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产业十三五规划汇总
蚕桑产业振兴2024年蚕桑产业发展规划
![蚕桑产业振兴2024年蚕桑产业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3f5630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6c.png)
鼓励企业加入 协会和组织, 共同推动产业
发展
Part Six
增加蚕桑产业产值
提高蚕桑产业附加值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蚕桑产业整体效益
促进就业:增加蚕桑产业就业机会, 提高农民收入
生态环保: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 保护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2024年蚕桑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 元
2024年蚕桑产业从业人数达到10 万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2024年蚕桑产业出口额达到5000 万美元
2024年蚕桑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 80%
Part Four
蚕桑产业基地建设: 在优势产区集中建 设一批现代化蚕桑 产业基地,提高产 业集聚度。
Part Five
制定蚕桑产业振兴 政策,加大财政扶 持力度,提高补贴 标准。
优化税收政策,减 免蚕桑产业相关税 费,降低企业负担。
加强金融支持,提 供低息贷款、担保 等金融服务,帮助 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
建立蚕桑产业保险 制度,提高抗风险 能力,保障产业稳 定发展。
建立蚕桑产业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蚕桑企业提供贷款支持 引导保险公司开发蚕桑产业保险产品,降低企业风险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搭建融资平台,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添加标题
产业升级: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附加值
文化传承:弘扬蚕桑文化,传承中 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减少农药使用, 降低环境污染
促进生态平衡, 维护生物多样性
提高土壤肥力, 改善土壤质量
优化农业产业结 构,促进可持续 发展
中国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促进蚕桑产业发展的措施分析
![中国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促进蚕桑产业发展的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35eae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2.png)
中国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促进蚕桑产业发展的措施分析一、蚕桑产业发展现状1、相关政策蚕桑,即养蚕与种桑。
是古代农业的重要支柱。
相传是嫘祖(黄帝正妻)发明。
蚕桑文化是汉文化的主体文化,与稻田文化一起标志着东亚农耕文明的成熟。
而就汉文化的主体文化丝绸文化、瓷器文化则标志着中原文明进入鼎盛阶段。
蚕桑农业的发展,使中原文明的纺织业领先于世界数千年,也促进了财富的增加、贫富的分化和阶级的形成,为中国当时的统治阶级形成以峨冠博带、宽袍大袖为标志的服饰习俗奠定了基础。
同时对软笔(毛笔)、刺绣、纸张的发明等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促进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及相关部门相续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为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桑园面积蚕桑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桑树的种植面积,桑树在蚕桑产业生产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因为蚕丝市场不稳定,养蚕经济效益比较低,加之蔬菜和中草药等经济作物的收入比较高,一些养殖户开始放弃养蚕转而开始蔬菜和中草药的种植,导致蚕树的面积减少。
2021年中国桑园面积1195.1万亩,同比下降2.26%。
3、蚕桑养殖情况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蚕桑发发种量同比减少4.14%;2021年中国蚕桑生产稳中有升,发种量1724万张,比上年增长2.74%。
2020年中国柞蚕放养面积72.25万hm2;2021年中国柞蚕放养面积72.67万hm2,同比增加0.58%。
2020年中国蚕种生产量1285万张,蚕种发种量1678万张;2021年中国蚕种生产量1281万张,比上年减少4万张,蚕种发种量1724万张,比上年增加46万张。
2021年,广西、山东、云南、四川4省区的蚕种产量均超过170万张,合计占全国蚕种总产量的81%,中国蚕种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区域和优势企业集中。
4、桑蚕茧产量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桑蚕茧产量同比减少4.1%;2021年中国桑蚕茧产量71.72万吨,比上年增加2.76万吨,同比增幅4%。
2004~2021年蚕桑产业发展规划
![2004~2021年蚕桑产业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5c56089a45177232e60a2cb.png)
20__~2021年蚕桑产业发展规划__县20__~20__年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前言栽桑养蚕在我国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中华民族智慧、文明的象征。
解放后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继承发扬了这悠久的历史产史蚕线绸产深到了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在“十五”期间我国鲜茧产量将达到55万吨仍满足不了加工业的需求。
__市的蚕丝业在全省占有较大的份额桑园面积占全省的40%左右产茧占全少的65%出口创汇占全省的80%以上。
我县是全省蚕丝绸产业化开项重点县之一蚕桑生产发展经过了几多风风雨雨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我们应当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产发展支点民用航空市场经济的观念和全新的思路流一认识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开创__蚕丝绸产业的新局面。
一、__蚕丝生产现状 __历史上农民就有栽桑养蚕的习惯但有计划的发展是解放后。
特别是1980年全省首次蚕桑会议后我县在马湾试点百余亩取得成功在认真总结的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在葵山、彩云、大同、竹基、__等乡(镇)大力推广到1985年全县桑计桑园面积达5116亩。
