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方剂学-清热剂(1)课件PPT
方剂学---清热剂.
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解:
君 连翘
泻
黄芩
火 臣 山栀
通
大黄
便
芒硝
清 佐 薄荷
上
竹叶
泄 使 甘草
下
白蜜
重用以清热解毒 清心胸郁热 通泻三焦之火,引火下行。 泻火通便以荡涤胸膈之热邪 导热下行,“以下代清”。 外疏内清,清疏肺胃心胸之热 , 兼有“火郁发之”之义 缓硝、黄之峻泻并能存胃津、 润燥结,调和诸药
暑热 余热
或虚烦不寐
未清 气逆欲呕
气津 口干喜饮
两伤 脉虚数
证
舌红苔少
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未清。 热淫于内,热扰心神 。
余热内扰,胃气上逆。 热伤阴津。 余热未清,气津两伤。
.
气热 津病 两之 伤后
余 热 未 清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方解:
清 热 生 津 益 气 和
胃
石膏—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君
竹叶—清热除烦
直入血分而凉血。
热 臣 生地—甘苦性寒,入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
解
阴生津,既可复失之阴血,又可助君药
毒
解血分之热,且能止血。
凉
白芍—苦酸微寒,养血敛阴,且助生地凉血和
血佐
营泄热。
散 使 丹皮—苦辛微寒,入心肝肾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瘀
二药伍用则能凉血以助犀角、生地清热解毒凉血之功,
又能散瘀防止血止而留瘀,更能防止热与血结成瘀。
佐 生地、当归—养血益阴,以防肝火 及利水以防苦燥伤阴
柴胡—疏畅肝胆,并能引诸药入肝胆经 使 甘草—调和诸药,和脾胃以防苦寒伤中
.
左金丸《丹溪心法》
肝 胁肋疼痛—火郁肝经,经气不利 火 嘈杂吞酸呕吐—肝火犯胃,胃失和降 犯 口苦—肝病及胆,胆气上犯 胃 舌红苔黄脉舷数—肝经郁火之体征 证
清热剂ppt课件
导赤散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渴欲 冷饮,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溲 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病证解析
心经热盛 下移小肠
心经热盛,灼伤津液 ― 心胸烦热, 口渴面赤 心火上炎 ― 口舌生疮 心热下移小肠 ― 小便赤涩刺痛
组方分析 木通 — 清心火,利小便 生地 —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竹叶 — 清心除烦,引热下行 甘草梢 — 止淋痛,和诸药 君 臣 佐使
注意事项:
1、辨清"热证"的性质。 2、辨明"热证"的真假。 3、寒凉之品易伤脾胃阳气,注意保护脾胃。 4、入口即吐者,可少佐姜汁,或采取凉药 热服方法。 5、屡用清热泻火而热不退者,乃因“寒之不 寒,是无水也“之缘故,宜用滋阴壮水的 方法,待阴复其热自退。
白虎汤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 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病证解析: 阳明气 分热盛
君 臣 佐 使
配伍要点 (1)清营凉血中养阴清热。 (2)清营解毒“透热转气”。 (3)凉血活血相配,止血而不留瘀
犀角地黄汤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 1.热入血分证:身热谵语,斑色紫黑, 舌绛起刺,脉细数,或喜忘如狂, 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2.热伤血络证:吐血,衄血,便血, 尿血等,舌红绛, 脉数。
附方 1. 白虎加人参汤: 功效: 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白虎汤证兼气津两伤者。 2. 白虎加桂枝汤: 功效: 清热通络和营卫; 主治:白虎汤证兼风湿热痹;温疟。
3. 白虎加苍术汤: 功效: 清热祛湿; 主治: 白虎汤证兼风湿热痹;湿温病。
竹叶石膏汤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 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 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 脉虚数 病证解析: 热病后 热扰心神 ― 心胸烦闷或虚烦不寐 余热未清 余热内扰,胃气不和 ― 气逆欲呕 气津两伤 ― 舌红苔少,脉虚数
