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01_传输线理论

合集下载

第2章传输线理论

第2章传输线理论

j z
1 2Z0
(U1
I1Z0 )e
j z
(2―2―14)
同样可以写成三角函数表达式
U (z)
U1 cos z
jZ0
sin z
I
(
z)
j
U1 Z0
sin
z
I1
cos
z
(2―2―15)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三、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叠加 由式(2―2―5)和式(2―2―6)两式可以看出,传输线 上任意位置的复数电压和电流均有两部分组成,即有
U (z)
A1e j z
A2e j z
Ui(z) Ur(z)
I
(z)ຫໍສະໝຸດ 1 Z0A1e j z
1 Z0
A2e j z
Ii(z)
Ir(z)
(2―2―16)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根据复数值与瞬时值的关系,并假设A1、A2为实数, 则沿线电压的瞬时值为
u(z,t) Re[U (Z )e ji ] A1 cos(t z) A2 cos(t z)
式中v0为光速。由此可见,双线和同轴线上行波电
压和行波电流的相速度等于传输线周围介质中的光速,
它和频率无关,只决定周围介质特性参量ε,这种波称为
无色散波。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三) 相波长λp
相波长λp是指同一个时刻传输线上电磁波的相位相 差2π的距离,即有
p
2
vp f
vpT
0 r
(2―3―5)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这种路的分析方法,又称为长线理论。事实上,“场” 的理论和“路”的理论既是紧密相关的,又是相互补充 的。有些传输线宜用“场”的理论去处理,而有些传输 线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归结为“路”的问题来处理, 这样就可借用熟知的电路理论和现成方法,使问题的处 理大为简化。

传输线理论(精)

传输线理论(精)

jφ 2
传输线上任一点反射系数 Γ ( z ) = Γ e - j 2 β z = Γ 2 e j (φ 2 与终端反射系数的关系
2-2
β z)
= Γ2 e

传输线理论
输入阻抗与反射系数间的关系
Z in ( z ) = U (z) I (z) = U i ( z )[1 + Γ ( z ) ] I i ( z )[1 - Γ ( z ) ] = Z0 1 + Γ(z) 1 - Γ(z)
=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上反射波的大小,可用反射系数的模、驻波比 和行波系数三个参量来描述。 反射系数模的变化范围为 驻波比的变化范围为 行波系数的变化范围为
0 ≤ Γ ≤1
1≤ ρ ≤∞
0 ≤ K ≤1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一般分为三种: (1)行波状态 (2)行驻波状态 (3)驻波状态
Γ = 0 , ρ = 1 , K = 1 (匹配状态
2
Z in ( z ) =
= Z0
Z L + jZ 0 tg β z Z 0 + jZ
L
Z0
+ I 2 cos β z
tg β z
传输线理论
对给定的传输线和负载阻抗,线上各点的输入阻抗随至终端的距 离l的不同而作周期(周期为)变化,且在一些特殊点上,有如下简单 阻抗关系:
Z in (l ) = Z L Z in (l ) = Z0
传输线理论
“路”的理论
1引 言 一、基本理论
‫ ﻵ‬微波传输线 概念 特点 ‫ ﻵ‬传输线理论 概念 特点 ‫ ﻵ‬研究传输线上电磁波特性的方法 : “场”、“路”
传输线
(Transmission Line)

传输线理论基础知识..

传输线理论基础知识..
由上面式子可知,传输线上任意位置的复数电压和电流均有两部 分组成,即有
根据复数值与瞬时值的关系并假设A1、A2为实数,则沿线电压的瞬时 值为
现在研究行波状态下电压和电流的沿线变化情况。为讨论方便,距离 变量仍然从始端算起,由于U2 − Z0 I0 =0,A2=0,U r(z) =0。考虑到γ =α + jβ ,因此公式(2-14)和(2-15)简化为:
( 2)工作频带要宽,以增加传输信息容量和保证信号的无 畸变传输; (3)在大功率系统中,要求传输功率容量要大; (4)尺寸要小,重量要轻,以及能便于生产和安装。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需采用不同型式 的传输线。在低频时,普通的双根导线就可以完成传输作用,但是, 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 , 由于导线的趋肤效应和辐射效应的增大使 它的正常工作被破坏 .因此,在高频和微波波段必须采用与低频时 完全不同的传输线形式)
解得:
将上式代入式(2-6)第一式和式(2-7),注意到l − z = z′ ,并整理求得
2.2.2 已知均匀传输线始端电压U1和始端电流I1
将z=0、U(0)=U1 、I(0)=I1代入式(2-6)第一式和式(2-7)便可 求得
将上式代入式(2-6)和式(2-7),即可得
2.3 均匀传输线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叠加
几种典型传输线的分布参数计算公式列于表1-1中。 表中μ0、ε分别为对称线周围介质的磁导率和介电常数。
有了分布参数的概念,我们可以将均匀传输线分割成许 多微分段dz(dz<<λ),这样每个微分段可看作集中参数电 路。其集中参数分别为R1dz、G1dz、L1dz及C1dz,其等效电 路为一个Γ型网络如图1-1(a)所示。整个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是无限多的Γ型网络的级联,如图1-1(b)所示。

