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实验名称: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小匙2把、沙、食盐、水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轻轻搅拌。
2.取一小匙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轻轻搅拌。
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填写结论。
实验结论: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评分标准:1.正确选取实验所需器材得3分。
2.第一步和第二步操作正确各得10分。
3.第三步操作正确,观察比较得5分。
4.得出正确结论得5分。
5.实验报告填写得10分。
6.整理实验器材得2分。
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轻轻搅拌。
2.对着光线观察混合物中的颗粒,填写观察结果。
实验结论:对着光线观察混合物,发现了面粉颗粒,说明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评分标准:1.正确选取实验所需器材得3分。
2.第一步操作正确得10分,第二步操作正确得15分,填写观察结果得5分。
3.得出正确结论得5分。
4.实验报告填写得10分。
5.整理实验器材得2分。
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1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3个、(面粉、沙、食盐)溶液3份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
2.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3.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在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4.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进行过滤。
5.观察比较滤纸,观察实验结果,并填写结论。
实验结论:过滤后,食盐没留在滤纸上,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
评分标准:1.正确选取实验所需器材得3分。
2.第一、二、三步操作正确各得5分。
3.第四步操作正确得5分,填写结论得5分。
4.得出正确结论得5分。
5.实验报告填写得10分。
6.整理实验器材得2分。
实验名称:不同物质的溶解实验器材: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各1份,烧杯4个、小匙、水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步骤:用小匙将四种物质分别放入盛有相同水的烧杯内,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状态。
四年级科学上册八大实验
科学四年级上册1、第二课《我们的营养》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2、我们的营养)实验器材:酒精灯、碘酒、馒头、滴管、瘦肉、花生、白纸、碟子实验目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成分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2、第四课《水变咸了》食盐的溶解。
●实验名称:溶解(4、水变咸了)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沙子、粉笔末、高锰酸钾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步骤: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取适量的食盐、面粉、粉笔末、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注意: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药品取量要适宜,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杯壁。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粉笔末在水中不溶解。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像沙子在水中那样,就叫不溶解。
3、第五课《怎样回快溶解》加快溶解的三种方法。
实验名称:怎样加快溶解(5、怎样加快溶解)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步骤:(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四年级上册77X4种科学小实验
四年级上册77X4种科学小实验一、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2、我们的营养)实验器材:酒精灯、碘酒、馒头、滴管、瘦肉、花生、白纸、碟子实验目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成分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二、实验名称:溶解(4、水变咸了)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沙子、粉笔末、高锰酸钾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步骤: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取适量的食盐、面粉、粉笔末、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注意: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药品取量要适宜,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杯壁。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粉笔末在水中不溶解。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像沙子在水中那样,就叫不溶解。
三、实验名称:怎样加快溶解(5、怎样加快溶解)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步骤:(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
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
4、将蓝色水滴在已经干燥的红色颜料上,观察颜色变化。
5、用刷子在红色和蓝色的交界处轻轻涂抹,观察颜色混合的结果。
6、在白纸上记录观察到的颜色变化。
观察结果
当蓝色水滴在红色颜料上时,红色逐渐消失,变成了紫色。在混合的区域,红色和蓝色的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合产生了新的颜色。
实验结论
颜色可通过混合而变化。红色与蓝色混合产生紫色,这说明颜色的相互作用能创造出新的视觉效果。颜色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干燥状态也会影响其显现效果。
