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本质
第 二 章教育的本质
如: 子思在《中庸》中提出“善先人者谓教”。 《学记》中说:“教者也,长其善而救其 失者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 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教育”的 词源可看成是“教”、“学” • 甲骨文: • 教:表示成人手拿着器械督促 孩子的学习行为。 • 学: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孩子在 一所房子里学习有关的知识。 • 20世纪初借从日文转译的“教 育”取代传统的“教”和 “学”。
• 这个过程中,教育者,教育资料是客体 (认识的对象)。 • 这个过程受教育者的任务是: • 主体客体化——按照自己的愿望、意志, 接受、认识教育者所创造的教育影响。 • 客体主体化——把客体内容转化为主体认 识和能力,发展属于自己的主体世界。 • 目的:实现自我发展。(从应然,到实然)
• 纲领性定义(应该是这个): • 主要寻求某些能区分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 的标准,并进而揭示教育涵义的方法。如: 《教育学基础》:“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 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 性化的实践活动”。 • 叶澜(广义教育):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 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三、关于属性的界定 1、教育是人类的社会活动还是动物界的生 存活动? •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从根本上说涉及到教 育的起源问题。因为,对教育起源问题不 同的回答,直接影响我们对教育属性的认 识。因此,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人们关于教 育起源问题的认识。
教学内容 1、教育概念的界 2、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 3、教育主体的相关分析 4、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育”概念的界定
一、“教育”概念综述 (一)从词源出发理解教育的含义 1、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解释 最早在《孟子.尽心上》中有“教育”一词。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 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但当时不见得有确切的词义。因为在20世纪之前 很少把教育合成一个词使用。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学习目标:1.掌握教育的概念,理解教育的本质属性。
2.理解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3.比较教育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4.了解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本质回答的是教育是什么的问题,这是教育学的一个根本问题。
这个问题存在已久,人们一直在追寻它的答案。
不同历史时期,这个问题以不同形式存在,人们也给以不同形式的回答。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历史发展教育的起源问题和教育的历史发展问题,正如教育上其他重大的理论课题一样,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科学地阐明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对于理解什么是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教育的起源在近现代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有四种主张: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和需要起源说。
(一)生物起源说教育生物起源说的倡始人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1831~1902)。
他在《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不仅为人类社会所特有,而且早就存在于人类产生之前的动物界了。
他把老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照顾都说成是一种教育,连昆虫界也有教育。
认为人类教育是承受动物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的改善与发展,而生物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起源和存在的基础。
动物为了自己的物种的保存与发展,出自一个“自然和自发”的本能,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小的动物,这就是教育。
后来,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P.Nunn,1870~1944)在其主要教育著作《教育原理》一书中,进一步地阐发了教育生物学化的理论观点。
他曾在1 923年的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的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明确地说明:“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有教育,甚至高等动物中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我所以把教育称之谓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相适应的种族生活的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供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2024版)
教育现代化是指教育自身由传统向现代类型 的变迁。是一种能动的具有指向性的过程, 是一个对传统教育瓦解、扬弃、进行创造性 转化的过程,也是为了使教育适应整个社会 现代化的进程而不断改造、重建教育传统的 过程。
3、纲领性定义
纲领性定义即对教育应该是什么的表述, 反映了人们对教育价值的判断和追求。这一表 述既有对教育所做出的价值规定,也包含着教 育在其活动中寻求的意义和目的。
上述三种界定方式为我们思考教育的定义提供了一条 有启发意义的思路
教科书上的教育概念
1998年上海出版社出版的顾明远主编的 《教育大辞典》:“教育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 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常认为:广义的教育, 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 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全民教育的任务侧重于普及教育。
2、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 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终身教育的任务侧重于继续教育。 终身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 空间上打通了学校与社会、家庭的阻隔。
பைடு நூலகம்
终身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当今世界教育的 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形成了对教育的全新认识,全新理 解。
2、学校的产生,使得教育形式有了专门化的机构;
3、教学内容充满着伦理人文的色彩,——中国古代 的“六艺”教育、“四书五经”的教育和西方古代的 “七艺”教育;
4、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宗教性。
第二章 教育本质
