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中西医内科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40 岁以上多见; ② 有发热、昏睡、眼肌麻痹史; ③ 起病和进展快,但到一定阶段多停止进展; ④ 左旋多巴治疗无效。
3. 帕金森病叠加综合征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PSP)
(1)病因不明,可能与tau基因异常有关,形成神经原 纤维缠结;也可能因一些神经营养因子缺乏,促使神经元坏 死、凋亡百度文库 (2)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3)核上性眼肌麻痹(垂直凝视麻痹特别是向下凝视 受限最早出现,被动运动头部时反应性眼球运动存在) 是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 (4)颈肌过伸(运动不能和肌强直主要在躯干肌)是 另一个特征性临床表现; (5)反复跌倒特别是向后跌倒是重要体征; (6)大多数病人有精神障碍、皮质下痴呆;可有锥体 束征。
七、诊断
1. 病史:起病缓慢,亚临床期4-6年,无 脑炎、一氧化碳中毒、锰接触史以及服 用酚噻嗪类药物史, 2. 临床症状:震颤、运动障碍,强直 3. 体征:前屈姿势,慌张步态,写字过小 症,面具脸 4. 对抗PD药物的治疗反应:左旋多巴治 疗效果好
国内外有关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1. 1984年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提出
PSP诊断标准:
(1)病人40岁以上缓慢发病,进行加重,无家族史, 神经影像检查无相关的结构异常; (2)主要诊断依据是核上性眼肌麻痹、反复跌倒, (3)参考的症状和体征有9个:运动减少、表情少 无瞬目、肌强直以躯干为主、颈后仰、坐椅子过度向 后靠、步距宽步态拖曳、假性球麻痹、锥体束征阳性 和痴呆或人格改变。 具备 ① 核上性眼肌麻痹 +反复跌倒+参考症状中的2项 ② 核上性眼肌麻痹 + 参考症状中的3项 ③ 反复跌倒 + 参考症状中的5项者即可诊断。
特点
震颤
肌张力 运动迟缓
正常 无
原发性震颤
双侧、肢体或头身、姿势性、 动作性加重、进展慢
帕金森病
单侧、肢体、静止 性、进展快
增高 有 左旋多巴等 差
治疗
预后
不用、或用心得安等 好
2.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有明确病因:如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① 帕金森病症状发生前多有高血压、中风 发作史,或伴有假性球麻痹、轻偏瘫、锥体束 征等体征; ②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阶梯性进展; ③ 肌强直明显、震颤较轻; ④ 颅脑CT或MRI可见基底节区多发性腔 隙梗塞灶; ⑤ 左旋多巴治疗效果不明显。
1.生化检测:脑脊液HVA 2.神经功能影像技术(SPECT、PET ): 早期DAT 、早期D2受体 后期D2受体 3.磁共振波谱(MRS):测定体内代谢物 的唯一的一种无创技术。基底节NAA/Cr 和NAA/Cho ,是神经元缺失和功能障碍 的标志。尚处于研究阶段。
八、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
1. 原发性震颤
原发性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1 )至少要具备四个典型症状和体征(静止性震颤、 少动、僵直和位置性反射障碍)中的二个; (2) 是否存在不支持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不典型症 状和体征,如锥体束征、失用性步态障碍、小脑症状、意向 性震颤、凝视麻痹、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明显的痴呆 伴有轻度锥体外系症状; (3) 脑脊液中高香草酸减少,对确诊早期帕金森病和 对特发性震颤、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的鉴别是有 帮助的。
2. 1991年Calne 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1)可能是帕金森病:有震颤(静止性或姿势性)、 强直、运动徐缓三项中的任何一项者 (2)初诊为帕金森病:在静止性震颤、强直、运 动徐缓、姿势反射障碍四项主要症状中,具有两项; 在不对称性震颤、强直、运动徐缓中有一项表现明 显者 (3)确诊为帕金森病:在静止性震颤、强直、运 动徐缓、姿势反射障碍四项中具有三项,其中有两 项表现明显者;在前三项中有一项不对称者
九、PD治疗
1. 治疗原则
改善病人运动协调功能----康复 增加神经递质传递功能-----对症治疗 阻断神经细胞的变性和死亡----治愈
