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数据处理流程及原理
测绘技术GPS数据处理步骤

测绘技术GPS数据处理步骤GPS(全球定位系统)是现代测绘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将GPS设备与测绘仪器结合使用,可以方便而准确地测量和记录地球表面的各种空间数据。
然而,仅仅收集到的GPS数据并不足以提供有关地球表面特征的详细信息。
因此,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以便从这些数据中提取更多的有用信息。
本文将介绍测绘技术中GPS数据处理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是数据预处理。
在将收集到的原始GPS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之前,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这包括检查数据的完整性,例如确定是否有丢失的数据点或异常值。
此外,还需要校正GPS设备的时钟偏差和测量误差,以提高数据的精度。
第二步是数据过滤和平滑。
在许多情况下,原始GPS数据会受到各种干扰和噪声的影响,例如多路径效应、大气延迟和仪器漂移等。
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过滤和平滑处理,以消除这些干扰和噪声,使得数据更加可靠和准确。
常用的数据过滤和平滑方法包括差分处理、卡尔曼滤波和移动平均法等。
第三步是数据插值和外推。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GPS接收器的限制或不可控的因素,无法收集到完整的数据。
例如,在峡谷、高楼大厦或密林等环境中,受到遮挡而导致部分数据丢失。
此时,需要使用插值和外推方法来估计丢失数据点的位置和数值。
常用的插值和外推方法包括三次样条插值、克里金插值和多项式外推等。
第四步是数据配准和匹配。
测绘技术中常常需要将多个数据源或采样时段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不同数据进行配准和匹配,使它们具有相同的参考框架和数据格式。
这涉及到空间坐标转换、数据对齐和特征匹配等过程。
例如,可以使用仿射变换或地理校正方法将不同图像的坐标系统对齐,从而实现它们之间的比较和分析。
第五步是数据分析和建模。
一旦对GPS数据进行了处理、过滤和配准,就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建模了。
这可以包括对地形特征、地表变化或运动轨迹等进行定量和统计分析。
GPS静态数据解算(自己整理版详细流程)

汇 报 人: 日 期:2019.6.29
1 PART
GPS静态测量及基线解算
2 PART
曲线要素输入
3 PART
坐标转换
GPS静态观测及基பைடு நூலகம்解算
1、静态GPS原理
静态相对定位是在WGS-84坐标系中,利用载波相位确定 观测站与某一地面参考点之间的相对位置,或两测站之间的相对位置。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静态测量。测量时必须使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 接收机分别摆在不同的测站上,两两测站之间至少要有4颗共同卫星, 同步做一定时间的静止观测。其精度经静态后处理软件处理后可达到 仪器标识的精度(一般在GPS接收机机头上有说明)
一2、、网网形形设设计计
(1) 选点与埋设 在选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点位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 2)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及电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 传送通道,以避免周围磁场对GPS信号的干扰; 3)点位周围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如大型建筑物等); 4)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并有利于用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以提高作业效率; 5)点位应选在地面基础稳固的地方,以利于点位的保存; 6)点位的埋设宜用混凝土现场浇筑的形式埋设为不锈钢标志,埋深应在当地永久冻土层以下0.3 米,桩面注记字体应朝向正北。
(4)设计网形 布设GPS控制网的观测作业方式主要以下几种: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和混连 式:
3、外业施侧
(1)、观测计划 GPS卫星的可见性图及最佳观测时间的选择 采用的接收机类型和数量 观测区的划分 运输 通信等
(2)野外观测 在外业观测中,仪器操作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 1、 当确认外接电源电缆及天线等各项连接完全无误后,方可接通电源,启动接收机。 2、 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关闭又重新启动; 改变卫星高度角设置;改变天线位 置;改变数据采样间隔。 3、在观测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供电情况。 4、仪器高一定要按规定始、末各量测一次,并及时输入仪器及记入测量手簿之中。 5、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要靠近接收机使用对讲机、玩手机。 6、观测过程中要随时查看仪器内存或硬盘容量,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软 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
gps模块工作原理

gps模块工作原理
GPS模块是一种用于定位和导航的设备,通过接收来自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的信号,可以确定所在位置的经度和纬度。
GPS模块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卫星信号接收:GPS模块通过天线接收来自GPS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
这些信号中包含卫星的时钟信息和位置数据。
2. 信号解算:GPS模块将接收到的信号传输到处理单元中。
处理单元会对信号进行解码并测量每个卫星信号的到达时间。
通过测量不同卫星信号的到达时间差异,GPS模块可以计算出到达信号的距离。
3. 卫星定位计算:GPS模块需要至少接收到3个卫星的信号才能进行准确的定位计算。
通过测量多个卫星信号的距离,GPS 模块可以使用三角定位法来计算自身的位置。
4. 位置输出:GPS模块会根据计算出的位置信息,将结果输出给用户。
通常,GPS模块会通过串口或无线方式将位置信息传输给其他设备,如导航仪、手机或电脑。
5. 数据更新:GPS模块会持续地接收卫星信号,并根据最新的信号数据进行位置更新。
这样,用户可以实时获得自身的位置信息。
总结起来,GPS模块通过接收GPS卫星的信号,解算信号并
计算位置,然后将位置信息输出给用户。
这样,用户可以准确地获得自身的经度和纬度,进行定位和导航。
《GPS数据处理》PPT课件