第二章教育本质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概念的认识,理解教育的本质,同时对教育系统的性质、要素、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总体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教育的本质主要内容:1、教育概念的界定2、教育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3、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授课学时:6学时教育是什么?这是教育学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受过不同程度、不同方式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教育”这个词也成了生活中的常用词,似乎理解它并不困难,其实,这是一个错觉。
作为社会活动的教育,有着自身悠长的发展历史,有着复杂、多样的内在结构,还有着与社会其他各种社会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组成的社会总体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性质的相互作用。
因此,如果想从整体上认识教育的话,我们就不得不借助系统分析的方法。
按系统的观点看,教育可归属到复杂的开放系统一类。
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从整体上鸟瞰式地把握教育系统的要素、结构与功能。
另外,本章将涉及不少教育方面的基本概念,需要我们掌握并深入理解。
第一节“教育”概念的界定一、“教育”概念综述在具体分析教育的系统结构前,有必要对“教育”这一概念作一界定。
不然,我们就分不清楚,究竟什么是属于教育系统的,什么是该系统之外的,对象不确定,研究也无从进行。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学者从各种角度对教育是什么作过回答:有的从教育价值的角度,有的从教育目的的角度,有的从教育内容与方法的角度,有的从教育本质的角度。
由于时代不同、角度不同、各人代表的阶级、所取的价值观、和思想方法不同,这些回答就很不相同,有些甚至是完全对立的。
如19世纪中叶有影响的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美好生活作准备,而20世纪初的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却认为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它本身就是生活;有些教育家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人格的培养,有些教育家却认为,人格的培养是家庭和教会的事,教育应该着力于智慧的训练;即使在当今国内外的《教育学》教科书中,也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教育定义。
第二章_教育的本质讲义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 6学时)一、教育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一)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什么?并非是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正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甚至教育理论家所能说得清楚的。
倘若要求对教育做出界定,肯定是见仁见智。
这种情况,对于非教育工作者来说,一般不会对他们的工作和学习造成什么大的影响,因而可以不必要求他们对教育做出明确的界定。
但是对于今后将成为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的人来说,则必须提出这一要求。
下面概要介绍几种关于教育的定义,从中我们大概可以看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观点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观点二: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观点三:广义的教育就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就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教育活动。
以上几种观点首先描述了教育的“实践性”,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
其次,几种观点还强调了教育的目的性,因为任何一种实践活动,都有其明确的目的。
因此,尽管第二种观点没有明确说明教育的目的性,但因其将教育定位为社会实践活动,因而也说明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最后,三种观点都强调了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这就从对象上把教育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区别。
以上三方面就反映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
我们赞同哪种观点呢?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第2章-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的起源
教育学基础
➢ 需要起源说
====柳海民:在《教育原理》中:教育是起源于人 的社会需要和人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具体观点:一方面,教育发生于人类传递社会 生产、经验的需要; 另一方面,个体在进入社会生 产之前需要一段适应生活、生产的 教育。
(教育活动的主体)
的
(学习活动的主体) 的
变
化
教育手段
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学基础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教育 学校 教育影响 终身教育 教育制度 教 育民主化 2. 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 定性有何意义? 3. 古代学校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有哪些异同? 4. 简述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学基础
基本特征:商品性 生产性 科学性 民主性 多样性 可变性
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与现代社会学校教育的异同教育学基础
类别
古代学校教育
现代学校教育
与生产的关系 脱离
紧密联系,越来越紧密联系
教育的对象 教育的任务
为统治阶级垄断,具 有阶级性
为阶级统治培养统治 人才
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垄断,走 上大众化,具有民主性
人好了,世界也就好了
教育学基础
一位牧师正在考虑明天如何布道,一时找不到好的题目, 很着急。他 6 岁的儿子总是 隔一会儿就来敲一次门,要这要 那,弄得他心烦意乱。情急之下,他把一本杂志内的世界地 图夹页撕碎,递给儿子说: “来,我们做一个有趣的拼图游 戏。你回房里去,把这张世界地图拼还原,我就给你五 美分 去买糖吃。 ” 儿子出去后,他把门关上,得意地自言自语: “哈,这下可以清静了。 ” 话音刚落,儿子又来敲门,并说 图已拼好。他大惊失色,急忙到儿子房间一看,果然那 张撕 碎的世界地图完完整整地摆在地板上。 “怎么这样快?”他不 解地问小儿子。 “是这样的, ”儿子说, “世界地图的背 面有一个人头像,人对了,世界自然就对了。 ” 牧师爱抚着 小儿子的头若有所悟地说: “说得好啊,人对了,世界就对 了——我已找到明天布道的题目! ”
第二章现代教育的本质课件
第三,以伦理道德、宗教经典为主要教育内容,教 育内容严重脱离生产劳动。
20
第四,教育形式简单,主要 采用个别教育形式。教学方 法比较呆板、机械,允许教 育中的体罚手段,崇尚书本。 第五,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 验,获得了逐步的科学教育 认识。
