争鸣就十分发达的,要记住所有老师不同的结论,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只有先说服自己,然后才能给出出彩的答题,用该观点去说服阅卷老师。
重要教训,千万不要存着押题、碰运气的心态准备业务课二,因为你真的不知道它会考到什么边边角角的东西。
就刑法而言,我复习初试的时候压根就没怎么留意单位犯罪的问题,心想这种非典型犯罪,有什么好研究的。
2020-2018年清华大学法学专业历年招生人数、复试分数线、参考书目

清华大学法学专业:
一、清华大学法学专业历年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专业年份招生人数考试科目
03010001(全日制)法学2020年20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203日语或
241德语或242法
语
③671法学综合卷一
(含宪法学、行政法
学、刑法学)
④958法学综合卷二2019年20人
2018年20人
二、清华大学法学专业历年复试分数线:
专业年份政治英语专业一专业二总分
0301000 1(全日制)法学2019年50分50分90分90分325分2018年50分50分90分90分335分2017年50分50分90分90分340分
三、清华大学法学专业参考书目:宪法
林来梵《宪法学讲义》
行政法
余凌云《行政法讲义》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田思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商法
赵中孚《商法总论》
王保树《中国商事法》(修订版)
民法
朱庆育《民法总论》
韩世远《合同法总论》
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
韩世远《民法的解释论与立法论》
刑法
张明楷《刑法学》第五版
诉讼法
张卫平《民事诉讼法》
陈卫东《刑事诉讼法通论》四、京研教育考研优势:。
2018年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学考研科目、参考书目、复习经验-新祥旭考研辅导学校

2018年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学考研科目、参考书目、复习经验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张文显:《法理学》高其才:《法理学》博登海默:《法哲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谷春德:《西方法律思想史》德国《比较法总论》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崔建远:《合同法》韩世远:《合同法学》(新)崔建远:《物权法》梁慧星:《民法总论》学习经验分享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
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
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
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
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
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
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
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
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
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
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
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
2018清华大学民商法考研经验

2018清华大学民商法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辅导班17年初试第一400分(政治75、英语83、法学综合112、商法学130)。
复试第一437分(笔试面试具体分数未公布)。
简单谈下自己的备考经验,给大家做一个参考,但是方法还是要找适合自己的,祝大家考研顺利。
主要分四个部分:时间规划、参考书目、各科经验、其他。
一、时间规划(一)四月中旬至五月初:搜集信息,购买资料,制定计划。
定下学校之后就在考研帮、学校BBS上找相关的信息——往年录取情况、经验贴。
然后联系往年考上的师兄师姐请教初试经验、确认参考书目。
书到了之后就根据书的厚度、初试所占比重、自己阅读情况大致制定了考研的复习计划。
讲到计划忍不住提两句,千万别把自己的计划定的太死、太精确,你没办法永远保持相同的状态一直到考研之前,乱七八糟的事情和情绪上的起伏都会影响到复习,我自己定的计划弹性就比较大。
