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的历史教训
科学社会主义结业论文-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历史教训
科学社会主义结业论文-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历史教训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教训。
这些事件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困难和缺陷,提醒我们需要审视和改进这一社会制度。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中集权和官僚主义的问题。
在这些国家中,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过度控制导致了生产力的低效和资源的浪费。
同时,官僚体系的腐败和权力滥用也导致了社会的不满和反抗。
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需要更加注重民主参与和有效的治理机制,以避免集权和官僚主义的弊端。
其次,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揭示了经济计划和市场机制之间的矛盾。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是经济计划的指导作用,然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计划往往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无法有效应对市场需求和变化。
相比之下,市场机制能够更好地反映供需关系和资源配置,激励个体创新和创造。
因此,未来的科学社会主义需要更好地结合计划和市场,发展一种包容和灵活的经济体制。
第三,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也提醒我们关注公民权利的保障和人权的尊重。
在这些国家中,政府过于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了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人们的声音和诉求被抑制和压制,这导致了社会的紧张和冲突。
未来的科学社会主义需要更加重视公民自由和人权的保护,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政治参与和表达的机会。
最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还提醒我们要避免意识形态的教条主义和僵化。
在过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强制执行导致了思想的僵化和创新的抑制。
未来的科学社会主义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鼓励不同意见的交流和辩论,为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教训。
科学社会主义需要应对集权与官僚主义、经济计划与市场机制、公民权利与人权保护以及意识形态僵化等问题,以创造一个更加民主、适应性强、保护人权和促进创新的社会制度。
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历史教训
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历史教训摘要: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重大事件。
它的发生对于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毫无疑问将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我觉得对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应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态度来看待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吸取其中的教训,并将之用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去。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已经十多年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真正总结好苏联垮台的教训,对于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关键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改革;经济建设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各国先后发生剧变,1990年初发生的苏东巨变对社会主义世界是一个极大的震动和冲击,它使人们不得不深刻反思现实社会主义存在的问题。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曾被认为是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也曾被很多社会主义国家照搬或者效仿。
不可否认,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前苏联的建设之初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它的弊端日趋严重,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阻力。
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讲的:“苏维埃政权没有使国家繁荣,社会昌盛,人民自由。
用意识形态的方式搞经济导致我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无论承认这一点有多么痛苦,但是我们将近70年都在一条死胡同里发展,这条道路偏离了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竞争、联系制约、借鉴扬弃的关系,格外错综复杂。
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红旗落地的历史悲剧。
而在世界的东方,社会主义中国“风景这边独好”,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道上阔步前进。
在这个时候,对于我们来说,系统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学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历史经验,分析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现象和社会主义实践中面临的新情况、新课题和新挑战,认清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和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是十分必要的。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对我们的启示数学科学学院应用数学专业杨龙20104207045引言:东欧剧变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波兰。
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
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
波兰、罗马尼亚、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纷纷易手。
执政40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下野。
伴随着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东欧剧变之后,又一个超级大国倒下了。
1991年12月25日圣诞节夜,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演说,宣布辞职。
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了。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严重挫折,东欧与苏联到底怎么会落到亡党亡国的命运?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苏共的失败?苏共的失败对我们有什么有意义的启示?原因:东欧剧变的原因总结(一)东欧剧变的内因。
1.历史原因二战后,苏联对东欧各国的共产党一直以老子党自居。
在苏联大国主义的控制下,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
为了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着意巩固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强使东欧国家在内政外交上同它保持一致。
在政治上,苏联要求东欧各国的执政党按照它的旨意部署行动计划、处理各自的内部事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经济上,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东欧各国惟一可奉行的社会主义模式。
东欧各国完全背离了各自的具体国情,成了美苏冷战的牺牲品。
2.经济原因照搬苏联模式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促使东欧各国不同程度上摆脱苏联模式束缚的要求,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出现了高潮。
但这些改革除了南斯拉夫外,都未涉及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弊端,因而没有对旧体制进行根本改革。
以致改革成效不大,经济发展日趋缓慢,甚至出现滑坡。
3.政治原因由于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官僚主义的滋生膨胀,进而导致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现象出现。
