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针简介
头皮针简介
头皮针简介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头皮针疗法头皮针又称头针,是针刺头部经络腧穴,以治疗全身病症的方法。
因头部肌肉浅薄,血管丰富,在临床上常采用沿皮刺透穴的方法,并结合捻转、提插等手法施术。
一、理论基础《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指出:“头者,精明之府。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行于头面。
六阴经中手少阴心经与足厥阴肝经直接行于头面部,所有阴经的经别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相合后上达于头面。
督脉上至风府,入脑上巅。
阳维脉至项后与督脉会合。
阳跷脉至项后合于足少阳胆经。
因此,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皮部等联系集中于头面部。
头皮针14条治疗线也隶属于上述经络之中。
由于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能运行气血,濡养周身,同时又能反映病候,传注病邪。
而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所以针刺头皮针治疗线,不仅可疏通气血,调理阴阳,治疗经脉病症,同时也可以治疗脏腑病症。
二、操作技术(一)进针法一般选用28-30号毫针,根据治疗需要,常用寸针,。
在进针前,首先要暴露头皮,分开局部头发,以免刺入毛囊而引起疼痛。
在病人体位合适的前提下,取穴定位并进行局部消毒。
1.快速进针法用一手拇指、食指捏住针体下端,针尖对准进针点,快速进针,使针尖快速冲进头皮下或肌层,如此减少进针疼痛。
2.快速推针法进针后,一手拇指、食指尖捏住针柄下半部,中指紧贴针体末端,沿皮将针体快速推进至帽状腱膜下层。
(二)针刺手法1.快速捻转手法食指呈半屈曲状态,用食指第一节桡侧面和拇指第一节的掌侧面捏住针柄,利用食指掌指关节的伸屈动作,使针体快速旋转。
每分钟使毫针左右捻转达200次左右,持续2-3分钟。
2.抽添手法(1)抽提法:针体进入帽状腱膜下层,针体平卧,用右手拇指、食指紧捏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皮肤,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外抽提3次,然后缓慢地向内退回原处,以紧提慢插为主,是为泻法。
头针1
及时调整针刺方向与深度,要保证针体刺入帽状腱
膜下。 4、留针时不要碰撞针柄,以免发生弯针和疼痛。
如局部有疼痛、瘙痒、沉重感,而无法忍受时,
可将针向外提使异常感消失。
四、头皮针的作用原理
(一)头皮针的经络理论基础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指出:“头者,精明之府”。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均上行于头面, 六阴经中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直接行于头面部。
经痛、胆绞痛、胃痛、痛经等各种急慢性疼痛病症。
还可用于肢体麻木等。 4、皮层内脏功能失调所致的疾病:
(二)注意事项
1、囟门和骨缝尚未闭合的婴儿及孕妇不宜针头针。 2、头颅手术部位,头皮严重感染、溃疡和创伤处
不宜针刺。
3、头皮针刺要迅速,注意避开发囊、瘢痕。行针 时要注意针下感觉,如有阻力感或局部疼痛时,要
(二)头皮针治疗中风偏瘫的机理
1、能使脑电波指数和电压上升,并改善起不对称性。 2、能引起缺血性中风病人的脑血流图改变。 3、能改善中风偏瘫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
4、可以迅速改善瘫肢的肌电和皮温,而且有皮肤电位的改变。
5、能加强对血浆中环核甘酸的调节,有宜于记忆力的提高增强短时记忆。 以上作用说明头皮针治疗有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的作用,并具有改善其 病理状态的作用。
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头皮,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外抽提三次, 然后缓慢退回原处。
(2)进插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针体平卧,用右手拇、食指紧捏
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头皮,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内进插三次, 然后缓慢退回原处。
(三)留针与出针
头针的留针和出针,基本上与毫针刺法是一致的。
在留针期间,常采用长时间动留针法。
二、头皮针操作方法
(一)进针法 一般选用28-30号1.5-2寸的毫针,在进针前首先要暴露头皮,以 免刺入毛囊引起疼痛。 1、快速进针法 用速刺法或挟持进针法,以15-30度角快速透皮,然后将针推 入帽状腱膜下。 2、快速推针法 进针后,用手拇、食指尖捏住针柄下半部,中指紧贴针体下端, 沿皮将针快速推入帽状腱膜下层。
针灸之头针综述
头临泣:前发际上0.5寸, 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即神庭与头维连线中点。
4、MS4 额旁3线
定位:在头前部,从胃
经头维穴内侧 0.75 寸起 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阳痿、遗精、尿频、尿 急、子宫脱垂等。 操作:从此线上端进针, 向前平刺1寸,行快速捻 转手法。
头维:额角发际直上0.5寸。
14.血管舒缩区
【部位】:在舞蹈震 颤控制区向前移1.5厘 米的平行线。 【主治】:皮层性水 肿、高血压。 【刺法】: 从此区的 上端刺入,沿皮向眉 尾方向刺至发际。行 快速捻针手法。
五、操作方法
【器具】
头皮针一般选用 28~30号1.5~2寸长的不 锈钢毫针,初学者进针有困难可选用1寸针。小 儿则用0.5~l寸针。