(事后也确实证明了,期末考试,六月份去某某比赛等等基本没有打乱自己的复习计划。
)(二)五月初至六月中旬:英语单词和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
本人大学英语6级只考了490分,高中还是理科生,这个阶段基本上在补这两块儿的短板。
(三)六月中旬至七月初:期末考试。
(四)七月初至九月底:精读专业课,做笔记!做笔记!做笔记!因为越到后期笔记越重要。
(五)十月初至十二月中旬:背诵笔记,英语精做真题,政治练选择题,背诵大题。
(六)十二月中旬至考前:调整心态,规律作息,适应考试节奏。
二、参考书目(一)商法学1、施天涛《商法学》(精读)2、施天涛《公司法学》(精读)3、朱慈蕴《公司法原论》(精读)4、汤欣《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法治》(精读)5、王宝树《商法总论》6、李建伟《公司法学》7、赵旭东《商法学》8、邓峰《普通公司法》9、朱慈蕴《全球化与本土化互动中的公司制度演进》(二)法学综合民法部分1、清华大学法学系列教材《民法总论》、《债法》、《物权法》(精读)2、朱庆育《民法总论》(精读)3、韩世远《合同法总论》(精读)4、韩世远《民法的解释论与立法论》(精读)5、X建远《物权法》6、程啸《侵权责任法》7、何俊萍、X小川、陈汉《亲属法与继承法》8、江平主编《民法学》宪法部分1、林来梵《宪法学讲义》(精读)2、林来梵《从宪法规X到规X宪法:规X宪法学的一种前言》(精读)法理学部分1、高其才《法理学》(精读)2、严存生《西方法律思想史》3、拉伦茨《法学方法论》(三)英语1.朱伟《恋恋有词》2.李剑《李剑考研英语词汇真经》3.朱伟《考研英语写作宝典》(四)政治考研政治我只认肖秀荣,17年最后四套卷八套卷大题押题非常精准,谁用谁知道,另外还背了风中劲草。
清华大学法学院考研经验

清华大学法学院考研经验"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托翁的这句话似乎可套用在考研上:"考上的人总是相似的,没考上的人各有各的原因。
"可能有的人会说,你这不是正确的废话吗。
非也非也,笔者之所以绕着弯子说话,确有自身的用意。
在经历了"为什么清华,为什么民商"的徘徊和权衡之后,剩下的,就是如何应对考试,如何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了。
对于前者,笔者在前面的文章里做了说明,虽然,那是一个私人性的考虑,但笔者相信它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而对后者,笔者则没有那样的自信。
因为每人所处环境不同、起点各异,难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和方法。
然而,若以"我的心路历程"等等一类的标题作文,虽意在彰显其私人性,也不乏些许参考价值,但也难免落入俗套,就像各种考研网站上的文章一样。
虽能让你感到:唉,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样的感觉或许能让你得到片刻轻松,但却无法真正慰藉心灵。
正因如此,当笔者回首前尘往事,细细思索那些曾经在考研的过程中激励我的片断,最终决定放弃那种"往事并不如烟"的私人叙事风格,而选择手持铁板琵琶,为各位同道高唱大江东去。
也因如此,笔者选择了"如何清华,如何民商"这样一个标题,一来和前文衔接,二来强调本文针对问题的普适性。
这也是笔者在开篇伊始套用托翁名句的真正用心。
那么,如何清华?如何民商?一曰勇气;二曰意志;三曰方法。
读者诸君且听我一一到来。
为什么勇气是第一位的呢?很简单,"狭路相逢勇者胜"乃不易之真理。
既然选择了清华,选择了民商,就意味着你在近一年的时间将处于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生活状态。
不是一个勇敢的人,就断然难以面对这一年间可预见的以及各种难以预料的困难,更遑论克服了。
无疑,选择清华民商,本身就是一种勇气,但仅有这样的勇气还不够,因为和你有着同样勇气的人还有四五百号人,他们、她们可能大都不比你差,甚至比你更好。
清华刑法学研究生历年录取分数

清华刑法学研究生历年录取分数(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清华刑法学研究生历年录取分数的重要性2.清华刑法学研究生历年录取分数概况3.分数线走势分析4.影响分数线的因素5.如何备战清华刑法学研究生考试6.结论:对清华刑法学研究生历年录取分数的总结和建议正文【引言】对于准备报考清华刑法学研究生的同学来说,了解历年录取分数无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本文将对清华刑法学研究生历年录取分数进行分析,以期为同学们提供参考和指导。
【清华刑法学研究生历年录取分数概况】清华刑法学研究生的录取分数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根据近几年的数据,其录取分数线一般都在 360 分以上,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分数线走势分析】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清华刑法学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这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首先,随着清华法学院的声誉日益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考生报考;其次,刑法学作为一门热门专业,其竞争激烈程度也在逐年增加;最后,随着研究生招生政策的调整,分数线也有所上升。