1994年全省蚕桑工作会议后把__列为全省26个蚕桑基地县之一省、市各级的大力支持__蚕桑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桑园面积到1997年底就发展到9297亩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正值此时全县烤烟生产与__红塔集团联姻烤烟经济效益比较明显烟、桑比较效益扩大群众只考虑到眼前效益把人、财、物等都投入到烤烟生产上烟桑矛盾极为突出蚕桑生产受到极大抑制处于停滞、萎缩的状态。
1998年省人民政府再度把__列为全省十一个蚕桑产业化重点县之一加以建设为全面完成省、市蚕桑产业建设目标和把桑蚕业建设成为全县的后结支柱产业全县各级各部门及有关乡(镇)、村不断加速蚕桑业的建设进程县成立了蚕丝绸公司和蚕桑站负责蚕茧及蚕用物资的经营和销售以及全县栽桑养蚕的技术服务工作全县蚕桑生产得到稳定和发展到20__年11月10日统计全县共有桑园10797.4亩养蚕2216张产茧66480公斤产值963960元。
2021年上半年蚕桑党政135思路工作总结
![2021年上半年蚕桑党政135思路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9c0209cf242336c1fb95ed2.png)
2021年上半年蚕桑党政135思路工作总结2021年1—6月,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蚕桑局党政一班人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135”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局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速建设现代蚕业,推进蚕桑产业发展;加强行业管理,力求行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工作实绩及措施(一)蚕桑产业发展稳步推进1、蚕桑专业村适度扩展。
以建设蚕桑专业村为重点,强力抓好、等两个乡镇的蚕桑专业村建设。
今年4月,全县从浙江调回“农桑14号”嫁接良桑苗82.5万株,在乡九贤寺村、南岳寺村、芝麻沟村、镇牌坊村等蚕桑专业村新栽成片密植桑园817.5亩,其中乡南岳寺村栽植面积600余亩,使专业村新发展良桑面积到了120亩,专业村成片桑园面积占全县桑园总面积的30。
2、现代蚕业示范园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
以建设百节现代蚕桑科技示范园为亮点,自去年4月筹建以来,已培植规范化桑园50余亩,优质果桑1500余株,修建了标准化蚕房和蚕台,配备了空调、切桑机等先进养蚕设施。
今年已养春蚕40张,产鲜茧1500公斤,已散养土鸡1000余只,投放鱼苗800余尾,接待乡村旅游人员近1000人次,接待行业职工和专业大户参观学习5次。
目前,蚕、鸡、鱼生长发育良好,第二批1000只土鸡苗即将入园。
一种以栽桑养蚕为主线,以桑地散养土鸡为重点,以乡村旅游和技术培训为特色的集科研教学、试验示范、立体开发、旅游观光的现代蚕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形成。
3、小蚕共育得到普及推广。
今年春季新增小蚕共育室9个,共育小蚕515张,使全县小蚕共育室到了13个,共育量到了755张,实现了专业村村村有共育,重点社小蚕共育化,小蚕共育面到了60,养蚕单产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公斤,张种经济效益增加了16.7。
4、簇具改良取得显著成效。
全县主要在乡推广塑料折簇200个,全县养蚕优良簇具到了50000余个(片),蚕茧质量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0个百分点。
内乡蚕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内乡蚕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61c44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b.png)
内乡蚕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一、产业现状分析。
内乡县地处河南省南部,是中国蚕丝的主要产区之一,拥有悠久的蚕桑种养历史和丰富的蚕桑资源。
然而,目前内乡县蚕桑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蚕桑品种老化、生产技术滞后、市场营销不畅等。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内乡蚕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推动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1. 到2023年,内乡县蚕桑种植面积达到XXX亩,蚕茧产量达到XXX吨,实现蚕桑产业产值XXX万元。
2. 到2025年,内乡县蚕桑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蚕桑品牌,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三、发展策略。
1. 蚕桑品种更新,引进优良蚕桑品种,推广种植,提高蚕茧品质和产量。
2. 生产技术提升,加强对蚕桑种植、养蚕、茧丝加工等环节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
3. 市场营销拓展,建立蚕桑产业合作社,整合资源,拓展市场,增加产品附加值。
4. 政策扶持,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农民种植蚕桑,提高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四、实施步骤。
1. 明确责任,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建立健全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机制。
2. 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推介会、培训讲座等活动,提高农民对蚕桑产业发展的认识和积极性。
3. 技术指导,组织专家对蚕桑产业发展进行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
4. 建设基础设施,加大对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五、风险预警及对策。
1. 市场风险,加强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蚕桑品种和产量。
2. 天气风险,建立天气预警系统,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保障蚕桑生产安全。
六、总结。
内乡蚕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制定,是对蚕桑产业的规范引导,有利于提高蚕桑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希望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农民朋友共同努力,将实施方案落到实处,推动内乡蚕桑产业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2020年度和“十三五”总结考评会简报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2020年度和“十三五”总结考评会简报](https://img.taocdn.com/s3/m/3ba50e6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9.png)
