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海世博会_德国馆展馆方案

合集下载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图及其详细介绍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图及其详细介绍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图及其详细介绍首先是永久保存的“一轴四馆”:世博轴,中国国家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以及主题馆。

中国国家馆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图为正南方向效果图。

世博轴世博轴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入口和主轴线,地下地上各两层,为半敞开式建筑。

世博轴是世博会一轴四馆五大永久建筑之一,是一个由商业服务、餐饮、娱乐、会展服务等多功能组成的大型商业、交通综合体。

其位于浦东世博园区中心地带,全长约1000米,宽约110米,已于2006年12月28日开工,计划2009年底竣工。

世博会期间,世博轴是世博园区空间景观和人流交通的主轴线;世博会后,将成为上海第三个市级中心的都市空间景观和城市交通主轴,提供市民活动,商业服务,交通换乘的空间。

世博轴在+10.0米平台上有大型张拉膜结构顶盖和轻型钢结构阳光谷。

磁悬浮世博车站调整至南环路南侧世博轴上,磁悬浮在经过世博轴+10.0米平台上方设置车站。

在世博轴两侧的站台层下方设置站厅层,与世博轴+10.0平台相连,通过世博轴-6.0米层与轨道7号线、8号线换乘。

磁悬浮车站从世博轴玻璃顶盖下方经过。

世博轴玻璃顶盖与车站顶盖连为一体。

主题馆作为上海世博会的永久性场馆之一,主题馆在世博会期间将承担演绎、展示主题的重任,着重反映当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长的背景下,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揭示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的关键所在。

世博会后,主题馆将转为标准展览场馆,可举办各类专业展会,与周边世博中心、中国馆、星级酒店、世博轴和演艺中心共同打造以展览、会议、活动和住宿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互动设计带来的美好体验——2010上海世博会德国国家馆

互动设计带来的美好体验——2010上海世博会德国国家馆

步 入 德 国 国家 馆 外 部 的户 外 部 分 ,有 很 多 立 体 的 照 片 出 现 在 观 者 面前 , 们 展 示着 德 国 的城 市 结 构 , 原 一 个 原 汁 原 它 还 味 的德 国 。 续 向前 , 形 自然 风 景 区 内设 置 了一 个 个 展 示 小 继 坡 窗 口 .它 们 利 用各 种 材 质 的小 模 型 组 合 在 一 起 展 示 德 国 的工 业 与 航 海 体 育 等 等 。 渐 地 , 伏 有 致 的 长 廊周 围竖 立 着 来 自 渐 起 德 国各 州 的巨 幅 明 信 片 。 是 德 国的 风 景名 胜 。 满 当观 者 看 到这 样 的场 面 便 十 分 愿 意在 此驻 足 。这 个 简 简 单 单 的设 计 调 节 了 整 个 乏 味 氛 围 . 整 个 活 跃 了起 来 。 些 与 人互 动 的展 品都 设 是 这 有几 个 不 同 的高 度 , 不 同高 度 人 特 意设 计 的 高度 。 为
德 国 国 家 馆 的 主题 是 “ 谐 都 市 ” 场 馆 外 部 的 自然 景 区 和 , 与 四个 不 规 则 几 何 体 构 成 的 主 体一 同组 成 了一 件 巨大 的 “ 立 体 构 成作 品 ” — 德 国 国家 馆 。 国 国 家馆 以一 些 典 型 的都 市 — 德 生 活 空 间 和设 施 展 示 德 国的 城 市 生 活 。 观 所 有 的场 馆 , 国 纵 德 馆 在 互 动设 计 上 是 做 得 最 多 且 最好 的 馆 ,给 我 留 下 了 非 常 深 刻 的 印象 。 馆 主 体 支架 外 包 裹 着 有 空 洞 建 筑 膜 , 于 新 鲜 空 场 便 气的流动 。 同时 也 说 明 它 的卸 载 将 非 常 的方 便 , 于 资 源 的 回 利 收 与 再利 用 , 分 体 现 了德 国 国家 馆 “ 充 和谐 都 市 ” 主题 。 的

2010年世博会展馆介绍(德国馆)

2010年世博会展馆介绍(德国馆)
活。
必知 搬来一座“海港新城” 观众每二十人一组被请入展厅,穿过一个暗 室,登上电动滚梯,之后穿行于一条隧道。顿时, “火车、汽车、公共汽车”交替出现,广播报站 声,鸟儿啾啾鸣啭,水上荡舟的孩子们欢乐的笑 声不绝于耳……当然,这只是一个用多媒体创意 制作的美妙世界,指示着“你已进入德国城市”。 豁然开朗,隧道末端出现了一个湛蓝色的海底世 界——伴着水声、泛着气泡,水光倒映四射。人 们好似跃出水面一般,眼前忽然呈现出一幅动人 的、指向未来的画卷:灿烂阳光下的汉堡海港, 蓝天白云,海鸥翱翔,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现代 建筑群。每一个来到德国馆海港新城”的人都仿 佛亲身到了德国汉堡,体验海港新城独特的韵味。
激情携手 相约世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建筑外观 展馆由自然景区和展馆主体组成,
外墙包裹透明的银色发光建筑膜,主 体由四个头重脚轻、变形剧烈、连成 整体却轻盈稳固的不规则几何体构成, 阐释了“和谐城市”的主题。
两位虚拟解说员做导游 德国馆由两大部分组成,包括底层的自然景区和上层的展馆主体。 观众穿 过由法国、波兰、瑞士、德国四馆围成的世博园小广场,便可进入德国馆展区,从底层的自然景区开 始“和谐都市”之旅。 这个自然景区为开放式设计,也是前往展厅入口的等候区。整个区域被一分为 二,呈现出起伏的坡状,将德国的田园风景和城区空间多姿多彩地融合于其间,如同一个充满活力的 田园城市。 德国馆将有两位虚拟解说员——“德国小伙子”严思和“中国女学生”燕燕,他们将一起 带领参观者,从展馆底部的田园进入都市中心,经过一些典型的德国城市建筑和广场,展现德国的生
展示内容 “动力之源”展厅顶端悬挂着巨大的、表面浮动着
多种图像和色彩的金属感应球。进入大厅的参观者将被 分为两组一起呼喊。金属球将移向呼声更大更整齐的那 组,并变化其球面的图案和色彩。金属球静止后其表面 会呈现地球、地球孕育种子、种子又变成花的生命诞生 的过程。

