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合集下载

缺血性脑卒中围手术期护理查房、评估、要点

缺血性脑卒中围手术期护理查房、评估、要点
•至于基底动脉或双侧椎动脉闭塞,则是危及生命的严重脑 血管事件,会引起脑干梗死,患者会出现眩晕、呕吐、四 肢瘫痪、共济失调、肺水肿、消化道出血、昏迷和高热等 症状
缺血性脑卒中
一、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
3.检查手段:CT(可排除出血影响);MRI(发现早期梗死 灶);DSA诊断及治疗的金标准
CT
MRI
体位宣教
必要时约束患者
二、术前准备: 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术前)
1. 完善各种常规检查和辅助检查 2. 术前禁食6h.禁饮4h,防止术中出现呕吐 3. 术前排干净大小便并于插管的对侧肢体建立留置针通道、备皮 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干燥 4. 询问患者或家属是否有碘伏过敏和其他过敏史
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术中)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
1.躯体活动障碍:与肢体运动障碍有关 2.焦虑: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担心预后有关 3.生活自理缺陷:与躯体运动障碍有关 4.知识缺乏: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5.睡眠形态紊乱:与焦虑、环境改变有关 6.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应激性疾病
躯体活动障碍
护理措施
效果评价
患者及家属理解并配合疾 病治疗及护理过程
睡眠形态紊乱
护理措施
效果评价
护理目标 :患者睡 眠质量有所改善
1.提供安全方便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明亮整洁,保 持病房灯光明暗适宜,拉好防护栏。协助患者保持舒 适体位防止肢体长时间受压,保持肢体功能位,鼓励 并教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2.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避免受凉。
缺血性脑卒中围手术期护理
1. 缺血性脑卒中 2. 病例介绍 3.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4. 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神经内科-xxx
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管血栓护理个案

脑血管血栓护理个案

脑血管血栓护理个案
患者情况
患者为男性,年龄为60岁,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最近遭受了一次卒中,经过检查发现为脑血管血栓。

入院时症状明显,表现为说话困难、肢体无力。

经过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但仍需长期治疗和护理。

护理方案
1. 定期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

2. 确保患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摄入,定期检查患者的体重和液体平衡。

3. 安排适当的运动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4. 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如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等。

5. 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安慰,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6. 给予必要的病情解释,告知患者和家属卒中的危害和预防措施,鼓励注意卫生、坚持康复训练。

护理效果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症状逐渐减轻,肢体功能恢复
良好,生命体征平稳。

同时,患者也积极参加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情绪得到很大改善。

最后,患者顺利出院,并保持定期随访和治疗。

针对脑血管血栓患者的护理工作需要细致、认真、科学和人性
化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变化,导致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脑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头晕,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晕厥,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于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护理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护理,要及时进行病情评估。

在进行病情评估时,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主要症状,如头晕、眩晕、晕厥等,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心肺、神经和精神状态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危险程度。

其次,对于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护理,要注重保持患者的安静和舒适。

在护理过程中,要减少刺激和噪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使患者感到舒适和安全。

同时,在改善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症状方面,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可以给患者适当的氧气吸入或按摩头部、颈部和肩部,促进脑部供血,缓解头晕症状。

同时,还可以给患者服用一些降低血压的药物,如利血平、卡托普利、缬沙坦等,降低患者的血压,缓解症状。

最后,对于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护理,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

在宣教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告知患者疾病的病因、症状、预后和治疗方法,引导患者了解如何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并减少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的发生。

总之,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只有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才能够达到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效果的目的。

