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学-第四、五周生物合成详解
酶工程 第三章酶的发酵生产 第一节酶生物合成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酶生物合成的基本理论
转录时,RNA聚合酶首先结合到DNA的特定位点(启动基因)上,DNA的 双螺旋链部分解开,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方式结合进第一个 核苷三磷酸,然后随着RNA聚合酶的移动,DNA双螺旋逐渐解开,按照模板上 的碱基顺序逐个加入与其互补的核苷三磷酸并聚合而生成多聚核苷酸链。在 RNA聚合酶后面生成的多聚核苷酸链立即与模板分开,DNA分子的两条链又重 新缠绕形成双螺旋。(图3-1)
第一节 酶生物合成的基本理论
三、酶生物合成的调节
如上所述,酶的生物合成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需要 诸多因素的参与。故此,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许多因素 都会影响酶的生物合成。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对酶的生物 合成起主要的调节控制作用呢?研究结果表明,至少在原 核生物中,甚至在所有生物中,转录水平的调节控制对酶 的生物合成是至为重要的。
的过程,称为酶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简称为诱导作用。 起诱导作用的物质,称为诱导剂。例如,乳糖诱导β—半 乳糖苷酶的合成等。
酶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过程如图3-4所示。
第一节 酶生物合成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酶生物合成的基本理论
(B)
图3-4酶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 (A)-----无诱导物时 (B)----添加诱导物时
转录水平调节控制,又称为基因的调节控制。这种控 制理论最早是由雅各(Jacob)和莫诺德(Monod)于1960年 提出的操纵子学说来阐明的,1966年发现了启动基因,使 这一调节控制理论不断完善。
第一节 酶生物合成的基本理论
根据基因调节控制理论,在DNA分子中,与酶生物合 成有密切关系的基因有4种。它们是调节基因(Regulator gene)、启动基因(Promoter gene)、操纵基因(Operator gene)和结构基因(Strutural gene)。其中,结构基因与 酶有各自的对应关系,结构基因中的遗传信息可转录成 mRNA上的遗传密码,再经翻译成为酶蛋白的多肽链。操纵 基因可以特异性地与调节基因产生的边构蛋白(阻抑蛋白) 中的一种结构结合,从而操纵酶合成的时机及速度。结构 基因与操纵基因一起称为操纵子。启动基因决定酶的合成 能否开始,启动基因由两个位点组成,一个是RNA聚合酶 的结合位点,另一个是环腺苷酸(cAMP)与环腺苷酸接受 蛋白(CRP)的复合物(cAMP- CRP)的结合位点。只有在 cAMP- CRP复合物结合到启动基因的位点上时,RNA
酶工程ppt课件
酶工程
第二章 酶的发酵工程
(二)培养条件对产酶的影响与调节控制
1. pH对产酶的影响与调节控制 细菌、放线菌:中性至微碱性;霉菌、酵母菌:微酸性 培养基pH的改变会影响产酶的种类或比例 调节控制 控制培养基的组分或比例;添加pH缓冲物种;流 加酸碱溶液或补料;提高空气流量
酶工程
第二章 酶的发酵工程
脂肪酶;理氏木霉—木聚糖酶、纤维素酶; 青霉—葡萄糖氧化酶、5/-磷酸二酯酶
酶工程
第二章 酶的发酵工程
(二)产酶菌种的要求
(1)酶的产量高; (2)容易培养和管理,产酶细胞容易生长繁殖,适应性强,便 于管理; (3)菌株遗传性能稳定,不易变异退化,不易感染噬菌体,保 证生产的稳定性; (4)菌株能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生产成本低; (5)有利于酶产品的分离纯化,最好是分泌型的胞外酶; (6)菌株安全可靠,非病原菌,不产毒素及其它有害物质,不 影响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 (7)基因工程菌必须符合安全性要求。
酶工程
第二章 酶的发酵工程
6. 菌种的退化与复壮 (1)菌种退化现象:随着菌种保藏时间的延长或多次
的转接传代,菌种本身所具有的优良遗传性状发生了不利 于发酵生产的遗传变异现象。
(2)防止退化措施:创造合适的培养条件,采取有效 的菌种保藏方法,尽量减少传代次数。
(3)退化菌种的复壮: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包括已 发生退化菌种的复壮和菌种退化之前的复壮和提高。
4
Pr
酶工程
第二章 酶的发酵工程
(三)酶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
合成方式
酶
组成酶:细胞所固有的酶 诱导酶:在诱导物的诱导作用下合成的酶
诱导物 — 底物、产物、底物结构类似物(IPTG)
诱导 协同诱导:诱导物同时诱导几种酶的合成 作用 顺序诱导:先后诱导不同酶的合成
酶工程教学大纲
【单元目标】总学时数: 30酶工程( enzyme engneering)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必修课,是酶 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化学工程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的科学技术, 在生物技术人材培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它涉及细胞工程、基因工程、 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和化学工程等诸多学科,主要内容包括酶的发酵生 产、酶的分离纯化、酶和细胞固定化以及酶的份子工程。
学生通过酶工程的 学习,能够掌握酶的生产与分离纯化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以及自然酶、化 学修饰酶、固定化酶的研究和应用,了解酶在各行各业中的最新发展及研究 趋势。
学生通过酶工程的学习,应熟悉从应用目的出发研究酶,在一定生物反 应装置中利用酶的催化性质的研究路线,掌握酶的生产与应用的基本理论、 基本技术、 酶的分 离纯化、 固定化酶以及酶的化学修饰的研究和应用, 进一 步了解酶在各行各业中实际应用的最新发展和发展趋势,在以后的毕业环节 和工作中能够自觉地应用这些技 术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本课程理论课 30 学时,于本科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
