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托和烘托的区别
烘托和衬托、对比的区别
烘托和衬托、对比的区别
烘托,: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主题鲜明突出。
如:描写烈日炙烤大地,描写狂风暴雨,然后写人物活动,即烘托其辛苦及其忘我劳动的精神之类。
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如:毛泽东用有些人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来反衬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侧面描写:简单说就是从旁边描写,举例说吧:要写一个好学生,不直接写他怎
么用功学习,成绩怎么优良,而是写听老师,同学的评价,或到他家看到墙壁上
贴着许多奖状之类,让人从另一面知道他是个好学生。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对比与衬托的区别:构成对比的双方没有主次之分,但衬托有主次,而且次要部分要对主要部分起陪衬烘托的作用。
如:
例: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上面的例子就用了衬托的手法,写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是为了反衬我内心的不宁静
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
对比表明是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
因此,两种修辞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希望你能理解。
对比、衬托、烘托的区别
谢 谢 大 家!
“烘托”与“衬托” 区别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 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 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 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例: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例: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对比”与“衬托” 区别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 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 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 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 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对比、烘托与衬托的区别
例: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 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 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 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 怒,但坐观罗敷。
“对比”与“衬托” 区别
对比:是两个事物相互比较而得出的结果,重在比 较(双方 衬托:则是一个事物衬托另一个事物(有正衬,反 衬),重在突出一方面特征(两者主次分明) 。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 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 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衬托、烘托、映衬的区别及其作用
02
烘托可以通过对人物、环境、 情节等的描绘,将作品的主题 呈现出来,使读者更加深刻地 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03
烘托可以通过对比、反差等手 法,突出作品中的主题和中心 思想,使作品更加有深度和内 涵。
05 映衬的作用
对比突
通过对比映衬,可以将事物的特点、本质、形象更加鲜明地呈现出来,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 事物。
营造氛围
1
烘托通过描绘环境、人物、情节等,营造出一种 氛围,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主题 和情感。
2
烘托可以借助比喻、象征等手法,将抽象的概念 具象化,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 情感和主题。
3
烘托可以借助对比、反差等手法,突出作品中的 矛盾和冲突,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增强情感表达
衬托与映衬的区别
衬托是通过描绘一个事物来突出另一个事物,通常用于强调对比。
映衬则是通过与主体形成对比的事物来突出主体,通常用于强调对比。
03 衬托的作用
突出主体
通过对比、反衬等手法,使主 体更加突出、显眼。
在文学作品中,通过衬托可 以使得主角的形象更加鲜明,
个性更加突出。
在艺术作品中,衬托可以使主 要对象在色彩、形状、大小等 方面更加突出,从而更好地表
示例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使用衬托手法来表现主人公的英勇无畏,通过描绘敌人的凶猛 来衬托主人公的勇敢。
烘托的应用场景与示例
应用场景
烘托主要用于营造氛围和情感,通过描写周 围环境或情境来间接表达人物的情感或性格 特点。
示例
在绘画中,艺术家使用不同的色彩和笔触来 烘托画面的氛围,如用暖色调来表现温馨的 氛围,用冷色调来表现冷漠的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映衬可以通过对比描写、反衬手法等手段,突出主题,强化情感表达,使作品更具感 染力和艺术性。
衬托、对比、烘托的区别
• 衬托也是修辞格之一,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 似的或相反的事物作为陪衬的一种修辞方式。分为 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是用相类似的事物作为陪 衬以充分反映主要事物。简言之,是以美好的景物 来生乐,以凄苦的景物来衬哀,或以次要的人物来 衬主要人物。如鲁迅的《故乡》:“时候既然是深 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 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 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 住悲凉起来。”用荒凉萧索的环境和气氛,衬托作 者悲凉的心情。反衬是用与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对的 事物作陪衬以突出主要事物,简言之就是“以乐景 衬哀情”。《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 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就是以乐景写哀情 典型例句。古代诗文中有很多用以动衬静的表现手 法写出的句子,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反衬。如南朝梁 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作者用蝉 噪、鸟鸣作反衬,把深山密林中那种幽静宜人的意 境表现出来了。
衬托、对比、烘托的区别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 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 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 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 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 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 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 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 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 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衬托、对比、烘托的区别
•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 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 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 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 倾。”
渲染、烘托、衬托与对比
渲染、烘托、衬托与对比渲染: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烘托: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
