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性区角活动反思与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摩中心各园学习性区域活动的体会与收获

赵洪绯

2016.5 学习性区角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含主题学习的核心经验)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学习活动。

我们必须要明确它的四个特点:以学习为主;以操作摆弄类学习为主;以强调自主、注重过程性模式为主;是以教师预设与幼儿自发生成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在区角游戏中,宝宝们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游戏,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操作游戏材料,实现自主学习,从而累积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

根据近两天的观察和观摩,我从区域材料投放上和教师的指导上有所收获,现把想法整理出来。

一、材料提供与投放。

1.材料的种类不断更新。

有些园所班级教师能看出游戏材料已经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了,孩子们对材料失去新意,教师没有仔细观察宝宝与材料互动的情况。当宝宝因反复操作对游戏材料失去兴趣时,应该如何做?我觉得应该及时撤旧添新。比如每个小托班都会设置传统游戏“喂小动物吃东西”,我们一开始可以提供大口勺和芸豆,一段时间后必须要将大口勺换成了小口勺,还可以将芸豆换成了蚕豆,等孩子们觉得无趣的时候还可以将蚕豆换成了黄豆。这样递进式地更新游戏材料,让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始终不减,每一次都能专注、耐心地进行游戏。提供动态的材料,满足宝宝的操作需要,提升宝宝游戏的专注度。

2.材料的数量按需提供。

个别班级教师区角游戏材料混乱,数量少,出现争抢学具现象。我觉得托小班的游戏材料要以份为单位,根据孩子的实际游戏需要来确定材料数量。特别是提供新材料时,考虑到宝宝爱模仿、从众心理强的特点,教师需要多提供几份材料,适当扩大游戏区域,避免出现我们看到的宝宝想玩却玩不了的情况。游戏材料的提供不追求多,但要秩序摆放。否则会使宝宝因选择过多而无从下手,也会造成区角环境的杂乱;追求精,教师需根据宝宝的实际操作情况来调整游戏材料,这其实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下功夫真研究和观察调整。

3.情境性不够。

观摩中我们看到有些老师们只是简单地提供了单一地场景和材料,如整理衣服、叠衣服、夹衣服等等,没有游戏的情境性。孩子们玩一会儿就转移了注意力,扔下这个去玩别的。说明我们没有考虑到游戏是孩子们活动的主要形式和需要,试想如果我们将它们串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活场景,势必孩子们会更感兴趣。如:为练习宝宝的手部肌肉动作,可以设计“洗晒衣服”的游戏。提供不同形状、松紧不一的衣架、盛放脏衣服的箩筐、自治适用的洗衣机、玩具烫衣熨斗、熨衣板等等,宝宝可以先将箩筐里的衣服放进“洗衣机”清洗,再夹在衣架上晾晒,然后用玩具熨斗熨烫,最后将衣服折叠好。这样的游戏情景会大大增强趣味性和连续性,真实的操作情境,不管宝宝晾晒的衣服是否整齐,折叠的衣服是否服帖,宝宝仍然会玩得不亦乐乎。再如生活区“捞”的游戏,可以将材料设计成“吃火锅”游戏,除了投放乒乓球还可以提供木块、小海绵剪成的碎块代表火锅食材等等,同样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宝宝在捞捞、吃吃中真实地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增加注意持续的时间。

4.阶梯型与挑战性不够、材料体现个体差异不够。

大多数园所没有关注游戏材料本身的梯度,或者在投放上欠缺阶梯性和层次性。不能满足所有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的需要,让宝宝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体验乐趣,激发宝宝不断探

索的欲望。如:我班给妈妈串项链的游戏,形式卡以三原色、四原色、五个颜色的梯度呈现,并放置在不同的星袋里面,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又如某园教师在材料“种小树”中,宝宝可以将“小树”逐个种在泡沫板上,也可以按照不同颜色的组合来种树。教师在第一级别可以提供形式卡照片,便于幼儿选择操作模仿。能力稍强一些的孩子可以让其自由组合。另外,在区域的设置上没有明显的标识让孩子加以区分,教师应该考虑阶梯型学具的操作提示,如我园的几颗星设置,清晰明了,孩子自由选择。

二、教师指导的灵活性。

1.少干预多顺应。

孩子们在学习性区角中通过自主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因此,教师面对宝宝的游戏行为,不要操之过急,要耐心等待,要相信宝宝会带给我们惊喜。在观摩中我们发现有些老师牢牢盯住秩序、规则,没有给予宝宝更多一些自主,如果多顺应一下孩子,他们会玩得更精彩。

2.少指责多建议

游戏中我们发现托班孩子将游戏材料弄乱,与同伴争抢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宝宝玩得兴奋至极,有的宝宝一动不动。面对这些情况,老师应给予更多耐心,多运用肯定、建议的语言鼓励。

3.学习活动前的情绪调整与活动后的交流分享。

从活动前的走线练习到活动后的分享交流。各个园所大同小异。但是大多流于形式。到底孩子们应该分享什么呢?这么多内容选择哪一个?一个游戏内容可以有多少个点选择?分享时如何讲,讲多少呢?这也是我们需要逐渐调整和认识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