实验反思
这个实验让我对颜色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发现不同的颜色混合后会形成新的颜色。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
消失的颜色
实验日期
实验目的
了解颜色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以及如何通过混合产生新的颜色。
实验材料
水彩颜料(红色、蓝色、黄色);白纸;清水;刷子;透明玻璃杯;盘子
实验步骤
1、在白纸上用刷子涂抹红色颜料,等待其干燥。
2、在另一个玻璃杯中加入少量清水,加入几滴蓝色颜料,搅拌均匀。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探索风力驱动船只的原理,帮助学生了解风力的作用及其在推动船只的过程中的应用。
二、实验材料- 一张长方形纸片- 一根吸管- 一张透明胶带- 塑料粘土- 风扇三、实验步骤1. 将纸片卷曲成一个筒状,并使用透明胶带固定住。
2. 在纸片的一端固定吸管,确保吸管的一端延伸到筒的内部。
3. 在纸片的另一端塑料粘土上固定,以增加船只的稳定性。
4. 将风扇打开,调至适当的风力。
5. 将船只放在风扇的前方,观察风的作用对船只运动的影响。
四、实验原理在本实验中,我们利用风力来驱动船只。
当风扇产生风力并吹向船只时,风力会作用在船只的纸片上,推动船只向前运动。
同时,通过吸管的使用,可以将风力直接传递给船只的内部,进一步增加推动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到风力对船只运动的影响。
当风扇产生足够的风力时,船只可以被推动向前运动。
当风力较小或者船只受到阻力时,船只的运动速度会减慢或停止。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风力可以用于驱动船只。
风的作用力可以通过纸片和吸管传递给船只,从而推动船只向前运动。
这个原理也可以应用在实际的航行中,例如帆船利用风力进行航行。
七、课堂延伸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除了风力,还有哪些力可以用来驱动船只?2. 为什么帆船在相同的风速下可以移动?3. 风力对于航行有什么优势和限制?通过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并拓宽他们对物理世界的认识。
四年级科学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操作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拟实验目的:测量室内外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
3、读数。
4、比拟。
实验结论: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目的:测量温度的变化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阳光下和背阴处测量温度;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黄昏的气温。
实验结论: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3. 实验名称:制作风向标实验目的:自制风向标,测量风向。
实验器材:吸管、硬纸板、带橡皮的铅笔、大头针、透明胶带、剪刀。
实验步骤:1、制作风向标:(1)将吸管两头分别剪开一条缝隙。
(2)用卡纸分别剪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大三角梯形做风向标的箭头〔小三角〕和箭尾〔大三角梯形〕,并把它们插在吸管两头。
(3)将大头针插入吸管中间,并穿过一颗珠子,插在铅笔的橡皮擦上。
(4)把铅笔固定在一个位置,标明东、西、南、北,风向标即制作完成。
2、实验操作:把风向标放在户外高处,根据箭头指的方向来判断风向。
实验结论: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4.实验名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目的:食盐能否在水中溶解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观察实验结论:食盐在水中溶解了5.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目的:面粉能否在水中溶解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论: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7. 实验名称: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目的: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吗实验器材:烧杯、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水。
实验步骤:1、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专项练习题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专项练习题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1. 实验目的:测量物体的质量。
2. 实验器材:天平、不同物体。
3. 实验步骤:- 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子上。
- 将不同物体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盘子上。
- 等待天平平衡后,读取显示器上的数值并记录下来。
- 将该物体从天平上取下,换成另一个物体,重复上述操作。
- 思考:哪个物体的质量更大?实验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1.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2. 实验器材:水壶、水。
3. 实验步骤:- 将水壶加满水。
- 将水壶放在火炉上。
- 观察水烧热后,是否会冒出水汽。
-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 思考:水的沸腾温度是多少?实验三:探究水的凝固过程1. 实验目的:探究水的凝固过程。
2. 实验器材:盛水、冰块。
3. 实验步骤:- 将盛水中的水加热至沸腾。
- 关闭火源,等待水冷却。
- 观察水温降低时的变化。
- 将冰块放入水中。
- 观察水的变化。
- 思考:水的凝固是怎么发生的?实验四:比较物体的热传导性能1. 实验目的:比较物体的热传导性能。
2. 实验器材:不同材质物体、烧杯、温度计。
3. 实验步骤:- 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
- 将不同材质的物体分别放入烧杯中。
-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 观察不同物体的变化。
- 思考:哪种物体的热传导性能更好?以上是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专项练题,希望能帮助到你!。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并用它来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1)实验材料:橡皮筋、实验记录表等。
