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篇一: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2 .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和教育与人的 身心发展的关系。
3 .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必修课的教育学是 a .康德b .夸美纽斯c .赫尔巴特d .斯宾塞4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 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a .卢梭b .斯宾塞c .赫尔巴特d .夸美纽斯7 .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a.柏拉图的《理想国》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昆体良的《雄辩 术原理》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念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即 研究如何培养人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1 .教育学是研究 科学。
教育现象 揭示 教育规律 的一门 普通教育学O 4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 科学化发展等三个阶段。
三、选择题 bcbcbcc1 .世界最早反映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学记》 b .《论语》c . 萌芽、形成独立学科 和 a . 2. a . 3. O《雄辩术原理》 d .《大学》 __________ 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论语》 b .《孟子》c .《学记》 d .《师说》 最早地系统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a .斯宾塞b .夸美纽斯c .赫尔巴特d .5 .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 __________________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а. 柏拉图b .夸美纽斯c .赫尔巴特d . б. 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_ 柏拉图 的《大教学论》看成是 斯宾塞 ,在世第二章教育的概述一、 概念1. 教育的本体功能:即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可看成教育的 职能。
育人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和首要功能。
二、 填空题1. ________ 对于人类来说,遗传不是经验获得和智力发展的主要形式,人对 经验和智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 后天的 教育 和—学习_2 .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 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教育学原理-理论与实践课后练习答案(第一章-不全)陈理宣
教育学原理---理论与实践(陈理宣)课后练习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问题:是入门在对客观的教育现象的感知,认识的基础上,发现具有积极意义而需要引起重视、更好利用的现象,或者是人们发现需要改善的不良现象等。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二、单选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答案:A A.《论语》B.《孟子》C.《说文解字》D.《学记》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答案:C A.《论语》B.《庄子》C.《学记》D.《孟子》3.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
答案:D A.柏拉图B.夸美纽斯C.斯宾塞D.赫尔巴特4.我国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地论述教育理论的是()。
答案:AA.杨贤江B.陶知行C.范寿康D.叶圣陶三、多项选择1. 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有()答案:ABCA教育即生活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D课堂中心E教师中心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著名教育学家及其论著有()答案:ABCA布鲁纳的《教育过程》B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C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E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布鲁纳的《教育过程》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有()答案:ABCA教育现象 B 教育问题 C教育规律 D教育活动 E教育概念四问答题1.教育学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自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第一阶段:学科萌芽阶段。
主要特征是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为独立的学科第二阶段:学科初步形成阶段。
主要特征是教育学成为一门原始状态的独立学科。
第三阶段:学科发展阶段。
教育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填空题: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句话出自古代教育家孟子。
2.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主张。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育思想最早出自论语。
4.在教育学发展史上,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5.“对教育进行学术性研究并综合成一个理论体系,这就是教育学”,这句话出自日本的田蒲武雄。
6.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科学是普通教育学。
7.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8.“教育学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门艺术,以为教育学的本质中更多的是理论分析,而不是果冻过程本身”,这句话出自法国教育家贝斯特。
1.根据“泛智”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为学生设计了“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
2.卢梭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裴斯泰洛奇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
3.赫尔巴特对教育理论的一个突出贡献是提出了教育性原则,这条原则揭示了一个普遍的教育规律。
4.布鲁纳主张,在教育内容上,要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在学习方法上,使用发现法;再教育时机上,要尽早接受教育。
6.皮亚杰认为,儿童知识的增长和认识的发展遵循着认识结构不断建构的原理,这种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实现的。
6.蔡元培的大学教育方针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7.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8.在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中,面向现代化是主体和核心,是出发点和归宿。
1.人口的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分,可以区分为自然性质和社会性质。
2.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内容在于3.人口的数量、结构、地域分布、质量均影响教育发展。
4.面对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我们既要追求教育民主化,又要追求教育的终身化实际上,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1.考虑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2.教育学通常把人的身心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初期等六个阶段。
1.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等的总和。