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是两种事物都写。
对比: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
1、烘托与衬托的区别(1)衬托和烘托都是着眼于“托”,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或某种情感得到凸显。
(2)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①衬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事物(形象、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
②烘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侧面的描写来实现。
2、衬托与对比的区别(1)①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
②衬托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
(2)对比常用于论述,衬托常用于描写。
(3)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4) ①衬托的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②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
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3、渲染与烘托的区别(1)①渲染旨在通过对环境,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修饰,来突出形象,表现主题。
②烘托则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刻画,以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鲜明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③渲染属于正面描写,烘托属于侧面描写,这是它们最本质的区别。
(2) ①渲染和烘托都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达主题。
②如果把渲染烘托中的具体描写当着托体,那么所要表达的对象就是主体。
(3)在渲染和烘托中,托体和主体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4)渲染和烘托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要正确认识它们,还要正确把握它们的相对性。
①在一段描写里,对主体理解不同,对表现手法的认识也不同。
烘托与衬托的区别
烘托与衬托的区别?衬托与对比的区别?“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的联系和区别所谓映衬,就是映照、衬托。
映照,就是用光线照射而显出物体的形象;衬托,就是为使事物的特征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来陪衬或对照。
文学作品中的映衬主要指后者,诗歌自然也如此。
由“陪衬或对照”来看,映衬有两种,一种是正衬,一种是反衬。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就是正衬。
试想登上天姥山的半山腰,就能望见东海日出,听到天鸡的啼鸣,那么天姥山山峰必然高入云天,连接仙境,出“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盛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又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极写天台山之高,但面对天姥山却像是要向东南倾倒下去,足见“天姥连天向天横”。
反衬的著名例子是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正因为听上去觉得蝉叫声特别喧噪、鸟鸣声特别清亮,所以山林幽静至极,以闹衬静,静境深广。
又如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用“酒肉臭”反衬“冻死骨”,更显人民的痛苦、悲惨。
衬托与烘托的区别
衬托与烘托的区别1、映衬辞格之一,即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意思并列在一起,使之相互对照比较,也叫“对比”“对照”。
它的作用在于使对比显得更加突出,正的愈正,反的愈反,给人深刻印象。
如臧克家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将两种不同的人作对比,相互映衬,使两种不同的人生价值产生了鲜明的对照,褒贬分明。
又如荀子《劝学》中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也是典型的对比、映衬。
2、衬托也是辞格之一,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的或相反的事物作为陪衬的一种修辞方式。
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是用相类似的事物作为陪衬以充分反映主要事物。
简言之,是以美好的景物来衬乐,以凄苦的景物来衬哀,或以次要的人物来衬主要人物。
如鲁迅的《故乡》:“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
”用荒凉萧索的环境和气氛,衬托作者悲凉的心情。
反衬是用与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作陪衬以突出主要事物,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南朝梁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绝妙之处就在于用蝉噪、鸟鸣作反衬,把深山密林中那种幽静宜人的意境表现出来。
这种以动衬静的手法在诗文中运用较为广泛。
3、衬托与映衬相比有明显不同:映衬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衬托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有主次、偏正之分。
4、烘托除指国画的一种画法外,还有两个意思:一是泛指陪衬,使主色调明显突出。
如蓝天衬着白云,绿叶衬着红花;一是指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如乐府诗《陌上桑》里最后八句:“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
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衬托和烘托
再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若耶溪山林一片幽静,唯有 不时传来一两声“蝉噪”、“鸟鸣”。静寂, 本是无声,有声则打破了静寂。但是诗人偏 偏说因为那一两声“蝉噪”“鸟鸣”,山林 愈发显得幽寂了。作者有意识地运用“蝉 噪”“鸟鸣”之动来烘托一种静的境界。由 此可见诗人匠心独运之功。王籍在这里通过 “寂外有音”的烘托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幽 静恬淡的艺术境界,令人神往不已。
一、以物烘托人
高适的《别董大》首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直接状写眼前之景,展示 出一幅暮日黄昏、沙尘漫天、遥空断雁、大雪 纷飞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冻的暮天景象。通过这 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的低沉气 氛。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 完,“东船西舫悄无言,未见江心秋月白”。 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 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 音乐的神妙动人。
对比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
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
衬托和对比不同
1、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
不分主次;衬托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 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 之分。
2、“对比”常用于论述;“衬托”常 用于描写。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共同点: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不同点: 1.形式: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 2.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发读 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 加鲜明。
例1: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
们劳动群众。 例2:谁说孩子来到人间只是索取? 孩子带给这个世界的幸福难道不比 他们得到的要更多一些吗?
