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

合集下载

离散数学

离散数学
2019/3/2 离散数学 7
3、:N×NN,N是自然数集 (0∈N),(<x,y>)=|x2-y2|
解: 取<1,1>,<2,2>∈ N×N (<1,1>)=|12-12|=0 (<2,2>)=|22-22|=0 故不是单射. 又取2∈N, 因不存在自然数x,y∈N 满足: |x2-y2|=2 故不是满射. ∴ 既不是单射也不是满射.
2019/3/2
离散数学
9
§3.2 映射的运算
• 逆映射的概念
定义3.2.1 设:AB,定义关系RBA为: R={<y,x> | y∈B , x∈A,且(x)=y};如果R是B 到A的映射,则称R为的逆映射。记为– 1。
• 例如:设:N E,N 是自然数集合,E是 自然数中所有偶数的集合,(n) = 2n,n∈N。 则的逆映射-1为: -1 :E N,-1(m)=m/2,m∈E。
§3.1 基本概念
定义3.1.1: 设A,B是两个集合,是A到B的二 元关系,若对A中每个元素a,有唯一的 b∈B, 使得<a,b>∈ ,则称为A到B的映射,记为: : AB 或 A B
• 所谓从A到B的映射就是A中的每个人都向B中 的人射了一箭,并且都射中了B中的一个人。 既没有人偷懒不射,也没有人一箭双雕。 • 这时,B中的人,有的可能身中数箭,有的可 能一箭未中。当然也可能刚好每人中了一箭。
• 充分性:设是双射,考虑的逆关系,易知,对于B 中的每个元素y,都对应着A中唯一的一个在下以y 为映象的元素x,因此, 的逆关系是B到A的映射。
2019/3/2 离散数学 4
满射、单射和双射的例子
• 设:N N,N 是自然数集,(n)= 2n, n∈N。则是 单射,但不是满射。

离散数学简介

离散数学简介

数理逻辑

非欧几何的产生和集合论的悖论的发现, 说明数学本身还存在许多问题,为了研 究数学系统的无矛盾性问题,产生了证 明论
数理逻辑

证明论(proof theory)
– 证明论是数学家D.希尔伯特于20世纪初期建立的,目的是要
证明公理系统的无矛盾性 – 1931年,K.哥德尔证明:一个包含公理化的算术的系统中不 能证明它自身的无矛盾性。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尔不完备性定 理 – 1936年,G.根岑证明了算术公理系统的无矛盾性 – 20世纪60年代以后,证明论不再局限于无矛盾性的证明

数理逻辑

现代数理逻辑可分为
– 命题逻辑演算 – 谓词逻辑演算 – 证明论 – 模型论
– 递归函数论
– 公理化集合论等
数理逻辑

命题逻辑和一阶谓词逻辑是数理逻辑中 最成熟的部分,在计算机科学中应用最 为广泛
– 命题逻辑是数理逻辑的最基础部分 – 谓词逻辑在命题逻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数理逻辑
在数理逻辑的历史上,哥德尔的工作起着承前 启后的作用 他的不完全性定理,把人们引向一种完全不同 的境界 第一不完全性定理:一个包括初等数论的形式 系统,如果是协调的,那就是不完全的。
欧氏几何

欧氏几何的五条公理是:
– 1、任意两个点可以通过一条直线连接。 – 2、任意线段能无限延伸成一条直线。 – 3、给定任意线段,可以以其一个端点作为圆心,该线段作为半径作
离散数学是后继课程的基础 离散数学是实际应用的基础工具 计算机科学和离散数学处理问题的方法、思维 方式有相似之处 离散数学可提供所需的思维训练,培养所需的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介

离散数学是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编 译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网络等课程 的主要基础,对开发大型软件、研究信息安全 和密码学、开展计算机理论研究以及开发新型 计算机都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

离散的数学定义

离散的数学定义

离散的数学定义
离散数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离散对象和离散结构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离散的整数值、集合和图论等。

以下是离散数学的一些主要概念和定义:
1. 集合论:
- 集合是离散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表示一组独立对象的总体。

集合论研究集合之间的关系、运算和性质。

2. 逻辑:
- 逻辑是研究命题和推理的学科,离散数学中的逻辑主要包括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用于研究命题的真假和推理规则。

3. 图论:
- 图论是离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图(vertices 和edges组成的结构)之间的关系和性质,包括图的遍历、连通性、最短路径等问题。

4. 离散结构:
- 离散结构指的是离散对象之间的关系和结构,如排列组合、树、图等。

离散数学研究这些结构的性质和应用。

5. 组合数学:
- 组合数学是离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离散对象的排列组合方式,包括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等。

6. 概率论:
- 离散概率论研究离散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和性质,包
括概率空间、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等。

7. 离散数学的应用:
- 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密码学、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算法设计、数据结构、网络设计等。

总的来说,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对象和结构的数学分支,涉及集合论、逻辑、图论、组合数学等内容,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

离散数学知识点整理

离散数学知识点整理

离散数学知识点整理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数理逻辑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来对离散数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集合论集合是离散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所组成的整体。