经济、政治上的失误和偏差,使各国党和政府的威信低落,其结果是使反对派能够获取相当数量的群众的支持并最终以大选的形式获取政权。
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与当代启示1000字
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与当代启示1000字1989年,伴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和苏联体制的崩溃,东欧发生了一系列剧变,以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东德等国家为代表的诸多国家,经历了从共产主义到资本主义的巨大转型。
这场历史上的剧变留下了丰富的教训,也为当今不同的社会制度提供了启示。
第一,经济和政治改革需要相互协调。
苏联东欧国家的倒塌,与其长期存在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不适合的现实形势息息相关。
如今,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经济现实,一些人在赞扬其有效性和灵活性的同时,也需要警惕当下经济与政治改革的不协调性可能带来的风险。
第二,民主改革只有在社会背景合适时才能实现。
苏联东欧国家的倒塌,不仅是民主体制进路的扩张,也与当地社会因素变化、国际局势演变密不可分。
笔者认为,今日中国社会亦依然面临诸多民主改革方面诸多挑战,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习惯都需要逐步适应这一漫长的进程。
第三,革命和改革最终只是为了人民利益。
无论是所谓的“民主转型”,还是官方主导下的路径选择,最终的出路都是要为人民利益考虑。
当今中国社会同样需要放眼基层,深入考察国情、社情,聆听人民呼声,才能真正找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
第四,任何国家的社会进步都需要国际合作。
在苏联东欧国家发生剧变之时,其国际地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但是,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互助,需要的是一种积极的、真正有信心的态度。
当今中国依旧面临着中国与国际接轨的复杂局面。
希望中国各界能够相互协作、携手共进,争取互惠互利的结果。
第五,历史无法重来,但是历史可以借鉴。
过去苏联东欧国家的社会改革失败,依然可以为当下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制度奠定一些基本经验和警示。
展望未来,不同国家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引领,扫清挑战,走向胜利。
最后,各位读者可以从苏联东欧国家的历史显要教训、提示中深化对人性、对社会、对未来发展的认识,更加充分认识到人民利益为前提的改革、开放、创新是中国今天有时尚和有数据量、有自信心的大国走向更加光明未来的关键和支撑所在。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教训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教训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曾经霸极一时的社会主义大佬土崩瓦解。
究其原因,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苏联的瓦解。
苏联的剧变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苏联国内各种矛盾的发展和激化,外因是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但和平演变之所以奏效,关键原因还是出在苏联内部,正是因为苏联传统模式已经过时又迟迟得不到更新,进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内部危机日渐加重。
再者,苏联共产党的改革推行了错误的路线,导致了改革的失败。
在苏东剧变中,以戈尔巴乔夫“新思维”为代表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迅速泛滥,是与帝国主义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分不开的。
苏东剧变中起来积极开展夺权斗争的反对派,没有一个不是在西方国家支持和资助下得以发展壮大的。
苏东政局的剧变,就是在西方帝国主义的策划和干预下,在党内修正主义与党外反对派相互勾结的情况下发生的。
曾是苏联持不同政见者的季诺维也夫在1991年9月苏联即将解体时指出:“没有西方的支持,戈尔巴乔夫分子以及激进分子恐怕连一个月也坚持不了。
他们之所以能维持下去,只是因为他们按西方的意志行事。
”而这个庞大国家的内部,更是腐朽不堪。
党内腐败严重,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严重破坏,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同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结果使许多党员和党员干部动摇了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使党内思想混乱,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失去了信心和希望。
再加上西方“和平演变”的全面攻势,苏联在内忧外患中解体。
另一方面,苏联的剧变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
历史的原因是深层的基础性的东西,而现实原因则是直接的导火线。
历史原因包括过时的僵化的经济体制与当代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之间的矛盾;严重的官僚主义与广大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和人民之间的矛盾。
现实原因是苏联共产党把体制改革变成了社会制度的转轨,即执政的共产党在改革中的路线失误,就成了苏联剧变的直接原因。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浅析
苏东剧变的原因与历史教训浅析一、苏联东欧剧变概述苏联东欧剧变也被成为1989年革命,它是指从1989年到1991年左右,在苏联及东欧各个国家发生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根本性的转轨。
苏东各国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推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性质,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1。
想要了解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首先不得不了解剧变前的世界局势。
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消散,美国和苏联这样两个昔日曾联合起来对抗纳粹的超级大国便开始了对对方的戒备,他们都试图用自己的威力来控制整个世界。
而直接对战意味着全面核战争的爆发,这会带来可能使整个人类毁灭的危险,所以双方都选择了间接对抗的方式——军备竞赛、经济竞争、科技竞争。
自此开始,美国对苏联和其他采用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均采取了敌视态度和遏制政策,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阵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再西欧及大西洋两岸成立,而为了与之形成抗衡力量,苏联将大多数东欧国家集结在一起,建立了社会主义阵营——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两个组织默认的规则是:只要有一个成员国遭到侵犯,就会被视为对整个组织的挑衅,而遭到挑衅的组织会立即对侵犯来源国发动反击。
冷战局势形成。
在冷战后期,东欧各国在各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民主化的思想随着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传入,共产党的地位受到了威胁,而他们一贯的专制政策在群众中也失去了支持力量。
终于在1989年,剧烈的政治风暴席卷了苏联和东欧地区,(原)杰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原)民主德国、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原)南斯拉夫、苏联这9个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政局的交替。
群众性的示威游行、罢工数不胜数,各民主政党步步威逼进行夺权,导致共产党在自由选举中纷纷倒台,甚至通过武力冲突,实现了政权的更迭。
面对如此剧烈的动荡,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到底是什么力量促成了此次剧变,而我们又能从中获得什么教训与经验。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若干历史思考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若干历史思考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顷刻覆亡。
这个重大的历史演变不是发生在战争年代,也不是政治反对派直接的诱导,而是在和平的改革进程中领导人自行解散了苏共,停止了苏联的存在。
此时正值戈尔巴乔夫执政,苏联危机四伏,政治经济体制僵化,经济陷入危机,民族矛盾激化,意识形态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戈氏试图通过经济上的改革以完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可是之后改革的重点转移到了政治领域,同时改革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直至推行出一条背反马克思主义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引发了政治,经济,民族及意识形态危机。
究其根本是苏共内部出现了问题,思想政治路线发生了质的变化;干部组织工作涣散,严重影响到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党风干群关系削弱了党的威信,最终导致苏共从内部垮台,苏联解体。