设问作用详解
设问可用作题目,如《怎样读懂一篇课 文?》;或用于文章的开头,如“世界上 有没有给自己写信的人呢?有!”以设问 为题,概括全文的中心,很有启发性,能 引起读者的兴趣。以设问开头,可以引起 读者的注意与思考,紧接着给予解答,能 加深读者的印象。设问还可以放在文中的 段首,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 凑,前后贯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烘托和衬托有啥区别
烘托和衬托有啥区别【篇一:烘托和衬托有啥区别】【篇二:烘托和衬托有啥区别】1、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赵师秀《约客》诗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其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2、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烘托用在诗文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
”此法引入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用笔,对事物进行描述、铺排,使被“托”之物更加突出。
齐已有《早梅》一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此诗以“禽窥素艳来”一句便用烘托之法,表现出早梅之素艳。
3、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即“绿叶衬红花”。
白居易有《钱塘湖春行》一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平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此诗以西湖生气勃勃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此外,“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
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丑衬美。
《谢亭送别》唐代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此外,“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王维《鸟鸣涧》)以鸟之“惊”、“鸣”反衬春山“夜静”。
衬托和烘托的区别举例
衬托和烘托的区别举例
此文章将讨论衬托和烘托之间的差异,并以实例来阐述它们之间的区别。
衬托是指两个或更多事物之间的比较,这些事物之间只有相似性,而没有功能上的联系。
它可以用来强调一个事物的优点,也可以用来加深读者对已知事物的了解。
例如,媒体可能通过比较政治,文化和其他各种事件来衬托某个政策或观点。
烘托则是一种比较,这种比较中有一定的联系。
要说明这个概念,可以举个例子,例如,比较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传统和网络教育之间有联系,以强调一种教育方式的优点。
此外,衬托和烘托也可以用来推导某种概念或观点,突出某个事物的优点,并有助于读者理解某个概念或观点。
衬托可以用来说服读者,表示某种观点或思想是正确的,也可以用来推断一个解释或一种事物的本质。
烘托则可以用来帮助读者理解某种理论,以及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际。
另一个区别是衬托可以被用来说明某个概念或观点,而烘托则不仅能支持某种观点,还能证明它是正确的。
衬托可以强调某种观点的优点,但是不能证明它是正确的,而烘托则可以用来证明某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它有一定的实际依据。
总之,衬托和烘托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衬托可以用来强调某种概念或观点的优点,而烘托则可以用来表明对某种观点的信念是正确的。
它们在某些方面相似,但是也有很大的区别。
衬托和烘托的区别举例
衬托和烘托的区别举例衬托是一种表达方式,它通过比较、对比、强调形式来给予受读者深刻的记忆,从而表达出作者对于某种事物的看法或情感。
它主要是由字句或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出现,强调作品中的细节,使得观者更容易接受作品传播的信息。
它有助于提高文章中人物、场景、事件和情感的紧凑性,使文章具有更强的凝聚力、活力和说服力。
例如:“茫茫宇宙,万物无声,静谧的夜晚,如墨的月光照耀着大地,给这个星球披上一条光明的长袍。
”这段文字利用衬托的方式,强调了月光之美,以及它给这个星球带来的光明。
什么是烘托?烘托是一种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作者树立某种形象或意义,使其更加真实、活泼,以便读者产生某种对某人、某种事件或某种东西的特别印象。
烘托可以用字句或句子,也可以用多种衔接手段,强调或强调细节,以求突出重点。
烘托可以在文章中增加叙事性,让读者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也可以用来增强文章的感情色彩,让读者更加了解作者的知识和见解。
例如:“晴朗的天空黑暗着,湖面上有一艘双桅帆船,在静默的夜晚中,闪烁着七色的灯光,游走在湖面之上,像一叶灯笼在风中舞蹈。
”这段文字借助烘托的表达手段,烘托了这艘帆船在夜里的美丽景象,令人心驰神往。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衬托和烘托都是一种表达方式,都可以用字句、句子和衔接的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意图,有助于提高文章的凝聚力、活力和说服力。
但是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一、表现形式不同衬托表达方式一般以比较、对比、强调等形式出现,而烘托以景象、描绘、表达等形式出现。
二、表达的内容不同衬托的内容是以某种事物的特点为主,而烘托的内容则是以某种情感或意义为主。
三、表达的目的不同衬托的目的是更好地表达观点、情感,强调文章的细节,使得观点、情感更加深刻,而烘托的目的则是使读者了解某种形象,获得某种特定印象,把文章中的事物和情感表达得更加生动。
总之,衬托和烘托都是一种表达方式,两者都可以帮助作者更有效地表达观点和情感。
虽然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使文章更加有力、活泼,增进读者的理解和欣赏。