(2)实验步骤:
①如图1所示,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将听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②如图2所示,轻轻弹拨橡皮筋(可将橡皮筋的一端系在或套在一个固定物体上),注意听一听是否有声音。
能听到声音时,观察橡皮筋是否振动。
将听到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③让橡皮筋停止振动,注意听一听此时是否还有声音,将结果记录下来。
(3)实验现象:
①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时,没有声音。
②轻轻弹拨橡皮筋时,有声音出现,此时,皮筋是在振动着的。
③橡皮筋停止振动时,声音消失了。
(4)实验结论: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一、实验名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目的: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实验材料:钢尺、橡皮筋、鼓、豆子、音叉、水槽、水。
实验步骤:1、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观察现象并倾听声音。
2、把橡皮筋套在手上,用手指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并倾听声音。
3、在鼓面上撒上一些豆子,轻轻敲击鼓面,观察豆子的跳动情况并倾听声音。
4、用小锤敲击音叉,迅速将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1、拨动钢尺时,钢尺振动,发出声音。
2、拨动橡皮筋时,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
3、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豆子跳动,发出声音。
4、敲击音叉后接触水面,水面产生水花,发出声音。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实验名称:声音的强弱变化实验目的:研究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钢尺、记录纸。
实验步骤:1、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约 10 厘米,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并倾听声音的强弱。
2、每次拨动钢尺后,在记录纸上记录下振动幅度的大小和声音的强弱。
实验现象:用力越大,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用力越小,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实验结论: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三、实验名称:声音的高低变化实验目的:探究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
实验材料:同样粗细、长短不同的钢尺,记录纸。
实验步骤:1、把钢尺伸出桌面 10 厘米,用相同的力分别拨动不同长度的钢尺,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并倾听声音的高低。
2、将观察到的振动快慢和声音高低记录在纸上。
实验现象:钢尺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钢尺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四、实验名称: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目的: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和音高的变化。
实验材料:尺子、记录表格。
4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
4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标题:冰的变化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冰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过程。
二、实验材料:
冰块、塑料容器、温水、冷水、盐、温度计
三、实验步骤:
1.在实验开始前,将冰块放在室温下,观察冰的状态。
2.将冰块放在塑料容器中。
3.倒入温水,记录温度。
4.观察冰块的变化过程,记录时间。
5.倒入盐,观察冰块的变化过程,记录时间。
6.将塑料容器放入冷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过程,记录时间。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1.在室温下,冰块会逐渐融化变成水。
2.当倒入温水时,冰块会加速融化。
3.当倒入盐时,冰块会更快地融化。
4.当将塑料容器放入冷水中时,冰块会逐渐变硬,甚至变成冰。
五、实验结论:
1.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冰的融化速度。
温水和盐能够加速冰的融化,而冷水则能够减缓冰的融化速度。
2.冰的融化是由于温度的升高,导致冰的分子动能增加,最终使冰变成水。
六、实验心得:
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冰的变化过程。
我发现温度对冰的融化速度有很大的影响,这让我对温度与物质变化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时,实验过程中也加强了我对记录和观察的能力。
希望以后能继续进行更有趣的科学实验!。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指导
3.用手拍皮球,球弹起很高,但总会落回地面。
实验结论:这些物体都会落回地面,说明这些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说明:带星号☆的实验是重点检测的实验
3、过一段时间看看液面是否降低,如果降低了,就说明根能吸水。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可以看出液面降低。
实验结论:山于瓶口用花生油等已密封,不会蒸发,所以液面降低的原因就 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所以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注意事项:(1)尽量不要破坏植物的根系。
(2)用棉花封住量筒口是让学生明白封住水面是为了防止水分 蒸发,使实验更加严谨。
3、将加热的玻璃片与冷玻璃片同时盖在盛有热的烧杯上。
4、过一会儿,观察玻璃片上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注意事项:使用酒精灯时注意安全。
17、小水滴的旅行
实验内容:模拟雨的形成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雨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烧杯、冰块、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皮筋、保鲜膜、水、火柴。
观察地球陆地上各式各样的地形、地貌.