2. PD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胆碱能药物 促多巴胺释放药物 左旋多巴类制剂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 剂(MAO-BI)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 转移酶抑制剂 (COMT-I) 脑保护剂
三、流行病学
1. 发病率:
全世界: 5~24/105
(美国: 20.5/105 ;日本10.2/105 )
2. 患病率:
全世界:57-371/105 未诊断率:35%-42% 北京、上海和西安调查:65岁2 .1%,约40~70%未诊断 随年龄增长而增高:50岁为1%,60岁以上为2%。
六、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
静止性震颤 运动迟缓 肌张力增高 姿势平衡障碍
1. 帕金森震颤
多数患者以震颤为首发症状。 静止性震颤,4~6次/秒。 多为不对称性。 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加剧,睡眠中可完 全消失。
部位:从一侧上肢远端开始,逐渐扩展到同测 上肢及对侧上下肢,也可累及下颌、口唇、舌 或头部。
3. 帕金森病疾病临床分期
Hoehn-Yahr 疾病分期评分
I 期 : 单侧受影响 II 期 : 双侧受影响但无姿势平衡障碍 III 期 : 出现姿势平衡障碍 IV 期 : 病人日常生活明显受限 ,但在他人 帮助下仍可进行 一定活动 V 期 : 病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必须卧床
辅助检查:
外科治疗
毁损术(苍白球或丘脑) 脑深部刺激术(DBS) 干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
2.1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作用:对早期病人可单用,也可与多巴制剂合
用治疗中、晚期病人。它不易引起异动症和症 状波动,并可推迟和减少多巴制剂的使用。
机制:直接作用突触后多巴胺受体。 使用: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使用
五、帕金森病的病理生化改变
病理: 1. 黑质和蓝斑核含黑色素的多巴胺神经元大量丧 失 ( 50 ~ 70% )以及胶质细胞增生。 2. 路易(Lewy)小体:胞桨内园形嗜酸性致密包 含体 ,周围呈晕轮状。含大量共核蛋白 。 生化: 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 80~ 99% )。该 生化异常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
① 有长期服用抗精神病、抗抑郁药物(氯丙嗪、 氟哌啶等突触后多巴胺能受体阻剂)、降血压 药物(利血平等可阻抑多巴胺的贮存)、钙离 子拮抗剂(脑益嗪、氟桂嗪等)病史; ② 临床表现肌强直重于静止性震颤; ③ 大部病人停药后逐渐恢复,左旋多巴治疗无效。
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
临床上少见,其特点是:
3. 肌强直
初期患者感到患肢运动不灵活,有僵 硬或紧张的感觉,出现动作困难。 对侧肢体的自主运动可诱导出肌张力 的增高。 “铅管样强直”、“齿轮样强直”。 折刀样强直?
4. 姿势平衡障碍
屈曲姿态 慌张步态 重心不稳,晚期坐立困难,甚至不能 自理。
5. 其他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如唾液和皮 脂腺分泌增多,汗分泌增多或减少。 小便排泄困难或/和直立性低血压,多 在疾病晚期,使用左旋多巴后。 疾病晚期,部分病人可合并痴呆或抑 郁等精神症状。
2. 运动迟缓
指病人有(1)运动起动困难和 (2)动作执行困难,是病人最 常见和较特殊的表现。 早期以肢体远端受累 对左旋多巴治疗反应好
运动迟缓的具体表现
一般性表现:
特殊表现:
解系鞋带、扣纽扣难 “小写症” “面具脸” 手摆动减少
动作启动困难 自主动作变慢、幅度 变小 重复动作易疲劳 做序列性动作困难 不能同时做多个动作 僵住
3. 发病年龄
平均 62.4 岁 30岁前少见; 40岁前 4-10%
四、病因与发病机制
不清: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年龄老化 氧化应激 免疫学异常 兴奋性毒性及钙的细胞毒作用 线粒体损伤 细胞凋亡 个体易感性(遗传因素)是基础;环境因素是诱因;年
龄老化是促发因素;氧化应激、兴奋性毒性、免疫学异 常是其过程;线粒体功能异常是其最终途径,而黑质 DA能神经元变性、死亡是其结果。
帕金森病综合征分类(1)
原发性帕金森病(Primary) 继发性帕金森病(Secondary)
药物引起(抗精神病药) 感染(脑炎、梅毒) 代谢性(肝脑变性、缺氧、甲状腺功能紊乱) 结构性(脑肿瘤、脑积水、脑外伤) 中毒性(CO、二硫化碳、锰、氰化物、MPTP) 血管性(动脉硬化)
James Parkinson
AN
ESSAY
ON THE
SHAKING PALSY
CHAPTER I
DEFINITION-HISTORY-ILLUSTRATIVE CASES
SHAKING PALSY. (Paralysis Agitans.)