教育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教育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瑞士教育家()在瑞士开办孤儿院和学校,进行教育实验。
A、维果斯基B、杜威C、裴斯泰洛齐D、赞可夫正确答案:C2、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角度来看,“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长”的说法反映了()的观点。
A、白板论B、多因素作用论C、外铄论D、内发论正确答案:D3、随着年龄和才智的增长,学生的()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A、自我教育能力B、自我评价能力C、自我调控能力D、自我学习能力正确答案:A4、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他把教师赞誉为()。
A、辛勤的园丁B、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C、心灵的建筑师D、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正确答案:B5、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是( )A、舒尔茨B、亚当·斯密C、马克斯·韦伯D、凯兴斯泰纳正确答案:A6、()不属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内容。
A、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B、增强国家和民族意识C、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D、弘扬国际主义精神,维护世界和平正确答案:A7、“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发挥教育影响”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情感陶冶法B、品德评价法C、实际锻炼法D、榜样示范法正确答案:A8、德育的永恒主题是()。
A、理想教育B、劳动教育C、爱国主义教育D、纪律和法制教育正确答案:C9、我国当前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设计教学法B、个别教学制C、班级授课制D、道尔顿制正确答案:C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的特点是( )A、主动性、阅读性和引导性B、间接性、引导性和复杂性C、探索性、间接性和引导性D、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洁性正确答案:D11、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B、德谟克里特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正确答案:A12、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方式是( )A、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B、以综合课程为主C、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结合D、以分科课程为主正确答案:D1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叶澜《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详解 当代儿童成长与教育改革)【圣才出品】
3.2课后习题详解1.以你所在学校或任教班级为例,分析学校或者班级学生的生存状态及其成长问题。
答:我任教的是初中一年级学生,现阶段他们具体的生存状态及成长问题表述如下:(1)生存状态的分析①学习态度认真、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成绩较好;②做事积极向上,主动性强,责任心强,但可能预示不冷静,缺少理性;③人际交往较为广泛,朋友较多;④生活上可能会面临一些冲突,如学习与娱乐的冲突、时间安排的冲突、情感方面的冲突;⑤会面临着学习上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存在着自我发展的各种机遇。
(2)成长问题①初入中学阶段,可能存在一时不能适应新环境、新节奏、新生活的问题;②我校为寄宿中学,初一学生普遍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③新朋友增多,加之部分初一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心理敏感脆弱,可能存在人际交往上的一些问题;④相比于小学,初中的学习压力变大,学习节奏也相应变快,学生可能一时难以适应,甚至存在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⑤初中课余时间减少,学生可能存在课后时间安排不当的问题,也可能会有学习与兴趣冲突问题。
2.以两个具体的案例说明你的学生观和你同事的学生观,分析不同学生观的差异,并作出你的评价。
答:(1)学生观我与同事同为高一年级语文老师,分别执教高一(3)班和高一(6)班。
①我的学生观学生发展具有差异性和具体性,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我会根据课文特点,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发现和开发学生技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反馈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技能。
以《我有一个梦想》一课为例,授课时,我在基本理解全文的基础之上,开展小型演讲竞赛,尝试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演讲才能。
在此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同学对演讲感兴趣,于是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指导、培养他们。
在校演讲比赛中,我们班参赛学生获得了全校第2名、高一年级第1名的好成绩。
而同事在授课过程中,出于考试基本不会涉及此课的考虑,把此课作为略读课文,仅是交待学生自行阅读。
项贤明《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题答案
项贤明《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题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二、简答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教育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有哪些?答:(1)教育学研究呈现与众多科学交叉发展的趋势;(2)教育学的研究视野突破学校教育的框架而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扩展,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从整体上系统地、综合地、全面地认识人类教育现象;(3)教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等时代特征。
3、简述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的教育方针,以及邓小平在1985年重申该教育方针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答;(1)教育方针: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历史与现实意义:“三个面向”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战略方针,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教育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大规模教育改革的浪潮。
三、论述题结合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试述如何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
答:(1)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是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教育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教育问题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最重要的科学理论;(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育学理论的重要行动指南;(4)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运用对这类规律的认识来正确开展教育活动,成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南。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立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面对依法治教、教育公平、课程改革、教育创新等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独立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探讨和教育科学研究,就一定能够继续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不断发展。