《方剂学》之清热剂 课件
第四章清热剂第一节清气分热白虎汤《伤寒论》[组成]石膏一斤,碎(50g) 知母六两(18g) 甘草二两,炙(6g) 粳米六合(9g)[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方解]本方原为治阳明经证的主方,后世温病学家又以此为治气分热盛的代表方剂。
凡伤寒化热内传阳明之经,或温邪由卫及气,皆能出现本证。
里热炽盛,故壮热不恶寒;胃热津伤,乃见烦渴引饮;里热蒸腾,逼津外泄,则汗出;脉洪大有力为热盛于经所致。
气分热盛,但未致阳明腑实,故不宜攻下;热盛津伤,又不能苦寒直折。
惟以清热生津法最宜。
方中君药生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二经,功善清解,透热出表,以除阳明气分之热。
臣药知母,苦寒质润,一以助石膏清肺胃之热,一以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
石膏与知母相须为用,可增强清热生津之功。
佐以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亦可防止大寒伤中之弊。
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为使。
四药相配,共奏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之功,使其热清津复诸症自解。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气血两燔,引动肝风,见神昏谵语、抽搐者,加羚羊角、水牛角以凉肝熄风;若兼阳明腑实,见神昏谵语、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者,加大黄、芒硝以泻热攻积;消渴病而见烦渴引饮,属胃热者,可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力。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牙龈炎以及小儿夏季热、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属气分热盛者。
4.使用注意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脉见浮细或沉者;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误用。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组成]竹叶二把(6g)石膏一斤(50g)半夏半升,洗(9g)麦门冬一升,去心(20g)人参二两(6g)甘草二两,炙(6g)粳米半升(10g)[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剂学课件 清热剂(1)
概 述
1
定
药物--清热药
义
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病证--里热证
2
3
分类与适应证
清气分热…… 气分证
清营凉血…… 热入营血
清热解毒…… 热毒
清脏腑热…… 脏腑热盛
清虚热 …… 虚热证
4
白虎汤
《伤寒论》
5
组 成
石膏 知母 炙甘草 一斤 (50g) 六两(18g) 二两 (6g)
21
运 用
1、本方常用于治疗顽固性偏头痛、急性 黄疸型肝炎以及泌尿生殖系炎症等病属 肝经实火、湿热者。
2、方中药多苦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 和肝阳上亢,皆非所宜。
22
辨证要点: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
2、本方常用于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属气分 热盛者。
3、使用禁忌。
13
龙胆泻肝汤
清· 汪昂《医方集解》
14
组成
龙胆草
泽泻 生地黄
黄芩
木通 柴胡
栀子
当归 生甘草
车前子
水煎服。
15
[功用]
清泻肝胆实火,
清利肝经湿热。
16
主治1
粳米
六合 (9g)
水煎服,米熟汤成。
6
功 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清热生津
7
主治
气分热盛证。
8
壮热
面赤
大热 大渴
症 状
恶热
汗出
大汗出
脉洪大
烦渴引饮
脉洪大有力
9
热邪炽盛(阳明、气分)
津液受损
10
大热
大渴
方剂学课件 清热剂gaiwan1
现代运用
