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津县实验中学2012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2).docx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顶.其中,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碳可除去冰箱中的异味B.稀有气体可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C.氮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D.汽油可用于擦拭衣物上的油污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活性炭用于吸附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稀有气体做电光源,利用了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氮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符合题意.D、油不溶于水,但能溶解于汽油,所以汽油用于衣物除油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2.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液氮可用作制冷剂B.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C.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属于混合物,空气中的氧气有两个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因此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引起全球变暖,因此我们应提倡低碳经济.解答:解:A、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故A不符合题意;B、空气中的氧气有两个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没有可燃性,因此不能做燃料,故B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氦气密度比较小,因此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故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査的是空气中各个成分的作用,如果其中一种成分的含量过多,就会造成相应的危害.有关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问题,不仅引起了全球的重视而且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本题中还有一点要注意要用化学符号表示,不能用名称.3.(1分)以下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中常用水作溶剂配制溶液B.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分子中都含有氢气分子D.常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水考点:常见的溶剂;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水是常用的溶剂;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分子由原子构成;D、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是常用净化水的方法.解答:解:A、水是常用的溶剂,实验室中常用水作溶剂配制溶液,故正确;B、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C、分子由原子构成,故说法错误;D、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是常用净化水的方法,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可依据已有知识进行解答.4.(1分)近年来济宁市的PM2.5严重超标,如图是我市PM2.5来源分布图,据图分析下列措施对减少PM2.5效果最不明显的是()A.减少汽车的保有量B.植树造林C.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D.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空气与水.分析:对PM2.5影响的是烟尘、粉尘等,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植树造林、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都能有利减少烟尘、粉尘;工业生产中主要排放的是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与PM2.5没有什么直接关系.解答:解:A、减少汽车的保有量,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烟尘,对减少PM2.5效果明显,故A错误;B、植树造林,有利于空气的净化,部分植物可以吸附阻挡粉尘,对减少PM2.5效果明显,故B错误;C、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减少了烟雾粉尘的排放,对减少PM2.5效果明显,故C错误;D、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减缓温室效应,但与PM2.5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故D正确.故选:D.点评:二氧化碳目前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它与PM2.5并没有直接的相关性.5.(2分)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A.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B.①单质、③氧化物C.④单质、③化合物D.②化合物、④氧化物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包括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括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包括氧化物.解答:解:由图中信息可知,①代表单质,②代表化合物,③代表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只要掌握了物质的分类方法,解答起来比较简单.6.(2分)今年5月,南京某公司丢失一枚探伤用放射源铱﹣192,经过多方寻找终于放回安全箱.如图是元素周期表提供的铱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铱属于金属元素B.铱原子的质子数为77C.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0g D.铱原子中的中子数为115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铱元素的汉字名称“铱”的偏旁“金”可知,为金属元素,故正确;B.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77可知,其质子数为77,故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下方的数字192.2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故错误;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铱原子中的中子数为:192﹣77=115,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信息的理解与在解题中应用的能力.7.(2分)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下列图象符合有关量变化规律的是()A.B.C.D.考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结合图象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质的质量不变,图象应该是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错误.B、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剂的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图象应该是不断下降,故选项错误.C、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质的质量不变,图象应该是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正确.D、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质的质量不变,图象应该是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溶液的稀释问题,掌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8.学会分析,寻找规律是学好化学的方法之一.分析NaCl、X 、HClO、KClO3、KClO4的排列顺序规律,可知X代表的物质是()A.H Cl B.C a(ClO)2C.C l2D.C l2O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计算化合物中Cl元素的化合价,根据规律确定X中Cl元素化合价.解答:解: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化合物NaCl中Cl元素化合价=0﹣(+1)=﹣1;化合物HClO中Cl元素化合价=0﹣(+1)﹣(﹣2)=+1;化合物KClO3中Cl元素化合价=0﹣(+1)﹣(﹣2)×3=+5;化合物KClO4中Cl元素化合价=0﹣(+1)﹣(﹣2)×4=+7;NaCl、X、HClO、KClO3、KClO4的排列顺序规律为化合物中Cl元素化合价依次升高,则物质X中Cl化合价为0价,根据化合价规则,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在所提供四种物质中只有Cl2为单质;故选C.点评: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利用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计算其中未知的元素化合价.9.下面四位同学关于甘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由甘氨酸分子的结构模型图确定甘氨酸的化学式,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由甘氨酸分子的结构模型图确定甘氨酸的分子构成,由甘氨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分子是微观概念,而元素是宏观概念,进行分析判断.D、由甘氨酸分子的结构模型图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甘氨酸分子的结构模型图可知,一个甘氨酸分子是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由其化学式为:C2H5O2N,甘氨酸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甘氨酸分子的结构模型图可知,一个甘氨酸分子是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由其化学式为:C2H5O2N,则甘氨酸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分子是微观概念,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元素是宏观概念,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甘氨酸分子的结构模型图可知,一个甘氨酸分子是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则一个甘氨酸分子是由10个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0.(2分)(2013•南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考虑;B、在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同进行分析;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进行分析;D、根据中子不带电进行分析.解答:解:A、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故A错;B、在硝酸铵中铵根中的氮元素显﹣3价,硝酸根中的氮元素显+5价,所以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故B正确;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在一块属于混合物,故C错;D、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可能是中子,故D错.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核内一定有质子,不一定有中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中子不带电,熟悉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二、填空与简答(本题每空1分,共17分)11.井水中通常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如果想知道某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肥皂水检验.为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煮沸.考点:硬水与软水.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肥皂水中含高级脂肪酸钠盐,可以与硬水中的Ca2+、Mg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表现出来就是浮渣的形式.硬水中含有Ca(HCO3)2和Mg(HCO3)2,当煮沸水时发生下列反应:Ca(HCO3)2=CaCO3↓+CO2↑+H2OMg(HCO3)2=MgCO3↓+CO2↑+H2OMgCO3+H2O=Mg(OH)2↓+CO2↑可见此时Ca2+、Mg2+就从水中沉淀出来了.解答:解: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会出现白色浮渣,但软水中加入肥皂水不会有白色浮渣出现,所以可以用肥皂水来检验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将硬水煮沸发生下列方程式:Ca(HCO3)2=CaCO3↓+CO2↑+H2OMg(HCO3)2=MgCO3↓+CO2↑+H2OMgCO3+H2O=Mg(OH)2↓+CO2↑所以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答案为:肥皂水煮沸点评:此题目中涉及到的原理很复杂,同学们不需要掌握,只要知道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会出现白色浮渣,所以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12.(3分)如图表示一瓶氯化铁溶液,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1)写出该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的符号Fe3+;(2)标出该溶液溶剂中氧元素的化合价H2;(3)写出图中标签中横线上该溶液溶质的化学式FeCl3.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氯化铁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氯离子.(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3)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氯元素显﹣1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解答:解:(1)氯化铁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铁离子,其离子符号为:Fe3+.(2)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溶剂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H2.(3)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FeCl3.故答案为:(1)Fe3+;(2)H2;(3)FeCl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13.(3分)如图,“”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D(填写字母,下同),表示单质的是C,表示化合物的是B.