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

合集下载

2021下教师资格初中化学真题

2021下教师资格初中化学真题

2021下教师资格初中化学真题1、黄酮母核具有的下列何种结构特点在碱液中不稳定()[单选题] *A邻二酚羟基(正确答案)B3-羟基C5-羟基D7-羟基2、以橙皮苷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A葛根B黄芩C槐花D陈皮(正确答案)3、木脂素母核结构中的C6-C3单体数目为()[单选题] *A1个B2个(正确答案)C3个D4个4、下列哪个中药中含有机酸()[单选题] *A金银花(正确答案)B大黄C黄芩D乌头5、以下哪种方法是利用成分可以直接由固态加热变为气态的原理()A [单选题] * A升华法(正确答案)B分馏法C沉淀法D透析法6、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单选题] *A芦荟大黄素B大黄酚C大黄素甲醚D大黄酸(正确答案)7、香豆素与浓度高的碱长时间加热生成的产物是()[单选题] *A脱水化合物B顺式邻羟基桂皮酸(正确答案)C反式邻羟基桂皮酸D醌式结构8、下列溶剂中亲脂性最强的是()[单选题] *A甲醇B苯(正确答案)C三氯甲烷D丙酮9、以下哪种方法是利用混合中各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或在冷热情况下溶解度显著差异的原理而达到分离的()[单选题] *A沉淀法B分馏法C结晶法(正确答案)D升华法10、具有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作用的是()[单选题] *A穿心莲内酯B青蒿素C莪术醇D桂皮醛(正确答案)11、游离木脂素易溶于下列溶剂,除了()[单选题] *A乙醇B氯仿C乙醚D水(正确答案)12、木脂素是苯丙素衍生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多为()[单选题] * A二聚体(正确答案)B三聚体C四聚体D五聚体13、以芦丁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A葛根B黄芩C槐花(正确答案)D陈皮14、中药厚朴中含有的厚朴酚是()[单选题] *A双环氧木脂素类B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类C环木脂内酯木脂素类D新木脂素类(正确答案)15、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是()[单选题] *A醋酸-丙二酸途径B丙二酸途径C莽草酸途径(正确答案)D氨基酸途径16、挥发油常见属于哪类萜类化学物()[单选题] *A半萜与单萜B单贴与倍半萜(正确答案)C倍半萜与二萜D二萜与三萜17、下列基团在极性吸附色谱中的被吸附作用最强的是()[单选题] * A羧基(正确答案)B羟基C氨基D醛基18、水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单选题] *A有机酸B蛋白质(正确答案)C多糖D生物碱19、E与水任意比例相溶(正确答案)不耐热成分不宜采用的提取方法是()* A浸渍法B渗漉法C煮法(正确答案)D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20、可沉淀具有羧基或邻二酚羟基成分的沉淀法是()[单选题] *A溶剂沉淀法B醋酸铅沉淀法(正确答案)C酸碱沉淀法D水提醇沉法21、组成木脂素的单体基本结构是()[单选题] *AC5-C3BC5-C2CC6-C3(正确答案)DC6-C422、在简单萃取法中,一般萃取几次即可()[单选题] * A3~4次(正确答案)B1~2次C4~5次D3~7次23、南五味子保肝的主要效药效成分是()[单选题] * A蒽醌B香豆素C黄酮D木脂素(正确答案)24、下列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单选题] *APkA=22BPkA=5(正确答案)CPkA=13DPkA=5825、乙醇不能提取出的成分类型是()[单选题] * A生物碱B苷C多糖D鞣质(正确答案)26、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常用的是()[单选题] * A溶剂提取法B水蒸气蒸馏法(正确答案)C超临界液体萃取法D超声提取法27、属于倍半萜的化合物是()[单选题] *A龙脑B莪术醇C薄荷醇D青蒿素(正确答案)28、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常用的柱内填料是()[单选题] *A氧化铝B活性炭C十八烷基硅烷键和硅胶(正确答案)D羧甲基纤维素29、以下不属于吸附色谱法的操作步骤的是()[单选题] *A制板B洗脱(正确答案)C点样D显色30、薄层吸附色谱中的Rf的大小说明了吸附程度的大小,吸附力越大,则Rf()[单选题] *A越大B越小(正确答案)C越接近1D越接近0。