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等 属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以 及糖尿病属胃热阴伤者。
方歌
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 清补气津又和胃,余热耗伤气津用。
【病例】
患者,女性,63岁,家庭主妇,1983年8月因发热、右 胸痛、咯铁锈色痰一天入院。查体:呈急性病容,体温 39.8℃,呼吸24次/分,脉搏144次/分,血压14.4/8.8kPa, 右侧胸部呼吸运动减弱,右肺中下野叩诊浊音,听诊右肺闻 管状呼吸音,左肺呼吸音增强,心尖部可闻Ⅱ级收缩期吹风 样杂音;血常规:RBC 3.98×1012/L,Hb 11.5g/L,WBC 19.8×109/L,S 0.98,L 0.02;胸透:右肺中下野可见大片致 密阴影。临床诊断:大叶性肺炎。入院后给予青霉素800万 u静点,每12小时一次,肌注庆大霉素及对症治疗。
1、掌握: 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 仙方活命饮、龙胆泻肝汤、清胃散、 葛根黄芩黄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
青蒿鳖甲汤。
2、熟悉:
(1)清热剂的含义、适应证、分类及注意 事项
(2)凉膈散、犀角地黄汤、普济消毒饮、导赤散、 苇茎汤、左金丸、泻白散、玉女煎
3、了解: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第一节 清气分热
益气生津 气阴双补,以生津
养阴生津
降逆止呕
①和胃降逆止呕,半夏虽温,但配于清热生津 药中,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
②防补药之滞,使补而不壅
【方解】
君:竹叶二把6g 石膏一斤50g
臣: 麦冬一升18g
人参二两6g
佐: 半夏半升9g
清热除烦,生津 清气分热
养阴生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佐赤芍、丹皮之热又可止血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配伍特点
一是清热中兼以养阴,使热清血 宁而无耗血动血。二是凉血散血
并用,凉血而无冰伏留瘀。
运用
1.本方是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证的常用方, 以各种出血,斑色紫黑,神昏谵语,身热舌 绛为证治要点。 2.本方常用于重症肝炎、肝昏迷、弥漫性血 管内凝血、尿毒症、过敏性紫癜、急性白血 病、败血症等属血分热盛者。 3.本方寒凉清滋,对于阳虚失血,脾胃虚弱 者忌用。
三是取少量温燥的半夏,配入清热生津药中, 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有助于 胃气之传输,使补而不滞。
运用
1、本方为治疗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阴 耗伤的常用方。 2、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等属余热未清, 气津 两伤者。糖尿病的干渴多饮属胃热阴 伤者,亦可应用。
3、本方清凉质润,如内有痰湿,或阳虚发 热,均应忌用。
清
清营凉血·犀角地黄汤
热
剂
附:热入血分之各种出血证用药:
吐血:黄芩、石膏、白及、三七
衄血:黄芩、栀子、侧柏叶、白茅根 便血:地榆、槐花 尿血:白茅根,小蓟 皮下出血(紫癜):
紫草、仙鹤草、旱莲草、茜草、大枣
清
分述
热 剂
清营汤
《温病条辨》
组成
犀角(水牛角代)(30g) 生地黄五钱(15g)
元参三钱(9g)
竹叶心一钱(3g)
麦冬三钱(9g)
丹参二钱(6g)
黄连一钱五分(5g)
银花三钱(9g)
连翘二钱 (6g)
水煎服,水牛角镑片先煎。
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
热入营分证。
温
扰于心神
热 病
营分
邪
损伤营阴
身热夜甚
竹叶——清心除烦
一入心肝经, 可引药入心经,
黄连——清心泻火
而清心,二可
丹参——清心凉血活血
以凉血清血热, 三活血以防止
热与血结而产
配伍特点
以清营解毒为主
养阴生津 透热转气 活血散瘀
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主治温病热邪传入营分证以身热夜时 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为 证治要点。
运用
2现代运用: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 膜炎、败血症、肠伤寒或其他热性病属 热入营分者均可使用。