操作:百会向曲鬓分段接 力平刺,然后行快速捻 转手法。
曲鬓:耳前发际后缘垂线 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8、MS8 顶旁1线
定位:在头顶部,督脉 旁 1.5 寸,从膀胱经通天 穴向后引一直线,长 1.5 寸。 主治:腰痛痿痹。
操作:从通天穴向后平刺 1.5寸,行快速捻转手法。
通天:前发际上4寸, 头正中线旁开1.5寸。 即前神聪旁开1.5寸。
12.胸腔区
【部位】:在胃区与前 后正中线之间,从发际 向上下各引2厘米长的平 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 【主治】:胸痛、胸闷、 心悸、冠状动脉供血不 足、哮喘、呃逆、胸部 不适等症。
13.生殖区
【部位】:从额角处 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 中线的2厘米长的直 线。 【主治】: 功能性 子宫出血、盆腔炎、 白带多;配足运感区 治疗子宫脱垂等。
【主治】:皮层性视 力障碍。
第十九章 方氏头皮针
(4)下肢部:从人字缝尖,沿人字缝向下至星 点,大约长为9cm,将一侧下肢部定出髋膝踝 3点:由人字缝尖向下至髋点,长为1.5cm。 髋点到膝点长为3cm,膝点到踝点长3为cm, 踝至足趾尖长1.5为cm
3、伏象穴区的作用与主治 伏象为“总运动中枢”,或“总经络中 枢”。是人体神经功能的集中反映,支配着全 身的运动神经功能。针刺头部伏象穴区的各个 穴位,可以用来治疗全身相应部位的疾病。特 别是对于神经系统、血管系统、运动系统的疗 效,尤为显著。
2、伏脏穴区主治 伏脏穴区之穴位,主要用来治疗内脏和 皮肤感觉异常疾病。对全身皮肤的痛、触、冷、 热、麻、痒、紧束之类异常疾病。
理论基础------倒象与倒脏穴区
一、命名
倒象和倒脏穴区,实际上就是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和感 觉中枢,在头皮上的投影。倒象穴区即运动中枢,共有两区, 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中央前回部位,以管理躯体、四肢运动功 能为主。倒脏穴区,即感觉中枢,亦有两区,分别位于左右 两侧中央后回部位,以管理躯干、四肢皮肤感觉功能和内脏 功能为主。穴区内,不很规则的排列。从头部向下,依次分 为倒象或倒脏的下肢、躯干、上肢、颈部和头部。因其上下 位置的倒置,犹如一个倒立的人形缩形图,位于头皮部,故 定名为“倒象”和“倒脏”。
1、思维:两额骨隆突之间,即由眉间棘直上3cm处 主治:智力减退、痴呆、癔症、大脑发育不全、精 神分裂、神经源性头痛、高血压、神志不清、神经 衰弱、记忆了减退、失眠、胃溃疡等。 2、说话:在眉中与耳尖连线中点 主治:运动性失语、发音困难、口吃、舌肌麻痹、 假性延髓性麻痹、唇肌麻痹、大脑发运迟缓等 3、信号:在由耳尖至枕骨外粗隆上3cm处划一条线, 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界点 主治:感觉性失语症、癫痫、失眠、神经性头痛、 癔症、精神病、理解能力减退等
头针
失用症——又称运动不能症,病人肌力、肌张力及 基本运动正常,但存在技巧能力障碍,例如不能解 扣、拾硬币等;
各论
感觉区——在运动区向后移1.5cm的平行线 即是本区;
舞蹈震颤控制区(制颤区)——在运动区向 前移1.5cm的平行线;
概述
目前国内在头针取穴方面主要有六大体系,即山西 焦顺发的头针、陕西方云鹏头皮针、上海汤颂延头 针、南京张鸣九的头部经穴疗法、北京朱明清头针 治疗带、上海林学俭头针刺激新区,此外,中国针 灸学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地区的建议和要求, 制定了《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简称“国 标”。我科目前主要采用的头针方案主要源于焦氏 头针、国标、林氏头针、朱氏头针和靳三针中的部
运用区(精细动作区)——从顶骨结节向乳突中部 引一直线和与该线夹角40度的前后两线,条线长度 均为3cm,适用于失用症;
各论
足运感区——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1厘 米,向后引3厘米长,平行于正中线;适用于对侧 下肢瘫痪等。
运动2区——上点是运动1区的上点后1cm处, 下点与运动1区下点一样;
以上均可分为上、中、下三部,与之前运动1 区的讲述一致;
各论
晕听区——耳尖直上1.5寸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cm 的水平线;
言语2区——从顶骨结节后下方2cm处引一平行于 前后正中线的直线,向下取3cm长直线;命名性失 语;
具体方案
智七针(四神聪透百会、百会透四神聪); 智九针、四神聪、百会; 颞三针、言语3区; 制狂区、失算区; 运动1区(+双上肢区)、感觉区(+双上肢区); 运动区(左侧上下肢); 运动1区(左侧加强); 运动1区(+左侧上下肢); 运动1区、运动2区、感觉区; 运动1区、感觉区、制颤区;
头皮针
作者:梁晓婷
头皮针的概念
▪ 又称头针法,是通过刺激头 ▪ 和体针取穴不同头皮计穴
部发际区域的特定部位治疗 位有着六大不同的体系,且 疾病的一种疗法。头皮针法 各有特点。主要的为头皮针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 穴名标准化方案、焦顺发头 出,但真正在临床上推广则 皮针穴名体系和方云鹏头皮 在70年代以后。通过大量病 针穴名体系三家。其中头皮 人的治疗,证明头皮针法不 针穴名标准化方案为目前国 仅方法简便安全,而且对脑 际上通用的标准,但对初学
▪
抽气法与进气法属于复式提插补泻手法。
(2)抽气法:押手(左手)固定刺激区,刺手(右手)持针,
拇指与食中指夹持针柄。针身与头皮呈15。~30。夹角,运
用指力使针尖快速刺入皮肤,当针尖进入帽状腱膜下层时,
将针体平卧,缓缓刺入1~1•5寸。然后用拇、食指夹持针柄,
中指抵住针身,靠指的爆发力向外速提,速提时似提非提,
▪ (4)迎随补泻法:右手持针,斜向刺入头皮,使针体 与头皮呈15。~30。角,针深达1~2寸。进针时针尖 顺其经脉循行方向为补法,逆则为泻法。 此外还有留针法及埋针法。对于针刺入后,症状 和体征即有明显减轻或消失的患者用留针法,即进针 后不捻转,仅留针30分钟。对于针刺后,症状和体征 有明显减轻或消失,但当天下午或第2天症状和体征 又加重或出现的患者用埋针法,即针刺入后,用快速 捻转法间断性捻转3次后不起针,保留5小时至3天。