传输线理论微波EDA网课件

传输线理论微波EDA网课件
利用传输线理论,可以对微波EDA网的阻抗进行精确匹配 ,确保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最小化。
信号完整性分析
传输线理论可以对微波EDA网中的信号完整性进行深入分 析,预测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变化,为优化设计提供根据 。
电磁兼容性设计
基于传输线理论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可以有效抑波EDA网的性能评估与优化
总结词
性能评估与优化
详细描述
微波EDA网的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性能评估,以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性能评估包括功能测试、时 序分析、功耗分析等。如果发现性能问题,需要进行优化,以提高微波EDA网的性能。优化的方法包 括算法优化、电路优化、布局布线优化等。
05
CHAPTER
传输线的分类
根据传输线结构和工作频率,可 以分为同轴线、双绞线、平行线 等。
传输线的基本参数
特性阻抗
传输线对信号的阻碍作用,与传输线的电导和电 感有关。
传播常数
描述信号在传输线上传播时的幅度和相位变化的 参数。
传输线损耗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电导、电感和辐射等引起 的能量损失。
传输线的应用场景
01
雷达领域
微波EDA技术用于雷达信号处 理、目标检测和跟踪等方面。
电子对抗领域
微波EDA技术用于电子对抗系 统中的信号干扰、侦查和辨认 等方面。
集成电路领域
微波EDA技术用于集成电路设 计中的布局布线、电磁场仿真
等方面。
03
CHAPTER
传输线理论在微波EDA网中 的应用
传输线理论在微波EDA网中的重要性
传输线理论是微波EDA网设计的基础
传输线理论为微波EDA网设计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是实现高效、稳定微波信 号传输的关键。

研究电磁波传播的传输线实验

研究电磁波传播的传输线实验

研究电磁波传播的传输线实验电磁波传输线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实验,在研究电磁场和电磁波传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定律、实验准备、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的应用和其他专业性角度进行详细解读。

一、基本原理与定律电磁波传输线实验基于电磁场和电磁波传播的相关定律,主要包括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特定介质中的电磁波方程。

1. 麦克斯韦方程组: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电磁场理论的基石,包括四个方程:高斯定律、法拉第定律、安培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

这些定律描述了电场和磁场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规律。

2. 电磁波方程:电磁波方程是麦克斯韦方程组的一个解,它描述了电磁场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行为。

电磁波方程的解是电磁波,它具有波动性质和传播性质。

二、实验准备在进行电磁波传输线实验前,需要准备以下实验器材和材料:1. 信号源和接收器:用于产生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的设备。

常用的信号源包括导线、信号发生器和天线等。

2. 传输线:用于传输电磁波信号的导线或线缆。

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传输线,如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等。

3. 测量仪器:用于测量电磁波信号的参数,例如信号的频率、幅度、相位和传输特性等。

常用的测量仪器有频谱分析仪、示波器和网络分析仪等。

4. 辅助器材:如电源、接线板、连接线、电容器和电阻等,用于组成电路和调节信号参数。

三、实验过程电磁波传输线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实验装置搭建:根据实验要求,搭建相应的电路和传输线连接。