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图A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图D表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图C表示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图B表示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图A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图D 表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图C表示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图B表示化合物,故答案为:AD;C;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微观图示的辨别,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4.(5分)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过氧化氢(H2O2)具有广泛用途,医疗上可用于清理伤口,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等,请依据过氧化氢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组成角度看: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从微粒角度看:1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3)从物质分类角度看:过氧化氢属于化合物(填“单质”或“化合物”).(4)从物质变化角度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该反应的类型为分解反应.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解答;(2)根据从微粒角度看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解答;(3)根据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解答;(4)根据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进行解答.解答:解:(1)从组成角度看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填:氢元素和氧元素;(2)从微粒角度1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填: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3)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填:化合物;(4)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填: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15.(4分)(2014•临沂)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属于3种元素的粒子;(2)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B(填序号);(3)D中x=8;(4)A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MgCl2.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最最外层电子数目为8时为稳定结构(电子层≥2);据此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元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计算解答;(4)先判断A与C元素种类,再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原则书写即可.解答:解:(1)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因为AB的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AB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故图中A、B、C、D属于3种元素的粒子;(2)有图可知: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2+8+x,x=8;故A、B、C、D 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B;(3)有图可知: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2+8+x,x=8;(4)有图可知:A与C分别为镁元素、氯元素,故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MgCl2.故答案为:(1)3;(2)B;(3)8;(4)MgCl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粒子中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是去解题的关键.三、实验与探究(本题每空1分,共11分)16.(6分)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1)写出仪器名称Ⅰ试管,Ⅱ锥形瓶.(2)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应选用装置C(填编号).(3)D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bac(填编号).a.将导管深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4)若用E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b(填“a”或“b”)端通入.(5)装置A与装置B相比,其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2)根据分液漏斗可以随时的添加液体进行分析;(3)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4)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5)根据装置A与装置B的不同进行分析.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Ⅰ是试管,Ⅱ是锥形瓶;(2)分液漏斗上有个活塞开关,可以通过开关控制液体的滴加,所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应选用装置:C;(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需要先将集气瓶装满水,然后收集氧气,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方在桌面上,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ac;(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E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b端通入;(5)装置A中固体放在多孔塑料片上,夹住止水夹,气体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装置B中固体直接放在锥形瓶中,固体和液体不会分离,所以装置A与装置B相比,其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答案为:(1)试管,锥形瓶;(2)C;(3)bac;(4)b;(5)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17.(5分)(2014•烟台)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5mL 15mL 9mL 15%(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装置二(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能让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3)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两条)铜粉的量不足、未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注射器内气体减少的量就是氧气的量;(2)从两种装置的区别来分析;(3)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分析回答.解答:解:(1)注射器内气体减少的量就是氧气的体积,则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装置二与装置一装置比较,装置二中的气球在玻璃管的后部,更易让空气流通,氧气与铜能充分反应;(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①铜粉的量可能不足,没有将氧气消耗尽;②装置可能漏气,;③实验中可能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等.故答案为:(1)15%;(2)装置二;能让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3)铜粉的量不足;未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点评:本考点是用铜粉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属于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这类探究实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回答题目给出的问题.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选择题和实验题中.四、计算与应用(本题共6分)18.(2分)如图是已破损的诺氟沙星胶囊说明书,某患者遵医嘱,一段时间后病情好转.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诺氟沙星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比为32:3.(写出最简整数比)(2)诺氟沙星的化学式为C16H18FN3O3.。
山东省宁津县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月考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山东省宁津县实验中学2012届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第一卷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仔细作答,规范书写,祝你考出理想成绩。
计算中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一、选择题:(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根据方程式不能获得信息是( )A. 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
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C反应发生所需条件 D。
化学反应的快慢2.现将10克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克A完全反应后生产8克C和4克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A. 1:1B. 2:1C. 4:1D. 5:13.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2CO2+2H2O试推断X的化学式 ( )A. CH2:B. CH4:C. C2H4:D. C2H4O24、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是三种重要的化石燃料B.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C.太阳能、水能、风能是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重要能源D.地下水资源的大量开采可以为人类解除水危机,人类不必再为缺乏淡水而苦恼5.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6.检验CO2的方法是 ( )A.用燃着的小木条 B.闻气味 C.通入澄清石灰水 D.测密度7.两同学围绕蜂窝煤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其中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当煤燃烧正旺时将炉门关上,煤层上方发现蓝色火焰。
解释:此时氧气不足而产生的CO在燃烧B.煤燃烧完后煤灰质量比煤的质量轻。
解释:煤燃烧后产生的CO2等气体逸出C.在煤炉上方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
解释:CO难溶于水D.将煤做成蜂窝状就更易燃烧。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8单元)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8单元)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1~12题每小题2分,13~16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下列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受热熔化B.干冰升华C.石灰石粉碎D.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制得金刚石2.(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白烟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D.蜡烛燃烧熄灭冒出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小颗粒悬殊浮在空气中3.(2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氧气验满C.称取一定量氯化钠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2分)下列物质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澄清石灰水、矿泉水B.水银、空气C.石灰石、石油D.氯酸钾、过氧化氢5.(2分)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意义正确的是()A.2O:2个氧元素B.N2:2个氮分子C.Fe2+:一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D.O: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6.(2分)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食物腐败变质﹣﹣分子发生了变化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D.将密封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袋内气体分子体积增大7.(2分)据探测卫星发回的数据分析,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还找到了有液态水存在的证据。
根据以上信息。
某同学作出如下推断:①火星大气是混合物②火星大气与地球大气成分相似③火星上氢气不燃烧④火星环境适宜人类生存⑤火星上温室效应显著。
你认为正确的是()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④⑤8.(2分)硒被誉为“抗癌大王”。