讲授方式:1.讲授2.利用 CAI 课件1.了解酶工程的研究意义;2.掌握酶工程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授课内容】一.酶与酶工程发展简史(一)酶学研究简史(二)酶工程研究简史二. 酶工程简介1.酶工程2.组成3.分类【单元目标】1.掌握酶生物合成的调节类型及调节机制2.了解产酶微生物的分离和选育方法3.了解动植物细胞与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的异同【授课内容】一、酶的生物合成(一) RNA 的生物合成--转录(transcription)(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translation)1.翻译2.翻译过程即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二、酶生物合成的调节(一)基因调控理论(二)酶合成调节的类型1.诱导 (induction)2.阻遏 (repression)(三)酶合成的调节机制三、提高酶产量的策略(一)菌种选育1.诱变育种2.基因工程育种(二)条件控制一、细胞生长动力学(Monod 方程)二、产酶动力学(一) 酶生物合成的模式1.生长偶联型2.部份生长偶联型3.非生长偶联型(二) 产酶动力学一、产酶微生物的分离和选育二、微生物发酵产酶方法1.固体培养2.液体培养3.固定化细胞三、微生物酶的类型1.胞外酶2.胞内酶一、动植物细胞与微生物细胞主要特性差异二、植物细胞培养产酶1.植物细胞培养的特点、提取法缺点2.培养基特点3.培养方法4.培养条件的影响与控制5.植物细胞培养产酶实例三、动物细胞培养产酶1.动物细胞培养的特点2.培养基3.培养方法4.培养条件的影响与控制【单元目标】1.掌握酶分离纯化的常用方法及其原理2.掌握几种常用的电泳方法及操作步骤2.了解酶的纯化方案的设计【授课内容】一、发酵液预处理(一)发酵液的相对纯化(二)发酵液的固液分离二、细胞破碎(一)细胞壁组成(二)细胞破碎的方法(三)细胞破碎确认三、酶的提取(extraction)(一)理想提取液具备的条件、目标原则(二)提取方法四、离心分离(一)基本原理(二)离心机的种类(三)常用离心方法1.差速离心2.密度梯度离心3. 等密度梯度离心又称沉降平衡离心(四)应用五、沉淀分离(根据溶解度的不同)(一)盐析沉淀法(改变离子强度)(二)有机溶剂沉淀(降低介电常数)(三)等电点沉淀(isoelectric precipitation)(四)有机聚合物沉淀法(五)选择性变性沉淀法六、萃取(extraction)分离(一)溶剂萃取法(二)双水相萃取技术(三)超临界流体萃取(四)反胶团萃取一、膜分离技术(一)扩散膜分离(二)加压膜分离(三)电场膜分离二、层析法(一)吸附层析(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1.原理2.吸附剂3.洗脱剂4.应用(二)凝胶过滤层析)(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1.基本原理2.凝胶的种类和性质3.操作4.应用(三)离子交换层析(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1. 原理2. 阴离子交换剂分离蛋白质的过程3. 操作4. 应用- 制备纯化生物大份子(四)疏水层析(hydrophobic interaction)1、原理2. 吸附剂3. 操作4. 应用(五)亲和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y)1. 原理2. 基质的选择3. 配体的选择4. 偶联(亲和吸附剂的制备)5. 操作及应用(六) 高效(压)液相层析(HPLC:high performance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1. 基本原理2. 分类3. 色谱仪组成一、电泳的基本理论1. 原理2. 电泳的分类3. 电泳常用设备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原理2.分离效应三、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 原理2. 操作四、等电聚焦 ( isoelectric focusing,IEF )1. 原理2. 操作3. 应用一、酶的浓缩(一) 蒸发浓缩(二) 超滤浓缩(三) 吸水剂(四) 反复冻融浓缩(五) 沉淀法二、酶的干燥三、酶的结晶(一)结晶的条件(二)结晶的方法一、纯化方案的设计(一)纯化方法的选择依据(二)纯化方法的排序二、纯化方案的评价(一)酶活力测定(二)蛋白质浓度测定(三)提纯倍数与回收率【单元目标】1.掌握酶活性中心的概念及共性2.了解酶化学修饰的目的及原理3.了解酶化学修饰的种类及应用【授课内容】一、活性中心的概念二、活性中心的共性三、研究酶活性中心的方法1.物理学方法2.化学修饰法3.蛋白质工程一、酶化学修饰1.限制酶大规模应用的原因2.改变酶特性有两种主要的方法3.酶化学修饰的概念二、酶化学修饰的目的1.研究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人为改变天然酶的某些性质,扩大酶的应用范围一、如何增强酶天然构象的稳定性与耐热性二、如何保护酶活性部位与抗抑制剂三、如何维持酶功能结构的完整性与抗蛋白水解酶四、如何消除酶的抗原性及稳定酶的微环境一、充分认识酶份子的特性二、修饰剂的选择三、反应条件的选择一、酶的表面化学修饰(一)大份子修饰(大份子结合修饰)1.定义2.修饰剂3.应用(二)小份子修饰(酶蛋白侧链基团修饰)1.定义2.侧链基团修饰剂3.几种重要的修饰反应(三)交联修饰(交联法)(四)固定化修饰(共价偶联法)二、酶份子内部修饰(一)蛋白主链修饰(肽链有限水解修饰)(二)氨基酸置换修饰(三)金属离子置换修饰【单元目标】1.掌握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定义及特点2.了解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性质及应用【授课内容】一、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定义及特点1.固定化酶 (immobilized enzyme)2.固定化细胞(immobilized cell)二、固定化方法(一)酶的固定化方法1.吸附法(adsorption)2.共价偶联法(covalent binding or covalent coupling)3.交联法(crosslinking)4.包埋法(encapsulation)(二)各种固定化方法的优缺点比较(三)细胞的固定化方法1.固定化细胞的分类2.固定化方法(四)原生质体的固定化方法一、固定化酶的性质二、固定化细胞的性质三、固定化酶(细胞)的评价指标一、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1.氨基酰化酶(Aminoacylase)2.葡萄糖异构酶二、固定化酶在医学上的应用1.消血栓2. 人工肾三、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1. 酶传感器1)酶传感器的原理2)酶传感器的应用2. 酶联免疫测定【单元目标】1.了解酶反应器的几种类型2.