将信号源和接收器连接到传输线的两端,并设置适当的电源和辅助器材。

2. 设置实验参数:调节信号源的频率、幅度和相位等参数,以产生所需的电磁波信号。

可以通过示波器或频谱分析仪等测量仪器监测和调节信号的相关参数。

3. 测量实验数据:使用测量仪器测量传输线中电磁波信号的传输特性。

例如,可以通过网络分析仪测量反射系数、传输损耗和相移等参数。

4. 分析和记录实验结果:根据测量结果,分析电磁波在传输线中的传播行为,并记录实验数据、图表和结论等。

《传输线理论》课件

《传输线理论》课件

阻抗特性
传输线的阻抗决定信号的 匹配和功率传递效率,常 见的阻抗包括50欧姆和75 欧姆。
传输线上的信号传输
传输线上的信号反射和干扰是常见问题,可通过消除信号反射和合理终止传输线来解决。 消除信号反射的方法包括使用终端电阻、滤波器和匹配网络。
传输线的调谐
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模型
传输线可用电路模型表示, 包括传输线的电感、电容和 电阻。
传输线用于计算机网络中的局 域网和广域网等数据传输。
总结
1 传输线理论的重要性
传输线理论为电磁信号传输提供了基础理论和实践指导。
2 相关应用领域
传输线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计算机网络等领域。
3 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发展,传输线将继续演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
什么是传输线
传输线是传输电磁信号的导体或介质,通常由金属导线、光纤或空气等构成。 传输线可分为平行线、同轴电缆、光纤等多种类型。
传输线的特性
衰减特性
传输线上信号强度随距离 递减,衰减特性决定信号 传输的距离和质量。
相位特性
传输线上的信号会因电磁 波传播速度不同而引起相 位变化,影响信号的时间 同步。
《传输线理论》PPT课件
# 传输线理论 什么是传输线?传输线的定义和分类。 传输线的特性,包括衰减特性、相位特性和阻抗特性。 如何在传输线上进行信号传输?反射与干扰,消除信号反射,传输线的终止方式。 传输线的调谐,包括等效电路模型、调谐方法和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传输线在通信系统、雷达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总结传输线理论的重要性,相关应用领域,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传输线的调谐方法
通过调节传输线的电性能参 数来实现传输线的谐振和优 化信号传输。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件7.4传输线理论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件7.4传输线理论
当信号频率很高时,其波长很短,
如 f = 300MHz时,l=1m, f = 3GHz时,l=0.1m
l
场和等效电压的相位变化2p的相应距离为一个波长。 而传输线的长度一般都在几米甚至是几十米之长。 因此在传输线上的等效电压和等效电流是沿线变化的。 ——→与低频状态完全不同。
传输线理论 长线理论
传输线是以TEM导模方式传 输电磁波能量。
W
ln d
d
2.传输线方程
传输线方程是研究传输线上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及 其相互关系的方程。
1)一般传输方程
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是 距离和时间的函数, 则线元 Dz<<l上电压和电流的差为
v(z z,t) v(z,t) v(z,t) z z
i(z z,t) i(z,t) i(z,t) z z
Dz传输线上的等效电路
ez , ez 分别表示向+z和-z方向传播的波。
用双曲函数来表示
V (d ) V0chd Z 0 I 0 shd
I (d)
V0 Z0
shd
I 0chd
写成矩阵形式:
V (d)
I
(d )
chd
shd
Z0
Z 0 shd chd
V0
I
0
③信号源和负载条件解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已知
v(z Dz,t) v(z,t) v(z,t) Dz z
应用基尔霍夫定律:
i(z Dz,t) i(z,t) i(z,t) Dz z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L上: v L di ,C上: i C dv
dt
dt
v(z,t) z
z i(z,t) z
z
Rl z i(z,t) Gl z v(z,t)

第五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五章 传输线理论
z 0
z
则: z U ( z) U 2 I 2 Z 0 ez U 2 I 2 Z 0 ez
2
2
o
(365.9)27
I ( z) U 2 I 2 Z 0 ez U 2 I 2 Z 0 ez
2Z0
2Z0
33 26
(5.10) 也可改写为:U (z) U 2 coshz I2Z0 sinh z
中的场强为
E 、H
:而
b
两导体间的电位差: U E dl a
内导体中的电流: I H dl C
2019/9/4
17
z
如图:设同轴线单位长度带电 根据高斯通量定理: E dS
l
q
S

分析: 电荷只与r变量有关 ,所 以,电场 强度E 也只与r有关。 E er E(r)
dz 2

2U

0
d 2I 2I 0
dz 2
(5.4)
16
此方程常被称为均匀传输线波动方程。 两个方程相似。
2019/9/4
8
1、通解:
d 2U dz 2
2U
0
d 2I dz 2
2I

0
解方程得:
I1
Zg
+
Eg ~
U1
-
z0
o
z
z
l
I (z)
I2
+ Zl
U2 -
z
G jC
9
2、特解:
I1
I(z)
I2
(1)、已知终端电压 U 2和电流 I2 时的解:Zg
+
U Eg ~

实验01:传输线理论

实验01:传输线理论

实验一:传输线理论 * (Transmission Line Theory )一. 实验目的:1. 了解基本传输线、微带线的特性。

2. 利用实验模组实际测量以了解微带线的特性。

3. 利用MICROWA VE 软件进行基本传输线和微带线的电路设计和仿真。

二、预习内容:1.熟悉微波课程有关传输线的理论知识。

2.熟悉微波课程有关微带线的理论知识。

四、理论分析:(一)基本传输线理论在传输线上传输波的电压、电流信号会是时间及传输距离的函数。

一条单位长度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可由R 、L 、G 、C 等四个元件来组成,如图1-1所示。