〔3〕高程异常点的数量:假设要用零次多项式进展高程拟 合时,要确定1个参数,因此,需要1个以上的点;假设要采 用一次多项式进展高程拟合,要确定3个参数,需要3个以上 的点;假设要采用二次多项式进展高程拟合,要确定6个参 数,那么需要6个以上的点。 〔4〕分区拟合法:假设拟合区域较大,可采用分区拟合的 方法,即将整个GPS网划分为假设干区域,利用位于各个区 域中的点分别拟合出该区域中的各点的高程异常值,从而确 定出它们的正常高。以下图是一个分区拟合的示意图,拟合 分两个区域进展,以虚线为界,位于虚线上的点两个区域都 采用。
13
四、移动曲面法 对待插点建立权函数: 权的引入是为了在移动时根据待插点到点的距离给出各点
的不同的影响程度,两点越近影响越大、它并不像测量平差 中的权是由误差定义的。目前在DEM中广泛使用的权函数 有:
14
一般对某一待插点
, 假设点满足
可利用用这些点参加内插,那么称以待插点为圆心,半径为R 的圆形移动窗口曲面内插。
设移动到第J个内插点时,欲利用落入该点移动窗口内的m个 数据点的高程异常〔 i= 1,2,…m〕,以以下多项式 计算第j个待插点的高程异常值。
15
在m个点上建立误差方程 式中, 令:
16
应用最小二乘原理 可得法方程 据此求出各个系数,进地球重力场模型是根据卫星跟踪数据。地面重力数据、 卫星测高数据等重力场信息、由地球扰动位的球谐函数级数 展开式求高程异常。
《GPS数据处理》PPT课 件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gps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

GPS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地理勘测、车辆定位等领域的定位技术,它利用卫星进行测量,并通过处理获取所需的位置、速度、时间等信息。
而在实际应用中,对GPS测量数据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GPS测量数据的采集、预处理、定位计算、平差处理等几个方面介绍GPS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
一、数据采集1.卫星信号接收在GPS测量中,首先要进行卫星信号的接收。
接收机会从卫星发射的信号中接收到卫星的定位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卫星的位置、精确的时间、卫星健康状态信息等。
一般来说,接收机至少需要接收到4颗卫星的信号才能进行定位计算。
2.观测数据记录接收机在接收到卫星信号后会记录下所接收到的观测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的到达时间、卫星的位置、接收机自身的位置、接收机时钟的误差等信息。
二、数据预处理1.数据筛选在接收到的观测数据中,会包含一些干扰数据和误差数据。
这些数据会对接下来的数据处理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去除掉那些明显不正常的数据。
2.伪距观测值转换接收机接收到的是卫星信号的到达时间,而我们想要得到的是距离信息。
因此需要将接收到的到达时间转换成伪距观测值,即信号在大气层中传播所需要的时间乘以光速。
三、定位计算1.单点定位计算通过接收到的伪距观测值,接收机自身的位置信息,卫星的位置信息等数据,可以进行单点定位计算。
单点定位是指在未知参考点的情况下,通过接收到的卫星信息计算出接收机的位置信息。
2.差分定位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大气层的影响以及接收机的时钟误差等因素,单点定位的精度可能不够高。
因此需要通过差分定位计算,利用已知位置的参考站的数据对接收机的数据进行校正,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四、平差处理1.数据平差在进行定位计算过程中,会涉及到各种观测数据和参数,这些数据和参数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矛盾和不一致。
为了保证最终计算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需要进行数据的平差处理,通过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对数据进行优化调整。
GPS导航定位原理以及定位解算算法

G P S导航定位原理以及定位解算算法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GPS导航定位原理以及定位解算算法全球定位系统(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字头缩写词的简称。
它的含义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以构成全球定位系统。
它是由美国国防部主导开发的一套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GPS用户部分的核心是GPS接收机。
其主要由基带信号处理和导航解算两部分组成。
其中基带信号处理部分主要包括对GPS卫星信号的二维搜索、捕获、跟踪、伪距计算、导航数据解码等工作。
导航解算部分主要包括根据导航数据中的星历参数实时进行各可视卫星位置计算;根据导航数据中各误差参数进行星钟误差、相对论效应误差、地球自转影响、信号传输误差(主要包括电离层实时传输误差及对流层实时传输误差)等各种实时误差的计算,并将其从伪距中消除;根据上述结果进行接收机PVT(位置、速度、时间)的解算;对各精度因子(DOP)进行实时计算和监测以确定定位解的精度。
本文中重点讨论GPS接收机的导航解算部分,基带信号处理部分可参看有关资料。
本文讨论的假设前提是GPS接收机已经对GPS卫星信号进行了有效捕获和跟踪,对伪距进行了计算,并对导航数据进行了解码工作。
1 地球坐标系简述要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必须要有相关联的坐标系,地球表面的GPS接收机的位置是相对于地球而言的。
因此,要描述GPS接收机的位置,需要采用固联于地球上随同地球转动的坐标系、即地球坐标系作为参照系。
地球坐标系有两种几何表达形式,即地球直角坐标系和地球大地坐标系。
地球直角坐标系的定义是:原点O与地球质心重合,Z轴指向地球北极,X轴指向地球赤道面与格林威治子午圈的交点(即0经度方向),Y轴在赤道平面里与XOZ 构成右手坐标系(即指向东经90度方向)。
简述gps数据处理基本流程和步骤