烘托与衬托的区别
烘托与衬托的区别衬托与对比的区别“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的联系和区别所谓映衬,就是映照、衬托;映照,就是用光线照射而显出物体的形象;衬托,就是为使事物的特征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来陪衬或对照;文学作品中的映衬主要指后者,诗歌自然也如此;由“陪衬或对照”来看,映衬有两种,一种是正衬,一种是反衬;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就是正衬;试想登上天姥山的半山腰,就能望见东海日出,听到天鸡的啼鸣,那么天姥山山峰必然高入云天,连接仙境,出“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盛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又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极写天台山之高,但面对天姥山却像是要向东南倾倒下去,足见“天姥连天向天横”;反衬的着名例子是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正因为听上去觉得蝉叫声特别喧噪、鸟鸣声特别清亮,所以山林幽静至极,以闹衬静,静境深广;又如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用“酒肉臭”反衬“冻死骨”,更显人民的痛苦、悲惨;映衬无论是正衬还是反衬的目的,或是为了突出所描述事物的特点,或是为了强调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映衬衬托、烘托有色彩相衬: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红”得特别鲜明浓烈;“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亮”得格外夺目惊心;有景物衬情:衬法有两种,衰景衬悲愁、美景衬欢乐是正衬,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枫叶荻花秋瑟瑟”,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乐景衬哀情或相反是反衬,如杜甫诗“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有人物相衬:如“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极言罗敷之美;“未免被人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李商隐华清宫,讽刺杨贵妃美色误国;有动静相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四千年来车马寂,古槐深巷暮蝉愁”张籍法雄寺东楼;此外还有大小、多少、冷暖、远近、高低、明暗等等方面的映衬,在阅读赏析时也应注意;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的联系和区别衬托的意思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和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也可以是相反的事物间进行对比;烘托是在写作时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就是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同样的道理也用在音乐的编曲上;目的就是要突出主题;映衬和衬托的意思有相似之处,它们可以称为近意词;烘托和映衬的区别两者的区别不是很大,细分还是有的;“映衬”,又称“衬托”,是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放在一起比照,让它们之间相互对比衬托,或相得益彰;而“烘托”是“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也称“烘云托月”;一般是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显示或暗示所写的对象;这样看来: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注意:1反衬和对比不尽相同,前者侧重作比较的一方,后者表现的是作比较的两方;2正衬通常就叫做衬托,衬托指甲事物对乙事物的表现作用,烘托主要指事物对环境、环境对主题、环境对人物性格的表现作用;3映衬可以是相互的,而烘托一般指单方面的;衬托前面已经介绍;不论哪种衬托,强调的都是两个事物通过比较而使其中一个更加凸显;落脚在一个“衬”,特别强调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如前面举过的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把“人面桃花相映红”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种相对的情景进行对照,表达内心的怅然落寞;通过这两种同“质”的事物的对照,用去年今日的欢愉来衬托凸显出今年今日的感伤;烘托前面也已经作了介绍,它强调的是对一种事物从侧面着意进行描述或铺排,来使该事物形象更突出;落脚不一定是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而强调侧面地对该事物进行“烘”;如前面所举的孟浩然早寒有怀,前两联描写景物,渲染出一种意境氛围;后两联抒发自己那种思乡的愁绪和前途渺茫的愁苦;虽然意境格调和心情有一种内在的相似性,但两者不是同“质”的相近或相对的事物,不存在通过对照凸显一方的关系,所以不是衬托;寒冷凄飒的意境氛围,对于作者的心绪情感而言就好像一种外在的侧面修饰装点,这种意境氛围就散发着作者心中的忧思和迷茫,虽然看似写景,但实是在从侧面从外沿描写作者情感;所以景物描写意境渲染对于作者的情感表达是一种烘托;衬托和烘托都是着眼于“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某中情感得到凸显;但是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衬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烘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侧面的描写来实现;衬托,就是为了使某