【影响分数线的因素】影响清华刑法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报考人数:报考人数是影响分数线最重要的因素。
一般来说,报考人数越多,分数线就越高。
2.招生政策:招生单位的招生政策调整也会影响分数线。
如果招生名额减少或者考试难度增加,分数线也可能相应提高。
3.考试难度:考试难度越大,分数线就越低;反之,考试难度越小,分数线就越高。
【如何备战清华刑法学研究生考试】要想在清华刑法学研究生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科目都得到充分的复习。
2.掌握考试重点和难点:了解刑法学专业的考试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3.做好模拟练习:通过模拟考试,熟悉考试题型和流程,提高应试能力。
4.保持良好的心态:考试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结论】了解清华刑法学研究生历年录取分数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复习方向和目标。
2018考研清华大学民商法考研经验

2018年3月30日,得知自己被清华民商专业拟录取,庆幸自己的努力终没有白费。
行走在陌生路途,有人指引是幸运的。
备考过程中,我从经验帖中获得了很多有用的信息,非常感谢作者。
在这写下自己的个人感悟,希望能够为有意报考清华民商的同学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或反面的教训。
先介绍下自己考研情况,报考清华民商专业,初试成绩392(政治69+英语70+综合课129+专业课商法124),复试393.5(拟录取名单中复试成绩最低)。
一、学校选择清华法学考研难吗?确实难,因为招录的人数太少。
很多人基于这样的考虑,不敢报考清华法学。
这样的避险意识,虽然是人之常情,但也使得很多人错过了挑战自己的机会。
路平人拥挤,险峰登者少。
个人觉得,清华法学考研适合于不怕输的人,主要适合于目标明确、不怕失败、能够考虑二战三战的人,也适用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消化吸收知识的人(复试名单中不乏清华、人大、中政、西政、华政等名校的,复试时候还是蛮有压力的)。
以我为例,本人毕业于江苏某师范大学,在某基层法院工作4年,期间报考民商专业3次,第一次333,第二次347(复试线351),第三次392(复试线366)。
所以,有梦就要去追,不要轻言放弃啊。
想一想,报名人数其实也不多,只要你主观上不怕输,客观上条件允许,为什么不试试呢。
给自己一个机会,不要盲目,踏踏实实地试一次。
二、初试:参考书目及备考方法英语(墨墨背单词、跟刘一男背单词)、政治(跟肖秀荣背押题卷)就不说了。
以下就说下法学科目。
一直觉得2014年改革后,考民商要看的科目实在太多,后来逐渐明白,这样的科目设置非常科学。
综合课考宪法,很适合,因为宪法是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效力;综合课考法理学,也适合,因法理学是学习法律的方法论(虽然我始终认为要先学习部门法,再学习法理学更有效);综合课考民法更是重要,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民事关系;商法,作为专业课,必须考(虽然有的学校民商法不考商法);复试考民诉,也适当,因为之前都是实体法,涉及实务肯定要学程序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法学院考研398分经验拟录取通知已下,如愿以初试、复试都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入读法理学专业。
在此,将我考研的高分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
【一】选择清华:我是跨专业考研,就我本科专业而言,想申请国外大学好的专业并不容易。
因而选择不问你本科的硕士研究生统考,先在国内取得硕士学位。
既然选择在国内学法,那就一定要去最好地法学院——对我而言,备选学校只有清华、北大、人大三所。
对于我想学的法理学专业而言,人大稍逊于清北,而在清华和北大之间,我又更偏爱清华的法理学老师和明理楼,因而最终报考清华。
虽然清华法学院在国内的排名上并不数一数二,但清法是国内前三水平是不容置疑的。
不仅因为每年QS全球法学院的排名中,清华总是高居全球前30左右,更重要的是大量法学二级学科、三级学科的权威教授都汇集于清法。
有最好的教授和最好的学生,这样的法学院能不是最好的吗?在此稍微提个醒,有些同学觉得自己策略性选校很聪明,但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