简述gps数据处理基本流程和步骤GPS(全球定位系统)数据处理是将采集到的GPS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有用的信息和结果的过程。
GPS数据处理基本流程可以分为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四个步骤。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个步骤的具体内容。
首先是数据采集阶段。
GPS数据的采集是通过GPS接收器获得,GPS接收器可以测量卫星信号和计算位置、速度、时间、姿态等信息。
GPS接收器具有天线接收GPS信号,接收到的信号包括卫星信号和地面干扰信号,卫星信号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卫星发出的,地面干扰信号则是由城市的建筑物、树木等形成的。
接收到的信号会被GPS 接收器搜集并保存下来,形成GPS原始数据。
接着是数据预处理阶段。
在数据预处理阶段,需要对采集到的GPS 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筛选。
清洗就是对数据进行去噪声,去除异常值等处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筛选则是对数据进行筛选,选择需要的数据进行后续处理。
此外,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校正,如时钟误差校正、电离层延迟校正等,保证数据的精度和稳定性。
然后是数据分析阶段。
数据分析是对预处理过的GPS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主要包括轨迹重建、速度计算、加速度计算、路网匹配等过程。
轨迹重建是将GPS数据点连接成轨迹,并对轨迹进行分段处理。
速度计算是根据轨迹数据计算车辆的速度,加速度计算是根据速度数据计算车辆的加速度。
路网匹配是将轨迹数据匹配到实际的道路上,得到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轨迹。
最后是结果展示阶段。
在结果展示阶段,将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使用户能够直观地了解分析结果。
主要包括轨迹图、速度图、加速度图、轨迹匹配图等展示方式。
公路交通部门可以通过这些展示结果了解车辆的行驶轨迹、行驶速度和行驶状态,为交通管理和规划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GPS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四个步骤。
在实际应用中,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处理和精心设计,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GPS差分定位原理与解算方法介绍

GPS差分定位原理与解算方法介绍导语: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的差分定位原理和解算方法是GPS定位精度提高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基本原理、差分定位方法和解算流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带给读者更深入的了解。
一、GPS差分定位的基本原理GPS差分定位技术主要通过消除卫星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时间延迟和误差,提高定位的精度。
其基本原理如下:1.1 卫星信号传输的时间延迟在GPS定位过程中,卫星信号需要经过大气层的传输。
然而,大气层中存在电离层和对流层等不均匀介质,会导致信号的传输速度和路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时间延迟。
这种时间延迟是影响GPS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1.2 接收机和卫星钟差接收机和卫星钟差也会对GPS定位的精度产生影响。
接收机钟差是指接收机内部时钟的不准确性,而卫星钟差是指卫星内部时钟的不准确性。
误差累积后,会使GPS定位出现较大的误差。
二、GPS差分定位的方法GPS差分定位的方法有静态差分定位和动态差分定位两种。
2.1 静态差分定位静态差分定位主要适用于定位场景相对固定的情况,如建筑物测量和基础设施监测等。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个称为参考站(Reference Station)的固定GPS接收机对已知位置进行定位,并计算多普勒、钟差和大气层延迟等误差参数。
然后,通过无线通信将这些参数传输给移动接收机,移动接收机利用这些参数进行定位。
2.2 动态差分定位相对于静态差分定位,动态差分定位更适用于移动环境中的定位,如汽车导航和船舶定位等。
动态差分定位的关键是实时计算接收机位置的误差参数,并将其发送给移动接收机进行定位。
通常,这种方法需要两个或更多的接收机组成一个虚拟基线,并使用这些接收机之间的数据进行定位。
三、GPS差分定位的解算流程GPS差分定位的解算流程包括差分基准站的建立、测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3.1 差分基准站的建立差分基准站是差分定位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记录了精确的位置和时间信息,并对卫星信号进行实时观测和处理。
gps追踪器原理

gps追踪器原理
GPS追踪器的原理主要是基于GPS定位技术。
GPS定位技术是通过接收GPS卫星信号来确定地面目标的位置。
GPS追踪器内部装有GPS接收机,可以接收到GPS卫星信号,并通过计算得出目标的位置坐标。
GPS追踪器的定位原理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1. 捕获卫星信号:GPS追踪器通过接收来自GPS卫星的信号,并通过对这些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卫星的位置信息。
2. 计算位置坐标:根据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和已知的卫星位置信息,GPS追踪器可以计算出自身的位置坐标,包括经度、纬度、高度等信息。
3. 数据传输:GPS追踪器将位置信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传输到指定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手机APP等途径查询到追踪器的位置信息。
此外,GPS追踪器还具有一些其他功能,如移动检测、报警提示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和扩展。
需要注意的是,GPS追踪器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遮挡物、电磁干扰等。
因此,在使用GPS追踪器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并适当采取措施来提高定位精度和可靠性。
GPS测量原理与数据处理