我的发现:地球陆地上有山峰、高原、平原、沙漠、丘陵、盆地等。
21、模拟苹果落地的实验
实验内容:模拟苹果落地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苹果落地现象的实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力一一重力。 实验材料:细线、小木块、皮球、钩码、铁架台等。
实验过程:
1.一细线拴住一钩码吊在铁架台上,用火柴把细线烧断,钩码会落回地面。
5、把陶瓷联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6、让陶瓷从高处落下,看是否易碎。
7、用陶瓷碎片切割纸片。
实验结论:
陶瓷的特点有:不易燃、硬度较大、不能浮在水面上、不容易导电、不容易传热、 易碎、碎片很锋利等特性。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实验一:物体的浮沉材料:一个橡皮泥球、一个杯子、一杯水步骤:1. 将橡皮泥球放入杯子中。
2. 观察橡皮泥球在杯子中的状态。
3. 倒入一杯水,观察橡皮泥球的变化。
4. 结论:橡皮泥球会浮在水面上。
实验二:溶解物体材料:一小碗温水、一小碗盐、一小碗糖、勺子步骤:1. 将一小勺盐加入温水中,搅拌直到溶解。
2. 将一小勺糖加入温水中,搅拌直到溶解。
3. 对比盐水和糖水的味道。
4. 结论:盐和糖都可以在水中溶解,但它们的味道和性质不同。
实验三:水的沸腾点材料:一杯水、一个锅、火源步骤:1. 将水倒入锅中。
2. 将锅放在火源上加热。
3. 观察水的表面,当水沸腾时停止加热。
4. 结论:水的沸腾点是100摄氏度。
实验四:光的传播材料:一个玻璃杯、一张白纸、一支铅笔、一个手电筒步骤:1. 在白纸上画一个小圆圈。
2. 将白纸贴在玻璃杯上。
3. 将手电筒的光照射在玻璃杯的一侧。
4. 观察在玻璃杯内能否看到从白纸上透过的小圆圈。
5. 结论:光不能传播到玻璃杯的内部。
实验五:植物的光合作用材料:一株植物、太阳光步骤:1. 将植物放在充足的阳光下。
2. 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3. 结论:植物可以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促进生长。
实验六:物体的密度材料:两个橙子、一个玻璃杯、水步骤:1. 将一个橙子放入玻璃杯中,观察是否浸没在水中。
2. 将另一个橙子放入玻璃杯中加水,观察是否浸没在水中。
3. 结论:物体的密度大于水时会浮起,小于水时会沉入水中。
实验七:空气的膨胀材料:一个塑料瓶、一根长颈漏斗步骤:1. 将长颈漏斗插入瓶口。
2. 用手掌捂住瓶底,观察长颈漏斗内的变化。
3. 结论: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向上推动长颈漏斗。
实验八:磁铁的吸引力材料:一个小磁铁、几根金属钉步骤:1. 将金属钉放在磁铁附近。
2. 观察金属钉是否被磁铁吸引。
3. 结论:磁铁具有吸引金属物质的特性。
实验九:声音的传播材料:一个空纸卷筒、一个小铃铛步骤:1. 将小铃铛放入纸卷筒内。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四年级上册一、P4第2课我们的营养【实验名称】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实验器材】烧杯、水、淀粉、玻璃棒、碘酒、滴管;馒头、米饭;白纸、瓜子;镊子、酒精灯、瘦肉。
【实验步骤】(一)检验淀粉实验1、把少许淀粉放在烧杯内,加一点水,用玻璃棒搅拌成淀粉状糊。
2、用滴管吸入碘酒,在淀粉糊中滴入2—3滴碘酒,淀粉糊变成了蓝色。
说明: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
根据这一特性,可用来检测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
3、把少量米饭放在硬纸板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到米饭变成蓝色。
4、用滴管再向馒头上2—3滴碘酒,观察到馒头变成蓝色。
结论: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米饭、馒头中含有淀粉。
(二)检验脂肪实验把花生、瓜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在白纸上留下了淡黄色、半透明状的油渍。
说明:花生、瓜子中含有脂肪。
(三)检验蛋白质实验把瘦肉切成条状,用镊子夹一细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过一会儿闻一闻,会闻到一股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
结论: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是蛋白质被烧的气味。
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
【实验说明】区分油渍和水渍油渍:发黄、半透明;水渍:原纸色、不透明。
补充:在做脂肪实验前先让学生观察水滴到纸上的特点,以便区分油渍和水渍。
二、溶解实验(第4课:水变咸了)【实验材料】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实验步骤】1、在三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约三分之一)。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搅拌时要按照一个方向。
3、搅拌后,静置一会,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会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
