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楼结构设计

合集下载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特定环境,学校建筑设计的好坏,是影响全面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

学校的建筑设计,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指标、规范和标准外,在总体环境的规划布置,教学楼的平面与空间组合形式,以及材料、结构、构造、施工技术和设备的选用等方面,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与艺术三者的关系,同时要考虑青少年好奇、好动和缺乏经验的特点,充分注意安全。

一、教学楼的组成与设计中小学教学楼一般是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教学部分: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及图书阅览室等。

它们是教学楼的主体部分。

办公部分:包括行政、社团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等。

生活辅助部分:包括交通系统、厕所、饮水处以及贮藏室等。

(一)普通教师的设计1. 要求:大小合适,视听良好、采光均匀、空气流通、结构简单和施工方便等。

2. 教室尺寸的确定:取决于教师容纳的人数、课桌椅的尺寸与排列方式,以及采光、通风、结构、设备及施工等因素。

按教育部规定,中学每班学生名额近期为50人,远期为45人,每人使用面积为1.08m2;小学每班近期为45人,远期为40人,每人使用面积为1.04m2。

(1)课桌椅的尺寸:要与学生的身高和人体各部分的尺寸相适应表课桌尺寸。

(2)课桌椅的布置:要满足学生视听及书写要求,并便于通行就座和教师辅导,见图课桌椅的布置。

①视距要求:第一排前缘距黑板面≥2000mm;最后一排距黑板距离,不超过8500mm,到后墙面距离>600mm。

②视角要求:水平视角(即前排边座到黑板远端的夹角)应>30°;垂直视角(即第一排学生的视线与黑板顶部构成的夹角)应>45°。

③座位的排列,每行不宜多于两个座位,行间距b,中学为550~600mm,小学为500~550mm。

排距c,中学为850~900mm,小学为800~850mm;课桌距侧墙的距离a,为60~120mm。

(3)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平面形状通常有矩形及方形,此外还有多边形及扇形等,见图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

教学楼设计结构类型

教学楼设计结构类型

教学楼设计结构类型教学楼作为学校重要的教学场所之一,其设计结构类型对于教学环境的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楼的设计中,结构类型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建筑设计要求、教学楼用途、地理条件和预算等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楼设计结构类型,包括框架结构、筒体结构和悬挑结构。

框架结构是教学楼设计中最为常见的结构类型之一。

框架结构通常由柱和梁组成,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在教学楼的设计中,框架结构可以提供较大的空间,方便布局灵活和功能分区。

框架结构的优势在于其稳定性和可靠性,适用于大跨度的教室和实验室等场所。

此外,框架结构还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地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

筒体结构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教学楼设计结构类型。

它的主要特点是将教学楼的外部形态设计成流线型的筒体,通常由可构建混凝土或钢结构构成。

筒体结构的优势在于其较高的空间利用率和建筑外观的美观性。

由于筒体结构具有较好的自重性,可以降低建筑物的承重墙体数量,因此可获得更大的室内空间。

此外,筒体结构的建筑外观呈现流线型,能够给人一种现代感和科技感。

悬挑结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教学楼设计结构类型,其主要特点是将建筑物的一部分悬挑在建筑外部。

悬挑结构的设计对于教学楼的空间利用和建筑外观都有很大的优势。

悬挑结构常用于教学楼设计中的挑高教室和露天教室等特殊需求的地方。

悬挑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在施工时需要特殊的支撑和加固措施。

除了上述介绍的几种常见的教学楼设计结构类型,还有一些其他类型,如网架结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等。

这些结构类型在教学楼设计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选择教学楼设计结构类型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设计要求、教学楼功能、地理条件和预算等因素,并结合具体的需求进行选择。

总之,教学楼设计结构类型的选择对于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并结合其他设计要素进行综合考虑。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最新4篇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最新4篇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最新4篇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要求篇一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要求中小学教学楼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1.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习了解民用建筑设计的步骤方法;3.牢固掌握建筑构造设计的原理和做法;4.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图的绘制技巧。

二、设计任务1.题目:烟台市某中学教学楼建筑设计2.规模:18 班3.建筑层数:34 层。

4.房间组成及使用面积:分项房间名称间数使用面积容纳人数备注教学用房普通教室18 56~62m2 每班50 人音乐教室1 56~62 m2 50 人物理实验室 1 80~90 m2 每班50 人化学实验室1 80~90 m2 每班50 人实验准备室2 30~40 m2 应与实验室靠近语言教室1 80~90 m2 图书阅览室1 100~110 m2 办公辅助用房教师办公室12 12~16 m2 广播室1 12~16 m2 体育器材室1 12~16 m2 大会议室1 32~48 m2 档案室1 12~16 m2 厕所在教学楼中按层设置医务室1 12~16 m2 5.层高:教学用房:3.6~3.9 m,办公用房: 3.0~3.3 m。

6.楼地面:。

1欢迎下载水泥类或局部镶铺地面。

7.门窗:木门、铝合金窗。

8.采光系数:教学用房:1/4~1/6,其他:1/6~1/8.9.结构型式:砖混结构(也可局部采用框架结构)或框架结构三.图纸要求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图设计,每个学生应完成5 张图纸的绘图工作量,以铅笔线条绘制。

所有注字、图表等要求字迹清晰、工整。

施工图内容包括:(一)简要施工说明(二)各层平面图1:100(三)剖面图(横剖在楼梯间)1:100(四)南、北及侧立面图1:100(五)屋顶平面图1:100~200施工图深度要求:(一)施工说明1.内外墙面、楼梯面、平顶等装修做法。

