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题多解”转变为“多题一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 一题多解 到 “ ”

多题一解 “ ” 【摘要】一题多解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好方法,然而仅仅停留在 一题多解 的层面上远远 “ ”

不够的,即让学生的思维无限发散,不注意 收(及时归纳总结方法),那将不利于学生对数 “ ”

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因此,一题多解要关注考纲和考试说明、关注学生的 学情 “ ” 、关 注解法的选择,最终变为多解归一,升华为解一类题的方法。

【关键词】一题多解 多题一解 求异思维 发散思维

文[1]说: “一题多解应该关注考纲和考试说明、 关注学生的 ‘学情’ 、 关注解法的选择。 ” 这一点笔者在高三教学感触颇深。

让我们先看一例:

例 1.已知点 ( ) ( ) ( ) 3,0,0,33,3,0, A B C ABC - D 外接圆为 D e

(1)求 D e 的方程;

(2)设直线 ( ) 1 :33 l y m x =+ 与直线 ( )

2 :31 l y nx =- 的交点为P ,且点P 在 D e 上①若 D e 关于直线 1 l 对称,求n 的值;②若 0,0 m n >> ,求证:mn m n +- 为常数。 解法一: (标准答案提供方法)将直线 1 l 与 2 l 的方程联立方程组

( ) ( ) 33 31 y m x y nx ì =+ ï í =- ï î 解得 ( )

31 331 m x n m m n y n m + ì = ï - ï í + ï = ï - î

代入圆D 的方程得: ( ) 2 2 31 31 ()3112 m n m n m n m + éù + +-= êú -- ëû

化简得 ( ) ( ) ( )

222

3133212 m mn m n n m +++-=- 移项因式分解得 ( ) ( ) ( ) ( ) ( ) 2 313232232 m n m mn m n n m mn m n +=-++---+- éùéù ëûëû

化简得 ( ) ( )( )

2 31331334 m n m n mn m +=+-- 因为 0 m > ,所以 ( ) ( )

313334 m n n mn m +=-- 移项分解因式得 ( )( ) 31313(31)(1)

n n m n n -+=++ 因为 0 n > ,所以 1

3

mn m n +-=-

【评注】此法是参考答案提供的方法,对照题意思路清晰——入口宽,但要想真正化到最 终结果,却不太容易——运算量大。然而这一点符合《考试说明》考查学生运算求解能力的 要求,毕竟此法是通性通法。 解法二:设直线 1 l 与圆D 的交点 ( ) 00 , Q x y ,则将直线 1 l 与圆D 的方程联立方程组

( ) 22 33 2390 y m x x y y ì =+ ï í +--= ï î 消去 y 得

( ) ( ) 2222 31186271890

m x m m x m m ++-+--= 因为 2 0 2 618 (3) 31

m m x m - +-= + 所以 点 ( ) 2 22 631 693 (,) 3131

m m m m Q m m + -+ ++ , 因为点Q 也在直线 2 l 上,所以 ( ) 2 22 631 693 3(1) 3131

m m m m n m m + -+ =×- ++ 化简得 ( ) 2 2 31693 m mn m n n +=-+ 即 ( ) ( )( ) 2 313133 m m mn n +=-+- , 所以 1 3

mn m n +-=- 【评注】本题是两直线与圆共三个元素的交点,如何选择两者先求交点,再代入第三者 当中,要有所取舍,否则运算极大,甚至无功而返。此法在解法一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 减化了运算量。

解法三:因为直线 1 l 过定点 (

) 3,0 M - ,直线 2 l 过定点 ( ) 0,3 N - 所以 23 MN = ,又因为圆D 的半径 23

r = 直线 1 l 到直线 2 l 的角为30 o ,所以 333 tan 30 133 n m mn - =

= + o 故 1

3

mn m n +-=- 【评注】解法三挖掘题目中隐含条件——过定点,利用到角公式巧

妙,运算量小。然则,所用知识不在苏教版《考试说明》所要求

的范围中,虽巧,最好不要向学生介绍。

解法四:因为直线 1 l 过定点 (

) 3,0 M - ,直线 2 l 过定点 ( )

0,3 N - , 所以 23 MN = ,

又因为圆D 的半径 23 r = ,所以如图 30 a b =+ o ,因为 tan 3,tan 3 n m

a b == 故 ( ) 3

tan tan 30 3

a b -== o 所以 333 133 n m mn - = + ,得 1 3

mn m n +-=- 。 【评注】解法四同样注意到过定点这一隐含条件,利用几何性质,从倾斜角这一角度 加以解决,避免了用 到角公式 这一考纲不要求掌握的内容,构思精巧,值得提倡。但是要 “ ”

根据具体学情加以引导。解决解析问题时,注意用几何性质。

一题多解是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有 很大发展,同时让他们能运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 能用多种法则、公式、原理去解决新问题, 思维过程更加灵活,迁移能力强,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产生新想法的数量多,种类多。 然而,仅仅停留在“一题多解”的层面上远远不够的,即让学生的思维无限发散,不注 意“收” (及时归纳总结方法),那将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上述例题四 种解法分为两类,解法一与解法二运用联立方程组的思想,这是我们在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 相关问题的主要思想方法,应重点介绍。解法四是挖掘图形内在的几何特征,运用几何条件 简化运算量,值得提倡。至于解法三所用的知识根本不作要求,所以此法就不要讲了。 因此,教者在备课时对这些问题如不加思考,甚至于对照参考书罗列各种解法直接抛给 学生,那么课堂就成了教师个人的“解题秀” ,毫无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