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模板
普通自然地理考试大纲
《普通自然地理》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1.考查考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的程度;2.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1)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2)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三、考查范围1 绪论1.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1.2自然地理学的任务1.3 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地球2.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2 地球的运动2.3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3 大气圈与气候系统3.1 大气的组成3.2 大气降水3.3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3.4 气候的形成3.5 气候变化4 海洋和陆地水4.1 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4.2 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4.3 河流4.4 湖泊与沼泽5 地貌5.1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5.2 流水地貌5.3 喀斯特地貌5.4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5.5海岸与海底地貌5.6火山地貌6 土壤圈6.1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6.2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6.3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6.4土壤类型特征6.5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7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7.1 地球的生物界7.2 生物与环境7.3 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7.4 生态系统7.5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7.6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7.7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8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8.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8.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8.3自然区划8.4土地类型研究。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1.考查考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的程度;2.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1)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2)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三、考查范围1 绪论1.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2自然地理学的任务2 地壳2.1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2.2 大地构造学说2.3 火山与地震2.4 地壳的演变3 大气圈与气候系统3.1 大气的组成和热能3.2 大气水分和降水3.3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3.4 气候的形成3.5 气候变化4 海洋和陆地水4.1 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4.2 海水的运动4.3 海平面变化4.4 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4.5 河流4.6 湖泊与沼泽4.7 地下水5 地貌5.1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5.2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5.3 流水地貌5.4 喀斯特地貌5.5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5.6海岸与海底地貌5.7火山地貌6 土壤6.1土壤的组成、结构与功能6.2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6.3土壤分类6.4土壤类型及其特性6.5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6.6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7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7.1 生物与环境7.2 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7.3 生态系统7.4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7.5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7.6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8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8.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8.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8.3自然区划8.4土地类型研究8.5人地关系研究。
自然地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1、地理学的结构体系2、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综合性、区域性第二章岩石圈系统3、岩石圈、软流圈、构造圈4、地壳的元素组成5、矿物、造岩矿物矿物:矿物(mineral)是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部形态。
组成岩石主要成份的矿物,称造岩矿物。
6、断口、解理、节理、断层7、沉积岩(水成岩)特征:层理(水平层理、交错层理)、化石层理:沉积岩最典型的构造特征是具有层理;由于矿物成分、结构或颜色的不同而表现出成层性。
是不同时期沉积作用所形成的。
分为水平层理、交错层理。
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8、沉积岩类型(按沉积物类型):碎屑岩类、黏土岩类、生物化学岩类9、沉积岩类型(按沉积物颗粒大小):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泥岩、页岩)10、变质作用的类型动力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引起的定向压力使原岩破碎、变形及一定程度的重结晶,称~。
如,构造角砾岩、碎裂岩。
接触热变质作用(局部):发生于侵入体与周围岩接触带,围岩受热后矿物发生重结晶、脱水、脱碳,形成变晶结构与新矿物。
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发生于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其实质是高温下岩浆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与热液通过与围岩的交代作用使后者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矿物。
区域变质作用(大面积):区域性构造运动导致的深广范围的变质作用,称~。
混合岩化作用或超变质作用:是区域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间的一张过渡性地质作用。
11、变质岩的特征:斑点构造、片理构造(板状、片状、片麻状)12、地质作用及分类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13、岩石产状三要素岩层产状三要素1、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它标志着岩层的延伸方向。