老年人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护理

老年人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护理
维持适度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打太极 。
预防措施
不吸烟,避免长期酗酒。 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水平 。
预防措施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老年人短暂性大脑缺血 性发作护理
目录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的定义 TIA的临床表现 老年人TIA的风险因素 护理干预 康复护理 预防措施
短暂性大脑缺 血性发作的定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的定义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TIA)是 指因大脑细小动脉短暂性阻塞 或血流减少引起的短暂性轻度 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持续时间一般都在数分钟内缓 解,大多数在1小时之内,症状 不超过24小时。
TIA的临床表现
TIA的临床表现
半身麻木、偏瘫 吞咽困难
TIA的临床表现
短暂性失语、重复语 视力模糊、复视
TIA的临床表现
震颤、共济失调
老年人TIA的风 险因素
老年人TIA的风险因素
高血压 糖尿病
老年人TIA的风险因素
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如独立进 食、穿衣等。 转移训练,包括起床、行走等 。
康复护理
运动训练,如康复体操、步行锻炼等。 言语康复训练,如语音训练、阅读训练 等。

康复护理
心理疏导,帮助老年人缓解紧 张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 饮食。
高脂血症 冠心病
老年人TIA的风险因素
脑动脉粥样硬化
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
监控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心律 、呼吸等。 安静休息,保持情绪平稳。
护理干预
保持呼吸道通畅。 注意营养,避免高脂、高糖、 高蛋白饮食。

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种严重的脑部疾病,其主要原因是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

该病症常见于脑梗死、脑出血、心脏骤停等情况下,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和认知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针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的护理措施:1.监测生命体征:对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以及随时观察患者有无异常表现,如血氧饱和度低、心律失常等。

2.保证呼吸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口鼻部有异物,保持头部位置正确,以免堵塞气道。

如患者存在呼吸困难,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口对口人工呼吸或气管切开。

3.维持和改善血液循环:确保患者的血液循环良好,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对于有心脏病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氧气吸入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保持患者体温适宜,避免低体温对血液循环产生不良影响。

4.监测和控制脑压力:缺氧缺血性脑病会导致脑组织水肿,从而增加脑内压力,压迫脑干引发病情恶化。

因此,需要监测患者的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以及监测颅内压力。

必要时,可进行脑脊液引流或降低颅内压力的药物治疗。

5.提供营养支持: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营养支持对于恢复脑功能至关重要。

根据患者情况,可以通过胃管或静脉注射等方式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6.预防并处理并发症: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肺炎、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为了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需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适度活动或按摩肢体,以提高血液循环。

7.提供情绪支持:缺氧缺血性脑病会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患者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积极的情绪支持和关爱,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以提高康复效果。

8.促进康复训练: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等。

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需求较为复杂,需要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并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提供全面的护理措施,早期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最大程度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脑保护

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脑保护

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脑保护突发心源性死亡(Sudden cardiac death,SCD)通常发生在1小时内,而且没有明显的症状或征象。

SCD通常需要进行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紧急处理。

虽然CPR 和AED可以挽救生命,但院外心跳骤停(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的生存率仍然相对较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有超过350万人死于SCD,其中大多数是在高收入国家。

在美国,SCD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每年约有30万人因此死亡。

在中国,虽然缺乏准确的数据,但SCD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在美国,每年有约35万人经历OHCA,其中仅有10%左右的人在到达医院前恢复了心跳。

在欧洲OHCA的发生率略低于美国,但生存率也相对较低。

在中国,OHCA 的发病率为每10万人41.84人(1)。

OHCA在中国的发病率(1)OHCA的生存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CPR的质量和时间、AED的及时使用、到达医院的时间以及后续治疗的质量等。

根据研究,总生存率通常在5%到10%之间,但在一些高质量的急救系统中,生存率可以达到20%或更高。

为提高生存率,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包括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提高急救系统的效率和质量、优化CPR和AED的应用、规范化及高质量的治疗方法和技术等。

虽然CPR可以挽救生命,但CPR后的脑损伤经常是需要面临的问题。

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机械活动的突然停止,在自主循环恢复后极易发生广泛的组织器官损伤,所谓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ost-Cardiac Arrest Syndrome,PCAS)。

心脏骤停后脑损伤即为心肺骤停后缺血缺氧性脑病(Cardiopulmonary arrest after hypoxic ischemia encephalopathy,CPAAHIE)。

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心肺复苏后的时间分期。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护理PPT课件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护理PPT课件