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别的东西来陪衬和对照的修辞手法;衬托,若就衬体与主体的性质与关系而言,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这两种;正衬,即是用一与本体事物一致的观点或景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例如“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的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天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郭沫若科学的春天该例拿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来衬托今天有理想的青年会更加“刻苦攻关”的钻研精神;这是“正衬”;反衬,即是把一种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例如“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体息时,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碧野天山景物记该例以作者骑马进入天山原始森林能看到闪着烟头的红火光,突出森林成长茂密、林子阴暗,这是“反衬”;常言道:“红花虽好,也要靠绿叶扶持;”这句话很能说明衬托的道理;写文章亦如此,运用衬托这一技巧,会把所描写的对象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而衬托在其体运用中,主要又有两种类型;以景衬情,即通过具体生动的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渲染人物的感情或人物的性格;例如:①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鲁迅故乡这段文字描写了故乡荒凉、冷落、窒息的景象,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这里是以景衬情; ②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孙犁荷花淀该例通过对水生嫂编织芦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这里是以景衬人;以动衬静,即通过具体的声音或行动的描写,来烘托渲染幽静的自然环境或恬静的内心世界;①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碧野天山景物记该例用骑马穿行林间能听到蹄溅起的水声,来衬托天山.。
烘托和衬托有啥区别通俗易懂
烘托和衬托有啥区别通俗易懂
烘托和衬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概念,它们有许多共同点,但又有一些本质区别,常常被误解为同一个概念。
那么,到底他们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来一起看看究竟有什么不同。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最为关键的不同:烘托和衬托在表意上是完全不同的。
烘托主要用来强调某件事物,强调它的重要性和存在意义,使之更加凸显出来。
烘托可以通过一些比较、对比、细节描述等手段来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像有时候影片里会用到暗示和悬念等让观众更加聚精会神地看影片一样。
而衬托则是把某件事情描述得更加纯粹,通过一些描述来补充凸显它的特点,以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这件事。
比如有时候在戏剧中会使用一些表示气氛和情绪的表演,让观众了解到某个情节背后所表达的更多意义。
其次,就是他们所处的环境也不尽相同。
烘托和衬托在文学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烘托主要用于小说,报道文学,而衬托主要用于诗歌和说唱等形式。
除了文学外,烘托和衬托还可以应用于电影、戏剧、歌剧、舞台剧等艺术形式,可以用于更好的夸大突出的情绪,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作品的意义。
最后,烘托和衬托都可以使作品更加精彩,但他们有着不同的作用,也有着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
烘托主要作用于大环境,有助于展现整个作品的意义,让观众更加清楚地了解作品的精神;而衬托则是以细节为主,可以帮助观众理解作品中某个特定的部分,让观众有更
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总而言之,烘托和衬托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它们在艺术创作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它们都可以让作品更加精彩,因此必须把握注重烘托和衬托的把握,以最大化的体现出艺术创作的价值和意义。
烘托和衬托有啥区别
烘托和衬托有啥区别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我们逐渐会接触到语文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
很多小伙伴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傻傻分不清楚,很容易就混淆。
其中,表现手法主要有衬托、象征、照应、反衬、烘托、渲染等。
那么,烘托和衬托的区别在哪里呢?一起来看看!衬托和烘托的区别举例如下:一、区别1、烘托指的是通过另外的事物来描写想要表达的事物,也就是用一个事物来暗示另一个事物。
2、衬托指的是用一个事物的优缺点来强调另一件事物的好与坏,如果衬托的是好的一面,那么就是正衬;如果衬托的是坏的一面则为反衬。
3、烘托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来突出出想要表现的事物,一般只会详细描写一个事物;衬托主要通过详细描写两个事物的优缺点来让其中一个事物成为陪衬,以此来突出主体事物。
4概念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手法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而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用对某一事物的描写来突出主要描写对象的某种特质。