▪ 目前对头针穴位标准线的名称和定位,以1989年11月世界卫 生组织主持召开的国际标准针灸穴名科学组会议正式通过的 《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为准。
一为什么要选择头皮针作为研究对象
▪ 头皮针是针灸学科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具有适应证广、疗效 肯定的特点和优势,但是头皮针到底能治疗哪些病症,其中能够 独立干预的治疗的病症有哪些。这些问题尚没有得到系统的回答 和研究。虽然有学者对近 10 年的头皮针文献进行的初步整理, 但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当然现代头皮针病症谱已有较为明 确的研究结论,但是头皮针不同于针刺,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进 行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头针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二:一是根 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二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 投影,选取相应的头穴线。它是在中国传统针灸学及现代解剖学、 神经生理学、生物全息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通过针刺头部的 特定区域,以治疗各科疾病的一种微刺系统方法为科学评价和展 示灸法疗效,加强头皮针自身的病症谱研究势在必行。本次研究 主要是初步总结现代头皮针独立干预的病症谱,分析此类病症谱 的特点,探讨灸法病症谱的研究方法和今后的研究思路。
头皮针 头皮针法 附图[行业研究]
(前神聪穴-位于头顶正中线,前发际上4寸处。)
主治:运动功能障碍病症,如瘫痪等。
上1/5治下肢瘫痪;
中2/5治上肢瘫痪;
下2/5治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
该治疗线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一类特制
10
悬厘穴-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
头维穴-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曲鬓穴-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
一类特制
16
四、枕区
12.枕上正中线 定位:在头枕部,为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线,即自强间穴起至脑户穴 的连线。 (强间穴-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 (脑户穴-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主治:眼病、腰脊痛等。 属督脉。
一类特制
17
四、枕区
13.枕上旁线 定位:在头枕部,与枕上正中线平行,并与之相距0.5寸处的直线。 主治:眼病、腰脊痛等。 属督脉。
一类特制
12
二、顶区
一类特制
13
三、颞区
10.颞前线 定位:在头颞部,自颔厌穴起至悬厘穴的连线。 (颔厌穴-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瘫及口腔病症等。 属足少阳胆经。
一类特制
14
三、颞区
一类特制
15
三、颞区
11.颞后线 定位:在头颞部,自率谷穴起至曲鬓穴的连线。 (率谷穴-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主治:偏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 属足少阳胆经。
一类特制
18
四、枕区
一类特制
19
四、枕区
14.枕下旁线(平衡区) 定位:在头枕部,即自玉枕穴至天柱穴。 (玉枕穴-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 缘的凹陷处。) (天柱穴-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 旁开1.3寸。) 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症状、后头痛等。 属足太阳膀胱经。
头针
痛证性疾病
腰腿痛、三叉神经痛、肩周炎、各种神经痛等
神志病
精神病等
五官疾病
眼、鼻、口、耳等疾病
其它
脱发、高血压、针麻、外科手术等
头皮分层
头针的操作方法
皮层 皮层下 帽状腱膜层
纤维组织紧密联系 针刺时阻力大、疼痛 宜迅速通过 帽状腱膜下层 疏松的纤维组织构成 (蜂窝组织层) 阻力小,为针刺部位 骨膜层
二、标准头穴线的定位与主治
1、额中线
督脉 定位 神庭向前引1寸直线 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督脉
主治 神志病/鼻病
2、额旁一线
定位
膀胱经
眉冲向前引1寸直线
眉冲: 攒竹直上入前发际0.5寸 膀胱经
主治 胸部疾病/鼻病
3、额旁二线
胆经
定位 头临泣向前引1寸直线
头临泣:瞳孔直上入发际0.5寸--胆经
7、顶颞后斜线(中央后回) 定位
督/膀胱/胆/胃/三焦
百会→曲鬓
曲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与耳尖水平交点 主治 (分5等份):
上1/5,治对侧下肢、 躯干感觉异常 中2/5,治对侧上肢 感觉异常 下2/5,治头面感 觉异常
8、顶旁一线
膀胱经
定位 顶中线旁开1.5寸,
通天穴向后引1.5寸直线
通天 前发际正中上4寸, 旁开1.5寸-膀胱经
脑出血急性期,暂时不宜头针,须待病情及血压稳定后,再做头 针 脑血栓偏瘫者,宜及早头针 高热、心力衰竭、急性炎证等,不宜立即采用头针
