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课程论文54156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6f2303524de518974b7d93.png)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课程论文题目:乡村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姓名:学号:专业:指导教师:2014年7月摘要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乡村文化建设得如何,事关农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事关乡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事关和谐社会在农村的构建。
中国乡村文化在新世纪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这就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也使乡村文化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发展农村文化就必须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两个轮子一齐转,才能推动农村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正文一、加快农村文化产业开发的意义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文化建设的差距日益拉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文化服务虽然在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艰苦努力下有所改变,但尚未从根本上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协调发展,乡村文化建设在整体上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已趋明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能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实现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文化建设必须与农民发展经济,与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因此,发展农民文化的关键在于培育文化市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
只有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农村文化建设才有生命力。
一些地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或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也因考量指标的影响而忽视乡村文化的建设,有的地方甚至只字不提乡村文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联系。
现代城市加速扩张的危机日益明显,“城市病"日趋严重,向自然回归、远离都市、重返乡村,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势。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加速发展乡村文化不仅是解决城乡矛盾的路径之一,而且是保证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不致泯灭的战略举措。
浅谈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浅谈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21c34b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7.png)
浅谈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进步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农村文化产业获得了长足进步,有效地推进了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文化繁荣与社会发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范文一:关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现在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
文化产业作为现在社会的朝阳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
农村文化产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有正确的政策、法规指引,有科学的思想、建议来引领。
下面是几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几点建议。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完善“绿色”发展模式我国许多农村的传统手工艺术品、传统艺术都是建立在农村传统的农耕文化之上的。
不管是发展任何产业都应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原则,努力做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建议农村手工艺产业继承“量材为用,就材加工”的核心价值理念,密切关注当代手艺生产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的关系,提倡对当代生活废弃物的开发与利用,节约资源,创新产品,变废为宝,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模式。
二、维持和保护农村传统文化生态,发展新型产业在农村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传统资源、传统手工艺艺术,作为产业资源应受到高度重视。
建议在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时,要立足传统农村文化生态的高度加强传统手工艺保护、保护由手艺人、手工技艺、手工艺品、手工艺价值理念等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新型产业。
三、发挥政府的优势政府要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正定合理的政策、法规,资金上的支持并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中,人才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农村,不仅是经济的洼地,也是文化的薄弱环节,人力资源相当匮乏,在农村发展文化产业这种高技术含量,先进经营理念的新兴产业,最大的制约依然是难以突破人才的瓶颈。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正文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正文](https://img.taocdn.com/s3/m/8ef1ea9b0722192e4436f6a6.png)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课程论文题目:乡村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学号:专业:指导教师:2014年7月8日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乡村文化建设得如何,事关农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事关乡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事关和谐社会在农村的构建。
中国乡村文化在新世纪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这就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也使乡村文化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发展农村文化就必须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两个轮子一齐转,才能推动农村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加快农村文化产业开发的意义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文化建设的差距日益拉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文化服务虽然在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艰苦努力下有所改变,但尚未从根本上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协调发展,乡村文化建设在整体上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已趋明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能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实现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文化建设必须与农民发展经济,与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因此,发展农民文化的关键在于培育文化市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
只有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农村文化建设才有生命力。
一些地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或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也因考量指标的影响而忽视乡村文化的建设,有的地方甚至只字不提乡村文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在联系。
现代城市加速扩的危机日益明显,“城市病”日趋严重,向自然回归、远离都市、重返乡村,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势。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加速发展乡村文化不仅是解决城乡矛盾的路径之一,而且是保证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不致泯灭的战略举措。
文化产业概论结课论文
![文化产业概论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d04f4c8bb4cf7ec4afed041.png)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学生姓名:学院专业:摘要: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正在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但不可回避的是,我国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发展阶段,尚未形成规模优势,与先进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因此,只有清醒地认识我们的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准确定位,谋求突破,才能实现较快的发展。