2010上海世博会各场馆设计

2010上海世博会各场馆设计

2010上海世博会各场馆设计 [图片]随着秒针滴答滴答地摆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5月1日世博会将正式开幕,在此期间,各与会场馆的收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日前,《波士顿邮报》选出一组上海世博会接近完工的建筑工地的最新照片,让我们对比各场馆的设计效果图,一起看看它们的完成情况。

上海世博会工地,从世博会大道看到的中国馆(右)。

上海世博会工地,两人个走在中国馆顶上的观光通道。

中国馆效果图中国馆设计图主题:“东方之冠”,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造型亮点:造型围绕“里弄”、“老虎窗”的构思,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屋顶模仿石窟门“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做到形神兼备。

充满中国元素,同时满足功能需求。

设计理念: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地区馆水平展开,二者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上海世博会工地,建筑工人在清理利用太阳能的建筑“阳光谷”外部。

上海世博会工地,“阳光谷”和中国馆在接受灯光测试。

世博轴阳光谷效果图世博轴是由地上二层和地下二层组成的立体交通枢纽,作为上海世博会的主入口,将在世博会期间承担园区内23%的人流。

其最独特之处在于,在世界上首次采用阳光谷结构,使自然光可以透过璃阳光谷玻倾泻而入,从而满足部分地下空间的采光和通风需求,提升地下空间舒适感的同时节约大量能源。

上海世博会工地,在英国馆“种子圣殿”工作的几名工人。

在英国的“种子圣殿”内,能看到裹在用作建筑表面的亚克力杆顶端的种子。

上海世博会英国国家馆效果图主题:“传承经典,铸就未来”造型亮点:“种子圣殿” ,建筑外部向各个方向伸展大量的触须,触须顶端带有细小彩色光源,可以组合成多种图案和颜色,使展馆表面形成各种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

设计理念:参观者在进入“圣殿”之后会发现6万根亚克力杆每一根里都含有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种子,它展示了英国在全球自然资源保护上所起的领先作用,同时也向公众展示了生物多样性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所能给我们带来的创意和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设计介绍 (附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设计介绍  (附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设计介绍(图)中国馆:四根巨柱撑起东方之冠主题:“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造型亮点:充满中国元素,同时满足功能需求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和谐之塔:“螺旋摩天轮”由黄浦江畔具有110年历史的南市发电厂烟囱改造而成,具有观光功能,火电厂主厂房改造为世博会主题馆之一的未来探索馆。

塔高201米,将完整保留烟囱原貌,用25个太空舱沿螺旋轨道进行人员运输,每节太空舱载客6人,预计每小时载客总量可达650人以上。

“世博和谐塔”在夜幕中宛如一支含苞待放的白玉兰,而白玉兰正是上海市花;缓缓升降的太空舱,犹如半空中的点点星光,显示出上海的城市活力。

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无柱展示空间”永久性主题场馆,地上建筑面积为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4万平方米。

造型围绕“里弄”、“老虎窗”的构思,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屋顶模仿石窟门“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做到形神兼备。

三大亮点:双向大跨度亚洲最大、大跨度双弦张拉桁架国内最大;单体太阳能屋面国内最大;生态绿墙世界最大。

世博会期间,主题馆将着重反映当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长背景下的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揭示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

世博会后,主题馆将转变为标准展览场馆,与周边中国馆、星级酒店、世博中心、世博轴和演艺中心共同打造以展览、会议、活动和住宿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上海世博会加拿大国家馆2008年1月22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拿大馆设计方案正式揭晓。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轴室内及景观概念设计方案4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轴室内及景观概念设计方案4
Um die unterschiedlichen Konstruktionen und alle Installationen für den Besucher unsichtbar zu machen, wird im gesamten Gebäude eine Unterdecke eingeführt.
Metallstreifen Überdeckte Wasserrinne 铁条 被盖住的水沟
Pflanzstreifen 绿化带
Rot marmorierte Oberfläche 红色的大理石表面
Holz 木头
水 Water 木 Wood 金 Metal
火 Fire
土 Earth
金木水火土 Earth + Metal Water + Wood + Fire
Um das Thema des Sun Valley aufzunehmen werden in der Pflasterfläche Bereiche mit zum Sun Valley passenden Materialien vorgesehen. SV 4 阳光谷4 SV 5 阳光谷5
Zonierung der Beläge in der Filterzone mittels Belagsstreifen 用条形的铺地来定义区域的分割
Konzept Bodenbelag Level +4.50m 铺地设计方案 一层
5 Seitenzone mit Funktions- und Shopbereichen:
2 Boulevard: Belagformat 100x100 cm 林荫大道:材料规格 100x100 厘米
8 Durchgehender Flächenbelag: Belagformat 50x50 cm 连续的地:材料规格 50x50 厘米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风采(组图)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风采(组图)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风采(组图)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风采(组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设计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阿联酋国家馆设计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韩国国家馆设计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界气象馆设计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设计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色列国家馆设计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荷兰国家馆设计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挪威国家馆设计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芬兰国家馆设计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设计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新西兰国家馆设计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爱尔兰国家馆设计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国家馆设计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法国国家馆设计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西班牙国家馆设计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卢森堡国家馆设计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意大利国家馆设计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拿大国家馆设计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国家馆设计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澳大利亚国家馆设计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新加坡国家馆设计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尼泊尔国家馆设计效果图。