5、强调不同:衬托是指有两个事物,其中一个事物强调出了另一个事物的好与坏。
其中,这件事物的好为正衬,坏为反衬。
而烘托在语文中主要有两种意思,一是通过侧面描写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二是泛指陪衬。
6、侧重不同:“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
二、举例衬托:1、花朵上那艳丽的色彩在她那天使般的笑颜中也稍落下风。
2、小明的数学成绩不怎么样,考了9分,不过小红的数学成绩更差,考了3分,这就是天天靠别人,不好好学习的下场。
烘托:1、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来表示出琵琶的声音;2、渐近故乡的时候,天气又阴晦了一些,冷风吹着呜呜的响,往外面一望,在苍黄的天空下,远处有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生气。
烘托与衬托的区别
Ⅰ烘托衬托对比渲染⒈“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
⒉“衬托”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是两种事物都写。
⒊“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
⒋“渲染”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㈠烘托与衬托的区别⑴衬托和烘托都是着眼于"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或某种情感得到凸显。
⑵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①衬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②烘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侧面的描写来实现。
㈡衬托与对比的区别⑴①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②衬托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
⑵对比常用于论述,衬托常用于描写.⑶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⑷①衬托的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②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㈢渲染与烘托的区别⑴①渲染旨在通过对环境,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修饰,来突出形象,表现中心②烘托则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刻画,以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鲜明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③渲染属于正面描写,烘托属于侧面描写,这是它们最本质的区别.⑵①渲染和烘托都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达中心。
②如果把渲染烘托中的具体描写当着托体,那么所要表达的中心就是主体。
⑶在渲染和烘托中,托体和主体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⑷渲染和烘托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要正确认识它们,还要正确把握它们的相对性。
①在一段描写里,对主体理解不同,对表现手法的认识也不同。
烘托与衬托
区别3.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 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 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 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 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 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
烘托与衬托的类别:
烘托类型2:
以物烘托人
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 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 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烘托类型3:
以物烘托物
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 涧中”,
例子(2):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器轰隆隆的雷声把 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 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 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 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海燕》高尔基
(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 敢。)
总结: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 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 烘托。运用烘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 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 ,就是衬 托。 乙事物由于甲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 更鲜明,更突出,更易懂。
衬托类别1:
烘托与衬托
烘托与衬托的区别:
区别1.