中国蚕业 2021,42(1):58-59ChinaSericultureISSN1007-0982;CN32-1421/SDOI:10.16839/j.cnki.zgcy.2021.01.0112021年第1期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2020年度和“十三五”总结考评会简报 根据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关于做好2020年度和‘十三五’总结等工作的通知”要求,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蚕桑体系)于2020年12月22日—26日在重庆市北碚区召开了2020年度和“十三五”总结考评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莅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产业技术处李国良教授到会并主持首席科学家的考核,西南大学科技处处长胡昌华到会致辞。
会议议程主要分为4个部分:首席科学家述职考评、岗位人员述职考评、分组讨论和会议总结。
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的述职考评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产业技术处李国良教授主持,鲁成教授从5个方面对2020年度和“十三五”蚕桑体系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汇报:(1)2020年和“十三五”任务完成的总体情况;(2)主要成效及工作亮点,包括蚕桑产业规模化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推广,多元化技术研发新进展,蚕桑产业重大关键问题技术攻关,服务县域经济,打造“一县一业”样板,以及蚕桑产业精准扶贫;(3)机制创新与日常工作,包括机制创新、对接企业、宣传报道及应急服务等方面;(4)存在的问题;(5)“十四五”工作建议。
蚕桑体系重点任务及功能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的述职考评工作分别由首席科学家鲁成、体系重点任务负责人张国政和廖森泰主持,各聘用人员针对任务书中的内容从2020年和“十三五”承担任务完成情况、重大关键问题技术攻关进展、服务县域经济工作、扶贫攻坚、对接服务企业、重要机制创新、应急任务、宣传报道等多方面依次进行述职汇报。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对蚕桑体系建设以来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示蚕桑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蚕桑产业也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六部门印发《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
![六部门印发《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https://img.taocdn.com/s3/m/9956f60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f.png)
60北方蚕业2020,41(4)•经验交流•15%左右,育711和农桑系列占15%左右;在栽植密度和树型养成上要适应省力化、机械化作业;在桑园管护上要适应摘芯、采叶、除草、施肥等操作;在治虫上根据预测预报及时准确、利用无人飞机综合防治。
通过以上栽培管理技术,提高现代种茧育桑园的桑叶产量和质量,提高蚕种的产量和质量,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章建华,金山存,顾用群.不同桑品种与现行原蚕品种饲养的对比实验[J]•蚕业科学,2007,33(2):268-272[]贝建设,刘秋丽.浅谈原蚕区种茧育桑园的建设与管理[J].北方蚕业,2012,33(1)262&[3]殷国俊.种茧育桑园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J].江苏蚕业,2016,38(3):2627.[4]罗勤,孙慧斌.多措并举抓好种茧育桑园管理[J].北方蚕业,2010,31(2):59-60.-公益资讯-六部门印发《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2020年9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了《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计划》要求,到2025年,实现种桑养蚕规模化、丝绸生产智能化、综合利用产业化。
规模化集约化基地蚕茧产量占全国蚕茧产量的20%以上,形成一批桑园面积达10万亩以上的重点蚕桑生产基地。
全龄饲料工厂化养蚕的鲜茧产量在我国桑蚕鲜茧总产量中的占比达10%左右。
形成一批数字化智能化Z丝、织绸工厂和国际化大型骨干企业傑丝综合能耗降低50%、劳动生产率提高30%。
种桑养蚕和丝绸工业上下游协同发展,蚕桑茧丝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丝绸文化和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初步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
《计划》重申,支持蚕桑良种选育。
加强蚕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建立科研机构、蚕桑基地、丝绸企业协作攻关体系,研发培育优质蚕品种和适合机械化的耐伐桑树品种。
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及“十三五”展望
![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及“十三五”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f4fc21c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1.png)
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及“十三五”展望乐波灵;虞崇江;于永霞;黄红燕;祁广军【摘要】对“十二五”期间广西蚕桑产业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回顾,展望“十三五”期间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的方向.分析认为,“十二五”期间,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呈现出持续增长,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凸显,在良种良法推广、示范基地建设、良种供应管理、科技创新、资源综合应用以及茧丝绸加工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广西蚕桑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既具有国家政策持续向好、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和产品市场有较大空间等优势,也存在比较效益下滑、产业链延伸困难、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不够、国际竞争激烈等不利因素.