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讲练学案:农业的区位选择(附:经典题及解析)
高考地理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必修2)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命题分析】近三年高考命题呈现以下特点:1.从考查内容看:侧重于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和特点的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这一考点在近年高考中涉及较少。
2.从命题角度来看:多以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区域图、农业地域类型经营方式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3.从考查能力来看:相对简单,主要考查对地域地理位置的判断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特点的识记。
【备考策略】1.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结合实例分析说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政策、交通运输、机械、劳动力等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很多,所起的作用不一样,主导因素决定农业区位选择,但主导因素与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并不完全一样。
2.结合案例分析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3.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1)联系季风气候的特点,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地形及人口状况归纳概括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和特点。
列表对比商品谷物农业与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差异。
(2)以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为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和形成条件,并联系中国新疆、内蒙古的放牧业,思考潘帕斯草原牧业的生产模式对我国放牧业的借鉴意义。
(3)运用图表资料归纳乳畜业的特点,对比分析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4)加强对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判断,强化图文转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一分析不同的案例。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高考新动向】【考纲全景透析】一、农业的区位选择1、农业的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农业区位的含义:(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4、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思路点拨】: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5、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高三地理 复习必备 农业的区位选择
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则增产显著,说明地形因素影响农业
人
增产。因此,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坡度
教 实
验
太大,不利于水土保持。第(2)题,考查梯田的作用。将山 版
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土层厚度,提高
土壤肥力。大气温度、大气湿度、日照时数与将坡地改造
为梯田没有关系。
答案:(1)C (2)B
防护林,核桃、柿子、板栗、梨等经济林木,说明其主要
意义。
(4)说出从广东运蔬菜进京可选择的铁路干线。(两条
即可)
必修二
第3章 第一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答案:(1)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位于平
原地区,地势平坦;靠近河流,有灌溉水源(或土壤肥沃)。
不利条件:降水变率大,多旱涝灾害;冬季气温低,
A.土层薄
B.降水变率大
C.坡度大
D.植被覆盖率低
必修二
第3章 第一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2)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
A.调节大气温度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大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二
第3章 第一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解析:第(1)题,考查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根据题干
中的信息判断,增施肥料对农作物增产影响不大,而将山
必修二
第3章 第一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形成
农业地域是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
人 教
实
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 验 版
的农业生产地区。因此,我们在实际解题中,一定要加强
学案3.1农业的区位选择 答案版
【课题】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学习目标】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了解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2、掌握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并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重点、难点】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阅读课本P42~P44文字和图,完成下面的填空)1.农业概念:是指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补充)农业的特点:季节性、周期性和地域性。
(补充)农业的分类:(1)按投入多少分: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2)按产品用途(性质)分: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3)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畜牧业和混合农业。
2、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3、农业区位选择(1)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2)影响因素:(读图3.3)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
其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的因素是市场。
(3)变化: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较快。
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会引起农业区位选择的变化。
(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2 、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请分析其发展变化的原因。
市场【基础检测1】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
据图回答3~5题。
3.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平坦B.气候优越C.距城区近D.水源充足4.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B.城市人口的增加C.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5.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海南省,则阶段Ⅱ运量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合作探究3、根据P43活动1分析,水稻为什么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而非地中海气候区。
高考地理总复习考点知识解析与训练19---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考地理总复习考点知识解析与训练第19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考纲呈现]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纲解读]1.综合思维:通过对区域农业生产现状、农作物生长习性的分析,说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原因。