去年清华法学院各专业都普遍分很高,今年却各专业都很低,反观人大、北大都偏高。
民商这种清华热门专业今年复试线更是反常的低,相反某几个去年的低分专业今年却相对地偏高,我猜测就是策略性选校的结果。
清、北、人,以及各个专业,到底哪年会分高分低,大家几乎不可能猜到,不如就跟着兴趣走。
【二】真题与书单:考研的学生应该明白,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出题风格。
虽然明面上不公布参考书目,但根据往年考题和教授名录,大致上也能猜出考点主要集中于那些教材。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高效地考取研究生,就要根据考试风格有针对性地复习。
因此,历年真题和书单就是指明备考风向的灯。
具体而言,复习应根据不同科目的考察方式分为两种复习方式。
第一种是能准确识别参考书目即考点来源的。
例如清华617法学综合试卷的法理学和宪法学部分,前者主要来自于高其才老师的《法理学》,后者考点主要出自林来梵老师的《宪法学讲义》。
因而有针对性地反复学习这两本教材,取得这两门课的高分就不是难事。
第二种是不能准确识别考点来源的科目,例如861比较法总论和617法学综合试卷的民法部分。
对于这样的学科,就必须加深自己的知识储备,答题时灵活地输出。
故对于第二种科目,书单的重要性就较弱,因为知识可以来源于所有切题的书中,而所有这些掌握的知识,都可以在答题中帮您拿分。
【三】时间分配:备考时还会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安排学习时间。
我将其分为两点,第一是考研整体规划,第二是不同学科的时间分配。
之前就听说考研的准备周期大致在6-7个月。
对于基础好的当然可以短一点,但对于我这种跨考生,应该不能再短。
但同时,也不宜太长,周期过长了,不仅会忘记前期复习的知识,也会过早地产生厌学情绪。
所以我是从6月中旬开始为考研而复习的,总共准备了6个半月。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6月中旬之前就不学习了。
我的建议是,在6月中旬之前充分地熟悉和理解教材,明确复习方法,但无须有意地记忆、背诵。
在6月中旬之后开始按轮次复习,这是就应当开始记忆,并且是重点记忆在前期识别出来的重要考点。
学习时间的分配肯定是要因人而异的,首要原则就是用最少的时间拿到最多的分。
公共课的复习要根据自己的基础而定,二战、三战选手和高考文科高分选手可以晚点开始复习政治,且少花一些时间。
而英语更重视基本功,六级能裸考600分以上的可以裸考英语一,六级在500分以下的就应当提前开始准备。
客观题的提升相较于主观题而已更为容易,因而应尽早背会单词,反复地刷真题的客观题,并选择专门的阅读练习。
清华的法综应当有重点地准备。
民法学和宪法学考点有限,出题风格稳定,因而记熟了所有考点后各拿到45分应当不是难事。
民法学则知识容量巨大,涵盖总则、合同、物权、侵权,今年还考了往年不考的家庭继承,甚至还涉及最新的中央政策。
对于这样一门学科,考生不可能通过重点学习某一部教材而拿高分,甚至也不用指望拿全民法这50分。
只能尽量系统地学习,考试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正是因为三门课有如此之性质,我认为对法理学和宪法学的学习应优先于民法学。
在民法学上花多少时间就看你有多少时间富余。
若法理和宪法拿到90分,即便没有充分准备民法,只取得了20分,那110分的法综成绩也足够你进入任何一个专业的复试。
法理学专业的科目四是比较法总论,这门课涵盖的内容极为丰富,考题难以预测,答案也不可能是规范化的,因此想要拿高分讲究的完全是知识储备。
150分拿135和110就能拉开25分差距,但想在法综或公共课拉开这么大分差肯定是不容易的,因此我在这门课上花了极多的时间。
在此,我要强调知识储备的重要性。
因为今年题型和考点与往年相比变化很大,但我仍然取得了134分的高分,其原因就在于知识储备足够的大,看到任何题目都能自如地回答。
加强知识储备的唯一办法就是阅读。
【四】老师的论文、专著:教材与老师的论文、专著之间如何取舍?我的观点是,备考以教材为主,因为主要考点都来自于教材,这是由研究生考试的深度和法学的包容性所决定的,不会考察你某一个具体的老师的观点。
因而所以一般性的教材更有益处,老师的论文、专著对初试的帮助非常有限。
但是,如果时间富余,还是建议有选择地可以看一些论文、专著,可以丰富你答题思路,尤其是能在不经意间展现出你的知识储备,这对拿高分是有益处的。
简言之,时间紧的看教材就能保证你拿到相当的分数,但想拿高分,读点论文、专著也是有必要的。
【五】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决定了学习效率。
我根据法学考试的性质总结出了适合于我自己的学习方法。
首先,我广泛地阅读书籍,深入地理解教材,搞懂书中的每一个要点。
这个过程很耗费时间精力,甚至要反复多次,但能够帮助你对这门学科有更好地理解。
只有在这种透彻的理解的基础上,你才能识别哪些东西是这门学科的重要考点,而哪些是不重要的。
其次,整理出考点,提炼出各个考点的要点。
这些考点及其要点是要重点记忆的。
教材内容繁杂,不可能也没必要记下一字一句,但考点及其要点是可以记忆的。
通过反复记忆,搭建起知识框架,这就是你在答题过程中必须迅速默写出来的骨架。
最后,不断地练习,如何从要点扩展成完整的论述。
这个过程的基础就是第一步中的理解。