了解酶反应器的设计原理及操作【授课内容】一、酶反应器的类型(一)搅拌罐型(Stirred Tank Reacter, STR)(二)固定床型(也称填充床, Packed Bed Reactor, PBR )(三)流化床型(Fludized Bed Reactor, FBR)(四)膜式反应器(Membrane Reactor)(五)鼓泡塔型反应器二、酶反应器的发展一、酶反应器的设计1.设计目的2.设计原理(依据)二、酶反应器的选择(一)酶的应用形式(二)底物的物理性质(三)反应操作要求(四)酶的稳定性(五)应用的可塑性及成本三、酶反应器的操作【单元目标】1.了解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2.了解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3.了解酶在化工方面的应用4. 了解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5. 了解酶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授课内容】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酶在化工方面的应用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1 教材《酶工程》 (第二版)作者:郭勇科学出版社 20042 主要参考书目郭勇现代生化技术,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郭勇酶的生产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个, 2003罗贵民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张树政酶制剂工业,科学出版社, 1984邹国林酶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本课程为考试考核,包括两部份:期中及平时为 30%,期末 70%。
酶工程酶的发酵生产课件
第十四页,共49页。
DSMZ
DSMZ (Deutsche Sammlung von Mikroorganismen und
Zellkulturen GmbH) 德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DSMZ成立于1969年,是德国的国家菌种保藏中心。
第五页,共49页。
第二节 酶发酵生产常用的微生物 (酶的生产菌种)
一、产酶菌种的要求
二、常用的产酶微生物 三、利用微生物产酶的优点 四、高纯菌种的获取
第六页,共49页。
一、产酶菌种的要求
1、发酵周期短,产量高;
2、容易培养和管理; 3、产酶稳定性好,不易变异退化,不易被感染; 4、有利于酶的分离和纯化; 5、安全性可靠,非致病菌。
产酶促进剂 —— 少量加入之后能显著增加酶产量的物质。一般都是酶
的诱导物或表面活性剂。例如纤维素能诱导纤维素酶,吐温80可提高多
种酶的产量。表面活性剂提高酶产量的作用机制目前还未完全了解,使 用时必须考虑其对微生物是否有毒性。生产上提高胞外酶的活力,一般 都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第二十九页,共49页。
转录是以DNA为模板,以核苷三磷酸为 底物,在RNA聚合酶(转录酶)的作 用下,生成RNA的过程。
转录速度表达式?
第四页,共49页。
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
翻译: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底物, 在核糖体上通过各种tRNA,酶和辅助因子 的作用,合成多肽的过程。
四个阶段 1、氨基酸活化生成氨酰-tRNA 2、肽链合成的起始 3、肽链的延伸 4、肽链合成的终止 思考:密码子偏爱性与翻译速率?
美国农业研究菌种保藏中心
第四章 酶工程
丙酮酸+CO2+ATP+H2O 草酰乙酸+ADP+Pi
正反应、逆反应都用同一名称
DH2+NAD+D+NADH+H+
DH2NAD+氧化还原酶
各大类酶的 特殊命名规则
转移酶为供体 受体被转移 基团转移酶
氧化还原酶往往可 命名为供体受体 氧化还原酶,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不同物种或同 一物种的不同组织或不同细胞器 的同一种酶,虽然他们催化同一 个生化反应,但它们本身的一级 结构可能并不相同,命名也有所 区别
酶的一级结构
酶的二级结构
多肽链主 链原子的 局部空间 排列
酶的 二级 结构
螺旋结构 β-折叠
没有考虑到它的侧链的构象 或与其它部分的相互关系
酶蛋白的-螺旋结构
酶蛋白的折叠结构
由-螺旋、折叠和随机结构 构成的溶菌酶的空间结构
酶的三级结构
指单一的多肽链 或共价连接的多 肽链中,所有原 子在空间上的排 列
酶活性中心示意图
酶的活性中心构成
酶分子中的 氨基酸残基
酶 的 活 性 中 心
辅酶或辅助因子 或它们的部分 结构
酶的结构
四级结构
二级结构
酶的结构
三级结构
一级结构
酶的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示意图
酶的空间结构
三级结构
二级 结构
第三章酶的生物合成法生产
60
细胞 浓 度(OD)
40
20
0
0
2
4
6
时 间(h)
38
8
分解代谢物阻遏
CAP 基因 CAP结 合部位
结构基因
P O
R
T
LacZ
LacY
Laca
T 基 因 表 达
mRNA
RNA 聚合酶 mRNAZ mRNAY mRNAa
CAP
cAMP -CAP
葡萄糖降解物与cAMP的关系
ATP 葡萄糖
降低cAMP浓度 cAMP 使CAP呈失活状态
提高转录效率的顺式调控原件
40
基因扩增加速酶的生物合成
增强子促进酶的生物合成
三、提高酶产量的策略
(一)菌种选育(一劳永逸)
1.诱变育种
(1) 使诱导型变为组成型——选育组成型突变株
(2)使阻遏型变为去阻遏型 选育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解除反馈阻遏 选育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
•解除分解代谢物阻遏—选育抗分解代谢阻遏突变株
37
分解代谢物阻遏现象:
实验:细菌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上生长,优 先利用葡萄糖。待葡萄糖耗尽后才开始利用乳糖, 产生了两个对数生长期中间隔开一个生长延滞期的 “二次生长现象”(diauxie或biphasic growth)。
80
这一现象又称葡萄糖效应,产 生的原因是由于葡萄糖降解物阻遏 了分解乳糖酶系的合成。此调节基 因的产物是环腺苷酸受体蛋白 (CRP),亦称分解代谢产物基因活 化蛋白(CAP)。
乳糖操 纵子
+
不转录, 色氨酸 继而不翻译 操纵子
36
3.分解代谢物阻遏
酶工程教学大纲