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0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 度紧张和焦虑
缺血性脑血管病 的护理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
患者基本信息:性别、 疾病症状:头痛、眩晕、 护理措施:药物治疗、
年龄、职业等
肢体无力等
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等
护理效果:症状缓解、 功能恢复等
护理建议:定期检查、 健康饮食、适当运动等
02
治疗方法:溶栓、抗凝、 抗血小板、降压、降脂等 药物治疗
诊断方法:CT、MRI、 DSA等影像学检查
缺血性脑血管病 的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变化等 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情况,如偏瘫、失语等 观察患者的饮食、排便、排尿等生活情况 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等 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如感染、压疮等
生活护理
饮食护理: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 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
运动护理: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 跑、游泳等,提高心肺功能
心理护理: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激动, 学会自我调节和放松
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规 律,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康复护理
早期康复:在病情稳 定后尽早开始康复训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 护理PPT课件
x
目录
01.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概述 02.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护理要点 03.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措施 04.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护理案例
分析
缺血性脑血管病 的概述
病因和病理
1 病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等 2 病理:血管壁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狭窄等 3 临床表现:头痛、眩晕、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 4 诊断方法:CT、MRI、DSA等 5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脑缺血的护理措施

脑缺血的护理措施

脑缺血的护理措施1. 背景介绍脑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为脑血管受到阻塞或狭窄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

脑缺血极易引起脑组织缺氧,严重情况下可导致脑损伤甚至死亡。

因此,在护理脑缺血患者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早期预防并降低脑损伤的程度。

2. 护理措施2.1 体位护理脑缺血患者在不同阶段的疾病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体位护理措施。

在疾病急性期,应将患者头部抬高以促进脑血流,缓解脑水肿,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疾病恢复期,应鼓励患者适量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血液淤滞。

2.2 定期翻身脑缺血患者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皮肤压疮的发生,因此需要定期翻身,改善患者体位,减轻患者压力。

通常建议每2小时左右翻身一次,并检查患者的皮肤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可能的皮肤问题。

2.3 药物治疗脑缺血患者常常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以恢复脑血流,并控制病情的进展。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等。

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给药,并关注患者的药物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出调整。

2.4 减轻脑水肿脑缺血患者常伴有脑水肿现象,需要采取措施减轻水肿的程度。

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的神经系统状态和瞳孔反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意识障碍、呕吐、抽搐等症状。

必要时,可给予利尿药以减少体液潴留和降低颅内压。

2.5 心理护理脑缺血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情绪波动。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为患者提供相应的认知训练,帮助其恢复失去的功能。

2.6 促进康复脑缺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尽早恢复受损的功能。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并指导患者进行训练。

同时,还应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循健康的饮食和运动指导。

3. 结束语脑缺血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疾病,护理措施的合理应用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层管理课件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层管理课件
分类
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其中,脑梗死又 可根据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的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血流动力 学改变等类型。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较高,是全 球范围内的主要致残和致死原因之一 。
年龄与性别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和国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 病率和患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地区 间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和遗传背景 等有关。
加强基层医疗合作
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合作,实现资源 共享和信息互通。
提高管理效率
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分层管理的 效率。
提高公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认知
普及疾病知识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多种途径,向公众普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 关知识。
提高早期识别能力
教育公众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症状,提高早期就诊率。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 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 题,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 生。
中危人群的监测与治疗建议
定期监测
对中危人群进行定期监测 ,密切关注血压、血糖、 血脂等指标的变化,以及 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中危人 群需要按时服用药物,控 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 标在正常范围内。
详细描述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神经内科、 神经外科、影像科、康复科等。但各学科之间的合作存在 壁垒和沟通障碍,影响治疗效果。
对策
建立跨学科协作机制,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实 现多学科联合治疗和管理,提高治疗效果和服务质量。
06
未来展望
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的新技术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01

护理学中的心脑血管疾病护理

护理学中的心脑血管疾病护理

护理学中的心脑血管疾病护理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大脑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脏衰竭、脑中风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而在护理学中,护理师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护理学中的心脑血管疾病护理的重要性、护理内容和护理方法。