2.屋面防水、保温或隔热做法。

3.门窗表。

(二)平面图1.标注建筑纵横轴线编号。

农村小学框架结构教学楼建筑设计图

农村小学框架结构教学楼建筑设计图
41537030041530060120370240北12250M1530自制铝合金玻璃门斗14003001600M153045015004502400BC161002502100DE3600370辽61394J80425012011C1521C1521C1521M1024M102475075015001500150015001500M1024C1809上10945004500C2109900090002501202100750750120200240240M1024204012900120250250A25011120C242124004500120120C1521C1821C15219001500600600180060060015009000120120109450010501050C2421240010501050C1821办公室办公室教 室66006600116801J304辽92J101(-)334M1024C1809M1024M1024C1809M1024C1521C1521C1521C152115001500150015001500750750150015001500150015009000900013辽92J101(-)28C1521C1521240240上 0.000 C3709M1024M1024C1521C1521250120120130075015001500150015001500750370013007940060063006457501500C15211500自制铝合金玻璃门斗C152112025012025090002507507教 室C1521C1821C1521C1521C1821C1521120120120150060060018006006001500900900150060060018006006001500900900090008C1821C182

总施工组织设计

总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1 工程概况.................................................. - 1 -1.1项目简介 (1)1.2建筑设计概况 (1)1.3结构设计概况 (2)1.4桩基概况 (2)1.5围护概况 (3)1.6周边环境 (3)1.7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条件 (4)1.7.1工程地质条件............................................... - 4 -1.7.2工程水文条件............................................... - 7 -1.7.3不良地质情况............................................... - 7 -1.8工程目标与承诺 (8)2 编制说明及依据............................................ - 8 -2.1编制说明 (8)2.2编制依据 (8)3 施工总体部署............................................. - 10 -3.1工程主要难、特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0)3.1.1 钢构件及PC构件数量多、图纸深化及构件质量管控要求高....... - 10 -3.1.2 PC施工时首层钢筋定位精度要求高........................... - 11 -3.1.3 PC预制构件套筒灌浆施工难度大............................. - 11 -3.1.4 钢结构框架结构,施工要求高................................ - 11 -3.1.5 高空作业多、安全防护是重中之重............................ - 12 -3.1.6 机电系统先进,安装、调试要求高............................ - 12 -3.2施工流程 (13)3.2.1 总体施工部署.............................................. - 13 -3.2.2 主要施工部署.............................................. - 14 -3.3施工总平面布置 (16)3.3.1 总平面布置原则............................................ - 16 -3.3.2 临时设施布置.............................................. - 17 -3.3.3 施工临时水、排水及消防布置................................ - 18 -3.3.5 临时用地表................................................ - 23 -4 施工技术方案............................................. - 23 -4.1施工测量方案 (23)4.2.1 测量概述.................................................. - 23 -4.2.2 测量控制网布置............................................ - 23 -4.2.3 高程控制网................................................ - 23 -4.2.4 楼层垂直控制测量.......................................... - 23 -4.2.5 沉降变形测量.............................................. - 24 -4.3桩基围护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24)4.3.1 桩基概况.................................................. - 24 -4.3.2 施工部署.................................................. - 24 -4.3.3 工艺流程.................................................. - 24 -4.3.4桩基施工.................................................. - 25 -4.4双轴搅拌桩施工方案 (26)4.4.1 概况...................................................... - 26 -4.4.2 施工部署.................................................. - 26 -4.4.3 工艺流程.................................................. - 26 -4.4.4搅拌桩施工................................................ - 27 -4.5压密注浆施工方案 (28)4.6基坑降水方案 (29)4.7土方开挖及支撑施工方案 (29)4.7.1 土方开挖部署.............................................. - 29 -4.7.2 施工方法.................................................. - 29 -4.7.3 基槽验收及垫层浇筑........................................ - 31 -4.7.4 挖土施工技术措施.......................................... - 29 -4.8基坑施工监测及应急预案 (31)4.8.1 基坑及环境监测............................................ - 31 -4.8.2 基坑施工应急预案.......................................... - 31 -4.9地下室结构施工方案 (33)4.9.1 施工工艺流程.............................................. - 33 -4.9.3地下室结构施工............................................ - 34 -4.9.4 地下室防水施工............................................ - 39 - 4.10上部结构施工方案.. (40)4.10.1 上部结构施工............................................. - 40 -4.10.2 脚手架施工............................................... - 42 -4.10.3 屋面工程施工............................................. - 45 - 4.1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 (46)4.11.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施工流程..................... - 46 -4.11.2 预制构件运输、现场堆放及成品保护......................... - 46 - 4.12钢结构施工方案 (51)4.12.1 钢结构施工部署........................................... - 51 -4.12.2钢结构连接............................................... - 52 -4.12.3 钢结构防火喷涂........................................... - 53 - 4.13装饰工程施工方案.. (54)4.13.1 装饰施工部署............................................. - 54 -4.13.2 幕墙工程................................................. - 54 -4.13.3 墙、柱面工程施工......................................... - 55 -4.13.4 楼地面工程施工........................................... - 56 -4.13.5 泳池壁马赛克施工......................................... - 57 -4.13.6 吊顶装饰施工............................................. - 57 -4.13.7 门窗工程................................................. - 57 - 4.14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58)4.14.1 给排水系统安装........................................... - 58 -4.14.2 电气系统安装............................................. - 59 -4.14.3 通风空调工程施工方案..................................... - 61 -4.14.4 消防系统................................................. - 62 -4.14.5 系统调试................................................. - 63 - 4.15室外总体施工 .. (64)4.15.1室外排水管道施工......................................... - 64 -4.15.2 