《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0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酶工程(enzyme engneering)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必修课,是酶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化学工程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的科学技术,在生物技术人才培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它涉及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和化学工程等诸多学科,主要内容包括酶的发酵生产、酶的分离纯化、酶和细胞固定化以及酶的分子工程。
学生通过酶工程的学习,能够掌握酶的生产与分离纯化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以及自然酶、化学修饰酶、固定化酶的研究和应用,了解酶在各行各业中的最新发展及研究趋势。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酶工程的学习,应熟悉从应用目的出发研究酶,在一定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的催化性质的研究路线,掌握酶的生产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酶的分离纯化、固定化酶以及酶的化学修饰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了解酶在各行各业中实际应用的最新发展和发展趋势,在以后的毕业环节和工作中能够自觉地应用这些技术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本课程理论课30学时,于本科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
讲授方式:1.讲授2.利用CAI课件三、各章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 2学时【单元目标】1.了解酶工程的研究意义;2.掌握酶工程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授课内容】一.酶与酶工程发展简史(一)酶学研究简史(二)酶工程研究简史二. 酶工程简介1.酶工程2.组成3.分类第二章微生物发酵产酶 4学时【单元目标】1.掌握酶生物合成的调节类型及调节机制2.了解产酶微生物的分离和选育方法3.了解动植物细胞与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的异同【授课内容】第一节酶生物合成及调节一、酶的生物合成(一)RNA的生物合成--转录(transcription) (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translation) 1.翻译2.翻译过程即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二、酶生物合成的调节(一)基因调控理论(二)酶合成调节的类型1.诱导 (induction)2.阻遏 (repression)(三)酶合成的调节机制三、提高酶产量的策略(一)菌种选育1.诱变育种2.基因工程育种(二)条件控制第二节酶发酵动力学一、细胞生长动力学(Monod方程)二、产酶动力学(一) 酶生物合成的模式1.生长偶联型2.部分生长偶联型3.非生长偶联型(二) 产酶动力学第三节微生物发酵产酶一、产酶微生物的分离和选育二、微生物发酵产酶方法1.固体培养2.液体培养3.固定化细胞三、微生物酶的类型1.胞外酶2.胞内酶第三章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2学时一、动植物细胞与微生物细胞主要特性差异二、植物细胞培养产酶1.植物细胞培养的特点、提取法缺点2.培养基特点3.培养方法4.培养条件的影响与控制5.植物细胞培养产酶实例三、动物细胞培养产酶1.动物细胞培养的特点2.培养基3.培养方法4.培养条件的影响与控制第四章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12学时【单元目标】1.掌握酶分离纯化的常用方法及其原理2.掌握几种常用的电泳方法及操作步骤2.了解酶的纯化方案的设计【授课内容】第一节酶的分离4学时一、发酵液预处理(一)发酵液的相对纯化(二)发酵液的固液分离二、细胞破碎(一)细胞壁组成(二)细胞破碎的方法(三)细胞破碎确认三、酶的提取(extraction)(一)理想提取液具备的条件、目标原则(二)提取方法四、离心分离(一)基本原理(二)离心机的种类(三)常用离心方法1.差速离心2.密度梯度离心3. 等密度梯度离心又称沉降平衡离心(四)应用五、沉淀分离(根据溶解度的不同)(一)盐析沉淀法(改变离子强度)(二)有机溶剂沉淀(降低介电常数)(三)等电点沉淀(isoelectric precipitation) (四)有机聚合物沉淀法(五)选择性变性沉淀法六、萃取(extraction)分离(一)溶剂萃取法(二)双水相萃取技术(三)超临界流体萃取(四)反胶团萃取第二节酶的精制5学时一、膜分离技术(一)扩散膜分离(二)加压膜分离(三)电场膜分离二、层析法(一)吸附层析(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1.原理2.吸附剂3.洗脱剂4.应用(二)凝胶过滤层析)(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1.基本原理2.凝胶的种类和性质3.操作4.应用(三)离子交换层析(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1. 原理2. 阴离子交换剂分离蛋白质的过程3. 操作4. 应用- 制备纯化生物大分子(四)疏水层析(hydrophobic interaction)1、原理2. 吸附剂3. 操作4. 应用(五)亲和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y)1. 原理2. 基质的选择3. 配体的选择4. 偶联(亲和吸附剂的制备)5. 操作及应用(六) 高效(压)液相层析(HPLC:high performance(pressure)liquid chromatography)1. 基本原理2. 分类3. 色谱仪组成第三节电泳一、电泳的基本理论1. 原理2. 电泳的分类3. 电泳常用设备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原理2.分离效应三、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 原理2. 操作四、等电聚焦 ( isoelectric focusing,IEF )1. 原理2. 操作3. 应用第四节酶的浓缩、干燥与结晶2学时一、酶的浓缩(一)蒸发浓缩(二)超滤浓缩(三)吸水剂(四)反复冻融浓缩(五)沉淀法二、酶的干燥三、酶的结晶(一)结晶的条件(二)结晶的方法第五节纯化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学时一、纯化方案的设计(一)纯化方法的选择依据(二)纯化方法的排序二、纯化方案的评价(一)酶活力测定(二)蛋白质浓度测定(三)提纯倍数与回收率第五章酶分子的化学修饰 2学时【单元目标】1.掌握酶活性中心的概念及共性2.了解酶化学修饰的目的及原理3.