叶澜《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详解 学校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圣才出品】
8.2课后习题详解1.谈谈自己原先对老师角色的理解,本章相关内容的学习对你在哪些方面有所启发?或者你对教师角色理想的建构有何建议?答:(1)教师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
狭义的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
狭义方面来理解,教师就是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对老师认识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即是“传道授业解惑也”。
当代老师的职责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①搞好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教师要明确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遵循教育与教学规律,在认真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组织好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是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主要通过学习教材逐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与技能,发展智能,增强体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健全个性的教育活动。
②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
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班主任工作室等多种途径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具有明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
尤其应在学科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因素,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政治立场与观点、科学世界观的教育,使教学内容的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充分发挥功效。
③关心学生的健康。
这一职责要求教师保护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的体力,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文体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这一职责首先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要求。
(2)读完本章相关内容,了解到对于老师角色的构建不应只停留在他的社会的工具性价值,更应探讨作为教师的内在价值。
否则容易使老师产生职业倦怠,也使很多老师迷失方向,甚至是走错的方向。
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1、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2、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
而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藉此系统,人能将经验类化,使人类具有自觉的类意识,能自觉地维持类的发展,并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使人能为共同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3、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
动物一旦长成之后,就离开自己独立的生活,它的“教育”历程也告终结,而人的教育则绝不会止于生理的成熟。
二、大教育观的最终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
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处境,提高生活质量。
这种教育基于提高人的能力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
(终身教育:时间、空间、方式、性质)三、学校是怎样产生的?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不定期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3、文字的出现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四、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教育终身化2、教育社会化3、教育产业化4、教育民主化5、教育国际化6、教育现代化7、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方法、教育形式、教育的文化背景)现代教育的特点是:鲜明的生产性、大众化道路、内容科学化、班级授课五、你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教育中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人行为、言谈举止、处世方式、与学生态度是否公平)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包括器物)和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社会文化、风俗、乡土人情、教育目的、方法、手段)的东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动态联系:关系: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主体性、必须在受教育者的“学”中才能成立学的活动中,受教育者是主体,必须教育者的“教”与之相对应才能实现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教育者是主体,教育中介是客体。
叶澜《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详解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与培养目标重建)【圣才出品】
叶澜《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详解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与培养目标重建)【圣才出品】4.2课后习题详解1.以你任教的学校和学生为对象,分析学校的培养目标设计与学生成长的现实状态。
答:(1)学校培养目标我任教小学学校培养目标大致分为总体目标和分级目标两大类,具体阐述与分析如下:①总体目标要培养“懂礼仪,讲诚信,善思考,敢实践,有特长”的小学生。
这一总体目标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的要求,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与时代发展、个体生命价值实现相协调的价值取向。
②分级目标对一年级学生的培养目标:a.带齐并爱护教学用品,按时上学,有事请假;b.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书写端正,按老师要求完成课堂及课后作业;c.了解并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上课发言先举手;d.初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树立自信心。
对二年级学生的培养目标:a.热爱学习,不懂就问,乐于合作;b.勤于思考,善于讨论,课堂上积极发言;c.独立、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d.树立自信,敢于尝试。
对三年级学生的培养目标:a.专心听讲,主动学习,珍惜时间;b.独立完成作业,初步培养自查习惯;c.合理安排时间,有自己的兴趣爱好;d.独立思考,个性鲜明,敢于质疑。
对四年级学生的培养目标:a.能自我监督,并能督促他人;b.能课前预习,并有预习笔记;c.自我反思,敢于质疑;d.能够阅读有益资料并能查阅与选择资料。
对五年级学生的培养目标:a.与人沟通、合作;b.敢于发表并坚持自己的见解;c.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d.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
对六年级学生的培养目标:a.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b.课后复习知识,并举一反三;c.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兴趣爱好趋于稳定;d.独立思考,个性鲜明,大胆质疑。
对不同年级学生设计不同的培养目标,体现了学校对学生成长的发展性、差异性的准确把握。
(2)学生成长的现实状况①从学习状态上来说,全校各个年级整体学习势头良好,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叶澜《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详解 教师的教育学之旅)【圣才出品】