假设波的传播方向为+Z 轴的方向,则由基尔霍夫电压及电流定律可得下列二个传输线方程式:此两个方程式的解可写成:0)()()()()(222=+---z V LG RC j z V LC RG dzz V d ωω0)()()()()(222=+---z I LG RC j z I LC RG dzz I d ωω 图1-1单位长度传输线的等效电路zz e V e V z V γγ--++=)( (1-1) ,z z e I e I z I γγ--+-=)((1-2)其中V +,V -,I +,I -分别是信号的电压及电流振幅常数,而+、-则分别表示+Z ,-Z 的传输方向。

γ则是传输系数(propagation coefficient ),其定义如下:))((C j G L j R ωωγ++= (1-3)而波在z 上任一点的总电压及电流的关系则可由下列方程式表示:I L j R dzdV ⋅+-=)(ωV C j G dz dI⋅+-=)(ω (1-4) 式(1-1)、(1-2)代入式(1-3)可得:Cj G I V ωγ+=++ 一般将上式定义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Z O :Cj G Lj R C j G I V I V Z O ωωωγ++=+===--++当R=G=0时,传输线没有损耗(Lossless or Loss-free )。

01微波技术第1章传输线理论

01微波技术第1章传输线理论

传 输 线 理 论
二、分布参数的概念及传输线的 等效电路
• 电路理论的前提是集中参数,其条件为: •
ι<<λ ι:电器尺寸,λ:工作波长 传输线中工作波长和传输长度可比拟,沿 线的电压、电流不仅是时间的函数,还是 空间位置的函数,从而形成分布参数的概 念。
传 输 线 理 论
传输线上处处存在分布电阻、分布电 感,线间处处存在分布电容和漏电导。分 布参数为:R(Ω/m)、L(H/m) C(F/m)、 G(S/m) 如果分布参数沿线均匀,则为均匀传 输线,否则,为非均匀传输线。 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如图1.1.1所示
EXP:双根传输线
传 输 线 理 论
Zc取决于传输线的几何尺寸和周围媒介, 与传输线的位置和工作频率无关。
传 输 线 理 论
⑶ 相速和波长 相速:某一等相面推进的速度 令α=0(无耗),由ωt-βz=常数,得
传 输 线 理 论
§1-3 反射系数、输入阻抗与 驻波系数
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既然具有波
传 输 线 理 论
第一章 传输线理论
§1-1 传输线的种类及分布 参数的概念
传 输 线 理 论
• 定义:广义上讲,凡是能够导引电磁波

沿一定方向传输的导体、介质或由他们 共同组成的导波系统,都可以称为传输 线。 传输线是微波技术中最重要的基本元件 之一,原因有两点: ⑴ 完成把电磁波的能量从一处传到另一 处。 ⑵ 可构成各种用途的微波元件。 Exp:耦合器、匹配器、电容、电感等
传 输 线 理 论
1.3.2式的意义在于: ⑴ 无耗传输线上各点反射系数的大小相等, 均等于终端反射系数的大小。 ⑵ 只要求出|Γ|,若已知λ或β则可求出任意 点的反射系数Γz 随着ZL的性质不同,传输线上将会有 如下不同的工作状: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课程简介
01-11
常见传输线类型:差分传输线
差分(通常称为平衡式)传输线适用于对噪声隔离和改善时钟频 率要求较高的情况。在差分模式中,传输线路是成对布放的,两条线 路上传输的信号电压、电流值相等,但相位(极性)相反。由于信号 在一对迹线中进行传输,在其中一条迹线上出现的任何电子噪声与另 一条迹线上出现的电子噪声完全相同(并非反向),两条线路之间生 成的场将相互抵消,因此与单端非平衡式传输线相比,只产生极小的 地线回路噪声,并且减少了外部噪声的问题。
R0
TD
Z0
课程简介
01-30
振铃原因
课程简介
01-31
振铃原因
课程简介
01-32
阻抗匹配
如果线足够短,则在时刻 TD,信号仍将继续上升,反 射波成为上升沿的一部分。对于较长的线,信号的上升过 程在时刻TD之前就已结束,反射波作为过冲和反冲出现。 这种情况下,信号的噪声余量变小,甚至会导致系统不能 正常工作。这时,就需考虑阻抗匹配。
H E
x y
课程简介
y
E
z
01-3
传输线模型