2、倾向:岩层的倾斜方向。
与走向垂直。
3、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14、水平构造及方山地貌、丹霞地貌水平构造:岩层产状近于水平,岩层未发生明显变形原因:受内力地质作用扰动较小、岩层呈整体上升或下降运动方山地貌:在水平岩层地区,如果地壳大面积上升,可形成构造高原和构造台地,经流水长期侵蚀切割后,可形成面积大小不一彼此孤立的高地,称为方山。
(完整word版)《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完整word版)《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考试性质与试题命制的原则一、考试性质《自然地理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或相邻专业(环境类、农林生态类、化学化工类)本科插班生专业课考试科目,是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
《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目的是:准确、简明地考核考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要素、分析方法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命制的原则、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命题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插班生《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在设计上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系数。
、考试主要参考书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版),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第版。
Ⅱ.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分钟,试卷满分为分。
、试卷能力层次结构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理解占,应用占。
、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为,易约占,较易约占,较难约占,难约占。
、试卷的题型结构:名词解释()、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等五种题型。
(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题型示例)Ⅲ.考核内容和要求下面分章节列出《自然地理学》的考核内容及要求,其考试目标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类:识记是要求记住有关基本知识;理解是要求能够领会知识要点,掌握其内在联系;应用是指能够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第一节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地理学问题(识记)第二节自然地理学研究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与意义(识记)第三节自然地理学的性质(识记)第四节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理解)第二章地球与地球表层系统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识记)第二节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理解)第三节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理解)第三章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第一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识记)第二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识记)第三节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理解)第四节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应用)第四章岩石圈与地球表层结构与轮廓第一节岩石圈的组成(识记)第二节岩石圈的结构(理解)第三节岩石圈的运动(理解)第四节固体地球表面的结构与轮廓(理解)第五节构造地貌(理解)第六节岩石圈与人类(应用)第五章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第一节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识记)第二节大气运动(理解)第三节物质输移(理解)第四节能量传输(理解)第五节气候分异规律(理解)第六节大气与人类(应用)第六章水圈与水量平衡第一节水圈的组成(识记)第二节水圈的结构(识记)第三节水圈的演化(理解)第四节水的运动(理解)第五节水量平衡(理解)第六章水圈与人类(应用)第七章生物圈与生态系统第一节生物圈的组成(识记)第二节生物圈的结构(识记)第三节生物圈的形成与演化(理解)第四节生态系统(应用)第五节人与生物圈(识记)第八章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第一节岩石风化与气候(识记)第二节岩石圈变动与气候(理解)第三节地貌与气候(理解)第四节风成地貌(理解)第五节沙尘暴(应用)第九章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第一节岩石与水(识记)第二节岩石圈的结构与流域性质和水系发育(理解)第三节水的分布、负荷均衡与岩石圈的形变(理解)第四节构造—侵蚀—地貌循环(理解)第五节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应用)第六节海岸发育与海岸地貌(应用)第七节滑坡、崩岸、泥石流、海啸——水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实例(应用)第八节陆、海相互作用与河口、三角洲(应用)第十章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第一节水汽与天气(识记)第二节水与气候(识记)第三节大气运动与水体运动(理解)第四节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理解)第五节海气相互作用(应用)第十一章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第一节气候—海面—冰川—均衡(理解)第二节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理解)第三节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应用)第四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黄土地貌(应用)第五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冰川、冰缘地貌(应用)第十二章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的相互作用第一节生物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应用)第二节生物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应用)第三节生物圈与水圈的相互作用(应用)第四节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应用)第十三章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地球表层系统第一节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流动与能量平衡(理解)第二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迁移与循环(理解)第三节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理解)第四节圈层相互作用与土壤的形成与分布(应用)第五节圈层相互作用与喀斯特地貌(应用)第十四章地表环境评估与区划第一节气候类型划分与气候环境评估(理解)第二节生物环境分区与评估(识记)第三节地形、地貌与地质环境评估与区划(应用)第四节水资源与水资源分布(识记)第五节土地分类、分级与评估(应用)第六节综合自然区划(理解)第十五章地表环境预测第一节地表环境预测的原则(识记)第二节岩石圈的变化趋势(理解)第三节大气圈的变化趋势(理解)第四节水圈的变化趋势(理解)第五节生物圈的变化趋势(理解)第六节地球表层环境的变化趋势(理解)第十六章地表环境的规划与管理第一节环境规划概述(识记)第二节环境规划编制(应用)第三节环境管理及其特征(理解)第四节环境管理的任务与内容(识记)第五节环境管理的手段(理解)第六节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识记)第十七章地表环境的优化调控第一节优化调控概述(识记)第二节优化调控原理(识记)第三节优化调控的途径(理解)第四节优化调控的方法与模型(应用)Ⅳ.参考书目考试主要参考书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版),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第版。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考查考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的程度;