德国馆设计方案压缩

德国馆设计方案压缩

德国 GERMANY
发明档案馆
人文花园
未来规划室
公园
艺术工作室 创新工厂
德国馆展示内容布局
风景区
市郊
海港新城 动感隧道
德国 GERMANY
德国馆展示内容布局
漫步德国馆,进入一个个设计布置各异的城市空间,宛 若身处一座真实的城市,感觉自己融入其中,就是其中的一 部分,就如同在德国旅游一样。
德国 GERMANY
动力之源大厅
德国 GERMANY
在有趣而震撼的互动中,使观众领悟到“人心齐,泰山移”的道 理,只有众志成城,才能实现“和谐都市”的目标 。
海 港 新 城
德国 GERMANY
这是“未来规划室”,崭新大厅的地面和墙上布满巨幅设计图、建筑模 型、设计草图和城区规划图,一切都处于动态,仿佛在告诉大家,要关注创 新和持久的城市发展。
人文化园
德国 GERMANY
人文化园
德国 GERMANY
人文化园
德国 GERMANY
德国 GERMANY
德国 GERMANY
公 园
公园
德国 GERMANY
德国 GERMANY
公园
德国 GERMANY
艺 术 工 作 室
德国 GERMANY
艺 术 工 作 室
德国 GERMANY
艺术工作室
德国 GERMANY
艺 术 工 作 室
德国 GERMANY 艺 术 工 作 室
德国 GERMANY
艺 术 工 作 室
德国 GERMANY
比 邻
比 邻 法 国 馆
——
德国 GERMANY
建 设 装 展 进 行 中
德国 GERMANY
展馆外壁使用的银色薄膜 为灵活、轻便、高反射率的光 透材料,白天可减少紫外线照 射,夜间可用作灯蓬。

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设计专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设计专题

【关注】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设计专题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核心思想:城市是人创造的,它不断地演进演化和成长为一个有机系统。

人是这个有机系统中最具活力和最富有创新能力的细胞。

人的生活与城市的形态和发展密切互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有机系统与地球大生物圈和资源体系之间相互作用也日益加深和扩大。

人、城市和地球三个有机系统环环相扣,这种关系贯穿了城市发展的历程,三者也将日益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主要目标: 1、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2、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3、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4、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理解中国馆效果图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图为正南方向效果图。

英国馆主题和方案主题:“让自然走进城市”设计团队:“Heatherwick”造型亮点:“会发光的盒子”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英国馆面积达6000平方米,设计非常独特,6万只有机玻璃材质的“触须”分布在整个建筑外墙的表面,体现了英国人的创意和创新精神,并将为游客提供一个难忘的世博体验。

一年后,这两棵银杏树也将成为上海世博会英国馆公园景观的一部分。

澳大利亚联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澳大利亚馆主题和方案2008年7月3日,澳大利亚签署上海世博会参展合同。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介绍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介绍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介绍中国国家馆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中国贵州馆贵州馆平均高度为7.2米,极端高度达8.5米,展示主题为“醉?美贵州,避暑天堂”。

在600平方米的展示面积中,将贵州的自然山水和多元民俗文化巧妙结合,抽取风雨桥、鼓楼、苗寨、银饰和山水瀑布极具贵州特色的视觉元素,高度凝炼贵州人文自然风貌以及“醉?美”和“避暑”的特色。

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民俗特色,力求使绝大多数不了解贵州或从未踏足过贵州的参观者,也能在第一时间内对贵州馆留下深刻的印象。

贵州馆平均高度为7.2米,极端高度达8.5米,展示主题为“醉?美贵州,避暑天堂”。

在600平方米的展示面积中,将贵州的自然山水和多元民俗文化巧妙结合,抽取风雨桥、鼓楼、苗寨、银饰和山水瀑布极具贵州特色的视觉元素,高度凝炼贵州人文自然风貌以及“醉?美”和“避暑”的特色。

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民俗特色,力求使绝大多数不了解贵州或从未踏足过贵州的参观者,也能在第一时间内对贵州馆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国青海馆青海馆的设计将围绕“水”的主题,以长江、黄河、澜沧江为引子,通过多媒体、互动游戏等形式,讲述三江之源是生命的源头、文明的源头、城市的源头,体现了江河赋予人们的“养育之恩”。

同时亮相的青海馆吉祥物“三原”以水滴为原型,憨态可掬的拟人化形象,不仅与“四海之宝”海宝相呼应,同时体现了“三江之源”的主题。

中国香港馆香港馆占地约600平方米,由本地两位年轻设计师设计。

该馆分为3层,馆名为“无限空间”,意念来自香港城市发展的不同层次。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设计理念大赏(二)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设计理念大赏(二)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设计理念大赏(二)“创新,是世博会的灵魂”,每一届世博会都为世界呈现着创新的精彩。