出针时需按压针孔1~2分钟,防止出血 可配合电针、艾灸、按压等
12/3/2016
主治
眼病
13 枕上旁线(视觉中枢):膀胱经
头针疗法亦称头皮针
[返回]头针的适应症[返回]头针的禁忌症[返回]头部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定位依据定位线刺激区定位和主治[运动区] 部位: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往后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
如果鬓角不明显,可以从颧弓中点向上引垂直线,此线与眉枕线交叉处向前移0.5厘米为运动区下点。
上下两点连线即为运行区。
运动区又可分为上、中、下三部。
部位:在运动区向后移1.5厘米的平行线即是本区。
感觉区可分为上、中、下三部。
①上部:是感觉区的上1/5,为下肢、头、躯干感觉区。
②中部:是感觉区的中2/5,为上肢感觉区。
部位:在运动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
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震颤麻痹综合征。
[晕听区][言语二区][言语三区]部位: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厘米长的水平线。
主治:感觉性失语。
(病人理解言语能力障碍,常答非所问。
)[运用区]部位:从顶骨结节起分别引一垂直线和与该线夹角为40度的事两线,长度均为3厘米。
主治:失用症。
(又称运用不能症,病人能力、肌张力及基本运动正常,但存在技巧能力障碍,例如不能解钮扣,拾硬币等。
)[视区]部位:在前后正中线的后点旁开1厘米处的枕外粗隆水平线上,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直线。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
[胃区]部位:在胃区与前后正中线之间,发际上下各引2厘米长直线。
主治:支气管哮喘,胸部不适等症。
选穴方法关节松动术关节松动技术是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可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属被动运动范畴,其操作速度比推拿速度慢,在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主要治疗因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
目录1关节松动术2基本方法3手法分级4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5操作程序6手法应用1关节松动术基本概念关节松动技术是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可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属被动运动范畴,其操作速度比推拿速度慢,在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
小儿头皮针医学
03
头皮针在小儿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头皮针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01
02
03
神经性头痛
小儿头皮针可以用于治疗 神经性头痛,通过刺激相 应的穴位,可以缓解疼痛 并改善睡眠质量。
癫痫
部分癫痫患儿在采用西药 治疗的同时,可采用头皮 针刺治疗,以缓解症状, 减少发作次数。
脑瘫
对于小儿脑瘫,头皮针刺 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方法, 可以帮助改善运动功能、 提高认知能力。
腹泻
通过头皮针刺相应的穴位,可 以帮助缓解小儿腹泻症状,改
善肠道功能。
便秘
小儿便秘时,头皮针刺可以帮助调 整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厌食症
对于小儿厌食症,头皮针刺可以刺 激食欲中枢,提高食欲。
头皮针在小儿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之一,头皮 针刺可以迅速控制惊厥症状,同时降低 体温。
禁忌症:对于患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或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儿,应 谨慎使用头皮针穿刺。此外,对于极度肥胖或脱水严重的患儿,穿刺难
度较大,不建议使用头皮针。
在进行小儿头皮针穿刺时,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法 和穿刺部位,同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穿刺成功和患儿安全 。
02
头皮针技术
头皮针的种类与选择
头皮静脉输液针
适用于头皮静脉输液,特别是新 生儿和婴儿。该针具有较短的针 身,容易操作,减少刺伤和出血
的风险。
头皮动脉输液针
适用于头皮动脉输液,如需要给 患儿输入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或需 要快速补充体液的情况。该针具 有较长的针身,可以深刺到动脉
内部。
中心静脉输液针
适用于长期输液和需要高精度输 液的患儿,如重症患儿或需要营 养支持的患儿。该针可以深入到
头皮针
头皮针临床应用
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此为头皮针的主要适应症。 包括由脑血管病引起的偏瘫、失语、假性球麻痹、小儿神经发育不全和脑 性瘫痪、颅脑外伤后遗症、脑炎后遗症。 对上述病症的疗效主要表现在运动、智力和语言功能障碍的康复,能不同 程度的缓解症状、改善体征、缩短病程,达到治疗目的。 此外可用于治疗癫痫、舞蹈病和震颤麻痹等。