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文化产业综述,从理论上综述和梳理了文化产业的概念、文化产业的内涵、文化产业的特征和文化产业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介绍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产业政策并与国外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比较,第三部分是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第四部分是对我国文化产业资源开发及利用分析。
第五部分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竞争力对策一.文化产业概述1.文化产业概念: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
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
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 Industry,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个界定,认为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2.产业的内涵可从三个层面理解:①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行业,因此它与生产和经营物质产品的产业不同,具有特殊的意识形态属性,能够对人们精神素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②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基础,只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文化产业才能像其它产业那样以追求利润、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增值为目标,这也是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区别所在。
③文化产品的生产是以企业为主体的规模化生产,文化企业是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只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就可以自由经营、自由退出,这有利于文化的多样性。
农村文化产业论文独家整理范文6篇
![农村文化产业论文独家整理范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34045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2d.png)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目的
通过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 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 践指导。
农村地区拥有大量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历史遗迹等资源,但由于缺
乏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并未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02 03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专业的文化企业 和文化人才,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 文化需求。
农村文化产业政策支持不足
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
乡土文化是农村地区的根基和灵魂, 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通过开展乡土文化教育、举办乡土文 化活动等方式,可以推动乡土文化的 传承与发展,为农村文化产业注入新 的活力。
加强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助于 维护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态和文化特色 。
03 农村文化产业发 展模式探讨
产业链整合与延伸模式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农 村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保 护和传承,推动文化产业 的创新发展。
文化与旅游融合
将农村文化资源与旅游资 源进行有机结合,开发具 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 品。
文化与教育融合
发挥农村文化在思想教育 、道德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推动文化产业与教育产 业的融合发展。
线上线下互动发展模式
线上平台建设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理念 和技术,提升农村文化产业的国际化 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意义
一方面,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文化产业理论,拓展文化产业研究的领域和 视野;另一方面,本研究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 兴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文化产业概论
![农业文化产业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340a89ae9e314332396893d1.png)
农业文化产业概论学号s 1313004402888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课程论文论文(作业)题目滦县滦州镇旅游文化营销方案姓名董春华专业乡镇企业管理入学时间 2013年春教学点丰南电大指导教师张丽娜2014年 12月 15日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外界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最有效释放这种情感的方式就是旅游。
旅游不仅能让人开阔眼界,释放心中压抑许久的情绪,同时愉悦身心,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之一。
旅游本是享受,然而传统旅游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千篇一律的线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去啥也不知道”成为游客集中抱怨的焦点,市场需要创新的、更适合中国人的旅游产品,颠覆传统旅游便成为一种必然。
关键字:旅游、模式、创新目录摘要一、滦县滦州镇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及总体特征 (一)、旅游文化资源优势(二)、旅游文化资源总体特征二、滦县滦州镇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三、滦县旅游文化产业开发方案(一)、基本思路(二)、具体措施结语参考文献滦县滦州镇旅游文化营销方案一、滦县滦州镇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及总体特征(一)、旅游文化资源优势1、交通便利,地域文化突出滦州古城,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县老城境内,滦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燕山南麓滦河西岸。
东与卢龙、昌黎隔滦河相望,南和滦南县相接,西邻丰润、古冶区,北靠迁安、迁西二市县。
县城分新城、老城两部分,相距5公里。
距唐山47公里,距天津港136公里,距秦皇岛港82公里,距京唐港76公里,距北京260公里。
可以说交通极为便利。
滦县地势北高南低,沙河以西及白龙河、横河以东为山丘区,面积395.75平方公里,其中山丘面积为219.41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22%,主要山脉有罗家岭、青龙山、魏峰山、风山、横山等。
境内最高峰城山峰海拔高程535.7 30米之间。
中部平原区面积603.25平方公里,占米,一般山丘海拔高程200—全县总面积的60.4%,京山铁路以北,地面高程在海拔50米以上,局部有山丘出露,地势较为平坦,京山铁路以南地面高程一般在30—50米,由于受风沙影响及河流切割,沙丘沟谷出现较多。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结课论文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98575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0.png)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结课论文在新的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飞跃的阶段,农村的文化产业也逐步发展起来。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篇一:《浅谈农村文化建设》摘要:开拓农村文化产品供给的多渠道,要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在供给农村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中的作用,推进各方的合作建设,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向互动模式,例如政府扶持当地企业发展壮大,企业反哺发展地区文化;政府主持兴办各类民间文化机构,从而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政府支持建设农村群团组织,并积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等。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一、引言农村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它是农民的文化水平、思想观念以及在漫长的农耕实践中形成并积淀下来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情感状态、处世态度、人生追求、生活方式等深层心理结构的反映,它表达的是农民的心灵世界、人格特征以及文明开化程度。
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加之国家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极大地推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