2010年的世博会,将给世人呈现怎样的惊喜?创意世博,不仅体现在新建筑、新技术的硬件创新,更渗透在世博会软件建设的每一个“细胞”之中。

从创意的角度出发,用设计的目光去看,从巴黎铁塔完美耸立,到2010“中国红”的舞动飘扬,世博会即是世界物质文明的集聚,更是全世界设计师实现梦想的乌托邦,是艺术的思想与理念的终极碰撞,在中国,在上海,在2010,冲撞出感官饕餮、视觉盛宴。

中国的创意发动机,正期待着世博会的润滑油......这是一场建筑设计奇迹的巡礼,在这里我们将看到世界性建筑设计理念的汇集。

上海世博会意大利国家馆参观者行走其间,仿佛置身于集上海石库门弄堂与意大利广场为一体的城区。

意大利馆设计方案灵感来源于游戏棒该建筑由20个功能模块组合而成,代表着意大利20个大区,犹如一座微型的意大利城市。

意大利国家馆由20个功能模块组合而成,代表着意大利20个大区,犹如一座微型的意大利城市。

意大利国家馆效果图(夜景)从外观看,整个意大利国家馆如同分裂的马赛克,体现了不同地区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关系。

2008年4月30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意大利馆设计方案正式揭晓。

主题:“理想之城,人之城”建筑师:Giampaolo Imbrighi造型亮点:功能模块,方便重组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上海的弄堂游戏中,有一种“游戏棒”,它们被随意撒出,会形成不同的组合。

设计师从这个游戏中受到启发,用20个可任意组合的功能模块组合出了取名为“人之馆”的意大利国家馆。

20个功能模块代表了意大利20个大区,形状就像游戏棒一样可以随意变幻。

从外观看,整个意大利国家馆如同分裂的马赛克,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处。

散布在展馆内部的水和自然光,共同营造出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

原本在意大利传统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元素,在“人之城”内被重新展示,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回忆。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介绍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介绍

世博会场馆介绍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 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英国国家馆
主题:“让自然走进城市” 造型亮点:“会发光的盒子”
英国馆最大的亮点,就是向各个方向伸展的大量触须, 这些顶端带有细小彩色光源的触须覆盖在建筑外部,随着 微风的轻轻吹拂,可以在展馆表面形成可变幻的光泽和色 彩、组成各种图案。
德国馆最大的亮点是一个名为“动力之源”的展厅。 在那里,参观者们可以与展厅内的巨大金属球进行互动, 金属球会随着人群的动作及呼声做出各种回应。
5
法国馆主题:“感性城市” 造型亮点:脱离地面的漂浮形式
18:14
6
荷兰选择了“快乐街”为荷兰国家馆的主题 展示荷兰在空间、能源和水利方面的创新。
“快乐街”其实是一个理想化的城市。它还把生活区、 工作区和工业区进行了划分,体现了现代城市生活 的合理规划。 18:14
7
芬兰国家馆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冰壶”。它所呈现 的,是一个微型的芬兰及其整个社会的风貌。 展馆的设计灵感来自芬兰的海岛礁石、碧波倒影、 天空剪影,甚至还有芬兰原始森林的树木所散发的独特 清香。这些自然的元素在设计师的雕琢后,使“冰壶” 成为一处宁静的港湾。
18:14
瑞典馆展现城市与乡村的互动,采用传统的城市建筑, 并突出展示木材在现代建筑领域的运用。——森林资源丰富
18:14
通过建筑形式的演变来展现城市的发展与扩张。同时突出 尼泊尔在环保、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筑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27
展现巴基斯坦文化、传统、现代和历史等多方面的融合
18:14
28
泰国馆
18:14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29
沙特阿拉伯国家馆——反映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什么?

2010上海世博会各国国家馆方案图片及简介介绍

2010上海世博会各国国家馆方案图片及简介介绍

上海世博各家片及介2010会国国馆图简德国国家馆(08.05.22)“和谐都市”德国国家馆效果图2008年05月22日世博网5月22日消息:2008年5月22日,德国与上海世博会组织者正式签署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合同,并宣布将以独立展馆的形式参展上海世博会,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呈现一座“和谐都市”。

德国政府于2006年6月13日正式确认参展,是第一批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国家之一。

>>德国国家简介德国国家馆展厅方位图德国国家馆效果图德国国家馆抛面图德国国家馆的“海港新貌”展厅,这里以改建汉堡港区为例,介绍了在保留旧有建筑的基础上,注入现代的建筑元素,赋予城区一种崭新的风貌和生活质量。

“发明档案馆”展示的是德国的设计产品,以及“德国制造”的、显示未来发展趋向的新发明,并且使都市生活显得更美好。

参观者即可观赏也可以探究这些展品。

“动力之源”厅是展馆的磁场,它生成的能量维系着都市的生命力。

最多可以有750名参观者进入展馆,分布在环绕着展厅中心的螺旋状回廊上,观看金属球。

直径达3米、重量是1000公斤的金属球从大厅顶部悬垂直下,表面上装有3万根发光二极管。

这里将有一个5分钟的节目。

在这五分钟之内,球面上将显现不同的图像、各种色彩和图形。

它将成为德国回应2010年世博会倡议的象征。

要想使金属球做出回应,参观者必须积极行动起来。

金属球上的“hello”字样金属球上显现的足球未来规划室的地面和墙上都布满了巨幅设计图、建筑模型、设计草图和城市交通规划图。

在展厅末端能够看到未来的设计:一种都市共同生活的新形式,一种人类未来如何共同生活的设想——不论年龄和社会地位的差异,不论国籍。

意大利国家馆(08.04.30)“人之城”意大利国家馆效果图2008年04月30日世博网4月30日消息:4月30日,意大利国家馆展馆方案揭晓。

意大利政府将在世博园区滨江地带建设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的自建馆。

意方表示,意大利馆设计方案通过层层遴选,从65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暂名为“人之城”。