这一历史事件教训深刻,中共引以为戒,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特别加强党的建设,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势下,时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苏联解体,苏共,党建20世纪最震撼人心的重大历史政治事件就是苏联的演变和解体。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有着2240多万平方公里的横跨欧亚两洲疆域辽阔的大国、强国,在没有外敌入侵等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土崩瓦解。
这个历史教训有其深刻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也出现过向“文化大革命”的政治上的偏离,但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动摇,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届领导集团提出诸如“三个代表”及“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思想,时刻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思想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干部组织工作,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确保社会主义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
多年来,维系苏联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的基础,不仅仅是经济、军事、外交上的相互联系和依赖,且更重要的是统一的政治基础。
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戈氏的改革破坏的维系这个民族的政治基础,苏共在苏联这个超级大国的统治地位受到极大削弱,最终垮台,直接导致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终至解体,东欧剧变。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及教训被人称之为历史之谜”的苏东剧变至今已时过近20年。
在苏东,一个个执政党、一个个社会主义国家,怎么会在未作任何有效抵抗的情况下,就自行覆灭了呢学术界有人把决定性原因归结为经济因素,有人断言政治因素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有人认为体制问题是根本原因,有人认为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即僵化的苏联模式的弊端是根本原因。
以上观点都有失偏颇。
在总结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时,学术界同样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论。
对此,我们只有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来看待和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有价值的结论。
这篇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苏东剧变的原因;第二部分是苏东剧变的教训与启发。
一、苏东剧变是多种因素形成“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重大的社会变迁和历史事件,都是一种“合力” 的结果。
作为20 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苏东剧变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既有直接原因,又有根本原因。
因此,我们应该进行客观的、历史的、全面的、辨证的分析。
当然,强调全面分析不是不分重点,强调诸因素综合作用,不是不讲主次,而是要分析其中哪一个是关键的、决定的因素,从中找出根本原因。
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l、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 战略是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
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采用各种手段,对苏东国家推行“和平演变” 战略: 他们利用人员往来,“以接触促演变”;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以维护“人权” 为名,干涉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大力扶植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对派组织,支持他们搞动乱,乱中夺权;利用经济贸易和援助,对社会主义国家施加压力,迫使其作出政治上的让步,等等。
在上述手段中,最突出的就是支持这些国家的政治反对派。
东欧国家的反对派,从波兰的团结工会、匈牙利的民主论坛,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公民论坛和保加利亚的“生态公开性”组织,无一不是依靠西方的赞助和扶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探讨
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探讨摘要:苏东剧变是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之一。
在苏东,一个个执政党、一个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没有任何有效抵抗的前提下顷刻间轰然倒塌,留给人们无尽的感叹和反思。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失败,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政权亡党丧权,有其必然的原因,教训也是深刻而惨痛的。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正确认识苏东剧变的原因,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对于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苏东剧变的原因;二是影响;三是经验教训。
我们需要真正汲取经验教训,时刻提醒,时刻注意,才能避免苏联的覆辙。
关键词: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一、苏东剧变的原因唯物史观认为重大历史事变都是一种“合力”的结果。
正如恩格斯所说:“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了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
”苏、东巨变是多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在诸多因素中,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得手,苏、东国家内部将“改革”变成“改向”,是两个主要的直接原因;僵化体制造成经济发展滞缓,执政党陷入深刻危机严重脱离群众,是两个深层的根源;指导思想上背离和抛弃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根本的经验教训。
1、没有抓住社会主义的本质,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苏东各国把社会主义归纳为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和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只注意生产关系,而忽视了生产力这个物质基础,因而生产力发展相当缓慢,使素有“欧洲粮仓”的东欧各国出现粮食短缺、轻工业落后、消费品供应不足,引起人们强烈不满,诱发了多种矛盾和危机。
2、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不适应新技术革命的需要,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它的特点是一切权利归中央,单一公有制,国家包揽计划和分配,为企业承担亏损,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缺乏竞争和活力。
在科技迅猛发展,世界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的和平年代,这种经济体制是很不适应的,它不能充分发挥地方、企业以及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然缺乏活力和生气;不能够及时进行技术改革,采用新技术,不能够真正的提高经济效益,长期压低消费品生产比例,必然使人民的生活始终不能实现由小康向富裕的转变;不能够真正地面对改革开放,不能够吸收世界各国之长,也不能有效参与国际竞争来发展自己,必然使自己由停滞变为落后,也正是这种经济体制使得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没有保障,民主建设不健全,缺少有力的必要的监督体制,由此发展为个人、少数人的独断专行,导致失去民心。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其教训对我国建设的启示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简称苏东剧变,这一历史事件,已经过去了20年之久,但它使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重大挫折,使本来处于低潮的社会主义跌入谷底,同时也根本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极大的影响了国际形势的发展。
虽然这个历史事件已经尘埃落定,但其所包含的内容和经验十分丰富。