Monograph by James Parkinson 1817
帕金森病综合征分类(2)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Parkinsonism-plus syndrome)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 PSP)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 纹状体黑质变性(Striatonigral degeneration,SND) Shy-Drager综合征(SDS) 橄 榄 桥 脑 小 脑 萎 缩 ( Olivopontocerebellar atrophy , OPCA) 皮层基底节变性(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CBD) 弥散型路易小体病(Diffuse Lewy body disease,LBD)
PD发生的相关因素(一)
危险因素:年龄老化、PD阳性家族史、
脑外伤、精神刺激或压力、环境毒素暴 露、感染因子
保护因素:食用维生素E、多种维生素、
鱼肝油、吸烟
PD发生的相关因素(二)
吸烟与PD负相关的可能解释:
(1)烟草中的成分如尼古丁可能诱导人体的解毒酶系统, 从而增强吸烟者对所接触毒素的代谢和对环境毒素损伤的 抵抗能力; (2)PD病人可能具有某种性格特征而使病人不喜欢抽烟; (3)由于某种遗传缺陷而使病人既不喜欢抽烟,同时对某 些环境毒素的暴露更加易感(如解毒酶的遗传多态性); (4)吸烟对PD有直接的保护作用
帕金森病定义
帕金森病:是以静止性震颤、肌肉 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 要临床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 特征是黑质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 路易小体形成。 指原发性帕金森病。 原因不明。
二、 帕金森病的研究历史
四个重要里程碑:
1. 1817年 英国James Parkinson 对该病的描述; 2. 20世纪60年代病理、生化的发现与治疗进展: 1960年Zhringer和Hornykiewicy发现PD中脑黑 质DA能神经元变性和纹状体DA减少,认为是 产生PD运动症状的主要因素。随后,导致了应 用左旋多巴治疗PD的新纪元。 3. 1983年Langston等发现MPTP可引起PD症状。 4. 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继发现了一些与PD有关的 基因突变。如α-Synuclein、Parkin
帕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 PD)
东直门医院老年病科 杨承芝
一、概念
帕金森病综合征:以震颤、运动迟缓、 肌张力增高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临床特征 的一组疾病症侯群。 帕金森病:病因不明的帕金森病综合征。 继发性帕金森病:由已知原因所致的帕 金森病综合征,如脑炎或MPTP引起的。 帕金森病叠加综合征或非典型性帕金森 病:具有帕金森病综合征和其它症状的 一组神经变性疾病。
剂量应个体化。
副作用:消化道症状、体位性低血压、幻觉
及意识模糊等。睡眠发作是值得注意的副作用。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药物
剂量
7.5-20mg/d
0.25-1.5mg/d 50-150mg/d
作用受体
D2 + , D1ˉ
D2 + , D1 + D2 + , D3 +
嗅隐停
协良行 泰舒达
2.2 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
作用:对早期病人可单用,也可与多巴制剂合
用治疗中期病人。可能有神经保护作用?它不 易引起异动症和症状波动。
机制:抑制多巴胺的氧化降解,减少氧化自由
基的生成。
使用:司吉林(seleegiline),2.5-5mg, 两次
3. 帕金森病叠加综合征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PSP)
(1)病因不明,可能与tau基因异常有关,形成神经原 纤维缠结;也可能因一些神经营养因子缺乏,促使神经元坏 死、凋亡百度文库 (2)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3)核上性眼肌麻痹(垂直凝视麻痹特别是向下凝视 受限最早出现,被动运动头部时反应性眼球运动存在) 是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 (4)颈肌过伸(运动不能和肌强直主要在躯干肌)是 另一个特征性临床表现; (5)反复跌倒特别是向后跌倒是重要体征; (6)大多数病人有精神障碍、皮质下痴呆;可有锥体 束征。