2010上海世博会展馆设计汇集

2010上海世博会展馆设计汇集

6
日本国家馆
展馆名称:日本国家馆(紫蚕馆) 展馆位置:上海世博园A片区 展馆主题:心之和、技之和 造型亮点:半圆型的大穹顶,宛如一座“太空堡垒” 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日本以“心之和、技之和”为主题,在世博园区内建设一座高约24米,面 积达6000平方米、融合日本传统特色与现代风格的国家展馆。该展馆将继承 2005年爱知世博会“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日本和可持 续发展的21世纪新型的城市生活的形态。
15
天津馆
场馆主题:激情魅力滨海,生态和谐新区 活动周:5月9日-13日 展馆位置:A片区 展馆的建筑外形以天津典型的小洋楼造型为设计元素,以天津利顺 德酒店为外观原型,体现了天津中西文化交融和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特点。馆内 分为“序厅”、“主题演绎厅”、“生态环保厅”、“高科技厅”、“尾厅” 等五部分,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通过高铁车厢中动感电影的设计和阵列小球 的表演给人以全新感受,展现了当代天津的高速发展和滨海新区对生态和谐发 展的积极探索。馆内还展示天津民俗等极富特色的地方文化。
西藏馆 场馆主题:天上西藏 展馆位置:A片区 活动周:9月1日—5日 西藏馆外立面是一幅高7米、长63米的三面整体的拉萨城市画卷,画卷中的城 市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被连绵雪山湿地所环抱,平静的拉萨河碧波荡漾,雄伟的 布达拉宫金碧辉煌,充分展现了西藏城市化发展的勃勃生机与无限魅力。
21
湖北馆
场馆主题:江湖连通,城市公园 活动周:7月18日-22日 展馆位置:A片区 湖北馆的设计落在一个“水”字上。其外形从高处俯看就是一个篆书的水 字,而且展馆前厅地图被创意化地设计成水面状,“水里”还有无数的鱼儿在游 来游去。在湖北馆内部高处看去,一幅巨大的“城市象棋大地图”展现在人们眼 前,长江蜿蜒,湖泊纵横,正是呼应了湖北馆的主题“江湖连通,城市公园”。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介绍——完整版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介绍——完整版

感叹一下惊人的建筑艺术,完整版的场馆介绍中国馆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冰岛冰岛馆体现冰岛在工业和旅游业方面进行的可再生能源利用。

参观者自展馆入口处就能感受冰岛的气息。

主题:纯能源-健康生活造型亮点:以冰的图案作外墙装饰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土耳其主题:安纳托利亚:文明的摇篮设计灵感:世界上最古老的村落之一Catalhoyuk造型亮点:梦想迷宫的盒子展馆类型:租赁馆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馆主题:生命无价,人道无界造型:入口造型被创意成一个帐篷特色:由“入口等候区”、“黑色记忆”(时空长廊)、“人道之光”(环幕剧场)、“行动你我”(互动区域),以及“出口”五个区域组成位置:世博园区B02-Z01馆日:2010年5月8日印度尼西亚翠竹掩映,层叠的竹竿不仅仅只是装饰,更组成了建筑的外墙、房顶;17米高的瀑布飞倾,奔腾的水柱从建筑的中心泻下,犹如珠帘散落,绚美非凡……自然元素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将构成上海世博会印度尼西亚馆的整体布局。

主题: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多样化城市造型亮点:印尼馆顶部将有数根竹子穿墙而出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巴西巴西馆的主题为“动感都市活力巴西”,将向参观者展现巴西的城市生活和文化多样性、大都市的活力、蓬勃发展的经济以及巴西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诸多成就,分享巴西领先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以及在建立新型包容性城市模型方面的经验。

巴西馆的外观将呈现和“鸟巢”相似的网状结构,材料为环保型可回收木材,展馆内将包括城市风光、“动感都市活力巴西”和幸福巴西等几大展厅以及一系列主题走廊,通过液晶显示器等视听手段和各种艺术、文化旅游节目以及研讨、商贸等活动展现充满动感的城市生活脉动和包容性,介绍巴西在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交通等方面的成就。

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的设计理念分享

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的设计理念分享

03
各国展馆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一:中国馆的设计理念与实现
总结词
融合传统与现代,展现国家形象
详细描述
中国馆的设计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灵感,结合现代建筑技术,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外观采用大面积红色和 斗拱造型,展现出中国文化的厚重底蕴和现代国家的精神风貌。内部展示了中国在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最 新成果,让参观者深刻感受到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互动与体验
未来展馆设计将更加注 重观众的参与和体验, 通过互动展示项目和技 术,让观众更加深入地 了解展示内容,提高展
览效果。
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未来展馆设计将继续关 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采用更加先进的绿色建 筑材料、节能技术和可 再生能源,降低展馆对
环境的影响。
多元化与包容性
未来展馆设计将更加注 重多元化和包容性,尊 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 化差异,为各国和地区 提供展示自身特色的机
文化元素
传统文化
各国展馆充分展示了本国的传统文化 元素,如中国的京剧脸谱、法国的埃 菲尔铁塔等,使参观者能够深入了解 各国文化底蕴。
现代文化
文化交流
通过展馆设计,各国之间进行了文化 交流与碰撞,促进了不同文化的相互 了解与融合。
各国展馆也融入了现代文化元素,如 高科技展示、现代艺术等,展现了各 国文化的时代特征。
04
各国展馆设计的启示与展 望
启示:如何将设计理念融入展馆建设
创新性设计
文化传承
各国展馆在设计中注重创新,运用独特的 建筑造型、材料和工艺,展现其独特的设 计理念。
展馆设计充分融入了各国文化元素,通过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展示了各国历史、文 化和特色。
可持续性
人性化设计
展馆设计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采用绿色 建筑材料、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以实 现低碳、循环的展览方式。