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化学专业面试》真题及解析

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化学专业面试》真题及解析

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化学专业面试》真题及解析1. 【简答题】1.题目: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10分钟以内;(2)试讲过程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3)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1.能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

2.认识化学计算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了解化学定量研究的实际应用。

3.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分析,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的特点进行思考、分析、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步骤和格式,并能进行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进行计算。

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答对了答错了参考解析:1.能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

2.认识化学计算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了解化学定量研究的实际应用。

3.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分析,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的特点进行思考、分析、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步骤和格式,并能进行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旧知导入学生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引出化学方程式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二、自主探究,讲授新课(1)出示题目教师提问: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的氧气?(2)学生解答①设未知量。

设: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二写)。

③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三量)。

题目中高锰酸钾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为2X(39+55+4X16),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为1X (2X16),已知量高锰酸钾6.3g,未知量氧气X。

这里要注意X为氧气的质量,不带单位。

④列出比例式。

高锰酸钾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高锰酸钾的质量6.3g/x计算得出X=0.6g。

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化学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化学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化学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1. 【简答题】1.题目:九年级《探究燃烧的条件》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试讲过程中注意对于学生的引导;(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答对了答错了参考解析:一、问题导入,激发情感1.教师通过课前播放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的视频,并向学生提问:大火是如何燃烧的呢,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引发学生思考,由此导入课题。

二、实验探究,讲授新课1在实验前教师介绍实验用品包括: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等,并请学生回顾酒精灯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2.根据实验用品,师生共同总结出实验步骤为:①用棉花分别熱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②选取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

另取乒乓球碎片和碎纸片分开放在铜薄片上,加热铜片的中部。

③将蜡烛点燃,用一个小烧杯罩住3.在实验前教师讲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为:①蘸酒精和水的棉花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不能过长,不然水分容易蒸发。

②烧杯罩住蜡烛注意全封闭,不能有缝隙。

并引导同学们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4.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根据同学们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

5.实验结束后,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简述其实验现象:①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烧,蕉有水的棉花不燃烧。

②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面加热的乒乓球碎片和纸片都燃烧,在薄铜片上加热的纸片燃烧,乓球碎片不燃烧。

③燃烧的蜡烛一段时间后熄灭。

6.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总结出实验结论为:①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是可燃物。

②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③燃烧需要与氧气持续接触。

④燃烧三个条件:氧气、可燃物、着火点三、习题拓展,巩固新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习题,将学生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化。

四、归纳总结,深入理解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并做情感态度的升华。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元素周期表有七个主族、七个副族、0族和VIII族共16个族B. 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共有8种元素C.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原子量大小排列而成的表格D.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答案:C解析:A. 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列,其中包括七个主族、七个副族、一个0族和第八族,第八族有3个纵列,故共有16个族,故A正确;B. 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有8种元素,故B正确;C.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进行排序的,而不是按照原子量大小排列的,故C错误;D.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故D正确。

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第VIII族,共16纵列B. 元素的种类由原子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C. 短周期元素是指第一、二、三、四周期的元素D. 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答案:A解析:A. 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列,其中包括七个主族、七个副族、一个0族和第八族,第八族有3个纵列,故共有16个族,故A正确;B.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而元素的化学性质则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故B错误;C. 短周期元素是指第一、二、三周期的元素,第四周期属于长周期,故C错误;D. 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一定完全相同,如Li和Na,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它们的金属性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完全相同,故D错误。

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B.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C.元素周期表有18个族,包括主族、副族、0族和VIII族D.第IA族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答案:B解析:A.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进行排序的,而不是按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排列的,故A错误;B. 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每个周期的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故B正确;C. 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列,其中包括七个主族、七个副族、一个0族和第八族,但第八族包含8、9、10三个纵列,而不是一个族,故C错误;D. 第IA族元素包括氢元素和碱金属元素,其中氢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故D错误。

2021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

2021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

2021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一、真题及详解2015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是()。

A.认识氧气物理性质B.了解二氧化碳的自然界循环过程C.通过实验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D.感受化学对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答案】D @~~【解析】“情感态度价值观”需要培养学生与情感态度相关的能力。