2.区域认知:通过对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分析,探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思维导图]1.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特点区位因素 主要方面变化特点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变化较快(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2.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气候光照①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②光照弱,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③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热量①热量充足则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 ②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 温差①日较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②日较差小,农作物的品质较差降水①降水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②降水过多易造成洪涝灾害,降水过少易造成旱灾,均影响农作物生长地形①地势平坦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地形崎岖,地块狭小,只能使用小型机械;③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如果地势起伏较大,可发展立体农业; ④发展渔业需考虑水域面积,发展畜牧业需考虑草场、饲料,发展林业需考虑山地、丘陵的分布水源水源是作物高产稳产的关键,有时会成为限制性条件土壤①南方酸性土壤适合茶树,西北碱性土壤适合碱蓬、枸杞;②土壤肥力包括水、肥、气、热等,如黑土有机质丰富,紫色土富含磷、钾3.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易错易混辨别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方法技巧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某地区的气候特征,其次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该地区的地形特征,最后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知识点讲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知识点讲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知识点讲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实际上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下面是农业的区位选择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考纲要求
1.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领会考纲
1.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掌握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等地理环境要素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知识结构
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
(1)含义:一是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实质: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农业生产活动的主导区位因素
(1)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
(2)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垂直农业(地形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变迁(市场因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第18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学生版)
第八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考点细化预测】【构建知识体系】第18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注意提示】1.图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形成(1) 的不同地域分布。
(2)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
2.实质: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注意提示】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课前基础练习】——学生课前基础知识检测1.1980年以来,黑龙江省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1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肥力 B.热量条件 C.河流汛期 D.降水总量下面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读图完成2~3题。
2.产生图中所示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3.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A.水源充足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热量条件好读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回答4-7题。
4.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市场 D.交通5.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大,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商品粮的生产基地,其原因不可能是( )A.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升 B.劳动力价格上升C.气候变化 D.市场需求6.B、C两地区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①B地区海拔较C地区低,热量条件较好②B地区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C地区多③B地区地热(地下热水)资源丰富,发展农业生产的光热条件优越④B地区位于澜沧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7.有关图中一些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D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是农业发展的首要限制性因素②E地区农业生产潜力不大,粮食产量低③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是E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④春旱是影响F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突破核心考点】——老师课堂讲解重点突破考点一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知识归纳总结】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仍占有重要地位,但社会经济因素对其影响越来越大,各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具体如下:1.图解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将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2.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区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高三地理农业区位因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农业区位因素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相比,图中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单位面积产量高B.水热条件好C.交通发达D.人均耕地面积大【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该地区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大,人均耕地面积比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都大;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纬度低,水热条件好,经济发达,交通密集;技术水平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2】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接近原料产地B.靠近消费市场C.廉价劳动力D.高素质的技术研究队伍【答案】A【解析】该地位于东北地区,有大面积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高,在该地区建家具厂,主要是靠近原料产地。