沙子在水中无论怎样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还会沉降下来。
【实验结论】食盐、高锰酸钾会溶解在水中,沙子不会溶解。
【注意事项】1、溶解的一个判断条件是在水中是否化成肉眼看不见得微粒,这和粉笔颗粒在水中的漂浮现象是不同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生长实验目的:观察并记录植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实验材料:花盆、土壤、种子(如绿豆、向日葵等)、水、尺子、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在花盆中装入适量的土壤。
2、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轻覆盖一层薄土。
3、适量浇水,使土壤湿润但不过于潮湿。
4、每天定时观察并测量植物的高度,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记录:|日期|植物高度(厘米)|生长情况描述||||||第一天|0|种子刚刚种下,没有明显变化。
||第二天|0|仍未发芽。
||第三天|05|有几颗种子开始发芽,冒出了嫩绿的芽尖。
||第四天|12|芽苗继续生长,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第五天|20|叶子增多,茎干变粗。
||第六天|28|植株生长明显,更加健壮。
|实验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土壤。
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会发芽并逐渐长大。
实验二:溶解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实验材料:食盐、白糖、沙子、食用油、水、玻璃杯、搅拌棒、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在四个玻璃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向第一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食盐,用搅拌棒搅拌,观察其溶解情况。
3、向第二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白糖,搅拌并观察。
4、向第三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沙子,搅拌后观察。
5、向第四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食用油,搅拌后观察。
实验记录:|物质|是否溶解|溶解速度||||||食盐|是|较快||白糖|是|较快||沙子|否|不溶解||食用油|否|浮在水面上|实验结论:食盐和白糖能在水中溶解,而沙子和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实验三:声音的传播实验目的:探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实验材料:闹钟、玻璃罩、抽气泵、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将闹钟放在玻璃罩内,能听到闹钟的声音。
2、用抽气泵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观察闹钟声音的变化。
实验记录:|抽气情况|声音大小|||||未抽气|清晰响亮||抽气中|逐渐变小||抽完气|几乎听不到|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要求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要求第一单元天气天气这一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学生将了解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
同时学生也将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制作简易风向标测量风向,自制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1、实验内容:测量室内外的温度器材:温度计规范操作要点:(1)手拿温度计上端(拇指、食指和中指)。
(2)观测时,等示数稳定时再读数(小液泡虽然敏感,但也需要一个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约2-3分钟)。
(3)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
(4)读数时,不要对着温度计说话,避免呼出的气影响温度。
操作的建议:(1)室内温度的测量,可以在教室里挂一支温度计,便于全班同学观测。
(2)每天测量温度的时间和地点要一致,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3)温度计是易碎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用好后要入盒,避免放在桌子上滚落地上打碎。
链接:1、测高温时用水银温度计,[100摄氏度以上]。
测低温时用酒精温度计。
2、温度计打碎了怎么办(1)、用硫磺粉撒在上面,让它与水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毒化合物。
(其实这是最好的办法)(2)、若没有,可以用吸尘器,但必须要彻底清洁吸尘器。