上1/5治下肢瘫痪; 中2/5治上肢瘫痪; 下2/5治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 该治疗线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悬厘穴-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
头维穴-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曲鬓穴-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
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二、精神病症
头皮针有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状态的作用,可用于精神分裂症、癔病、考场 综合征、抑郁症,也有用于老年性痴呆和小儿先天愚型者,有提高智力, 缓解症状、恢复大脑正常思维和兴奋抑制功能状态的临床效果。
三、疼痛和感觉异常
临床可用于头痛、三叉神经痛、颈项痛、肩痛、腰背痛、坐骨神经痛、胆 绞痛、胃痛、痛经等各种急慢性疼痛病症,有显著止痛作用。
二、顶区
9.顶颞后斜线(感觉区) 定位:在头部侧面,头顶至头颞部,位于顶颞前斜线之后,与之相距1.5寸, 即自百会穴起至曲鬓穴的连线。 主治:感觉功能障碍病症,如麻木、疼痛、瘙痒等。
上1/5治下肢感觉异常; 中2/5治上肢感觉异常; 下2/5治头面部感觉异常。 该治疗线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二、生物电磁波效应
针刺治疗的作用是双向的和往复的调节,无论是兴奋还是抑制,是增生还 是不足,皆能使其恢复正常。
针刺首先造成机体局部损伤,而产生生物损伤电流,同时对生物磁场亦会 造成影响,若同时给予适当的,有规律的“带气运针”以加强周期性的反复 刺激,可促使局部的生物损伤电流和磁场发生震荡与运动,而形成一种蔓 延与扩散的电波与磁波,通常合称为生物电磁波,向身体的其他部位传播, 激发机体产生相应物质,主要是内分泌素和神经递质,以供急(激)需要。
头皮针(人中针疗法)
头⽪针(⼈中针疗法)【概述】头⽪针法⼜称头针法,是通过刺激头部发际区域的特定部位治疗疾病的⼀种疗法。
头⽪针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提出,但真正在临床上推⼴则在70年代以后。
通过⼤量病⼈的治疗,证明头⽪针法不仅⽅法简便安全,⽽且对脑部引起的多种疾病有独特的效果。
◆常⽤头⽪针刺激部位和体针取⽳不同,头⽪计⽳位有着六⼤不同的体系,且各有特点。
主要的为头⽪针⽳名标准化⽅案、焦顺发头⽪针⽳名体系和⽅云鹏头⽪针⽳名体系三家。
其中头⽪针⽳名标准化⽅案为⽬前国际上通⽤的标准,但对初学者来说,掌握上有⼀定难度。
⽽实际;临床上,以⼭西焦顺发所提出的头⽪针⽳位影响较⼤,且取⽳⽅法简便,特别适合于初学者,故本节仅介绍焦顺发头⽪针⽳名体系,头⽪针⽳名标准化⽅案则作为课外部分附于本节之后,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现将主要头⽪针⽳介绍如下:在取⽳之前,⾸先要明确前后正中线和眉枕线的部位。
前后正中线:眉间和枕外粗隆顶点下缘连线。
眉枕线:眉中点上缘和枕外粗隆顶点的头侧⾯连线。
运动区上点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向后移0.5厘⽶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发际前缘相交区(若鬓⾓不明显者,可从颧⼸中点向上引⼀垂直线,将此线与眉枕线交点前0.5厘⽶处作为点),上下两点的连线即为运动区。
主治:运动区上互乃,治疗对侧下肢瘫痪;运动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运动区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瘫、运动性失语、流涎。
感觉区⾃运动区后移⼯.5厘⽶的平⾏线,即为感觉区。
主治:感觉区上1/5,治疗对侧腰腿疼痛、⿇⽊、感觉异常;感觉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疼痛、⿇⽊、感觉异常;感觉区下2/5,治疗对侧⾯部⿇⽊、疼痛,偏头痛。
舞蹈震颤控制区⾃运动区向前移1.5厘⽶的平⾏线即为本区。
主治:舞蹈病、震颤⿇痹。
晕听区从⽿尖直上1.5厘⽶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厘⽶的⽔平线,共长4厘⽶,即为本区。
主治:眩晕、⽿鸣、听⼒减退。
⾜运感区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1厘⽶,分别向后引平⾏于中线的3厘⽶长的直线。
第十九章方氏头皮针
第十九章方氏头皮针
(1)上焦:是指横膈以上的胸部内脏,还包括 上肢及胸以上的皮肤感觉和大脑的思维。上焦 前2cm,发际下0.5cm,发际上1cm为头部。颈 部重叠于其内。从额正中线旁开2cm,前额发 际上2cm作为一个点,再从额正中线旁开1cm, 前额发际上3.5cm,作为一个点,两点连线即 伏脏上肢。分为上臂、下臂和手部,约各占 0.5cm。上焦后1cm,发际下0.5cm,发际上 2cm为胸部。
第十九章方氏头皮针
(3)躯干部:一由冠矢点到人字缝尖为伏象的 躯部。这一部分是从颈下的上背部开始,到下 臀部总约14cm。把躯干部分为3段:即背部、 腰部、臀部。背部由冠矢点起分上中下三部分, 各部长为2cm,总长为6cm。腰部分为上下两 部,各部分长为2cm,总长为4cm。臀部分为 上下两部,各部分长为2cm,总长为4cm。各 部分左右宽度分别是:肩部4cm,背部3cm, 腰部2cm,臀部3cm。
主治:失用症、末梢神经炎、共济失调、手指认识 不能、指端红痛症、风湿性关节炎、脑血管意外等
第十九章方氏头皮针
6、失忆:以人字缝尖为顶点,向左前下方和右前下方分别划一 条直线,与矢状缝成60°角,在这条直线上,离人字缝尖约 7cm处 主治:头昏、头木、浮肿、大脑发育迟缓、脑炎后遗症、失 读症、失写症、记忆力减退、头痛。耳鸣心悸、气短、腰酸 腿疼、遗精等
一、伏象穴区 伏象穴区位于人体头顶的骨缝,以冠矢点
前为头部,冠状缝为上肢,矢状缝为躯干,人 字缝为下肢,酷似一个趴着的人形。因为伏象 位于人体最高点,属于阳中之阳,是人体经络 系统功能联系“阳中枢”。《内经》云:“在 天成象,在地成形”,故名伏象。
