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残缺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的残缺美

关于中国的四大名著,有这样一个说法: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男不读西游,女不读红楼。水浒使年少之人暴力,三国让老谋深算之人更加狡诈,西游使男人只顾离家远游,忽视身边风景,而红楼的悲剧让感情细腻的女性肝肠寸断。关于红楼,也有人说,看不明白,只看风月,所以只看到一个个爱情悲剧而忽略其中大彻大悟之大道理。但是我觉得,一人一世界,有人爱它因为它的悲情,有人爱它因为它的神秘。它以不同的形象出现在不同人的世界里,但都是在自己合适的位置存在着。而我的世界里,它的魅力在于它残缺的神秘。

几乎中国读书人都知道,红楼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红学的一个学派,索隐派却不这么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被借阅者迷失”之后,高鹗续写不过是个人的一厢情愿,也就是说,他续的后四十回表达的内容根本就不是曹雪芹前面内容所预示的结果。所以说,原本呢?被借阅者迷失又是怎么样一回事?大概所有醉心于红楼梦的没有不想一睹原本的吧。也有人说,其实脂砚斋算是帮助曹雪芹著书的一大助力,而今众人皆只认高鹗为作者之一,却不知脂砚斋,却是一大可悲可叹之事。众说纷纭,百家争鸣,不知这算不算红楼的不完整造就了它的魅力,进而为中国文化思想界创造了一些繁华呢。

刘心武是有名的醉心于红学研究的人,早在高一的时候,语文老师就提到红楼,就对他推崇备至。他对红楼的解读,联想很大,虽然没法验证,但感觉很有道理的样子。读《刘心武解读红楼梦》,第一

次和他产生共鸣是在他研究秦可卿来历的时候。他先介绍了曹雪芹,曹禺以及当时皇家各方权利的斗争,进而引出,秦可卿是太子遗孤。当时觉得,啊,原来红楼里隐藏了这么大一个秘密,怪不得秦可卿去世的时候排场那么大,不仅各色王爷都到场了,连棺木都敢用”义忠亲王老千岁“原本预备下的东西。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废太子的女儿,合着用亲王的棺木也是可以理解的。还有就是说,秦可卿平时为人落落大方,长辈喜爱,下人也尊敬着,连死后给王熙凤托的梦,也显着她有远见卓识,一区区营缮郎怎能养出如此有大家风范的女儿,毕竟不是所有小官家的孩子都能察觉到家族私塾和祠堂祭祀的漏洞的。

当然也有关于黛玉的推断,“冷月葬花魂”本是黛玉和史湘云斗诗时的结尾之句。有人认为,这句话预示了黛玉的死因,《葬花词》中“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这句话,本身隐含着黛玉将会沉河而亡。沉河不是跳水,噗通一声,溅起污浊泥淖无数,而是从岸边慢慢向河中走去,绛珠仙子泪尽夭亡,而她本为草木之身,于河水中羽化,大概也是对她纯洁品质的一种咏叹吧。

宝玉出家这件事,也是疑点重重。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本是这本书的脉络之一,而最后,本书的结束必然也是以四大家族的败落湮灭而结束。所以说,宝玉出家后身上所穿却依旧是那件“大红猩猩毡”,这件衣服贾府只有两件,一件赐给了薛宝琴,其珍贵由此可见。无论如何,贾府的败落毋庸置疑,这是个天大的悲剧也毋庸置疑。而高鹗所书,皇帝重新重用贾家,宝钗怀有宝玉遗腹子之类的事情,却是不

符合曹雪芹所设的脉络。也许是高鹗心中不忍看见这本书最后以悲剧结尾,让读者万千感慨都化为怅然若失,所以才没有按照原先曹雪芹的设定写下去吧。但对于有些醉心于寻求此书真正结局的读者来说,大概宁愿体会其悲剧所带来的蚀骨蚀心之痛,也不愿被一虚假的幸福蒙骗,我们不愿做幸福的傻瓜,我们只愿看这场悲剧轰轰烈烈浩浩荡荡地结尾,即使留下的只有萧瑟地黑白布景,而当年人影都已不再。

红楼的美,体现在很多地方,其中体现的服饰的精美或是华丽,建筑的雅致或是恢弘,各色人物性格鲜明,情节之外却是引人更胜。对于其中众人真正的结局,各家都在探讨争论,黛玉到底怎样离开人世?荣宁二府最终的结局是完全湮没还是垂死挣扎?“一从二令三人木”是否预示着凤辣子最后被休?我们抛出的万千疑问,在历史的长廊里,终归是无人解答,只有空空的回响。其实到最后,大家并非一定要找出一个答案,而是在找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围绕这本书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原来那么有趣,虽然终点是最后的目的地,但自己仿佛也不想到达终点。《红楼梦》就像断臂维纳斯一样,因为完整而平庸,因为残缺而完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