21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 ,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 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32
《中庸》:教育就是将社会的伦理纲常加以推广和 实行。“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蔡元培:教育是发展人的能力和完善人格。 杨贤江:教育是帮助人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广义: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
10
主张教育的心理模仿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 (1869-1947)。他在《教育史教科书》中从心理学观点出发, 批判了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 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基础。不论 成人愿意与否,儿童都在模仿他们。因此,依照孟禄的意见, 模仿是手段,是教育过程的实质。孟禄的心理学教育起源论和 利托尔诺的生物学教育起源论在实际上没有什么本质差别,同 样抹杀了教育的社会性,把受教育者当作无法控制的对象。
(三)近代教育(17世纪-19世纪)
特征:
1.以大机器生产为背景,科学技术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2.普及教育受到重视 3.教育愈加被利用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4.资本主义国家把教育事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国策 5.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产生和传播
荀子
22
(四) 现代社会的教育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叶(蒸汽时代) 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电器时代) 第三阶段:20世纪中叶-现在(信息技术时代)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大学功能取向
中国的大学彻底变成打工仔培训机构,打 工仔岗前培训机构。 ——姚国华
1.要适应经济结构的需要
2.要培养能职业技术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不需要研究高深的学问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个组成要 素之间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和联系方式。高等教 育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高等教育系统能否更好 地适应社会需要,主要包括形式结构、层次结构、 科类结构、类型结构、地区布局、管理结构、财 政结构、科研结构、师资结构、学生结构、课程 结构等。
高等教育的结构类型
(一)层次结构 (二)体制结构 (三)科类结构 (四)形式结构 (五)能级结构 (六)区域结构
从汉字构造上可以看到一种对教育的东方理解: 1.教字左右结构表明了教育活动的是教与学、师 与生的双边交流。 2.重视对受教育者进行外部系统文化的经典传授, 强调知识传授。 3.重视施教者的教育活动中的权威性,强调教学 过程的严肃性甚至强制性。
Education源于拉丁文,其中e 表示使动,ducere则为“导”之 能动意义。因此,西方世界理 解教育本质的时候侧重把人本 身所具有的东西引导出来,从 一直潜质变为现实。
• (一)层次结构
• 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是指不同程度和要求的教育 水平及其受教育者的构成状态,是一种纵向结构。 因不同的层次代表了不同的办学水平或学术层次, 所以又称为水平结构。
• (二)体制结构 • 体制结构是指宏观上高等学校的举办主体和行
政管理的隶属关系它反映了高等教育行政主体、 办学主体、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高等案育体制 结构是国家政治结构的组成部分,毋庸置疑,它 受国家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国家政体形式以及民 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制约。
关于高等教育本质的讨论
高等教育本质亦即是对高等教育内在矛盾及其质的 规定性。 历史和逻辑的来看,高等教育在本质上:
(完整版)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练习题一、选择题1.狭义的教育是指( )。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 D.网络教育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
A.永恒性 B.历史性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3.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 )。
A.具有阶级性 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 D.具有永恒性4.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常要以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永恒性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5.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永恒性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6.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 D.实践起源论7.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
A.生k物界 B.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C.生产劳动 D.动物本能8.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
A.军事体育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地理教育 D.多方面发展教育9.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指( )。
A.教馆与学馆 B.崇文馆与弘文馆C.文馆与武馆 D.书学馆与算学馆10.“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 )。
A.具有阶级性 B.脱离生产劳动C.具有等级性 D.崇尚书本,呆读死记1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 )。
A.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B.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C.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12.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 )。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13.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 )。
A.教育规模的限制 B.学生数量的限制C.教师水平的限制 D.生产力水平的限制1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 )。
教育学课件-教育本质、起源与发展
《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本质、起源与发展本章内容一、教育的本质二、教育的起源三、教育的发展第一节教育的本质一、什么是教育(一)教育的科学概念——广义凡是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形式,学校教育是其典型代表。