.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题型结构
()简答题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论述题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三、考查范围
绪论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地壳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大地构造学说
火山与地震
地壳的演变
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大气水分和降水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气候的形成
气候变化
海洋和陆地水
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海水的运动
海平面变化
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
河流
湖泊与沼泽
地下水
地貌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流水地貌
喀斯特地貌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海岸与海底地貌
火山地貌
土壤
土壤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土壤分类
土壤类型及其特性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
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自然区划
土地类型研究
人地关系研究。
2023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版
2023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版
一、考试范围
- 自然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 区域地理学
二、考试要求
1. 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地
球的构造、地表形态、气候与气候区、水文地理、生物地理等内容。
2. 理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人
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交通与通信等内容。
3. 了解区域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国
内外重要区域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
三、考试形式
1. 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考查对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
知识的掌握。
2. 解答题:包括简答题和论述题,考查对地理学基本概念、理
论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备考建议
1. 熟悉教材:认真阅读教材,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2. 多做题:通过做大量题,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3. 多进行实践: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加深对地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4. 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培养综合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练习,提高地理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相关地理概念、知识和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自然地理考试大纲详解
自然地理学复习大纲一、名词解释1.光年:是计量天体间时空距离的单位,一般被用于衡量天体间的时空距离,其字面意思是指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约为94605亿千米,是由时间和光速计算出来的。
2.恒星日:地球上某地经线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间隔叫做恒星日3.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一般在每年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在时间周期上是指太阳位于黄经 0°和15°之间的位置,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
但在实务上通常特指太阳真正位于黄经0°的那天:3月20日或3月21日。
4.太阳高度角: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专业上讲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线的夹角。
太阳高度角简称高度角。
当太阳高度角为90°时,此时太阳辐射强唛最大;当太阳斜射地面时,大阳辐射强度就小。
5.景观壳:景观壳即“地理壳”,是形成和发展于地球表面,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构成的复杂的物质系统。
6.构造运动:主要是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机械运动。
7.板块: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裂成许多块,这些大块岩石称为板块。
8.地质年代: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阶、带。
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
9.大气环流:指水平尺度在数千公里以上,垂直范围达10km以上,时间尺度在2天以上的大规模空气平均运动。
10.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它不仅具有自身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是一个能从物质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进行剖析的物质实体。
也是一个无机物和有机物,非生物和生物相结合的物体。
11.风化壳:地壳表层在风化作用下,形成一层薄的残积物外壳,称为风化壳。
12.腐殖质:生物因素作用下,在土体中,尤以土体表层进行的腐殖质累积过程。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提纲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提纲1、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自然综合体2、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3、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成分概括为四大类,即固态的岩石、液态的水、气态的空气和活质有机体4、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土壤,它们既是物质的,又是动态的。
试述它们之间的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成分在以太阳能和地球内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各种自然地理组成要素。
每一组成要素都按着自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着,但是,其中没有一个要素是孤立的。