ABC 三项属于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

2.学生把参与学习活动的典型资料收集起来,以此反映自己学习和发展历程的评价方式是()。

A.活动表现评价B.纸笔测验C.档案袋评价D.终结性评价【答案】C @~~【解析】档案袋是指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起来的,可以反映学生的努力情况、进步情况、学习成就等一系列的学习作品的汇集。

它展示了学生某一段时间内、某一领域内的技能的发展。

3.物质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方面的知识属于()。

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理论性知识C.化学技能型知识D.化学情意型知识【答案】A @~~【解析】一般地说,化学陈述性知识包括化学中具体的、各自相对独立的有关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化学反应及其具体应用的知识。

4.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中的CAI指的是()。

A.计算机辅助学习B.计算机辅助教学C.计算机辅助管理D.计算机辅助设计【答案】B @~~【解析】CAI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

5.下列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的是()。

A.自然界的水B.质量守恒定律C.金属和金属材料D.科学探究【答案】D @~~【解析】ABC三项是课程内容中具体的内容,即包含在课程内容内;D 项是课程内容。

6.推动引导支配学生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

A.动机B.成绩C.考试D.行为【答案】A @~~【解析】动机是内在的;BCD三项均属于外在的推动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一、真题及详解2015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是()。

A.认识氧气物理性质B.了解二氧化碳的自然界循环过程C.通过实验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D.感受化学对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答案】D @~~【解析】“情感态度价值观”需要培养学生与情感态度相关的能力。

ABC 三项属于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

2.学生把参与学习活动的典型资料收集起来,以此反映自己学习和发展历程的评价方式是()。

A.活动表现评价B.纸笔测验C.档案袋评价D.终结性评价【答案】C @~~【解析】档案袋是指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起来的,可以反映学生的努力情况、进步情况、学习成就等一系列的学习作品的汇集。

它展示了学生某一段时间内、某一领域内的技能的发展。

3.物质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方面的知识属于()。

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理论性知识C.化学技能型知识D.化学情意型知识【答案】A @~~【解析】一般地说,化学陈述性知识包括化学中具体的、各自相对独立的有关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化学反应及其具体应用的知识。

4.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中的CAI指的是()。

A.计算机辅助学习B.计算机辅助教学C.计算机辅助管理D.计算机辅助设计【答案】B @~~【解析】CAI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

5.下列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的是()。

A.自然界的水B.质量守恒定律C.金属和金属材料D.科学探究【答案】D @~~【解析】ABC三项是课程内容中具体的内容,即包含在课程内容内;D 项是课程内容。

6.推动引导支配学生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

A.动机B.成绩C.考试D.行为【答案】A @~~【解析】动机是内在的;BCD三项均属于外在的推动力量。

7.随着电子的发现,人类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道尔顿C.阿伏伽德罗D.汤姆生【答案】D @~~【解析】汤姆生通过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成为近代物理的奠基人。

8.下列四种物质氧化性最强的是()。

A.氯化铁B.高锰酸钾C.氯气D.二氧化硫【答案】B @~~【解析】高锰酸钾可以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二氧化硫、氯化铁与高锰酸钾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9.教师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策略指导,创造良好教学环境,集中体现了教师的()角色。

A.合作者B.管理者C.促进者D.反思者【答案】C @~~【解析】教师的这些做法是作为一个促进者发挥着促进学生的发展的作用。

10.建立在真实、有感染力的化学事件或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是()。

A.支架式教学B.情景式教学C.探究式教学D.启发式教学【答案】B @~~【解析】情景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11.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A.教学B.课程C.考试D.教师【答案】B @~~【解析】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课程,不进行课程改革就无法实行素质教育。

12.下列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技能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是()。

A.初步学会B.初步形成C.认识D.判断【答案】A @~~【解析】初步学会属于技能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

B项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CD两项属于知识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

13.中学化学教学的难点与重点的关系是()。

A.难点一定是重点B.难点一定不是重点C.难点是固定不变的,重点是变化的D.难点不一定是重点【答案】D @~~【解析】难点不一定是重点,重点不一定是难点,二者不存在绝对关系。

