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动物病理学第三章寄生物与宿主的关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神经毒素 如破伤风毒素 • 肠毒素 如大肠杆菌毒素
某些细菌外毒素及其主要致病作用
细菌
主要外毒素 主要致病作用
破伤风杆菌 破伤风毒素
产气荚膜杆菌 α毒素 化脓性链球菌 溶血素O 炭疽杆菌 致死毒素
兴奋运动神经元 引起肌肉强直痉挛 对WBC、RBC有毒性 溶血、杀伤WBC 致死作用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毒素 肠粘膜损伤
第二节 传染性寄生物的致病性
Henle-Koch postulates
Description: Four criteria are required to establish that an organism causes a disease. The postulates were first set forth by J. Henle in 1840. At that time, however, it was not possible to prove them.
寄生物:从另一种生物体上获取营养物 质或水分的生物(病原物),称为寄 生物。
宿主(寄主):被寄生物掠夺营养物质 或水分的生物。
寄生物接触宿主后,是否导致宿主发
病,通常取决于如下几方面:
• 寄生物--作用、类型等 • 动物机体状态--敏感性、机能状态
等 • 环境条件--社会条件、自然条件
寄生物通过生活在宿主体内 或宿主体表,并与宿主可能共存的 这种关系称为共生(Symbiosis)。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 来源
存在部分 化学成分
稳定性 毒性作用
抗原性
外毒素
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 阴性菌
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 崩解后释放
蛋白质
60-80 ℃,30min破坏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 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 临床表现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 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 成类毒素
内毒素
革兰阴性菌
水盐丢失
葡萄球菌 α毒素
溶组织、组织坏死
杀WBC毒素 杀伤WBC
肠毒素
损伤肠粘膜致腹泻
痢疾杆菌 痢疾杆菌毒素 肠粘膜损伤
水盐丢失
2、内毒素(endotoxin)
来源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
特征 • • • •
仅见于革兰阴性菌; 化学性质为LPS,对理化因素稳定; 毒性作用相对较弱,无选择性; 抗原性较弱,不能人工处理为类毒素。
not affected. )
2 互利共生(mutialism)/共生物 (commensal)
指两者生活在一起,不仅互相 无害处,反而对各自都有利。如瘤 胃中的纤毛虫等。
3 偏害共生(amensalism)/寄生 (parasitism)
指双方共存期间一方损害另 一方,主要是对宿主的生存发育 以及生命有危害的。如猪瘟病毒
(二) 病毒损害或杀死宿主细胞机制
1 溶细胞(cytolytic)作用 •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和繁
殖的过程中,可阻断宿主核酸或 蛋白质的合成,引起细胞 代谢紊乱。
腺病毒
• 形成包涵 体-疾病 诊断的依 据。
• 通过免疫机制导致细胞溶解
与猪。
值得注意!!!
➢ 共生物(commensal )与致
病物(pathogen)区分非常重要。 但区分不是绝对的,也是很困难。
➢对于许多共生物来说,只是在宿主防御
机制控制在特定部位才能对宿主不产生 危害性,即无害的。
一旦寄生物到达其他部位或是宿主 免疫缺乏的情况下,许多共生物(正常 无害的细菌、寄生虫)可成为“偶然” 的致病物。如E.coli。
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放
脂多糖 160 ℃,2-4h才被破坏 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 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 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 作用弱;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 素
(二) 侵袭力(invasiveness)
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 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优选动物病理学第三章寄 生物与宿主的关系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Huazhong Agricultural
第一节 寄生物与宿主的关系概述
寄生: 是指一个种(寄生物)寄居于另一个 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靠寄主体液、 组织或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而生存。
1. The organism must be emonstrated to be present in all animals with the disease, but not in healthy animals. 2. The organism must be isolated from a diseased animal and grown in pure culture. 3. The pure culture must cause the disease in susceptible animals. 4. The organism must be recovered from (3) and re-grown in pure culture.
这种关系通常分三类
1 片利共生(commensalism) /共栖
一种生物栖息于别一种生物体内或 体表,对已有利而对宿主无损害。如 (the living together of two organisms in such a way that one is benefited while
the other is
柯赫法则
• 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到, 在健康者不存在;
• 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 • 此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 • 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
原菌的纯培养Leabharlann Baidu。
一 、 细菌的致病性
(一)细菌毒素
1、外毒素 (exotoxin) 根据作用不同可分三类:
• 一般细胞毒素 如溶血素
与细菌的表面结构(菌毛、荚膜) 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细菌的黏附和侵入
(三)毒素和侵袭力的综合作用
荚膜
侵袭力
• 细菌的毒力因子
毒素
粘附素
侵袭性物质 外毒素
• 细菌侵入的数量 • 细菌侵入的部位
内毒素
二 、 病毒的致病性
(一) 病毒进入靶细胞的方式
1 整个细胞易位跨过质膜 2 病毒的胞膜与细胞膜融合 3 受体介导的吞胞作用
某些细菌外毒素及其主要致病作用
细菌
主要外毒素 主要致病作用
破伤风杆菌 破伤风毒素
产气荚膜杆菌 α毒素 化脓性链球菌 溶血素O 炭疽杆菌 致死毒素
兴奋运动神经元 引起肌肉强直痉挛 对WBC、RBC有毒性 溶血、杀伤WBC 致死作用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毒素 肠粘膜损伤
第二节 传染性寄生物的致病性
Henle-Koch postulates
Description: Four criteria are required to establish that an organism causes a disease. The postulates were first set forth by J. Henle in 1840. At that time, however, it was not possible to prove them.