功能丰富的地理测量和GIS分析软件,适用于 GPS数据处理。
应用案例分析
车辆定位
使用GPS测量和数据处理技术对 车辆位置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航空导航
GPS被广泛用于飞行导航,确保 航班安全和精确的飞行路径。
地图测绘
GPS技术在地理测绘中应用广泛, 提高了测绘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大气误差
GPS信号在大气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相移等 现象,导致测量偏差。
协作误差
不同接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同步时钟等问题 会引入测量误差。
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
1
数据插值
2
通过差值计算方法填补缺失数据,提高
数据的完整性。
3
数据预处理
对收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校正和筛选,清 除无效数据。
数据分析
使用统计分析和建模等方法对数据进行 解释和推断。
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
1 Trimble Business Center
易于使用的专业GPS数据处理软件,支持多 种数据格式。
2 Leica Geo Office
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适用于GPS数据 处理和分析。
3 ESRI ArcGIS
4 Topcon Tools
全球领先的GIS软件,提供专业级的数据处理 和地图制作功能。
1
数据收集
2
接收卫星信号并记录经纬度、海拔等测
量数据。
3
接收器设置
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和参数,并进行接 收器校正。
数据处理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差分、滤波和拟合处 理,得到精确的测量结果。
测量误差及其来源
多径误差
卫星信号被建筑物、树木等物体反射,导致接 收器收到多个信号。
精度误差
GPS测量原理与数据处理

绕s轴顺转角度s使s轴的指向由近地点改为升交点。 绕s轴顺转角度i,使s轴与z轴重合。 绕s轴顺转角度,使x轴与s轴重合。
第13页/共59页
3.2 卫星无摄运动
用旋转矩阵表示如下
x s y R ( ) R ( i ) R( ) 3 1 s s z s
于GM的倒数。
Ts2 4 2 3 as GM
GM n a3 s
1/ 2
假设卫星运动的平均角速度为n,则n=2/Ts,可得
当开普勒椭圆的长半径确定后,卫星运行的平均角速度也随之确定, 且保持不变。
第6页/共59页
3.2 卫星无摄运动
2、无摄运动的描述
(1)a 轨道的长半径 es 轨道椭圆偏心率
第8页/共59页
开普勒轨道参数示意图
z
卫星
赤道 地心
fs s
升交 点
近地 点
i y
春分 点
轨道
x
第9页/共59页
3.2 卫星无摄运动
3、真近点角fs的计算
在描述卫星无摄运动的6个开普勒轨道参数中,只有真近 点角是时间的函数,其余均为常数。故卫星瞬间位置的计算,
关键在于计算真近点角。
m
bs
第30页/共59页
4.2 GPS卫星信号
4.2.1码及码的特点
1、二进制数与码
码:用以表示各种不同信息的二进制数及其组合 比特:一个二进制数 数码率:在数字化信息传输中的每秒钟传输的比特 数
2、随机噪声码
随机噪声码:码元的出现无规律,不能复制
第31页/共59页
4.2 GPS卫星信号
3、自相关系数
由此可得真近点角
GPS操作流程及基线解算

6)点位的埋设宜用混凝土现场浇筑的形式埋设为不锈钢标 志,埋深应在当地永久冻土层以下0.3米,桩面注记字体应 朝向正北。
(2)GPS网构成的概念
观测时段: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观测停止,连续 工作的时间段,简称时段。
同步观测: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 行的观测。
2)数据分流。从原始记录中,通过解码将各项数据分类整理, 剔除无效观测值和冗余信息,形成各种数据文件,如星历文件、 观测文件和测站信息文件等。 (以上为数据的粗加工,称为预 处理的准备工作。) 3)观测数据的平滑、滤波。剔除粗差并进一步剔除无效观测 值。 4)统一数据文件格式。将不同类型接收机的数据记录格式、 项目和采样间隔,统一为标准化的文件格式,以便统一处 理。 5)卫星轨道的标准化。为了统一不同来源卫星轨道信息的表 达方式,和平滑GPS卫星每小时更新一次的轨道参数,一般采用 多项式拟合法,使观测时段的卫星轨道标准化,以简化计算工 作,提高定位精度。 6)探测周跳、修复载波相位观测值。
(2)野外观测
在外业观测中,仪器操作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 当确认外接电源电缆及天线等各项连接完全无误后,方可接 通电源,启动接收机。
② 开机后接收机有关指示显示正常并通过自检后,方能输入有 关测站和时段控制信息。
③ 接收机在开始记录数据后,应注意查看有关观测卫星数量、 卫星号、相位测量残差、实时定位结果及其变化、存储介质记录 等情况。
根据网的用途及工程控制的精度要求确定GPS
网测量的相应精度等级,精度等级的划分应参 照相应行业的GPS测量规范。 CP I和CP II控制网采用GPS测量时,分别按照二
等和三等测量。
GPS定位原理详解