(一)教育的科学概念——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过程的矛盾运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内容、手段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手段的矛盾二、教育的本质及其属性1、育人性2、社会性3、目的性4、实践性1、教育的育人性教育是以人为对象,以培养人为目的的.这是教育最基本的属性。
规定了教育的对象、任务,决定了教育存在的社会意义;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制约着教育的全过程。
2、教育的社会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社会是教育产生的母体,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规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和教育育人性的社会涵义;规定了教育和社会的基本关系。
3、教育的目的性即教育是在人们的思想意识支配下进行的。
这种目的性规定了教育活动的理性特征和科学特征。
观念活动是教育活动存在的必要条件,它规定了教育活动的理性特征,使教育成为一个能动的、创造的过程。
观念活动还规定了教育的科学属性。
教育的观念活动,就是在人们理智的主宰下,促进教育科学化的过程。
4、教育的实践性实践性是指教育是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存在的。
教育的实践性规定了教育存在的形式和价值实现的途径,离开实践活动这个形式,教育就会成为一种空洞的观念活动而不复存在,教育的价值也无从实现。
教育实践不仅是实现教育价值的途径,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动力。
教育学 教育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第一节教育的本质一、教育的基本概念(一)广义: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是人类社会自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狭义: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二、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 教育是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 教育培养人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的进行的。
3.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内容三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1. 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主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2. 教育的历史性:教育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目的、性质、内容等都各不相同,所以,教育具有历史性。
3.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要受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制约,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独立性。
(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一)教育的起源1.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有神论者认为,教育是由上帝创造的,教育就是体现神和上帝的意志,顺从于天。
是错误的观点。
2.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是生物起源论的代表。
《各人种教育的演化》。
也是错误的观点。
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孟禄,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也是不科学的。
4. 马克思主义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因为:①、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②、劳动对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要求。
第二章 教育本质
第二节
一 、 教育与经济
(一)、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一、
1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下表为几个国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教育经费的多少。可见我 国教育经费之少。1985年我国人均教育经费长到8美圆,到九十 年代也不过二十几美圆,而同期美国为966美圆,加拿大为947美 圆,法国是584美圆,日本为555美圆,新加坡为249美圆。
占财政预算 17.7% 16.5% 8.8% 约18% 14.3% 12% 9.9% 9.13%
人均教育费 556.68美圆 556.68美圆 336.6美圆 336.6美圆 311.43美圆 311.43美圆 415.38美圆 415.38美圆 268.9美圆 268.9美圆 164美圆 164美圆 4.67美圆 4.67美圆 5.75美圆 5.75美圆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二、教育的产生: 教育的产生: 1. 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
(法)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 书中认为,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 书中认为,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在人 类产生以前,教育早就在动物界中存在了, 类产生以前,教育早就在动物界中存在了,他把 生物竞争的本质说成是教育的基础。 生物竞争的本质说成是教育的基础。 教育原理》中指出, ( 英)沛·西能 在《教育原理》中指出, 西能 “教育是扎根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教育是扎根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培养人才的规格,教育结构和 教育内容 ;
如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教育结构的内部调整: 农 业
1950年 年 1970年 年
工 业
1950年 年 1970年 年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
(四)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的广泛普及和普及年限的逐步 延长 3、教育形式多样化 4、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
※终身教育:把教育看作是一个持续不断 的过程,认为人从出生到生命终止都要不 断接受教育。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 生中的各个年龄阶段,而非仅在儿童和青 少年时期。这种教育包括了各个年龄阶段 的各种方式的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 正规教育;既有学校教育也有社会教育。 倡导者是法国的保罗.朗格朗。
㈡心理起源论
1、心理起源沦的基本观点: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2、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 《教育史 教科书》 3、关于心理起源论的简要评价 这种观点否认了教育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 的目的性行为,是错误的。
㈢劳动起源论
1、基本观点: 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 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2、评述 生产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生产劳动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传递也需要教 育,这样教育便应运而生。