【考点】该题考查工农业的区位条件。
2.(22分)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马铃薯性喜温凉,生长期间的温度在13℃至22℃最为适宜,雨量要求播种期在15毫米以上,成熟期在130毫米以上;喜光,但发芽期要求黑暗;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对马铃薯的生长最为有利;充足的肥料有利于提高其产量。
甲地区马铃薯属于北方一耕作区,5月播种,9月收获;乙地区属于西南垂直耕作区,3月播种,6月收获。
丙地区近年来实行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新技术种植马铃薯,具体做法是在收割后的稻田里,直接播种马铃薯,然后用稻草均匀覆盖。
(1)说明稻草覆盖技术对马铃薯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
(8分)新技术实施后,省去了翻耕、挖穴播种、除草等工序,每亩节省用工5~6个,土壤有机质从1.7%提高到2%,作物增产幅度达31.2%,人均增加产值1235元。
(2)分析采用新型种植方式如何促进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6分)(3)依据上图中“2010年某市马铃薯价格生成与变化资料”,指出马铃薯从生产到消费的环节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提出降低马铃薯零售价格的主要措施。
(8分)【答案】(1)保证马铃薯发芽期的黑暗环境;(2分)保持土壤温度;(2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2分)稻草腐烂后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高三地理农业专题二轮复习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全国通用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考纲解读】1、要求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与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2、高考命题趋向:给出材料(文字或图表),形成题组,考查农业区位优势选择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具有分值高、综合性强的特点。
【考点梳理】考点1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投入的四大要素中,自然条件是基本条件,劳动力是必要条件,生产资料是决定条件,科技是制胜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①课本中的模式是一般模式,并不代表任何农业地域类型都能使用,应在分析的过程中抓住每一种类型的异同,灵活运用。
②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的四大类投入要素都要发生变化,且随着投入的变化,产出也要变化,因此农业投入的变化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
[例题1] 在下图中,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大势的是[例题2] 1.从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考虑,我国热量和光照条件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适宜发展A.以水稻为主的耕作业B.以速生丰产林为主的林业C.以小麦、棉花为主的旱作农业 D.畜牧业和灌溉农业考点2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方法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并获得最大的效益。
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一般应考虑:A. 从农业生产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
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明显的依赖性,进行农业生产时,必须因地制宜,尤其要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
B. 从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
不同农业类型对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的要求不同。
C. 从土地价格、农业生产成本、不同农业的单位产值和农产品的特性等因素考虑。
【课堂限时训练】下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完成1-2题:1.图中农业生产投入中,人类活动对自然因素改造比较明显的是A.农业机械、化肥、农药B.饲料加工、科学技术C.灌溉水源、大棚D.优良品种、城市2.本地区由小麦种植改为蔬菜种植,影响农业种植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区位因是A.市场的变化 B.国家政策的变化 C.交通运输的变化 D.科技的发展读“北纬30°附近三个三角洲位置示意图”回答第3题:3.关于三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条河流的汛期都完全一致B.三地的气候特点相似C.三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D.三地的植被类型相同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
高中地理 农业的区位选择知识讲解含答案解析
农业的区位选择编稿:李永华审稿:王艳欣考纲解读农业的区位因素。
知识清单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区位含义:农业生产所选定的________;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________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________、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科技、政策、________、劳动力区位选择实质:对农业土地的________区位因素的变化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处于变化之中;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环境因素比较________,对农业区位影响________;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________,对农业区位影响________。
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自然因素:高地________和低地沼泽化,水果、花卉、蔬菜产量低而不稳定→市场和交通:交通不便,本地市场狭小,生产规模________→灾害和市场:“________”大规模的生产受灾时的损失大,市场竞争________。
2.农业地域的形成概念:是指在一定的________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________、科技、文化和自然________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特点: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________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形成:农业地域的形成,是________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由于动植物的不同________,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混合农业的概念:混合农业主要是耕作业与________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澳大利亚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世界________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世界最大的________生产国和出口国。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分布:东南部和________部区位因素: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较好;气候________;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________。
