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院 贯彻执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技术学院贯彻执行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近年所做的基础工作

近年来,学校坚持产教融合、知行合一,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发展,走特色创新、内涵发展之路,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基础性工作,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改革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模式

以管理重心下移为着力点,进一步理顺校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学校制订了《校系两级教学管理实施办法》,明确校系两级教学管理工作职责。近三年来,学校下放了教师聘任、教师培训、教师考核、教学检查、质量监控、技能大赛、一般专业评估、课程建设、基地建设、教材建设等权限,各教学业务单位自行组织、实施日常教学工作,确保了教学秩序有序进行,逐步探索出“学校考核指导、院系自主发展、自成体系、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

(二)服务地方经济,打造专业特色

学校瞄准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关系

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制定了《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规划(2014-2020年)(修订)》,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不断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目前,学校开设了44个应用型专业,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第二产业为支撑、以第一产业为补充的专业格局。根据湖北省、市产业发展和布局,重点打造护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旅游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学前教育等特色专业。近三年来,学校建成3个省级重点专业(旅游管理、护理、服装设计)、2个省级特色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建筑工程技术)、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护理)、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旅游管理、服装设计)、2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旅游管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三)校企有效对接,开展深度合作

构建“三级架构”校企合作新体系。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组建了校企合作“三级架构”组织体系,成立了汽车职业教育联盟,各院系成立了理事会,各专业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形成了政府政策推动、学校服务驱动、企业积极参与、社会支持监督、成果多方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探索“四个合作”新路径。学校与138余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与湖北齐星车身股份有限公司等78家企业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紧密型、长期性的合作。近三年,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

实训基地147个(建有“校中厂”3个、“厂中校”4个),共同开发课程39门、教材46种,校企互聘兼职人员392人、互培在职员工21242人次,共同负责学生就业(合作企业接收毕业生就业人数达1924人)、共同评价学生质量、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5项),真正实现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四)加强校校合作,推进系统培养

为进一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连贯式培养,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以适应经济社会对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根据《湖北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办法》(鄂成规[2014]1号)精神,学院与机电工程学校、广水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等中职学校合作,经省教育厅批准,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开设“3+2”中高职连贯式培养,促进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五)创新培养模式,提升人才质量

学校制定了《关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专业与产业对接,学业与职业融通”的要求,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旅游管理专业“3+1+1+1”“T”型人才培养模式、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校企双环境、工学多重交替、能力递进322”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按岗位培养、弹性化召回、四阶段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等,这些人才培养模式切

合专业特点,促进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六)对接职业标准,深化课程改革

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调整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评价。如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学校制定了《关于深化课程考核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了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全面化、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类型层次化、考核时间全程化、确保了课程教学质量。学校着力打造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和精品课堂,举办了“教学做”一体化竞赛、精品课堂竞赛、课程设计竞赛、教学信息化竞赛、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七)强化内培外引,重视队伍建设

学校通过以老带新、假期培训、企业锻炼、学术交流、外出进修、学历提高、海外培训、师德教育和“三高”人才引进等形式,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责任感,培养出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学校384名在职教师中,校内专任教师264人,校外兼职教师105人,双师素质专任教师178人,占67.42%,高级职称7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6.52%,研究生学历6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6.14%。

(八)开发优质资源,提高信息素养

学校十分注重优化资源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一是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图

书信息系统、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二是建有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两个平台,运行精品课程2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18门。三是建有汽车、护理、旅游、建筑、服装5个专业资讯中心,为相关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建立了交互式物联网多媒体教室建设,为教师提供了便捷、智能的信息化服务,为管理人员提供简易、高效、规范化的信息管理手段。

(九)彰显校园文化,立足文化育人

多年来,我校致力于文化建设,形成学生工作“十必谈”、群团工作“三延伸”、党建工作“三轨制”、“三联系”等思政品牌。编写具有地域特色、高职特色和校本特色教材《人文英华》。开展了编钟文化节、职业技能竞赛、专家讲坛、人文道德讲堂、寝室文化节、书香职院读书节、社团文化节、社会实践等活动,实现了文化活校、文化育人。

(十)提升服务能力,服务建设

近三年来,学校共组织社会培训2万余人次,举办全市各类技术人才培训班20余期,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23项。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所先后进行137个工种的初、中、高级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累计鉴定7000余人次,在校生职业资格鉴定通过率87.27%。共有1万余人次青年志愿者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3000余师生参加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志愿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