根据如图提供的硒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4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C.硒属于金属元素,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D.硒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34,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9.(2分)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然后将其进行加热,冷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充分振荡后静止.在这个过程中,液体颜色变化的顺序是.()A.紫→红→紫→无B.紫→红→蓝→无C.紫→蓝→红→无D.紫→红→蓝→紫10.(2分)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错误的是()A.区别硬水与软水﹣﹣分别加入肥皂水检验,看泡沫的多少B.区别过氧化氢和蒸馏水﹣﹣分别加入MnO2,看是否有气泡C.区别N2和CO2﹣﹣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看木条是否熄灭D.区别水是否纯净,水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干后看是否有固体残留11.(2分)我市的许多超市定期使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杀菌,该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关于次氯酸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NaClO是一种氧化物B.NaClO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D.NaClO中Na、Cl、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1:112.(2分)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是因为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B.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C.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变小D.食物变质是因为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2.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C.丙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D.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C.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4.下列关于氧气叙述正确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属于化学变化B.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时都发光放热C.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必需要用酒精灯加热D.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一定到产生连续性气泡时再收集5.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南方部分省市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医疗救助人员打算给当地居民提供一些关于饮用水处理的建议,以下建议不合理的是()A.用明矾使悬浮颗粒沉降下来B.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杀菌C.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放心饮用D.饮用前加热煮沸6.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一致的是A.水银—Ag B.生石灰—CaO C.碳酸钾—KCO3D.氧化铁—FeO 7.铊被广泛用于电子、军工、航天、化工等,铊元素的相关信息如下。
2012年秋化学期中试卷.doc
九年级化学(上)期中测试卷班级:姓名:学号:得分: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一、选择题,将答案填写在以下表格中,否则当不作答处理。
1.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木炭的吸咐性 B.氢气的可燃性 C.酒精的挥发性 D.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2.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点是( )A.都是氧化反应 B.都生成气体 C.都发光 D.都有响声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试管B.酒精灯C.量筒D.水槽4.人们进行呼吸作用时,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主要是( )A.二氧化碳和氧气B.氧气和二氧化碳 C.氢气和氧气 D.都是氧气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雾产生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并放出热量6.下列过程中无氧气产生的是()A.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B.植物的光合作用C.加热高锰酸钾D.木炭燃烧7.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 )A.看集气瓶口是否有气体逸出B.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C.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D.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8.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液氧 B.混有冰块的水 C.加热高锰酸钾后的剩余物 D.淡黄色的硫粉9.19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的概念,认为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②分子由原子构成③原子不能独立存在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⑤分子的质量等于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⑥分子在不断运动。
从你所学到的知识看,上述观点存在明显不足的是( )A.①③B.①②⑤C.④⑤⑥D.③⑤10.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一定不相等的是( )A.核电荷数B.电子层数 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11.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元素的一个原子,也能表示由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的是( )A.2S B.H C.O2D.He12.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污染空气的是( )A.SO2B.NO2C.CO D.CO213.NO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的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NO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NO极易与氧气反应。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项选择1.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B.水C.液氧D.水银2.下列关于原子的构成,正确的是( )A.由质子和电子构成B.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C.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由中子和电子构成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C.原子一定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D.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因此原子是显电性的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就在于分子大,原子小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C.流动的液体中分子是运动的,静止的固体分子是不动的D.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5.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碳B.水C.高锰酸钾D.液态空气6.有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种类B.相对分子质量C.原子种类D.相对原子质量7.下列事实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的事实的是( )A.蒸发氯化钠溶液后,有氯化钠晶体出现B.水通电后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C.水蒸气冷凝后变成水D.固体碘升华8.一种元素的原子变成离子时( )A.一定得到电子B.一定失去电子C.得失电子都有可能D.既不得到电子也不失去电子9.下列各种原子各lg.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括号内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A.氧原子(32)B.铁原子(56)C.氢原子(1)D.碳原子(12)10.一个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不含中子.当一个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它不会变成的是( )A.质子B.原子核C.阳离子D.带负电荷的离子11.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碱式碳酸铜受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B.冰和水混合体C.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D.碳酸氢钠12.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Ahmed Hzewail)开创了化学研究新领域,他运用了激光光谱技术来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的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方向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二.非选择题13.已知两个离子A m+与B n﹣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其中A原子的质子数为x,则B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14.最新科技报道,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新粒子,它的组成可用H3+表示.一个H3+粒子中含有__________质子,__________个电子.15.美国在2003年对伊拉克战争中,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投放了大量的贫铀弹,贫铀弹中的铀元素核电荷数为92,相对原子质量为238,则它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若已知在数值上,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则该铀原子核内中子数为__________.16.1911年,一位科学家用一束平行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轰击金箔时,出现了三种实验现象:(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了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顺利地穿过了金箔,原因__________;(3)极少数α粒子轰击金箔时被弹了回来,原因是__________.17.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下表是有关于原子的一些信息.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你还能总结出哪些信息: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 1 0 1 1碳 6 6 6 12氧8 8 8 16钠11 12 11 23铁26 30 26 56(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18.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2RO4,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8.求:(1)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该化合物中R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要使化合物中含R元素的质量为64g,需该化合物多少克?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项选择1.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B.水C.液氧D.水银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可以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水是由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液氧是由分子构成的.水银属于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解答: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C、液氧是由氧分子构成的.D、水银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2.下列关于原子的构成,正确的是( )A.由质子和电子构成B.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C.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由中子和电子构成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析:可以从原子的结构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结构方面的内容.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C.原子一定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D.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因此原子是显电性的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从电子的质量很小去分析;B、从在原子里质子数=电子数,但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去分析;C、从氢原子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去分析;D、从原子核和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去分析;解答:解:A、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正确;B、在原子里质子数=电子数,但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错误;C、氢原子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故错误;D、由于原子核和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记住原子中各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在原子里质子数=电子数,但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氢原子中没有中子这些特例.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就在于分子大,原子小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C.流动的液体中分子是运动的,静止的固体分子是不动的D.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物质的微粒性;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不同的分子原子不能比较大小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解答:解:A、不同的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说法错误.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分子.说法错误.C、无论在固体还是液体中分子都是不断运动的.说法错误.D、氮气是由氮分子直接构成的,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分子的有关知识,明确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化学变化的实质以及分子的基本性质是解此题关健.5.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碳B.水C.高锰酸钾D.液态空气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可能存在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空气.