农民阶层的分化以及农民文化需求的多层次性使得农民对于农村文化管理与服务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文化建设与管理主体和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元化是新时期建设农村文化的必由之路,而多中心治理为探索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路径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二、多中心治理理论1995年,全球治理委员会发表《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这一报告,报告认为:治理即“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多中心”首先是由英国学者迈克尔•博兰尼在《自由的逻辑》中提出,美国学者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和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夫妇在其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之后提出了“多中心治理”理论。
经过多年的发展,多中心治理理论在实践和理论的综合研究中主要内容有:首先,公共物品的特殊属性要求政府为主要的提供者;其次,多中心治理主体具有的复合性,比如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非盈利组织等;然后,政府与市场密不可分,共同参与,共同治理;政府要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同时主张决策下移;最后,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与多样化就是多中心治理要实现的最高理想目标。
《2024年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d257a8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9.png)
《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融合的推进,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对于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挑战及机遇,提出有效的建议与对策,为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二、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1. 丰富的文化资源我国农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包括历史古迹、传统手工艺、民俗风情等。
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基础。
2. 文化产业初步形成在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以农业文化旅游、手工艺品制作、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
3. 产业链逐渐完善随着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关产业链逐渐完善,包括文化创意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环节。
这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三、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挑战1. 资金短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许多地区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制约了农村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 人才匮乏农村地区缺乏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的人才,难以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3. 市场需求不稳定农村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形势、政策导向等,导致市场需求不稳定,给农村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1. 政策支持国家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 产业融合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可以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发展,如农业、旅游业等,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五、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2024年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c0eb3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1b.png)
《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国家对农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不仅是对我国农村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更是对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创新。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推动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一)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我国农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如独特的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农耕文化等。
这些资源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国家对农村文化的重视和投入,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二)产业初具规模,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已经初具规模。
然而,与城市文化产业相比,农村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三、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农村文化产业多以小微企业、个体户等形式存在,资金来源相对有限,导致产业发展过程中资金投入不足。
(二)人才匮乏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包括文化创意、市场营销、管理运营等方面的人才。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人才聚集度较低,导致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产业融合度低农村文化产业与旅游、农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度较低,缺乏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导致产业附加值较低。
四、推动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文化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文化产业,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二)培养和引进人才加强农村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村文化产业与旅游、农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产业附加值。
五、未来发展趋势(一)数字化、网络化发展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农村文化产业将更加依赖于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实现文化产品的数字化制作、传播和营销。
《2024年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ad3f8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4.png)
《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国家对农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
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而且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1. 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我国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农耕文化等。
这些资源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
2. 政策支持,发展迅速国家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农村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3. 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与农业、旅游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农村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例如,农村文化旅游、农业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1. 资源开发不足,保护不够尽管我国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够完善,导致资源浪费和流失现象严重。
2.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完整农村文化产业结构以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为主,缺乏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
同时,产业链不完整,上下游产业衔接不够紧密。
3. 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足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包括创意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
但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较差、生活环境较差等原因,人才流失严重,创新能力不足。