认为,“十三五”期间,广西蚕桑产业应从生产规模化、布局区域化、品种多样化、技术省力化、产品高值化、市场全球化等方面入手,切实抓好蚕桑产业发展.【期刊名称】《广西蚕业》【年(卷),期】2016(053)001【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广西;蚕桑产业;“十二五”;回顾;“十三五”;展望【作者】乐波灵;虞崇江;于永霞;黄红燕;祁广军【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南宁市530007;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南宁市530007;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南宁市530007;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南宁市530007;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南宁市53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8[-9]广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沛,雨热同季,夏长冬短,作物生长期长,越冬条件好,适宜发展种桑养蚕。
广西养蚕历史悠久,2 000多年前,作为汉代郡治驻地的广西合浦县曾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
2 000年以后广西乘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东桑西移”的东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3]。
“十二五”期间,国家和广西在蚕桑生产的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蚕桑产业科学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4-6]。
“十三五”时期如何发展镇巴县蚕桑产业
![“十三五”时期如何发展镇巴县蚕桑产业](https://img.taocdn.com/s3/m/5b2175f35ef7ba0d4a733bcb.png)
1 . 2 以 强 化服 务 体 系建 设 为 重 点 我 县 目前 已 建 立 5个 区 域 性 基 层 服 务 网
点, 各 网 点 常年 有 技 术 人 员 驻 点 指 导 服务 , 技 术
利 用 价值 高 , 经 济 效 益 明 显 。“ 十三五” 期间, 全
县规 划新 建 桑 园 6 6 7 h m ( 1万 亩 ) , 新 建 果 桑
力量雄厚 , 具 备 指 导 生 产 推 广 应 用 先 进 技 术 的 能 力 和 经 验 。但 养 蚕设 施 及 桑 园 基 础设 施 建 设
作者简介 : 林红枫 ( 1 9 8 1 一) , 女, 大学本科 , 农艺师 , 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工作 。
4 6
北方业 2 0 1 6 , 3 7 ( 3 )
态 型 蚕 业 转 型
4个 ; 在大池镇 的胡家 坪 、 茶 园河 建 设 2个 “ 一
村 一 品” 蚕 桑基 地 示 范 村 。 以家 庭 养 蚕 为基 础 ,
1 . 1 发 展 目标 蚕 桑 产业 是 我 县 传 统 优 势 产 业 , 其 气 候 环
以专 业 合 作 社 为 纽 带 , 按照 规模化 、 标 准化 、 集 约化 、 产业 化 的基 本 要 求 , 实 现 传 统 蚕 业 向现 代
・ 行 业探 索 ・
滞后 , 养 蚕 机 械设 备 普 及 度 不 够 , 缺 乏 相应 的 配 套设施 , 规模化 、 集约化 、 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 。 “ 十三五” 期 间拟 重 点 加 强 基 地 站 的 配 套基 础设
丝器 、 切桑机 、 小 蚕共育 温湿控 制器 、 干 粉 喷 粉
态 型产业发展新体系 的战略取 向 。“ 十二五” 期
蚕桑产业实施方案
![蚕桑产业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79069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8.png)
蚕桑产业实施方案一、产业现状分析。
蚕桑产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蚕桑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目前,我国蚕桑产业存在着种植规模小、生产效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二、产业发展目标。
为了促进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产业发展目标,扩大蚕桑种植规模,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拓展市场渠道,增加产业附加值,实现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产业发展策略。
1. 政策支持,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农民种植蚕桑,提高种植收益。
2. 科技创新,加强蚕桑种植技术研究,推广高效栽培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3. 产业联盟,建立蚕桑产业联盟,整合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拓展市场渠道,增加产业附加值。
4. 品牌建设,加强蚕桑产品的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国内外市场。
5. 产业扶贫,将蚕桑产业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发展蚕桑产业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四、实施方案。
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鼓励农民种植蚕桑。
2. 加强科技创新,组织开展高效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提高种植效率和产品品质。
3. 建立蚕桑产业联盟,整合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提高市场竞争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4. 加强品牌建设,推动蚕桑产品的品牌化、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5. 结合扶贫工作,将蚕桑产业作为扶贫产业,通过发展蚕桑产业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五、总结。
蚕桑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产业联盟建设,提升品牌建设水平,结合扶贫工作,将有助于促进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共同推动蚕桑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致富机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蚕桑办2023年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计划5篇