因此,从苏联和东欧发展历史过程中来研究其兴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我国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关键词:苏东剧变社会主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原因改革教训一.苏东剧变的历史背景东欧各国是首先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东欧各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一开始具有不同于苏联的新特点,主要表现为不是一党制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而是多党制的几个阶段联合的人名民主国家,共产党和其他进步政党一起组成联合政府。
但是,苏联却自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具有普遍性,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普遍规律,具有国际意义,非要别国照搬不可。
总之,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各国普遍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它们有的是主动地效仿苏联模式,更多的是苏联向它们推销。
而苏联模式本来是一种在非常状态下实行的特殊模式,其弊端日益显露【1】。
结果,使东欧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遇到重重困难。
因而也就陆续出现了改革苏联模式,走自己的路的改革现象,因此,包括苏联在内的苏东地区先后不同程度地卷入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之中,形成了不可逆转的态势。
然而,苏联东欧的的改革并没有达到完善社会主义的目的,相反,改革走进了死胡同,各种矛盾的激化达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终使社会主义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共产党政权丧失。
1.1东欧剧变东欧剧变的国家从时间先后来说分别是,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阿尔及利亚和南斯拉夫八国。
送方式上看有的国家是执政党本身改变了性质,变成了社会党,从而导致社会发展方向的改变;有的国家则是共产党被迫向反对派让权,从而使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多数国家的剧变是“和平演变”,个别国家如罗马尼亚的领导人一“左”到底,硬要用强力镇压群众,结果被人民以暴力推翻了原有的政权。
苏东巨变的历史教训
苏东巨变的历史教训苏东巨变是20世纪末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统称,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及其局限性具有重要意义。
苏东巨变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必须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则就会面临内外部压力和挑战,最终导致国家的崩溃和社会的动荡。
首先,苏东巨变的历史教训表明,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是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
苏联和东欧国家在建国初期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试图通过集体所有制和计划经济实现社会公平和国家发展。
然而,由于政治制度缺乏制衡机制、权力过于集中以及官僚主义等问题,导致国家失去活力和创造力,社会出现腐败、经济停滞等问题,最终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和抗议。
其次,苏东巨变的历史教训揭示了经济体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苏联和东欧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模式,虽然在早期推动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但由于缺乏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企业管理混乱等问题。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的变化和技术革新使得这些国家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经济水平越来越落后,最终导致了社会经济的崩溃和国家的解体。
第三,苏东巨变的历史教训提醒我们要保护和尊重人权。
在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体制下,政府对言论、思想和信仰进行严格控制,导致人们的自由受到侵犯。
人们的政治权利和民主权益受到压制,社会的创造力和活力无法得到释放,最终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和抗议。
苏东巨变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人权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国家应该尊重和保护人民的自由和尊严,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苏东巨变的历史教训强调了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苏联和东欧国家在解体之前,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一直紧张,双方的意识形态和制度差异造成了深刻的分歧。
国际社会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变革反应各异,有的国家积极支持和帮助,有的国家则抱有怀疑和警惕。
苏东巨变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国家之间应该坚持和平相处、互利共赢的原则,尊重彼此的制度选择和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共同繁荣和稳定。
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答: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曾经霸极一时的社会主义大佬土崩瓦解。
究其原因,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苏联的瓦解。
第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包括一切政治现象和政治斗争)。
东欧的政局动荡,也首先源自于其经济基础。
二战后,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片面发展重工业和高速度、高积累、高投资的工业化方针被东欧国家普遍采纳。
进入80年代以来,东欧多数国家的发展速度明显放慢,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困难和危机,使人民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如波兰、匈牙利通货膨胀严重,80年代末期,波兰和匈牙利的通膨率常在两位数,人民生活降至70年代初的水平。
虽然东欧各国经济困难的程度和原因各不相同,但从主观指导的失误来看有以下几方面情况:一是照搬苏联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发展比例失调,一味追求高速度,实行高积累,高投资,由此引发了经济危机,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二是大举借债使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
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的10年中,东欧各国急于用外国贷款迅速提高本国的生产能力,大借外债,以至到80年代进入还债高峰期后,成为沉重的负担,使人民苦不堪言,激起对政府的强烈不满。
经济危机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1987年开始,东欧一些国家相继出现社会动乱。
东欧党内也出现严重的思想混乱,大批党员退党,使党丧失了战斗力。
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酿成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最终脱离了群众,这是东欧各国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
第二,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对苏联的衰落进行战略收缩,苏联对东欧的政策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戈尔巴乔夫为了缓和同美国与西欧的关系,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
同时,戈尔巴乔夫也不乏推行其“新思维”,以使所谓“戈尔巴乔夫派”在东欧各国上台的意图。
戈尔巴乔夫的东欧政策“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催化了东欧的变化并促使东欧各国的反对派借势突起。
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摘要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联东欧剧变早已尘埃落定。
苏联剧变和解体有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主观和客观原因三个方面的原因。
分析这些原因有助于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更有有助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
今天、我们仍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苏东剧变的原因与我们应汲取的教训,以避免重蹈“前车之覆”。
作为“后车之鉴”,我们必须历史地评判苏东剧变:它并不是社会历史的正常发展,打破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使传统的社会主义成果丧失殆尽,同时引发了有关国家的社会动荡与分化、国家的分裂与重组。