四、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1. 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加大对农村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防止资源流失和破坏。
2. 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
同时,完善产业链,加强上下游产业的衔接和协作。
3. 培养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加大对农村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吸引和留住人才。
《2024年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38c754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05.png)
《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因此,对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1. 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我国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农村地区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乡村旅游等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空间。
2. 政策支持,环境良好国家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 产业初具规模,但发展不均衡尽管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些地区的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链,而一些地区的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三、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1. 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农村文化产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和民间资本,但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政府投入有限,民间资本的投入也相对较少。
2. 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农村地区的人才资源相对匮乏,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更是稀缺。
这导致农村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3.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完善一些地区的农村文化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的手工艺品、民俗表演等为主,缺乏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
同时,产业链不完善,上下游产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四、推动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手段,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产业。
2. 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农村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农村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6af4f5203d8ce2f00662373.png)
学号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作业)题目姓名专业入学时间教学点年月日目录论文摘要、关键词--------------------------------------------------1一、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概述---------------------------2二、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21、村委会的选举问题-----------------------------------22、村委会在村务上的执行问题---------------------------43、民主监督问题---------------------------------------54、几种关系处理的不当的问题---------------------------5三、村民自治存在问题的原因-----------------------------71、传统习惯势力和不良思想的影响-----------------------72、法律制度和规范不完备------------------------------83、在机构设置上的原因和操作上的不当------------------94、管理双方的原因------------------------------------105、客观原因------------------------------------------11四、村民自治完善的对策--------------------------------111、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是前提----------------------112、修改和制定法律--------------------------------------123、进行村民自治的机构和队伍建设------------------------124、政府的指导和帮助------------------------------------13参考文献-----------------------------------------------15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中国的第一个村委会成立于1980年2月,地点在广西宜山县三岔公社合寨村,然后全国各地的村委会逐步建立。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课程论文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课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5e660db6c175f0e7dd13730.png)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课程论文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台州社区大学直属学院“一村一”农民大学生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课程论文学生姓名学号专业乡镇企业管理年级12秋学校台州电大台州市临海市涌泉镇柑橘文化产业园项目策划方案涌泉是中国无核蜜橘主产地,中国优质柑橘基地乡镇,在漫长的栽培过程中,逐渐积聚了深厚的橘文化底蕴。
因此柑橘既是涌泉镇的农业支柱产业,也是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
现有种植面积4万余亩,年产量万余吨,年产值近3亿元,已成为“临海蜜橘”的主产地。
但涌泉的柑橘产业发展仍存在品牌、品质及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柑橘产业,是当前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积极面对的问题。
随着涌泉柑橘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如何进一步挖掘橘文化内涵,做足橘文化文章,发展橘文化产业,对涌泉的经济、文化及社会事业的发展都能产生良好的效应。
现就开发涌泉柑橘文化产业园项目做如下策划方案。
一、项目名称:临海市涌泉镇柑橘文化产业园二、项目建设背景涌泉柑橘栽培历史源远流长。
2001年4月,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徐建国研究员,在谈到涌泉橘文化建设时,曾作了这样精辟的论述:涌泉的柑橘栽培肇始,虽不敢说追秦入汉,因为不是柑橘的起源地,而只是柑橘栽培的次生地,柑橘文明的适当延后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然而三国吴·沈莹在《临海水土异物志》谓“鸡橘子,大如指,永宁界中有之”的记述还是足可将当地的柑橘栽培历史溯及1700多年前,而且至今在涌泉的山间野径仍能寻觅到她的踪影;涌泉的橘文化,虽无屈大夫的《橘颂》可以自誉,却也有乡人陈景沂《全芳备祖》、林昉《柑子记》可引为豪,有“一从温台包贡后,罗浮洞庭俱避席”的赞叹。
据林昉《柑子记》载“高宗宅钱塘,始贡台柑”。
可知在唐宋时已有献贡橘的任务,其栽培当已盛行。
民国时期,涌泉柑橘产业日益兴盛,有橘园980亩,年产450多吨,人称“涌泉蜜橘”。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课程论文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课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a60faf8cfc789eb162dc836.png)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课程论文姓名专业学号题目:农村文化产业化发展道路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农业丰,贝悝础牢;农村稳,贝y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
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
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
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
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
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28054516bd97f192279e9d6.png)
学号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作业)题目遵化烙画艺术文化产业园区策划方案姓名邢晓霞专业乡镇企业管理入学时间 2015年春教学点遵化电大2016年12月 25日遵化烙画艺术文化产业园区策划方案一、项目概况与背景(一)项目概况“河北遵化烙画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个以烙画艺术品生产、加工、研发、展示、销售、物流、体验为主,配套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和烙画艺术文化节庆活动的中型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