一、心脑血管疾病护理的重要性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且具有高发病率和致死率。

护理师的工作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和预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通过专业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用药方式、提供健康的生活指导、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同时提供精神支持和情绪疏导,促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二、心脑血管疾病护理的内容1. 健康教育:护理师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的原因、预防、症状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教育,患者和家属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疾病,提高健康管理的能力。

2. 药物管理:护理师需协助医生进行用药管理,包括给予患者正确的药物剂量和时间、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和副作用,并向患者解释药物的作用和注意事项。

3. 病情观察:护理师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指标的监测。

同时,护理师还要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是否出现疼痛、眩晕、呼吸困难等,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4. 康复训练:在患者稳定的情况下,护理师可以根据医生的康复方案,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身体锻炼、运动疗法和心理康复等。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加强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康复进程。

5. 心理支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护理师需要倾听患者的痛苦和困惑,并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通过情绪疏导,可以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心理素质。

三、心脑血管疾病护理的方法1.个体化护理计划的制定: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师应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专病专品”优质护理护理服务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研究

“专病专品”优质护理护理服务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研究

“专病专品”优质护理护理服务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研究发布时间:2022-06-19T04:50:00.80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月2期作者:刘晓君[导读]刘晓君(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神经内科;北京100020)摘要目的:探讨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进行“专病专品”优质护理的康复效果,并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0月-2021年5月之间所接收和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共3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6例,分别为实验组和一般组,其中一般组主要对病人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对病人进行“专病专品”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

结果:经过观察可知,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一般组(P<0.05)。

结论:“专病专品”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病人的不良情绪,有效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值得广泛推广实践。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专病专品;优质护理;康复效果;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多发性脑血管病类型,主要是指脑血管发生病变后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早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健忘、无反应、头痛、头晕、失眠等,如不治疗,随着病情的恶化,病死率可能会显著上升,并有很多原因造成损害的可能性[1],严重者威胁病人的生命。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水平明显提高,但此类病人并发的脑功能障碍仍不容忽视,病人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疾病的影响[2]。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预后[3]。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专病专品”优质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更有效的依据,从而提高医院治疗效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研究时间介于2020年10月-2021年5月之间,研究对象共计32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

以随机法分至实验组和一般组,其中实验组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在50-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36±11.55)岁,平均发病时间在1-24小时之间,平均病程为(4.32±1.11)小时;一般组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在49—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12±10.63)岁,平均发病时间在1-24小时之间,平均病程为(4.37±1.02)小时。

脑梗死的护理评估知识分享

脑梗死的护理评估知识分享
病。
脑梗死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 增加,45岁后均呈明显增加,65岁以 上人群增加最明显,75岁以上者发病
率是45~54岁组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倍。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约为1.3:1 ~1.7:1。
相关病理生理
01
02
03
04
05
动脉内膜损伤、破裂, 随后胆固醇沉积于内膜 下,形成粥样斑块,管 壁变性增厚,使管腔狭 窄,动脉变硬弯曲,最 终动脉完全闭塞,导致 供血区形成缺血性梗死 。
脑梗死的护理评估
汇报人: 2023-12-01
目录
• 疾病概述 • 护理评估 • 主要护理诊断/问题 • 护理措施 • 护理效果评估
01
疾病概述
概念和特点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由 于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突然减少或停止, 导致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 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疾
03
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可以无症状或症状 轻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 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这种情 况以老年人多见,病人常伴有高血压 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 糖尿病等慢性病。腔隙性脑梗死可以 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有症 状的脑梗死,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 年不变。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 中”应引起重视,在预防上持积极态 度。
氧和坏死;
颅内压增高会使得患者头痛、 恶心、呕吐等症状加重,甚至
会威胁到生命;
组织缺血缺氧则会影响到身体 的各个部分,导致出现功能障
碍和残疾。
躯体移动障碍
躯体移动障碍与意识障碍、肌力异常 有关。
肌力异常则是指肌肉无法正常工作, 导致身体无法移动或无力。
意识障碍是大脑功能失调导致的严重 病症,常常需要急救治疗。