![蚕桑办2023年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计划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a0f76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18.png)
蚕桑办2023年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计划5篇第1篇示例:蚕桑办2023年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计划一、2023年工作总结2023年,蚕桑办按照上级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关于发展蚕桑产业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弥补了一些不足,也面临了一些挑战,现就2023年工作总结进行如下汇报:1.蚕桑生产稳步推进。
2023年,全市蚕桑生产持续增长,各地区蚕桑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产量也有所增加。
蚕桑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蚕茧收购价格持续稳定,为广大蚕农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持。
2.蚕桑科技创新取得进展。
2023年,蚕桑办加强科技创新支持,积极推动蚕桑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推广应用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了蚕桑生产效益和质量。
3.蚕桑产业加工发展迅速。
2023年,我市蚕桑加工业持续向前发展,蚕丝、桑蚕茧等产品深加工能力不断增强,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
4.蚕桑产业生态建设取得成效。
2023年,我市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积极推动蚕桑产业绿色发展,生态蚕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成果显著,为蚕桑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生态保障。
以上是2023年蚕桑办工作总结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意识到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我们将在2024年的工作计划中加以改进和处理。
以上是2023年蚕桑办工作总结与2024年工作计划的内容,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不忘初心,继续发扬蚕桑优良传统,为蚕桑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推动蚕桑产业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感谢各级领导和广大蚕农对蚕桑办工作的支持和关心!第2篇示例:2023年已经悄然来临,回首蚕桑办2022年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2023年对蚕桑办而言是谋篇布局的一年,我们需要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
一、2022年工作总结在2022年,蚕桑办紧紧围绕着中央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湖南蚕桑产业现状及十三五期间发展建议
![湖南蚕桑产业现状及十三五期间发展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4c1d97a453610661fd9f43d.png)
湖南蚕桑产业现状及十三五期间发展建议作者:艾均文龚昕丁伟平吴若云肖建中龙唐忠李飞鸣来源:《湖南农业科学》2015年第04期摘要:蚕桑产业是一个传统特色产业,具有比较效益高、生态功能强、资源开发空间大的特点。
根据该产业在湖南省的发展现状,总结出了其发展特点、潜力与优势;紧跟现代蚕桑产业省力、高效、多元、生态发展方向与全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战略需求,确定了蚕桑产业“十三五”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目标;最后从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宏观调控手段、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现代蚕桑示范园区、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大力挖掘丝绸文化内涵等方面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湖南省蚕桑产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蚕桑产业;现状;十三五期间;发展建议;湖南中图分类号:F316.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5)04-0135-05Current Situation of Sericulture Industry in Hunan and DevelopmentalProposals of‘13th Five-Year Plan’AI Jun-wen1,GONG Xin1,DING Wei-ping2,WU Ruo-yun2,XIAO Jian-zhong1,LONG Tang-zhong1,LI Fei-ming1(1. Hunan Se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sha 410127, PRC;2. Provincial Agriculture Committee of Hunan, Changsha 410005, PRC)Abstract:Sericulture industry is a traditional and special industry in our province, with the features of high comparative benefit, strong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considerable exploitation potential.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ericulture industry in our provinc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potentiality and superiority of development. Keeping up with the modern sericulture development goals, such as labor-saving cultivation, high-efficient industry, multilateral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ycle, as well as the strategic objective of a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the strategic orientation and target of seri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during‘13th five-year plan’were put