GPS定位原理详解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种通过卫星系统提供时空位置信息的定位技术。
它利用一组卫星在地球轨道上的分布,通过接收和处理卫星发出的信号,确定接收器的精确位置。
本文将详细解释GPS定位的原理,从信号发射、传播、接收及数据处理等各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信号发射GPS系统中的卫星通过精确的跟踪和控制保持位置以及时间的准确性。
每颗卫星都内置了高精度原子钟,用于产生准确的时间信号。
卫星按照预定轨道自行运行,并在空域固定位置发射无线电信号。
二、信号传播GPS信号是通过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
当信号从卫星发射后,通过大气层、云层和其他物体的传播阻碍,会发生衰减和多径效应。
然而,经过精确的计算和纠正,接收器可以消除这些因素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三、信号接收接收器是使用者端的设备,它能够接收传输自卫星的信号。
GPS接收器内部包括一个天线,用于接收信号,并将信号送入接收机。
接收机接收到信号后,进行解调和解码,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例如卫星的编号、发射时间和导航数据。
四、数据处理接收器将从多颗卫星接收到的信号传送给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通过测量每颗卫星信号的传播时间和位置,计算机可以计算出接收器的精确位置。
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已知坐标的卫星位置进行三角测量,并考虑误差纠正因素,例如大气延迟和卫星钟差等。
五、定位结果在完成数据处理后,GPS接收器会输出精确的位置信息,包括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等。
同时,还可以提供速度、航向和时间等其他相关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于导航、地图绘制、天气预报、航空航海、测绘、军事等各个领域。
六、应用领域GPS定位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交通运输方面,可以用于导航系统、车辆监控和路况预测。
在农业领域,可以用于精准农业管理和土壤检测。
在天文学中,可以用于望远镜的自动定位与跟踪。
同时,GPS还支持紧急救援、地震监测、无人机导航、船只定位等等。
总结:GPS定位原理包括信号发射、传播、接收和数据处理等过程。
测量数据处理流程

选择EGM96 通用) 选择EGM96(通用)作为大地水准面模型后完 EGM96( 成属性设置。 成属性设置。
3、导入数据
导入数据后如图4 导入数据后如图4所示,根据起始和停止 时间对照填点名,天线高选择接收机类型, 天线类型等 。
然后选中全部基线右键选择“点标记”--“名 然后选中全部基线右键选择“点标记”--“ 确定。相应的点名就会显示在界面上, 称”,确定。相应的点名就会显示在界面上, 如图5 如图5
在观测值中加载水准面,1,图12 然后加权图11,图12
然后进行已知点输入,输入X,Y和高程, 然后进行已知点输入,输入X,Y和高程, 并选择复选框2D和高程,如图13 并选择复选框2D和高程,如图13 。然后 平差,查看是否通过,若不通过则反复点 击平差,直到通过位为止。
(2)选择“加权”,纯量值默认为1。 )选择“加权”,纯量值默认为1 (只选择GPS,不选择水准面,自由网平 (只选择GPS,不选择水准面,自由网平 差不对高程平差 )如图8 )如图8
(3)点击“平差”之后查看平差报告 查看网参考因子是否在1 查看网参考因子是否在1左右, x 方检测是否通过,如果没有通过,采用 方检测是否通过 通过,如果没有通过,采用 加权策略,继续无约来平差,直到通过且 平面坐标变化量为零。
完成上面的几项后查看“GPS环闭合差 完成上面的几项后查看“GPS环闭合差”,如果 环闭合差” 提示有某个或多个闭合环存在问题则再对闭合环所 在的精度差的基线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处理, 在的精度差的基线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处理,尽量提 高精度。如果反复处理后仍然存在问题, 高精度。如果反复处理后仍然存在问题,也可考虑 在不影响整体网精度的情况下删除存在问题的闭合 环。 检查完闭合环后, 检查完闭合环后,将同一点多个时段的点名统 一后全部选中单击“编辑” 合并重复点” 一后全部选中单击“编辑”—“合并重复点”。
GPS测量操作与数据处理