“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 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 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 事物都写。
区别2
衬托是指有两个事物,其中一个事物强调 出了另一个事物的好与坏。其中这件事物 的好为正衬,坏为反衬。
衬托和烘托的区别举例
衬托和烘托的区别举例
衬托和烘托在文学、艺术、电影中经常被提及,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衬托和烘托的区别在于它们的作用和模式。
衬托一般指的是一种艺术手法,它指的是通过把人物、地点、时间或其他实体用某种元素来形成对比,来强调或显示出这些实体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电影《把自己当作宝贵的财富》中,一个富有的孩子和一个贫穷的孩子之间的对比就是通过衬托来表达的。
这种手法不仅可以增强作品的深度和意义,还可以使观众在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作品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而烘托指的是一种铺开的艺术手法,它指的是通过描述环境或某个特定的地方来给出它的气氛和特点,来塑造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提升作品的表现力。
例如,在小说《秘密花园》中,小说通过描写一个神秘而刺激的花园,丰富了主角的精神世界,它的整体氛围也更加生动活泼。
衬托和烘托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使作品的表现力加强,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意义。
但是,他们在使用上是有所区别的。
衬托是一种更为严谨和简洁的手法,它的作用更多的是通过一个合理的对比来达到鲜明的强调,而烘托则是一种更宽泛的手法,它的目的在于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和真实性。
总之,衬托和烘托是两种经常在文学、电影、艺术等多个方面使用的艺术手法,它们在使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其作用及模式上也是有所不同的。
他们都可以帮助作家更好的将作品的意义传达给读者,
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
烘托和衬托有啥区别
烘托和衬托有啥区别烘托和衬托在文学创作中都是突出主题的手法,但它们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效果。
渲染是一种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旨在突出形象和营造意境。
例如,XXX的《约客》中的“家家雨”和“处处蛙”就渲染了一种夜晚的深和静,衬托了夜晚的气氛。
烘托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例如,XXX在《艺概》中提到:“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
”这种烘托的手法被引入诗歌创作中,通过侧面的描写和铺排,使被“托”之物更加突出。
XXX的《早梅》中的“禽窥素艳来”一句就是通过烘托的手法,突出了XXX的素艳。
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正衬和反衬是衬托的两种形式。
正衬通过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
例如,XXX的《钱塘湖春行》中的“绿杨阴里白沙堤”就是以西湖生气勃勃的景色来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反衬则是通过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丑衬美。
例如,唐代XXX的《谢亭送别》中的“红叶青山”反衬了诗人的离愁别恨。
XXX的《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则通过鸟之“惊”、“鸣”反衬出春山的夜静。
渲染和烘托都是为了让描写的对象更加生动、突出,但它们的着眼点不同。
渲染是从正面入手,直接描绘;而烘托则是从侧面入手,通过暗示和衬托来突出主体。
烘托和衬托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
烘托是通过暗示其他事物来表达想要表达的事物,而衬托则是用类似或相反的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
衬托又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分别用类似或相反的事物来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对比和衬托是两种不同的写作手法。
对比是将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进行比较,以表达某种思想或意境,而衬托则是用次要的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主次分明。
对比常用于论述,而衬托则常用于描写。
总的来说,渲染、烘托、衬托和对比都是不同的写作手法或修辞手法,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烘托和衬托
烘托和衬托烘托和衬托是一对重要的修辞手法,用于加强描述中的效果,促使读者对文本中的内容产生更强的感受和共鸣。
这两个概念经常用于文学作品、艺术绘画和电影等艺术领域,它们经常一起使用,但在功能和目的上却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烘托和衬托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1. 烘托烘托是指通过对比或突出一事物,以凸显另一事物或情感。
它是在描述的过程中将某个元素或情节与其他元素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表达出所要传达的意思。
烘托可以通过对形象、语言、音乐和情节的运用来实现。
1.1 形象烘托在文学作品中,形象烘托是通过使用生动的形象描写来增强读者对某个事物的印象。
例如,在描写一个美丽的景色时,作家可能使用丰富的比喻、细腻的描写和饱满的词语,使读者感受到景色的美丽和宏伟。
形象烘托的目的是使读者对描述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感受和记忆。