换言之,没有一个要素不受其他要素的影响和给予其他要素以影响,因此,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自然地理环境组成为一个特殊的物质体系5、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①地球的外能和内能作用显著②气体、固体和液体三相物质并存③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④人类聚居的场所6、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一般特性①分层性:对流层、水圈、沉积岩石圈、生物圈(分层性是自然地理环境最普遍的结构特性)②交织性:大气层中包含水分、固体物质、生物体;水体包含溶解气体、矿物质、悬浮泥沙生物体;岩石圈包含空气、水、多种生物。
以上分层结构的共同点:不是单一成分,而是和其他成分处于彼此叠合、相互渗透之中③集中性④综合性⑤差异性⑥多级性7、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是指在时间上稳定的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的分布格局。
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包括组成结构和地域结构。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格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结构指自然地理环境各不同自然综合体之间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格局。
8、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结构指维持着空间结构的自然综合体随时间的周期性变化模式9、系统:一般定义为相互关联的元素的集。
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10、系统的基本分类①功能类型:a孤立系统b封闭系统c开放系统②结构类型:a形态系统b级联系统c过程-响应系统d控制系统③其他分类:钱学森把系统分为a小系统b大系统c简单巨系统d复杂巨系统11、辐射平衡:一定区域辐射能的输入与输出的差额称为辐射平衡12、海洋潮汐、大气潮汐、固体潮汐的概念:在引潮力的作用下,地球发生潮汐变形。
初试科目考试大纲-843自然地理学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843自然地理学适用专业: 070500地理学(一级学科);045110学科教学(地理)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概念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简述题): 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分析论述题(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地质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学、地貌学、土壤地理、植物地理和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等多门自然地理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自然地理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绪论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3.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地球1.天体的概念和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2.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地理意义。
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4. 地球的圈层构造。
5.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地壳1.克拉克值的概念以及地壳中含量大于5%的元素。
2.矿物的概念与主要的造岩矿物类型。
3.岩浆岩的矿物组成。
4. 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
5. 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
6. 整合的概念。
7. 主要的地质构造类型。
8. 火山喷发概念、型式和分布特点。
9.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10.世界上主要的地震带。
第三章大气和气候1.干洁空气、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概念。
2.臭氧浓度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气压的测量和表示方法。
4. 对流层的特点。
5. 太阳总辐射及变化规律。
6. 气温较差的概念及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7. 水汽凝结的条件和凝结现象。
8. 全球降水带的划分。
综合自然地理期末考试提纲
1.地理学的划分
2.地理学不同学派及代表人物与贡献
3.地理大发现对综合自然地理学贡献
4.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不同发展阶段
5.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及衍生物
6.自然地理环境空间结构与时间结构有哪些
7.系统的分类
8.地球表层系统的基本特征
9.地球公转与自转的研究意义
10.地理环境;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判定
1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三大规律
12.整体性的概念、三阶段及表现
13.会利用整体性原理分析相关自然地理知识,如:赤道高温对
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极地低温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等等
14.自然地理环境的水分循环、大气循环等
15.自然地理环境的节律性的三类型及判定
16.自然地理环境的正负反馈及表现
17.纬度地带性、经度省性与垂直地带性的判定
18.大中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
19.纬度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异同
20.雪线与垂直带谱判定
21.陆地主要的自然带
22.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与方法
23.会应用综合自然区域的原则与方法解决地理学问题,如柴达
木盆地划分,热带分布,江南范围等
24.综合自然区划的单位
25.地域组合规律的形式
26.土地与土地分级的概念、土地分级系统与土地分类体系
27.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的异同
28.土地评价系统
29.耕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判定
30.顺向演替与逆向演替的判定。
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高考地理考试大纲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1. 自然地理学
- 地球与地球运动
-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
- 气候与气候变化
- 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
2. 人文地理学
- 人口与人口迁移
-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 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
- 农业与农村发展
3. 中国地理
- 自然地理特征与自然资源
-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规划
- 环境问题与生态保护
- 交通与通信网络
4. 世界地理
- 地球自然环境与物质循环
- 人类活动与全球环境变化
-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
5. 地理思维方法
- 地图和地图阅读
- 地理实地考察方法
- 统计与图表分析能力
- 综合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大纲以各省份、各年份的高考地理考试大纲为准。
815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自然地理学》科目大纲科目代码:815一、考核要求本《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西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及地图与地理信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在大气、水、生物等圈层系统相互作用下的结构、功能、形成、演化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科学。