比如,{1, 2, 3}就是一个集合。

集合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

并集是将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合并在一起组成的新集合;交集是两个集合中共同拥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差集是从一个集合中去掉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所得到的集合;补集是在给定的全集范围内,某个集合的补集就是全集中不属于该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集合的关系有包含、相等、真包含等。

二、数理逻辑数理逻辑是用数学方法来研究逻辑问题。

命题是具有真假值的陈述句。

比如,“今天是晴天”就是一个命题。

命题逻辑中的连接词有“非”“与”“或”“蕴含”“等价”等。

通过这些连接词,可以将简单命题组合成复合命题,并研究其真假性。

谓词逻辑则是对命题逻辑的扩展,它引入了量词“存在”和“任意”,能够更精确地表达命题。

三、关系关系是集合中元素之间的某种联系。

比如,在整数集合中,“大于”就是一种关系。

关系可以用矩阵和关系图来表示。

关系的性质包括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

等价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满足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比如,在整数集合中,“模 n 同余”就是一种等价关系。

偏序关系则是满足自反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的关系。

四、函数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对于定义域中的每个元素,在值域中都有唯一的元素与之对应。

函数的类型有单射、满射和双射。

单射是指不同的自变量对应不同的函数值;满射是指函数的值域等于整个目标集合;双射则是既单射又满射。

五、图论图由顶点和边组成。

可以分为无向图和有向图。

图的遍历算法有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

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迪杰斯特拉算法可以用来求解单源最短路径。

六、树树是一种特殊的图,没有回路且连通。

离散数学

离散数学

13、假言易位
14、等值否定表达式
15、归谬论
( A B) ( A B) A
三、等价演算。 置换定理:如果 A B ,则 ( A) ( B)。 例2、验证下列等价式。
(1) p (q r ) ( p q) r (2)
(3)
p (q r) p (q r) q r q (p q) p 1
中介绍数理逻辑的内容。
第一章数理逻辑
第一节 命题符号化及联结词
内容:命题,逻辑联结词,命题符号化 (1)掌握命题概念 重点: (2)掌握联结词含义及真值表 (3)掌握命题符号化方法
一、命题的概念
命题: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 (记为T或1) 真值 假 (记为F或0)
例1、判断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
A A 1 (排中律),
A A 0 (矛盾律)
10、双重否定律
(A) A
二、重要等价式。(逻辑恒等式)
11、蕴涵表达式
12、等值表达式
A B A B
A B ( A B) ( B A)
A B B A
A B A B
(1)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2) 雪是黑色的。
(3) 3 4 12 。
(4) 请把门关上!
(5) x 是有理数。
(6) 地球外的星球上也有人。
例1、判断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
(7) 明天有课吗?
(8) 本语句是假的。
(9) 小明和小林都是三好生。
(10) 小明和小林是好朋友。 判断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首先看是否为陈 述句,再看其真值是否唯一。 命题常项,命题变项均用 p, q, r,, pi , qi , ri 表示。

离散数学(对偶和范式)

离散数学(对偶和范式)

说明:
由公式A的主析取范式确定它的主合取范式,反之亦然.
用公式A的真值表求A的主范式.
2021/3/10
30
主范式的用途(续)
例 某公司要从赵、钱、孙、李、周五名新毕 业的大学生中选派一些人出国学习. 选派必须 满足以下条件:
(1)若赵去,钱也去; (2)李、周两人中至少有一人去; (3)钱、孙两人中有一人去且仅去一人; (4)孙、李两人同去或同不去; (5)若周去,则赵、钱也去. 试用主析取范式法分析该公司如何选派他们出 国?
2021/3/10
6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定理: 简单合取式为永假式的充要条件是:它 同时含有某个命题变元及其否定。
定理: 简单析取式为永真式的充要条件是:它 同时含有某个命题变元及其否定。
2021/3/10
7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简单析取式:有限个文字构成的析取式 如 p, q, pq, pqr, … 简单合取式:有限个文字构成的合取式 如 p, q, pq, pqr, … 析取范式:由有限个简单合取式组成的析取式
主对角线上。
2021/3/10
18
大项的性质:
(a) 没有两个大项是等价的。
(b) 任 何 两 个 不 同 大 项 之 析 取 是 永 真 的 , 即
Mi∨MjT,i≠j。
n
(c) 所有大项之合取为永假,即 MiF。
(d) 每个大项只有一个解释为假i, 1 且其真值0位于
主对角线上。
2021/3/10
显然,A也是A*的对偶式。可见A与A*互为 对偶式。
2021/3/10
2
对偶式和对偶原理
定理 设A和A*互为对偶式,p1,p2,…,pn是出现在A和 A*中的全部命题变项,将A和A*写成n元函数形式, 则 (1) A(p1,p2,…,pn) A* ( p1, p2,…, pn)

离散数学基础

离散数学基础

离散数学基础离散数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非连续、离散的概念和结构。

它在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离散数学的基础概念和常见的应用。

一、集合论集合论是离散数学的基础,它研究的是元素的集合。

在集合论中,我们常用符号来表示集合和集合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A是一个集合,我们可以使用A∈B表示元素A属于集合B。