1.2课后习题详解1.教育学有哪些基本范畴?答: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是构成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主要范畴,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枢纽。
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以浓缩的形式体现了教育的内在规定,并能够以教育实践为中介推演出教育的主观逻辑范畴。
总体上看,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是从教育现象和教育存在中抽象得出的范畴,这些基本范畴包括教育与自我教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课程与教学。
以此基本范畴为基础,教育学的范畴体系是以“教育存在”范畴为开端,到“教育本质、属性”范畴,然后再到“教育观念”范畴。
(1)“教育存在”范畴是对教育后代和从原始教育形式开始的复杂教育现象进行抽象的基本范畴。
(2)“教育本质、属性”范畴是揭示教育的普遍属性、教育的各要素内在必然联系的范畴。
(3)在把握教育内在规定及其演变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并用以指导实践。
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结构属于观念论范畴。
2.西方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是什么?答:西方教育学的当代发展:(1)教育理论性质的争论发生在英、美两国教育学者中的关于教育理论的反思和由此带来的争论,所涉及的主要论题和论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学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②教育学是科学理论还是实践理论。
(2)元教育学和教育学元研究的兴起二者都是以学科本身的存在为前提,同时又都试图超乎其上,对其本身加以审视。
但二者也有不同。
(3)成人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成人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成人教育过程和技术的科学,即帮助成年人学习的艺术和科学,以及对以此为目的的关于成人教育的理论、过程和技术的研究。
(4)复数形式的“教育科学”复数形式的教育科学是从历史、社会、经济、技术和政治的角度论述教育事实和情境的一些学科的总称。
从根本上讲,由教育学或单数形式的教育科学变为复数形式的教育科学,是人们对教育学科性质的看法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反映。
总而言之,西方教育学的主要发展进程为:①17~18世纪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萌芽;②18世纪以至19世纪早期的教育学家为寻求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而殚精竭虑;③19世纪末出现了教育学多元化的发展态势;④20世纪初的教育学则进一步分化为不同的学科。
教育学原理-理论与实践课后练习答案
教育学原理---理论与实践(陈理宣)课后练习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问题:是入门在对客观的教育现象的感知,认识的基础上,发现具有积极意义而需要引起重视、更好利用的现象,或者是人们发现需要改善的不良现象等。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二、单选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答案:A A.《论语》B.《孟子》C.《说文解字》D.《学记》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答案:C A.《论语》B.《庄子》C.《学记》D.《孟子》3.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
答案:D A.柏拉图B.夸美纽斯C.斯宾塞D.赫尔巴特4.我国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地论述教育理论的是()。
答案:AA.杨贤江B.陶知行C.范寿康D.叶圣陶三、多项选择1. 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有()答案:ABCA教育即生活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D课堂中心E教师中心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著名教育学家及其论著有()答案:ABCA布鲁纳的《教育过程》B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C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E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布鲁纳的《教育过程》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有()答案:ABCA教育现象 B 教育问题 C教育规律 D教育活动 E教育概念四问答题1.教育学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自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第一阶段:学科萌芽阶段。
主要特征是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为独立的学科第二阶段:学科初步形成阶段。
主要特征是教育学成为一门原始状态的独立学科。
第三阶段:学科发展阶段。
教育学原理习题(附参考答案)
教育学原理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B、教育是为谁服务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正确答案:D2、下列对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oA、将课程视为学科和教材的定义,将学生直接经验的学习作为重点B、对于课程的界定,各类教育学著作的说法并不一致C、在我国教育史上,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D、课程改革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正确答案:A3、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轨学制。
其“双轨”是指()oA、义务教育系统与非义务教育系统B、职业学校系统与普通学校系统C、公立学校系统与私立学校系统D、大学一中学系统与小学一初等职业学校系统正确答案:D4、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的争论。
A、知识与能力B、分科与综合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D、知识与思想正确答案:A5、主张学生“一般发展”的是()oA、赫尔巴特B、凯洛夫C、夸美纽斯D、赞可夫正确答案:D6、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
A、中国古代的《学记》B、古代印度的《吠陀》C、柏拉图的《理想国》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正确答案:A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实行学校教育制度。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oA、学校教育制度不属于国家基本教育制度B、职业教育不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C、学校教育制度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实施D、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正确答案:D8、教学和智育是()。
A、因果关系B、隶属关系C、交叉关系D、同一关系正确答案:C9、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
在实际教学中,有单一课和综合课之分.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一周课程所完成的任务类型数B、一单元课程所完成的任务类型数C、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类型数D、一门学科应完成的任务类型数正确答案:C10,1939年,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的是()A、巴班斯基B、赞科夫C、凯洛夫D、马卡连柯正确答案:CIK20世纪教育目标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oA、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正确答案:C12、()指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教育学原理-课后题详解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1.教育学独立的条件和标志是什么?独立时期的标志性教育著作有哪些?答:条件:A. 历史上前教育学时期知识的积累;B.社会生产能力与文化水平的发展;C.学科分类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D.17-19实际社会教育实践及师范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