主要包括地球概述、地理环境要素(气候、水文、地貌、植物、土壤)、自然地理分异规律和人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等几部分内容。
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深入的了解,熟悉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宇宙中的地球,掌握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演化机制及相互关系。
运用地理分异规律对自然环境或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对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地球形态、动态特征、构造及其在自然环境形成过程中的地理意义;地壳和大气两大圈层的特性和运动形式;水圈的各组成部分,海洋的作用;地貌成因类型、特点及其发育规律;土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景观的整体性、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区划、土地类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主要考查学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评价目标《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旨在考察自然地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加以运用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
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和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在基本推理判断和简单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熟练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进行有关推理和判断,以分析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主要考核评价以下内容:第一章地球1. 掌握恒星的概念,熟悉太阳及太阳系的各大行星。
2. 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地理意义,掌握四季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11 自然地理学 考试大纲
1、掌握地理环境和人类环境的概念和区别。
2、理解地理学的“三分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层次”和“三重性”划分的涵义。
3、了解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划分及依据。
4、了解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
5、理解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地球
考试内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运动、地理坐标、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5、了解7万年来的海平面变化、近百年的海平面变化以及21世纪海平面上升的预测。
6、理解海洋资源、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7、掌握河流、水系和流域的概念,流域特征对河流的影响。
8、掌握河流水情要素,理解流速、流量的定义。
9、掌握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径流的变化特点以及特征径流。
6、掌握大气水分蒸发及其影响因素、凝结和凝结条件。
7、掌握水汽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
8、了解降水的形成、类型,掌握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和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9、理解大气运动的概念,掌握作用于空气的力、自由大气中的空气运动,以及风随高度的变化特征。
10、理解大气环流的概念,掌握全球环流、季风环流及局地环流的特性及其运动。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试卷结构
基本概念约30%
基本原理与简要问题回答约40%
综合论述与综合分析约30%
注:以上比例与实际出题可能有一定出入。
自然地理学
一、绪论
考试内容
地理学、地理环境、人类环境、地理学的划分、自然地理学的分科、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考试要求
1、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高中地理考试大纲专业基础
高中地理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学科专业基础一、自然地理(一)地球概述1. 恒星、银河系、总星系的基本概念;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
2. 太阳的距离、大小和质量;太阳的温度和能量;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系的构成;行星的分类及特征。
3. 月球的大小和距离;月球和地月系的运动;月相和朔望月;日、月食发生机理;潮汐现象的规律性。
4. 地球自转、公转规律及地理效应;天体的周日视运动;太阳的周年运动;太阳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与变化。
5. 恒星时、真太阳时、平太阳时;地方时及其换算;理论时区和区时;实际时区和法定时;区时的换算;日界线与日期变更。
(二)地质与地貌1. 矿物的概念;矿物的基本特性;矿物的分类;重要矿物特征。
2. 矿床的概念;矿产资源的特点及合理利用。
3. 岩石的概念与类型。
4. 岩浆、岩浆作用与火成岩;沉积过程与沉积岩;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5. 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
6 4 16.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全球构造地貌;大地构造地貌。
7. 地球的早期演变;地层和化石;地壳演化史。
8.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9. 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冰川与冻土地貌、风成地貌与黄土、海岸地貌的特征。
10. 地貌灾害的危害、成因及防治。
(三)气象与气候1. 大气组成和结构;对流层的基本特征。
2.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有效辐射、净辐射。
3. 大气“温室效应冶原理;对流层大气的增温与冷却;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大气稳定度。
4. 大气湿度、饱和水汽压、蒸发与凝结;大气降水。
5. 气压与气压场;气压梯度与气压梯度力。
6. 大气的水平运动;地转风的特点;梯度风的特点;摩擦力对空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7. 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大气环流的平均状况;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变化规律。
8. 气团的形成、变性;气团的分类。
9. 锋的概念和特征;锋的类型和天气。
自然地理学复习纲要