集合论还引入了交集、并集、差集等运算,用于描述集合之间的关系和操作。

二、逻辑和命题逻辑是离散数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研究的是推理和推断的规则。

逻辑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命题,它可以是真或假的陈述。

逻辑运算符包括非(¬)、与(∧)、或(∨)和蕴含(→)。

利用这些运算符,我们可以构建复合命题,并进行逻辑推理。

三、图论图论是离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图的性质和图的应用。

图由节点和边组成,节点表示对象,边表示对象之间的关系。

图可以用来描述网络、社交关系、路线规划等问题。

图论中的常见概念包括图的连通性、最短路径、最小生成树等。

四、代数系统离散数学还研究各种代数系统,如群、环、域等。

代数系统是一种结构,它由一组元素和定义在这些元素上的运算构成。

代数系统在密码学、编码理论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RSA加密算法就是基于模运算的群的性质。

五、概率论概率论是离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随机事件的发生概率和随机现象的规律。

概率论可以用来描述随机算法的性能、信息的压缩率等。

在计算机科学中,概率论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六、离散数学的应用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离散数学的概念和方法在编程语言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系统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离散数学还在密码学、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结论离散数学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非连续、离散的概念和结构。

它的基础概念包括集合论、逻辑和命题、图论、代数系统以及概率论。

离散数学定义(必须背)

离散数学定义(必须背)

命题逻辑▪(论域)定义:论域是一个数学系统,记为D。

它由三部分组成:•(1)一个非空对象集合S,每个对象也称为个体;•(2) 一个关于D的函数集合F;•(3)一个关于D的关系集合R。

▪(逻辑连接词)定义•设n>0,称为{0,1}n到{0,1}的函数为n元函数,真值函数也称为联结词。

•若n =0,则称为0元函数。

▪(命题合式公式)定义:•(1).常元0和1是合式公式;•(2).命题变元是合式公式;•(3).若Q,R是合式公式,则(⌝Q)、(Q∧R) 、(Q∨R) 、(Q→R) 、(Q↔R) 、(Q⊕R)是合式公式;•(4).只有有限次应用(1)—(3)构成的公式是合式公式。

▪(生成公式)定义1.5 设S是联结词的集合。

由S生成的公式定义如下:•⑴若c是S中的0元联结词,则c是由S生成的公式。

•⑵原子公式是由S生成的公式。

•⑶若n≥1,F是S中的n元联结词,A1,…,A n是由S生成的公式,则FA1…A n 是由S生成的公式。

▪(复杂度)公式A的复杂度表示为FC(A)•常元复杂度为0。

•命题变元复杂度为0,如果P是命题变元,则FC (P)=0。

•如果公式A=⌝B,则FC (A)=FC(B)+1。

•如果公式A=B1∧ B2,或A=B1∨ B2,或A=B1→B2,或A=B1↔ B2,或A=B1⊕ B2,或则FC (A)=max{FC(B1), FC(B2)}+1。

▪命题合式公式语义•论域:研究对象的集合。

•解释:用论域的对象对应变元。

•结构:论域和解释称为结构。

•语义:符号指称的对象。

公式所指称对象。

合式公式的语义是其对应的逻辑真值。

▪(合式公式语义)设S是联结词的集合是{⌝,∧,∨,⊕,→,↔}。

由S生成的合式公式Q在真值赋值v下的真值指派v(Q)定义如下:•⑴v(0)=0, v(1)=1。

•⑵若Q是命题变元p,则v(A)= pv。

•⑶若Q1,Q2是合式公式▪若Q= ⌝Q1,则v(Q)= ⌝v(Q1)▪若Q=Q1 ∧ Q2,则v(Q)=v(Q1)∧ v(Q2)▪若Q=Q1∨Q2,则v(Q)=v(Q1)∨v(Q2)▪若Q=Q1→ Q2,则v(Q)=v(Q1)→ v(Q2)▪若Q=Q1 ↔ Q2,则v(Q)=v(Q1)↔ v(Q2)▪若Q=Q1⊕ Q2,则v(Q)=v(Q1)⊕ v(Q2)▪(真值赋值)由S生成的公式Q在真值赋值v下的真值v(Q)定义如下:•⑴若Q是S中的0元联结词c,则v(Q)=c。

离散数学关系的概念性质及运算

离散数学关系的概念性质及运算
当n=3时,25(mod 3),57(mod 3)。
例3:设X是一个集合,集合的包含于“”是2X上的二 元关系。
8/25
集合与图论 二元关系到n元关系的推广
定义3 设A1,A2,...,An是n个集合,一个 A1A2...An的子集R称为A1,A2,...,An间的n元关系。
每个Ai称为R的一个域。
23/25
集合与图论 关系幂运算的定义及性质
定理6 设X是一个有限集合且X=n,R为X上的任 一二元关系,则存在非负整数s,t使得0≤s<t≤2n2且Rs=Rt。
定理7 设R是X上的二元关系。如果存在非负整 数s,t,s<t,使得Rs=Rt,则
(1)Rs+k=Rt+k,k为非负整数; (2)Rs+kp+i=Rs+i,其中p=t-s,而k,i为非负整数; (3)令S={R0,R,R2,...,Rt-1},则对任意的非负的整数 q有RqS。
例15:设R,S是集合X上的两个传递关系,问R∪S 是否是传递关系呢?
17/25
集合与图论
运算与性质的关系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R11





R1∩R2 √

R1∪R2 √

R1R2 ×




√ ××

√×
R1∘R2 √
×
×
××
18/25
集合与图论 3 关系的合成
定义1 设R是A到B的二元关系,S是B到C的二元 关系。R与S的合成是A到C的一个二元关系,记成RS, 并且
显然:R是传递的,当且仅当 ?。 例11: Z上的模n同余关系是不是传递关系?