标志:A. 教育问题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B.形成了专门反应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概念、范畴、体系;C.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D.出现了专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E.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著作: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将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洛克《教育漫话》绅士教育;卢梭《爱弥儿》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康德《康德论教育》主张教育实验;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教育心理学化;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学之父。
2.对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思潮的认识。
答:形式教育:A. 源于古希腊,代表人物有洛克、裴斯泰洛齐;B.观点: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如拉丁文、数学、逻辑等形式学科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价值;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
实质教育:A. 源于古希腊古罗马,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斯宾塞;B.观点: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泛知识内容;物理、法律等与生活相关的实质学科或实科课程最有价值;教学原则、方法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愉快有效。
两者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
3.自然主义教育思潮的积极意义与理论缺陷。
答:源于亚里士多德,代表人物有夸美纽斯、卢梭等。
积极意义:A.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需要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B.学校应使儿童愉快的生活学习;C.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D.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征进行教育;E.教育方法推崇模仿自然,反对体罚,初步建立现代教育原则和方法体系,促进教育理论实践科学化,突出儿童的价值。
教育学原理第六到八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一、名词解释题1、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教育制度中的核心内容。
2、办学体制:学校办学制度也可称为办学体制,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级学校的兴办进行管理和规范的一套制度体系。
3、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是对学校管理权限、管理机构设置和各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管理方式等做出的制度规定。
4、义务教育制度:是指依据法律规定对所有的学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国家予以保证的学校教育制度。
二、简答题1、学校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学校产生有哪些重要意义?条件: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社会生活中间接经验的积累;③记载和传承文化工具的出现。
意义:学校的产生不仅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而且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事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学校的产生,是教育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教育在历史发展中出现了质的飞跃。
这种飞跃是指,学校的产生,使学校教育逐步成为教育的主要方式和主导形态,开辟了人类教育的新纪元。
其次,学校的产生,标志着形式化和制度化教育的开始,人类社会的教育从此成为一种专门化的事业。
学校产生以前,教育与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是非形式化地存在的。
学校产生之后,教育便可以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从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分化出来,从而成为一种专门化、形式化的教育。
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的完成,同时也标志着教育开始走向制度化。
最后,学校的产生,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学校产生之后,有了专门传道、授业的教师,使得人类积累起来的间接经验和文明成果有了不断传承的可能。
学校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与结品,负有传承文明和促进文明发展的使命。
所以,学校的产生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对于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2、现代学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1、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2、培养现代社会的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3、文化的传承与创新4、开展科学研究5、提供社会服务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有哪些基本特点?1、适应时代的要求。
教育学原理(中小学教育研究)课后答案
第一次作业阅读下列短文,并谈谈你的理解。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任何沉重负担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得到的将不是可怜的、有限的和自私自利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亿万人,我们的事业虽然并不是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发挥作用。
当我们离开人世之后,高尚的人们将在我们的骨灰上洒下热泪。
”马克思答: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
教育是世界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与世界上的每一个成员就息息相关。
因此教师就必修有着比一般职业更高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与职业情操。
教师不仅要勇于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责任,而且要具有热爱事业,勇于负责,勤于学习的品质。
教师当有“为己”之心去学习,学习是教师的日常生活状态,决不是为了图什么名利才去不得不被动应付。
时代变迁,教育改革,然而始终不变的是人们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对人的尊重。
教师育人的责任担当和坚定自信的从业精神永远是学校工作中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撑点,越是在喧嚣浮躁的现实中,越要依靠作为主体内心的坚持,来通达人生理想的彼岸,越是在应试的大潮中,越要遵循自己内心的法则,不管周遭的现实世界如何,教育的根本在于立足于人性的启迪与教化。
也许,教育栖身的世界并不一定完满,但真正的教育就是要在这样一个不完满的世界中担当化育人格的大任。
时在当今的教育来说,走出困境的最好出路无疑需要坚守教师的职业精神。
哪怕价值空虚,哪怕理想缺席,我们绝不随波逐流,总是执着坚韧地向前,尽管充满荆棘,但不乏信心,因为终将看见教育的希望之路。
第二次作业请你举出当前中小学幼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按你认为的重要程度排序。
(注意事项:列出五个问题,关键在如何排序,请你按照你认为的问题所涉及到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排序,不能仅仅写出五个问题,如果只是五个问题的简单排列,作业将不能过关。