其他纯净物中是不可能存在氧气分子的;进行解答.解答:解:A、二氧化碳中没有氧分子,含有氧原子,故A不符合题意;B、水中没有氧分子,含有氧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高锰酸钾没有氧分子,含有氧原子,故C不符合题意;D、液态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即含有氧分子,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6.有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种类B.相对分子质量C.原子种类D.相对原子质量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欲正确解答本题,须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解答: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后得到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新物质的分子的过程.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的认识.7.下列事实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的事实的是( )A.蒸发氯化钠溶液后,有氯化钠晶体出现B.水通电后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C.水蒸气冷凝后变成水D.固体碘升华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其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解答:解:其实就是问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这是化学变化的微观特征.A、晶体的析出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水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这是化学变化.C、水蒸气冷凝是分子间间隔变小,而分子本身无变化,属于物理变化.D、碘升华是分子间间隔变大的结果,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组合发生在化学变化中,所以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考查形式很多样化8.一种元素的原子变成离子时( )A.一定得到电子B.一定失去电子C.得失电子都有可能D.既不得到电子也不失去电子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析: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会使微粒带电,从而变成离子.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由原子变成离子的原理可知,是因为核外电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即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才会使微粒带电,从而变成离子.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要掌握原子的结构和原子,离子之间的联系.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离子,有正离子和负离子之分,均带正电荷或者负电荷,是原子的游离状态.当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等,那么就成为了离子,如果电子数目大于质子数,离子极性为负,反之离子极性为正.极性为负的离子称为阴离子,极性为正的离子称为阳离子.9.下列各种原子各lg.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括号内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A.氧原子(32)B.铁原子(56)C.氢原子(1)D.碳原子(12)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等质量的金属,所含原子个数最多,即原子质量最小;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实际质量是成正比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即是原子个数最多的.解答:解: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实际质量是成正比,由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是铁>氧>碳>氢,真实质量也是这一关系,故等质量的各种原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氢>碳>氧>铁,故各种原子各lg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氢原子.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真实质量成正比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一个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不含中子.当一个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它不会变成的是( )A.质子B.原子核C.阳离子D.带负电荷的离子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当1个氢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微粒已无电子,再根据氢原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可解决此题.解答:解:当1个氢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微粒已无电子,由于1个氢原子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构成,不含有中子,所以它可以变成原子核、质子、阳离子,但不会变成带负电的阴离子.故选:D.点评:此题是对原子结构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氢原子的结构以及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11.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碱式碳酸铜受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B.冰和水混合体C.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D.碳酸氢钠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的特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可以根据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碱式碳酸铜受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产物是氧化铜,属于纯净物.B、冰和水的混合体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C、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D、碳酸氢钠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变化的产物及其产物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的问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以及混合物的特点进行.12.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Ahmed Hzewail)开创了化学研究新领域,他运用了激光光谱技术来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的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方向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化学反应的实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本题要弄清分子和原子的内部构成.解答:解:由于该题中观测到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可观测到分子和原子的运动,分子的分解和形成,而看不到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故选A点评:掌握分子和原子的构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13.已知两个离子A m+与B n﹣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其中A原子的质子数为x,则B原子的质子数为x﹣m﹣n.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可根据两个离子A m+与B n﹣的核外电子数相同,阳离子失去电子,阴离子得到电子,利用离子中的电子数列等式解答.解答:解:设则B原子的质子数为Y,因两个离子A m+与B n﹣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则x﹣m=Y+n解得Y=x﹣m﹣n故答案为:x﹣m﹣n.点评: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利用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应学会利用列等式的方法来解答此类习题.14.最新科技报道,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新粒子,它的组成可用H3+表示.一个H3+粒子中含有3质子,2个电子.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原子所带质子和电子的关系,离子所带质子和电子的关系分析本题.解答:解:一个氢原子带一个质子,三个氢原子就带三个质子,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所以应该也带三个电子,又因为H3+作为一个整体失去了一个电子,所以含有2个电子.故答案为:3;2.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原子、离子中质子和电子的关系的认识.15.美国在2003年对伊拉克战争中,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投放了大量的贫铀弹,贫铀弹中的铀元素核电荷数为92,相对原子质量为238,则它的核内质子数为92,核外电子数为92,若已知在数值上,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则该铀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46.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专题:化学计算;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由题目中所给出的信息,分别根据核电荷数与质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计算填空即可.解答:解:根据核电荷数与质子数相等可知铀的核内质子数为92,根据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可知核外电子数为9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可知,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38﹣92=146.故答案为:92,92,146.点评:主要考查了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要熟悉原子的结构中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16.1911年,一位科学家用一束平行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轰击金箔时,出现了三种实验现象:(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了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顺利地穿过了金箔,原因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存在很大的间隙;(3)极少数α粒子轰击金箔时被弹了回来,原因是原子内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析:根据原子一般由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因此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由此可推断:(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顺利地穿过了金箔,原因是: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存在很大的间隙;(3)极少数α粒子轰击金箔时被弹了回来,原因是原子内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故答案为: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存在很大的间隙;原子内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子一般由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17.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下表是有关于原子的一些信息.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你还能总结出哪些信息: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 1 0 1 1碳 6 6 6 12氧8 8 8 16钠11 12 11 23铁26 30 26 56(1)原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原子核内不一定有中子;(3)数值上,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4)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标签图示型.分析:根据示例,抓住不同数据反应的共性和特殊数据表达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题中提供的示例和本表中的数据,观察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原子种类不同,质子数不同;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故答案为:原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内不一定有中子;数值上,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示例,观察分析数据找出结论的能力.18.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2RO4,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8.求:(1)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该化合物中R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要使化合物中含R元素的质量为64g,需该化合物多少克?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设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1×2+x+16×4=98,x=32.(2)该化合物中R的质量分数是×100%≈32.7%.(3)要使化合物中含R元素的质量为64g,需该化合物的质量为64g÷(×100%)=196g.答:(1)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2)该化合物中R的质量分数是32.7%;(3)要使化合物中含R元素的质量为64g,需该化合物196g.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
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生活中的下列做法违背科学原理的是( )。