了解酶化学修饰的种类及应用【授课内容】第一节酶的活性中心一、活性中心的概念二、活性中心的共性三、研究酶活性中心的方法1.物理学方法2.化学修饰法3.蛋白质工程第二节酶化学修饰及修饰目的一、酶化学修饰1.限制酶大规模应用的原因2.改变酶特性有两种主要的方法3.酶化学修饰的概念二、酶化学修饰的目的1.研究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人为改变天然酶的某些性质,扩大酶的应用范围第三节酶化学修饰的原理一、如何增强酶天然构象的稳定性与耐热性二、如何保护酶活性部位与抗抑制剂三、如何维持酶功能结构的完整性与抗蛋白水解酶四、如何消除酶的抗原性及稳定酶的微环境第四节酶化学修饰的设计一、充分认识酶分子的特性二、修饰剂的选择三、反应条件的选择第五节酶化学修饰的种类及应用一、酶的表面化学修饰(一)大分子修饰(大分子结合修饰)1.定义2.修饰剂3.应用(二)小分子修饰(酶蛋白侧链基团修饰)1.定义2.侧链基团修饰剂3.几种重要的修饰反应(三)交联修饰(交联法)(四)固定化修饰(共价偶联法)二、酶分子内部修饰(一)蛋白主链修饰(肽链有限水解修饰)(二)氨基酸置换修饰(三)金属离子置换修饰第六章酶与细胞的固定化 2学时【单元目标】1.掌握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定义及特点2.了解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性质及应用【授课内容】第一节酶与细胞的固定化一、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定义及特点1.固定化酶 (immobilized enzyme)2.固定化细胞(immobilized cell)二、固定化方法(一)酶的固定化方法1.吸附法(adsorption)2.共价偶联法(covalent binding or covalent coupling)3.交联法(crosslinking)4.包埋法(encapsulation)(二)各种固定化方法的优缺点比较(三)细胞的固定化方法1.固定化细胞的分类2.固定化方法(四)原生质体的固定化方法第二节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性质与表征一、固定化酶的性质二、固定化细胞的性质三、固定化酶(细胞)的评价指标第三节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的应用一、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1.氨基酰化酶(Aminoacylase)2.葡萄糖异构酶二、固定化酶在医学上的应用1.消血栓2. 人工肾三、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1. 酶传感器1)酶传感器的原理2)酶传感器的应用2. 酶联免疫测定第七章酶反应器 2学时【单元目标】1.了解酶反应器的几种类型2.了解酶反应器的设计原理及操作【授课内容】第一节酶反应器的特点与类型一、酶反应器的类型(一)搅拌罐型(Stirred Tank Reacter, STR)(二)固定床型(也称填充床,Packed Bed Reactor, PBR )(三)流化床型(Fludized Bed Reactor, FBR)(四)膜式反应器(Membrane Reactor)(五)鼓泡塔型反应器二、酶反应器的发展第二节酶反应器的设计与选择一、酶反应器的设计1.设计目的2.设计原理(依据)二、酶反应器的选择(一)酶的应用形式(二)底物的物理性质(三)反应操作要求(四)酶的稳定性(五)应用的可塑性及成本三、酶反应器的操作第八章酶的应用 4学时【单元目标】1.了解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2.了解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3.了解酶在化工方面的应用4. 了解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5. 了解酶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授课内容】第一节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第二节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第三节酶在化工方面的应用第四节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第五节酶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四、使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录1教材《酶工程》(第二版)作者:郭勇科学出版社 20042 主要参考书目郭勇现代生化技术,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郭勇酶的生产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个,2003罗贵民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张树政酶制剂工业,科学出版社,1984邹国林酶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五、考核方法和成绩构成本课程为考试考核,包括两部分:期中及平时为30%,期末70%。
《酶工程概述》PPT课件
类蛋白质(少数为RNA)或其复合体,是生物催化剂。
例如:由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肽链内切酶),它能把多肽链中赖氨
酸和精氨酸残基中的羧基侧切断。
O
NH2
…-(CH2)4-CH-C-NH-(CH2)4-CH-COOH
赖氨酸残基
O -C-OH H-NH-
- H2OOLeabharlann NHONH
O
-C-NH-
…N H
HN
N H
CH2OP (CHOH)4
CHO
医学PPT
7
⑶水解酶类
水解酶类用于催化底物发生水解反应,水解酶在生物体内担负降解的 作用。水解酶类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重要酶。
例如:淀粉的水解 (C6H10O5)n + nH2O 淀粉酶
淀粉
nC6H12O6
葡萄糖
又如:蛋白质在蛋白酶的催化下水解
蛋白酶
蛋白质
水解
蛋白酶
COOH C=O CH2 -COOH
医学PPT
11
2.酶的命名
酶的命名方法有系统命名法和习惯命名法两种。系统命名法是根据 国际生物化学联合会酶学委员会的命名规则进行的命名;习惯命名法常 根据底物名称和反应类型进行命名。
⑴系统命名 国际酶学委员会规定,酶的名称包括两部分。即: 酶的系统名称 分类编号(4个数字) 酶的系统名称应包括底物名称、反应类型;若有两种底物,将其名
COOH 谷丙转氨酶 (CH2)2 +
HCNH2
COOH
C=O
COOH
COOH
谷氨酸 丙酮酸
α-酮戊二酸
CH3 HCNH2
COOH
丙氨酸
又如:葡萄糖在己糖激酶的催化下,被活化为6-磷酸葡萄糖,使底物 分子上的高能磷酸基团转移到 ADP 分子上。
现代生物技术第五章酶工程汇总.