离散数学知识点整理

离散数学知识点整理

离散数学一、逻辑和证明1.1命题逻辑命题:是一个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联接词:A、V、一、f「。

记住“p仅当q”意思是“如果p,则q",即p-。

记住“q除非p”意思是“」p-q”。

会考察条件语句翻译成汉语。

构造真1.2语句翻译系统规范说明的一致性是指系统没有可能会导致矛盾的需求,即若pq无论取何值都无法让复合语句为真,则该系统规范说明是不一致的。

1.3命题等价式逻辑等价:在所有可能情况下都有相同的真值的两个复合命题,可以用真值表或者构造新的逻辑等价式。

证逻辑等价是通过p推导出q,证永真式是通过p推导出T。

(p—r)A(q-r) = (pVq)-r(p—q)V(p-r) = p—(qVr)(p—r)V(q-r) = (pAq)-r双条件命题等价式pf = (pfq) A (qfp)pf = -pfqpf Q (pAq) V(-pA-q)「(pf) = pfq1.4量词谓词+量词变成一个更详细的命题,量词要说明论域,否则没有意义,如果有约束条件就直接放在量词后面,如V x>0P(x)。

当论域中的元素可以一一列举,那么V xP(x)就等价于P(x1)AP(x2)...A P(xn)。

同理,3 xP(x)就等价于 P(x1)VP(x2)...VP(xn)。

两个语句是逻辑等价的,如果不论他们谓词是什么,也不论他们的论域是什么,他们总有相同的真值,如V x(P(x)AQ(x))和(V xP(x)) A (V xQ(x))。

量词表达式的否定:「V xP(x) Q 3 x-P(x),「3 xP(x) Q V x-P(x)。

1.5量词嵌套我们采用循环的思考方法。

量词顺序的不同会影响结果。

语句到嵌套量词语句的翻译,注意论域。

嵌套量词的否定就是连续使用德摩根定律,将否定词移入所有量词里。

1.6推理规则一个论证是有效的,如果它的所有前提为真且蕴含着结论为真。

但有效论证不代命题和量化命题的组合使用。

二、集合、函数、序列、与矩阵2.1集合£说的是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说的是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什么叫离散数学

什么叫离散数学

什么叫离散数学
什么叫“离散”?离散,就是和连续相反的。

随便拿⼀堆东西,如⼤到宇宙,⼩到粒⼦团,若其整体中的元素是独⽴的,分开的,则叫“离散”。

计算机是不能处理连续信息的,这是由计算机的本质:0和1,决定的。

正因为这样,如果要借助计算机来处理连续的东西,其中有⼀个必须的步骤:离散化。

“离散数学”是什么?它是⼀门研究离散物质的规律的学科,是数学的⼀个分⽀。

近代数学,尤其是计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对于连续问题往往只能推论出“是否有解”,进⼀步可能会求出“解的形式”。

⽽实际的需求,却⾮要得到⼀个结果不可。

因此,在数学建模时,我们通常会⽤⼀个离散的模型去逼近这个连续的问题,最终⽤计算机进⾏⼤量运算来得到⼀个近似值。

不要以为我上⾯说的距离我们很远,⽐如我们常⽤的求根号(你敢说实际中不需要求根号?),就是通过迭代法取近似值。

数学中的离散数学

数学中的离散数学

数学中的离散数学数学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学科,其中离散数学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现代科技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离散数学的概念、应用以及与其他数学领域的关系。

一、离散数学的概念及特点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结构的一门数学学科,主要研究离散对象以及离散对象之间的关系。

与连续数学不同,离散数学研究的是不可无限细分的对象,如离散点、离散函数等。

离散数学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 离散性:离散数学研究的对象是离散的,即以个别分离的元素为基础,而非连续统一的整体。

2. 非连续性:离散数学中的对象之间没有连续的无限细分,而是被分割成一系列离散的元素。

3. 可数性:离散数学中的对象是可数的,即可通过自然数对其进行编号和计数。

离散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电子通信等领域,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二、离散数学的应用领域1. 图论:图论是离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以节点和边为基础的离散结构。

图论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社交网络、物流运输等领域,用于解决网络布局、路径规划、数据传输等问题。

2. 概率论:离散概率论是研究离散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其规律的数学学科,广泛应用于统计分析、风险评估、游戏策略等领域。

3. 组合数学:组合数学研究的是离散对象的排列组合和性质,广泛应用于密码学、编码理论、排课问题等领域。

4. 数论:数论是研究整数性质及其相关性质的学科,也属于离散数学的范畴。

数论在加密算法、密码学、计算机安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5. 离散优化:离散优化是研究在给定约束下如何寻找最优解的一门学科。