请大家一定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答:当前中小学幼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首先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高欢梅新编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高欢梅新编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是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教育理论:是人类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实践的理性陈述。
教育改革: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变革现存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
观察法: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和其他技术等手段去感知和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指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法:指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研究步骤和方法。
文献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一种方法。
行动研究法: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
A.自然形态的教育B.自我教育C.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答案:A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B.普通中小学教育C.中等教育D.一般教育现象答案:B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A.《学记》B.《大学》C.《论语》D.《师说》答案:C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学记》B.《论语》D.《孟子》答案:A5.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
教育学原理_习题集(含答案)课后习题答案
一、单选题1.()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也是社会文化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一个标志。
A.个性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学校教育D.终身教育2.教育学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B.上帝造人C.天降生民D.《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4.下列关于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主要观点概括错误的是()A.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B.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C.教育是永恒不变的范畴D.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5.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A.埃及B.中国C.印度D.希腊6.()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A.文字B.有闲者C.学校D.教师7.我国学校最早产生于()A.夏代B.商代C.周代D.春秋战国时期8.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特点,这是()A.奴隶社会的教育B.封建社会的教育C.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D.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9.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有()A.四书五经B.七艺C.六艺D.骑士七技10.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A.普及教育B.义务教育C.教育机会平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C.教育规律D.教育问题12.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A.夸美纽斯B.康德C.赫尔巴特D.洛克13.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A.《大教学论》B.《学记》C.《康德论教育》D.《普通教育学》14.最早建构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人是()A.洛克B.卢梭C.康德D.赫尔巴特15.“自然教育”的提出者是()A.康德B.赫尔巴特C.洛克D.卢梭16.“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提出者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裴斯特洛齐D.梅伊曼17.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
叶澜《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及详解(当代儿童成长与教育改革)【圣才出品】
第3章当代儿童成长与教育改革1.以你所在学校或任教班级为例,分析学校或者班级学生的生存状态及其成长问题。
答:(1)生存状态的分析“生存状态”即是对个体与世界关系的状态描述。
分析学生的生存状态就是分析其是怎样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
可从学生的学习方面、人际交往关系、为人处世方面、生活习性,等多种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具体可分析学生会面临的机遇或挑战,生活中的存在矛盾或冲突等等。
例如分析初一学生的生存状态:初一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成绩较好;做事积极向上,主动性强,责任心强,但可能遇事不冷静,缺少理性;人际交往可能较广范,朋友较多;生活上可能会面临一些学习与娱乐的冲突,时间安排的冲突,情感方面的冲突等等;学生也会面临着学习上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存在着自我发展的各种机遇,等等。
(2)成长问题不同阶段的学生会面临着不同的成长问题,应该具体分析班级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方面、人际交往关系、为人处世方面、生活习性,等多种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例如初一学生的成长问题:初一学生可能会存在不能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问题;可能在人际关系中存在问题,不知怎样与人相处;在学习上可能存在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
2.以两个具体的案例说明你的学生观和你同事的学生观,分析不同学生观的差异,并作出你的评价。
答:(1)案例案例一:期中考试前学校突然宣布要举办一个广播体操比赛,很多班主任认为期中的学习成绩比学生活动重要,因此不支持自己的学生参加比赛。
我却非常支持我班的同学参加此比赛,当然我也提出了要求:“我们既然参加了就得取得好的成绩,并且只能课余时间练习,平时正常上课,不能影响期中考试成绩。
”同时,我也给学生们尽可能地提供了一些建议和帮助。
之后,我所带的班级不仅取得了体操比赛的第一名,而且在同年级期中考试中也排第一名。
案例二:我的一个同事,也是某班班主任,学生对他的管理过严感到不满,用书信向学校领导汇报,这个班主任查笔迹怀疑他们班的某学生,便立即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威胁学生退学。
叶澜《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及详解(教师的教育学之旅)【圣才出品】
第1章教师的教育学之旅1.教育学有哪些基本范畴?答: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是构成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主要范畴,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枢纽。
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以浓缩的形式体现了教育的内在规定,并能够以教育实践为中介推演出教育的主观逻辑范畴。
总体上看,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是从教育现象和教育存在中抽象得出的范畴,这些基本范畴包括教育与自我教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课程与教学。
以此基本范畴为基础,教育学的范畴体系是以“教育存在”范畴为开端,到“教育本质、属性”范畴,然后再到“教育观念”范畴。
(1)“教育存在”范畴是对教育后代和从原始教育形式开始的复杂教育现象进行抽象的基本范畴。
(2)“教育本质、属性”范畴是揭示教育的普遍属性、教育的各要素内在必然联系的范畴。
(3)在把握教育内在规定及其演变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并用以指导实践。