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效果。

通过严格筛选符合条件的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并采用系统的观察方法进行效果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针对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在讨论部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护理干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总结认为,针对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为该类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望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的发病机制,并探索更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本研究结果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临床护理、患者、干预措施、效果观察、结果分析、讨论、总结、研究方向、意义。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的供血不足或缺血引起的症状。

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是其中一个常见症状,患者可能会感到眩晕、头晕、头痛等症状,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针对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的研究还比较有限,特别是对于护理干预措施和护理效果观察方法的探讨较少。

开展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并观察其护理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指导。

本研究的背景介绍将对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的相关疾病特点、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等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通过深入了解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及优化。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对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观察其对患者的效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验证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究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并为临床护理提供具体的参考依据。

脑供血不足病人的护理查房

脑供血不足病人的护理查房

脑供血不足病人的护理查房下面是脑供血不足病人护理查房的详细内容:1.了解病人的病史和诊断:包括患病时间、发作次数、症状表现等,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确保对病情有全面的了解。

2.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包括神志清醒、嗜睡、恍惚等。

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的变化,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3.检查病人的血压:血压的控制对脑供血不足病人非常重要。

通过定期测量血压,了解病人的血压水平,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内。

4.检查病人的脑神经功能:包括视力、听力、语言、运动等方面的功能。

观察病人的瞳孔大小、对光反应和眼球运动情况,检查病人的听力和语言能力,观察病人的肢体动作和运动功能。

定期记录这些观察结果,及时向医生报告。

5.检查病人的心率和呼吸:观察病人的心率和呼吸情况,了解病人的心脏和呼吸功能。

可能需要进行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监测。

6.观察病人的体位:脑供血不足病人需要保持适当的体位,避免头部过度转动和低头。

护理人员应该定期观察病人的体位,确保病人的头颈部保持在合适的角度。

7.给予营养和水分:脑供血不足病人需要适当的营养和水分补充。

护理人员应确保病人有充足的水分摄入,并给予易消化的饮食。

8.做好床位护理:保持床位的整洁和舒适,避免摩擦和压疮的发生。

定期帮助病人翻身,保持肢体活动。

9.进行心理护理:脑供血不足病人在病情恶化和生理功能受限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应与病人进行沟通,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病人应对困难和恢复信心。

10.教育病人和家属:定期与病人和家属进行交流,教育他们关于脑供血不足的知识和护理要点。

告知他们有关药物的用法和副作用,监测指标的意义,以及预防复发的措施。

以上是对脑供血不足病人护理查房的基本内容。

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嘱,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措施,确保病人得到全面而有效的护理。

同时,护理人员应密切与医生的配合,及时向医生汇报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缺血性脑血管病护理查房范文

缺血性脑血管病护理查房范文

缺血性脑血管病护理查房范文一、查房目的。

今天咱们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护理进行查房,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家对这个病的护理水平,看看在护理过程中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顺便也让新同事多学习学习。

二、病例介绍。

# (一)基本情况。

咱们这位患者啊,张大爷,68岁了。

平常身体还凑合,就是有点高血压,一直吃着降压药,但是血压控制得不是特别好,就像个调皮的小孩,时不时就蹿高一下。

# (二)发病情况。

那天早上起来,张大爷突然就觉得左边的胳膊和腿没劲儿,说话也不利索了,就像嘴里含了个热土豆似的。

家里人一看这情况,赶紧就把他送到咱们医院来了。

# (三)诊断。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什么头颅CT啊之类的,最后诊断就是缺血性脑血管病。

简单来说,就是脑子里的血管堵住了,那些脑细胞就像干旱的庄稼一样,得不到血液的滋润,就开始出问题了。

三、护理评估。

# (一)身体状况评估。

1. 神经系统方面。

张大爷的左侧肢体肌力下降得比较明显,上肢只能抬离床面一点,下肢也就只能在床上平移,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动弹不得。