(3)裴斯特洛齐:‚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 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 ‚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4)斯宾塞:‚从教育的生物学方面来看, 可以把教育看作一个使有机体的结构臻 于完善并使它适合生活事物的过程。‛ ‚教育即为人的完满生活作准备。‛ (5)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观点讨论: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人与动物的区别
人有两个特别的生理器官:扩充了脑容量的大脑
和喉位较低的发音器官 两个特别的行为方式:工具制造和语言交流 两个特别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抽象能力
㈠生物起源论
1、生物起源论的基本观点: 教育起源于动物生存本能活动。 2、代表人物: 法国的勒图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 能 3、对生物起源论的简单评价 动物的种种学习行为不能等同于教育活 动。这种观点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 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是错误的。
韩延明第二章教育本质
现在三十三页,总共四十六页。
现在三十四页,总共四十六页。
斯巴达长老检视婴儿
现在三十五页,总共四十六页。
斯巴达女子体育锻炼
现在三十六页,总共四十六页。
古代罗马共和后期的小学
现在三十七页,总共四十六页。
中世纪骑士
现在三十八页,总共四十六页。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第一,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第二,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第三,教育内容十分简单; 第四、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行为模仿为主要手段。
现在十一页,总共四十六页。
终生教育的倡导者:
法国著名成人教育专家, 保罗.朗格朗,1965年在联合国 成人教育会议上作《终身教育引论》的报告首次提出。
–“教育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持续进行 的全过程,是人一生中所有教育机会的 统一。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 会教育等一系列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 、继续教育等。”
发展的一种国策;
•
第五,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产生和传播。
现在四十二页,总共四十六页。
四、现代社会的教育
• 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 第一、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 第二、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 第三、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 第四、现代教育的未来性; • 第五、现代教育的国际性; • 第六、现代教育的终身性。
二、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生活、终身、教育”-------终身教育
现在十页,总共四十六页。
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
萌芽 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诸岗和房 《生涯教育事典》称孔子 为“东方终身教育的伟大先行者”)
教育哲学第二章教育的本质
教育哲学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一、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它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重要使命。
教育哲学作为研究教育本质和意义的学科,探讨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内在要义,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支持。
本章将深入探讨教育的本质,探讨教育在个体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组织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旨在影响和引导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和价值观。
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个体的智力、品德、情感等方面,使其适应社会生活和实现个人价值。
三、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
通过教育,个体能够获取知识、获得技能、培养品德,实现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教育的目的是全面而多元的,既包括个体的自我实现,又包括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四、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培养、行为引导、社会化等多个方面。
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教育可以引导学生的行为,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教育还能实现社会化的功能,使个体逐渐融入社会生活并承担社会责任。
五、教育的实践教育的实践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教育实践包括课堂教学、校园生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是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
六、教育的评价教育的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包括对学生学习情况、教育质量、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育的评价应当是全面客观的,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七、教育的发展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受到社会、文化、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八、结语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其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
第二章教育本质(2学时)
• 2、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 • 培养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 有系统进行的。其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 的需要来确定的,其培养方式是对受教 育者在身体、心理两方面施加影响,这 种影响是有专门人负责的。即根据一定 的社会需要,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身 心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施加影响, 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 要的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