离散优化广泛应用于物流规划、任务调度、资源分配等实际问题中。

三、离散数学与其他数学领域的关系离散数学与其他数学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补充的关系。

离散数学通过对离散对象的研究和分析,为其他数学领域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论。

在应用方面,离散数学与连续数学相互配合,共同应用于科学工程领域的建模和问题求解。

离散数学

离散数学

第一章命题逻辑1.1 命题及其表示方法1.2 联结词1.3 命题公式与翻译1.4 真值表与等价公式1.5 重言式与蕴含式1.6 其它联结词1.7 对偶与范式1.8 推理理论1.1 命题及其表示方法命题:具有确定真值的陈述句命题的类型(原子命题和复合命题)命题的表示(一个命题标识符(比如P)表示确定的命题)重点:如何判断语句是否为命题。

1.2 联结词否定⌝合取∧析取∨条件→双条件↔重点:五种联结词的含义、真值表1.3 命题公式与翻译命题公式符号化:所谓命题的符号化就是把一个用文字叙述的句子相应地写成由命题标识符、联结词和括号表示的合式公式。

命题符号化的重要性命题符号化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掌握好,在命题推理中最先遇到的就是符号化一个问题,解决不好,等于说推理的首要前提没有了。

重点:命题的符号化符号化应该注意下列事项:①确定给定句子是否为命题。

②句子中连词是否为命题联结词。

③要正确地表示原子命题和适当选择命题联结词。

1.4 真值表与等价公式真值表的构造方法(1) 找出公式中所含的全体命题变元P1, P2, …, Pn, (若无下角标就按字典顺序排列), 列出2n个赋值. 赋值从00…0开始, 然后按二进制加法依次写出各赋值, 直到11…1为止.(2) 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写出公式的各个层次.(3) 对应各个赋值计算出各层次的真值, 直到最后计算出公式的真值.等价关系的含义等价式的判别方法•真值表法•等价演算法基本等价式(必须掌握)(1)对合律(双重否定):⌝⌝P⇔P(2)幂等律:P∧P⇔P,P∨P⇔P(3)结合律:(P∧Q)∧R⇔P∧(Q∧R),(P∨Q)∨R⇔P∨(Q∨R)(4)交换律:P∧Q⇔Q∧P,P∨Q⇔Q∨P(5)分配律:P∧(Q∨R)⇔(P∧Q)∨(P∧R),P∨(Q∧R)⇔(P∨Q)∧(P∨R)(6)德·摩根律:⌝ (P∧Q) ⌝⇔P∨⌝Q,⌝ (P∨Q) ⌝⇔P∧⌝Q(7)吸收律:P∧(P∨Q)⇔P,P∨(P∧Q)⇔P(8)同一律:P∧T⇔P,P∨F⇔P(9)零律:P∧F⇔F,P∨T⇔T(10)否定律:P∧⌝P⇔F,P∨⌝P⇔T(11) 条件式转化律:P→Q⌝⇔P∨Q,P→Q⌝⇔Q→⌝P(12) 双条件式转化律:P↔Q ⇔(P→Q)∧(Q→P) ⇔(P∧Q)∨(⌝P∧⌝Q)⌝ (P↔Q) ⇔P⌝↔Q ⌝⇔P↔Q(13) 输出律(CP规则):P→(Q→R) ⇔(P∧Q)→R重点:等价式的证明、基本等价式1.5 重言式与蕴含式重言式或永真公式定义1-5.1 给定一命题公式,若无论对分量作怎样的指派,其对应的真值永为真,则称该命题公式为重言式或永真公式。

离散数学1_3

离散数学1_3

对偶与范式
从上节可看到命题公式的最小联结 词组为{┒,∨}或{┒,∧} ,但实际上为了 使用方便,命题公式常常同时包含 {┒,∨,∧} 。我们认为这样的公式∨与 ∧ 存在对偶规律。 定义1-7、1 在给定的命题公式中,将联 结词∨ 换成∧ ,将∧ 换成∨ ,若有特殊 变元F和T亦相互取代,所得公式A*称为 A的对偶式。
四、或非(P↓ Q)
运算法则: P T T F F Q T F T F
P↓ Q
F F F T
BACK
最小联结词组
指可表示出其它所有联结词的最小联结 词集合。如: {┒,∨},{┒, ∧} ,{↑} ,{↓} 都可构成最 小联结词组。
例:写出P ∨Q分别用{┒, ∧} ,{↑} , {↓} 表示的等价式。
注:任何一个命题公式,求它的合取范式或 析取范式,可以通过下面三个步骤进行:
(1)将公式中的联结词化归成∧, ∨ 及┒ 。
(2)利用德· 摩根律将否定符号┒直接到各个命 题变元之前。 (3)利用分配律、结合律将公式归约为合取范 式或析取范式。 例题3 求 ( P (Q R)) S 的合取范式。 例题4 求 (P Q) 的析取范式。 ( P Q)
其他联结词
一、异或(不可兼析取) 定义:两个命题P和Q的异或是一个复 合命题,记作P⊽Q,异或也称为不可兼析取。 当且仅当P、Q不同时为T时, P ⊽ Q为T, 其他情况下的真值都是F。 即:相异为T,相同为F。 注意:或(∨)与异或( )区别,可举例说 明如下: 他是100米或200米冠军。(可兼析取∨) 他是7点或8点离开的。(不可兼析取∨)