信号的传播类似于波的传播,,应该按照传输线理论来分析。 传输线模型中实际存在四要素:一个串联电阻、一个串联电感、 一个并联电容——C=Q/V、一个并联电导——导体间的介质损 耗。 一个传输线的微分线段l的等效电路描述如图所示。
L, C, R, G per unit length
课程简介
01-23
信号传输过程
当RL =Z0时,ρL=0
Vs
is
V
Z0 Z 0 + Rs
V Z 0 + Rs
0
VL
τ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传输线理论是电气工程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它是一种电磁学理论,用来描述电磁信号在传输介质中的传播行为。

它被广泛应用在无线电、电路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测量中,以及在描述航空电子、微波和激光利用传输介质的工作原理时也是被经常利用的。

传输线理论使用电气原理,主要关注和研究电磁波在传输线上传播的各种现象,它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来描述、分析、设计和实现实际的电磁传输线系统。

传输线理论的基本原理就是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沿着线路传播,由于线路的衰减和损耗,这种传播会很快的减弱。

此外,由于电磁波的共振效应,往往会形成有规律的反射现象,这也是传输线理论的基本特性之一。

从物理上来说,传输线是一种在电磁学中非常重要的传播介质。

它由一系列可以传播电磁波的导体构成,可以用于传输电能和信号,从而实现传播。

一般来说,传输线是按照不同的结构和尺寸分类的,其中通常有单线、双绞线和复合线等。

传输线理论涉及的电学基础知识主要有波形分析、频率响应和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

其中,波形分析涉及波形的分析方法,频率响应则涉及频率响应的测量原理,而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则涉及电磁波的结构、传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传输线理论的应用很广泛,它可以应用在电路设计、电子产品设计、无线技术研究和通信技术研究等领域。

例如,它可以用来涉及无线信号传输、电缆、电网和无线传感网络的设计,也可以用来计算电路的线性和非线性参数,有助于优化其特性和性能。

此外,传输线理论也可以用于模拟传输线和信号源的工作原理,它可以模拟传输线中对信号传输的影响,从而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并确定系统的最佳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传输线理论提供了一种精确测量和设计电磁传输系统的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电磁波传输中的复杂性问题。

传输线理论提供的分析工具和方法也可以将实际应用中的电磁传输系统的性能和表现分析出来,有助于优化和实现电磁信号的传输。

总之,传输线理论是电气工程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它涉及众多的基本物理原理,如电磁波的传播和波形的分析,并应用在众多的领域,是电气系统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理论。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传输线理论是电子学中最重要的一门理论,它涉及到电力线路、电磁场、波导和微波。

传输线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电磁场在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电磁媒体中的传播原理,以及在电磁介质中的电场与磁场的相互作用过程。

它的原理也可以用于设计和分析电子系统,如微波系统、天线、电缆、屏蔽系统等。

传输线理论的基础是电磁场理论,它涉及到电磁场在多维空间中的变化。

电磁场在空间中的变化依赖于物体本身的形状、质量、位置、温度等因素,传输线理论是一门研究电磁场在空间中变化规律的理论。

传输线理论可以被用于研究和分析电子系统中电磁场的传播过程,它可以计算出不同形状和结构的媒体的电磁场的变化情况,以及电磁场从一个媒介传输到另一个媒介时的传输参数,进而根据传输参数设计和分析电子系统。

传输线理论可用来研究和设计电子系统中的天线,电缆和屏蔽系统。

天线是一种能够有效传输电磁波的装置,它能将电磁信号转换为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电缆是传输电力的装置,它包含许多导体,这些导体可以将电流传输到目标地。

屏蔽系统可以使外部的电磁波不能进入电子系统的内部,从而保护电子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传输线理论也可用于研究微波系统。

微波系统是一种利用微波射线发射、接收信号的系统,它可以用来传输信息,也可以用来进行计算机、视频和图像处理。

微波系统中的组件可以通过电磁场传输信号,传输线理论可以用来分析微波系统中电磁场的传播过程,从而提高微波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传输线理论是电子学中重要的一门理论,它可以用来研究和分析电子系统中的电磁场的传播过程,以及电磁场从一个媒介传输到另一个媒介时的传输参数。