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结构属于观念论范畴。
2.西方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是什么?答:西方教育学的当代发展:(1)教育理论性质的争论发生在英、美两国教育学者中的关于教育理论的反思和由此带来的争论,所涉及的主要论题和论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学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②教育学是科学理论还是实践理论。
(2)元教育学和教育学元研究的兴起二者都是以学科本身的存在为前提,同时又都试图超乎其上,对其本身加以审视。
但二者也有不同。
(3)成人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成人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成人教育过程和技术的科学,即帮助成年人学习的艺术和科学,以及对以此为目的的关于成人教育的理论、过程和技术的研究。
(4)复数形式的“教育科学”复数形式的教育科学是从历史、社会、经济、技术和政治的角度论述教育事实和情境的一些学科的总称。
从根本上讲,由教育学或单数形式的教育科学变为复数形式的教育科学,是人们对教育学科性质的看法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反映。
总而言之,西方教育学的主要发展进程为:①17~18世纪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萌芽;②18世纪以至19世纪早期的教育学家为寻求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而殚精竭虑;③19世纪末出现了教育学多元化的发展态势;④20世纪初的教育学则进一步分化为不同的学科。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是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教育理论:是人类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实践的理性陈述。
教育改革: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变革现存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
观察法: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和其他技术等手段去感知和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指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法:指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研究步骤和方法。
文献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一种方法。
行动研究法: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二、单选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
A .自然形态的教育B. 自我教育C. 家庭教育D. 社会教育答案:A2 .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 .初等教育B. 普通中小学教育C. 中等教育D .一般教育现象答案:B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A .〈〈学记》B.《大学》C .《论语》D .《师说》答案:C4 .“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 .〈〈学记》B. «论语》C. 〈〈尚书》D .〈〈孟子》答案:A5 .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1、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2、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
而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藉此系统,人能将经验类化,使人类具有自觉的类意识,能自觉地维持类的发展,并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使人能为共同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3、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
动物一旦长成之后,就离开自己独立的生活,它的“教育”历程也告终结,而人的教育则绝不会止于生理的成熟。
二、大教育观的最终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
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处境,提高生活质量。
这种教育基于提高人的能力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
(终身教育:时间、空间、方式、性质)三、学校是怎样产生的?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不定期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3、文字的出现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四、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教育终身化2、教育社会化3、教育产业化4、教育民主化5、教育国际化6、教育现代化7、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方法、教育形式、教育的文化背景)现代教育的特点是:鲜明的生产性、大众化道路、内容科学化、班级授课五、你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教育中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人行为、言谈举止、处世方式、与学生态度是否公平)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包括器物)和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社会文化、风俗、乡土人情、教育目的、方法、手段)的东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动态联系:关系: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主体性、必须在受教育者的“学”中才能成立学的活动中,受教育者是主体,必须教育者的“教”与之相对应才能实现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教育者是主体,教育中介是客体。
教育中介都是教育者直接作用的对象,教育者是行为的发出者,总是教育者利用教育中介传达意识,教育者必须选择、认同、吸收这种中介,而后才能影响自己在施教活动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行为。
受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受教育者是教育行为和意识中介的直接承受者,是物质中介的直接受利者,但这并不意谓着受教育者是客体。
只有受教育乾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受教育者,发挥他对教育中介的主体作用,即发挥复合主体的作用,教育中介才起到教育中介的作用;根据自身的需要和价值观,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教育中介,促进自身的发展。
教育中介仍只充当客体,处于客体地位。
(二)、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赞诃夫凯洛夫高难度可接受性高速度循序渐进理论指导直观性学习全过程学习最终结果(结论)全体大多数发展附:教育学理论知识:未完待续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任务是什么?(一)教育学的理论建设1、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2、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3、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4、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二)、教育学的实践运用1、教育学要为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提供一些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方法。
2、教育学还必须为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