A.用纯碱(碳酸钠)除去面团发酵后产生的酸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C.用铁桶盛装稀硫酸D.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病2.某元素R的氢化物化学式为RH4,含氢元素25%,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4 B.8 C.12 D.163.生物体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如图为甘氨酸分子模型,下列有关甘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甘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B.一个甘氨酸分子中含有10个原子C.甘氨酸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的D.甘氨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4.运用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B.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C.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5.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单质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氧化物D.点燃可燃性气体有可能引发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纯度6.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在试管中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随着反应的发生,纵坐标表示的是()A.高锰酸钾的质量B.氧气的质量C.锰元素的质量分数D.固体物质的质量7.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研制出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而荣获了诺贝尔奖。
宁津县实验中学2012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20分)1、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 B.铁杵磨成针 C.火烧赤壁 D.凿壁偷光2、我国饮用矿泉水的基本类别是碳酸水、硅酸水和锶水。
此外还有锌、锂、溴、碘及硒矿泉水等,这里的锌、锂、溴、碘、硒是指()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3、下列化学反应只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二氧化碳溶于水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D.石蜡在空气中被点燃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不正确的是()5、硫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放出大量的热 D.硫粉逐渐减少【答案】B【解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说明生成了新的物质,故答案为B。
6、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答案】A【解析】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水电解的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为①②③④,答案为A。
7、Na2FeO3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净水剂。
则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A.+2 B.+3 C.+4 D.A.I级优 B.II级良 C.III级轻度污染 D.V级重度污染【答案】B【解析】该题为信息给予题,由题干所给信息“鞍山市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60~82”和表格可知,应属于II级、良,答案为B。
9、2006年我国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已受到普遍关注。
下列用水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①将工业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②用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③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冲厕所;④用喷淋节水龙头代替用水较多的旧式龙头;⑤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代替人工擦洗。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答案】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环保意识。
山东省宁津县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本试卷所需相对原子质量为:H:1 O:16 S:32 N:1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16分)1、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粒子的数目可能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 B原子 C质子D中子2、我国饮用矿泉水的基本类别是碳酸水、硅酸水和锶水。
此外还有锌、锂、溴、碘及硒矿泉水等,这里的锌、锂、溴、碘、硒是指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3、下列化学反应只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高锰酸钾制氧气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D.石蜡在空气中被点燃4、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A质子数B最外层电子数C电子数 D中子数5、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氧气B二氧化碳C铁 D氯化钠6、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C分子的体积大,原子的体积小。
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Na2FeO3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净水剂。
则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3 C.+4 D.+68、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中子数为6 B质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9、现将A B两物质各5克,混合加热,A完全反应,生成4克C和2克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A 1:1B 2:1C 4:1D 5:110、一定条件下分别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三种物质,都可以得到氧气。
这说明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A.氧气 B.氧分子C.氧元素D.氧化物11、.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 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B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C 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间隔变大12、从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①表示阴离子,②表示原子13、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这种物质的是()A HeB 2HC HD N14、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15、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丁烷具有可燃性B.丁烷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C.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1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德州市宁津县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德州市宁津县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当你在复印材料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是臭氧(O3)的气味,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该反应是物理变化B . 臭氧和氧气时同一种物质C . 臭氧与氧气的性质完全相同D . 雷雨过后空气中的臭氧含量会增大2. (2分)(2018·扬州模拟) 园内的小火车深受小游客的亲睐,小火车的底部是“钢质”材料,内部的小座椅是玻璃钢,透明窗户是有机玻璃,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科学的是()A . 玻璃钢与钢是同类材料B . 钢属于无机材料C . 有机玻璃属于复合材料D . 玻璃钢属于合成材料3. (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 收集CO2并验满B . 加热液体C . 取用液体D . 配制氯化钠溶液4. (2分)(2018·浦东模拟) 归类不正确的一组是()A . AB . BC . CD . D5. (2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完全正确的是()A . 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火焰四射B . 硫在空气中燃烧,有蓝紫色为焰生成C . 打开成盛浓盐酸的试剂瓶塞,会看到有大量的烟冒出D . 将黄铜片(铜锌合金)在纯铜片上刻划,会留下划痕6. (2分) 2005年我国对珠穆朗玛峰高度进行了重新测量。
测量队员登山携带贮气瓶是为了提供()A . 氢气B . 氮气C . 氧气D . 二氧化碳7. (2分) (2019八上·松北期末) 下列哪组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A . 甲烷、二氧化碳、氢气B . 二氧化碳、氯化氢、氮气C .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D . 氯化氢、氮气、氧气8. (2分) (2016高一上·桂林期中) 从冰箱取出瓶装的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久瓶的外壁出现水珠,这说明空气中含有()A . 氧气B . 氮气C . 二氧化碳D . 水蒸气9. (2分)(2016·上海模拟) 以下物质均匀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A . 氢气,一氧化碳B . 氢气,二氧化碳C . 面粉,空气D . 氧气,二氧化碳10. (2分)(2011·内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凡电离时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都称为碱B . 燃烧都是剧烈的发热发光的化合反应C .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D . 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11. (2分)(2014·成都) 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构建了“单中心铁催化剂”,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其成果在最近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 .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速率B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C . 生成物之一为C2H4D . 反应物与生成物均由分子构成12. (2分)(2018·陇南) 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是实验成败的关継,同时也反映了实验者的化学素养。
山东宁津县实验中学2012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
温馨提示:1、本试题分第I 卷和第II 卷两部分。
第I 卷1--2页为选择题,共16分;第II 卷2--6页为非选择题,共34分。
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请将第I 卷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A 、B 、C 、D)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填在表格中,第II 卷答案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 12 O-16 Na-23 S-32 Ba-1371.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指化学变化的是( )A. 铁杵磨成针B. 死灰复燃C. 木已成舟D. 积土成山2.根据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碳酸氢铵化肥一定要密封于阴暗处保存B .腌制的酸菜含有少量亚硝酸盐C .将pH 试纸直接浸入溶液中测溶液pHD .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加肥皂水3.下列图示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过滤C .读取液体体积D .称取固体质量4.“绿色化学”要求反应物原子利用率为100%、且全部转化为产物,“三废”必须处理再排放。
下列做法或反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 )A .焚烧塑料以消除“白色污染”B .深埋含镉、汞的废旧电池C .C 3H 4+2H 2+2CO C 5H 8O 2D .2KMnO 4===K 2MnO4+MnO 2+O 2↑ 5.“塑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但被不法商人添加到食品中,造成了“塑化剂”风波。
已知“塑化剂”的化学式为C 24H 34O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塑化剂”属于氧化物B .“塑化剂”属于有机物C .“塑化剂”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17∶2D .食品添加剂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使用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到错误结论。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由分子构成B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 .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D .化学反应常常伴有能量变化——有能量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7.已知X 、Y 、Z 三种金属能发生下列反应:X + H 2SO 4 == XSO 4 + H 2↑; Y + Z(NO 3)2 == Y(NO 3)2 + Z ; Z + X(NO 3)2 == Z(NO 3)2 + X则X 、Y 、Z 三种金属与氢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X ﹥H ﹥Y ﹥ZB .Y ﹥Z ﹥X ﹥HC .Z ﹥Y ﹥X ﹥HD .X ﹥H ﹥Z ﹥Y8.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之最 B 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地壳中含量多的金属元素:Fe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a空气中性质最稳定的物质:N 22O :两个氧分子 2 O:一个氧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O 2:两个氧原子C 化学记录 D物质及其应用托盘天平称得食盐质量为3.62g量筒量取9.26mL 水pH 试纸测纯碱溶液pH 为12.3 一氧化碳:炼铁食盐:保存食品碳酸氢钠:面食发酵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4分)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1分,共17分)1.(3分)节假日或双休日,去郊游野炊实为一大快事。
山东省宁津县九年级化学试题1-8单元月考试题
实验中学九年级12月化学试题考试时间为70分钟。