它也可以用于研究和设计电子系统中的天线、电缆、屏蔽系统等,以及微波系统中的电磁传播过程。

传输线理论由于其在电子系统中的重要应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分析中,值得深入研究。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短线:
几何长度l与工作波长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传输线, 用集总参数进行描述。应用电路理论分析。
分界线可认为是: l / 0.05
2.1.2 分布参数及传输线等效电路模型
Low frequencies(short line) wavelengths >> wire length current (I) travels down wires easily for efficient power transmission measured voltage and current not dependent on position along wire
集 总 参 数 电 路
分 布 参 数 电 路
2.1.2 分布参数及传输线等效电路模型 例
100Km长的高压线,工作频率50Hz,电长度 l / 0.017
---- 短线
1cm长的传输线,工作频率为3GHz,电长度 l / 0.1
---- 长线
2.1.2 分布参数及传输线等效电路模型 分布参数(distributed parameter)
➢可以从场的角度以某种TEM传输线导出 ➢可以从路的角度,由分布参数得到
采用电路理论分析 对时諧情况求通解
得到一般传输线方程 最后根据传输线端接条 件求出传输线方程定解
2.2.1 传输线方程
a.一般传输线方程
按照泰勒级数展开,并忽略高次项
应用基尔霍夫定律
v(z z,t) v(z,t) v(z,t) z z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本章学习提要:
❖又称一维分布参数电路理论,是微波电路设计 和计算的理论基础。
❖从路的观点研究传输线在微波运用下的传输特 性,讨论用史密斯圆图进行阻抗计算和阻抗匹 配的方法。

传输线理论课程设计

传输线理论课程设计

传输线理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传输线的基本概念,掌握传输线的基本参数及其对信号传输特性的影响;2. 掌握传输线方程的推导和应用,能够分析传输线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压、电流分布;3. 了解传输线的常见类型及特点,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输线。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传输线理论分析、计算传输线上的信号传输特性,解决实际工程问题;2. 能够根据传输线的参数设计合适的阻抗匹配网络,提高信号传输效率;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传输线相关实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输线理论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电子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传输线的基本理论,具备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

为实现这一目标,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传输线的基本概念与参数:介绍传输线的定义、基本特性,包括特性阻抗、传播常数、反射系数和传输效率等;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传输线方程及其应用:推导传输线方程,分析传输线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压、电流分布;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传输线的类型与特点:介绍同轴电缆、双绞线、微带线等常见传输线的结构、性能及应用;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三节4. 阻抗匹配与传输效率:讲解阻抗匹配的重要性,分析不同阻抗匹配网络的设计方法;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5. 传输线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传输线在通信、雷达、微波等领域中的应用,结合实例进行讲解;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6. 传输线实验:组织学生进行传输线相关实验,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教材章节:实验教程本章节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

实验报告_传输线

实验报告_传输线

实验报告实验题目: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匹配一、实验目的:理解传输线源端阻抗和终端负载阻抗对传输信号影响的原理和高频信号的传输规律,掌握源端反射和终端反射的概念,以及消除源端反射和终端反射的方法,在实验中进行操作,观察信号波形,验证原理。

二、实验器材:被测电路(XILINX公司型号为XC2S100E/TQ208的FPGA 芯片,60M的晶振),示波器(TDS1012B,带宽100M,采样率1GS/S),示波器探头(10X,200MHZ,输入电容16PF,输入电阻10兆欧姆),电源,48米长双绞线,0~200欧电位器,0~5K欧电位器。

三、实验内容:用VHDL语言编写分频程序,下载到相应的FPGA芯片中,使其产生100KHZ的方波,占空比为1:3。

先用示波器测量原始信号,观察波形,并记录输出电压,对信号源串接一个100欧的电阻,测量输出的信号,记录输出电压,通过运用简单的欧姆定律,信号源和外接电阻的串联电路原理,计算所使用的信号源FPGA的内阻。

使用传输线传输信号,开始源端和末端都不端接电阻,分别测量源端和末端的信号,然后再分别进行源端和末端阻抗匹配,消除反射。

源端和末端再分别端接不同阻抗的电阻,观察输出波形,理解反射原理。

四、实验原理数字信号由器件的输出端接到另一器件的输入端要使用传输线。

理想传输线的电阻应该为零,实际中传输线总是有一些小的串联电阻。

实际传输线的非零电阻会引起传播信号的衰减和畸变。

连接到传输线上的任何源端及负载阻抗的组合将会降低它的性能,阻抗不匹配时,会出现信号反射,引起振荡。

图4.1传输线问题 输入接收函数:00()()()()S Z A Z Z ωωωω=+ 输出函数: 02()()()()L L Z T Z Z ωωωω=+ 末端反射函数:020()()()()()L L Z Z R Z Z ωωωωω-=+ 源端反射函数:010()()()()()s s Z Z R Z Z ωωωωω-=+ 其中()s Z ω:源端阻抗,0()Z ω:传输线阻抗, ()L Z ω:末端(负载阻抗), 1()R ω、2()R ω为正时,反射同向;为负时,反射反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传输线理论 *(Transmission Line Theory)一. 实验目的:1.了解基本传输线、微带线的特性。