( P Q) ( P Q) (( P Q) ( P Q)) ((P Q) (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 P P) (Q P) ( P Q) (Q Q)

离散数学的概念

离散数学的概念

的或离散化了的数量关系,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这些
因此,无论计算机科学本身, 概念、理论以及方法大量地
还是与计算机科学及其应用
应用在数字电路、编译原理、
密切相关的现代科学研究领
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
域,都面临着如何对离散结
库系统、算法的分析与设计、
构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又
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等专
如何将已用连续数量关系建
1


康先
1 2…n n+1 n+1 n
序集,为第一个元素,是的后继。良 序 集 。 举 个 例 子 : 自 然 数 集 合 , , 就 是 一 个 良对 于 每 个 元 素 , 都 存 在 一 个 确 定 的 后 继 , 这 样 的 集 合 称 为元素按确定的顺序排列,存在该集合的第一个元素,而且年,康托尔提出良序集和序数的概念:一个集合,他的
1845
Cantor
人 , 离 散 数 学介 绍 康 托 尔 ( 的 奠 基 者 。) 这 个
伟 大 的 数 学 家 , 集 合 论 的 创 始
第 三 次 数
学 危

• 1877

这它德在事 种。金 实 自”表 上 信当示年, 与然:推他 质,“出自 疑他我“己 ,还看一也 缠是到一困 绕相了对于 了信这应自 这自个”己 个己事理的 天严实论推 才格,时理 的证但,世 一明连他界 生出我曾中 。的自郁不
其他的势。这个假设是否成立,至今无):在自然数的势与实数集年,康托尔提出了连续统假设(代号 人证真或证伪!的势之间不存在,
n CH continuum
维空间上的点)一一对应年,康托尔证明了一条直 线 上 的 点 与 平 面 上 的 点 ( 乃 至

第三章 离散数学

第三章 离散数学

数学归纳法还有另一种形式,为了证明一个命题对于所有的自 然数n都是真的,我们只要证明: ⑴ (归纳基础)当n=n0时,p(n0)真(可用任意方法证明) ⑵若n0≤n<k时,p(n)真,则n=k时,这个命题也真, 即p(k)真。
例2. 证明每一整数n≥2可以写成素数的乘积。 证明: ⑴ (归纳基础) n=2时,因为2是素数,所以 结论成立。 ⑵ (归纳步骤) 对于任意的n∈N且n>2 设n<k时,结论成立(即n=2,3,...,k-1时, n能写成素数的乘积) n=k时:①若k是素数,结论成立。 ②若k不是素数,那么n=k=i·j,(2≤i,j<k) 于是根据归纳假设,i,j均能写成素数的乘积。 即i=q1q2...qt,j=p1p2...pr,其中qm,pS均为素(m=1,2,...t;s=1,2,...r) ∴n=q1q2....qtp1p2....pr,即n也能写成素数的乘积。 因此,对任意的n∈N,n≥2,结论成立。
(二)不可数集
不是所有的无限集都是可数的 定理3-23:集合R1={x |0<x<1}是不可数集。 定义3-12:如果有从R1(0,1)到集合A的双射函数,那么#A= §1。 例4:[0,1]的基数为§1。 解:定义A={1/2,1/3,1/4,....,1/n,....} 做f:(0,1) f(1/2)=0 [0,1] f(1/3)=1 f(1/n)=1/(n-2)
有g·f(a')=g(f(a'))=g(b ')=a '=IA(a ') 所以g·f=IA,即g是f的左逆函数。
⑵设f是满函数,要证f有右逆函数,即构造一个g:B 使f·g=IB,则g为f的右逆函数。
证明:因为f是A
A
B的满射,所以对∀ b∈B, ∃a∈A使得f(a)=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散数学试题(A 卷答案)一、(10分)(1)证明(P →Q )∧(Q →R )⇒(P →R )(2)求(P ∨Q )→R 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并写出其相应的成真赋值和成假赋值。

解:(1)因为((P →Q )∧(Q →R ))→(P →R )⇔⌝((⌝P ∨Q )∧(⌝Q ∨R ))∨(⌝P ∨R ) ⇔(P ∧⌝Q )∨(Q ∧⌝R )∨⌝P ∨R⇔(P ∧⌝Q )∨((Q ∨⌝P ∨R )∧(⌝R ∨⌝P ∨R )) ⇔(P ∧⌝Q )∨(Q ∨⌝P ∨R )⇔(P ∨Q ∨⌝P ∨R )∧(⌝Q ∨Q ∨⌝P ∨R ) ⇔T所以,(P →Q )∧(Q →R )⇒(P →R )。