forward in Hunan. Meanwhile,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such as rational planning distribution, improving the means of macroscopic regulation, relying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eveloping demonstration districts of modern sericulture, breeding top corporations to popularize farmer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 and deeply excavating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silk.Key words:sericulture; current situation; superiority; 13th five-year plan; strategic orientation; developmental proposal; Hunan蚕桑产业包括蚕种培育、栽桑养蚕、鲜茧收烘、干茧流通、厂丝生产、织绸印染、成品加工、外贸出口及资源多元利用等多个紧密相连环节,涉及农、工、商、贸各部门,覆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一条长而完整的产业链[1],具有比较效益高、生态功能强、资源开发空间大等优势。
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
![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https://img.taocdn.com/s3/m/3c96be2e700abb68a882fb62.png)
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四川省是全国重要的蚕桑丝绸发源地和蚕桑丝绸生产基地,蚕桑丝绸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蚕茧、蚕丝质量全国领先、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绸缎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六部(局)印发的《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推进全省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推进蚕桑丝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体系,增强创新发展新动能,探索转型升级新模式,推动全省蚕桑丝绸产业“传承历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特色名片、全面提质增效”,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重塑蚕桑丝绸产业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开创新时代蚕桑丝绸产业发展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传承保护,创新发展。
加强蚕桑丝绸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传承保护,推动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深度融合,聚焦问题和短板,加快技术、应用、模式创新和装备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
市场主导,政府推动。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培育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农业、工业、商贸、文创等领域协同联动,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根据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突出地域、民族、文化特色,推进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促进供给升级和需求升级协调并进。
巩固基础,拓展优势。
立足蚕桑丝绸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实现种桑养蚕规模化、丝绸生产智能化、综合利用产业化。
建设重点蚕桑生产基地5万亩以上20个,其中10万亩以上10个,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30%以上,培育省级以上蚕桑现代农业园区15个。
蚕桑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打算
![蚕桑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打算](https://img.taocdn.com/s3/m/6429ff1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6.png)
蚕桑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打算
2021年,我们在蚕桑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这一年中,我们成功种植了一定数量的桑树,蚕的产量也有所增加,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固然,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我们全体员工的认真努力,更离不开支持我们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回顾2021年的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桑树种植面积。
我们在这一年中成功种植了近200亩的桑树,这对蚕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将为今后的蚕桑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强蚕种培育。
我们在这一年中,不断加强对蚕种的培育和繁殖工作,以保证蚕
的数量和质量。
3、推广新的技术方法。
为了提高蚕的产量和质量,我们在这一年中推广了一些新的
蚕桑生产技术方法,例如利用阳光灭蚕、科学饲养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加大销售渠道。
我们在这一年中也不断开拓销售渠道,以便更好地销售蚕和桑叶,并且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展望2022年,我们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和探索。
以下是我们的工作打算:
1、继续加大桑树种植面积。
在2022年中,我们计划再种植200亩桑树,使我们的种
植面积达到400亩以上,为蚕桑生产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5、加强服务管理。
我们将加强服务管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服务水平,为蚕