寄生物:从另一种生物体上获取营养物 质或水分的生物(病原物),称为寄 生物。
宿主(寄主):被寄生物掠夺营养物质 或水分的生物。
寄生物接触宿主后,是否导致宿主发
病,通常取决于如下几方面:
• 寄生物--作用、类型等 • 动物机体状态--敏感性、机能状态
等 • 环境条件--社会条件、自然条件
寄生物通过生活在宿主体内 或宿主体表,并与宿主可能共存的 这种关系称为共生(Symbiosis)。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 来源
存在部分 化学成分
稳定性 毒性作用
抗原性
外毒素
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 阴性菌
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 崩解后释放
蛋白质
60-80 ℃,30min破坏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 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 临床表现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 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 成类毒素
内毒素
革兰阴性菌
水盐丢失
葡萄球菌 α毒素
溶组织、组织坏死
杀WBC毒素 杀伤WBC
肠毒素
损伤肠粘膜致腹泻
痢疾杆菌 痢疾杆菌毒素 肠粘膜损伤
水盐丢失
2、内毒素(endotoxin)
来源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
特征 • • • •
仅见于革兰阴性菌; 化学性质为LPS,对理化因素稳定; 毒性作用相对较弱,无选择性; 抗原性较弱,不能人工处理为类毒素。
not affected. )
2 互利共生(mutialism)/共生物 (commensal)
指两者生活在一起,不仅互相 无害处,反而对各自都有利。如瘤 胃中的纤毛虫等。
3 偏害共生(amensalism)/寄生 (parasitism)
指双方共存期间一方损害另 一方,主要是对宿主的生存发育 以及生命有危害的。如猪瘟病毒
(二) 病毒损害或杀死宿主细胞机制
1 溶细胞(cytolytic)作用 •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和繁
殖的过程中,可阻断宿主核酸或 蛋白质的合成,引起细胞 代谢紊乱。
腺病毒
• 形成包涵 体-疾病 诊断的依 据。
• 通过免疫机制导致细胞溶解
与猪。
值得注意!!!
➢ 共生物(commensal )与致
病物(pathogen)区分非常重要。 但区分不是绝对的,也是很困难。
➢对于许多共生物来说,只是在宿主防御
机制控制在特定部位才能对宿主不产生 危害性,即无害的。
一旦寄生物到达其他部位或是宿主 免疫缺乏的情况下,许多共生物(正常 无害的细菌、寄生虫)可成为“偶然” 的致病物。如E.coli。
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放
脂多糖 160 ℃,2-4h才被破坏 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 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 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 作用弱;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 素
(二) 侵袭力(invasiveness)
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 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优选动物病理学第三章寄 生物与宿主的关系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Huazhong Agricultural
第一节 寄生物与宿主的关系概述
寄生: 是指一个种(寄生物)寄居于另一个 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靠寄主体液、 组织或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而生存。
1. The organism must be emonstrated to be present in all animals with the disease, but not in healthy animals. 2. The organism must be isolated from a diseased animal and grown in pure culture. 3. The pure culture must cause the disease in susceptible animals. 4. The organism must be recovered from (3) and re-grown in pure culture.
这种关系通常分三类
1 片利共生(commensalism) /共栖
一种生物栖息于别一种生物体内或 体表,对已有利而对宿主无损害。如 (the living together of two organisms in such a way that one is benefited while
the other is
柯赫法则
• 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到, 在健康者不存在;
• 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 • 此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 • 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
原菌的纯培养Leabharlann Baidu。
一 、 细菌的致病性
(一)细菌毒素
1、外毒素 (exotoxin) 根据作用不同可分三类:
• 一般细胞毒素 如溶血素
与细菌的表面结构(菌毛、荚膜) 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细菌的黏附和侵入
(三)毒素和侵袭力的综合作用
荚膜
侵袭力
• 细菌的毒力因子
毒素
粘附素
侵袭性物质 外毒素
• 细菌侵入的数量 • 细菌侵入的部位
内毒素
二 、 病毒的致病性
(一) 病毒进入靶细胞的方式
1 整个细胞易位跨过质膜 2 病毒的胞膜与细胞膜融合 3 受体介导的吞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