室外沥青道路施工......................................... - 64 -4.16季节施工措施 (65)4.16.1冬季施工措施............................................. - 65 -4.16.2 雨季施工措施............................................. - 65 -4.16.3 暑期施工措施............................................. - 65 -4.16.4 防台防汛措施............................................. - 65 -5 BIM技术应用及绿色施工.................................... - 66 -5.1BIM技术应用方案 (66)5.1.1 BIM技术应用概述.......................................... - 66 -5.1.2 BIM技术应用方案.......................................... - 66 -5.2绿色施工 (68)5.2.1 绿色施工目标.............................................. - 68 -5.2.2 其他目标.................................................. - 70 -5.2.3 绿色施工运营管理.......................................... - 70 -5.2.4 绿色施工措施.............................................. - 72 -6 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 - 75 -6.1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原则 (75)6.2施工进度计划 (76)6.3工期保证措施 (76)6.4保证进度的具体措施 (76)7 施工资源配备计划......................................... - 77 -7.1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77)7.2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78)7.3主要原材料计划表 (78)7.4劳动力计划表 (78)8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79 -8.1确保质量的组织措施 (79)8.1.1 质量目标.................................................. - 79 -8.1.2 质量管理体系.............................................. - 80 -8.1.3 质量控制体系.............................................. - 80 -8.2质量管理总体措施 (80)8.2.1 质量管理部署.............................................. - 80 -8.2.2 质量管理的原则............................................ - 81 -8.2.3 过程控制中质量方法和制度的保证............................ - 81 -8.2.4 施工样板引路.............................................. - 82 -8.3质量创优措施 (82)8.3.1 推行创优质量计划.......................................... - 82 -8.3.2 质量持续改进措施.......................................... - 83 -8.4产品保护措施 (84)8.4.1 土建工程产品保护措施...................................... - 84 -8.4.2 装饰工程产品保护措施...................................... - 84 -8.4.3 电气工程产品保护措施...................................... - 84 -8.4.4 通风系统产品保护措施...................................... - 84 -8.5质量保修承诺及服务措施 (85)8.6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85)8.6.1 结构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85 -8.6.2 装饰及安装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87 -8.7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87)8.7.1 结构质量通病.............................................. - 88 -8.7.2 楼面砼开裂................................................ - 88 -8.7.3 墙顶开裂.................................................. - 88 -8.7.4 后浇带施工缝渗漏.......................................... - 88 -8.7.5 墙顶开裂.................................................. - 88 -8.7.6 涂料质量通病.............................................. - 89 -8.7.7 屋面渗漏.................................................. - 89 -8.8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控制 (89)8.8.1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确认及控制措施.......................... - 89 -8.8.2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原则.......................... - 91 -9 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 92 -9.1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96)9.1.1 安全生产目标及保证体系.................................... - 96 -9.1.2 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 97 -9.1.3 各分项工程安全生产措施.................................... - 98 -9.1.4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 100 -9.1.5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 100 -9.1.6 消防安全措施............................................. - 101 -9.1.7 混凝土泵安全管理......................................... - 101 -9.2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104)9.2.1 文明施工目标及保证体系................................... - 104 -9.2.2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105 -10 特殊条件施工措施及应急预案 ............................. - 106 -10.1特殊气候条件下施工措施 (106)10.1.1 冬季施工措施............................................ - 106 -10.1.2 雨季施工措施............................................ - 107 -10.1.3 暑期施工措施............................................ - 107 -10.1.4 防台防汛措施............................................ - 108 -10.2紧急情况处理措施及应急预案 (108)10.2.1 应急处理机制............................................ - 108 -10.2.2 主要应急预案............................................ - 109 -11 施工总承包管理......................................... - 110 -11.1总承包管理架构体系 (110)11.1.1 组织架构说明............................................ - 110 -11.1.2 总包管理组织架构........................................ - 110 -11.1.3 项目管理机构组成表...................................... - 111 -11.2对分包商的管理配合措施 (112)11.2.1 对分包商的管理措施...................................... - 112 -11.2.2 对分包商的主要配合措施.................................. - 113 -11.2.3 对主要专业分包的管理与协调措施.......................... - 113 -11.3与相关部门的配合措施 (115)11.3.1与业主配合.............................................. - 115 -11.3.2与监理配合.............................................. - 115 -11.3.3与设计配合.............................................. - 115 -11.3.4与政府部门配合.......................................... - 116 -11.3.5工程协调会.............................................. - 116 -12 混凝土、试块制作计划及检验批划分 ....................... - 116 -12.1试块制作及检验批划分 (116)12.2主体结构砼试块制作计划 (117)12.3砂浆试块的留置计划 (117)13 方案编制计划........................................... - 118 -14、危大目录清单......................................... - 121 -14.1危大目录清单 (121)14.2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122)15 附件................................................... - 122 -1 工程概况1.1 项目简介*************。

小学教学楼设计(共9篇)

小学教学楼设计(共9篇)