上海世博会策划方案

上海世博会策划方案

Japan
日本馆的弧形穹顶造型犹如蚕茧
韩国馆 上海世博会
Poland
波兰国家馆
Latvia
拉脱维亚馆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
上海世博會盧森堡館
上海世博会马来西亚馆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马耳他馆
上海世博會盧森堡館
墨西哥馆
墨西哥展馆的三层展厅全都藏在地下,是本届世博会中唯一一个主体位于
美国馆
England
世博会英国馆
England
俄罗斯馆
France
法国国家馆
Africa
非洲联合馆
上海世博会奥地利馆
上海世博会澳大利亚国家馆
Belgium
比利时馆
上海世博会巴西馆
Canada
加拿大馆
2010年世博会加拿大馆
Canada
加拿大馆
2010年世博会加拿大馆
智利 上海世博會
地下的建筑。天上的风筝和地下宝藏般的展品,让墨西哥馆的创意独一无二。
上海世博会尼泊尔国家馆
尼泊尔 上海世博会
国家馆
新西兰(New Zealand)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新西兰馆
上海世博会挪威馆
阿曼苏丹国(The Sultanate of Oman)
阿曼馆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
Pakistan
上海世博会伦敦 “零碳馆”
The End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每一次的加油,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 了下一 次更好 的自己 。21.1.1 221.1.1 2Tuesday, January 12, 2021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1 7:41:20 17:41:2 017:41 1/12/20 21 5:41:20 PM

上海世博会 关于德国馆的设计分析

上海世博会 关于德国馆的设计分析

上海世博会考察报告——德国馆与意大利馆的展示主题与视觉表现2010年6月6日我们抵达到了上海开始了我为期四天的世博会考察。

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宝贵的考察机会,短短的四天时间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开阔了眼界,也对我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四天的时间我参观了30多个展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德国馆与意大利馆,两个展馆里细腻的设计语言深深震撼了我。

下面我将详细陈述我在这两个展馆里的体验过程。

“和谐都市”德国馆6月8日早上9:30,我到达了德国馆门前,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的上海世博会德国馆,位于世博园区C片区,它坐落在卢浦大桥附近的黄浦江南岸,与瑞士、法国和波兰馆相邻。

展馆建筑的多角体造型是负荷力、承载力、托靠力以及支承力巧妙互用的象征。

各部分建筑体间的共同作用构成了和谐都市展馆整体稳固的平衡状态。

德国馆外形美妙之处在于,4个主体建筑每个单独来看都不是四平八稳,似乎不太和谐,但镶嵌在一起就显得非常和谐。

名为‘和谐都市’的德国馆,为21世纪都市生活的创新与传统、共性与个性、工作与休闲,以及全球化与民族性提出了一个新的时代命题,而这又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丝丝入扣。

”很多人慕名而来参观,所以在馆外排队时间较长,大约三个小时后我才到达了展馆入口。

站在展馆外侧发现德国馆由两大部分组成,包括底层的自然景区和上层的展馆主体。

本次世博会德国馆的中心主题是:在创新与传统、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全球化与民族化之间寻求平衡。

这一主题也表现在展馆建筑的内在设计上,与通常的建筑物不同,德国馆的内部结构是一个有着三维空间、可穿行其间和观赏的大型雕塑体。

它没有内部与外部空间的定义,更确切地说,德国馆前的广场以及紧接展馆的外景区流畅地融入了展馆建筑本身。

4个主题展区分布在4个主体建筑内,而展区之间由长廊过渡,参观者或步行、或乘滚动电梯及自动人行道,一路穿行众多不同的展厅。

细腻的布局,使人很流畅地行走在各个展区之间,衔接的巧妙也凸显出德国人严谨的设计理念。

世博会德国国家馆建筑设计

世博会德国国家馆建筑设计

德国国家馆主题:“和谐城市”造型亮点:展馆四面呈开放状,其建筑设计给人轻盈、飘逸的感觉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德国国家馆的“海港新貌”展厅,那个地址以改建汉堡港区为例,介绍了在保留旧有建筑的基础上,注入现代的建筑元素,给予城区一种崭新的风貌和生活质量。