(2)(P ∨Q )→R ⇔⌝(P ∨Q )∨R ⇔(⌝P ∧⌝Q )∨R⇔(⌝P ∨(Q ∧⌝Q )∨R )∧((P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 ⇔2M ∧4M ∧6M ⇔0m ∨1m ∨3m ∨5m所以,其相应的成真赋值为000、001、011、101、111:成假赋值为:010、100、110。

二、(10分)分别找出使公式∀x (P (x )→∃y (Q (y )∧R (x ,y )))为真的解释和为假的解释。

解:设论域为{1,2}。

若P (1)=P (2)=T ,Q (1)=Q (2)=F ,R (1,1)=R (1,2)=R (2,1)=R (2,2)=F ,则 ∀x (P (x )→∃y (Q (y )∧R (x ,y )))⇔∀x (P (x )→((Q (1)∧R (x ,1))∨(Q (2)∧R (x ,2))))⇔(P (1)→((Q (1)∧R (1,1))∨(Q (2)∧R (1,2))))∧(P (2)→((Q (1)∧R (2,1))∨(Q (2)∧R (2,2)))) ⇔(T →((F ∧F)∨(F ∧F)))∧(T →((F ∧F)∨(F ∧F))) ⇔(T →F)∧(T →F) ⇔F若P (1)=P (2)=T ,Q (1)=Q (2)=T ,R (1,1)=R (1,2)=R (2,1)=R (2,2)=T ,则 ∀x (P (x )→∃y (Q (y )∧R (x ,y )))⇔∀x (P (x )→((Q (1)∧R (x ,1))∨(Q (2)∧R (x ,2))))⇔(P (1)→((Q (1)∧R (1,1))∨(Q (2)∧R (1,2))))∧(P (2)→((Q (1)∧R (2,1))∨(Q (2)∧R (2,2)))) ⇔(T →((T ∧T)∨(T ∧T)))∧(T →((T ∧T)∨(T ∧T))) ⇔(T →T)∧(T →T) ⇔T三、(10分)在谓词逻辑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每个喜欢步行的人都不喜欢做汽车,每个人或者喜欢坐汽车或者喜欢骑自行车。

有的人不喜欢骑自行车,因而有的人不喜欢步行。

解论域:所有人的集合。

A(x):x喜欢步行;B(x):x喜欢坐汽车;C(x):x喜欢骑自行车;则推理化形式为:∀x(A(x)→⌝B(x)),∀x(B(x)∨C(x)),⌝∀x C(x)∃x⌝A(x)下面给出证明:(1)⌝∀x C(x) P(2)∃x⌝C(x) T(1),E(3)⌝C(c) T(2),ES(4)∀x(B(x)∨C(x)) P(5)B(c)∨C(c) T(4),US(6)B(c) T(3)(5),I(7)∀x(A(x)→⌝B(x)) P(8)A(c)→⌝B(c) T(7),US(9)⌝A(c) T(6)(8),I(10)∃x⌝A(x) T(9) ,EG四、(10分)下列论断是否正确?为什么?(1)若A∪B=A∪C,则B=C。

(2)若A∩B=A∩C,则B=C。

(3)若A⊕B=A⊕C,则B=C。

解 (1)不一定。

例如,令A={1},B={1,2},C={2},则A∪B=A∪C,但B=C不成立。

(2)不一定。

例如,令A={1},B={1,2},C={1,3},则A∩B=A∩C,但B=C不成立。

(3)成立。

因为若A⊕B=A⊕C,对任意的x∈B,当x∈A时,有x∈A∩B⇒x∉A⊕B⇒x∉A⊕C=(A∪C)-(A∩C)⇒x∈A∩C⇒x∈C,所以B⊆C;当x∉A时,有x∉A∩B,而x∈B⇒x∈A∪B,所以x∈A∪B-A∩B=A⊕B⇒x∈A⊕C,但x∉ A,于是x∈C,所以B⊆C。

同理可证,C ⊆B。

因此,当A⊕B=A⊕C时,必有B=C。

五、(10分)若R是集合A上的自反和传递关系,则对任意的正整数n,R n=R。

证明当n=1时,结论显然成立。

设n=k时,R k=R。

当n=k+1时,R k+1=R k*R=R*R。

下面由R是自反和传递的推导出R*R=R即可。

由传递性得R*R⊆R。

另一方面,对任意的<x,y>∈R,由R自反得<y,y>∈R,再由关系的复合得<x,y>∈R*R,从而R⊆R*R。

因此,R=R*R。

由数学归纳法知,对任意的正整数n,R n=R。

六、(15分)设函数f :R ×R →R ×R ,f 定义为:f (<x ,y >)=<x +y ,x -y >。

(1)证明f 是单射。

(2)证明f 是满射。

(3)求逆函数f -1。

(4)求复合函数f -1 f 和f f 。

证明 (1)对任意的x ,y ,x 1,y 1∈R ,若f (<x ,y >)=f (<x 1,y 1>),则<x +y ,x -y >=<x 1+y 1,x 1-y 1>,x +y =x 1+y 1,x -y =x 1-y 1,从而x =x 1,y =y 1,故f 是单射。