自然地理学复习纲要自然地理学复习纲要一、绪论1、地理环境:指一定社会在某一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关的自然条件的总和分类: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任务(1)研究各自然要素的特征、形成和发展(2)研究各自然要素的之间的关系(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4)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5)研究人为环境3、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二、地球1、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语其他行星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日地距离、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和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有哪些影响?最显著区别:存在生命日地距离:保证地球得到适量的太阳辐射,推动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过程;促进臭氧层、电离层形成,以维护地球自身安全形状:影响太阳辐射,从而造成地球表面热量的带状分布及其他自然地理现象的地带性规律大小:促进大气圈的形成,海洋、湖泊、生物的出现和温度的稳定运动:自转:昼夜更替;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地方时差异;地球球面弹性变形公转: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海陆分布:对南北半球的气候有很大影响3、地球表面有哪些基本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并且在交换和循环中伴随着信息的传输(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4、地表海陆分布的特点(1)具有“水球”之称(2)海陆分布不均:水半球和陆半球(3)海陆分布对蹠现象(4)大陆分布的成对现象(5)大陆轮廓形状特点:倒三角形、边缘的吻合性5、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原因:地球圈层的分化过程同整个地球的温度变化过程密切相关。
放射性元素的辐射能量在地球内部的积累,使那里的温度逐渐升高,因而物质具有可塑性,加上重力的作用,物质便发生分异,逐渐形成性质不同的圈层6、名词解释(1)恒星:质量很大且能发光、可凭肉眼看见的天体(2)行星:自身不发光,质量较恒星小,绕恒星运动的天体(3)矮行星:围绕太阳运动,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固体应力而使自己呈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4)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5)海陆起伏曲线:根据陆地等高线和海洋等深线圈,计算各高度陆地和各深度海洋所占面积或占全球总面积的百分比绘出的曲线三、地壳1、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各有什么特征?岩浆岩:表面存在流纹、块状、斑杂、气孔或杏仁状构造,由岩浆冷却构成沉积岩:具有层理,含有化石;具有碎屑结构和非碎屑结构;层面具有原生构造特征变质岩:含变质矿物,具有变成构造与变余构造等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1)岩石圈是由几个不连续的板块构成(2)板块的相互作用是大地构造活动的基本原因(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接合部是活动带(4)地幔对流带动板块运动3、板块边界的类型:扩张(或增生)型边界;俯冲(或汇聚)型边界;转换断层(或次生)型边界4、简单描述地质构造的四种类型(1)水平构造:指层面水平或基本水平(倾角<5°)的岩层经垂直运动而未发生褶皱,仍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产状(2)倾斜构造:指经构造运动后,层面与水平面形成一定夹角(5°~85°)的岩层(3)褶皱构造:指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但仍基本保持其连续完整性(4)断裂构造:岩石所受应力超过其自身强度的极限而发生破裂,导致岩层丧失其连续性的现象5、名词解释(1)矿物:单个元素或若干个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2)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为解理面的能力(3)构造运动: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机械运动(4)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位四、大气圈与气候系统1、名词解释(1)标准大气压:气象学把温度为0℃、纬度为45°的海平面气压作为标准大气压,称为1个大气压,相当于1013.25hPa (2)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上,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3)饱和水汽压:温度一定时,单位体积空气中容纳的水汽量有一定限度,达到这个限度,空气呈饱和状态,此时饱和空气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4)冰晶效应:当水滴和冰晶共存时,在温度相同条件下,由于冰面饱和水汽压小于水面饱和水汽压,水滴将不断蒸发变小,而冰晶则不断凝华增大(5)水平气压梯度力:通常把存在水平气压梯度时单位质量空气所受的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6)大气环流:指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7)气团:指在广大区域内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垂直稳定度等物理属性较均匀的大块(8)天气系统:大气中引起天气变化的各种尺度的运动系统(9)锋:温度或密度差异很大的两个气团相遇形成的狭窄过渡区域(10)热带气旋: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一种具有暖心结构的气旋性涡旋2、大气圈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几层?各层的性质如何?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5层对流层:大气的最低层,平均11km;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主要的天气现象发生于此层平流层:对流层顶-55Km高空;气流稳定,温度随高度不变或微升;水汽尘埃少大气透明;极少云和降水等气候现象中间层:平流层顶-85 km高空;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迅速下降;空气垂直运动剧烈;水汽极少,基本无天气现象;近层顶出现电离层暖层:空气密度很小,强烈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因而温度随高度上升很快增加;该层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最顶层常出现极光散逸层:无明显边界,空气极其稀薄,大气质点碰撞频率很小,地球引力很小3、对流层主要特点:空气垂直运动旺盛4、气团和锋面可分为哪些类型?锋面附近气象要素有哪些突变现象?气团:按其热力性质可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锋面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冷风过境:大风降温,形成锋面雨,雨落在锋后暖锋过境:降水出现在锋前冷区,为连续性降水,历时长但强度小准静止锋过境:连阴雨天气锢囚锋过境:锋两侧均降水,且强度大5、降水形成的条件:雨滴下落速度超过气流上升速度;雨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前不至于完全被蒸发6、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1)使来自东南部海洋上的夏季风强度减弱,造成夏季降雨带的位置偏南,出现南方暴雨成灾、北方干旱少雨的异常现象(2)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期偏晚(3)东部地区秋季容易出现北少南多的降雨分布(4)容易出现暖冬(5)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的热带气旋或台风数量偏少7、简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海拔高度、地表形态、方位(坡向和坡度)等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配,从而对气候产生影响。
本《自然地理学》大纲适用于XX讨论生院自然
XX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自然地理学》一、适用范围本《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XX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自然地理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二、考试目的自然地理学是把组成自然环境的XX种要素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研究,以阐明自然环境的整体,XX组成要素及其想到间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是地球科学的基础学科。