14.常温下,取下列固体10g分别与90g水充分混合,所得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A.氧化钙B.过氧化钠C.氮化钠D.无水硫酸铜【答案】A @~~【解析】ABCD四个选项放入水中以后,ABC三项会发生化合反应,形成新的溶质,D项,无水硫酸铜放入水中以后溶质变成硫酸铜,质量会小于10克,而这些溶液的质量都是100克,但是氧化钙溶于水生成的氢氧化钙属于微溶物形成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很小。

15.关于教学目标的描述错误的是()。

A.教学目标是对学习结果的预期B.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照C.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D.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答案】C @~~【解析】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属于教学内容。

16.有关科学探究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由学生独立完成B.按照8个要素展开活动C.即是学习内容又是学习方式D.在教室或实验室完成【答案】C @~~【解析】科学探究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科学人物、计算机应用、职业链接、概念图等多重呈现方式。

从太空探索、能源利用、物质研究、地球探索、探索生命、生态系统等视角,强调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体验,让学生从活动中学习、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17.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基础学生实验的是()。

A.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B.氯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C.溶液酸碱性试验D.酸碱的化学性质【答案】B @~~【解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基础学生实验包括:①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③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⑤燃烧的条件;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⑦溶液酸碱性的检验;⑧酸、碱的化学性质。

18.充满氖气的灯会发出红光,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氖与灯管内壁发生化学反应B.氖获得电子转变为红色物质C.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以光的形式释放热量D.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吸收红光以外的光线【答案】C @~~【解析】稀有气体基本单位为分子,分子呈中性,不带电。

在通电后分子分开形成带电体的几部分。

其中有的原子受激后释放核外电子,电子由于轨道的量子化,发生跃迁,从基态或低态跃迁到高态。

到了高态变得不稳定,要向低态跃迁,会放出能量,大多是向外辐射光子。

19.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下列最应引起重视的是()。

A.化学基本观念形成B.记忆实验技能训练C.化学实验技能训练D.化学计算能力的掌握【答案】A @~~【解析】形成学科基本观念是化学教育极其重要的目标。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将具体的化学知识学习与化学基本观念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一个个知识点的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

20.合作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B.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调整成员C.不影响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D.选择比较难的化学问题【答案】D @~~【解析】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选用问题不宜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二、简答题(21题12分,22题13分,总分25分)2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扱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具有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设计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教学情景的功能。

(6分)(2)简述可采用哪些形式创设教学情景。

(6分)答:(1)教学情景功能①激发学习情感。

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会带给学生极大的新鲜感。

教师如果能精心创设情景,即教师向学生提供有趣的现象和丰富的事实,那么置身其中的学生会真切地感到自己像个探索者,发现化学世界中神奇奥妙,触景生情,学生学习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②促进知识迁移。

由于情境蕴含着相关知识的丰富背景,这些信息都会对学生的思维加工产生积极的影响,利于学生多角度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对认知路径的自主建构,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内化,确保知识向真实情景迁移。

③发展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感知情景中的材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再通过探究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认识收获新知。

通过探究实践的亲历能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④培养合作思识。

教师通过使学生们分组合作,就会使学生在成果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对知识全面的理解。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毎位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

⑤提升合作素养。

情景教学把实际的生产生活场景作为化学学习的感知对象,让学生在情景中联系身边的问题,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在情景中建立概念、摸索规律、等等,都有助于抽象的学科基本概念得到更深刻地理解和转化,形成科学素养所必要的学科知识能力和认识能力。

(2)创设形式①问题情景。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景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进而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②具体事实情景。

通过生动具体的事实或问题来呈现学习情景。

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工农业生产问题以及能体现化学与社会、经济、人类文明发展有关的事实和材料,还有重要的化学史实、发明发现的故事等。

③化学实验情景。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创设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的学习情景,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有机结合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④模拟情景。

可以通过卡通图片、流程图示、模型、角色扮演、多媒体等创设情景。

⑤其他形式的情景。

如利用化学史创设情景,也可以利用化学小故事、一些通过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的报道新闻等获取素材创设化学教学情景。

22.阅读下列素材(13分)(1)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理论,却无法得到科学验证,但被人接受。

(2)1774年拉瓦锡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1791年化学家里希特通过大量的酸碱中和实验,提出了当量定律的雏形,1799年普罗斯提出了所谓的定组成定律,后来许多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提出了倍比定律。

(3)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借鉴前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道尔顿提出了他的原子学说:①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再分削,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