摸式:“土一草一畜一市场”措施:________放牧、划区轮牧;天然草场改良为半人工草场;播种优质________牧草并施肥。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农业区位选择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农业区位选择一、课标呈现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农业1.概念: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2.分类:①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耕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①按投入产出分为密集农业(集约农业)、粗放农业,①按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知识点2: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社会经济条件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识点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
知识点4: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农业地域的共同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常见类型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影响农业品质的因素昼夜温差;生育(长)期长;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水质好;土壤肥沃;土壤富含**元素;**品种优良;**(某特殊气候或技术),品质好;……(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区域特征和特定的农作物作答)。
易错点2: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判断农业区位分析,核心有两点:其一,明确区位分析的要求,是全面分析、主导因素分析还是对比分析;其二,掌握农业区位因素。
如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以及水源等;人文因素,市场、交通、资源、劳动力、科技和政策法规等。
对于此类试.要明确影响农作物的主导因素,并能区分限制性因素,结合试题提取相关图文信息。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每个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不同。
农业生产主导因素的判断思路如下。
(1)看农业生产的类型例如,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乳畜业等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类型,主导因素为市场。
(2)看农作物种类及生长特性不同的作物适宜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
例如,天然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为气候;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地区生长,主导因素为土壤。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
不同地形 只能使用小型机械,典型地区如日本;③水热
区适宜发 条件好的地区,如果地势起伏大,则可发展立 地形
展不同类 体农业,如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若地势起
型的农业 伏较小(坡角<25°),适宜发展梯田;④发展
渔业需考虑水域面积,发展林业需考虑山地、
丘陵的分布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土壤
需要考虑土壤中的水分、湿度、温度、土壤的 影响农作
产棉区
长江流域
时段(年)
贡献率
(%) 面积
1950~1965 22.61
1965~1980 18.77
1980~1995 30.65
1995~2010 55.56
2010~2015 57.47
单产
30.27 46.74 37.55 19.16 26.44
黄河流域
西北内陆
面积 单产 面积 单产
26.85 20.37 50.93 62.04 68.06
1.覆盖技术
(1)覆膜 作用
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
减少地面的热量散失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地面上农 作物光效
影响 保墒、防止土壤盐渍化 春季对农作物起保温作用,防 止冻害
农产品着色均匀,提高品质
作用
影响
减少风力与流水对土壤的侵蚀 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保
垄上覆盖地膜,可以汇集雨水 持土壤肥力
到沟里
和白色地膜相比,黑色地膜除了不能增加农作物光效之外,其他白 色地膜具备的功能都具备,但是由于在黑色地膜覆盖下的地面缺少 光照,杂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3)起垄种植 ①光照:可以增大受光面积,光照条件好。 ②温度:可以提高土壤温度。 ③昼夜温差:可以加大昼夜温差,利于养分积累。 ④疏松土壤:可以增强土壤通气性,同时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⑤土层厚度:可以加厚土层,利于作物生长。 ⑥灌溉与排水:利于(旱季)顺沟灌溉和(雨季)顺垄排水。 (4)等高种植 维护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保持水土,减少水土
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三一轮复习)
(1)新疆地区能生产优质番茄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 机械化程度高
)
②昼夜温差大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 ④科技先进,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2)新疆地区番茄种植的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A.市场狭小 B.水资源紧缺
C.价格低廉
D.劳动力严重短缺
(1)A (2)B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华北平原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光热充足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 壤肥沃,水热条件优越
气温低,热量不足
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 沙灾害严重 水旱灾害较为严重;丘陵地 区土质较差
南方地区
(2010年山东)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2)图示平原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由原来的 ________发展为________。请分析致该地 农业生产变化的可能原因。 (3)该城市发展到图乙时,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城市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压力及对策。
(1)② ③ ④ ① 花卉、蔬菜等产品产值高,城市需求量大,易腐烂,不易远距离运输,应布局 在近郊 (2)季风水田农业 乳畜业或园艺业 城市发展迅速,花卉、蔬菜等市场需求量大;地价上涨,租金 提高;政策的影响;冷冻冷藏技术、包装技术及交通条件的发展等。 (3)压力: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剧增,对粮食、乳肉产品需求量增加;城市面积扩大,大 量占用耕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副产品供应紧张。对策:城市建设中应尽量节约用地,少 占农田;发展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
二、农业区位合理选择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八章 第19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优选)
第19讲农业的区位选择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1.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区位因素及变化特点主要方面变化特点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变化较快自然区位因素分析要点气候光照①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如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瓜果比较甜②光照弱,不利于谷物的生长。
如西欧因光照不足,只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其农业以乳肉畜牧业为主③光照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热量不足。