本考试的目的是考核考生自然地理专业知识是否达到XX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入学要求.本考试要求考生在掌握自然地理环境XX组成要素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演化机理及相互关系基础上;能够运用自然地理学的理论知识对自然地理系统中的地理环境、自然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对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辩证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三、考试内容1. 了解地球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及其研究内容;2. 了解国际地理学发展的历程及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掌握地理学的优势领域及中国地理学近期的发展战略;3. 掌握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应用,熟悉自然地域的划分与界线;4. 掌握自然生产潜力原理、方法及及其应用;5. 掌握水循环、水平衡的理论,熟悉水循环、水量平衡、水量转化的计算,了解水文界面过程,掌握水量调控及其应用,熟悉国际水研究的前沿问题;6. 掌握河流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环境变化对河流演变的影响以及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对环境的反馈;7. 熟悉地表元素迁移的控制因素、主要过程与地域分异规律,掌握地表元素迁移的环境污染效应;8. 了解生命元素、化学地理生态效应,了解医学地理主要研究方向,了解实验地理学和地理工程学研究内容;9. 掌握全球变化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中国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了解国际极地研究以及极地区域全球变化的研究进展;10. 掌握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熟悉中国的土地覆被与土地利用;11. 了解山地高原地理研究内容和古地理环境变迁,熟悉山地与高原区域垂直自然带的结构类型、分布模式以及独特的地生态现象与空间格局,了解的自然地域系统;12. 掌握中国水XX的特点及利用问题,掌握长江中游区域江湖关系特点;13. 了解黄土高原及黄河泥沙生态环境问题;了解黄淮海XX、江汉XX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14. 熟悉坡地过程与坡地改良利用;15. 熟悉地理学研究的数学方法,熟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自然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
(一)内容比例
地球与太阳系、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约30%
地貌、土壤约50%
生物群落及生态系统、自然地理区划约20%
(二)题型比例
填空题与选择题约30%
解答题约70%
二、其他
自然地理学
一、地球及太阳系
考试内容
本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地球及太阳系、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其地理意义、地理坐标系统、地球构造及表面特征、地壳的组成物质,岩石的形成及构造,以及火山与地震的分布和相应形成的地貌特征。
本部分难点在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掌握矿物的鉴定、三种岩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构造运动、地质构造、火山和地震的概念和理论;
重点在于掌握时区、地壳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地质构造;
考试要求
1、太阳系及主要行星的特点
2、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3、经纬度的划分
4、地球的圈层结构分布
5、三大岩性的转换模式
二、大气和气候
考试内容
本部分包括大气的层结结构,以及各层的特,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分类、气候带的划分方法、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气候变化的可能性。
难点是对大气环流的理解;
考试要求
1、大气的组成、热能来源及循环;
2、掌握基本概念(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冰晶效应、降
水量等)以及水汽的凝结现象、降水的形成过程;
3、大气环流的地理意义及形成的天气现象;
4、气候带的形成;
三、海洋和陆地水
考试内容
本部分包括地球上水资源及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世界大洋及其区分、海水的组成及理化性质、海水的运动;河流、水系和流域的区分、河流的补给及流域的水量平衡、河流的分类、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湖泊与沼泽的特点、地下水的理化性质、岩石的水理性质、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及地下水分类、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
重点是河流的分类、补给,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地下水的分类,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和运动;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是理解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规律;
考试要求
1、水资源分布特点
2、河流与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影响
3、水量平衡理论及计算
四、地貌
考试内容
部分包括地貌成因、地貌类型、风化作用、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与地域分异、冰川与冰缘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海岸与海底地貌;
重点是各种地貌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难点是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岩溶作用。
考试要求
1、地貌成因类型
2、地貌单元的特点、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
3、河流地貌类型和河流阶地的分类
4、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
5、地貌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五、土壤
考试内容
本部分内容包括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组成及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及成土规律;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主要土类的特点和分布;土壤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重点在于土壤的基本属性,土壤类型的划分;
难点在于成土过程和地带性分布差异;
考试要求
1、主要成土过程
2、土壤分类
3、土壤空间分布规律
4、土壤的理化性质
六、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考试内容
主要包括地球上的生物界、生物与环境、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本部分重点是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概念及其保护;
考试要求
1、生物群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3、生物多样性及意义
七、自然地理区划
考试内容
主要包括自然综合体的概念及组成,物质交换;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带性分异规律;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部分的重点是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区划;
本部分的难点内容是地域分异规律。
考试要求
1、自然综合体的概念及应用;
2、地域分异规律
3、自然区划的原则及方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