关键词苏东剧变原因现实原因内因外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教训价值评判一、苏东剧变从1989年波兰剧变开始,先后8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剧变。
从1990年开始,蒙古也发生了剧变。
1991 年12月7-8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就苏联的前途问题在明斯克秘密会晤,并签署了《明斯克协定》。
协定宣布三国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并称“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实体将停止存在”。
12月21日,除格鲁吉亚外的苏11个加盟共和国在阿拉木图又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并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
宣言再次宣布,“随着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苏联将停止存在”。
12月25日,苏联第8任、也是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并把核武器控制权亲手交给了叶利钦。
同时,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升起了白、红、蓝三色俄罗斯国旗。
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通过宣言正式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苏联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历史划上了句号。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10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了。
苏联的解体,与20世纪初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样,都是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
苏东剧变是世界社会主义遭受的空前严重的大挫折。
它如同一场“政治地震”,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
如何认识东欧巨变及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如何认识东欧巨变及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习论文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解决了一国或数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课题,并一度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在人类文明史上立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
但由于其自身体制的内在缺陷和弊端,加之改革的失误,未能适应时代的变革,引起了苏联国内的动荡,并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多米诺骨脾式的连动效应,使社会主义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教训和有效的启迪。
一、东欧剧变的原因。
东欧国家的剧变不是偶然的,它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历史原因。
二战后,东欧八国(南、阿、匈、捷、保、波、罗、民主德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依靠苏联的支持和援助实现的。
为了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在战后初期的外交战略,将避免孤立、确保本国安全放在了首位。
为此,苏联着意巩固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
在政治上,苏联要求东欧各国的执政党按照它的旨意部署行动计划、处理各自的内部事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经济上,苏联的经济体制成为可奉行的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
处在冷战局面中的东欧各国,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取得独立自主的地位。
第二,改革失败。
东欧各国由于普遍采用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片面发展重工业和高速度、高积累、高投资的工业化方针,以后为消除这种经济模式和方针所造成的消极后果,虽曾进行过经济方面的改革,但大多都未能突破这种经济模式的框框,以致收效不大,经济发展日趋缓慢,甚至出现滑坡。
同时由于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官僚主义的滋生膨胀,进而导致了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情况出现等问题。
经济、政治上的失误和偏差,使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低落,其结果是使反对派能够争得相当数量的群众并最终获取政权。
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最终脱离了群众,这是东欧各国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给我们的启示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给我们的启示文章标题: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给我们的启示1. 引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20世纪末最重大的国际事件之一,对世界政治格局和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就此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对我们当下的启示和影响。
2. 背景介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发生在1989年至1991年间,标志着冷战结束和社会主义国家体制的崩溃。
这些事件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了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3. 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导致了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大变革。
在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化向多极化发展,国际关系格局出现了重大调整。
以前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或地区,如美国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由于这些事件的影响而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4. 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启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和制度,这些体制和制度在这些事件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弊端和缺陷。
这也让我们意识到,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上,不能简单地照搬外国的经验,而应该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和创新。
5. 对国家治理和发展的启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国家治理和发展模式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和思考。
这些事件让人们意识到,国家的治理和发展需要建立在国情基础之上,不能简单地照搬外国的模式和经验。
这也需要我们在国家治理和发展模式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6.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我而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
这些事件让我意识到,国家的发展需要建立在本国的文化、历史和传统基础之上,不能简单地照搬外国的经验和模式。
这也需要我们在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实现国家治理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7. 总结和回顾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对世界政治格局、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和发展模式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些事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以便更好地应对当下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我们的现实启示
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我们的现实启示摘要:发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早已成为历史。