“发明档案馆”展现的是德国的设计产品,和“德国制造”的、显示以后进展趋向的新发明,而且使都市生活显得更美好。

参观者即可观赏也能够探讨这些展品。

“严思”和“燕燕”是德国馆精心安排的两个虚拟展馆讲解员,将陪同参观者穿行于各个展馆。

参观者被分成小组后,穿过一间暗室,进入尽是典型的德国都市画面、充溢着都市噪音的展厅“动感隧道”。

走到止境时,眼前显现的是水下世界。

那里有一部电梯将参观者送往水上世界。

现在,参观者已进入“海港新貌”展厅。

那个地址以改建汉堡港区为例,介绍了在保留旧有建筑的基础上,注入现代的建筑元素,给予城区一种崭新的风貌和生活质量。

德国展馆的方案还注重采纳灯光、色彩和声响的交替变幻成效。

如“人文花园”是在一个以强烈红光照明的通道里,设计了一个人们在都市内休养、在小花园或后院烤肉的场景。

“发明档案馆”和“创新工厂”那么展现了德国的设计产品,和“德国制造”的、显示以后进展趋向的新发明,而且使都市生活显得更美好。

参观者即可观赏也能够探讨这些展品。

通过“材料之园”展厅,参观者能够动手触摸那些来自德国的新型材料,以便人们从真正意义上“领会”那是什么东西。

“动力之源”厅是展馆的磁场,它生成的能量维系着都市的生命力。

最多能够有750名参观者进入展馆,散布在围绕着展厅中心的螺旋状回廊上,观看金属球。

经典之作“动力之源”邀您互动德国馆要紧展区是由三个被底座支撑起来而呈悬浮状建筑体和一个锥体形状建筑物组成。

那个锥体形状建筑物将是一个专门舞台,上演德国展馆最出色的一项娱乐活动——“动力之源”。

“动力之源”厅是展馆的磁场,它生成的能量维系着都市的生命力。

最多能够有750名参观者进入展馆,散布在围绕着展厅中心的螺旋状回廊上,观看金属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馆前的小广场©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 《和谐都市》方案主题思想在上海的德国馆内,联邦德国将以一个多面的、富有创意的民族形象,以追求创新、面向未来的国家风貌出现,同时它也非常珍视保护文化根基和维护传统文化。

未来城市的特色应当既和谐且又各具千秋,避免千篇一律是至关重要的。

正因为德国城市是多姿多彩与各具特色的汇聚,才构成了它独有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力。

因此,一定要保持城市发展的多样化,同时也不可放弃技术的发展与革新。

联邦德国要实现德国城市风貌的这种独特性与个性化,而且要持久地、令人信服地保持它。

响应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德国带给世博会的主题是:和谐都市—一座在更新与保留、创新与传统、城市化与自然化、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工作与休闲、全球化与民族化之间争取平衡、求得和谐的城市。

这一主题思想在德国馆里随处可见。

“和谐”与“都市”这两个词的组合,恰好紧扣着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德国馆的建筑设计城区生活领域自然景区和谐都市和谐都市的主题构思也在其建筑设计中得到了体现。

一座理想城市的标志是多样化与密集化均衡的融合。

一座城市又是各个不同时代的历史积淀,它蕴含着许许多多的不同生活区间,每个社区都对其周围环境以及生存于其间的人有着一定的影响,并由此形成了它们各自特有的氛围。

工业变革后,经济发展的趋向从生产转向了服务。

这使得很多城市中的大片工业领地回归于公众的手中,它们被改建为美丽的公园或者居民住宅区。

这使得自然空间和自然景园得以重新进驻城区。

历史上曾使得城区与田园风景区两极分化的发展,在现代欧洲城市建筑中重又被市民所关注,两者并举,而且渐渐地交融为市容的一体。

要追寻持久地和有效地利用能源的生活方案。

这种意识的觉醒,引发了注重使自然的空间合流于城区建设,并在建筑设计方案中已得到了体现。

德国馆的建筑被设计得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有机体,一座可漫步其间的、三维空间体的雕塑。

它将德国城市生活或者田园风景的多姿多彩再现其间。

设计方案草图©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西北角视图©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 德国馆位置德国馆的场地位于上海浦东区卢浦桥南,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

直接与法国、波兰和瑞士相邻。

这四国的展馆环绕着一个世博园区内的小广场,广场可供参展方举办户外活动使用。

德国馆建筑的四大面各有不同的功用:南面是服务区和技术室的基础设施,一条专用道从外部直通馆内。

北面是德国馆的正门,迎接着参观者的到访。

从北面展馆前的世博园小广场可进入德国馆的餐厅、展厅和纪念品店,或者直达举办各类活动的场所。

展馆位置图©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德国馆的建筑结构展馆设计由两大部分组成:自然景区和展馆主体。

起落有致的外景区以及用于举办各类活动的场区从底层向上延伸至展馆三楼。

展馆的四部分建筑主体好像是悬浮于其上。

它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屋顶,既可遮阳又可避雨,使参观者能够悠然地漫步于底层的景园。

在展馆建筑体与外部景区之间,里与外、光与影、疏与密相互交融,形成一种美妙的唱和。

起落有致的坡形景区德国馆的咨询处、纪念品店、餐厅、服务区以及办公室等机构和设施都被安置于可行往其间、呈坡状的自然景区。

它们的分布在整体上构成了一个丁字形。

丁字头的两端与馆外街道相衔接。

整个服务区都设置在展馆的背面。

以丁字形的纵轴为界,底层领域被一分为二。

一部分属于自然景区,另一部分属于城区空间。

这里有一个舞台以及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的场地,可用于举办临时小型展会、或者其它活动。

纪念品店和德国餐厅也在这里。

起伏有致的坡形景区©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底层轮廓图©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参观者游历和谐都市之旅从展馆底层起落有致的自然景园开始。

前往展厅入口的路也是等候区。

这一路整个就像走迷宫一样,要穿过不同的空间、隧道、空地和院落。

入口在展馆一层的斜坡景区内,通往展馆城区展厅的大门在此为参观者打开。

穿过一条隧道,参观者便踏进了和谐都市内设计布置奇妙的都市生活的体验空间。

自然景区视图©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展馆北面视图©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 作为空间建筑雕塑体的德国馆德国馆的四大建筑主体是负荷力、承载力、撑托力、支承力在建筑设计中理想的应用。

每一建筑体单看好像失之于稳,但是当各个部分构成了一个整体时,便相辅相成,达到和谐都市展馆整体稳固的平衡状态。

这一设计从建筑角度再现了和谐都市的主题构思。

展馆建筑主体构成了展馆外景区的一方天棚,即可避雨又可遮阳。

这种设计法形成了一种空间上的内与外、光与影、建造的与自然的、都市风光与田园风景之间引人入胜的交替更迭。

展馆建筑体©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展馆建筑体轮廓©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游历展馆之路设计得就像漫步于长廊。