桑生产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总之,在2022年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更加专注,为蚕桑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湖南蚕桑产业现状及十三五期间发展建议
![湖南蚕桑产业现状及十三五期间发展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6962d568a26925c52cc5bff7.png)
中 图 分 类 号 :F 3 1 6 . 3 6 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6 — 0 6 0 X ( 2 0 1 5 )0 4 — 0 1 3 5 — 0 5
C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S e r i c u l t u r e I n d u s t r y i n Hu n a n a n d De v e l o p me n t a l
LONG Ta n g — z h o ng , LI Fe i - mi n g
( 1 . Hu n a n S e r i c u l t u r a l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C h a n g s h a 4 1 0 1 2 Z P RC;
2 . P r o v i n c i a l A g r i c u l t u r e C o m mi t t e e o fHu n a n , C h a n g s h a 4 1 0 0 0 5 , P R C )
Ab s t r a c t :S e i r c u l t u r e i n d u s t r y i s a t r a d i t i o n a l a n d s p e c i a l i n d u s t r y i n o l l r p r o v i n c e , wi t h t h e f e a t u r e s o f h i g h c o mp a r a t i v e b e n e i f t , s ro t n g e c o l o g i c a l i f mc t i o n a n d c o n s i d e r a b l e e x p l o i t a t i o n p o t e n t i a 1 .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s e r i c u l t u r e i n d u s t r y i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安县蚕桑产业“十三五”扶贫发展规划(2016-2020年)根据商务部关于《茧丝绸行业“十三五”发展纲要》、《镇安县“千百万”产业脱贫工程实施方案》,特制定《镇安县蚕桑产业“十三五”扶贫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产业扶贫、生产基地、茧丝绸加工一体化。
一、全县蚕桑产业的现状镇安县位于北亚热带气候向暖湿带过渡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有发展蚕桑生产的优越条件。
据《镇安县志》记载,清乾隆十八年开始栽桑养蚕,民国20年全县有养蚕户1200户,有桑树12万株,栽桑养蚕具有悠久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镇安县委、县政府的历届领导班子在自然条件极差的情况下,瞄准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蚕桑业,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兴桑养蚕,经过数年的努力,实现了从栽桑养蚕到缫丝加工“一条龙”的生产格局,使蚕桑生产发展成为富民富县的主导产业,蚕桑综合势力位于商洛市第一位,全省第七位。
到二00五年底蚕桑产业发展达到高峰期,全县桑园面积发展到3.6万亩,累计桑树2600万株,其中田坎桑2200万株,当年养蚕2.78万张,产鲜茧750吨,干茧300吨。
栽桑户达到3.2万户,养蚕户达到2.1万户,有鲜茧收烘站30处,92年建成2400绪加工能力的缫丝厂一座,93年扩建到3200绪,98年改制成为1600绪自动化缫丝生产线,年可加工干茧300吨。
2005年茧丝绸总产值达到5600多万元,蚕桑产业的发展为全县整体脱贫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成为镇安经济腾飞的一张靓丽名片和人们认识镇安、了解镇安的重要窗口。
“十五”以来,由于茧丝价格起伏不定,新兴产业短期交替崛起,冲击了蚕桑主导产业的主导地位,蚕桑生产徘徊不前。
虽然蚕桑主管单位,做了大量辛勤工作,采取多种措施,想方设法保持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受县内外大环境和体制机制等一些深层次原因的综合影响,蚕桑产业呈现出滑坡态势,基地萎缩,生产下滑,企业亏损,表现为任其自然发展的低水平状态。
到2010年,全县保留桑园投产面积不足1.5万亩,养蚕户减少至0.8万户,发种量下降到0.5万张,蚕茧产量锐减到不足15万kg ,缫丝厂也倒闭破产,产业链断节。
“十二五”伊始,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思路,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蚕桑产业主导地位,做出了《关于振兴蚕桑产业的意见》,进一步理顺体制,将蚕桑产业由林业局主管划归供销合作社主管,在基地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激励政策,加大了对产业的扶持力度,每年安排100万元财政资金对栽桑建园、蚕种、蚕药、小蚕共育等项目投入进行补贴,使生产得到了恢复性发展,到2015年底投产桑园恢复到2万亩、养蚕发种达到0.8万张、蚕茧收入1400万元。
在恢复生产的同时,并积极招商引资建设缫丝加工企业,于2012年在午峪工业园区新建了3200绪自动缫丝生产线、年可产生丝300吨的缫丝厂一座,2015年生产白厂丝50吨、蚕丝被3000条,产值1600万元,特别是蚕丝出口填补了我县外贸出口创汇的空白,为镇安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蚕桑产业将再次成为农民脱贫、农村经济繁荣的主导产业。
二、制约蚕桑产业发展的若干因素1、蚕桑生产规模小、桑园产量效益低。
全县栽养户仅占农业户数的44%,养蚕户平均户有桑树810余株,养蚕按最高年份计算也不足0.9张。
有50%的户不足千株桑,有60%户养蚕不足一张。
经营规模小,桑树分散,一些户处在可养可不养的边缘,易受市场冲击,一旦价格下滑,势必导致养蚕量的明显下降,同时也不能充分利用房屋、劳力,很难形成蚕桑重点户、专业户。
全县现有桑树多是八十年代从江浙引进的湖桑系列品种,品种退化,树体老化十分严重,桑树单株产叶0.5公斤,亩桑养蚕量不到1张,产茧30公斤,产值800元,与全国平均养蚕水平相差四倍之多,与本省毗临的安康市也相差甚远。
2、基础设施不配套、发展后劲不足。
全县仅有一部分养蚕户有专用养蚕室和养蚕用具,多数养蚕户仍然没有标准化养蚕室,“人蚕共居”兼用蚕室较多,致使常规消毒防病措施无法落实,蚕病每年大量暴发,蚕农因病减产减收、绝收的现象时有发生;养蚕用具因陋就简,操作十分费力费工;上簇用具就地取材,下茧多、质量差、等级低;桑树修剪工具不足,桑树用刀乱砍乱伐,导致死枝拳增多,树型混乱,叶小、病虫多、质量差、产量低。
3、龙头带动作用薄弱。
陕西镇安百盛茧丝绸有限公司作为蚕桑产业发展的主体与龙头,体制还不够成熟完善,尚没有真正解决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实质性问题,现在生产、收购、加工仍然脱节,相互失去促进作用,指导生产、投入基地、推动发展力不从心。
原料严重不足,县内蚕茧只能满足公司一个月缫丝需求,无法满负荷生产运转,公司经营一直亏损,更谈不上拿出发展资金来支持生产,“公司+基地+农户”的市场运行机制无法实行。