小学教学楼设计(共9篇)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某中学教学楼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的课程设计,是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项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任务,熟悉建筑设计的基本过程及建筑构造的原理和构造方法,研究确定建筑方案,完成建筑设计的平、立、剖面及细部构造图的绘制,并编写设计说明,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和加深理解所学专业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培养和锻炼学生设计、绘图、编写说明和表达设计总图的能力,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其他课程,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题目要求:1、工程名称:某中学教学楼2、工程地点:郑州市拟建位置详见附图3、建筑面积及层次:4000-5000m2,层次为4-5间,局部可为6层,层高为3.4-3.6m,底层可为3.9-4.2m,阶梯教室层高4.6-4.8m。

4、功能要求:教学楼主要由教室和实验室组成,教室的采光要均匀,通风要好,教室与教室间、教室与走廊间要有良好的隔声条件,对音乐教室的隔声要求尤其要高,多功能大教室可考虑按电化教室及职工会议室设计,试验室地面要耐酸碱,墙面要做1.2-1.5m高的墙裙,室内有上下水管、污水槽及洗手盆;接电源,并设有准备室。

(1)标准班教室:以三开间为一单元(一个教室)18个,每个50人(65-72m2)。

(2)实验室:以三开间为一单元5个(72-96m2)。

(3)电教室:以三开间为一单元4个(72-96m2)。

(4)阶梯教室(兼电教室)约150-200座1个。

(5)音乐教室:约100座1-2个。

(6)图书资料室:约80-100m2,3个(包括书库)。

(7)教研室:单开间或二开间,每层设2-3个。

(8)各层设男女卫生间各一个,卫生间设前室,面积及数量按国家规范确定。

(9)底层设大厅,面积按规范规定,其他层设过厅,门卫值班设在大厅内,可设阅报栏。

(10)屋面为上人屋面。

(11)结构形式:框架或混合结构。

贵州市某中小学教学楼结构设计

贵州市某中小学教学楼结构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一、设计概况:建设项目名称:贵阳市XX中小型教学楼建设地点:贵阳市XX中学工程为四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屋面板顶面标高为18.6m(含塔楼)。

该教学楼属一般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重要性系数r为1.0。

设计资料:地质水文资料:根据工程地质勘测报告,拟建场地地势平坦,表面为平均厚度0.5m左右的杂填土,以下为风化灰岩,承载力的特征值为2500 kPa,作为地基持力层,地下水位对建筑物基础无影响。

基础埋入持力层大于0.5m。

m 气象资料:根据贵阳市气象局提供的历年资料为准,基本风压为:0.30kN/2(B类场地)抗震设防要求:工程所在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

底层室内主要地坪标高为±0.000,室内外高差0.450m。

二、设计依据:贵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屋面做法:20mm石灰砂浆抹底,100mm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40~120厚(1%找坡)膨胀珍珠岩保温层,20mm水泥砂浆找平层,四层作法防水层(一毡二油上铺小石子),20mm水泥砂浆找保护层。

楼面做法:20mm石灰砂浆抹底,100mm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20mm水泥砂浆找平层,20mm水泥砂浆结合层,10mm瓷砖地面。

墙身做法:普通砖,普通砖自重18kN/m3,厚度240mm。

门窗做法:门为木门,自重0.2 kN/m2,窗为钢窗玻璃窗,自重0.4 kN/m2。

活荷载:上人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2.0kN/m2,楼面活荷载标准值2.0kN/m2,走廊活荷载标准值2.5kN/m.本设计计算书包括框架主体结构、楼梯、基础等部分的计算和设计。

第二章建筑设计一、建筑体型选择1.设计原则建筑是供人使用的有功能作用的空间,同一功能要求和使用目的的建筑可以有多种空间形式,建筑体型一般综合反映内部空间,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建筑的性格、历史时期和民族地域特点。

小学教学楼设计(共)

小学教学楼设计(共)

小学教学楼设计(共)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某中学教学楼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的课程设计,是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项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任务,熟悉建筑设计的基本过程及建筑构造的原理和构造方法,研究确定建筑方案,完成建筑设计的平、立、剖面及细部构造图的绘制,并编写设计说明,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和加深理解所学专业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培养和锻炼学生设计、绘图、编写说明和表达设计总图的能力,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其他课程,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题目要求:1、工程名称:某中学教学楼2、工程地点:郑州市拟建位置详见附图3、建筑面积及层次:4000-5000m2,层次为4-5间,局部可为6层,层高为3.4-3.6m,底层可为3.9-4.2m,阶梯教室层高4.6-4.8m。

4、功能要求:教学楼主要由教室和实验室组成,教室的采光要均匀,通风要好,教室与教室间、教室与走廊间要有良好的隔声条件,对音乐教室的隔声要求尤其要高,多功能大教室可考虑按电化教室及职工会议室设计,试验室地面要耐酸碱,墙面要做1.2-1.5m高的墙裙,室内有上下水管、污水槽及洗手盆;接电源,并设有准备室。