今天,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分析苏东巨变的原因与我们应汲取的教训,以避免重蹈覆辙。
作为“后车之鉴”,我们必须历史地批判苏东剧变:它并不是社会历史地正常发展,打破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使传统的社会主义成果丧失殆尽,也标志着苏式社会主义的失败。
同时,我们也要从苏东巨变中获得必要的教训和启示,以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有所帮助和启示。
关键字:苏东剧变原因启示对于发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国内外的学者已有多种解说,许多学者试图从不同的角度,从经济、政治、社会、宗教和民族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揭示。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引发这些国家社会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若只从单个因素和角度进行分析,或把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归结为某个人或某时的行为,则不足于揭示其爆发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也很难使我们对它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理解。
为了深刻反思苏东剧变的沉痛教训,这里将先从体制模式方面,从经济、政治体制及外部影响等方面来简要解释剧变的原因,然后再对它进行分析,“以史为鉴”对我们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指导。
一.关于苏东剧变的原因1、潜在于经济和经济体制中的危机因素1989~1990年原苏东国家的社会剧变,渊源于这些国家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全面危机。
其中,经济危机是社会政治全面危机的导火线,是各种社会矛盾积累和深化的结果。
长期以来,原苏东国家潜在于经济和经济体制中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经济发展危机:原苏东国家经济发展基本上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是依靠高投入和高消耗来推动经济发展的。
这种只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的发展模式,虽然短期内依靠增加投入和高积累的方式,推动了初期的经济快速增长,但它是不可持续的。
当它的发展越来越受制于资源投入的限制时,这种旧的经济发展动力已经耗尽,而新的经济增长点又难以出现,因此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便不可避免的陷入困境。
论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的历史教训
论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的历史教训摘要:众多学者研究认为,苏东剧变中人民抛弃的并不是共产党本身,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而是僵化了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任何重大历史事变都是一种“合力”的结果,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外因在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内因在于苏联和东欧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长期积累起来的问题和矛盾。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虽然最终都失败,但都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留下了一个成功的经验和值得深思的教训。
关键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科学社会主义和平演变斯大林模式回首百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人们无不为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遭受的严重挫折感到痛惜,也无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欢欣鼓舞。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舞台上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大事件,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的空前严重的挫折。
有少数同志在挫折面前怀疑社会主义的前途,动摇了社会主义信念。
他们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是,既然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那么为什么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制度会演变成资本主义制度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科学的分析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
一、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改革概况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统治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①,它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过巨大作用。
但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传统的政治经济结构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迫使苏联不得不在理论上突破禁区,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改革。
苏联的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赫鲁晓夫改革。
②1953年9月,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冲破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政治改革。
在经济领域,赫鲁晓夫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图扭转农业严重滞后的局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生活状况和促进了农业发展,但并未根本解决农、轻、重比例失调的问题。
同时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一些局部性的改革,而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没有根本改变,经济改革未达预定效果。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摘要: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 是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本文认真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原因,并总结其历史教训。
关键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原因,启示东欧剧变是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
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 [1]。
东欧剧变的发生和实质:1989~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
在短短一年多里,东欧的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和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6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或下台成为在野党,或改变了性质。
紧随其后,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于1992年3月在大选失败后下台;在南斯拉夫,先是南共联盟不复存在,原南斯拉夫联邦内的各邦都发生了剧变,其后在经历近一年之久的内战后,于1992年4月最终分裂为五个独立的共和国。
伴随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政治上,实行多党制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在经济上,否定公有制占主导地位,开始实行混合所有制或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剧变后的东欧各国,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 是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2]。
认真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原因, 总结其历史教训, 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
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 试图通过加强苏联人的纪律来克服经济停滞问题, 在发现加强纪律不足以解决问题后, 他又提出改革。
由于苏联统治阶层内部已经存在着一个特权官僚集团, 戈尔巴乔夫不能顺利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因为那些官僚不听从他的指挥。