试卷满分为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1~12题每小题2分,13~16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受热熔化B.干冰升华C.石灰石粉碎D.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制得金刚石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白烟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D.蜡烛燃烧熄灭冒出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小颗粒悬殊浮在空气中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氧气验满C.称取一定量氯化钠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下列物质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澄清石灰水、矿泉水 B.水银、空气C.石灰石、石油 D.氯酸钾、过氧化氢5、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意义正确的6、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食物腐败变质——分子发生了变化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D.将密封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袋内气体分子体积增大7、据探测卫星发回的数据分析,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还找到了有液态水存在的证据。
根据以上信息。
某同学作出如下推断:①火星大气是混合物②火星大气与地球大气成分相似③火星上氢气不燃烧④火星环境适宜人类生存⑤火星上温室效应显著。
你认为正确的是()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8、硒被誉为“抗癌大王”。
根据右图提供的硒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4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gC.硒属于金属元素,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D.硒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34,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9、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然后将其进行加热,冷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充分振荡后静止。
山东省宁津县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山东省宁津县2012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化学试题
试卷类型:A
2012 年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化学试题2012.4 题号一二总分得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I 卷(选择题共16 分);第
Ⅱ卷(非选择题共34 分)。
全卷共50 分。
考试时间为60 分钟。
2.考生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
题卡上,考试结束,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第I 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a-23 O-16 S-32 C-12 Cu-63.5 K-39 N- 14 得分评卷人
第I 卷(选择题共16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6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
项符合题意)
1. 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B.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
消失
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
白色晶体
2.许多场所或产品的外包装常有一些标志,下列图标中属于物品回收标志。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1~12题每小题2分,13~16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神七”飞船轨道的研究B.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C.“禽流感”传播途径的调查D.新型材料的研制2.(2分)下列物质的自我表白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我是常见金属中最活泼的B.我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C.我是常见气体中密度最小的D.剧毒的我,小心呼吸中毒3.(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闻药品的气味C.取用固体药品D.放置洗涤后的试管4.(2分)下列有关燃烧的主要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红磷中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5.(2分)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D.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6.(2分)下列各项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7.(2分)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复燃,在空气中却不能,说明它们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不同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D.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8.(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微粒;③镁原子与镁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能发生变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2分)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45B.核外电子数为94C.质子数为94D.核电荷数为23910.(2分)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的氯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C.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11.(2分)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的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C.水分解可以得到氢气,因此水是廉价且清洁的能源物质D.水的软化是将海水变成可饮用的淡水12.(2分)我国自2015年1月1日起,对地级及以上城市执行空气质量监测新标准,监测数据包括可吸入颗粒(PM10)、细微粒物(PM2.5)、SO2、NO2、O3和CO等6项指标.某同学对SO2、NO2、O3和CO四种物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O3属于单质B.SO2、NO2和CO都属于氧化物C.SO2、NO2中都含有氧分子D.SO2、NO2、O3和CO中都含有氧元素13.(3分)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H ②2NH3③SO2④⑤Mg2+⑥2OH﹣⑦H2O.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14.(3分)苏州的“碧螺春”享誉全国.“碧螺春”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C.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7:23D.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15.(3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4Fe+3O22Fe2O3B.2KClO3═2KCl+3O2↑C.4P+5O22P2O5D.2C2H2+5O2═2CO2+2H2O16.(3分)“气体烙铁”是一种气体X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130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13O28CO2+10H2O,燃料X的化学式为()A.C3H8B.C4H10C.CH3OH D.C2H5OH二、理解与应用(30分)17.(5分)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的化学式;(2)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3)n个硫酸根离子(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5)3个碳酸钠分子.18.(7分)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铁、氟、锌、硒、碘等,虽然含量少,但对健康至关重要。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参考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参考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A.B.C.D.2、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3、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4、关于金属及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A.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元素B.生铁和钢是常见的铁合金C.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D.焊锡的熔点比纯锡的熔点低5、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1,区分硬水和软水B.图2,探究CO2与水的反应C.图3,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图4,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6、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7、下列各组物质不能验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A.稀盐酸B.MgSO4溶液Fe CuC.Mg FeSO4溶液Cu D.MgSO4溶液 Fe Cu(NO3)2溶液8、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粗盐B.溶解粗盐C.过滤粗盐水D.蒸干滤液9、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A.2H B.2H+ C.H2D.2H210、使用下列试剂能将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是()A.稀硫酸B.氯化钠溶液 C.铁片D.氢氧化钠溶液1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稳定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D.水蒸气12、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二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鲁教版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二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 B.酒精燃烧 C.玻璃破碎 D.西瓜榨汁2.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矿泉水B.红磷 C.液氧 D.冰水混合物3.既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是()A.木炭 B.硫磺 C.铁丝 D.红磷4.钠原子Na与钠离子Na+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B.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C.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D.具有相同的电子数5.粒子M通过一定方式转化为N,如图所示:变化前后保持不变的是()A.核电荷数 B.带电情况 C.化合价D.化学性质6.蚊虫叮咬时分泌的蚁酸(CH2O2)会使人体皮肤肿痛.下列有关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蚁酸是氧化物B.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C.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D.蚁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7.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B.氢分子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C.水分解时元素的种类不变D.这是一个化合反应8.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防止试管炸裂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防止读数误差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D.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加快氧气生成速度A.A B.B C.C D.D9.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1 20 15 2反应后质量/g m 29 0 8A.m的值是1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9:810.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物质的是()A.Mg2+B.H C.O2D.Fe11.对下列事实或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或现象解释A 八月桂花,十里飘香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B 水银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C 25m3石油气可加压装入0.024m3的钢瓶中分子间是有间隔的D 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A.A B.B C.C D.D12.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A.②化合物、④氧化物B.①单质、③氧化物C.①单质、③化合物 D.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13.下列装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是()A.B.C.D.14.“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是()A.碳海绵有吸附作用 B.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C.碳海绵易溶解于水 D.碳海绵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15.过氧化钠(Na2O2)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潜水艇紧急情况时,也使用过氧化钠来供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从该反应获取的以下信息中,正确的是()①过氧化钠属于氧化物②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③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④实验室可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每空1分,共18分)16.