• 3、教育的本质是传授知识。 • 传授知识的教育要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密切 结合起来。没有传授知识的教育实践,感化人、 培养人的目的是达不到的。 • 4、教育的本质是精神生产。 • 是人类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包括自然 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道德观念,传递给受教 育者。这种传递的过程,就是教育工作者对受 教育者的精神素质进行“加工”的过程,也是 受教育者接受精神产品以提高和武装自己的过 程。 • 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工厂”所生产 的“产品”包括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知识、 能力、技术水平的提高,都是属于精神的范畴。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
孙秀芬
一、为什么要研究教育本质
• 教育的本质问题是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 问题。不仅在理论上是必要的,而且是 个实践的问题。 • 教育的本质: • 第一条讲教育本身的规律性; • 第二条讲教育和政治经济的关系。
二、什么是教育的本质
• 当前对教育本质的三种看法: • Ⅰ教育是或基本上是上层建筑的社会现 象; • Ⅱ教育是部分属于“上层”,部分属于 生产力的社会现象; • Ⅲ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是复杂的社会现象。
• 5、教育的本质的传递生活经验,培 养人的社会生活能力的工具。 • 6、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 过程。 • 注意:社会要求与个体心理水平辩 证统一。
• 三、教育规律(亦可看成本质)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及当代教育转型
• (8)20世纪下半叶的学校 • 全民教育、学校与学生发展需要的关系,新型综合中学产生。英 国:文法中学、技术中学、现代中学——综合为;综合中学;法国: 市立中等教育学校; • (9)欧美学校发展的特点 • 主要围绕目标上的平等与质量之间、结构制度上的分化与综合之 间、课程上的学术化与职业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而表现出来。 • 目标上:19世纪以前——注重质量的精英型目标,20世纪开始— —注重平等的大众型目标,当前——寻求双重目标:兼顾质量与平等 、追求大众与卓越; • 结构上:追求学术质量目标时,以分化为特征;追求大众化目标 时,以综合为特征;课程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教学与生 活的联系。
•
1.柏拉图:“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 ,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地行动”。 • 2.夸美纽斯:“我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 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这 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从行动中取得的。……实际上,只有受过恰 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能在成年 以前完成。” • 3.福录贝尔:“人的教育就是激发和教导作为一种自我觉醒中 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的人有意识地和自觉地、完美无缺地表现 内在的法则,即上帝精神,并指明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 段。”“教育的目的是表现忠于天职的、纯洁的、完美无缺的,因而 也是神圣的生活。”
三、 教育的起源
• 1、人类起源的几种观点: • 神创论:上帝造人,女娲造人 • 生物进化论;仅仅关注生物体本身的变化,忽略了生物体特别是 人所积累的“客观的精神世界”的重要作用 • 劳动创造了人。马克思将生物学的视野扩展到哲学的视野,将达 尔文对古猿前肢向人手演化的生物学研究扩展为对古猿向人手(动物 肢体)和工具(超生物肢体)质变的哲学研究。
第2章教育的本质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一)教育者 —— 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二)受教育者 —— 教育对象,学习活动承担者 特征:可受教性 (三)教育影响 —— 中介物 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 介的总和。它包括作用于学习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 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如教育目的;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教育手段; 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环境
学校的特点:
1.教育主体确定,有以教育活动为专门职能的 教师。 2. 教育对象的相对稳定性。 3. 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且所传播的文化 逐步规范化。 4. 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或多或少的设备。 5. 由以上种种因素结合而形成独立的社会活动 形态,以至成为社会分工中的一个部门。
三、学校的发展
我国现行的学校系统
从1901年-1905年明令废除科举止,各省 仿照西方的样式兴办了一些新式学堂。 1902年:京师同文馆 我国开始向制度化学校教育靠近,即有 严格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的规定,进 行分年级教学,有明确的课程要求,严 格的管理制度,并有固定的专职教学人 员和场所等。
(三)制度化学校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 教育的构成要素
一、关于教育构成要素的不同观点 南师大教育系编写的《教育学》:受教育者; 教育者;教育影响。 张人杰主编的《大教育学》:教育者;受教育 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 陈桂生著的《教育原理》:教育者的有目的的 教育活动;教育资料;教育对象。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教育者; 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或教育资料)。
四、我们对教育的尝试性定义:
从广义上说,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技 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社会活动。无论这种 活动有否具体目的、有否组织、有否系统,都 属于广义教育范畴。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 教育、社会教育三种类型。 从狭义上说,是指教育者受社会委托,利用学 校这一机构,借助教育内容和手段,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以培养受教育者成为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的活 动。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功能和基本规律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二)教育的发展 3. 封建社会的教育
(1)鲜明的阶级性
(2)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
(3)学校是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二)教育的发展 4. 资本主义的教育
教育内容 教学方法 教育组织 形式 教育目的 受教育权 利 增加大量自然科学知识,开设了许多新的学科 出现了实验、演示、实习等新的教学方法 入学人数增加、办学规模扩大\班级授课制 出现了双重目的,一方面培养资产阶级代理人, 另一方面培养熟练的劳动力; 第一次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四、教育的功能