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
组成
竹叶二把(6g) 半夏半升(9g) 麦冬一升(20g) 炙甘草二两(6g)
石膏一斤(50g) 粳米半升(10g) 人参二两(6g)
水煎服,米熟汤成。
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
伤寒 温病 暑病
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
伤
寒外
、 温
感
病热
、 暑
病
病
)
(热势已减)
余热未尽
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
清热生津 气分热盛证
清热生津 益气和胃
余热未清 气津两伤证
清
分述
热 剂
1.清气分热剂 4.清脏腑热剂
2.清营凉血剂 5.清热祛暑剂 3.清热解毒剂 6.清虚热剂
清
分述·清营凉血
热
剂
适应证:
邪热传营,热入血分
临床表现:
入营: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 语或外布隐隐斑疹
入血:出血、发斑、如狂、谵语, 舌绛起刺
神烦少寐
时有谵语
症
斑疹隐隐(热波及血分)
阴阳失和--(目常喜开或喜闭)
状
热蒸营阴上乘故不渴
津液受损则口渴
舌绛而干
脉细数
清
清营凉血·清营汤
热
咸苦而寒,体现热淫与内治以 剂
方解:
咸寒,佐以甘苦
君:水牛角——清营解毒,凉血散瘀
臣:生地、玄参、麦冬 ——清热养阴生津
佐:银花、连翘 ——清热解毒,透热转气
入营犹可透营转气
清
清营凉血·清营汤
热
剂
随证加减:
▪舌干较甚,去黄连; ▪热陷心包,配用安宫牛黄丸; ▪营热动风,配用紫雪,
或配加羚羊角,钩藤,地龙;
▪气分热盛,重用银花、连翘、竹叶、黄连、
或更加石膏、知母、大青叶、板兰根、贯众
犀角地黄汤
《小品方》,录自《外台秘要》
组成
犀角(水牛角代)一两(30g) 生地黄半斤(24g) 芍药三分(12g) 牡丹皮一两(9g)
方剂学-清热剂(1)
定义 药物--清热药 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病证--里热证
分类与适应证
清气分热…… 气分证 清营凉血…… 热入营血 清热解毒…… 热毒 清脏腑热…… 脏腑热盛 清虚热 …… 虚热证
清
分述·清气分热
热
剂
适应证:
热在气分
临床表现:
壮热烦渴,大汗,恶热,脉洪大; 或身热多汗,心胸烦闷,口干舌红
水煎服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
1 热入血分证
2 热伤血络
清
清营凉血·犀角地黄汤
热
剂
主证分析:
2热伤经络—— 吐、衄、便、尿各部
出血,斑色紫黑,漱
血 热蒸阴液上乘 水不欲咽,大便色黑
分
易解
热
盛 1热扰心神—— 身热谵语,喜忘如狂
舌绛起刺
方解
君 犀角 ——凉血清心肝而解热毒 臣 生地 ——凉血止血,滋阴生津
津气已伤 胃气不和
身热
多汗
心胸烦闷
症
气逆欲呕
状
口干喜饮
舌红
苔少
脉虚数
方解
石膏君 清透气分余热,除烦止渴
竹叶
臣 人参 益气养阴生津 麦冬
半夏
降逆和胃止呕(去性存用)
甘草、粳米 滋养脾胃
配伍特点
一是清热药与补气,养阴药并用,清余热兼 养气阴,补虚而不恋邪,邪去正亦复。
二是寒凉清热中,注意顾护胃气,有石膏, 竹叶清热,又有人参,半夏,粳米,甘草 补中益气。
白虎汤
《伤寒论》
组成
石膏一斤(50g)
知母六两(18g)
炙甘草二两(6g)
粳米六合(9g)
水煎服,米熟汤成。
功用
清热生津。
主治
气分热盛证。
热邪炽盛(伤寒化热内传阳明,或
温病邪传气分)
津液受损
壮热
面赤
症
恶热
状
汗出
烦渴引饮脉洪大ຫໍສະໝຸດ 力大热 大渴 大汗出 脉洪大
大热
大渴
脉
洪
大
大汗
清
清气分热·白虎汤
热
辛甘大寒,辛能透热,寒 剂
方解:
能胜热,故能外解肌肤之 热,内清肺胃之火,甘寒
君:石膏
又能生津止渴,一举三得
臣:知母——清热滋阴生津
(知母,苦寒质润)
佐:粳米、甘草——益胃护津,
防石膏、知母大寒伤中
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一是取辛甘大寒的石膏和苦寒而润的知母相 配,君臣相须,使清热生津的力量倍增。 二是寒凉的石膏知母,配伍补中护胃的甘 草,粳米以防寒凉伤胃,使驱邪而不伤正。
运用
1、本方为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 脉洪大为辨证要点。
2、本方常用于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属气分热 盛者。
3、使用禁忌。
清
清气分热·白虎汤
热
剂
随证加减:
▪若气血两燔,引动肝风,加羚羊角、水牛角; ▪兼阳明腑实,加大黄、芒硝; ▪烦渴引饮甚者,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