东欧国家共产党的失败教训-11[精心整理]
东欧波兰、匈牙利等国家共产党丢掉政权的教训二十世纪,伴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说广泛传播,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建立起来的政党在欧洲和亚洲乃至其它的大洲不断涌现,按照这一学说建立的社会主义政党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突破。
1917年在沙皇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取得胜利,在其影响下,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社会主义共和国,东欧社会主义政党纷纷建立并相继取得执政地位。
然而,到了80年代后期,东欧政局发生了急剧变化,波兰却又成为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中第一个解体的成员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民主德国的共产党相继丧失了政权。
民主德国被联邦德国吞并,接着,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的共产党也失去对政局的控制,苏联解体。
一时间,东欧出现了各种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政治派别聚集起来,形成一股势力疯狂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发起进攻,在东欧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政权相继旁落。
这场剧变来势汹汹,4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的成果转瞬即逐步丧失。
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是沉痛而深刻的,拥有着8000万党员,有着90年历史,正领导着13亿人口的执政党,必须对东欧剧变经验教训认真加以总结。
历史发展到今天,东欧共产党失败了,而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始终坚持加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对经济工作和文化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始终坚持领导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带领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开拓创新,走上民主富强道路。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
总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失败的经验教训,对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总结东欧国家的共产党失败教训,要避免重蹈东欧党的覆辙,就要认真分析我们党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总结我们党发展历史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党的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的历史教训摘要:众多学者研究认为,苏东剧变中人民抛弃的并不是共产党本身,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而是僵化了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任何重大历史事变都是一种“合力”的结果,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外因在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内因在于苏联和东欧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长期积累起来的问题和矛盾。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虽然最终都失败,但都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留下了一个成功的经验和值得深思的教训。
关键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科学社会主义和平演变斯大林模式回首百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人们无不为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遭受的严重挫折感到痛惜,也无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欢欣鼓舞。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舞台上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大事件,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的空前严重的挫折。
有少数同志在挫折面前怀疑社会主义的前途,动摇了社会主义信念。
他们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是,既然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那么为什么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制度会演变成资本主义制度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科学的分析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
一、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改革概况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统治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①,它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过巨大作用。
但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传统的政治经济结构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迫使苏联不得不在理论上突破禁区,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改革。
苏联的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赫鲁晓夫改革。
②1953年9月,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冲破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政治改革。
在经济领域,赫鲁晓夫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图扭转农业严重滞后的局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生活状况和促进了农业发展,但并未根本解决农、轻、重比例失调的问题。
同时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一些局部性的改革,而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没有根本改变,经济改革未达预定效果。
在政治领域,主要是反对个人崇拜,加强法制和党的集体领导,使苏联政治生活开始发生一定变化。
赫鲁晓夫改革虽然成就不大,但毕竟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
①陈振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0②程又中.苏联模式的兴衰[M].长沙: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第二个时期是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经济领域主要推行“计划工作和经济刺激新体制”,其内容涉及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目的是要解决企业缺乏主权,过多使用行政手段管理企业、企业职工不关心经济效益等问题。
新经济体制在试行和推广初期,职得了显成果,苏联经济实力翻了一番。
当然,新经济体制也未完全克服经济管理体制所固有的探刻矛盾,它所规定的两个基本措施即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利用经济杠杆都没有很好贯彻执行。
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济发展减速甚至停滞。
政治领域,修改了赫鲁晓夫“20年过渡到共产主义”理论,加强党的领导,强化专政机关,提高知识分子地位,使其执政时期政局较为稳定,但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过于保守,没有触动30年代形成的僵化模式。
第三个时期是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后,安德罗波夫执政,加速经济改革进程,一度扭转勃列日涅夫后期经济下滑状况,但其短暂改革随着他的去世而结束,其继任者契尔年科改革势头大为减弱,经济又陷人困境,1985年年轻一代的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一步深化了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到1988年经济体制改革陷于困境,转而强化政治休制,其政治改革措施有改进人民代表苏维埃工作,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改组国家机构,精简一些部门加强法律基础,坚持司法民主,首次提出苏联正处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阶段;90年代初又实行政治多元化,承认多党制,取消苏共法定领导地位,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直接导致苏联势的进一步恶化乃至解体。