第一部分GPS静态测量第一章GPS静态测量基础一、GPS静态测量基础在GPS测量中,最常用的静态定位模式是相待定位。
所谓静态定位指的是:在进行GPS定位时,认为在整个观测过程中,接收机天线的位置相对于地球保持不变;而在数据处理时,则将接收机天线的位置作为一个不随时间变化的量。
而相对定位则指的是在进行GPS定位时,多台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采集同步观测数据;在数据处理时,则利用这些同步观测数据,计算出向步观测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坐标差/基线向量)。
其具体观测模式为多台接收机在不同的测站上进行静止同步观测,时间从几分钟到长年不间断不等。
接收机测定在观测期间到卫星的伪距和载波相位等观测值,并记录在相应的存储器中。
观测结束后,将观测值下载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
数据处理过程一胶包括基线处理、网平差、坐标转换和高程转换,最终求出高精度的网点坐标。
在GPS测量中,静态定位一般用于高精度的测量定位,如各种等级的大地网、工程控制网、变形监侧网等。
二、GPS接收机分类GPS测量型接收机一般可以根据其能够跟踪、处理的GPS卫星信号频率的数量分为单频和双频两大类。
1.单频GPS测量型接收机接收信号:GPS导航电文、C/A码、Ll载波。
接收机特点:(1)一体化接收机:包含带有显示灯的GPS接收机、天线、内置电源。
(2)分体设计:包含天线、GPS接收机、电源分体设计的配置。
可以配置手持计算机设置或阅读参数信息。
2.双频GPS测量型接收机(双频GPS脚量仪)接收信号:GPS肥导航电文、C/A码伪距、P码伪距、L1载波相位、L2载波相位。
接收机特点:(1)一体化:包含带有显示灯的GPS接收机、天线、内置电源。
可以配置手持计算机设置或阅读参数信息。
(2)分体设计:天线、GPS接收机(内置电源、带有显示灯或显示器)分体设计。
第二章GPS静态测量工作的流程一项GPS静态测量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即测前准备、外业实施和数据处理第一节测前准备在这一阶段所进行的主要工作包括项目立项、技术设计、实地踏勘、设备检定、资料收集整理、人员组织等。
gps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gps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GPS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 数据传输:将GPS接收机记录的观测数据传输到存储设备。
2. 数据分流:通过解码将各种数据分类整理,剔除无效观测值和冗余信息,形成星历文件、观测文件和测站信息文件等。
3. 统一数据格式:将不同类型接收机的数据记录格式、项目和采样密度和观测值数据单位统一为标准化的文件格式,以便统一处理。
4. 轨道参数平滑处理:采用多项式拟合法,平滑GPS卫星每小时发送的轨
道参数,使观测时段的卫星轨道标准化。
5. 探测周跳、修复载波相位观测值。
6. 观测值修正:对观测值进行必要修改,在GPS观测值中加入对流层改正,单频接收的观测值中加入电离层改正。
7. 数据预处理: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净化观测值,提高观测值的精度。
一般的数据处理软件都采用站星双差观测值。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关于GPS数据处理流程的文献、资料,或者咨询
相关专家。
详解GPS测绘技术的原理与操作流程