2.利用实验模组实际测量以了解微带线的特性。

3.利用MICROWAVE软件进行基本传输线和微带线的电路设计和仿真。

二、预习容:1.熟悉微波课程有关传输线的理论知识。

2.熟悉微波课程有关微带线的理论知识。

项次设备名称数量备注1 MOTECH RF2000 测量仪1套亦可用网络分析仪2 微带线模组1组RF2KM1-1A,3 50Ω BNC 连接线2条CA-1、CA-2 (粉红色)4 1MΩ BNC 连接线2条CA-3、CA-4(黑色)5 MICROWAVE软件1套微波电路设计软件四、理论分析:(一)基本传输线理论在传输线上传输波的电压、电流信号会是时间及传输距离的函数。

一条单位长度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可由R、L、G、C等四个元件来组成,如图1-1所示。

假设波的传播方向为+Z轴的方向,则由基尔霍夫电压及电流定律可得下列二个传输线方程式:)()()()()(222=+---zVLGRCjzVLCRGdzzVdωω)()()()()(222=+---zILGRCjzILCRGdzzIdωω图1-1单位长度传输线的等效电路此两个方程式的解可写成:zz e V e V z V γγ--++=)( (1-1) ,z z e I e I z I γγ--+-=)((1-2)其中V +,V -,I +,I -分别是信号的电压及电流振幅常数,而+、-则分别表示+Z ,-Z 的传输方向。

γ则是传输系数(propagation coefficient ),其定义如下:))((C j G L j R ωωγ++= (1-3)而波在z 上任一点的总电压及电流的关系则可由下列方程式表示:I L j R dzdV ⋅+-=)(ωV C j G dz dI⋅+-=)(ω (1-4) 式(1-1)、(1-2)代入式(1-3)可得:C j G I V ωγ+=++一般将上式定义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Z O :Cj G Lj R C j G I V I V Z O ωωωγ++=+===--++当R=G=0时,传输线没有损耗(Lossless or Loss-free )。

因此,一般无耗传输线的传输系数γ及特性阻抗Z O 分别为:LC j j ωβγ== , C LZ O =此时传输系数为纯虚数。

大多数的射频传输线损耗都很小;亦即R<<ωL 且G<<ωC 。

所以R 、G 可以忽略不计,此时传输线的传输系数可写成下列公式:βαωγj C G L R LC LC j +=⎪⎭⎫⎝⎛++≈2 (1-5)式(1-5)中与在无耗传输线中是一样的,而α定义为传输线的衰减常数(Attenuation Constant ),其公式分别为:LC j ωβ=, )(212o o GZ RY C G L R LC +=⎪⎭⎫ ⎝⎛+=α 其中Y 0定义为传输线的特性导纳(Characteristic Adimttance), 其公式为:LC Z Y O O ==1(二)负载传输线(Terminated Transmission Line )(A )无损耗负载传输线(Terminated Lossless Line )考虑一段特性阻抗为Zo 的传输线,一端接信号源,另一端则接上负载,如图1-2所示。

并假设此传输线无耗,且其传输系数 γ=j β,则传输线上电压及电流方程式可以用下列二式表示:zz e V e V z V ββ--++=)( ,z z e I e I z I ββ--+-=)((1)若考虑在负载端(z=0)上,则其电压及电流为: -++==V VV V L (1-6)-+-==I II I L (1-7)而且--++==V I Z V IZ o o ,,式(1-7)可改写成:)(1-+-=V V Z I oL(1-8)合并式(1-6)及(1-8)可得负载阻抗(Load Impedance ):)(-+-+-+==VV V V Z I V Z o L L L 定义归一化阻抗(Normalized Load Impedance ):LLo L L L Z Z Z z Γ-Γ+===11 当Z L = Z O 时,则ΓL = 0时,此状况称为传输线与负载匹配(Matched )。

(2)若考虑在距离负载端L (z=-L )处,即传输线长度为L 。

则其反射系数 Γ(L) 应改成:z z e I e I z I ββ--+-=)(zzeV eV z V ββ--++=)(z = 0zz = -Lz = z I LV + + V -V L图1-2 接上负载的传输线电路Lj L L j L j L j e e V V e V e V L ββββ22)(--+-+--⋅Γ===Γ而其输入阻抗则可定义为:)tan()tan(L jZ Z L jZ Z Z Z L o o L oin ββ++=由上式可知:(a ) 当L∞时, Z inZ o .(b )当L =λ/2时, Z in =Z L.(c ) 当L=λ/4时,Z in =Z o 2/Z L.(B )有耗负载传输线(Terminated Lossy Line )若是考虑一条有耗的传输线,则其传输系数 γ=α+j β为一复数。