(2)对任意的<u ,w >∈R ×R ,令x =2w u +,y =2w u -,则f (<x ,y >)=<2w u ++2w u -,2w u +-2w u ->=<u ,w >,所以f 是满射。

(3)f -1(<u ,w >)=<2w u +,2w u ->。

(4)f -1 f (<x ,y >)=f -1(f (<x ,y >))=f -1(<x +y ,x -y >)=<2yx y x -++,2)(y x y x --+>=<x ,y >f f (<x ,y >)=f (f (<x ,y >))=f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2x ,2y >。

七、(15分)设X ={1,2,3,4},R 是X 上的二元关系,R ={<1,1>,<3,1>,<1,3>,<3,3>,<3,2>,<4,3>,<4,1>,<4,2>,<1,2>}(1)画出R 的关系图。

(2)写出R 的关系矩阵。

(3)说明R 是否是自反、反自反、对称、传递的。

解 (1)R 的关系图如图所示: (2) R 的关系矩阵为:⎪⎪⎪⎪⎪⎭⎫⎝⎛=0111011100000111)(R M (3)对于R 的关系矩阵,由于对角线上不全为1,R 不是自反的;由于对角线上存在非0元,R 不是反自反的;由于矩阵不对称,R 不是对称的;经过计算可得 )(0111011100000111)(2R M R M =⎪⎪⎪⎪⎪⎭⎫⎝⎛=,所以R 是传递的。

八、(10分)若<G ,*>是群,H 是G 的非空子集,则<H ,*>是<G ,*>的子群⇔对任意的a 、b ∈H 有a *b-1∈H 。

证明 必要性:对任意的a 、b ∈H ,由<H ,*>是<G ,*>的子群,必有b -1∈H ,从而a *b -1∈H 。

充分性:由H 非空,必存在a ∈H 。

于是e =a *a -1∈H 。

任取a ∈H ,由e 、a ∈H 得a -1=e *a -1∈H 。

对于任意的a 、b ∈H ,有a *b =a *(b -1)-1∈H ,即a *b ∈H 。

又因为H 是G 非空子集,所以*在H 上满足结合律。

综上可知,<H ,*>是<G ,*>的子群。

九、(10分)给定二部图G =<V 1,V 2,E >,且|V 1∪V 2|=m ,|E |=n ,证明n ≤m 2/4。

证明 设|V 1|=m 1,则|V 2|=m -m 1,于是n ≤m 1(m -m 1)=m 1m -21m 。

因为0)2(21≥-m m ,即21124m mm m-≥,所以n ≤m 2/4。

离散数学试题(B 卷答案)一、(20分)用公式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1)(⌝P ∨⌝Q )→(P ↔⌝Q ) (2)(P ↓Q )→(P ∧⌝(Q ∨⌝R ))解:(1)因为(⌝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 ⇔1m ∨2m ∨3m ⇔0M所以,公式(⌝P ∨⌝Q )→(P ↔⌝Q )为可满足式。

(2)因为(P ↓Q )→(P ∧⌝(Q ∨⌝R ))⇔⌝(⌝( P ∨Q ))∨(P ∧⌝Q ∧R ))⇔(P ∨Q )∨(P ∧⌝Q ∧R ))⇔(P ∨Q ∨P )∧(P ∨Q ∨⌝Q )∧(P ∨Q ∨R ) ⇔(P ∨Q )∧(P ∨Q ∨R )⇔(P ∨Q ∨(R ∧⌝R ))∧(P ∨Q ∨R ) ⇔(P ∨Q ∨R )∧(P ∨Q ∨⌝R )∧(P ∨Q ∨R ) ⇔0M ∧1M⇔2m ∨3m ∨4m ∨5m ∨6m ∨7m所以,公式(P ↓Q )→(P ∧⌝(Q ∨⌝R ))为可满足式。

二、(15分)在谓词逻辑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每个科学家都是勤奋的,每个勤奋又身体健康的人在事业中都会获得成功。

存在着身体健康的科学家。

所以,存在着事业获得成功的人或事业半途而废的人。

解:论域:所有人的集合。

Q (x ):x 是勤奋的;H (x ):x 是身体健康的;S (x ):x 是科学家;C (x ):x 是事业获得成功的人;F (x ):x 是事业半途而废的人;则推理化形式为:∀x (S (x )→Q (x )),∀x (Q (x )∧H (x )→C (x )),∃x (S (x )∧H (x ))∃x (C (x )∨F (x ))下面给出证明:(1)∃x (S (x )∧H (x )) P (2)S (a )∧H (a ) T(1),ES (3)∀x (S (x )→Q (x )) P(4)S (a )→Q (a ) T(1),US (5)S (a ) T(2),I (6)Q (a ) T(4)(5),I (7)H (a ) T(2),I (8)Q (a )∧H (a ) T(6)(7),I(9)∀x(Q(x)∧H(x)→C(x)) P(10)Q(a)∧H(a)→C(a) T(9),Us(11)C(a) T(8)(10),I(12)∃x C(x) T(11),EG(13)∃x(C(x)∨F(x)) T(12),I三、(10分)设A={∅,1,{1}},B={0,{0}},求P(A)、P(B)-{0}、P(B)⊕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