详解GPS测绘技术的原理与操作流程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测量、导航和定位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GPS测绘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重要技术。
一、GPS测绘技术的原理GPS是通过利用地球上空的一系列卫星进行定位的技术。
它的原理可以用简单的三个步骤来概括。
首先,GPS接收器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来确定自身的位置。
这些信号经过大气层后,到达地球上的接收器。
接收器会通过测量从不同卫星发射的信号的时间差来计算自身与卫星的距离。
接下来,接收器会收集多组卫星距离数据,并使用三角测量的原理来计算自身的准确位置。
通过将接收器到卫星的距离与知道卫星坐标的距离进行比较,可以确定接收器所在的位置。
最后,GPS接收器会使用一个数学模型来进行纠正,该模型考虑到地球的自转以及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信号传播速度受到大气层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校正,可以提高GPS的准确性。
二、GPS测绘技术的操作流程GPS测绘技术的操作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设定基准站在进行GPS测绘之前,需要先选定一个已知位置的基准站。
基准站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是已知的,它将作为参考点来校正测量结果。
基准站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和测量区域的特点进行决策。
2. 安装GPS接收器接下来,需要将GPS接收器安装在需要进行测量的位置上。
接收器通常会放置在一个固定的架子或三角架上,以保持稳定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干扰。
同时,接收器需要能够有足够的视野,以接收到尽可能多的卫星信号。
3. 数据采集一旦GPS接收器安装好并正确连接到电源和计算机等设备上,可以开始启动接收器,并开始采集数据。
接收器会自动搜索可用的卫星,并通过接收它们的信号来确定自身的位置。
此过程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取决于卫星信号的强度以及可见的卫星数量。
4. 数据处理在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将收集到的测量数据导入计算机,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这通常涉及到使用专门的软件来解析和分析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GPS数据处理流程和原理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题目:浅谈GPS数据处理流程和原理工程测量****:**** 指导老师:****【摘要】本文主要讲述GPS测量数据处理全过程。
进行GPS数据处理时,阐述GPS数据预处理,GPS控制网基线向量解算和GPS网平差或与地面网联合平差。
【关键词】GPS数据处理基线解算平差引言全球定位系统(GPS)已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新一代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高度自动化和所达到的定位精度及其潜力,使广大测量工作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本文就GPS数据的传输和处理及其原理等方面对作简要分析。
一.GPS数据处理的特点:1.海量的观测数据。
2.数据处理过程复杂。
3.处理方法多样化。
4.数据处理自动化。
二.GPS数据处理流程GPS精密数据处理从原始卫星观测数据开始到最终定位成果,可分为GPS基线向量解算和GPS基线向量网平差计算两个阶段。
GPS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GPS数据处理基本流程三.观测数据预处理1.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是用专门的传输电缆连接接收机与计算机,并选择后处理软件中的数据下载功能将接收机内的观测数据传输到计算机。
2.数据分流:数据分流是在进行数据传输的同时,系统将自动进行数据分流,将各类观测数据归入不同的文件,通过解码将各项数据分类整理,并剔除无效的观测数据和冗余数据,建立不同的数据文件,为下一步的处理做准备。
3.数据文件格式标准化:将不同类型接收机的数据记录格式,项目和采样间隔,统一为标准化得文件格式,以便进行统一的处理。
4.整周跳变的探测和修复:确定整周未知数的初始值大多数采用伪距观测值来估算。
5.观测值的各种模型改正:预处理所采用的模型和方法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最终成果的质量,是关系GPS作业效率和精度的重要环节。
四.基线向量的解算1.观测值的处理GPS基线向量表示了各测站间的一种位置关系,即测站与测站间的坐标增量。
GPS基线向量与常规测量中的基线是有区别的,常规测量中的基线只有长度属性,而GPS基线向量则具有长度、水平方位和垂直方位等三项属性。
GPS基线向量是GPS同步观测的直接结果,也是进行GPS网平差,获取最终点位的观测值。
若在某一历元中,对k颗卫星数进行了同步观测,则可以得到k-1个双差观测值;若在整个同步观测时段内同步观测卫星的总数为l则整周未知数的数量为l-1。
在进行基线解算时,电离层延迟和对流层延迟一般并不作为未知参数,而是通过模型改正或差分处理等方法将它们消除。
因此,基线解算时一般只有两类参数,一类是测站的坐标参数,数量为3;另一类是整周未知数参数(m为同步观测的卫星数),数量为。
2.基线解算基线解算的过程实际上主要是一个平差的过程,平差所采用的观测值主要是双差观测值。
在基线解算时,平差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初始平差,解算出整周未知数参数的和基线向量的实数解(浮动解);在第二阶段,将整周未知数固定成整数;在第三阶段,将确定了的整周未知数作为已知值,仅将待定的测站坐标作为未知参数,再次进行平差解算,解求出基线向量的最终解-整数解(固定解)。
(1)初始平差根据双差观测值的观测方程(需要进行线性化),组成误差方程后,然后组成法方程后,求解待定的未知参数其精度信息,其结果为:待定参数:待定参数的协因数阵:,单位权中误差:。
通过初始平差,所解算出的整周未知数参数本应为整数,但由于观测值误差、随机模型和函数模型不完善等原因,使得其结果为实数,因此,此时与实数的整周未知数参数对应的基线解被称作基线向量的实数解或浮动解。
为了获得较好的基线解算结果,必须准确地确定出整周未知数的整数值。
(2)整周未知数的确定前文已提及,此处不再详述。