在中国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下,“河北遵化烙画文化创意产业园”将网罗国际国内烙画文化创意界的优秀人才与优质企业,充分利用遵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雄厚的产业基础,顺应科学发展观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创建国内一流的烙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促进产业融合与文化创新,促进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
产业园区内规划有:企业设计研发总部基地、名家工作坊、街区式创意街坊、创意办公区、公共办公室、展示专区、制作体验专区、博物馆、交易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会议中心以及青年公寓等生活配套服务设施。
(二)项目背景•文化是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英国伦敦正致力于打造:“世界卓越的创意和文化中心”和“世界文化大融炉”。
•美国纽约以“世界文化俱乐部”著称,其文创产业仅次于金融业,每年有750万人因为文化原因到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参观学习。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浙江省杭州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文化创意产业包括了: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八大行业。
在体验经济时代,为促进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而进行的各类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正在日益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与产业升级的重要衡量标准。
农村文化产业论文
![农村文化产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1e0058763231126fdb1125.png)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课程论文教学点:婺源县电大工作站专业:农村行政管理学生姓名:吴仲生学号:农村成人教育状况与措施摘要: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城镇化的推进,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也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是我过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加强农村农民文化教育与农村文化管理面临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实践。
本文从婺源县农村农民文化现状的实际出发,对农村成人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作出的积极实践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婺源县;农村;农民教育;最近,根据“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教学要求,我到婺源县清华镇、秋口镇、江湾镇等地进行了农村农民文化教育调查,现状很不理想,现状如二、农村农民文化教育缺乏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城乡之间生活条件差距较大,所以难以形成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同时由于一些教师对农村生产与生活实际情况不了解,而使教育内容脱离农民的实际需求。
三、农村农民文化教育的“质”难以满足农民需求。
农民教育的“质”难以满足农民需求主要体现为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脱离方面。
由于多数农民教育教师缺乏对农村实际情况的了解与调查,并且在实践方面也缺乏经验,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而使用技巧的讲解则较少,而这种教育方法脱离了农民的需求,在农业生产中缺乏实用性。
四、由于农民教育具有收费较低并且组织较难的特点,一些学校受利益驱动,比较重视学历教育,而对务农人员需要的农业知识以及务工人员需要的专业技能则较少组织,导致农民无法得到农村成人教育带来的实质性好处。
为了解决当前农民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在此,我谈谈个人想法:一、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主要的、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民能够实现生产资源的充分利用,也能够通过对各种新技术以及新方法的运用来进行农业生产,同时在农药、化肥的使用中也相对合理,而不具备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民则难以做到这一点。
农村文化产业概况论文.doc1(1)
![农村文化产业概况论文.doc1(1)](https://img.taocdn.com/s3/m/18b0446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7.png)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农村文化产业概况论文姓名:时间:2014年7月14日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促进城乡二元文化融合城乡文化二元结构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新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必须改变城乡二元文化结构;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实现城乡文化产业统筹发展,可以使城乡文化要素相互渗透,促进城乡二元文化结构的融合。
本文从城乡文化产业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着手,探索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促进城乡二元文化融合的有效路径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二元文化体制, 重视城市, 忽视农村,导致城市文化发展迅速, 乡村文化发展缓慢,城乡文化发展严重失衡,城乡居民享受不平等的文化权利,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区域文化的现代化与传承。
总体来说,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统筹规划,实现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可以使城乡文化要素相互渗透,促进城乡二元文化结构的融合。
一、城乡二元文化结构现状的表现 1.城乡文化制度二元化问题存在,在政策、制度和投资等多方面,国家给予城市文化产业和事业的发展投资与支持胜过农村。
2,城乡文化设施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高层次、高水平的文化设施都建在城区,文化设施相对齐全;乡村的文化设施缺乏,农村文化活动难以开展,农村文化生活受到影响。
3.城乡居民文化产品消费的二元化,农村居民收入不高,影响其文化消费水平,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这是农村文化产业本身加快发展的重要障碍,也直接影响着全面小康目标的按时实现。
4.城乡居民得到的文化产品供给存在差异。
城市文化设施、文化团体、文化人才较为集中,因而文化产品供给较为丰富,农村在这些存在方面的欠缺导致享受的文化产品不足。
5.城乡居民文化意识形态存在严重差别,从而影响农村地区文化产业和事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工程”农村行政管理(专科)专业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 xx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专业层次: 大专年级:学校:摘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出路之一。
所谓“农民不富,中国不富”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占中国的50%就是农民,农民从事生产生活主体就是农业的生产活动,让农民富起来的关键就在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
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的建设与发展,并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对我国新世界发展做出了重大部署,继续发挥农业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就是顺利实施“十五”计划的重要保证,必须坚定不移的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切实解决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与农村稳定。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点,为进一步摸清石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通过下村走访、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农业结构调整对我乡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农业结构调整就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就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份,就是经济发展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就是释放结构能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与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
几年来,我乡农业结构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业结构调整对我乡经济结构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如下:(一)调整农业结构就是石城发展经济的需要。
我们石城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烟、莲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油茶、脐橙、香料林后续产业逐步形成,区域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成为全省公认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比较到位的县之一。
五年来,平均年种植烟叶3、85万亩,收购量10、26万担;年实际种植白莲6、85万亩以上,且呈现产销两旺的势头。