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表示意义,把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①2H ②2NH3③SO2④O ⑤Mg2+⑥2OH﹣⑦H2O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17.在物质的宏观性质、微观组成(或结构)和表示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请你依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①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A.有氧化物生成B.反应前后各种微粒的数目均没有改变C.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D.这是一个分解反应②从图中你还能获得的微观信息是(写一条即可).18.紫薯营养丰富,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紫薯中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索B、维生素C、锌、铁、钙、硒等.(1)紫薯中锌、铁、钙、硒等指的是(填“原子”“分子”“离子”“元素”);(2)紫薯中的硒元索被誉为“抗癌大王”.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B.一个硒原子中有34个中子C.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18D.硒元素在化合物中可能显+2价.19.2014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二届“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1)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尽可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C.水体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2)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可悬浮于水中的杂质.新型自来水消毒剂ClO2的名称是,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如图所示是水的电解实验,试管2中收集的气体是.(4)某同学在完成电解水实验时,发现正极产生了10mL气体,则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该实验能够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可分不可分.(5)下列选项中能确认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实验是(填序号).A.氢气燃烧 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 D.水的净化(6)不论是自来水还是纯净水,你认为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填名称)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题,每空1分,共12分)20.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①.选用的发生装置是②(填序号),可选用装置E收集氧气,其原因是③,若要收集较纯的氧气,需观察到④现象时,再开始收集气体.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检验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⑤(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将装置A和E连接,实验操作有:a.停止加热b.固定试管c.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d.装药品并在试管口处放一小团棉花e.加热,收集氧气.上述操作中缺少的一步是①,该操作编号f,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填序号).21.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填字母序号)A.①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⑥D.②③⑤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2)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下同),化学方程式为,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1表示,则m2与m1之差表示的质量.(3)实验过程中,镁条点燃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得知石棉网上留下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还轻,其原因可能是.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题,共5分)22.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g.加热时间/min 0 t1t2t3固体质量/g 28.0 23.2 18.4 18.4(1)共制得氧气g.(2)计算生成氯化钾的质量.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二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 B.酒精燃烧 C.玻璃破碎 D.西瓜榨汁【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和判断依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滴水成冰:只是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酒精燃烧:酒精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C、玻璃破碎: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西瓜榨汁:只是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此类题型来源于实际生活当中的化学,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类型题.本题判断的关键是根据物质变化的特征,进行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看变化的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2.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矿泉水B.红磷 C.液氧 D.冰水混合物【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分析】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矿泉水中含有水、微量的矿物质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红磷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C、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D、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的概念、特征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3.既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是()A.木炭 B.硫磺 C.铁丝 D.红磷【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木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气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是固体.【解答】解:A、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B、硫磺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气体;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D、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是固体.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4.钠原子Na与钠离子Na+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B.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C.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D.具有相同的电子数【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来分析稳定性和化学性质,根据它们的质子和电子来分析它们的转化及是否为同种元素.【解答】解:A、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核电荷数没有改变,所以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故A正确;B、因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有2个电子层,而钠原子有3个电子层,故B错误;C、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C错误;D、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Na+比Na少一个电子,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及它们的性质的分析,学生应能从微粒的结构的角度来分析,明确最外层8电子是稳定结构来分析性质.5.粒子M通过一定方式转化为N,如图所示:变化前后保持不变的是()A.核电荷数 B.带电情况 C.化合价D.化学性质【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即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根据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解答】解:A、因为圆圈内数值为19,表示原子中核电荷数为19,失电子过程中未发生改变,故A正确;B、粒子M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N,带电情况发生了改变,故B错误;C、从粒子M转化为粒子N,是由中性原子形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C错误;D、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因此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答案:A.【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离子、相对稳定结构及化学性质的判断,属于基础知识考查,较易.6.蚊虫叮咬时分泌的蚁酸(CH2O2)会使人体皮肤肿痛.下列有关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蚁酸是氧化物B.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C.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D.蚁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是描述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宏观意义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微观意义有: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原子的个数比等.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蚁酸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B、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错误;C、蚁酸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故选项错误;D、蚁酸中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最小,因此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和氧化物的识别,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7.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B.氢分子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C.水分解时元素的种类不变D.这是一个化合反应【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A、对比微观示意图中原子、分子在变化前后的改变情况,总结出化学变化中不改变的微粒为原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C、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根据微观示意图中原子的变化情况,分析判断反应中元素的变化情况;D、根据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解答】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发现,在变化前后原子没有改变,变化过程只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因此,化学变化过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故A正确;B、氢气由氢分子构成,因此氢气的化学性质由氢分子保持;故B正确;C、反应前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反应生成的氢气分子、氧气分子分别则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因此,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变,可确定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C正确;D、由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D.【点评】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变化发生的过程,根据对变化过程中各物质构成的对比与分析,可判断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8.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防止试管炸裂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防止读数误差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D.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加快氧气生成速度A.A B.B C.C D.D【考点】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测量容器-量筒;氧气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给试管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B、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考虑;C、根据铁丝燃烧集气瓶底部放水,防止集气瓶炸裂考虑;D、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考虑.【解答】解:A、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使试管受热均匀,后集中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使试管炸裂,故A说法正确;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否则会出现误差,故B 说法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防止铁丝燃烧的生成物溅落到集气瓶底部,使集气瓶炸裂,故C说法错误;D、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度,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实验基本操作,知道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度.9.