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在的50年代亦已开始,以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为代表,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南斯拉夫自治制度在经济上的特征有③:采取社会所有制形式取代国家所有制,工人成为企业主体,国家只对企业进行监督实行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改指令性计划为指导性计划,突出市场机制作用,扩大企业自主权,充分运用商品价值规律。
在政治方面的特征有:实行代表团制原则,公民在基层组织中选出代表团,再由代表团选代表参加议会,代表团成员资格一旦被人民取消,也就失去了议会代表资格;南共不再作为国家和社会生活直接领导者,而转为“引导”废除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工作方式废除中央集权,下放权力,缩小国家职能。
④捷克斯洛伐克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主要是扩大企业权限,使企业成为具有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实行工人自治与民主管理,提倡生产和贸易组织多样化,取消外贸垄断等。
政治体制改革的措施有: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党政分离;实现政治体制多元化,倡导政协原则,确保公民权力和自由。
其改革因苏联出兵干涉而夭折。
其他东欧各国的改革,也都是要打破斯大林模式,并具有反苏联控制的性质,因此都受到苏联干涉而中断。
70年代以后东欧经济普遍下降,虽然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仍在继续,但终未取得明显成绩⑤。
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苏联东欧剧变是一个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它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③江海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48④福凯斯.东欧共产主义的兴衰[M].张金鉴,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⑤王斯德.世界现代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254果。
我们既要全面地分析与苏联东欧剧变有关的一切因素,探讨它们各自所起的作用,又要分析所有这些因素中哪一个是主要的、决定性的,找出其中的根本原因。
从方法论上讲,后一点更为重要。
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
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苏联作为有70多年历史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建国初期的外国武装干涉、经济封锁,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未能被摧垮,却在已经有相当实力情况下,自己把自己搞垮了。
东欧八国社会主义也顷刻间瓦解了。
为什么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九个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倒退到资本主义的变化呢?搞清苏东剧变的真正原因,对于现有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唯物史观认为,任何重大的历史事变都是一种“合力”的结果。
苏东剧变作为世界社会主义史上的重大挫折,其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下面侧重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苏东剧变的外因苏东剧变,是在当代世界历史条件的大环境中发生的,因此外部原因对它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苏联在两种社会制度、社会体系的比较和竞赛中,没有始终占据优势地位,在某些方面甚至有较大的差距,因而一方面在外部受到强大的压力,一方面在内部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
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曾在一段时期内取得了资本主义制度无可比拟的伟大成就,但这种体制并没有随时代和社会条件的改变而完善和提高,反而日益僵化、失灵和无效。
偏重工业发展而忽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政治经济政策一如既往;政治体制也日益封闭、衰落,失去了社会主义的优势。
(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他们的具体做法:一是利用各种现代化传播媒介,灌输西方的价值观念,左右苏东国家舆论导向,煽动反社会主义情绪。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各种手段中,非常重视舆论导向的作用。
二是打着“人权”的旗号,干涉资本主义国家的内政。
利用“人权”来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历来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项基本策略。
在东欧各国政局动荡时,西方各国更是公开地、直接地进行政治干预,不仅向各国反对派提供物资和经费,而且还派出顾问进行指导和咨询。
一些西方政要甚至亲临反对派的竞选集会,帮助拉选票,扶持反对派上台执政。
西方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无疑对苏联和东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促使其剧变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低估这种作用、丧失应有的警惕是极其错误的。
但是,过高估计“和平演变”战略的作用,甚至把它看成是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也是片面的。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外部因素再强大,内部不出问题,“和平演变”战略也是不能得逞。
因此分析苏东剧变要着重从内部找原因。
(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内因从内因看,是指苏联和东欧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而积累起来的问题和矛盾。
(1)苏联社会主义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困难,实际上已潜伏着危机和自我否定的因素,尤其是历史上的错误和体制上的弊端严重制约和妨碍了苏联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表现在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长期以来对于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的认识是超前的,导致苏共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方针、政策和措施脱离实际,速度超快,结果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损失。
(2)在改革传统体制的过程中,遇到了日益尖锐的新问题,没有找到社会之一进一步发展的正确途径和有效形式。
在改革的十字路口,苏东社会的主导情绪向右偏转。
(3)苏东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长期没有处理好农、轻、重的比例关系⑥。
优先发展重工业,甚至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为代价,造成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动摇了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他们希望通过“体制”迅速过上西方的富裕生活。
因此,邓小平指出:“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工资增长被通货膨胀抵消,生活水平下降,长期过紧日子。
”⑦可见,引起苏东剧变的主要内因,可以说是80年代后期停滞、零增长或负增长导致的结果。
另外,执政党的腐败、民族问题没有处理好也是剧变的重要原因。
除内外因外,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所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导因。
⑧应该看到,苏联长期积累下来的很多问题和矛盾,尽管积重难返,如果在改革、调整中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有效的方针政策,还是可以逐步解决和克服的。
但不幸的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改革中桌布推行错误的方针路线。
他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成就,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了科学社会主义,改变了苏联共产党的性质,取消了苏共法定的领导地位;在政治体制方面引进了西方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经济体制方面要求实行私有化和自由的市场经济⑨。
从而诱发了苏联社会存在的政治、经济和民族矛盾,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虽然最终都失败,但都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留下了一个成功的经验和值得深思的教训,中国改革既借鉴了苏东经济改革的成功做法也吸取了其经济政治改革的教训,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