改造与新开发油茶4、5万亩,发展果业基地2、8万亩,发展以生猪、蛋鸡为主大规模化养殖基地50多个,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二)农业结构调整就是二十一世纪农村经济的内在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就是我乡经济生活己进入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顺应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二就是市场供求关系正发生变化,卖方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及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大量的传统产业必须相应调整。
二、石城县农业结构的现状石城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地区东北部,东邻福建省宁化县,南抵福建长汀县及本省瑞金市,西毗宁都县,北靠抚州地区广昌县,地处赣州、抚州、三明、龙岩两省四地市的交叉点,因境内“环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
四周山岭环绕、中部山峦起伏、河流星罗密布,人谓“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与庄园”。
全县总面积1581、5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80、98%。
耕地面积192646亩,约占总面积的10%,水面面积57794亩,约占总面积的3%,道路、城镇、村落、厂矿 237230亩,约占总面积的10%,全市农业人口192554人,占总人口69、20%。
近年来,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26、08万亩左右,占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
201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84100万元,同比增长1、6%;农业产值64653万元,同比增长3、9%;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给农民带来实惠,也就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三、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县农业产业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特别就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形势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工作开展不平衡。
从县市区、乡镇之间比较,全市大部分地方的干部群众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形成共识,措施有力,工作进展快,成效比较明显。
但就是,也有一些地方,畏难发愁,认识不深,动作不大,进展不快,形不成大规模,没有大变化,更有甚者,有的地方至今仍处于不愿调、不会调、不敢调的状态,工作成效不明显。
(二) 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高。
对照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内涵,全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低水平状态。
主要就是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运行机制不健全,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
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广大农民的质量标准意识不高,农产品生产中化肥、农药、激素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比较严重,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与认证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还存有诸多隐患,与国际标准化接轨的差距较大。
(三) 就是劳动者素质低,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全局利益(四)农民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迷(五)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一些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六)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总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就是农业结构不合理。
四、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一) 缺乏资金投入。
农业结构的调整成效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民的素质密切相关,对“三农”的资金投入有限,使调整处于较低层次。
同时,因资金限制,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使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受到一定局限(二) 缺乏龙头企业拉动。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而产业化的发展,需要龙头企业的拉动,一个产业缺乏生产或销售龙头企业,其发展必然受到限制,也影响农民调整结构的积极性(三)信息不灵、农展素质不高、经济方式分数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就是信息制约,由于农村信息不灵,使农民在市场经济面前显得束手无策,生产与调整仍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二就是素质制约。
由于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掌握科技难,不适应调整后的产品的管理、生产、加工。
三就是经营方式制约。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导致难以形成规模,形不成市场主体,更难与国内外大市场接轨,缺乏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四) 缺乏科学发展规划。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没有一个科学发展的规划,致使发展难成规模,难以形成特色、五、解决对策(一)加大资金投入, 大力培育与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功能的强弱,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实力的强弱。
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就大。
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龙头企业建设。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龙头企业要在税收、信贷、出口等方面给以扶持。
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它们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支持能力。
应选择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主的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行列,充当龙头企业,发挥它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与支持作用。
要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类型的龙头企业的发展,防止重复建设,以合理的龙头企业结构带动农业结构的组合与优化。
龙头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利于农业各部门、各产业均衡发展,形成科学的农业区域结构。
(二) 以服务为载体,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与分散经营的农户之间架起桥梁,既就是解决农民想致富、盼服务、缺技术、愁销路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也就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深度与广度拓展的重要措施。
(三) 要强化信息服务,用准确的信息指导农产品生产与销售。
按照“集中、统一、规范、效能”的原则,集中建设统一兼容、资源共享、高效适用的市、县、乡、村信息网络平台,形成全市畅通的信息网络体系,要抓好流通服务,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在充分利用农村现有集贸市场的基础上,培育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积极组织各类农副产品的展销促销活动,努力探索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新的流通方式。
大力扶持发展农村流通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个体或合伙创办流通企业,引导她们加入经纪人与个体运销队伍,逐步建立起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流通体系。
三要搞好技术服务,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重要支撑。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努力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推广服务体系,夯实农业技术服务的基础。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进、推广成熟适用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充分整合现有农业教育资源,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让她们领办示范园区,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结束语:今后,我们将以更加开放大气的理念,科学发展的思维,铿锵有力的措施,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完善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为推动全乡经济发展推波助澜,实现全乡经济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1]宁建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13期[2] 陈玉霞、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11年第五期程漱兰、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第 151 页、[3] 郑杭生主编、当代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实证分析[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4]方中友、南京市品牌农业建设现状,发展战略与目标选择[J]、江苏农业科学,2006(0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