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1 20 15 2反应后质量/g m 29 0 8A.m的值是1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9:8【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压轴实验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元素质量守恒.【分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根据反应前的质量=反应后的质量,可求m的质量;根据质量反应前后的变化,可推测反应类型;可推测化学反应中个物质的质量比.【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根据反应前的质量=反应后的质量,则1+20+15+2=m+29+0+8,则m=1克;则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丙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乙、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分解反应.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29﹣20):(8﹣2)=3:2.故选D.【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0.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物质的是()A.Mg2+B.H C.O2D.Fe【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A、该符号是镁离子的离子符号,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H属于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该符号是氢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与化学式含义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11.对下列事实或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或现象解释A 八月桂花,十里飘香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B 水银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C 25m3石油气可加压装入0.024m3的钢瓶中分子间是有间隔的D 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A.A B.B C.C D.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B、水银(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25m3石油气可加压装入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D、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2.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A.②化合物、④氧化物B.①单质、③氧化物C.①单质、③化合物 D.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而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化合物又分含氧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而含氧化合物包括氧化物,则:①为单质,②为化合物,③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故可知哪个选项正确.【解答】解: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①为单质,②为化合物,③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故选:A.【点评】掌握物质的简单分类:物质分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分化合物和单质;化合物又分含氧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明确分类是一种化学中常用的学习方法,要抓住分类的依据来认识分类结果,依据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13.下列装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是()A.B.C.D.【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实验设计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空气与水;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本题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燃烧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解答】解:A、红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正确;B、白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正确;C、木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占了氧气的空间,气压变化不明显,水几乎不进入,错误;D、红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水会倒流,正确.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的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回忆实验中现象,由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从而理解该实验的探究目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之一,要好好把握.14.“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是()A.碳海绵有吸附作用 B.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C.碳海绵易溶解于水 D.碳海绵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考虑;B、根据石墨的颜色考虑;C、根据碳单质的溶解性考虑;D、根据碳完全燃烧的产物考虑.【解答】解:A、“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故A 说法正确;B、石墨是灰黑色固体,“碳海绵”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故B说法正确;C、碳单质难溶于水,碳海绵难溶于水,故C说法不正确;D、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D说法正确.因为该题选择错误的,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碳的化学性质稳定,碳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15.过氧化钠(Na2O2)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潜水艇紧急情况时,也使用过氧化钠来供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从该反应获取的以下信息中,正确的是()①过氧化钠属于氧化物②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③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④实验室可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①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 .司马光砸缸
B .铁杵磨成针
C .火烧赤壁
D .凿壁偷光
2、我国饮用矿泉水的基本类别是碳酸水、硅酸水和锶水。
此外还有锌、锂、溴、碘及硒矿泉水等,这里的锌、锂、溴、碘、硒是指( )
A .原子
B .分子
C .元素
D .单质
3、下列化学反应只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高锰酸钾制氧气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D .石蜡在空气中被点燃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5、硫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放出大量的热
D .硫粉逐渐减少
6、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 ①②④③
D .①④③②
7、Na 2FeO 3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净水剂。
则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
B .+3
C .+4
D .+6
8、2009年10月1日,鞍山市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60~82,根据以上信息,判断鞍山市区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
A .I 级 优
B .II 级 良
C .III 级 轻度污染
D .V 级 重度污染
9、2006年我国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已受到普遍关注。
下列用水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①将工业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 ②用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③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
冲厕所;④用喷淋节水龙头代替用水较多的旧式龙头;⑤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代替人工擦洗。
A.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10、一定条件下分别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三种物质,都可以得到氧气。
这说明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A.氧气B.氧分子C.氧元素D.氧化物
11、.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12、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
A.分子间隔增大B.分子个数增多C.分子质量增大D.分子体积增大
13、从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①表示阴离子,②表示原子
14、下列仪器属于玻璃仪器,并且可以直接被加热的是()
A.试管B.燃烧匙C.烧杯D.量筒
15、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电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16、某人用托盘天平称量5.1克食盐时(1克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
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A.5.3g B.5.1 g C.5.0 g D.4.9 g
17、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B.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18、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空气是混合物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插入燃烧匙时不能过慢,否则反应停止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上升水
面要大于1/5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19、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
10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
2CH3OH + 3X + 4NaOH == 2Na2CO3 + 6H2O
其中X的化学式为()
A.O2B.CO C.CO2D.H2
2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右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不正
..确
.的是()
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r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6分)
21、用化学符号填空:1个硫原子;2个氮分子,3个钾原子___________;(2)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___________。
我发现若化学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大于1,则该符号只能表示(填“宏观”或“微观”)含义。
22、2010年3月22日世界水日之主题——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实验室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请根据下列提示回答问题:
(1)请列举水在实验室中的一种用途;
(2)硬水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生活中可用的方法降低它的硬度;
(3)农业和园林浇灌植物时,将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的目的是;
(4)当你身处在地震灾区时,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饮用。
下列各项与水的净化过程无关的是 (填标号).
A.吸附B.消毒C.电解D.过滤
23、生活离不开水。
有关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右图为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装置图,据图分析负极和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_;检验正极气体的方法是。
(2)下图为电解水时分子原子水平的微观反应过程,根据左右两图,你可得出哪些
结论?(任写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茶壶内纱网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填操作名称)。
(4)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会给人类造成灾难。
你认为哪些措施可以预防和消除污染(举2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9分)
24、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有①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或(写出装置代号)。
在实验中试管很容易发生炸裂,分析两条试炸裂管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是实验室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4)工业上制氧气与实验室制氧气在原理上有什么本质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5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 -56;O-16
25、
(1)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
(2)H2SO4中各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200t含有氧化铁80%的铁矿石中含有多少吨铁元素?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中化学检测题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20分)
21、答案:S 、2N2 、3K 、Mg2+、微观
22、(1)洗涤仪器(或溶解等)
(2)加热煮沸
(3)节约水资源
(4)C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15分)
四、计算题(共6分)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