他的言语表达也有障碍,只能简单地说几个字,你要是跟他聊天啊,得特别有耐心,像猜谜语似的去理解他的意思。

2. 生命体征。

血压还是有点高,160/95mmHg呢,就像个小火山,随时可能喷发。

咱们得密切关注,可不能让它再往上升了。

心率、呼吸还算正常,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 (二)心理评估。

张大爷刚生病的时候啊,心情特别低落。

你想啊,本来好好的一个人,突然就半边身子不能动了,话也说不好,换谁谁不难受啊?他就整天皱着眉头,对啥都没兴趣,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

四、护理问题及措施。

# (一)肢体功能障碍。

1. 问题阐述。

张大爷左侧肢体活动受限,这不仅影响他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呢。

2. 护理措施。

咱们得给他做康复训练啊。

从简单的关节活动开始,像给胳膊肘、膝盖这些关节做屈伸运动,就像给生锈的机器上油一样,让它们慢慢恢复灵活。

每天至少做两次,每次每个关节活动10 15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及心理护理效果探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及心理护理效果探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及心理护理效果探究摘要:目的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方式与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0例以数字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心理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5人。

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疾病认知情况;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相比较。

结果心理护理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护理组的疾病认知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护理前两组负面情绪评分相近,P>0.05;护理后观察组负面情绪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为TIA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能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独立性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患者突然出现的可逆性、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其发生是由局灶性脑缺血引起。

数分钟持续发作时间,在半小时内其神经功能可恢复正常,若持续发作超过2小时,可能会出现轻微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对患者健康危害较大[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一般心理承受能力有限,部分患者伴有抑郁和焦虑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2]。

为了提高TIA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探究心理护理对TIA患者的作用,选取选取我科2016年6月-2017年12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0例以数字表法分组。

心理护理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52-78岁,平均(64.21±2.13)岁。

合并症:冠心病11例,高血压23例、糖尿病7例。

常规护理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51-78岁,平均(64.26±2.25)岁。

合并症:冠心病10例,高血压27例、糖尿病6例。

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给予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疾病康复指导,生活指导等,照料患者生活起居。

急救脑贫血的措施

急救脑贫血的措施

急救脑贫血的措施脑贫血是指脑部血液供应不足,造成脑缺血,导致脑功能的严重受损。

脑缺血的程度越重,后果就越严重。

因此,急救脑贫血的措施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避免脑缺血造成的后果。

本文将介绍急救脑贫血的措施。

立即将患者安置在平躺位置当发生脑贫血时,应立即将患者安置在平躺的位置,让其保持安静状态。

这样可以缓解脑部缺氧的症状,避免病情加重。

同时,要保持患者通风,直到呼吸和心跳稳定。

紧急抗缺氧治疗当发生脑缺血后,血流量减少,导致脑细胞缺氧。

这时候需要紧急给患者进行抗缺氧治疗,补充足够的氧气,以保证脑细胞的正常活动。

同时,也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剂治疗,以保证血液的流动。

快速进行生理调节急救脑贫血也需进行及时的生理调节。

给患者补充足够的水分,避免脱水现象,同时要进行血压监测,确保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患者体温过高,可以通过降温的方式使其体温恢复正常。

手术疗法在脑贫血过程中,如果病情严重的话,医师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脑部压力,增加脑部血液供应,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日常护理在急救脑贫血过程中,日常护理也非常重要。

要遵循医师的嘱咐,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

患者也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过度食用脂肪和胆固醇高的食物。

总结一下,急救脑贫血的措施可以分为急救和日常护理两个方面。

急救阶段要立即将患者安置在平躺位置,给予紧急的抗缺氧治疗,进行生理调节。

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手术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日常护理方面,需要遵循医师的嘱咐,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过度食用脂肪和胆固醇高的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发表时间:2019-12-23T15:21:50.673Z 来源:《健康世期界》2019年17期作者:戚福梅
[导读] 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脑血管病的80%,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缺血性脑卒中,也称脑梗死。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二医院神经内一科
摘要:目的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4.1%(32/34),均未出现并发症,护理满意度为97.1%(33/34);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
73.5%(25/34),发现3例并发症(占8.8%),护理满意度为76.5%(26/34)。