(3)、将碎片收集(不要碰到手),包好倒入垃圾箱。
水银用纸是吸不上的,所以要用扫的。
不要见水。
你的伤口没碰上就没事,若不太确定,最好去趟医院,水银是重金属,有剧毒!!还有,收拾完一定要开窗通气,这一点切记切记!3、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A、手拿温度计上端,将其竖直放入水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玻璃泡不要碰烧杯的侧壁和底部。
C、示数稳定时再读数。
读数时,要让玻璃泡继续停留在水中。
D、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
2、实验内容:制作风向标测风向。
实验材料:吸管1根、硬纸板1张、带橡皮铅笔1支、剪刀、大头针1枚规范操作要点: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或麦秆),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
四年级科学上实验操作
四年级科学上实验操作4、实验题目:天平、秒表、温度计的使用实验材料:天平、秒表、温度计实验目的:明确天平、秒表、温度计在实验中的正确使用方法实验过程及现象:工具一:天平1、测量开始前,必须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然后才开始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若将平衡螺母左右移至尽头天平仍不得平衡,则应检查:①天平托盘位置是否放错(应将“1”号载物盘放置左方,“2”号载物盘放置右方);②天平刀口是否确实正落在刀槽中;③指针及活动部分有无摩擦阻碍,尤其是刀槽必须清除尘垢。
2、称量物必须放在纸上称量,对潮湿及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上称量。
3、左盘放称量物,右盆放砝码。
砝码用镊子夹,不能用手拿,加砝码的顺序从大到小,大小砝码同时使用时要将大砝码放在盘中间,小砝码放在外围,最后移动游码。
4、使用完毕,砝码放回砝码盒,并将天平复原。
5、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几种,分别为0.1g、0.2g、0.5g、1g、2g、5g,称重前要大概估计重物的重量,所称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秤量,以免损坏梁架及影响感量。
工具二:秒表首先介绍秒表的操作:秒表最上端的按钮用来开启和止动秒表。
用大拇指控下按钮,秒表开始计时;再按下按钮,秒表停止走动,进行读数;再按一次,秒表回零,准备下一次计时。
(注意:使用这类秒表一定要完成这一程序后才能进行下一次计时。
这类表不能在按停后又重新开动秒表连续计时。
) 2、读数:所测时间超过半分钟时,半分钟的整数部分由分针读出,不足半分钟的部分由秒表读出,总时间为两针之数之和。
3、使用完毕要将秒表归零放好。
工具三:温度计小学科学四年级时用的温度计主要是水温计,测量水温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看清水温计上每小格代表多少摄氏度,以便读数迅速、准确。
使用水温计的方法是:用手指捏住水温计上部,小心地将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接触容器底和壁,等液柱上升或下降停止后,温度计不要撤离水中,眼睛视线与液柱的凸面最高处或凹面最低处平齐时读数。
四年级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及其原理介绍
四年级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及其原理介绍简单的科学小实验一、神奇的牙签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着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材料: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操作:1. 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
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
3. 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
牙签会远离肥皂。
讲解: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
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
创造:请你试一试,如果将糖和肥皂换成其它物质,牙签会向哪个方向游去二、有孔纸片托水思考:有孔的纸为什么能拖住水?材料: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操作: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
2、用大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孔。
3、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
4、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
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讲解: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