基因工程 转基因动物 转基因植物
基因工程菌
发酵工程
酶 菌体细胞 固定化菌体细胞
酶工程
细胞工程
酶
细胞
酶工程与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关系
一、酶工程的内容
1.酶工程的分类: (1)化学酶工程:自然酶、化学修饰酶、固 定化酶、化学人工酶的研究和应用。 (2)生物工程酶: ①用基因工程技术大量生产酶(克隆酶); ②修饰酶基因产生遗传修饰酶(突变酶); ③设计新酶基因,合成自然界不曾有的酶 (新酶)。
(4)酶分子改造
酶分子改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1)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酶分子结构基因进行 改造,期望获得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较为合 理的具有优良特性、高活性的新酶(突变酶)。 (2)用化学法或酶法改造酶蛋白的一级结构, 或者用化学修饰法对酶分子中侧链基团进行 化学修饰.以便改变酶学性质。这类酶在酶 学基础研究上和医药上特别有用。
(9)酶技术的应用
在医学、食品、发酵、纺织、制革、化学分析、氨 基酸合成、有机酸合成、半合成抗生素合成、能源 开发以及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应用都很广泛。 ①运用酶技术生产有重要价值的产品。 ②利用酶制剂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产率, 降低生产成本。
二、酶工程的意义、发展及展望
1.酶工程的研究意义
(6)酶传感器
又称为酶电极。酶电极是由感受器(如固定 化酶)和换能器(如离子选择性电极)所组成的 一种分析装臵,用于测定混合物溶液中某种 物质的浓度,其研究内容包括:酶电极的种 类、结构与原理;酶电极的制备、性质及应 用。
(7)酶反应器
酶反应器是完成酶促反应的装臵。其研究内 容包括:酶反应器的类型及特性;酶反应器 的设计、制造及选择等。
生物制药技术-第六章-酶工程制药(4,5,6,7)
在环糊精催化反应时,参与反应的底物分子先被环 糊精分子包结,再与其发生反应,这与酶促反应十 分相似,所以使得环糊精成为深受人们青睐的模型 分子,人们利用环糊精为酶模型已经对多种酶的催 化作用进行了模拟,在水解酶、转氨酶、核糖核酸 酶、氧化还原酶、碳酸酐酶、硫胺素酶和羟醛缩合 酶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所模拟的胰凝乳蛋 白酶的催化效率与天然酶在同一数量级,该模拟酶 由β-环糊精和催化侧链组成,根据胰凝乳蛋白酶活 性部位由由Ser195、His57和Asp102组成的特件,在催 化侧链上接上羟基、咪唑基和羧基。β-环糊精具有 束缚底物的能力,而其催化侧链正好含有该酶的活 性部位的羟基、咪唑基和羧基,而且各基团所处的 位臵合适。由于模拟酶不含氨基酸,其热稳定性与 pH稳定性都大大优于天然酶。
--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
一、模拟酶的概念 酶是自然界经过长期进化而产生的高效生物催化 剂,它能在温和条件下高效专一地催化某些化学 反应,所以它的应用日趋广泛。但是,酶对热敏 感、稳定性差和来源有限等缺点限制了它 的大规 模开发和利用。设计一种像酶那样的高效催化剂 是科学家们一 直追求的目标之一,于是,新的催 化剂 人工模拟酶就逐渐被研制和开发了。
肽酶就是模拟天然酶活性部位而人工合成的具有催 化活性的多肽,这是多肽合成的一大热点。 Atassi和Manshollri利用化学和晶体图像数据所提供 的主要活性部位残基的序列位臵和分隔距离,采用 表面刺激合成将构成酶活性部位位臵相邻的残基以 适当的空间位臵和取向 通过肽键相连,而分隔距 离则用无侧链取代的甘氨酸或半胱氨酸调节,这样 就能模拟酶活性部位残基的空间位臵和构象。他们 所设计合成的两个29肽ChPepz和TrPepz分别模拟了 α-胰凝乳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部位,二者水解 蛋白的活性分别与其模拟的酶相同。
-酶工程简介ppt课件
Buchner兄弟的试验:
用细砂研磨酵母细胞,压取汁液,汁液 不含活细胞,但仍能使糖发酵生成酒精和二 氧化碳。 证明:发酵与细胞的活动无关。
34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07
"for his biochemical researches and his discovery of cell-free
19
生物催化剂发展的工业展望
Competitive Imperative
Speed to Market
Current Chemical Varieties
2-5 years
Current Biocatalyst
s
10 years
Biocatalyst of the Future
2-3 years
Cost to Manufacture
机结合而产生的边缘交叉科学。
• 应用主要集中于食品工业、工业和医药工业等领 域。
• 酶工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二、酶工程相关概念
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又称生物技术 或生物工艺学(Biotechnology). 20世纪7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技术,改造 物种、创造新物种,改造生物体中的某些组 分(如酶、蛋白质、核酸、细胞器),利用生物 体的某些特殊机能(如酶的催化功能、抗体 的免疫功能等) 为工农业生产以及医疗卫生 服务。
that enzymes
virus proteins in a pure form"
can be
crystallized"
James Batcheller Sumner
酶工程(第四版)
酶工程(第四版)简介酶工程是利用生物酶催化反应加速或改变化学反应的工程学科。
通过改变酶的运行环境、提高酶的活力和稳定性以及研究和设计新的酶,酶工程在生产和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酶工程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最新研究进展。