(3)确定基线向量的固定解当确定了整周未知数的整数值后,与之相对应的基线向量就是基线向量的整数解。
3.基线解算的类型【1】、单基线解(1)定义:当有台GPS接收机进行了一个时段的同步观测后,每两台接收机之间就可以形成一条基线向量,共有条同步观测基线,其中最多可以选出相互独立的条同步观测基线,至于这条独立基线如何选取,只要保证所选的条独立基线不构成闭和环就可以了。
这也是说,凡是构成了闭和环的同步基线是函数相关的,同步观测所获得的独立基线虽然不具有函数相关的特性,但它们却是误差相关的,实际上所有的同步观测基线间都是误差相关的。
所谓单基线解算,就是在基线解算时不顾及同步观测基线间误差相关性,对每条基线单独进行解算。
(2)特点:单基线解算的算法简单,但由于其解算结果无法反映同步基线间的误差相关的特性,不利于后面的网平差处理,一般只用在普通等级GPS网的测设中。
【2】、多基线解(1)定义:与单基线解算不同的是,多基线解算顾及了同步观测基线间的误差相关性,在基线解算时对所有同步观测的独立基线一并解算。
(2)特点:多基线解由于在基线解算时顾及了同步观测基线间的误差相关特性,因此,在理论上是严密的。
(3)多站整体解(绝对坐标)(4)单基线解算的过程(如图2)所示(图2)(5)利用基线解算软件解算基线向量的过程(如图3)所示(图3)五.基线解算结果的质量评定指标1.质量控制指标(1)单位权方差因子1)定义其中:为观测值的残差;为观测值的权;为观测值的总数。
2)实质单位权方差因子又称为参考因子。
2.数据删除率1)定义在基线解算时,如果观测值的改正数大于某一个阈值时,则认为该观测值含有粗差,则需要将其删除。
被删除观测值的数量与观测值的总数的比值,就是所谓的数据删除率。
2)实质数据删除率从某一方面反映出了GPS原始观测值的质量。
数据删除率越高,说明观测值的质量越差。
3.RATIO值1)定义显然,2)实质反映了所确定出的整周未知数参数的可靠性,这一指标取决于多种因素,既与观测值的质量有关,也与观测条件的好坏有关。
4. RDOP1)定义RDOP值指的是在基线解算时待定参数的协因数阵的迹()的平方根,即RDOP值的大小与基线位置和卫星在空间中的几何分布及运行轨迹(即观测条件)有关,当基线位置确定后,RDOP值就只与观测条件有关了,而观测条件又是时间的函数,因此,实际上对与某条基线向量来讲,其RDOP值的大小与观测时间段有关。
2)实质RDOP表明了GPS卫星的状态对相对定位的影响,即取决于观测条件的好坏,它不受观测值质量好坏的影响。
5.RMS1)定义即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即:其中:为观测值的残差;为观测值的权;为观测值的总数。
2)实质表明了观测值的质量,观测值质量越好,越小,反之,观测值质量越差,则越大,它不受观测条件(观测期间卫星分布图形)的好坏的影响。
依照数理统计的理论观测值误差落在1.96倍RMS的范围内的概率是95%。
6.同步环闭合差同步环闭合差是由同步观测基线所组成的闭合环的闭合差。
由于同步观测基线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得同步环闭合差在理论上应总是为0的,如果同步环闭合差超限,则说明组成同步环的基线中至少存在一条基线向量是错误的,但反过来,如果同步环闭合差没有超限,还不能说明组成同步环的所有基线在质量上均合格。
7.异步环闭合差不是完全由同步观测基线所组成的闭合环称为异步环,异步环的闭合差称为异步环闭合差。
当异步环闭合差满足限差要求时,则表明组成异步环的基线向量的质量是合格的;当异步环闭合差不满足限差要求时,则表明组成异步环的基线向量中至少有一条基线向量的质量不合格,要确定出哪些基线向量的质量不合格,可以通过多个相邻的异步环或重复基线来进行。
8.重复基线较差不同观测时段,对同一条基线的观测结果,就是所谓重复基线。
这些观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就是重复基线较差。
总结、和这几个质量指标只具有某种相对意义,它们数值的高低不能绝对的说明基线质量的高低。
若偏大,则说明观测值质量较差,若值较大,则说明观测条件较差。
六.GPS基线向量网平差1.网平差的分类GPS网平差的类型有多种,根据平差所进行的坐标空间,可将GPS网平差分为三维平差和二维平差,根据平差时所采用的观测值和起算数据的数量和类型,可将平差分为无约束平差、约束平差和联合平差等。
(1)三维平差与二维平差三维平差:平差在三维空间坐标系中进行,观测值为三维空间中的观测值,解算出的结果为点的三维空间坐标。
GPS网的三维平差,一般在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或三维空间大地坐标系下进行。
二维平差:平差在二维平面坐标系下进行,观测值为二维观测值,解算出的结果为点的二维平面坐标。
二维平差一般适合于小范围GPS网的平差。
(2)无约束平差、约束平差和联合平差无约束平差:在平差时不引入会造成GPS网产生由非观测量所引起的变形的外部起算数据。
常见的GPS网的无约束平差,一般是在平差时没有起算数据或没有多余的起算数据。
约束平差:平差时所采用的观测值完全是GPS观测值(即GPS基线向量),而且,在平差时引入了使得GPS网产生由非观测量所引起的变形的外部起算数据。
联合平差:平差时所采用的观测值除了GPS观测值以外,还采用了地面常规观测值,这些地面常规观测值包括边长、方向、角度等观测值等。
2.平差过程(1)取基线向量,构建GPS基线向量网要进行GPS网平差,首先必须提取基线向量,构建GPS基线向量网。
提取基线向量时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必须选取相互独立的基线,若选取了不相互独立的基线,则平差结果会与真实的情况不相符合;2)所选取的基线应构成闭合的几何图形;3)选取质量好的基线向量,基线质量的好坏,可以依据、、、同步环闭和差、异步环闭和差和重复基线较差来判定;4)选取能构成边数较少的异步环的基线向量;5)选取边长较短的基线向量。
(2)三维无约束平差在构成了GPS基线向量网后,需要进行GPS网的三维无约束平差,通过无约束平差主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根据无约束平差的结果,判别在所构成的GPS网中是否有粗差基线,如发现含有粗差的基线,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必须使得最后用于构网的所有基线向量均满足质量要求。
2)调整各基线向量观测值的权,使得它们相互匹配。
(3)约束平差/联合平差在进行完三维无约束平差后,需要进行约束平差或联合平差,平差可根据需要在三维空间进行或二维空间中进行。
约束平差的具体步骤是:1)指定进行平差的基准和坐标系统。
2)指定起算数据。
3)检验约束条件的质量。
4)进行平差解算。
3.质量分析与控制在这一步,进行GPS网质量的评定,在评定时可以采用下面的指标:基线向量的改正数。
根据基线向量的改正数的大小,可以判断出基线向量中是否含有粗差。
若在进行质量评定时,发现有质量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果发现构成GPS网的基线中含有粗差,则需要采用删除含有粗差的基线、重新对含有粗差的基线进行解算或重测含有粗差的基线等方法加以解决;如果发现个别起算数据有质量问题,则应该放弃有质量问题的起算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