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
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三、手绢的秘密思考:在水龙头下把手帕撑开摊平,打开水龙头,水是不是透过手帕而流下去呢?材料:玻璃杯1个、手帕1条、橡皮筋1条流程:1、把手帕盖住杯口,用橡皮筋绑紧。
2、让水冲在手帕上。
3、水流进杯子里约七、八分满后关闭水龙头。
4、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转过来。
说明:1、从杯子上面冲水时,水会透过手帕流入杯内。
2、杯子倒转过来时,由于大气压力的关系,水不会流出来。
延伸:如果盖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进出情形会怎样呢?四、做浮力实验,生动有趣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鸡蛋沉入水中。
四年级科学实验及原理的全过程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1、做小吊车一、实验题目:做小吊车二、实验要求:制作一个小吊车三、实验器材:纸盒、木板、生物、、重物、线、剪刀、胶水、锥子、小刀。
四、操作步骤:1、用小刀把木板裁成长15cm,宽3cm的木板条一块,长5cm,宽3cm的木板条两块,边长6cm的正方形木板一块。
2、把裁好的材料按图组装成一个小吊车模型。
3、分别拉或放线,看看小吊车车臂是怎样升降的。
2、记忆游戏一、实验题目:记忆游戏二、实验要求:记忆游戏01三、实验器材:手电筒、橡皮、笔、文具盒、风车、塑料盖等。
四、操作步骤:1、在桌上摆放所有物品。
2、在10秒钟内尽可能地记住桌上各个物体的位置。
3、转过身,由另一个同学迅速改变桌上物体原来的位置。
4、再转回来,看看桌上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
3、玩滚轮一、实验题目:玩滚轮二、实验要求:玩滚轮三、实验器材:剪刀、泡沫塑料板、胶、胶水、长30cm的小木棒、小盘、线、重物、线轴。
四、操作步骤:1、用泡沫塑料板剪两个圆轮片。
2、把线轴用胶水固定在圆轮片中央。
3、将一根木轴插入线轴中央,再把一根拴有小盘的丝线,固定在木轴的一端。
4、往小盘内放进重物,放开手,滚轮运动起来。
4、制作地球模型一、实验题目:制作地球模型二、实验要求:制作地球模型三、实验器材:旧报纸、一个旧皮球、颜料和颜料刷、一张世界地图、粘土、胶水。
四、操作步骤:1、用报纸制作一个底座。
2、将旧报纸撕成条,用胶水贴在皮球上,至少要贴3层。
3、用粘土在球上做出高山、平原的形状。
4、给自制的地球模型涂上颜色。
5、观测一天中影子方向和温度的变化5实验题目:影子方向的变化。
二实验要求:使学生知道,影子的方向是随着光照方向的变化而变化的。
三、实验器材:螺丝帽、铅笔、白纸、手电筒。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把铅笔一端插在螺丝帽中,使铅笔能直立在螺丝帽中。
3在桌面铺一张白纸,把插有铅笔的螺丝帽放在纸的中央。
4、用手电筒光分别从前、后、左、右方向照射铅笔,观察铅笔在纸上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全册)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
学校班级姓名
实验一:气温的测量(8分)
测量气温应该选择的地方,使用温度计时要抓住温度计的,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
下面的记录表中,能正确反应当地气温的测量地点
分析上面一周的降水量记录,发现上周的下雨天共()天,小雨()天,中雨()天,大雨(),暴雨()天,大暴雨()天,特大暴雨()天,上周降水量合计共()毫米。
实验三:100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20分)
一、实验器材:。
二、我预测能溶解食盐(克)
三、实验步骤:
四、分析实验记录表中的现象,我们发现了常温下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克食盐。
实验四:过滤面粉与水的混合物(20分)
分离面粉和水实验记录表
过滤后看到的现象是:
2.从现象中可知用过滤的方法能不能把面粉和水分离?。
3.实验中要注意的地方有:让漏斗的底端()烧杯的内壁。
过滤时要使液体()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滤纸的边缘。
4.写出过滤实验中各种器材的名称。
实验五:加热分离食盐和水(20分)
1.实验记录单:
加热分离食盐和水实验记录表
加热后看到的现象是:
2. 写出蒸发实验中各种器材的名称(4分)
3.实验中用加热的方法能把盐和水分离吗?。
(1分)
4.实验中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和三部分,的温度最高,次之,的温度最低。
点燃酒精灯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加热完毕需要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7分)
5.写出酒精灯各部分的名称。
(5分)
()()
()
()
()
实验六: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6分)
1.实验器材:。
2.试验方法:
3.实验记录单: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记录表物质50毫升水溶解的物质
食盐
小苏打
4.通过分析记录表中的数据,溶解能力比较好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