基本原理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够在较温和的条件下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酶工程利用酶的特殊性质,通过改变酶的结构和活性,使其具备更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酶的结构由其氨基酸序列确定,不同氨基酸的排列组合决定了酶的功能。
酶的活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通过突变、蛋白工程等方法,可以改变酶的结构,从而改变其催化活性和特性。
应用领域酶工程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食品工业酶在食品工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面包制作中的面团发酵过程就是酵母菌产生的酶催化反应。
通过酶工程技术,可以改良酵母菌的酶活性和稳定性,提高面团的发酵效果和面包的质量。
制药工业酶工程在制药工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生物药物的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酶催化反应来合成药物原料。
通过酶工程技术,可以提高酶的催化效率和产物纯度,降低制造成本。
环境保护酶工程在环境保护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环境中的有机废物可以通过酶催化反应降解为无害物质。
通过酶工程技术,可以开发出更高效的酶催化体系,提高废物处理的效率和环境保护的水平。
最新研究进展酶工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学科,目前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以下是当前酶工程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酶的结构优化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合成生物学等技术,研究者们可以对酶的结构进行优化。
通过对酶的结构进行调整和改进,可以改善酶的催化效率和稳定性。
新型酶的发现随着基因测序和转录组学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酶被发现和研究。
这些新型酶具有独特的催化活性和特性,有望应用于新的工业过程和生物医学领域。
酶催化反应的机理研究酶催化反应的机理一直是酶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近年来,通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技术,研究者们对酶催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许多复杂的催化过程。
酶工程学-第四、五周生物合成详解
三、温度的调节控制
1.细胞发酵产酶的最适温度与最适生长温度有所不同,而且往往低 于最适生长温度。
2.有些酶的发酵生产,要在不同阶段控制不同的温度条件。
五、溶解氧的调节控制
调节溶解氧的方法: (1)调节通气量 (2)调节氧的分压 (3)调节气液接触时间 (4)调节气液接触面积 (5)改变培养基的性质
二、植物细胞
P38 表3-1
三、动物细胞
CHO B16
A549 spleen
第二节 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是指人工配制的用于细胞培养和发酵的各种营养物质 的混合物。
培养基的分类: 按形态分类
固体培养基 平板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按用途分类 保藏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 生长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 产酶培养基 微生物培养基 植物培养基、 动物培养基
化学物质
能源谱
无机物: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源(不同于碳源)
辐射能:光能自养和光能异养微生物的能源
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源物质:都是一些还原态的无机物质,例如:NH4+、 NO2-、S、H2S、H2、Fe2+ 等,能利用这些物质作为能源的全部是细菌,如: 硝酸细菌、亚硝酸菌、硫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硫细菌、氢细菌和铁细 菌等。这些无机养料常常是双功能的(如: NH4+ 既是硝酸细菌的能源,又 是它的氮源。)
产酶种类:
α-淀粉酶 蛋白酶 β-葡聚糖酶 碱性磷酸酶等
代表菌种:AS1.398
大肠杆菌
细胞成杆状,0.5μm*(1~3) μm,无芽孢,G-,菌落从白 色到黄色,光滑闪光,扩展。
产酶种类:一般生产胞内酶 谷氨酸脱羧酶 天冬氨酸酶 苄青霉素酰化酶 基因工程研究用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酶种类:
α-淀粉酶 蛋白酶 β-葡聚糖酶 碱性磷酸酶等
代表菌种:AS1.398
大肠杆菌
细胞成杆状,0.5μm*(1~3) μm,无芽孢,G-,菌落从白 色到黄色,光滑闪光,扩展。
产酶种类:一般生产胞内酶 谷氨酸脱羧酶 天冬氨酸酶 苄青霉素酰化酶 基因工程研究用酶等
黑曲霉 啤酒酵母
青霉
根霉
米曲霉、木霉、毛霉、 链霉菌、假丝酵母
• 实验室常用的氮源:碳酸铵、硝酸盐、硫酸铵、尿素、蛋白胨、牛肉 膏、酵母膏等。
微生物的碳源谱
类型 元素水平
化合物水平
C·H·O·N· 复杂蛋白质、核酸等 有机碳 X
C·H·O·N 多数氨基酸、简单蛋白 质等
C·H·O
糖、有机酸、醇、脂类 等
C·H
烃类
C(?) 无机碳
C·O
C·O·X
—
CO2 NaHCO3
培养基原料水平
牛肉膏、蛋白胨、花生饼粉 等 一般氨基酸、明胶等