参观者有时如同行于小径,有时又得乘坐电梯,被带往不同的城区生活展厅。

一路上,观众游历往返于一层或者二层结构的展厅间。

随着在不同展厅中展馆之路的升降或者方向的转换,观众流量自然而然地被调整着。

和谐都市之旅的最后一个展厅将参观者引至一个高耸的、纵向伸展的剧场式大厅。

至此,明显地能够令人感知,参观者甩在身后的高度大约已有12米— 这里就是动力之源展厅。

经历过动力之源展厅的演示活动后,观众像走螺旋梯一般,慢慢地从三层楼上走下,最后到达展馆的活动区。

展馆西面自然景区视图©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展厅入口视图©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 创意之都参观者游历和谐都市之旅由严思和燕燕陪同各个展厅穿行德国馆是体验和谐都市的一场旅行。

参观者将游历不同的城区空间:工作与思考的、休闲与修养的空间、还有居住空间以及文化活动和公共活动场所。

参观者如同平日漫步于都市,有时是主动的,有时又是被动的在各个大厅走动:在有些路段可步行,有些路段要乘坐电梯。

两个讲解员严思和燕燕陪同着参观者的展馆发现之旅—他们暂且还是无形的讲解员。

年轻的德国小伙子从他的视角出发,向中国学生燕燕介绍德国,同时也让参观者加入分享。

旅行从展馆外的自然园区开始,由此进入都市中心,经过一些典型的德国市内场所和广场。

两个年轻人之间引人入胜的对话突出着德国的独特之处。

他们以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方式使德国生活的多样化变得真切可感。

各个城区空间©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自然景区参观者来到一片起落有致、可漫步其间的坡状景园。

路边竖立着来自德国各州的、多种展现德国风景和名胜古迹的巨幅明信片,都是展馆的解说员严思写给燕燕的。

沿着这条路一直走,路经那些调动人的所有感官、有着互动效应、展示德国生活一隅的展品,而后便可步入市区展厅。

有兴趣的人可在那些明信片前拍照留念;也可细观展品,或许会使人另有发现,又可以此消磨令人烦恼的等待时间。

市郊参观的路缓缓地向上延伸到一条斜坡路口前。

此处地面上有镶嵌在玻璃板下的、空中摄影的立体照片,展示着独特的和典型的德国城市结构。

通过设置于其上的、有着互动效应的立体装置,令人能够像用望远镜观望一样,看到德国的缩影。

通过那些注解文章和一些有关德国城市的奥妙的数据资料,使参观者可以更详细地解读每个图片。

这里的德国是一个可视、可感、可闻、可听的德国。

动感隧道在这里,每二十人一组的参观者被请入城区展厅。

穿过一个有红灯闪烁的暗室后,参观者登上电动滚梯。

穿行于隧道,应用多媒体效应设计的场景将参观者带入了画面与声响的世界:火车、汽车、公共汽车交替出现,广播报站声,其间传来鸟儿啾啾鸣啭,还有水上荡舟之声,以及孩子们的笑声。

动感隧道海港新貌©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海港新貌在隧道的末端,出现了一个湛蓝色的海底世界— 伴着水声、泛着气泡、水光倒映四射。

参观者好似跃出水面一般,忽然眼前呈现出一幅动人的、指向未来的都市画卷:灿烂阳光下的汉堡海港,蓝天悠悠,海鸥翱翔,市景人群。

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大的现代建筑群,参杂着海港特有的喧嚣声。

这里要传达的信息并非只要更新建筑,而且应当维护原有的。

最重要的是,在原有的根基上创造新的。

未来规划室在都市的天际线上舒展开一间崭新、宽敞的大厅。

大厅的地面和墙上都布满了巨幅设计图、建筑模型、设计草图和城区规划图。

它们像是被微风轻拂,缓缓扇动。

一切都处于动态,处于发展进程中。

这个展厅的主题是关于创新和持久的城市发展,它也展示着城市中基础设施不断变化发展的进程。

在展厅末端能够看到展现未来的设计:一种都市共同生活的新形式,一种人类未来如何能够共同生活的设想—不论年龄和社会地位的差异,也不论国籍。

燕燕和严思阐释着来自德国的未来设想和未来规划项目。

未来规划室人文化园©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人文化园参观者走进释放着能量、生命力和生活乐趣的、灿烂的花的海洋。

这里是和谐都市的花园。

这个展厅的设计由各种图片、仿声和三维空间体的展品组成。

它使人能够亲身感悟到,在现代的繁忙的大都市里,拥有一片私人的绿地和休养片刻的重要意义。

在参观者乘电梯前往下一个展厅时,孩子们可以乘滑梯滑向下一个展厅。

发明档案馆这里,一个光线暗淡、闪烁着红光的大房间迎接着参观者们继续他们的和谐都市之旅。

在高至屋顶的大架子上,陈列着许多著名的发明和设计产品。

它们在改善城市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被展示的多半是德国的设计和工程服务方面的广泛成就。

接下来,参观者将进入一个高度技术化的生产车间—工厂。

创新工厂这间大厅中的一切都处于不停地运动状态。

参观者也乘滚动电梯而行。

传输带在参观者的上空穿梭往来于不同的层面。

其上满载着展品—德国一些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产品、革新发明、还有某些生产程序。

参观者可在电子浏览查询台详细查找这些展品的功用,或了解展品的内部结构,包括这些展品技术方面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