3、普通教育学还必须研究如何使教育理论迅速而有效地转化为实践运用的问题二、谈谈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1、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原因: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外部科学向教育学渗透;表现在各个教育学的分支也日益发展,教育学内部各子学科也相继出现;综合表现为将各种先进理论综合为一体,将理论指导和运用综合为一体,是当今教育学发展的重要趋势)2、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理论是指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科学主义主张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主张引进各种自然科学的观察、实验和测量手段,使教育学迈向科学化的轨道,采用归纳、实证、自下而上的方法;人文主义主张解释、体验和主观介入的方式,坚决反对照搬自然科学的方法,采用演绎、思辩、自上而下的方法)3、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利用现代知识体系的多学科进行多角度、多测面、多层次的研究;值得我们思考的新问题:首先是方法的适用性问题,其次是多元方法的互补性问题,最后是方法的协调性问题)三、怎样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来?1、类比方法(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归纳方法(由特殊到一般,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演绎方法(由一般到特殊,分为三段论、关系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2、比较方法(从同一**物间寻找其差异性,或从具有差异性的事物间寻找其同一性的思维方法)分类方法(通过比较建立集合的方法)3、分析方法(将被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加以考察,从而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综合方法(将已有的关于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研究对象整体性的认识)4、系统方法(把研究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的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5、自下而上的方法(指从一个先念的形而上的概念推演出一套教育学的逻辑体系,如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体系)自上而下的方法(强调从具体实证的经验现象出发,从对事物的归纳中概括出教育规律及其体系,如杜威的实用教育学)四、怎样运用个案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去研究教育问题?个案研究法:将一个具体单位作为案例,对它的若干现象、特征和过程作全面、深入和长时间的调查研究,摸清它的来龙去脉的研究方法调查法:研究者采用一定的手段获得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弄清事实,探求规律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在人工控制因子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自变量的变化和结果的一种方法。
P60(三)、教育与社会发展一、联系我国当前实际,说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经济对教育的作用1、经济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财力与物力)2、经济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3、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二)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从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通过教育,才能使潜在的生产力让人掌握,并应用到生产中去)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教育的主机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它同时也担负着发展科学、生产新的科学知识的任务,这在高校表现更为明显)二、联系我国当前实际,说明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一)政治对教育的作用1、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2、政治制约教育制度3、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二)教育的政治功能1、宣传思想,形成舆论2、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3、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三、联系我国当前实际,说明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文化对教育的作用1、社会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2、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3、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4、社会文化的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二)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文化的创造和更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说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2、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五、评“教育要发展,教育要先行”的观点教育先行,是指在一定社会物质生产发展条件下,为了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发展教育。
教育先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应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二是在教育活动中,要为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人才,兼顾经济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
1、它是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2、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仍需要经济发展提供要求评“教育产业化”的观点1、经营目的具有特殊性(以育人为已任,不以赢利为目的,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一致性)2、功能发挥具有特殊性(除了经济功能之外,表现更明显的是精神陶冶功能)3、投入和收益具有特殊性(投入渠道多方面,回报和投资补偿是多方面的)4、生产产品具有特殊性六、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论述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其主要任务。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个体身心发展身,指人的自然的、有机体的构成;心,指人的全部心理构成。
发展,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整体的积极变化过程。
2、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为了使教学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至少应该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水平,表现为儿童能独立解决智力任务;另一种是儿童可能完成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解决这些任务”。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
3、个体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有机体结构所具有的一切特质。
4、个体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特征。
5、环境因素是指个体生活于其中,能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与对象(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在方向上有正反之分6、关键期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某方面的能力,达到某种水平的可能性最大的时期。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个体自身的素质(先天素质与后天素质)、社会环境和个体活动。
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个体活动体系的三个层次: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三、如何理解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规定个体身心发展的方向,对个体的发展起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