(1)标准班教室:以三开间为一单元(一个教室)18个,每个50人(65-72m2)。

(2)实验室:以三开间为一单元5个(72-96m2)。

(3)电教室:以三开间为一单元4个(72-96m2)。

(4)阶梯教室(兼电教室)约150-200座1个。

(5)音乐教室:约100座1-2个。

(7)教研室:单开间或二开间,每层设2-3个。

(8)各层设男女卫生间各一个,卫生间设前室,面积及数量按国家规范确定。

(9)底层设大厅,面积按规范规定,其他层设过厅,门卫值班设在大厅内,可设阅报栏。

(10)屋面为上人屋面。

(11)结构形式:框架或混合结构。

(12)建筑设计时,应重视防火问题。

教学楼是建在330×450m的新建校园内,建筑立面造型及外装修力求朴素大方、活泼开朗,明快富有生机。

小学教学楼建筑全套完整设计施工图

小学教学楼建筑全套完整设计施工图
二层平面图语音教室语音资料电缆井会议室校长室仪器标本室女卫i=1:12坡道-0.450坡道i=1:12男卫四层平面图电子备课室乐器室女卫三层平面图电脑辅助室女卫屋面平面图梯间屋层平面图21.9004.5008.10011.70018.90015.300-0.450%%p0.0001-10.51.1.1.51.59.14.一层平面图1:100402.78%%133本层面积:积沙井接排水系统500x500x10001%1%1%1%1%1%1%1%1%1%找坡1.0%沿建筑四周设,250室外明沟(最浅处)卫生间详见建施-15100mm30mm楼梯的尺寸详楼梯大样图建施3. 梯间墙、外墙均为层楼地面低 墙、 标高均比本2. 1. 分户所有未标明的墙垛度均为走廊注:。190mm厚,。五层平面图美术教室视听阅览室视听资料室15.300男卫详闽02J003 1/17。花池(台)做法:电缆井电缆井电缆井电缆井22.20022.90025.000%%p0.000-0.45022.90022.20025.000楼面日 期姓 名专 业日 期姓 名结 构电 气建 筑专 业给 排 水暖 通男卫水冲蹲式厕所白色釉面砖300x300面饰87J704参见闽1500高泰柏板隔断,A-0.0303J926-1/81安全抓杆详闽%%p0.0004.5008.10011.70015.30013.5009.9006.3002.57099J17-2/22楼梯栏杆18.90017.100楼梯二~五层平面1:50楼梯屋面层平面T11:50楼梯底层平面T1'、T1'T1T1'T1、、水平临空段高度改为99J17-2/22楼梯栏杆10501:504.500%%p0.000-0.45011.7008.10015.30021.90018.90025.00022.90022.20022.900立面图1:100立面图1:1001

教学楼设计指导

教学楼设计指导
2、走道
作用:走道起着连接同层各个房间的水平交 通作用。
宽度:公共走道最小净宽应满足两股人流的 宽度,一般学校内走道为2.1~3.0m,外走 道为1.5~2.4m。
长度:取决于采光口、楼梯口或出入口之间 的距离,不超过最大的防火距离,不免过长 的袋形走道。
教学楼设计指导
教学楼设计指导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教学楼设计指导
教学楼设计指导
一、学校规模及班级人数
小学每班近期45人,远期40人; 中学每班近期50人,远期45人;
教学楼设计指导
二、学校校址选择
应符合以下几点:
1.良好的日照、采光及通风条件。 2.无污染的地段,周围环境良好。 3.交通较为方便,学生就学路线便捷、安全。 4.地势较高、排水通畅的地段,校内有布置
教学楼设计指导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二)专用教室设计 2、音乐教室设计
教学楼设计指导
教学楼设计指导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二)专用教室设计 3、语言教室设计
教学楼设计指导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二)专用教室设计 4、多功能大教室(合班教室)设计
教学楼设计指导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二)专用教室设计 5、阅览室设计
厕所应有自然采光和通风,可设在教学楼的 北面或西面。
通常厕所设有前室,前室深度不小于 1800mm。
教学楼设计指导
教学楼设计指导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四)交通联系部分设计
1、门厅 门厅是教学楼接纳、分配人流的交通枢纽,
也用来布置板报、宣传栏和供学生活动。 门厅设计中应注意:
(1)人流路线应简捷、通畅,避免交叉、 迂回;
2、教学楼功能分析及组合关系 功能分区:

中小学教学楼结构设计浅析-教育文档资料

中小学教学楼结构设计浅析-教育文档资料

中小学教学楼结构设计浅析引言引言汶川大地震中,中、小学教学楼的倒塌触目惊心,众多师生遇难,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分析和总结其倒塌破坏的原因并吸取经验教训,改进和提高中、小学教学楼抗震设计水平,保证地震中生命和财产安全是结构设计师的责任和使命。

笔者对已完成的相似项目进行整理,针对中、小学教学楼建筑特点,总结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供参考讨论。

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供参考讨论。

. 概述概述一.概述中、小学教学楼(以下简称教学楼)一般有教室、实验室、音体室、计算机室、活动室、办公室等教学用房,很多方案中设有风雨操场、阶梯教室等大空间教学场所。

教学楼建筑平面布置形式有外廊式和内廊式,高度一般为3~4层,多采用框架结构体系,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形式。

外廊式为双跨布置即大跨教室、小跨走廊(早期多为单跨加悬挑,因结构抗震不利,不宜采用);内廊式一般以内走廊或回形(中空)走廊连通两侧教室,外廊形式采光、通风性能较好,但其抗震性能不如内廊式多跨结构体系。

. 结构抗震设计要点二.结构抗震设计要点结构抗震设计要点结构抗震设计应注重“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着眼于提高建筑物的总体抗震能力,从总体平立面布置到细部薄弱部位加强,从理解设计规范要求到正确分析计算结果,合理选择建筑结构体系,加强抗侧力构件的延性设计,以达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10GB50011- 2010)中建筑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要求,即“小震)中建筑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要求,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值得一提的是,地震发生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及复杂性特点,实际地震烈度往往高于设防烈度,而目前的建筑抗震设计理论还不够严谨,所以不能过分的相信和依赖计算机软件,不能认为只要计算结果满足规范的限值要求设计就算成功。