七、诊断
1. 病史:起病缓慢,亚临床期4-6年,无 脑炎、一氧化碳中毒、锰接触史以及服 用酚噻嗪类药物史, 2. 临床症状:震颤、运动障碍,强直 3. 体征:前屈姿势,慌张步态,写字过小 症,面具脸 4. 对抗PD药物的治疗反应:左旋多巴治 疗效果好
国内外有关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1. 1984年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提出
PSP诊断标准:
(1)病人40岁以上缓慢发病,进行加重,无家族史, 神经影像检查无相关的结构异常; (2)主要诊断依据是核上性眼肌麻痹、反复跌倒, (3)参考的症状和体征有9个:运动减少、表情少 无瞬目、肌强直以躯干为主、颈后仰、坐椅子过度向 后靠、步距宽步态拖曳、假性球麻痹、锥体束征阳性 和痴呆或人格改变。 具备 ① 核上性眼肌麻痹 +反复跌倒+参考症状中的2项 ② 核上性眼肌麻痹 + 参考症状中的3项 ③ 反复跌倒 + 参考症状中的5项者即可诊断。
特点
震颤
肌张力 运动迟缓
正常 无
原发性震颤
双侧、肢体或头身、姿势性、 动作性加重、进展慢
帕金森病
单侧、肢体、静止 性、进展快
增高 有 左旋多巴等 差
治疗
预后
不用、或用心得安等 好
2.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有明确病因:如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① 帕金森病症状发生前多有高血压、中风 发作史,或伴有假性球麻痹、轻偏瘫、锥体束 征等体征; ②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阶梯性进展; ③ 肌强直明显、震颤较轻; ④ 颅脑CT或MRI可见基底节区多发性腔 隙梗塞灶; ⑤ 左旋多巴治疗效果不明显。
1.生化检测:脑脊液HVA 2.神经功能影像技术(SPECT、PET ): 早期DAT 、早期D2受体 后期D2受体 3.磁共振波谱(MRS):测定体内代谢物 的唯一的一种无创技术。基底节NAA/Cr 和NAA/Cho ,是神经元缺失和功能障碍 的标志。尚处于研究阶段。
八、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
1. 原发性震颤
原发性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1 )至少要具备四个典型症状和体征(静止性震颤、 少动、僵直和位置性反射障碍)中的二个; (2) 是否存在不支持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不典型症 状和体征,如锥体束征、失用性步态障碍、小脑症状、意向 性震颤、凝视麻痹、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明显的痴呆 伴有轻度锥体外系症状; (3) 脑脊液中高香草酸减少,对确诊早期帕金森病和 对特发性震颤、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的鉴别是有 帮助的。
2. 1991年Calne 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1)可能是帕金森病:有震颤(静止性或姿势性)、 强直、运动徐缓三项中的任何一项者 (2)初诊为帕金森病:在静止性震颤、强直、运 动徐缓、姿势反射障碍四项主要症状中,具有两项; 在不对称性震颤、强直、运动徐缓中有一项表现明 显者 (3)确诊为帕金森病:在静止性震颤、强直、运 动徐缓、姿势反射障碍四项中具有三项,其中有两 项表现明显者;在前三项中有一项不对称者
九、PD治疗
1. 治疗原则
改善病人运动协调功能----康复 增加神经递质传递功能-----对症治疗 阻断神经细胞的变性和死亡----治愈
2. PD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胆碱能药物 促多巴胺释放药物 左旋多巴类制剂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 剂(MAO-BI)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 转移酶抑制剂 (COMT-I) 脑保护剂
三、流行病学
1. 发病率:
全世界: 5~24/105
(美国: 20.5/105 ;日本10.2/105 )
2. 患病率:
全世界:57-371/105 未诊断率:35%-42% 北京、上海和西安调查:65岁2 .1%,约40~70%未诊断 随年龄增长而增高:50岁为1%,60岁以上为2%。
六、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
静止性震颤 运动迟缓 肌张力增高 姿势平衡障碍
1. 帕金森震颤
多数患者以震颤为首发症状。 静止性震颤,4~6次/秒。 多为不对称性。 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加剧,睡眠中可完 全消失。
部位:从一侧上肢远端开始,逐渐扩展到同测 上肢及对侧上下肢,也可累及下颌、口唇、舌 或头部。
3. 帕金森病疾病临床分期
Hoehn-Yahr 疾病分期评分
I 期 : 单侧受影响 II 期 : 双侧受影响但无姿势平衡障碍 III 期 : 出现姿势平衡障碍 IV 期 : 病人日常生活明显受限 ,但在他人 帮助下仍可进行 一定活动 V 期 : 病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必须卧床
辅助检查:
外科治疗
毁损术(苍白球或丘脑) 脑深部刺激术(DBS) 干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
2.1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作用:对早期病人可单用,也可与多巴制剂合
用治疗中、晚期病人。它不易引起异动症和症 状波动,并可推迟和减少多巴制剂的使用。
机制:直接作用突触后多巴胺受体。 使用: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使用
五、帕金森病的病理生化改变
病理: 1. 黑质和蓝斑核含黑色素的多巴胺神经元大量丧 失 ( 50 ~ 70% )以及胶质细胞增生。 2. 路易(Lewy)小体:胞桨内园形嗜酸性致密包 含体 ,周围呈晕轮状。含大量共核蛋白 。 生化: 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 80~ 99% )。该 生化异常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
① 有长期服用抗精神病、抗抑郁药物(氯丙嗪、 氟哌啶等突触后多巴胺能受体阻剂)、降血压 药物(利血平等可阻抑多巴胺的贮存)、钙离 子拮抗剂(脑益嗪、氟桂嗪等)病史; ② 临床表现肌强直重于静止性震颤; ③ 大部病人停药后逐渐恢复,左旋多巴治疗无效。
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
临床上少见,其特点是:
3. 肌强直
初期患者感到患肢运动不灵活,有僵 硬或紧张的感觉,出现动作困难。 对侧肢体的自主运动可诱导出肌张力 的增高。 “铅管样强直”、“齿轮样强直”。 折刀样强直?
4. 姿势平衡障碍
屈曲姿态 慌张步态 重心不稳,晚期坐立困难,甚至不能 自理。
5. 其他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如唾液和皮 脂腺分泌增多,汗分泌增多或减少。 小便排泄困难或/和直立性低血压,多 在疾病晚期,使用左旋多巴后。 疾病晚期,部分病人可合并痴呆或抑 郁等精神症状。
2. 运动迟缓
指病人有(1)运动起动困难和 (2)动作执行困难,是病人最 常见和较特殊的表现。 早期以肢体远端受累 对左旋多巴治疗反应好
运动迟缓的具体表现
一般性表现:
特殊表现:
解系鞋带、扣纽扣难 “小写症” “面具脸” 手摆动减少
动作启动困难 自主动作变慢、幅度 变小 重复动作易疲劳 做序列性动作困难 不能同时做多个动作 僵住
3. 发病年龄
平均 62.4 岁 30岁前少见; 40岁前 4-10%
四、病因与发病机制
不清: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年龄老化 氧化应激 免疫学异常 兴奋性毒性及钙的细胞毒作用 线粒体损伤 细胞凋亡 个体易感性(遗传因素)是基础;环境因素是诱因;年
龄老化是促发因素;氧化应激、兴奋性毒性、免疫学异 常是其过程;线粒体功能异常是其最终途径,而黑质 DA能神经元变性、死亡是其结果。
帕金森病综合征分类(1)
原发性帕金森病(Primary) 继发性帕金森病(Secondary)
药物引起(抗精神病药) 感染(脑炎、梅毒) 代谢性(肝脑变性、缺氧、甲状腺功能紊乱) 结构性(脑肿瘤、脑积水、脑外伤) 中毒性(CO、二硫化碳、锰、氰化物、MPTP) 血管性(动脉硬化)
James Parkinson
AN
ESSAY
ON THE
SHAKING PALSY
CHAPTER I
DEFINITION-HISTORY-ILLUSTRATIVE CASES
SHAKING PALSY. (Paralysis Agitans.)