第十九章方氏头皮针
1、伏象穴区的解剖 人的颅骨由8块组成,骨与骨之间形成骨缝系统,在头顶部 有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顶颞缝。缝与缝之间形成交接 点,分别是冠矢点、人字缝尖、翼点和星点。矢状缝是人形 穴位的躯干部,冠状缝是该人形穴区的左右上肢,人字缝是 左右下肢,冠矢点即为前囟处,冠矢点部位,相当于伏象的 颈椎部与胸椎部之交界处;冠矢点之前,则相当于伏象的头、 颈部。在顶骨的前下角,冠状缝和颞顶缝相交之处,叫做翼 点,相当于人形穴区的手指尖。人字缝与矢状缝相交之处, 称为人字缝尖,即是后囟处,相当于人形的尾椎尖部。顶骨 的后下角,人字缝与顶颞缝相交之处,称为星点,相当于人 形穴区的足趾尖。
头皮针简介
头皮针简介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头皮针疗法头皮针又称头针,是针刺头部经络腧穴,以治疗全身病症的方法。
因头部肌肉浅薄,血管丰富,在临床上常采用沿皮刺透穴的方法,并结合捻转、提插等手法施术。
一、理论基础《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指出:“头者,精明之府。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行于头面。
六阴经中手少阴心经与足厥阴肝经直接行于头面部,所有阴经的经别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相合后上达于头面。
督脉上至风府,入脑上巅。
阳维脉至项后与督脉会合。
阳跷脉至项后合于足少阳胆经。
因此,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皮部等联系集中于头面部。
头皮针14条治疗线也隶属于上述经络之中。
由于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能运行气血,濡养周身,同时又能反映病候,传注病邪。
而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所以针刺头皮针治疗线,不仅可疏通气血,调理阴阳,治疗经脉病症,同时也可以治疗脏腑病症。
二、操作技术(一)进针法一般选用28-30号毫针,根据治疗需要,常用1-1.5寸针,。
在进针前,首先要暴露头皮,分开局部头发,以免刺入毛囊而引起疼痛。
在病人体位合适的前提下,取穴定位并进行局部消毒。
1.快速进针法用一手拇指、食指捏住针体下端,针尖对准进针点,快速进针,使针尖快速冲进头皮下或肌层,如此减少进针疼痛。
2.快速推针法进针后,一手拇指、食指尖捏住针柄下半部,中指紧贴针体末端,沿皮将针体快速推进至帽状腱膜下层。
(二)针刺手法1.快速捻转手法食指呈半屈曲状态,用食指第一节桡侧面和拇指第一节的掌侧面捏住针柄,利用食指掌指关节的伸屈动作,使针体快速旋转。
每分钟使毫针左右捻转达200次左右,持续2-3分钟。
2.抽添手法(1)抽提法:针体进入帽状腱膜下层,针体平卧,用右手拇指、食指紧捏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皮肤,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外抽提3次,然后缓慢地向内退回原处,以紧提慢插为主,是为泻法。
头皮针的组成结构
头皮针的组成结构
头皮针是一种用于治疗头皮问题的工具,它由以下部分组成: 1. 针柄:头皮针的主体部分,一般为金属材质,有一定的厚度和长度,方便握持和操作。
2. 针头:头皮针的末端,一般为钝头或圆头,不会刺破头皮,但可以轻松穿透到头皮下,达到治疗效果。
3. 针身:针柄与针头之间的连接部分,一般比针柄略细,为了使针头插入头皮时更加顺畅。
4. 针尖:针头的末端,是头皮针的关键部分,通常采用特殊的加工工艺加工而成,使得针尖更加锋利,能够更加容易地穿透到头皮下。
5. 针座:头皮针的固定部分,一般为金属或塑料材质,用来固定针头和针柄,确保头皮针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由于头皮针的结构精细,因此使用时需要特别小心,避免出现意外伤害。
- 1 -。
针灸学-头 针
第二十八单元头针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进行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是根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二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
(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标准头穴线均位于头皮部位,按颅骨的解剖名称分为额区、顶区、颞区、枕区4个区,14条标准线。
额中线【部位】在额部正中,从督脉神庭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头痛、失眠、健忘、癫狂痫、鼻病等。
额旁1线【部位】在额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失眠等上焦病证。
额旁2线【部位】在额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等中焦病证。
额旁3线【部位】在额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寸起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子宫脱垂、尿频、尿急等下焦病证。
颞前线【部位】在头的颞部,从胆经颔厌穴至悬厘穴的连线。
【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口腔疾病等。
顶颞前斜线【部位】从头部前顶穴(百会前1.5寸)至颞部胆经悬厘穴的连线。
【主治】治疗对侧肢体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
全线分5等分,上1/5、中2/5、下2/5分别主治下肢躯干、上肢、头面部的瘫痪。
顶颞后斜线【部位】从督脉百会穴至颞部胆经曲鬓穴的连线。