所以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护理效果,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综合护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脑血管病的80%,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缺血性脑卒中,也称脑梗死[1]。

老年人高发,男性多于女性。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种族、遗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等。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7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资料,以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现汇报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7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2例(占61.8%),女性患者26例(占38.2%),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7.5±1.2)岁。

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及伴随症状如头痛、恶心、喷射性呕吐及神经功能缺失的进展和改变。

尤其对于特殊意识障碍的患者,要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如闭锁综合征患者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通过患者眼神变化了解其需求,满足患者生理及心理需要求,加强提示板、肢体语言的应用[2]。

对于基底动脉综合征患者瞳孔的特异性表现,注意与其他脑功能变化引起的异常瞳孔相区别。

对于偏盲患者要注意物品的摆放,保证患者的安全。

1.2.2抢救护理
(1)做好急救准备: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出现脑疝表现要及时处理,给予脱水药,必要时插管上呼吸机。

(2)保持呼吸道通畅:①对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应采取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若呼吸道有分泌物应立即吸出,避免引起误吸、窒息;②注意有无呼吸障碍、发绀及气道分泌物增加等现象,必要时,协助医师行插管及使用呼吸器来辅助患者呼吸;③应用口咽通气道置于口腔喉部预防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定时翻身、叩背、雾化吸入以利排痰。

1.2.3饮食护理
(1)定期评价吞咽障碍程度:舌咽、迷走神经损伤表现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咽反射消失,临床上称为真性球麻痹;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出现假性球麻痹。

临床中假性球麻痹患者多见。

因此应观察患者是否能经口进食,进食不同黏度食物的吞咽情况,饮水时有无呛咳,以及采用不同姿势技巧时的吞咽、进食效果,评估有无营养障碍。

(2)护理措施:①鼓励能吞咽的患者经口进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选择软饭、半流或糊状食物,避免粗糙、干硬、辛辣刺激性食物。

少量多餐,充分咀嚼。

对面肌麻痹的患者,进食时应将食物送至口腔健侧近舌根处;早、晚及患者进食后,用温盐水或过氧化氢溶液为其清洗口腔,清洗时特别要注意对口腔内瘫痪侧颊黏膜的清洁,以免食物残渣存留于瘫痪侧面而发生口腔感染。

有假牙的患者在睡觉前一定要取下,清洗干净后放在盛有凉开水的容器内。

吞咽功能正常的患者进食体位的选择,卧床偏瘫患者姿势的摆放,以便利于营养摄入,减少呛咳、误吸的发生。

②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为减少呛咳误吸的发生,尽早应用鼻饲是保证患者营养的需要。

目前临床鼻饲喂养食物常见种类有能全力、瑞高、瑞带、百普力、瑞素等[3]。

有些患者还配有白奶、混合奶以及自己配制的营养液等。

对患者进行肠内喂养指标评定后,给予合适的喂养方式。

③肠内喂养中并发症的护理:进行肠内喂养的患者,由于患者个体的耐受性与差异,会出现不同的临床并发症,如呕吐、堵管、脱管、腹泻、应急性溃疡、便秘、误吸。

1.2.4语言沟通障碍的护理
(1)手势提示法:与患者共同约定手势示意图,除偏瘫或双侧肢体瘫和听理解障碍患者不能应用外,其他失语均可应用。

(2)实物图片法:利用一些实物图片进行简单的思想交流以满足患者生理需要,解决实际困难。

利用常用物品如茶杯、便器、碗、人头像、病床等,反复教患者:茶杯表示要喝水、人头像表示头痛、病床表示翻身。

该方法最适合于听力障碍的交流。

(3)提示板的应用:能够书写的患者,使用提示板书写与患者沟通。

(4)多与患者沟通了解需要,使用安慰性语言,及时满足患者需要,帮助其树立信心,配合治疗与护理,及早康复。

2观察指标
(1)护理总有效率;(2)并发症发生率及处理有效率;(3)护理满意度。

3统计学分析
使用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采用(x±s)和%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比较结果使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说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