1.2 语言烘托语言烘托是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和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来增强描述的效果。
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物时,作家可能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夸大、夸奖等,来突出人物的特点和个性。
通过精巧的语言烘托,作家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1.3 音乐烘托音乐烘托是指通过音乐的运用来增强情感的表达。
在电影中,音乐常常被用来加强场景的氛围、衬托角色的情感。
例如,当一位主角遭遇困境或面临挑战时,配乐可能会变得紧张、悲伤或激动,从而增强观众对场景的感受和理解。
1.4 情节烘托情节烘托是指通过剧情的设定和安排来突出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在小说和电影中,离别、冲突和高潮等情节常常被用来烘托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情节烘托的目的是通过扭转情节发展的方向和展示人物之间的冲突,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关注故事的发展。
2. 衬托衬托是指通过对比或突出一事物,以凸显另一事物的特点或优势。
与烘托不同的是,衬托通常是为了突出某个事物的特点而使用的。
衬托可以通过形象、语言和情节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2.1 形象衬托在文学作品中,形象衬托是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形象来突出其中一个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衬托和烘托的区别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的联系和区别
所谓映衬,就是映照、衬托。
映照,就是用光线照射而显出物体的形象;衬托,就是为使事物的特征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来陪衬或对照。
文学作品中的映衬主要指后者,诗歌自然也如此。
由“陪衬或对照”来看,映衬有两种,一种是正衬,一种是反衬。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就是正衬。
试想登上天姥山的半山腰,就能望见东海日出,听到天鸡的啼鸣,那么天姥山山峰必然高入云天,连接仙境,出“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盛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又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极写天台山之高,但面对天姥山却像是要向东南倾倒下去,足见“天姥连天向天横”。
反衬的著名例子是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正因为听上去觉得蝉叫声特别喧噪、鸟鸣声特别清亮,所以山林幽静至极,以闹衬静,静境深广。
又如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用“酒肉臭”反衬“冻死骨”,更显人民的痛苦、悲惨。
映衬(无论是正衬还是反衬)的目的,或是为了突出所描述事物的特点,或是为了强调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映衬(衬托、烘托)有色彩相衬: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红”得特别鲜明浓烈;“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亮”得格外夺目惊心。
有景物衬情:衬法有两种,衰景衬悲愁、美景衬欢乐是正衬,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枫叶荻花秋瑟瑟”,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乐景衬哀情(或相反)是反衬,如杜甫诗“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有人物相衬:如“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极言罗敷之美;“未免被人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李商隐《华清宫》),讽刺杨贵妃美色误国。
有动静相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四千年来车马寂,古槐深巷暮蝉愁”(张籍《法雄寺东楼》)。
此外还有大小、多少、冷暖、远近、高低、明暗等等方面的映衬,在阅读赏析时也应注意。
衬托的意思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和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也可以是相反的事物间进行对比。
烘托是在写作时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就是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同样的道理也用在音乐的编曲上。
目的就是要突出主题。
映衬和衬托的意思有相似之处,它们可以称为近意词。
烘托和映衬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不是很大,细分还是有的。
“映衬”,又称“衬托”,是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放在一起比照,让它们之间相互对比衬托,或相得益彰。
而“烘托”是“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也称“烘云托月”。
一般是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显示或暗示所写的对象。
这样看来: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
注意:
1反衬和对比不尽相同,前者侧重作比较的一方,后者表现的是作比较的两方。
2正衬通常就叫做衬托,衬托指甲事物对乙事物的表现作用,烘托主要指事物对环境、环境对主题、环境对人物性格的表现作用。
3映衬可以是相互的,而烘托一般指单方面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