你只有充分搞懂各个理论的推导过程,才能够理解性地记忆,并在回忆起考点及其要点后自行展开。
上述学习过程是通过笔记来串联的,以笔记的形式摘录出考点和要点,在反复学习中完善笔记。
并在备考后期舍弃教材,专门复习笔记。
相比于教材,笔记的好处在于只有考点没有废话,学习起来更高效;笔记比单一教材更为综合,能汇集多本教材的知识点。
因此,整理一份好的笔记是法律学科备考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借鉴前人的笔记能够较好地提高效率。
一方面能通过笔记快速搭建知识框架,另一方面能帮助你识别重要考点。
有需要我的笔记的可与我联系。
【六】明理楼之战:明理楼之战讲的是复试,在此介绍清华法理学专业的复试。
首先,复试的形式是笔试和面试。
笔试科目公布于每年招生简章,法理学专业是考西方法律思想史,考试时间为2小时。
考试题型每年都在变化,考试重点也各有不同。
今年考题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内容考到了法学流派、个别法学家、个别法学著作,还问了“思想史写作与法哲学写作有何异同”这样的问题。
面试是单独面试。
由来自不同专业的5位老师组成混合面试组,通常是你所报考专业的老师提问。
其次,面试的内容是很灵活的。
一般会先让你自我介绍,然后从你的话中找问题。
可能涉及你个人经历、学习经验、专业课知识、兴趣爱好、毕业设计、时政新闻、学术观点等等等等,总之天马行空,什么都会问。
可见面试你几乎无法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思辨能力、知识储备和语言组织能力就十分重要。
学生应当提前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有意识地做论述练习。
再次,英语在面试中并不是十分重要。
我参加的这组面试不分中文、英文,只是穿插进一两个英语问题,甚至老师都是用中文提问的。
我回答高老师的提问时讲了四五句话还没讲完,就被他打断了,说时间差不多了。
同组的其他同学还存在无法用英语回答就一句话都没讲的情况,但最终也顺利录取,可见英文水平并不重要,各位不必过分担心。
【七】关于跨考:我与其他录取的考生的不同之处是我的本科专业不是法学。
我的成功经历可以成为跨考生的借鉴,跨考顶尖法学院完全是可能的,只要准备充分。
对于跨考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在正式备考之前补上缺失的知识储备和对法律方法的理解,因此要提前开始准备,将法学必修课都大致学习一遍,然后有针对性地复习专业课。
清华法学院并不会歧视双跨生。
首先,考研比较公平,就清华的1000分而言,750分是笔试,大家一样地答卷,老师匿名改卷,何怕歧视?只有250是随意性稍大的面试,但既然都已经面对面讲话了,你是否有学识一问便知,如果有真才实学又为何要歧视你?何况法学院本身就有大量老师自己本科并非学的法律。
其次,清华北大这种学校法学院的本科生如果没有保上研,那么大多会另谋出路,不会选择考研本校,所以竞争者多为跨校生,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是一视同仁了。
【书单】单和历年真题都能够帮助备考。
因而在此列举我的专业课书单:一、617法学综合试卷:宪法学部分:1.《宪法学讲义》(林来梵,法律出版社),推荐指数三颗星:宪法学必看《宪法学讲义》,宪法学必看《宪法学讲义》,宪法学必看《宪法学讲义》,重要的话说三遍。
2.《宪法学导论》(张千帆,法律出版社),推荐指数一星半:必须要说张千帆老师的《宪法学导论》是很好的本科生教材,对掌握宪法学很有益处,但针对清华的法综试卷那显然是比不上林老师《宪法学讲义》重要的。
3.林来梵老师的其他著作:主要有《文人法学》、《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但其中最重要的要求本科生掌握的部分已被改写在《宪法学讲义》中,因而读读这些书可以扩展知识面、丰富思路,但对初试更为有用的内容还是在《宪法学讲义》。
法理学部分:1.《法理学》(高其才,清华大学出版社),推荐指数三颗星:法理学必看高其才老师的《法理学》,法理学必看高其才老师的《法理学》,法理学必看高其才老师的《法理学》,重要的话说三遍。
2.《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博登海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推荐指数两颗星:内容很全面,法理学入门不可多得的好书。
邓正来先生极佳的翻译功底让这本《博登海默法理学》避免了中译本常有的晦涩、拗口的毛病,读起来很流畅。
3.其他法理学类书籍:对非考法理学专业的其他考生,备考法综的法理学部分,以上两书完全够用了。
对于考法理学专业的,那当然是尽量多地阅读各类法理学书籍,在复试中也会有益处。
民法学部分:如前所述,民法学内容实在是庞杂,不可能仅靠一两本书就掌握全部内容,也不能指望答对所有的题。
到底花多少时间,个人认为应当取决于复习好其他各门之后,还有多少时间富余。
至于备考,以一本大部头为主线,辅以各细分学科的专门教材,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效率。
清华初试改考法综之后,往年主要出总论、合同、物权和侵权,并且分值分布大致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