结构设计师必须正确判断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切实贯彻“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理念,遵循相关规则,严格执行我国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和规定,才能实现其抗震设防目标,保障地震中生命和财产安全。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规范1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规范1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规范1.普通教室1.1教室内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1课桌椅的排距:小学不宜小于850mm,中学不宜小于900mm;纵向走道宽度均不应小于550mm。

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120mm。

1.1。

2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1。

1.3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mm,中学不宜大于8500mm.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600mm的横向走道。

1。

2普通教室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银幕挂钩、广播喇叭箱,“学习园地”栏、挂衣钩、雨具存放处。

教室的前后墙应各设置一组电源插座。

1。

3 黑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3。

1黑板尺寸: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mm,中学不宜小于4000mm。

1。

3.2黑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宜为800——900mm;中学宜为1000——1100mm.1.4黑板表面应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

讲台两端与黑板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m,宽度不应小于650mm,高度宜为200mm。

2。

实验室2.1 物理、化学实验室可分边讲边试实验室、分组实验室及演示室三种类型。

生物实验室可分显微镜实验室、演示室及生物解剖实验室三种类型.根据教学需要及学校的不同条件,这些类型的实验室可全设或兼用。

2.2 实验桌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2。

2。

1 双人单侧化学、物理、生物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60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600mm。

2.2.2 四人双侧物理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75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900mm.2。

2。

3 岛式化学、生物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60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1250mm。

2。

2。

4 教师演示桌长不宜小于2400mm,宽不宜小于600mm。

小学教学楼建筑方案

小学教学楼建筑方案

小学教学楼建筑方案第一节设计总说明一、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1、《中小学建筑设计》2、《房屋建筑学》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4、有关规范、规定。

二、工程设计的规模及范围1、全面贯彻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筑方针,达到设计高质量、高速度,并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2、满足各项设计规范前提下,考虑建筑造型及建筑特色。

3、综合考虑周围环境及地形条件。

三、工程设计的规模及概况本工程地址为现有规划用地,总建筑面积约为940平方米。

建筑用途为小学教学楼。

共三层。

1.该楼为明达小学新教学楼,应满足6个年级的18个班的教学要求,按每班学生40人设计。

2. 房间构成主要包括:普通教室(18间)、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语音教室、微机教室、自然教室、阅览活动室及教师办公室等,具体要求见附表1。

3.结构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不超过4层。

防火等级为二级,按西安地区8度抗震设防烈度设计。

第二节建筑一、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1、《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096-1996。

2、《房屋建筑统一制图标准》GBJ-86。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1997年版)。

4、学校对工程设计的要求及设想。

二、建筑设计各建筑单体之间、单体绿地、绿带与中心绿地之间采用自由式和轴线式结合布置的方式使绿化对景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形成清晰的建筑群体布局结构。

这种布局可以充分满足日照、通风、采光及景观要求,提供了宜人而便利的户外空间场所,为行政教学事务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并利于每个组群或层面相对独立的使用和管理。

1. 平面设计a.建设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审查通过的设计方案;b.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J99-8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21/T1477-2006 J10923-2007];《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教学楼结构设计

教学楼结构设计
地梁(mm)
300×700;300×500;地梁上标高为-1.5m,地梁下100mm的松散材料,素土夯实
电梯基坑(mm)
墙250;底板250;
剪力墙(mm)
300
框架柱(mm)
600×600,400×400等;圆柱φ600;φ700;φ800;
梁(mm)
300×500,300×850,300×800,300×1000,300×700,
地梁(mm)
300×700;300×600;300×500;300×400;地梁上标高为-1.5m,地梁下100mm的松散材料,素土夯实
电梯基坑(mm)
墙250;底板250;
剪力墙(mm)
300
框架柱(mm)
600×600,700×700,600×900,600×450,500×500等
梁(mm)
300×400,300×850,300×800,300×900,300×650,300mm×700,300×1000, 300×1100,500×1000等
地梁(mm)
300×700;300×600;300×500;300×400;地梁上标高为-1.5m,地梁下100mm的松散材料,素土夯实
电梯基坑(mm)
墙250;底板250;
剪力墙(mm)
300
框架柱(mm)
600×600,500×500等
梁(mm)
300×500,300×850,300×800,300×1000
电梯基坑(mm)
墙250;底板250;
剪力墙(mm)
300
框架柱(mm)
600mm×600mm,800mm×800mm,
等;圆柱φ600;φ800;
梁(mm)
300mm×800mm,300mm×400mm,300mm×600mm,300mm×700mm,500mm×1200mm,450mm×500mm,450mm×800mm,300mm×500mm,600mm×1650mm