与此同时,各基层供销社作为蚕茧收购的主要部门,如何与公司相互配合支持,有效衔接,还没有可行的办法与机制。
县锦源蚕茧有限公司处在蚕茧收购和加工企业之间,如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如何与公司和蚕桑业务部门建立紧密有序、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也需要及时研究,这也是蚕桑产业发展上最敏感最头疼的问题。
三、我县发展蚕桑业的有利条件。
1、政策因素:国家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制定了蚕桑由东部向西部转移的战略部署,确定了把蚕桑业作为西部开发的主要农业产业和扶贫的主要发展项目,加上我县已被国家商务部列入“东桑西移”项目县,这为进一步发展蚕桑产业带来了新机遇。
2、市场形势:丝绸产品是我国大宗出口商品,丝绸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80%,在世界上处于垄断地位。
近年来,国际市场丝绸需求量正明显增加,蚕茧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扬,随着我国加入WTO、关税逐步减让、茧丝配额限制取消,丝绸出口形势将进一步好转。
据国内权威机构和专家预测,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每年原料茧需求量为70万吨,按目前全国蚕茧产量60万吨计算,每年缺口达10万吨,这种供不应求的状况,将维持5-10年,且加工后的干茧便于贮藏和加工增值,不愁销路。
3、社会条件:我县有贫困户1.16万户3.79万人,适于发展栽桑养蚕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农民群众有脱贫致富愿望,对新产业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强,加之县内交通便利,已经开通的西康高速公路、310国道和西康铁路横贯全县,乡乡通公路,产品输出快。
4、自然优势:我县属亚热带半季风湿润气候区,温光条件好,无霜期长,适宜蚕儿生长发育,每年可养蚕 3-4次;全县有缓坡地22.3万亩可用于栽蚕养蚕,而且土壤质地较好,有机质丰富,适宜桑树生长。
我县所产蚕茧质量上乘,蚕茧上车率、解舒率均达到90%和70%以上,丝长1000米以上,深受客商青睐。
四、“十三五”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镇安县“十三五”蚕桑产业扶贫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镇安县“千百万”产业脱贫工程实施方案》精神和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拓展市场的总目标,坚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精准扶贫”为机遇,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产业创新为载体,实现茧丝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质量的提高,使蚕桑产业成为贫困户脱贫的支柱,努力开创镇安蚕业新辉煌,促进全县如期全面迈入小康社会。
(二)发展目标1、脱贫目标:全县贫困户1.16万户、3.79万人,通过栽桑养蚕产业实现2000户、7000人脱贫。
2016-2019年每年实现500户、1750人摆脱贫困,户均养蚕10张、收入2万元,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
2、产业目标:新建高标准桑园1万亩,到“十三五”末,使全县投产桑园达到3万亩;年养蚕发种增长到3万张,年产茧总量增长到1000吨,蚕农鲜茧增长到5000万元;生产白厂丝300吨,缫丝工业产值1亿元,茧丝绸行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
3、技术推广:2015年,优良蚕品种推广率100%,新建桑园优良桑品种推广率100%,老桑改造率达到80%,方格簇具推广率80%以上,小蚕共育率80%以上,省力化养蚕80%。
4、环保要求:与增加森林覆盖率和改善生态条件相结合,实现无害化生产,商品茧成品丝达到符合国际公认的环保的标准。
五、保障措施1、统一思想认识,牢固确立蚕桑产业优先发展地位。
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充分表明,它符合镇安实际,群众乐于接受,传统地位牢固,身兼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适生区广泛,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是任何一项产业所无法比拟的。
因此,无论经济如何抓、产业如何搞,蚕桑产业不能丢,必须在“产业富民富县”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确立蚕桑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树立抓产业就要抓蚕桑、要脱贫就要靠蚕桑,以蚕桑产业突破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突破发展的思想,坚持走栽桑养蚕,富民兴县,建设新农村的路子。
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要尽快转变观念,重新坚定信心,要把蚕桑作为精准扶贫的首选产业,切实提高新形势下发展蚕桑产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发展蚕桑主导产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全县上下形成兴桑养蚕的共识,再创蚕桑产业辉煌。
2、加大投入,倾斜政策,千方百计调动群众兴桑养蚕积极性。
重点应在资金投入、政策保障、表彰激励等方面,全面调动群众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是紧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精准扶贫专项项目资金,大力支持蚕桑产业发展。
二是结合新农村建设,退耕还林、一村一品、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蚕桑产业、重点村建设等项目实施,对蚕桑产业发展予以重点倾斜和投入。
三是从蚕茧经营部门、龙头企业中提取发展基金,投入基地建设。
四是政府从财政资金中投入400万元支持产业发展。
3、抓好蚕桑基地建设、着力实施“强村大户”规模经营。
坚持“因地制宜,适当集中,适度规模、重点发展”的原则,做到“四个转变”,即:在生产布局上由过去的遍地开花、零星分散向建设基地、重点发展转变;在经营规模上由过去“饭上搭菜”当作副业向适度规模培育专业大户转变;在增长方式上由过去单纯追求数量扩张、广种薄收向集约经营、以提高单产和茧质增效转变;在发展方式上由过去偏重行政手段向注重经济技术手段抓基地村示范户引导转变。
通过大力推广小蚕共育、省力化养蚕、方格簇等蚕桑生产新技术,培育年养蚕10张以上收入万元的养蚕大户,进而扶持发展成为年养蚕20张以上收入两万元的专业大户,只有这样一村、一镇、一县才能有越来越多的蚕农成为大户或专业大户,主导产业才会真正确立并发展壮大起来。
4、依靠科技,走“科技兴蚕”之路。
应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县、镇、村、组四级服务网络,充实加强县蚕桑站技术力量,基地镇应逐步建立蚕技站,万斤茧以上的村要配备蚕桑辅导员,专门服务蚕桑发展;二是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技术队伍,选拔农民土专家和高级蚕农,颁发聘书,动态管理,定期考核奖惩,真正培养一批永不离乡的实用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