与顶颞前斜线平行的线。
【主治】治疗对侧肢体中枢性感觉障碍。
全线分5等分,上1/5、中2/5、下2/5分别主治下肢、上肢、头面部的感觉异常。
颞后线【部位】在头的颞部,从胆经率谷穴向下至曲鬓穴的连线。
【主治】偏头痛、耳鸣、耳聋、眩晕等。
顶中线【部位】在头顶部,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之段。
【主治】腰腿足病,如瘫痪、麻木、疼痛,以及皮层性多尿、小儿夜尿、脱肛、子宫下垂、高血压、头顶痛等。
顶旁1线【部位】在头顶部,督脉旁1.5寸,从足太阳膀胱经承光穴向后引一条长1.5寸的线。
【主治】腰腿足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等。
顶旁2线【部位】在头顶部,督脉旁开2.25寸,从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条长1.5寸的线到承灵穴。
头皮针的组成结构
头皮针的组成结构头皮针是一种用于治疗头皮问题的工具,它由多个部分组成。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头皮针的组成结构,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它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1. 手柄:头皮针的手柄通常由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形状粗短,易于握持。
手柄的设计使得使用者可以方便地控制头皮针的运动和力度。
2. 针体:头皮针的针体是整个工具的核心部分。
它通常由不锈钢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针体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a. 头部:头部是针体的顶端,用于刺激头皮。
头部有不同的形状和设计,例如圆头、尖头或刃状头。
根据不同的治疗需求,头部的形状可以选择合适的设计。
b. 轴部:轴部是针体的中间部分,连接头部和手柄。
轴部通常较长,以便更好地穿透头发和头皮。
它的形状可以是圆柱形或锥形,具体取决于头皮针的设计。
3. 针尖:针尖是头皮针的最细部分,用于穿透头发和头皮。
针尖通常非常锋利,以便轻松刺激头皮而不造成不适或伤害。
针尖通常由不锈钢制成,以确保其坚固和耐用。
4. 针座:针座是头皮针的附件部分,用于固定针体和手柄。
针座通常由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形状和尺寸与手柄相匹配。
它的作用是确保针体和手柄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头皮针的组成结构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工具。
它可以通过刺激头皮,促进头皮血液循环,增加毛囊的营养供应,从而改善头皮健康和头发生长。
此外,头皮针还可以用于按摩头部,缓解头皮瘙痒、头痛和紧张等问题。
使用头皮针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 清洁头皮:在使用头皮针之前,请确保头皮清洁干净,以免细菌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
2. 适度力度:使用头皮针时,要避免过度用力。
过度用力可能会导致头皮刺激过度或伤害头发根部。
3. 频率控制:头皮针的使用频率应根据个人需求和头皮状况而定。
一般来说,每周使用一到两次即可。
4. 个人卫生:头皮针是个人使用工具,不应与他人共享。
使用后应及时清洁和储存,以确保卫生和安全。
头皮针是一种有效的头皮治疗工具,它的组成结构包括手柄、针体、针尖和针座等部分。
?头皮针疗法
头皮针疗法[FS:CONTENT_START]头皮针疗法(简称头针),是用针刺头皮的某些特定区域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是运用祖国医学的针灸学及现代医学的大脑皮层定位理论的一种新型疗法。
具有进针快、捻针快、起针快的「三快」特点。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脉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其中督脉「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足太阳膀胱经「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手少阳三焦经「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足少阳胆经「上抵头角,下耳后」;足阳明胃经「循发际至额颅」;足厥阴肝经「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阳跷绕头,「在项中两筋间入脑」;阳维脉绕头「会哑门、风府,复入风池」,亦通脑。
此外,十二经别和十二经筋中,分布于头部者亦多,如手少阳经别,「指天,别于巅」;「足太阳之筋……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足少阳之筋……上额角,交巅上」,「手太阳之筋……上颌,结于角」;「手少阳之筋……上乘颌,结于角」;「手阳明之筋……上左角,络头,下右颌」;足阳明之别,「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
这些分布于头的经别、经筋、.络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脑联系。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惫矣」,亦即髓脑的内在变化,通过经络气血反映于头部。
《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上属于脑。
」这就是说,诸脉皆上系于目,会于脑。
头脑是脏腑、经络之气血汇聚的部位,它们在生理上关系密切,病理上也密切相关。
针刺头部*** 区,不仅能疏通气血,调理阴阳,且可系统调节各脏腑的功能,从而治疗全身各种疾病。