如我国东北平原,虽然纬度较高,但夏季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气候热量①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
如我国海南,因热量条件好,农作物可一年三熟②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
如我国东北地区,因热量条件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若夏季出现低温,则易造成农作物减产降水量①降水量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②降水量过多则易造成洪涝灾害,过少则易造成旱灾气温日较差①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的营养物质积累,农作物品质好。
如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但要注意日温差过大对农作物易造成冻害②气温日较差小,农作物的品质较差。
如温室里栽培的农作物的品质不如室外同种农作物的品质地形①地形平坦有利于大规模耕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典型地区如美国②地形崎岖,地块狭小,只能使用小型机械。
典型地区如日本③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如果地势起伏大,则可发展立体农业,如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若地势起伏较小(坡度<25°),适宜发展梯田④发展渔业需考虑水域面积,发展畜牧业需考虑草场、饲料,发展林业需考虑山地、丘陵的分布土壤需要考虑土壤中的水分(湿度、温度)、土壤的透气性(如棉花宜种植在透气性好的沙质土壤)、土壤肥力(有机质、矿物质含量高),如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水源既包括天然的河流、湖泊等,也包括水库等蓄水工程,是对降水的调节、补充(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城郊型农业交通运输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政策政策一般对农产品种类和种植面积影响较大通过鼓励或限制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种类劳动力劳动力数量多少,素质高低影响着产品成本和质量农业技术如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域的范围,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等分析农业区位的一般方法1.总体评价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即在分析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限制性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知识点讲练:农业的区位选择(附:经典题及解析)1.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a.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经典题,4分)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
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下图)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
读图,完成下题。
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A.热量B.土壤C.光照D.水分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作物成熟需要达到一定的生长期和积温,而影响生长期和积温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气温高,所以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故A项正确。
土壤、光照和水分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但对作物成熟早晚影响较小,故B、C、D项错误。
b.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2019改编,8分)娃娃菜是半耐寒性蔬菜,生长周期约为55天,有肥大的肉质直根和发达的侧根,适宜生长温度为15~23 ℃,对土壤要求较高,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强的土壤中栽培。
近几年,甘肃省永登县从日本引进娃娃菜品种,并在全县推广。
目前永登县(海拔2000~2800 m)是优质娃娃菜的主产区,种植娃娃菜经济效益较高,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主要供应源地。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永登县娃娃菜经济效益较高,其主要原因是(A)A.品质高,市场需求量大B.根系发达,耐盐碱C.种植历史悠久D.市场距离较近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由材料中“目前永登县(海拔2000~2800 m)是优质娃娃菜的主产区”“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主要供应源地”可知,该县生产的娃娃菜品质高,大量销往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市场广阔,经济效益高,故A 项正确。
材料中只说了娃娃菜根系发达,对土壤要求较高,并不能得出其是否耐盐碱,故B项错误。
永登县娃娃菜是近几年才从日本引进种植的,种植历史不悠久,故C项错误。
永登县距离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较远,故D项错误。
2)永登县娃娃菜远销到我国东部地区,主要得益于(B)A.先进的种植技术B.交通运输和保鲜技术的发展C.低廉的价格D.种植规模的扩大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永登县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距离市场地——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较远,且蔬菜是需要保鲜的产品,因此永登县蔬菜远销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主要得益于现代化交通的发展,缩短了产品运输时间;保鲜技术的改善减缓了运输过程中产品腐烂变质的速度,故B项正确。
永登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近几年才引进种植,农业种植技术并不先进,故A项错误。
材料中并没有说明永登娃娃菜的价格情况,故C项错误。
种植规模大小不是娃娃菜远销的主要影响因素,故D项错误。
2.农业科技对自然因素的改造(3)(2017全国Ⅲ文综,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
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
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
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
图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
答案: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左右),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3分)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分)解析:本题考查人类对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改造。
根据甲地区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区最冷月最低气温约为8℃,即冬季温和,瓜果、蔬菜生产热量不足,建立日光温室可弥补热量欠缺,满足作物生长的热量需求。
该地区干旱少雨,说明光照充足,日光温室的效果更突出。
日光温室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温室内的湿度。
3.农业生产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的判断a.主导因素的判断(4)(2018甘肃张掖三诊,4分)微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经营灵活、规模适度的农场,其生产管理主要是对营养液加液时间和次数进行调节。
下图为某微农场系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形成微农场的主导因素是(B)A.市场B.科技C.政策D.劳动力解析:根据材料中“其生产管理主要是对营养液加液时间和次数进行调节”,结合示意图可知,微农场没有土壤,使用营养液进行农业生产,属于无土栽培农业,技术要求高,因此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科技,故B项正确。
b.限制性因素的判断(5)(2016海南单科,3分)下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
2014年起,这些城市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
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
读图,完成下题。