所以,反射系数 Γ(L )应改成:Lj L Le L βα22)(--⋅Γ=Γ 而其输入阻抗则改成为:)tanh()tanh(L jZ Z L jZ Z Z Z L o o L oin γγ++=(三)微带线理论(Microstrip Line ) 实际使用的传输线有许多种类,常见的有同轴线、微带线、条线、平面波导、波导等,而其中又以微带线最常见于射频电路设计上。

所以,本单元便以介绍微带线为主。

微带线的结构如图1-8所示,而其相关设计参数如下所列。

图1-8微带线的结构(1)基板参数(Substrate Parameters ) 基板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 ),εr常见的基板有Teflon (εr =2.2),FR4(εr =4~5),Alumina (εr =10)Whe rt L损耗正切(Tangent dielectric loss),tandδ基板高度(Height),h基板导线金属常见有铜(Copper)、金(Gold)、银(Silver)、锡(Sn)、铝(Al)。

基板导线厚度(Thickness),t(2)电特性参数:(Electrical parameters)特性阻抗Zo 、波长(角度)θ、使用主频率fo(3)微带线参数(Microstrip Parameters)宽度(width)W长度(Length)L单位长度衰减量(Unit-length Attenuation),AdB相关计算公式如下:(A)合成公式(Synthesis Formula)(已知传输线的电特性参数(Z O、θ),(B)分析公式(Analysis Formula)(已知微带线的物理性参数,求出其其中,五、硬件测量:(模组编号:RF2KM1-1A)1.测量开路传输线(MOD-1A),短路传输线(MOD-1B),50Ω微带线(MOD-1C),适用频率均为50-500MHZ。

2.准备好实验用的器件和设备,以及相关软件。

3.测量步骤:⑴ MOD-1A的S11测量:设定频段BAND-3;对模组P1端子做S1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1-1)。

⑵ MOD-1B的S11测量:设定频段BAND-3;对模组P2端子做S1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1-2)。

⑶MOD-1C的S11测量:设定频段BAND-3;对模组P3端子做S1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1-3)。

⑷ MOD-1C的S21测量:设定频段BAND-3;对模组P3及P4端子做S2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于表(1-4)。

4、实验记录:表1-1,1-2,1-3,1-4的格式均为下面此表5.硬件测量的结果建议如下为合格MOD-1A S11 ≥-1dBMOD-1B S11 ≥-1dB (推荐)MOD-1C S11 ≤-15dBMOD-1C S21 ≥-0.5dB6.测试模组方框图:六、软件仿真1、进入微波软件MICROWAVE。

2、在原理图上设计好相应的电路,设置好P1,P2,P3,P4端口(如果需要的话),完成频率设置、尺寸规、器件的加载、仿真图型等等的设置。

3、最后进行仿真,结果应接近实际测量所得到的仿真图形。

4、电路图(推荐以下)图1-9 单位长度传输线的等效电路七、实例分析:(一)计算负载为50Ω的无损耗传输线(Z O=75 ohm,θ=30O f O=900MHz)的特性。

(1)反射系数ΓL,回波损耗RL,电压驻波比VSWR(2)输入阻抗Zin ,输入反射系数Γin(3)基板为FR4的微条线宽度W 、长度L 及单位损耗量A dB 基板参数: 基板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 ),ε r = 4.5切线损耗 (Tangent dielectric loss), tand δ = 0.015基板高度(Height ),h = 62mil 基板导线金属(Conduction Metal ),铜(Copper ) 基板导线厚度(Thickness ),t = 0.03mm解:(1) 反射系数2.075507550-=+-=+-=Γo L o L L Z Z Z Z反射损耗dB RL L 98.13)log(20-=Γ= 电压驻波比 5.111=Γ-Γ+=LL VSWR(2) 输入阻抗 Ω+=++=)2058()tan()tan(j jZ Z jZ Z Z Z L o o L oin θθ输入反射系数 odj j d inee)60180(2.0-⋅=Γ=Γθ(3) 微带线参数W =1.38mm ,L =15.54mm ,A dB =0.0057dB/m八、mathcad 分析:除microwave 软件以外,mathcad 软件也同样能够实现仿真功能,并以图形或者数据的形式表示出来。

微带线主要容(我们将给出来参考文件夹‘中文mcd ’里的‘微带线.mcd ’文件)为:1、综合结果:已知传输线电特性参数(Z0,θ,f0),求出相对微带线其物理性参数(W,L,AdB )2、分析结果:已知为带线的物理性参数(W,L ),求出其相对传输线电特性参数(Z0,θ),在mathcad 里面,θ是由φ表示的。

3、列的是分析式和合成式所依据的具体计算公式,mathcad 将依据这些公式,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在综合结果和分析结果上表示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