葡萄糖、蔗糖、各种淀粉、 糖蜜等 天然气、石油及其不同馏份、 石蜡油等 —
第三章 酶的生物合成法生产
经过预先设计,通过人工操作控制,利用细胞(包括微 生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生命活动,获得所需要 的酶的技术过程,称为酶的生物合成法生产。
第一节 细胞的选择
优良的产酶细胞应具备的条件
1. 繁殖快,产酶量高,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 2. 能在便宜的底物上良好生长。 3. 产酶性能稳定,菌株不易退化,不易受噬菌体侵袭。 4. 产生的酶容易分离纯化。 5. 不是致病菌及产生有毒物质或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的微生物,
2.无机物:1)参与有机物组成, 2)单独存在于细胞质内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3.水:约占细胞总重70%~90%,以游离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 存在 游离水:干重法可测得; 结合水:不易蒸发、不冻结、也不能渗透, 占水总量 的17%—28% 。
(三)微生物细胞化学组成含量的变化
表4—2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才能确保酶生产和应用的安全。
一、微生物
• 细菌(bacteria) • 放线菌(actinomycetes) • 霉菌(fungi) • 酵母(yeast) • ……
枯草芽孢杆菌
细胞成杆状,(0.7~0.8)μm* (2~3) μm,单个,无荚膜,周 生鞭毛,运动,G+,菌落粗糙,不 透明。污白色或微带黄色。
(四)碳源(Carbon source)
定义:凡可被用来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
◆功能:提供合成细胞物质及代谢物的原料;并为整个生理活动提供所 需要能源(异养微生物)。
◆种类: 无机含碳化合物:如CO2和碳酸盐等。 有机含碳化合物:糖与糖的衍生物(多糖:如淀粉、
麸皮、米糠等;饴糖;单糖),脂类、 醇类。有机酸、烃类、芳香族化合物 以及各种含氮的化合物。
二、植物细胞
P38 表3-1
三、动物细胞
CHO B16
A549 spleen
第二节 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是指人工配制的用于细胞培养和发酵的各种营养物质 的混合物。
培养基的分类: 按形态分类
固体培养基 平板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按用途分类 保藏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 生长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 产酶培养基 微生物培养基 植物培养基、 动物培养基
固氮菌
4.95 0.29 2.41 0.07 0.82 0.89 0.08
---
酵母菌
3.54 0.039 2.34
-0.428 0.383 0.035 0.093
--Biblioteka 霉菌4.85 0.11 2.81 1.12 0.38 0.19 0.16 0.04
--
(二)元素在细胞内存在形式:
1.有机物:蛋白质、糖、脂类、核酸、维生素及其降解产物.
按主要营养成分来源分类 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 麦芽汁培养基 马铃薯培养基 血清培养基
一、培养基的基本组分
碳源 氮源 无机盐 生长因素
二、微生物培养基
(一)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化学元素: 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硫、钾、镁、钙、
铁(其中前六种占细菌细胞干重的97%)。 微量元素:锌、锰、钠、氯、钼、硒、钴、铜、钨、
CO2 NaHCO3、CaCO3、白垩等
(五)氮源
• 氮源(nitrogen source) 凡是提供微生物营养所需的氮元素 的营养源,称为氮源。
• 氮源物质的主要作用是合成细胞物质中含氮物质,少数自养细 菌能利用铵盐、硝酸盐作为机体生长的氮源与能源,某些厌氧 细菌在厌氧与糖类物质缺乏的条件下,也可以利用氨基酸作为 能源物质。
2.氨基酸自养型微生物:不需要以氨基酸作氮源,能把尿素、铵盐、 硝酸盐甚至氮气等简单氮源自行合成所需 要的一切氨基酸的微生物。
3.氨基酸异养型微生物:需要从外界吸收现成的氨基酸作氮源的微生 物。
氮源的种类
• 迟效氮源:蛋白氮必须通过水解之后降解成胨、肽、氨基酸等才能被 机体利用。
• 速效氮源:无机氮源或以蛋白质降解产物形式存在的有机氮源可以直 接被菌体吸收利用。
镍 、硼。
微生物细胞中几种主要元素的含量(干重的百分数)
元素 碳 氮 氢 氧 磷 硫
细菌 50 15 8 20 3 1
酵母菌 49.8 12.4 6.7 31.1 — —
霉菌 47.9 5.2 6.7 40.2 — —
微生物细胞物质中灰分元素含量的百分比
灰分元素
P2O5 SO3 K2O Na2O MgO CaO Fe2O3 SiO2 CuO
微生物的氮源谱
类 元素水平 化合物水平 型
培养基原料水平
N·C·H·O·X 复杂蛋白质、核酸等
牛肉膏、酵母膏、饼
有
粕粉、蚕蛹粉等
机
氮 N·C·H·O 尿素、一般氨基酸、简单蛋 尿素、蛋白胨、明胶
白质等
等
N·H
无 机
N·O
氮N
NH3、铵盐等 硝酸盐等 N2
(NH4)2SO4等 KNO3等 空气
1.氮源的利用顺序:N.C.H.O或N.C.H.O .X>N.H>N.O>N
主要成分
细菌
水分 (占细胞鲜重的%)
蛋白质 占 细 碳水化合物 胞 干 脂肪 重 的 核酸 %
无机盐
75~85 50~80 12~28 5~20 10~20 2~30
酵母菌 70~80 32~75
27~63 2~15 6~8 3.8~7
霉菌 85~90 14~15 7~40 4~40
1 6~12
此组成可因菌种的种类、菌龄、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分析方法等而 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