(三)教育的个体功能
生理方面
• 教育可以促使个体身体各部分组织器官系统健 康发展,正常发育,全面发展个体的身体素质
心理方面
• 教育可以促使个体的认识能力的提高,情感、 意志、兴趣和才能的健康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四、教育的功能
(四)教育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作用 • 决定教育目的 •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 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 反作用
• 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 识的人,以维护和巩固一定 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 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 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 起决定作用
相对独立性
• 自身的继承关系 • 受其他社会意识 形态的影响 • 与政治经济发展 的不平衡性。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 托尔诺、 托尔诺、 斯宾塞、 斯宾塞、 沛.西能 西能 心理起源说 孟禄 劳动起源说 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 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 教育是由上帝创造的 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 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动物 界也有教育 教育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 的模仿。 的模仿。 一方面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 条件,另一方面劳动也向教育提出了 条件, 客观要求。 客观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认识到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 评价:认识到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 充分肯定了教育起源问题的社会属性。 充分肯定了教育起源问题的社会属性。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五)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P18
代表人:杜威、 代表人:杜威、陶行知 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
评价:看到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评价:看到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认识 到了教育源于生活,强调其情景性、经验性、 到了教育源于生活,强调其情景性、经验性、回 归性,加深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归性,加深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三)教育心理起源论
其代表人物为著名的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其代表人物为著名的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主要观点: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主要观点: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无意识的模仿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评价:这种观点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 评价:这种观点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 全部教育都归之于 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 有意识和在 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把有意识和在 下产生的模仿行为 意识支配下产生的一些行为排斥在教育之 意识支配下产生的一些行为排斥在教育之 外。 观点合理一面: 观点合理一面:成功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 错误,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 错误,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
1、古代学校的出现。 2、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 牧师或骑士 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5、教育内容:学习治术之道、伦理道德、宗教、军事技能等。 6、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 7、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官学、私学),积累了比较 丰富的教育经验,得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论(即教育的社会起源说)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可能性: 可能性:人类所特有的思维器官人脑和 交往工具语言 。
劳动为教 育的产生 提供
必然性:一方面教育是在实际需要中 必然性:一方面教育是在实际需要中 产生的。 产生的。 另一方面 社会生产的延续和发展也要 依靠人类经验和自身的发展 。
教 育 是 Educate/Education , 起 源 于 拉 丁 文 Educare”。表示“引出” 导出”之义。 “Educare 。表示“引出” “导出”之义。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甲骨文“学” 字
甲骨文“教” 字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教 上所施,下所效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2、从个体视角定义
教育” 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 程。
我们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 我们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 一定社会 促使个体的社会化 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个体的社会化和 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二
教育本质p29 教育本质p29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教育学中“教育” (三) 教育学中“教育”的含义