Monograph by James Parkinson 1817
帕金森病综合征分类(2)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Parkinsonism-plus syndrome)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 PSP)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 纹状体黑质变性(Striatonigral degeneration,SND) Shy-Drager综合征(SDS) 橄 榄 桥 脑 小 脑 萎 缩 ( Olivopontocerebellar atrophy , OPCA) 皮层基底节变性(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CBD) 弥散型路易小体病(Diffuse Lewy body disease,LBD)
PD发生的相关因素(一)
危险因素:年龄老化、PD阳性家族史、
脑外伤、精神刺激或压力、环境毒素暴 露、感染因子
保护因素:食用维生素E、多种维生素、
鱼肝油、吸烟
PD发生的相关因素(二)
吸烟与PD负相关的可能解释:
(1)烟草中的成分如尼古丁可能诱导人体的解毒酶系统, 从而增强吸烟者对所接触毒素的代谢和对环境毒素损伤的 抵抗能力; (2)PD病人可能具有某种性格特征而使病人不喜欢抽烟; (3)由于某种遗传缺陷而使病人既不喜欢抽烟,同时对某 些环境毒素的暴露更加易感(如解毒酶的遗传多态性); (4)吸烟对PD有直接的保护作用
帕金森病定义
帕金森病:是以静止性震颤、肌肉 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 要临床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 特征是黑质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 路易小体形成。 指原发性帕金森病。 原因不明。
二、 帕金森病的研究历史
四个重要里程碑:
1. 1817年 英国James Parkinson 对该病的描述; 2. 20世纪60年代病理、生化的发现与治疗进展: 1960年Zhringer和Hornykiewicy发现PD中脑黑 质DA能神经元变性和纹状体DA减少,认为是 产生PD运动症状的主要因素。随后,导致了应 用左旋多巴治疗PD的新纪元。 3. 1983年Langston等发现MPTP可引起PD症状。 4. 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继发现了一些与PD有关的 基因突变。如α-Synuclein、Parkin
帕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 PD)
东直门医院老年病科 杨承芝
一、概念
帕金森病综合征:以震颤、运动迟缓、 肌张力增高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临床特征 的一组疾病症侯群。 帕金森病:病因不明的帕金森病综合征。 继发性帕金森病:由已知原因所致的帕 金森病综合征,如脑炎或MPTP引起的。 帕金森病叠加综合征或非典型性帕金森 病:具有帕金森病综合征和其它症状的 一组神经变性疾病。
剂量应个体化。
副作用:消化道症状、体位性低血压、幻觉
及意识模糊等。睡眠发作是值得注意的副作用。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药物
剂量
7.5-20mg/d
0.25-1.5mg/d 50-150mg/d
作用受体
D2 + , D1ˉ
D2 + , D1 + D2 + , D3 +
嗅隐停
协良行 泰舒达
2.2 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
作用:对早期病人可单用,也可与多巴制剂合
用治疗中期病人。可能有神经保护作用?它不 易引起异动症和症状波动。
机制:抑制多巴胺的氧化降解,减少氧化自由
基的生成。
使用:司吉林(seleegiline),2.5-5mg, 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