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A)A.热量B.水分C.光照D.土壤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限制性因素的判断。
据图可知,该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农业生产热量不足。
根据题目信息可知,该地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其目的是改善热量条件,所以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故A项正确。
该地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少,气候冷湿,水分条件能够满足蔬菜种植,故B项错误。
该地纬度高,夏季光照时间长,光照能够满足蔬菜生长,故C项错误。
该地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证明土壤能够满足蔬菜生长,故D项错误。
4.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分析思路及信息提取(6)(2015四川文综,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新西兰引入栽培,将改良后的优良品种称“奇异果”(图a)。
奇异果生长怕旱、怕风,宜栽植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
新西兰的奇异果高度集中分布在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鲜果主要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地,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我国已引种奇异果,并建立了加工企业。
材料二新西兰北岛图(图b)。
分析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栽培奇异果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中纬偏低地区,热量条件好;(2分)沿岸有暖流流经,气候湿润;(2分)西风受地形阻挡,风较小;(2分)沿岸平原,地势低平;(2分)河流泥沙淤积,土层疏松、深厚,满足奇异果生长的土壤要求。
(2分)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有利自然条件的分析。
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需要结合材料中给出的奇异果的生长习性。
据图可知,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位于36°S~38°S,属于中纬偏低地区,热量条件好。
普伦蒂湾有暖流流经,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因此该地气候湿润,可以满足奇异果生长怕旱的生长习性。
普伦蒂湾沿岸地区位于西风带,根据图中地形分布可知,其位于西北风的背风坡,风较小,可以满足奇异果怕风的生长习性。
普伦蒂湾位于沿岸平原,地势低平,且有河流在此入海,河流泥沙淤积,土层疏松、深厚,可以满足奇异果生长的土壤要求。
5.农业生产主要自然条件的分析a.气候条件的分析(7)(2018湖北黄冈中学二模,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沙漠玫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的特产。
沙漠玫瑰耐酷暑,不耐寒,喜高温干燥和阳光充足,最适应透气性强、土质疏松的土壤条件。
每年的5、6月份是玫瑰开花期,要求水分充足。
于田县种植沙漠玫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有栽培面积约5.5万亩。
下图示意于田县沙漠玫瑰种植区的位置和范围。
简述于田县有利于沙漠玫瑰生长的气候条件。
答案:于田县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多晴天,光照充足;(2分)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2分)昼夜温差大。
(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中的气候条件。
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主要包括光照、热量、降水等。
于田县的沙漠玫瑰种植在新疆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因此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该地区位于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有利于玫瑰生长。
b.土壤条件的分析(8)(经典题,14分)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
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
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柴缺乏等问题突出。
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
答案:优势自然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2分)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日照时间长;(2分)昼夜温差大;(2分)降水适中。
(2分)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2分)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2分)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2分)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及果树种植的效益。
优势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光、热、水、水热组合、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塬面宽阔,黄土广布,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利于苹果树的生长。
该地区位于高原,海拔较高,加上其位于内陆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晴天多,日照时间较长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苹果树需水量较少,该地降水较少,适宜苹果生长。
过去种粮,现在种植果树,多年生的果树代替了一年生的作物,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发展果树种植,减少耕作业的比重,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同时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c.地形条件的分析(9)(2016浙江文综,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图a为某区域略图。
图b为图a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图a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青稞(小麦)(1分)、水稻(1分)。
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答案:相同点:河谷平原,地形平坦;(1分)土壤肥沃;(1分)灌溉便利;(1分)雨热同期;(1分)甲地降水少,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
(1分)不同点: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1分)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1分)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1分)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1分)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1分)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农作物种类的判断及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从图中经纬度及雅鲁藏布江和喜马拉雅山脉可知,甲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青稞(小麦);丁地位于印度的恒河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两地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的异同点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甲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丁地位于恒河平原,因此两地都位于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根据甲地和丁地的气候资料图可知,两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即雨热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