【操作方法】一、标准线的定位与主治头针施术部位是按区定穴,联穴划线,以线归经。
标准线分为4个区,共14条。
1.额区(1)额中线:额部正中发际内,自发际上0.5寸,即神庭穴向下针1寸。
属督脉经。
主治神志病及头、鼻、舌、咽喉病等。
(2)额旁1线:额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眦角,自发际上o.5寸,即眉冲穴沿经向下针1寸。
朱明清教授朱氏头皮针精髓
朱明清教授朱氏头皮针精髓目录一. 朱氏头皮针的特色二. 头皮组织的认知三. 手法1、针具2、角度、深度、方向、针数3、补泻①补泻②行针③行意4、针感、留针、出针四. 朱氏治疗带的名称、定位、主治、经络等关系五. 配带原则六. 禁忌七. 适应症八. 附件1、附件图2、病名与治区朱明清朱氏头皮针一. 朱明清教授朱氏头皮针的特色通过头部特定的穴位和适量的刺激来激发经络本身的功能,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血气的作用。
依据中国传统医统理论为指引,脏腑经络学为基础,西医颅部解剖及神经学为用,一同发挥。
在头部用浅刺、透穴刺治疗全身的病。
采独创的抽气法、进气法为运针手法。
(各式头皮针法皆不采提插法)配合吐吶、导引、引气至病所。
不受体位影响,患者可自由动活患部,减少心理障碍,增进疗效。
治疗危、急、重、瘫、痛诸症更见卓效。
二. 头皮组织的认知1 西医:外有头发,中有头皮,内有颅骨。
头皮又分皮肤、皮下组织、肌纤维组织、结缔组织、颅骨外膜。
1.1 头皮约分三层皮肤第一层皮下组织肌纤维组织第二层结缔组织(头皮针刺位置)第三层颅骨外膜①皮肤有发囊、汗腺、皮质腺、血管、淋巴管、末稍神经等。
②皮下组织为坚韧的浅筋膜组织层,神经、血管、都行于此层,故出血多,要压迫才能止血。
③肌纤维组织为浅筋膜的深层处,有帽状腱膜及额枕肌。
额枕肌由前向后则较厚,两颞侧处较薄。
④结缔组织在腱膜下疏松的一层,是连接头皮外三层与颅骨外膜的,为海绵状软组织,含有连接至颅内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组织,即头皮针刺位置。
故针具要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⑤颅骨外膜此层薄而致密连着于颅骨。
1.2 颞部软组织①皮肤与浅筋膜前薄后厚,有血管及神经。
②颞浅筋膜为帽状筋膜的延续,向下渐消失于面部。
③颞深筋膜其筋膜与骨膜紧密相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皮针疗法
头皮针又称头针,是针刺头部经络腧穴,以治疗全身病症的方法。
因头部肌肉浅薄,血管丰富,在临床上常采用沿皮刺透穴的方法,并结合捻转、提插等手法施术。
一、理论基础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指出:“头者,精明之府。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行于头面。
六阴经中手少阴心经与足厥阴肝经直接行于头面部,所有阴经的经别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相合后上达于头面。
督脉上至风府,入脑上巅。
阳维脉至项后与督脉会合。
阳跷脉至项后合于足少阳胆经。
因此,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皮部等联系集中于头面部。
头皮针14条治疗线也隶属于上述经络之中。
由于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能运行气血,濡养周身,同时又能反映病候,传注病邪。
而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所以针刺头皮针治疗线,不仅可疏通气血,调理阴阳,治疗经脉病症,同时也可以治疗脏腑病症。
二、操作技术
(一)进针法
一般选用28-30号毫针,根据治疗需要,常用1-1.5寸针,。
在进针前,首先要暴露头皮,分开局部头发,以免刺入毛囊而引起疼痛。
在病人体位合适的前提下,取穴定位并进行局部消毒。
1.快速进针法用一手拇指、食指捏住针体下端,针尖对准进针点,快速进针,使针尖快速冲进头皮下或肌层,如此减少进针疼痛。
2.快速推针法进针后,一手拇指、食指尖捏住针柄下半部,中指紧贴针体末端,沿皮将针体快速推进至帽状腱膜下层。
(二)针刺手法
1.快速捻转手法食指呈半屈曲状态,用食指第一节桡侧面和拇指第一节的掌侧面捏住针柄,利用食指掌指关节的伸屈动作,使针体快速旋转。
每分钟使毫针左右捻转达200次左右,持续2-3分钟。
2.抽添手法
(1)抽提法:针体进入帽状腱膜下层,针体平卧,用右手拇指、食指紧捏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皮肤,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外抽提3次,然后缓慢地向内退回原处,以紧提慢插为主,是为泻法。
(2)进插法:针体进入帽状腱膜下层,针体平卧,用右手拇指、食指紧捏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皮肤,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内进插3次,然后在缓慢向外退回原处,以紧插慢提为主,是为补法。
每次治疗留针时间采取长留针法,出针时,及时按压针孔,以防出血。
三、适应症
头皮针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常见病症。
1.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为头皮针主要适应症,包括中风引起的偏瘫、失语、假性延髓麻痹,小儿神经发育不全和脑性瘫痪,颅脑外伤后遗症,脑炎后遗症等。
2.疼痛和感觉异常可用于头痛、三叉神经痛、颈项痛、肩痛、腰背痛、坐骨神经痛、胆绞痛、胃痛、痛经等各种急慢性疼痛病症。
四、禁忌症
1.囟门和骨缝尚未骨化的婴儿和孕妇不宜用头皮针治疗。
2.头颅手术部位,头皮严重感染、溃疡和创伤处不宜针刺。
3.头皮针刺入时要迅速,注意避开发囊,瘢痕。
4.有脑出血史者,用头皮针必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