教学楼建筑结构设计

教学楼建筑结构设计
05 结构选型
本工程结构简单,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结构布置
Structural layout
结构柱网布置图
通过对建筑的整体布 置及荷载的传递分析, 确定建筑柱网布置图。
荷载计算-梁自重计算
Load calculation
1层 框架边梁 梁自重 粉刷自重 框架中梁 梁自重 粉刷自重 纵梁 梁自重 粉刷自重 次梁 梁自重 粉刷自重 2~4层 框架边梁 梁自重 粉刷自重 框架中梁 梁自重 粉刷自重 纵梁 梁自重 粉刷自重 次梁 梁自重 粉刷自重
1.6构造做法
· 屋面做法 · 楼面做法
设计资料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01 地质资料
(1)素填土:土层厚度约为0.8m; (2)含粘性土角砾:土层厚度约为7.5m,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fak= 200kN/m2;不考虑土的液化。
02 气象资料
年降水量1730mm。夏季最高气温39摄氏度,冬 季室外气温最低-2摄氏度。 50年一遇的的风压为0.30kN/m2,雪压为 0.30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
1.3平面设计
本教学楼设计采用内廊式设计,使得平面紧凑,组合灵 活,平面布置满足长宽比小于5,采用纵向7.20m,横 向6.00m+2.10m+6.00m的柱距,纵、横向定位轴线均 与柱轴线发生偏移,为了使用方便,同时也达到美观的
效果。
1.4立面设计
立面是由窗户和墙体排列组成的图案,所以怎么样布置和排列窗户的洞口和窗户所选的 材料颜色就成为了关键。 利用上人屋面的楼梯间,使建筑立面形式丰富,看起来并不单一。 墙面外装饰采用涂料粉刷,整个建筑物的线条简单有力,充分体现了教学楼的朴实大方 的风格特点,适合学生在里面住宿和生活,与他的使用功能相互呼应。

中小学教学楼结构设计要点

中小学教学楼结构设计要点

中小学教学楼结构设计要点【摘要】目的:中小学生等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及逃生能力较差,国家已出台大量措施保证其人身安全,学校建筑结构设计显的尤为重要,本文以四川省绵阳市某学校为例,从结构概念设计出发,探讨教学楼设计的要点,为此类型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校、结构设计、设计要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为其提供安全、舒适的成长学习环境是设计人员的义务。

当今地震、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成年人尚且畏惧和无助,何况儿童。

此时,一间安全的教室成为其最后的“安全岛”,保护他们的同时,保护了成千上万个家庭。

笔者参与了四川省多个中小学校结构设计工作,总结了一些经验,借以实例来进行分析探讨。

1.设计参数中小学教学楼层数多为3~5层,层高3.6~4.2,房屋高度一般不超过24米,属于多层建筑。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1]属于重点设防类(乙类)建筑。

以四川省绵阳市某九年制学校为例,对教学楼结构设计中的要点进行分析。

该校区主要为办公区、教学区、生活区3大功能区块,总体呈南北向分布,将三大区域进行整合,形成一栋造型独具特色、色彩丰富的多层体验空间的九年制学校。

项目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0 年;结构安全等级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基本加速度值为 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等级:二级。

2、场地地基场地呈扇形,南北高差约 15m,东西高差约 13m,北侧紧邻高边坡,坡高约23m。

因北侧位于高边坡之上,且部分地段杂填土厚度较大,综合确定建筑场地属于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场地地基土自上而下主要为粉质粘土、含粉质粘土卵石、粉砂质泥岩。

若全部采用浅基础,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均能满足规范要求,但考虑建筑临近边坡及其稳定性等抗震不利因素,临近边坡的风雨操场、地下室选择采用嵌岩桩基础。

距边坡较远的教学楼,地基主要为含粉质粘土卵石层,则采用独立基础,并在基础间设置拉梁以加强其整体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学楼结构设计浅析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小教学楼的结构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并结合工程设计实例,提出一些合理可行的调整方法,对类似教学楼结构设计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汶川大地震中,中、小学教学楼的倒塌触目惊心,众多师生遇难,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分析和总结其倒塌破坏的原因并吸取经验教训,改进和提高中、小学教学楼抗震设计水平,保证地震中生命和财产安全是结构设计师的责任和使命。

笔者对已完成的相似项目进行整理,针对中、小学教学楼建筑特点,总结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供参考讨论。

一. 概述
中、小学教学楼(以下简称教学楼)一般有教室、实验室、音体室、计算机室、活动室、办公室等教学用房,很多方案中设有风雨操场、阶梯教室等大空间教学场所。

教学楼建筑平面布置形式有外廊式和内廊式,高度一般为3~4层,多采用框架结构体系,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形式。

外廊式为双跨布置即大跨教室、小跨走廊(早期多为单跨加悬挑,因结构抗震不利,不宜采用);内廊式一般以内走廊或回形(中空)走廊连通两侧教室,外廊形式采光、通风性能较好,但其抗震性能不如内廊式多跨结构体系。

二. 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结构抗震设计应注重“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着眼于提高建筑物的总体抗震能力,从总体平立面布置到细部薄弱部位加强,从理解设计规范要求到正确分析计算结果,合理选择建筑结构体系,加强抗侧力构件的延性设计,以达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10)中建筑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要求,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值得一提的是,地震发生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及复杂性特点,实际地震烈度往往高于设防烈度,而目前的建筑抗震设计理论还不够严谨,所以不能过分的相信和依赖计算机软件,不能认为只要计算结果满足规范的限值要求设计就算成功。

结构设计师必须正确判断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切实贯彻“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理念,遵循相关规则,严格执行我国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和规定,才能实现其抗震设防目标,保障地震中生命和财产安全。

教学楼同其它类建筑相比人员密度高、活动频繁、流动量大,且中、小学学生自救能力比较差,一旦遭遇地震灾害,会引起较大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其次,建筑师往往贯彻开发商意愿,追求建筑的新颖与奇特,设计出不利于抗震的建筑平立面及屋面飘架造型,因此,在教学楼设计过程中以下几方面需特别注意:
1. 抗震缝设置
结构专业应尽早介入配合建筑方案,根据体型复杂程度、平立面不规则特点,在适当地方设置防震缝,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前提下,改善平立面规则性、整体性指标。