1、从社会视角定义 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 [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 广义] 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 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学校教育, [狭义]——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 狭义] 学校教育 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 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 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 变化的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变化的活动 《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德育” [更狭义]——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 “德育”是同 更狭义] 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义。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案例2 案例 某中心小学,老师规定学生除了上厕所和喝水, 某中心小学,老师规定学生除了上厕所和喝水,课 间不允许学生走出教室。 间不允许学生走出教室。 孩子刚上学没几天,每天回到家后行为就有些异常, 孩子刚上学没几天,每天回到家后行为就有些异常, 很容易发脾气,扔东西,甚至将脑袋往沙发上撞。 很容易发脾气,扔东西,甚至将脑袋往沙发上撞。 后来才知道,老师是为了害怕学生磕了碰了, 后来才知道,老师是为了害怕学生磕了碰了,学校 就得担责任。其中一名四年级值日生表示, 就得担责任。其中一名四年级值日生表示,他们的任务 就是“纠察”追跑打闹的行为,抓到了,就扣分。 就是“纠察”追跑打闹的行为,抓到了,就扣分。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P15
一、教育的起源 教育神话起源论 (一)教育神话起源论 教育生物起源论 (二)教育生物起源论 教育心理起源论 (三)教育心理起源论 (四)劳动起源论 教育生活起源论 (五)教育生活起源论 二、教育的发展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一、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神话起源论 P16 观点:教育是神创造。 观点:教育是神创造。教育的目的体现 神或天的意志。 神或天的意志。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案例3. 案例3. 开学第一天, 开学第一天,重庆某中学上的第一堂课便是安 全教育。学校明文规定“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全教育。学校明文规定“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以防 受骗。 受骗。” 很多学生感到不可理解,下课后相互开玩笑: 很多学生感到不可理解,下课后相互开玩笑: 我没见过你,绝不能跟你说一句话。 “我没见过你,绝不能跟你说一句话。” 初三学生小许抱怨, 初三学生小许抱怨,学校像是在教幼儿园的小 朋友: 我们都长这么大了,还怕跟人说两句话” 朋友:“我们都长这么大了,还怕跟人说两句话”。 高二学生小周则感慨: 人家需要帮助的时候, 高二学生小周则感慨:“人家需要帮助的时候,我 们不可能因为他是陌生人就置之不理吧? 们不可能因为他是陌生人就置之不理吧?”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小篆“ 小篆“育”字
小篆“ 小篆“毓”字
“育,养子始作善也。”(《说文解字》) 育 养子始作善也。 说文解字》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孟子——最早将“教”和“育”二字合在一起作 最早将“ 最早将
为一个词使用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思考: 思考: 中文的”教育”与英文” 中文的”教育”与英文” Education”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不同? Education 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教育 理解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P28 理解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P28
之中,动物界也存在。( 。(2) 之中,动物界也存在。( )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 的学说, 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 一个生物学的过程, 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 转向科学解释。 转向科学解释。 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3) 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 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 社会性, 社会性,从而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 育行为之间的差别。 育行为之间的差别。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三)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P22
普及性、 普及性、 生产性 开放性、 开放性、 法制性 终身性、 国际性 终身性、 科学性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
“生活、终身、教育”-------终身教育 生活、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 生活
评价:认识水平低,不能科学认识教育问 评价:认识水平低, 归结于神的旨意,是不科学的。 题,归结于神的旨意,是不科学的。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二)教育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 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与 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 能。 评价 主要观点:(1)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 ) 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日常生活中“教育” (二)日常生活中“教育”的含义 理解: 一种结果的教育” 理解:“一种结果的教育” 过程的教育” “过程的教育” 制度的教育” “制度的教育” 方法的教育” “方法的教育”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案例1 魏永康湖南人,是有名的神童:13岁读大 魏永康湖南人,是有名的神童: 岁读大 案例 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 学,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但由于生活环境的 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 闭塞、自理能力缺失等,就自动退学回家。 闭塞、自理能力缺失等,就自动退学回家。回家后 就到华容县人大上了两周的班,然而“最大心愿” 就到华容县人大上了两周的班,然而“最大心愿” 还是“想回学校读书” 还是“想回学校读书”。恰好应了他本科时的一位 教授的话: 很难想像, 教授的话:“很难想像,如果魏永康不能继续深造 或做学问的话,他将如何生存。”也许考上研后, 或做学问的话,他将如何生存。 也许考上研后, 能重新找回他的生存方式。 能重新找回他的生存方式。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第一节 教育概念的演变及其本质
在现在的实际教育教学改革 中出现了许多新名词,素质教育, 中出现了许多新名词,素质教育, 挫折教育,愉快教育,差异教育, 挫折教育,愉快教育,差异教育, 失败教育,赏识教育。 失败教育,赏识教育。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一、教育概念的界定
(一)辞源学解释 甲骨文含义 含义:P27 1、甲骨文含义:P27 2、西方的词源含义:P28 西方的词源含义:
生产力说 多重属性说 社会实践说 社会化说
(一)教育本质的几种学说:
上层建筑说 双重属性学说 复合现象说 特殊范畴说 文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