2. 平面布置
教学楼中阶梯教室、风雨操场、图书资料阅览室等教学场所有别于普通教室,表现在空间分隔、净高要求不同,荷载差异较大,各功能房间如随意布置会造成建筑物沿高度质量和刚度的分布不
均匀,在刚度差的楼层形成抗震薄弱层,对抗震不利,所以在同一抗震单元内房间使用功能尽量相同,每层的建筑平面布置相似,避免错层、转换等复杂结构形式,建筑物沿竖向刚度做到均匀和等强,有利于建筑抗震。

教学楼平面布置还应避免设置长悬挑构件及楼板大范围开洞等抗震不利方案,框架柱间不应布置通窗,以免地震作用下框架柱形成短柱剪切破坏。

3. 场地及基础形式
教学楼应避开具有危险的场地,如活动的断层带及可能发生山崩、滑坡、地陷等地质灾害地段,也不易选在软土、液化土、故河道、河湖岸边等不良场地,以防地震作用时地表下沉或隆起,上部建筑不均匀沉降和倾斜,教学楼应该选择抗震有利地基,如基岩、坚硬土及开阔平坦、均匀密实的中硬土场地。

当无法避开抗震不利场地时,应选择筏形基础、桩基础等抗震性能较好的基础形式。

4. 设防类别及抗震等级
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2008)的要求,中小学教学楼为重点设防类建筑,简称乙类建筑,需提高抗震措施而不提高地震作用,因此建筑抗震等级和抗震构造措施均应按高于本地区设防类度确定。

5. 结构构件
中小学校主要教学用房均有净高要求,在层高一定的情况下,注意梁高是否影响房间净高,另外,柱网、梁格应尽量均匀一致,保证整齐、规矩的视觉感受。

±0.000处可设置整体梁、板(回填土应先夯实至板底标高),造价虽然有所增加,但降低了底层计算高度,有利于抗震,也防止因不均匀沉降引起地面裂缝。

楼梯间四角设置框架柱加强,并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并严格按照平法图集11g101-2
要求设置截面配筋。

6. 抗震计算
教学楼抗震设计应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要求进行,严格控制周期比、位移比、剪重比、轴压比等重要参数,避免出现薄弱层、承载力突变及刚心与质心偏差过大等抗震不利因素。

框架结构应采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的设计方法,改善其延性,以期望地震时达到“裂而不倒”的目的。

7. 抗震构造措施
教学楼抗震设计应重视非结构构件与结构构件的可靠连接,如走廊栏板、雨篷板、挑檐、女儿墙等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以防止在地震中脱落伤及人员。

填充墙内拉筋通长设置,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措施。

三. 工程实例
1. 工程概况
该小学教学楼平面如图1所示,分为四个平面规则的抗震单元,
共4层(ⅲ单元斜线填充部分为1层,ⅳ单元交线填充部分为3层),层高3.6米,均为框架结构体系,其中ⅰ单元具有教学楼典型特征,计算调整过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建筑平面如图2所示。

图1 平面布置图
图2 ⅰ单元建筑平面图
2. 模型及参数
工程采用pkpm结构系列(2010版)satwe计算程序进行分析,初步框架柱截面为500×500mm,框架梁截面为300×700mm(考虑外立面窗高),次梁截面250×500mm,主要楼板厚度120mm,模型计算基本参数见表1。

表1 pkpm模型参数一览表
框架等级二级使用年限 50年
设防烈度 7度(0.1g)地震分组第一组
场地类别ⅱ类特征周期 0.35s
基本风压 0.45kn∕m² 周期折减系数0.85
规则性规则柱混凝土强度c40
钢筋级别均为ⅲ级其它混凝土强度 c30
楼面面层恒荷 1.5 kn∕m² 教室楼面活荷 2.0 kn ∕m²
屋面面层恒荷 3.5 kn∕m² 不上人屋面活荷 0.5 kn ∕m²
梁上线荷 6.8 kn∕m 楼梯、走道活荷 3.5kn∕m²
3. 分析结果及模型调整
初步计算结果显示,其扭转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第一自振周期(y向)的比值>0.9,部分框架柱轴压比>0.75,无抗震薄弱层及承载力突变,其它指标未见异常。

分析计算结果及平面布置,需减小y向刚度,增大两侧抗扭刚度,将④轴上及外走廊位置框架梁截面减小至250×500mm,将①轴、⑥轴上~轴间梁高加大至800mm;轴压比较大框架柱二层以下截面改为500×600mm,经重新计算,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四. 结论
教学楼设计过程中,建筑、结构及设备专业应密切配合,依据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理念,严格遵循国家现行规范、规定,充分考虑设计、施工、使用等各方面因素,才能完成建筑功能优化,结构安全的设计目标。

我们还需不断研究和开发应用高效的抗震措施,要让中小学建筑成为当地最安全的抗震避难场所。

参考文献:
[1] gb50011- 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2] gb50223- 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
[3] gb50009 - 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 [ s] .
[4]白风.论我国中小学教学楼防倒塌的抗震概念设计[j].工业建筑.2009,39(1):43—46
[5]林宏伟.地震作用下楼梯参与结构空间整体计算的研究[j] .福建建设科技.2010,( 04):38—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